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
古代纺织和现代纺织:纺织技术的发展变化

古代纺织和现代纺织:纺织技术的发展变化古代纺织和现代纺织:纺织技术的发展变化纺织技术是人类最早的手工艺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工业之一。
从史前时代到现代,人类不断改进纺织技术,使得纺织品的制作越来越快捷、便利、高效。
本文将探究古代纺织和现代纺织的发展变化。
古代纺织技术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使用梭子手工编织物品。
随着农业的兴起,人类的纺织技术得到了突破性发展。
公元前4000年,埃及人发明了纺车,使纺纱变得更为高效。
公元前2200年,中国的黄河流域地区出现了简易的织布机,这是民用机械的开端。
此后,古代纺织技术不断改进,纺织品的制作越来越广泛,成为人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纺织技术的主要手段是手工,如手纺、手织等。
手纺最初是将纤维物转动成纱,后来加装了纺轮,更加省力,速度也更快。
手织则使用织机,用手动纺锤从纱锭上拧出纱线,在织机上互相交织而成的织品,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手动调节织机上的织筘,不断上下,才能制出色彩斑斓的织品。
现代纺织技术随着机械和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纺织技术也得到了巨大的改进。
尤其是自20世纪以来,各种新型纺织设备不断涌现,使得纺织品的制作过程更加高效、科学。
现代纺织技术包括了金纬纺织机、织物印花设备、工业用无纺布机和显示技术。
金纬纺织机是现代纺织技术中一种重要的机械设备。
它采用了高效纺纱技术,能够在一小时内生产出数公斤的纱线,其生产速度是传统纺车的30倍以上。
织物印花设备则使用了数字印花机,可以自动印花纺织品,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无纺布机则使用了非常先进的无纺织物制造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生产出质量高、价格低的无纺织品。
最后,显示技术使纺织品能够呈现出更加智能、多元化的应用,例如智能服装和家居用品等。
结语纺织技术的发展变化非常微妙,从手工到机械再到电子,每一个阶段都给人们的纺织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高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持续提高,纺织技术也将不断发展创新,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兴衰演变

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兴衰演变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兴衰演变是中国千年文明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最早的手工纺织到后来的工业化生产,中国的纺织业一直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技术创新的推动,也有外国文化的渗透,这些因素都对中国纺织业的兴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纺织业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手工纺纱。
最早的纺织工具是简单的手工纺车和纺锤。
这种方式的生产效率很低,主要以家庭作坊为单位进行,只能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需求。
随着农业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纺织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促使着中国纺织业向更高效、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转变。
中国古代纺织业的转折点是在宋代。
宋朝时,中国的纺织业开始采用水力纺纱机,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水力纺纱机通过水力驱动纺车,使得纺纱更加迅速和高效。
这种技术的引入,不仅改变了纺纱的方式,还带动了纺织业的大规模发展,形成了以都城开封为中心的纺织产业带。
随着纺织业的兴起,中国的纺织品也开始在世界市场上崭露头角。
中国的丝绸、棉布等纺织品成为了世界各地商人争相购买的商品。
这不仅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还推动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带来了丰富的贸易,还传播了中国的纺织文化和技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纺织业也开始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其中一个主要的挑战是欧洲工业革命的冲击。
欧洲的机械化纺织业开始向中国渗透,中国的传统手工纺织业逐渐失去了竞争力。
此外,外国纺织品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对国内纺织业造成了冲击。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开始大力发展国内纺织工业。
在清朝时期,中国引进了大量西方纺织机械和工艺,推动了纺织业的现代化。
纺织工业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到20世纪初,中国的纺织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的纺织业也面临了新的挑战。
全球化的竞争使得中国的纺织业遭遇了瓶颈,成本上升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成为困扰纺织业发展的问题。
中国 纺织 史 大事记

中国纺织史大事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发展纺织业的国家之一,拥有悠久的纺织史,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国纺织史中一些重要的大事。
1.早期纺织技术: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前后,中国就开始了纺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最早的纺织品主要是以植物纤维和兽毛为原材料制成的。
2.织绣技术的发展:中国在织造技术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技艺。
公元4世纪末,中国人开始使用织布机,并将丝织技术不断发扬光大。
而刺绣则是中国的传统工艺,在古代就已经非常发达。
3.丝绸之路的开辟:公元前138年,中国开始了对外贸易,其中丝绸就是重要的出口商品。
这标志着中国纺织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流。
4.高丽纸的发明:高丽纸是一种传统的纸张材料,具有高质量和防水性能。
它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推动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书籍出版业的发展。
5.纸张蜀锦的诞生:蜀锦是中国传统的丝织品,它融合了纺织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在唐代,中国纺织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蜀锦成为了当时最著名的丝织品之一。
6.宋代的织绣技艺:宋代是中国纺织业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宋代的织布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织机。
同时,刺绣技艺也被进一步推广和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工艺品。
7.明代的织造业:在明代,纺织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大量的丝织和棉织品被生产出来,成为当时国内和国际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
8.清朝的纺织发展:清朝时期,纺织业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和改进。
西方的织绣技术被引进并融入了中国传统技术中,促进了纺织业的更新和发展。
9.纺织工业的兴起:近代以来,中国的纺织工业经历了从手工制造向机械化生产的转变。
20世纪初,中国开始建立最早的纺织机械厂,经历了艰苦而曲折的发展过程。
10.改革开放与纺织业: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纺织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纺织品开始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成为当今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之一。
以上是中国纺织史的一些重要大事。
古代纺织业

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用十元人民币就
买到了一只恐龙蛋。
国家文物局的任杰认为,中国文
物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一再降低,很
多博物馆将中国文物摆在走廊上,究 其原因,正是由于大批量的文物走私
败坏了市场。
春秋战国兴起;唐宋以 后显著发展,农村家庭 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 大加深;明代中叶后, 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 主导地位。
经营特点
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 工匠世代为官府劳作; 其生产范围广泛,资金 雄厚规模大,分工细, 水平高;但由于···
唐代以前,主要以农民 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 作坊的形式进行;明中 后期,雇佣劳动出现, 孕育出了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的萌芽。
一只“水壶”值百万!
广西首届民间文物收藏精 品展上,160多件来自民间的收 藏文物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 其中的一件清代乾隆年间的青 花八宝吉祥纹禾壶引起了参观 者的注意,它的价值是人民币 130万元,是收藏者从国内一家 著名的拍卖行举行的文物拍卖 会上竞拍得来的。
文物盗掘走私猖獗
“要想富,挖古墓,一夜能成万 元户”,这是20世纪80年代流行于河
唐代:陶瓷工艺臻于成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大量出口。 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元代:开始彩瓷生产时期 明代:斗彩和五彩瓷 清代:粉彩和珐琅彩,中国瓷器遍销全世界。
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1、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演变历程及经营特点。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发展演变历程
从西周到明代前期,一 直占据主导地位,代表 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明中叶萎缩。
二、 衣被天下——纺织业的成就
1、古代纺织业(丝织业与棉织业)的发展历程
上古:开始养蚕缫丝 西周:丝织工艺突飞猛进 汉唐 宋元:棉纺织业发展 明代: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中国古代的纺织业

中国古代的纺织业中国古代的纺织业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农民劳动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产业之一。
本文将从纺织业的起源、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对经济与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纺织业的起源与发展纺织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当时原始人类开始采集植物纤维、获得并利用不同动物的毛发进行基本的纺织活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纺织技术逐渐进步,如秦汉时期发明的蚕桑养蚕技术使得丝绸的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此外,以棉、麻、毛为原料的纺织业也在不同历史时期得到了较大发展。
二、纺织技术的进步在中国古代,纺织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丝绸的生产,中国的丝绸生产技术在古代一度成为世界上独有的技艺。
丝绸的生产需要经过饲养蚕蛹、纺丝、织布等多个环节,而这些技术的创新为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同时,中国还发明了许多用于纺织的工具,如织机、纺车等,这些工具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纺织效率,为纺织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纺织业对经济与文化的影响纺织业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纺织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推动了人口流动和城镇化进程。
其次,纺织品的出口带动了对外贸易的繁荣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富。
此外,纺织品作为重要的生活用品,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求,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文化方面,丝绸的产生与发展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成为中外交流与贸易的纽带,还传承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与艺术。
四、纺织业的衰落与再崛起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中国古代纺织业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衰落。
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使得中国传统工艺遭受冲击,机械纺织业开始主宰市场。
然而,近年来,中国纺织业再度焕发生机。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成熟,纺织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新型纤维材料的出现以及技术的创新使得中国纺织业在国内外市场上重新崛起。
总结:中国古代的纺织业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科技创新。
【历史知识点】古代纺织业的发展历程

【历史知识点】古代纺织业的发展历程一、原始社会:一是发现了一些纺织工具;二是在考古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
二、商周时期:丝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因而,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
如:在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而在周代,周礼中记载中的“国有六职”中,包括纺织生产。
三、汉代:中国的纺织技术相当发达。
一、原始社会:一是发现了一些纺织工具。
二是在考古发现中,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茧壳,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
说明中国古代的纺织业开始的时间很早,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开始了中国的丝织业。
应该说,我国是世界上的最早的养蚕织绸的国家。
二、商周时期,丝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因而,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
如:在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而在周代,周礼中记载中的“国有六职”中,包括纺织生产。
三、汉代,中国的纺织技术相当发达。
其表现有二:一是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现,即所谓的素纱单衣,和起戎棉。
这充分说明了在汉代,丝织业所拥有的高超的技术。
素纱襌衣:关于素纱襌衣的特点,可以如下之概括:一是轻:重量仅为49克,如果除去较厚重的衣领、衣袖、衣襟缘边的绢,其重量只有20多克。
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二是色彩鲜艳,纹饰绚丽。
第二件事,是在汉代,开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这充分说明了汉代纺织业的影响波及海外。
四、唐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五、宋代:棉纺织业的兴起。
补充说明:关于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从纺织来看,即丝、棉和麻。
六、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古代的丝织业进入其鼎盛时期。
这一兴盛,主要是面向市场的民营丝织业的兴起。
出现了苏州和杭州两个丝织业的中心。
其中,在苏州,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国古代的纺织业

中国古代的纺织业一、简介中国古代的纺织业作为世界纺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中国的纺织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也对社会、文化和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技术发展、产品特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纺织业的重要性和独特之处。
二、技术发展1. 织机的发展中国古代的纺织业在织机的发展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早在公元5世纪,中国就已经发明了丝织织机,随后在汉代出现了梭织织机。
这些创新使得纺织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为纺织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纤维的加工古代中国的纺织业最著名的特点之一就是丝绸的生产。
丝绸作为中国最早发明的纺织品之一,以其细腻、柔软、光滑等特点,在古代享有盛誉。
中国人发明了蚕丝的养殖和丝织工艺,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丝绸生产国之一。
三、产品特点1. 细腻柔软中国古代纺织品以其细腻柔软的特点而受到国内外的青睐。
无论是丝绸、棉布还是麻布等纺织品,都注重细致的加工和精良的质量。
这使得古代中国的纺织品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2. 独特图案中国古代纺织业以其丰富多样的图案而闻名于世。
在制作纺织品时,中国工匠们十分擅长于在布料上绣制各种花纹和图案。
这些独特的纺织品图案不仅美观,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观和文化特点。
四、对社会的影响1. 经济繁荣中国古代的纺织业在经济繁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纺织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
纺织品作为主要的贸易商品,为中国的国际贸易做出了巨大贡献。
2. 文化交流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中国丝绸传遍了世界各地,也带来了外来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纺织品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媒介作用。
五、结论中国古代的纺织业作为经济、文化和社会的重要支柱,对中国历史和世界纺织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技术发展、产品特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都展示了中国古代纺织业的伟大之处。
中国古代历史的历史纺织

中国古代历史的历史纺织中国古代历史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段历史中,纺织业一直是中国文化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纺织是指将纤维材料转变为纱线、绳索或者布料的过程,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古代历史中纺织业的发展和影响。
一、纺织技术的发展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大约4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在这个时候,人们开始使用粗糙的棉花纤维和草麻纤维来制作简单的衣物和绳索。
随着时间的推移,纺织技术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从而推动了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丝绸的出现对纺织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丝绸的生产需要熟练的技术和复杂的工序,这促进了纺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最早的丝绸制造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世纪的夏朝时期,当时人们开始使用蚕丝制作细薄的纺织品。
而到了公元前4世纪的西汉时期,丝绸生产已经达到了高峰。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和其他纺织品被输送到世界各地,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繁荣。
二、纺织业对古代社会的影响纺织业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作用。
首先,纺织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农民们种植棉花和其他纤维植物,提供了足够的原材料用于纺织生产。
同时,纺织业也为农民们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其次,纺织业也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艺术发展。
丝绸和其他纺织品不仅被用于日常穿着,还被广泛应用于宫廷礼仪、祭祀、庆典等场合。
同时,纺织品也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例如刺绣、织锦等技艺。
此外,纺织业在中国社会中还具有性别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意义。
在古代,纺织活动主要由女性负责,妇女们通过纺织来展示自己的技艺和勤劳,也被认为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的象征。
同时,纺织业也是一项传统的产业,许多技艺被专门的纺织家族所掌握,通过这个行业的掌握,家族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三、纺织业的传承和发展纺织业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纺织技术通过师父传徒弟的方式进行传承,不断积累并发展新的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对古代纺织业的主要经营形态的了解说明这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形态密切相关的,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历史基本知识的了解,以及一些相关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初步掌握纺织业的相关知识和积极探索问题、独立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
(二)能力目标:
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情境再现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课中国古代异彩纷呈的纺织业的了解,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重难点分析
重点: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特征及纺织的主要成就。
难点:古代纺织业的演变过程。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谈话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图片展示、知识介绍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不仅符合新课改精神,也能够培养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要结合本节课图片和资料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和资料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最好把本课制成课件来讲述,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应用启发式谈话法和多媒体手段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你们新来的老师胥中华,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
在上新课之前我想和大家分享一点东西,我们都知道,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永恒的主题,大家知道为什么衣要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为它与人类生存质量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在通过古代纺织工具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图片的展示,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述内容:
1、先秦时期
工具:陶纺轮、骨针、骨梭、骨锥等
原料:麻、葛
主要代表:绢片、丝带、丝线等
文字书籍:甲骨文——祭祀残神
《周礼—考工记》国有六职(国有六职是指哪六
职?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妇功)意义: 纺织技术在当时已经出现, 中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纺织业在经济生存中已经相当重要.
2、秦汉时期
工具:纺转
原料:绒毛、丝纱
主要代表作品:长沙马王堆素纱禅衣。
文字书籍:《汉书》、《说文解字》
意义:中国的纺织技术已相当发达,被称为丝国,丝绸之路。
3、隋唐时期
工具:绫机
原料:丝麻
主要代表:绫锦
主要成就: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有相当规模。
品种繁多、吸收了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4、宋元时期
工具:纺车
原料:棉
主要代表:棉、黄道婆
文字书籍:
《农书》古语有云:“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
又兼代毡毯之用,以补衣褐之费”。
说明我国开始有棉花的种植,棉花以及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
而这一时期黄道婆创造了新式纺车,推广传授“捍、搅、弹、纺、织”之具和错纱配色等织造技术。
极大的推动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逐步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意义: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的推广
5、明清时期
工具:纱绸机
原料:绒毛、丝纱
主要代表:洋务运动、湖北织布局、继昌隆剿丝厂
意义: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五、教案总结
本课总结了我国古代历朝的纺织业的发展历史及其原料由麻、葛——丝、毛——棉。
纺织工具由手工搓合到纺车等纺织工具的出现。
经营模式由官营、地主官员私营到农民家庭。
发展程度为低级到高级,分布广,分工细,品种多,技艺高的转变。
发展趋势是中国最早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
六、板书设计
第一课、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
课后作业:
材料一锦绣纂组,绮罗绫榖,玄黄衣帛,此非庶人之所服也。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人》材料二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
——[唐]孟郊:《织妇辞》
裁此百日功,唯将一朝舞。
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
——[唐]韦应物:《杂体》
材料三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顶点。
——[古罗马]普林尼:《自然史》问题设计:
(1)材料反映了官营手工业里的丝织业状况,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2)从材料来看,官营作坊里的丝织品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3)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作“匠户”。
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宋代、元代匠户演变的特点,并说明其社会地位。
(4)查阅学校的相关图片资料,以简图形式概括“丝绸之路”途经的路线。
问题解析:
(1)工官制度下的官营手工业产品质量高,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产品不是商品,增加政府开支;服务对象主要是帝王、贵族,是等级社会的体现。
(2)满足帝王、贵族的需要,出口远销欧洲。
(3)唐代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定期服役的制度;宋代匠户往往被官府以强制方式役使;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户籍,由专门机构直接管理,不得脱籍改业,且世代相袭,承担指定的工役。
匠户没有人身自由,社会地位低下。
(4)当时中外商人从长安出发,西出玉门关、阳关,经楼兰过葱岭,往西可到大月氏(今阿富汗)、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
从安息向西,又可到条支(今伊拉克)、大秦(古代罗马帝国)。
七、教学反思
在初次教学活动中,短短的二十分钟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哦具有以下不足与优点:
1、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表情过于单一。
2、粉笔字书写杂乱且功底太差。
3、课前的准备工作不到位,过多依赖教材,知识讲解过于分散。
4、提问方式过于单一,讲解分析问题过于简单。
5、手的摆放不自然,站姿太随意。
6、普通话用语不标准,方言太重。
7、能按自己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进行教学。
改进之处;
1、多参与此类教学活动,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加强粉笔字和普通话的练习和运用。
3、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是课堂气氛更活跃。
4、要是课前的准备工作更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