纺织纤维发展历史
古代纤维艺术发展史

古代纤维艺术发展史
古代纤维艺术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的文明阶段,以下是主要的时期和发展概述:
1. 早期纤维艺术(公元前25000年-公元前700年):这一时
期的纤维艺术主要表现为纺织和编织技术的发展。
古代人类开始使用自然纤维材料,如动物毛发、植物纤维等制作衣物和其他物品。
2. 古埃及时期(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332年):古埃及文明
对纤维艺术的贡献非常重要。
他们发展出高度复杂的纺织工艺,使用麻织造布料,并且在布料上进行染色和印花。
3.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5世纪):古希
腊和古罗马时期,纤维艺术在文化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
古希腊文化中的羊毛纺织品被广泛使用,古罗马时期又引入了丝绸和麻织物。
4. 中世纪纤维艺术(公元5世纪-公元15世纪):中世纪时期
的纤维艺术主要是由修道院和庄园中的修女和女佣们进行。
他们使用麻、羊毛和丝绸等材料制作精美的织物,这些织物被广泛用于教堂和贵族家庭。
5. 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工业革命的来临标志着纤维艺
术的大规模生产和机械化。
纺织工业迅速发展,出现了纺纱机和织布机等机械化设备,加速了纺织品的生产。
6. 现代纤维艺术(20世纪至今):现代纤维艺术涵盖了多种形式和材料,包括纺织品、编织品、针织品、地毯和纤维雕塑等。
现代艺术家们将纤维材料与其他媒介结合使用,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拓展了纤维艺术的边界。
总体而言,古代纤维艺术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改进密切相关。
从最早的手工工艺到现代的机械化生产,纤维艺术一直在演变和创新。
纺织面料发展史

纺织面料发展史
纺织面料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人们使用天然纤维材料如动植物的皮毛、鱼网、树皮和叶子来制作衣物。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纺织技术也逐渐进步。
公元前约5000年左右,人们开始使用纺纱车来将纤维材料纺
成线。
此后,织布机的发明使得纺织行业得以大规模发展。
在古代文明中,例如古埃及和古希腊,纺织品成为了贵族和富裕阶层的象征。
古代中国也有着丰富的纺织文化。
早在公元前约5500年,中
国就出现了丝绸的制造,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纺织品之一。
丝绸的制造技术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成为了世界贸易的一部分。
随着工业化的兴起,纺织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18世纪末,纺织机械的发明使得纺纱和织布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此后,纺织面料的生产规模也不断增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化
学纤维的发明和应用进一步推动了纺织面料的发展。
在现代,纺织面料的研发和生产技术不断创新。
高科技纤维材料如碳纤维和芳纶纤维的应用为纺织面料的性能和功能带来了巨大的提升。
同时,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兴起也促使纺织行业致力于开发环保纺织面料,例如有机棉和再生纤维。
总体来说,纺织面料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并在不同时代中受到文化、工业和科技的影响。
今天,纺织面料已成为人类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在时尚、家居和工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浅谈纺织纤维到变废为宝

从浅谈纺织纤维到变废为宝纺织纤维作为人类使用历史最悠久的材料之一,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随着纺织品的大规模生产和使用,纺织废弃物的处理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正是在这个问题的背后,人们发现了废弃纺织品的再利用价值,即“变废为宝”。
本文将从浅谈纺织纤维的起源和发展、纺织废弃物处理的现状以及废弃纺织品的再生利用等方面对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一、纺织纤维的起源和发展纺织纤维是指用来纺织织物的一种物质,通常是指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化学纤维。
早期的纺织品主要以植物纤维和动物纤维为原料,如棉、麻、丝、羊毛等。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化学纤维的出现为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20世纪初,人造纤维的发展让纺织品的品种和用途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同时也加速了纺织品的大规模生产和消费。
二、纺织废弃物处理的现状随着纺织品的大规模生产和消费,纺织废弃物的处理成为了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
大量的纺织废弃物对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包括废弃物的排放和填埋对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等。
目前,大部分国家都面临着废弃纺织品处理难题,废弃纺织品的处理问题亟待解决。
三、废弃纺织品的再生利用面对废弃纺织品处理难题,人们开始关注纺织废弃品的再生利用。
废弃纺织品的再生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 纺织废品回收利用:通过回收废弃纺织品,进行分类、加工和再制成新产品。
废弃纺织品回收利用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环境污染。
2. 废弃纺织品的再生纤维利用:将废弃纺织品进行机械或化学处理,将其再次加工成再生纤维,用于纺织品的生产。
3. 废弃纺织品的装饰和艺术创作:将废弃纺织品进行艺术创作、装饰建筑等,利用其独特的材质和纹理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废弃纺织品的再生利用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可持续发展。
目前,废弃纺织品再生利用的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化学回收技术:利用化学方法将废弃纺织品中的纤维进行溶解分离,再制成再生纤维。
中国的纺织发展历程

中国的纺织发展历程中国的纺织发展起源于古代的丝绸生产。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夏朝时期,中国就开始了丝绸的产业化生产。
由于丝绸的质地柔软、光泽度高以及独特的手感,丝绸成为了中国优秀的出口产品,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纺织业开始多样化发展。
在宋朝时期,纺织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丝绸的生产技术得到了改进,并且开始使用其他纤维材料进行纺织生产。
宋朝的纺织业成为其时世界上最为发达的纺织业之一。
到了明清时期,纺织行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清朝时期,纺织业得到了政府大力支持,纺织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丝绸、棉花等纤维的生产量也大幅增加。
纺织业成为了当时中国最为重要的产业之一,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代以来,中国的纺织业经历了起伏和崛起。
20世纪初,中国的纺织业受到了西方国家的竞争冲击,产业发展遭受了一定的挫折。
但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纺织业得到了重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通过大力发展纺织工业,推动了纺织业的快速增长。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的纺织业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198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外资,探索着开放纺织市场的道路。
随着中国加入WTO,纺织行业通过市场的开放和贸易的自由化获得了更多的机会。
中国纺织品的出口量逐渐增加,并成为世界纺织品贸易的主要参与者。
目前,中国的纺织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
中国纺织业在纺织技术、生产规模和产品种类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的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然而,中国的纺织业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纺织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
但是,中国的纺织业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方面仍然具备良好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中国的纺织发展历程丰富而辉煌。
从古至今,中国的纺织业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在世界纺织行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历史的历史纺织

中国古代历史的历史纺织中国古代历史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段历史中,纺织业一直是中国文化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纺织是指将纤维材料转变为纱线、绳索或者布料的过程,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古代历史中纺织业的发展和影响。
一、纺织技术的发展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大约4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在这个时候,人们开始使用粗糙的棉花纤维和草麻纤维来制作简单的衣物和绳索。
随着时间的推移,纺织技术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从而推动了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丝绸的出现对纺织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丝绸的生产需要熟练的技术和复杂的工序,这促进了纺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最早的丝绸制造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世纪的夏朝时期,当时人们开始使用蚕丝制作细薄的纺织品。
而到了公元前4世纪的西汉时期,丝绸生产已经达到了高峰。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和其他纺织品被输送到世界各地,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繁荣。
二、纺织业对古代社会的影响纺织业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作用。
首先,纺织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农民们种植棉花和其他纤维植物,提供了足够的原材料用于纺织生产。
同时,纺织业也为农民们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其次,纺织业也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艺术发展。
丝绸和其他纺织品不仅被用于日常穿着,还被广泛应用于宫廷礼仪、祭祀、庆典等场合。
同时,纺织品也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例如刺绣、织锦等技艺。
此外,纺织业在中国社会中还具有性别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意义。
在古代,纺织活动主要由女性负责,妇女们通过纺织来展示自己的技艺和勤劳,也被认为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的象征。
同时,纺织业也是一项传统的产业,许多技艺被专门的纺织家族所掌握,通过这个行业的掌握,家族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三、纺织业的传承和发展纺织业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纺织技术通过师父传徒弟的方式进行传承,不断积累并发展新的技术。
外国纤维编织发展历程

外国纤维编织发展历程纤维编织是一门古老而重要的技艺,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纤维编织发展历程长达数千年,不仅记录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且对世界各地的社会、文化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早期的纤维编织技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当时的人们利用自然纤维材料,如树皮、动物毛发和植物纤维,编织出简单的篮子、绳索等物品。
这些编织品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实用功能,如容器、捕捉工具和睡眠工具等。
随着农业的兴起,人们开始将纺织艺术与农业相结合。
通过养殖和种植织绒动物和植物,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纤维材料。
这一技术革新使得纤维编织得以大规模发展,人们能够编织出更复杂的纺织品,如布料和毯子。
这让人们能够生产更多的衣物和家具,提高了生活质量。
在古代,纤维编织技术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
埃及、巴比伦、古代希腊和罗马等文明古国都有发达的纺织业。
纺织师傅使用各种复杂的编织技术和纤维材料,创造出华丽的纺织品,如高质量的丝绸、毛呢和棉布。
这些纺织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很受欢迎,而且在国际贸易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18世纪的英国,纤维编织产业经历了一场革命。
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纺织机械化成为可能。
那时发明了许多革命性的纺织机器,如纺锤机和织布机。
这些机器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大量的纺织品可以迅速制造出来。
英国的纤维编织产业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纤维制造业的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纤维编织技术继续发展和创新。
新的纤维素材和制造技术的出现使得无数新纺织品的制造成为可能。
合成纤维被广泛使用,如尼龙、涤纶和丙烯酸纤维。
这些纤维具有优良的特性,如强度、耐磨损性和耐高温性,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服装、汽车内饰和建筑材料等。
今天,纤维编织技术已经得到极大发展。
新的编织技巧、机器和软件的引入使得纤维编织的范围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现代纤维编织产业拥有各种各样的应用,如服装、家具、汽车零部件和航空航天产品等。
此外,艺术家和设计师也在纤维编织领域发挥创造力,创作出各种各样的纺织品作品,展现着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中国古代纺织原料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纺织原料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的纺织原料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里程碑:
1. 亚麻:亚麻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纺织原料之一,早在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开始栽培亚麻植物,并将亚麻纤维纺成线进行织造。
2. 绢:汉代开始,桑树的种植逐渐普及,人们开始利用桑树叶子的纤维制作丝绢,这是中国古代纺织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 丝绸:丝绸的制作技术在中国由来已久,最早的丝绸制作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上古时代。
丝绸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中国的丝绸成为世界著名的特色产品。
4. 棉花:棉花的种植在中国公元前2000多年的西汉时期已经开始,但直至唐朝时期,棉花才开始在中国广泛种植,并成为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
5. 羊毛:羊毛是中国古代纺织原料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北方地区,人们利用山羊、绵羊等动物的毛制作绒毛织物。
6. 麻、草、树皮等纤维: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纺织原料外,中国古代还利用不同的植物纤维制作织物,如苎麻、莎草、蓖麻等,以及利用树皮制作的纺织品。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纺织原料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人们对不同植物纤维的利用和发展,丰富多样的纺织原料也为中国古代的纺织业和服装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纺织业的发展历程

罗马纺织业
罗马帝国时期的纺织业达 到了巅峰,其产品种类丰 富,品质优良。
中世纪纺织技术
毛纺织业
中世纪的欧洲,毛纺织业 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 英国和意大利的毛纺织品 享誉世界。
染料技术
中世纪的染料技术也取得 了重要进展,各种天然染 料的发现和应用为纺织品 提供了丰富的色彩。
织布机
中世纪时期,织布机得到 了改进和发展,提高了纺 织品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中国纺织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绿色发展
中国纺织业将加强环保意识,推广绿色生产技术,降低污染排放,实 现可持续发展。
多元化市场
中国纺织品出口市场需要多元化发展,开拓新兴市场,降低对欧美、 日本等传统市场的依赖。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纺织业需要不断引 入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 产品质量。例如,数字化、智能化技 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 化和信息化。
人才培养
纺织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持 ,包括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市场营 销等方面。企业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 引进,建立完善的人才梯队。
纺织工厂的兴起
工厂制度的出现
工业革命时期,纺织工厂开始兴 起,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工场,成 为主要的生产方式。
劳动分工与专业化
在纺织工厂中,工人被分为不同 的岗位,专门从事某一项工作, 提高了生产效率。
生产规模的扩大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扩大, 纺织工厂的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 ,满足了日益增长的需求。
纺织业的全球化
环保法规与可持续发展
环保法规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各国政府对纺织业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企业需要遵守相关法规,加 强环保治理,降低能耗和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纤维发展历史2013141504005 张国航1.天然纤维的发展历史: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原有的或经人工培植的植物上、人工饲养的动物上直接取得的纺织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重要材料来源。
——《百度知道》人类使用天然纤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兽皮、树皮和草叶:5-10万年前,随着体毛的退化,人类开始用兽皮、树皮和草叶等天然衣料遮体保温。
以后,人类掌握了将植物纤维进行分离精制的技术。
亚麻:亚麻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在中欧使用。
棉在印度的历史之久犹如欧洲使用亚麻。
蚕丝:蚕丝公元前2640年就已在我国被发现,商朝的出土文物证明,当时高度发达的织造技术中已经使用了多种真丝。
羊毛:羊毛也已在新石器时代末在中亚细亚开始使用。
——《化学纤维的发展历史》百度文库。
棉花: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000--4000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
—《棉花的历史》作者单位:保定市纤维检验所据中国科学技术史记载,我国于4000-5000年前已出现蚕丝及麻类织物,3000年前出现毛布,2000年前出现棉类织物。
因此可以说,现在作为天然纤维广泛使用的麻、棉、丝、毛等,在公元前就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应用。
——《纺织材料的发展历史》百度文库2.化学纤维的发展历史:定义:化学纤维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制备纺丝原液、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维。
化学纤维又分为两大类:①人造纤维,以天然高分化学纤维纺丝子化合物(如纤维素)为原料制成的化学纤维,如粘胶纤维、醋酯纤维。
②合成纤维,以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制成的化学纤维,如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腈纤维。
——《化学与生活》出现原因:由于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需求的增加,棉、毛、丝、麻等天然纺织纤维的产量的需求,特别是近代纺织工业化生产迅速扩大,促使人们不断地去探索新的纺织原料。
概括:1664年,英国人R.胡克在他所著的《微晶图案》一书中,首次提到人类蚕吐的丝而用人工方法生产纺织纤维。
经过200多年的不断探索,终于在1 8 9 1年首次用人工的方法工业生产了化学纤维,由此开始了化学纤维工业的历史。
1905年黏胶纤维问世,它因原料(纤维素)来源充分、辅助材料价廉、穿着性能优良而发展成为人造纤维的最主要品种。
继黏胶纤维之后,又实现了醋酯纤维(1 9 1 6)、再生蛋白质纤维(1 9 3 3)等人造纤维的工业生产。
由于人造纤维原料受自然条的限制,人们试图以合成聚合物为原料,经过化学和机械加工,制得性能更好的纤维。
1 9 3 9年杜邦公司首先在美国特拉华州的锡福德实现了聚酰-66纤维(见聚酰胺纤维)的工业化生产。
2 O 世纪6 O年代,石油化工的发展,促进了合成纤维工业的发展,合成纤维产量于1 9 6 2年超过羊毛产量,1 9 6 7年又超过人造纤维,在化学纤维中占主导地位,成为仅次于棉的主要纺织原料。
详细历史:Hook 在1664 年于“Micrographia”一书中已经就提出化学纤维的构思,但由于当时科学家无法了解纤维的基本结构,因此在开发化学纤维时显得茫然无措,这导致这一美好的设想在200 多年后才成为现实。
1846 年,德国人F.Schönbein 通过用硝酸处理木纤维素制成硝酸纤维素。
1855 年,G.Audemars 获得了世界化学纤维发展史上的第一个专利。
他提出用硝酸处理桑树枝的韧皮纤维,溶解于醚和酒精混合物后通过钢喷嘴进行抽丝。
1862 年,法国人M.Ozanam 提出了使用喷丝头纺丝的设想。
1883 年,英国人J.W.Swan 2 取得了用硝化纤维素的醋酸溶液纺丝、随后进行炭化生产白炽灯丝的专利。
他还认为这种丝可用于纺织,而把它称为“人造丝”。
同年,法国人Chardonnet 获得了用硝酸纤维素制造化学纤维的最著名的专利,并于1891 年在Besancon 以工业规模生产硝酯纤维(硝酸纤维素纤维),这标志着世界化学纤维的工业化开始。
随后,各种形式的人造纤维素纤维(包括铜氨纤维、粘胶纤维和醋酯纤维)相继问世。
而硝酯纤维由于纺织用性能不如粘胶纤维而发展缓慢。
1857 年德国人Schweizer 发明了制备铜氨纤维素的方法。
1890 年Despassie 提出了由铜氨溶液制备纤维素纤维的方法。
德国在Aachen 附近的Oberbruch 首先用铜氨法生产纤维素纤维,并且于1899 年成立了Enka 公司的前身Glanzstoff 公司,实现了铜氨纤维的工业化。
以后Bemberg 公司进一步发展了铜氨法。
铜氨纤维由于要以价格较高的铜氨作溶剂,在成本上无法与比粘胶纤维竞争,因此只用作少数纺织品和人工肾。
1891 年,三个英国人C.F.Cross、E.J.Bevan 和C.Beadle 发明了把纤维素溶解成溶液的新方法——粘胶法,并于1892 年在英国和德国取得专利。
德国H.V.Donnersmarck 公司取得了在中欧地区使用此专利的许可,于1901 年建厂,但直到1910 年仍不能正常生产。
英国Courtaulds 公司购买了这一权利,于1904 年首先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世界第一个大规模生产的化学纤维品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将结束时,人们就用切断粘胶长丝的方法生产短纤维。
1921 年,德国Premnitz 工厂生产出了可用于纺织的粘胶短纤维。
在此期间,还开发了工业用的高强力粘胶长丝。
与此同时,1869 年,德国人P.Schützenberger 以实验室规模研究成功使用醋 3 酸酐进行纤维素的乙酰化。
1904 年,Bayer 染料公司根据德国人A.E.Eichengr ün 的发明,申请了纺制醋酯纤维的专利,但拖延了20 多年才由IG-Farbenindustrie 和Glanzstoff 公司合资在1926 年投产。
而美国Cellanese 公司在1924 年首先实现了醋酯纤维的工业化。
醋酯纤维在纺织领域的用途局限于里子布等,因此发展不快。
但它一直在香烟过滤嘴的材料领域大献身手。
从20 世纪初期起,还出现了各种再生蛋白质纤维。
1904 年,药剂师F.Todtenhaupt 发明了从牛乳中提炼酪素蛋白质进行纺丝制备酪素蛋白质纤维的方法。
但此法直到30 年代才由A.Feretti 在意大利Snia 公司使之在生产上成熟。
40 年代初,英国Courtaulds 公司也开发了酪素蛋白质纤维。
1938 年,英国ICI 公司制备了花生蛋白质纤维。
30-40 年代,美国学者R.A.Boyer 研制成功大豆蛋白质纤维。
1938 年,日本油脂公司也开发了大豆蛋白质纤维。
1939 年,美国Core Product refining 公司将从玉米中提炼的蛋白质进行纺丝制得了玉米蛋白质纤维。
1948 年,美国Vaiginia Carolina 化学公司了开发了玉米蛋白纤维。
但早期研制的再生蛋白质纤维因纤维力学性能差、技术难度大等原因,在市场上没有取得重要的地位。
英国的花生蛋白质纤维早在“AtdilIC”1957 年停产,美国的玉米蛋白质纤维“Vicara”和大豆蛋白质纤维“Soylon”也只进行过短期生产。
其中日本东洋纺公司的酪素蛋白质纤维“Chinon”1968 年成为世界化学纤维的十大发明之一。
但其主成分是酪素蛋白质和丙烯腈的接枝共聚物。
由于原料成本过高,而且其强力不足,耐热性能不好,至今未大量使用。
从19 世纪末至20 世纪30 年代(1938 年前),可以称为人造纤维的创新与起步阶段。
由于如第二节所所述,人造纤维是化学纤维的一个分支,因此当然也是化学纤维的创新与起步阶段。
其特点是一大批以纤维素和蛋白质为原料的人造纤维品种陆续问世,特别是粘胶纤维已经开始大规模生产,弥补了天然丝的严重不足。
当然,玻璃纤维也有古老的历史,而且在20 世纪30 年代有了改进,在商业上变得重要起来。
因此,它在第一代人造纤维中也应该有一席之地。
但化学纤维家族中的另一个分支——合成纤维,直至人造纤维工业化半个世 4 纪以后,随着人工合成高分子的大量问世和现代高分子概念的确立,才登上历史舞台。
1913 年,德国人F.Klatte 取得用合成原料制造聚氯乙烯纤维的第一个专利。
1931 年,德国IG 化学公司采用F.Klatte 的发明,于1934 年实现了聚氯乙烯纤维的工业化,使它成为世界上最早生产的合成纤维。
但由于其耐热性差等缺点,发展缓慢。
合成纤维发展史上最有名的是聚酰胺(尼龙)纤维。
1928 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W.H.Carothers 发表了关于缩聚成链状分子和环状分子的研究。
这一开拓性工作导致了合成纤维时代的真正开始。
1935 年春,他用己二胺和己二酸成功合成聚酰胺66,并纺成丝条。
Du Pont 公司于1938 年建立了中间试验厂,1939 年成功生产了当时称为”Nylon”的聚酰胺66 纤维,并于1940 年投放市场,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大规模生产的纺织用合成纤维大品种。
在这期间,德国IG 公司的P.Schlack 成功合成了聚酰胺6,1938 年用聚酰胺6 首先纺制成粗单丝,1940 年又纺成长丝,称之为“Perlon”。
但由于战争关系,直到1950 年才进行“Perlon”的大规模生产。
聚酰胺纤维用途广泛,产量至今仍然在化学纤维家族中排名第二。
聚酰胺纤维的问世还开了熔体纺丝技术的先河。
因为以前所有的化学纤维均采用干法纺丝工艺(例如醋酯纤维)或湿法纺丝工艺(例如粘胶纤维、硝酯纤维、铜氨纤维、聚氯乙烯纤维,后者以后也采用干法纺丝)。
1930 年,W.H.Carothers 发明了脂肪族聚酯,但熔点过低不利于熔体纺丝。
1941 年,英国“Calico Printers Association”染整公司的J.R.Whinfield 和J.T.Dickson 研究成功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缩聚,并于1944 年采用熔体纺丝试制成丝条。
1947 年,英国ICI 采用熔体纺丝技术实现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的工业化。
DuPont 公司从英国买了专利,于1953 年进行聚酯纤维“Dacron”的大规模生产。
聚酯纤维用途广泛,产量至1972 年起超过聚酰胺在化学纤维家族中排名第一。
1894 年,法国化学家C.Mouraeu 首先制得聚丙烯腈。
由于不能进行熔体纺丝,许多美国和德国公司于40 年代开始寻找聚丙烯腈溶剂的研究。
1934 年,德国I.G.Farbenindustrie 公司的H.Rein 以季胺盐和NaSCN、ZnCl 2 等无机盐的浓水溶液 5 为溶剂,进行了聚丙烯腈湿法纺丝的试验。
1942 年,H.Rein 和美国DuPont 公司的R.C. Houtz 各自确定了以二甲基甲酰胺作聚丙烯腈的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