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外广播电视史.docx

合集下载

中外广播电视史重点-精选文档

中外广播电视史重点-精选文档

十七、传播媒介的全球化
• 全球传播,为什么全球传播的时代是电视 时代 • CNN成功的途径其实非常简单 • 亚洲的跨国卫星电视传播(香港星空卫视) • 亚洲国家对卫星的政策
十八、传播服务的市场化
• • • • 国际影视节目流通的特点 国际媒介的兼并趋势 公共广播电视的困境 欧洲公共广播电视模式具有特点
• • • • • • 中国电视新闻纪录片的时代有何特点?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最重要的改革是什么? 民生新闻 中国电视剧走向市场的现象 纪实类节目及其形式 中国电视文艺的发展过程
十九、广播电视的早期传统
• • • • 中国广播事业有哪些历史遗产 了解新中国的广播事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中国电视诞生的背景 在“文化大革命”中,广播电视事业遭遇了哪 些挫折?
二十、广播电视的改革年代
• 新时期中国电视是怎样崛起的?
• 广告对中国电视的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有哪些消极影响? • 试分析“四级办电视”的政策 • 通俗电视剧是怎样在中国电视方面兴盛起 来的? • 怎样认识“《河殇》”现象
二十一、广播电视的转型时期
• • • • • • • • • 新的太阳、东方时空、焦点访谈 调查性报道节目的发展 中国有线电视的大发展的标志 中国的有线电视分类 中国电视节目市场的发展 加入WTO对中国广播电视有何影响 治散治滥 了解中国广播电视法制的发展概况 广播电视机构整合与集团化
二十二、广播电视的节目演变
• • • • • 美国商营广播电视体制的发展过程 美国商营的媒介经济 美国电视网的权力分析 美国公共广播电视的建立经历了哪些斗争? 关于“取消规则”
五、英国广播电视分别历史
• 探讨双重体制,及其发展过程 • 英国广播公司(BBC) • 英国广播公司的发展历史和经验特点

四、五 中外广播电视史

四、五  中外广播电视史

1900年,他的 无线电工作半径已 达148公里,开始 用于俄国海军军舰 的通讯联络。
1895年9月,马可尼成功地进行了无 线电波传输信号的试验;
1896年2月,获得无线电专利;
1897年组建无线电报公司;
1899年3月,成功从英国向法国发送 电报;
1901年12月,成功地进行了横跨大 西洋的远距离无线电报通讯; 1903年,建立用于航海通 讯的海岸电台;
广播事业的全面兴盛---世界各国广播事业的发展
英国广播公司为公营的垄断的广 播事业,其经营政策和节目内容,均 由邮政大臣负责监督。公司的最高管 理机构是由12人组成的管理委员会, 其委员包括首相、反对党领袖、最高 法院院长、邮政大臣和社会各界代表。 和旧BBC一样,BBC不播广告,而是靠 出售收音机的附加费和收听执照费来 维持电台的运营。
广播事业的全面兴盛---世界各国广播事业的发展
直到40年代末期,日本的广播事业一直由NHK垄 断经营。1947年,盟军占领军总司令部指示日本政 府,要使广播作为脱离政府、政党的独立机关而存 在;允许民间自由设立广播电台等。据此,日本国 会于1950年通过了电波三法。广播电台业正式向民 间开放。1951年9月,名古屋的中部日本广播和大阪 的新日本广播问世。由此,日本的广播业由独家垄 断走向了多家竞争。广播开放民营及公商电台之间 的竞争,激发了广播事业的活力,提高了广播节目 的制作水平,从而促进了广播覆盖率、普及率的上 升。
广播事业的全面兴盛---广播管理法规的建立
1941年联邦传播委员会制订《广播联营条例》, 以限制两大公司的垄断。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全国 广播公司激烈反对。但美国最高法院于1942年公开 支持联邦电讯委员会。全国广播公司不得不出售其 两个广播网(红色、蓝色)中的蓝色广播网,这个蓝 色广播网后来被改组为美国广播公司(ABC)。由此 形成了三大广播公司鼎立的局面。

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一二章

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一二章

第五节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广播
4 喜迎开国大典 (一)平山时期的陕北台 (二)人民广播事业迈入新阶段 (三)顺利转播开国大典
思考题
1 如何评价外国人在中国建立的广播电台 2 浅谈国民党对广播的管制 3 如何认识早期的民营广播电台 4 简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建过程 5 如何理解解放战争中延安(陕北)新华
样的形式、高度的思想艺术水平,并用新技术制作的节目, 来满足广大听众对广播日益增长的需要
(四)多方面满足听众需求
第二节 曲折中的探索
1 “整风”与“反右”中的广播宣传 2 “大跃进”运动中的广播宣传 3 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4 调整与改进
第三节 动乱年代的“专政”工具
1 广播电视经历“文革”动荡 2 峰回路转 3 在困境中前进 4 正义的声音
第四节 历史性转折
1 广播电视重回人民手中
2 “拨乱反正”现生机
1.从理论节目开始“拨乱反正” 2.科教节目与文艺节目的复苏 3.对外广播的变化
思考题
1 浅谈50年代广播初学“自己走路”的主要做法及效果 2 如何看待学习苏联广播 3 怎样评价广播在“大跃进”中的宣传作用 4 简述“文革”时期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二)地方台的探索
(三)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
1.改进新闻报道,做到又多又快又短又好。 2.扩大节目取材范围,加强同群众的联系,更多地关心和指
导人民的生活。 3.要在广播中展开批评。 4.根据广播特点对待“百家争鸣”,在广播中展开自由讨论。 5.贯彻“百花齐放”的方针,办好文艺广播。 6.要让观众听到更多的节目,要用更多具体丰富的内容、多
2 复苏与衰落
第四节 国民党统治下的广播
1 建立与发展 2 严格管制 3 救亡呼声 4 内战中的叫嚣

中外广播电视史(精品文档)

中外广播电视史(精品文档)

中外广播电视史(精品文档)中外广播电视史一、填空题1、电磁波振动频率的单位是以“赫兹”(周波/秒)命名的2、有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广播试验活动是1906年圣诞前夜,费辛顿在美国玛莎诸塞州的布伦特罗镇首次播放歌曲和圣经。

3、从本质上区分,广播电视体制可分为,公法制、商营制、国营制。

4、萨尔诺夫是“美国广播之父”。

5、公共事务节目:主要包括社论、新闻人物访谈、公共议题讨论和对政治事件的报道6、公共服务类节目:包括针对特殊兴趣观众的节目,其中最重要的是儿童节目。

7、美国政治性的电视记录片始于新闻记者爱德华默罗的《现在请看》。

8、电视网播出的第一个公共事务专栏节目是有爱德华默罗主持、费仑德里制作的《现在请看》。

9、美国借助电视进行总统选举始于1952年。

10、英国电视真正崛起于1953年。

11、19世纪90年代,人类进入电视传播的新时期。

对电视而言,第一个具有威胁性的新媒介是电脑。

12、、多媒体的核心是统一采用数字方式综合处理及混合传送的媒体状态,它很容易实现信息的转化。

13、电视作为产业,其运营资本的耗费包括两方面:一个是节目传输的费用,另一个是节目制作的费用。

14、中国境内第一个广播电台是1922年1月26日,由美国人奥斯邦借日本张姓华侨的资本在上海成立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美资英文报纸《大公报》合作,创办了“大公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15、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最重要的两个新闻栏目,《首都报纸摘要》(报摘)、《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联播)。

16、早起中国电视新闻从主要形态到基本观念都得自新闻电影,继承的是苏联模式的新闻记录片。

17、《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联播) 是党和政府重要国事新闻的首发渠道。

18、建国初期,中国电视可分为新闻片和纪录片两种。

19、1958年5月15日,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自办新闻节目,播放了四分钟的《图片报道. 东风牌小轿车》。

20、1978年元旦,《新闻联播》正式开办。

21、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的3部电视新闻片是中国首次通过国际卫星发出的新闻。

中外广播电视史

中外广播电视史

⑷ 评价:① 外国人办的广播电台,侵犯了中国的无线电主权
② 他们办台是为推销无线电器材,与直接的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有区别
③ 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传播了无线电知识, 揭开了中国广播
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
二 无线电广播法令的演变
1 清末对待无线电的政策是: 原则上非经中国政府批准,任何外国或外国人不得在中国设立无
③ 呼号XRO,发射功率50瓦
④ 每晚播1小时
⑤ 内容: 国内、上海新闻
娱乐节目
宗教性节目
无线电基本常统一宣言.
⑥ 1923年4月停止播音
⑵ 开洛公司广播电台
① 1924年4月开始播音
② 在早期外商在沪开办的广播电台中时间较长,影响较大
后技术随帝国主义侵略传入中国
⑵ 1920年11月2日,美国KDKA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2 中国境内广播电台的创办
⑴ 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
① 1922年12月,美商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中国无线电公司,并与英文《大陆报》展开合作. ② 1923年1月23日,开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③ 每天上午和晚间各播音一次,共2小时
④ 内容: 上午:汇兑市价,钱庄兑现价格等
晚间:重要新闻及留声机新片
⑤ 1929年10月结束播音
⑥ 存在时间较长的原因: 客观:北洋政府改变无线电广播的法令
主观:重管理经营
⑶ 1925年1月日商义昌洋行在天津开办广播电台,1927年5月结束播音
线电台,不得私自收发无线电报.
2 1915年北洋政府沿袭上述原则,制定《电信条例》
3 1924年8月公布《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

中外广播电视史重点

中外广播电视史重点

十九、广播电的早期传统
• 中国广播事业有哪些历史遗产 • 了解新中国的广播事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 中国电视诞生的背景 • 在“文化大革命”中,广播电视事业遭遇了哪
些挫折?
二十、广播电视的改革年代
• 新时期中国电视是怎样崛起的? • 广告对中国电视的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有哪些消极影响? • 试分析“四级办电视”的政策 • 通俗电视剧是怎样在中国电视方面兴盛起
二十二、广播电视的节目演变
• 中国电视新闻纪录片的时代有何特点? •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最重要的改革是什么? • 民生新闻 • 中国电视剧走向市场的现象 • 纪实类节目及其形式 • 中国电视文艺的发展过程
• 韩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 • 韩国广播电视的历史特征 • 韩国电视剧兴起,及电视台的商业竞争策

十四、拉丁美洲广播电视分别历 史
• 了解拉丁美洲的电视发展概况
十五、欠发达国家广播电视分史
• 了解欠发达国家的广播电视与经济、文化 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十六、传播手段的高科技化
• 广播电视传播科技有哪些新的发展 • 直播卫星、数字多媒体技术 • 大众电子传播媒介经过的几个历史进化阶
十、加拿大广播电视分别历史
• 加拿大广播体制的发展概况
十一、澳大利亚广播电视分别历 史
• 澳大利亚广播电视的发展历史
十二、日本广播电视分别历史
• 日本广播电视的发展概况 • 日本1950年广播法(电波三法)及确立节
目编播准则 • 1959年广播法修正案 • 日本公商并营的电视广播体系
十三、韩国广播电视分别历史
一、广播电视的科技与事业
• 广播事业的早期实践为后来广播电视的发 展奠定了哪些条件?
• 简述广播电视事业诞生的经过 • 电视科技的革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彩色电视制式的全球竞争,特别NTSC制

中外广播电视史要点郭镇之

中外广播电视史要点郭镇之

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一章广播电视的诞生与体制第一节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一广播事业的诞生1 1906年 ,费辛顿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进行广播[广播时代的开始]2 1920年11月2日,KDKA电台报道总统选举中的票数[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日]3 1922年底,美国的广播电台已经发展到500家4 1922年5月,莫斯科中央无线电台开始试播5 1922年底,英国广播公司 BBC成立6 1924年,私营东京广播电台开始试播7 到1930年,无线电广播几乎遍及全世界二电视事业的诞生1 1929年,BBC开始试播电视2 1936年,BBC于1936年11月2日起正式播放节目[世界电视事业的诞生日]3 1937年,德国柏林建成电视台4 1941年,美国创办第一批商业电视台5 1938年,苏联在莫斯科建成电视台6 二战爆发后,电视台发展几近停顿第二节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一广播电视体制的概念:1 是一国广播电视事业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法.2 包括:体系与体制两大方面3 为何要建立广播电视体制?•传媒由谁经营?•传媒由谁管理?•管理权限如何划分?•机构如何设置?•传媒对社会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公众如何利用?•……4 广播电视体制在广播时代形成在电视时代逐步完备二影响广播电视体制建立的因素1 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2 自然的和社会的因素:幅员、人口、语言、地理、文化传统等。

3 国际惯例的约束三广播电视体制的分类及特点:⒈商营制(私营商业制)⑴源流:①广播在起源阶段都经历过短暂的无政府状态②思想理论基础:自由主义理论③广告的采用促使商营制形成④二战结束后,商营制地位得到巩固⑵代表国家: 美国及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⑶经营:遵循典型的商业经营思路⑷内容选择:①通过专门的调查机构分析受众②生动活泼,吸引力强,富有经济效益③趣味低级,娱乐无节制⒉国营制(公有国营制)⑴规定:广播电视事业为国家所有,由政府部门经营⑵思想理论基础:集体主义思想⑶主要代表国家: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的许多发展中国家.⑷财政:来自计划经济和国家拨款,其他行业援助等⑸特点: ①媒介的活动服从于政府②执政党以直接的方式控制媒介的传播内容③广播电视节目侧重于政治宣传,对来自西方的节目进行严格控制⒊公法制(公共服务制)⑴思想基础:社会责任理论⑵代表国家:西欧,尤其以英国和德国为最⑶特点:①政治上相对独立②非商营的,不播广告③收入主要来自收视费④节目格调高雅,制作精良小结:不同国家新闻体制可能不只一种。

中外广播电视史(正式)

中外广播电视史(正式)

3.商营广播网的建立 成立的原因:节约成本、扩大听众规模、
增加收入 WEAF电台和WNAC电台首次联播节目
(1922年) 三大商业广播网成立
NBC CBS ABC
4. 节目内容的繁盛 (1)音乐节目
早期电台的主要节目形式
(2)直播
缺少录音装置的结果 即时性优势
爱德华·默罗
1906年圣诞节前夜,在离美国海岸数百 英里之外的大西洋上,轮船无线电报员 耳机传来一个男子声音,接着是一个女 子的歌声,然后是诗朗诵、小提琴独奏 和圣经故事。这次播放是费森登在马萨 诸塞州进行的,他自己演奏了小提琴、 朗诵了圣经。最后,他祝听众圣诞快乐, 并宣布在新年除夕将再次广播。
(二)语音信号的放大与抗干扰
磁带录音设备的发明,使电台可以录播节目(1938年)
(4)广播剧
最重要的特色节目 特点: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娱乐性
强 白天播出肥皂剧,晚间播出心理剧
白天60%的时间播放广播剧
广播剧《火星人入侵》(1938年)
奥逊·威尔斯
在一段舞曲音乐的播放中,播音员几次打断 音乐,向听众报告新闻:芝加哥天文台的教授报 告说有几个白热气体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地球袭来; 普林斯顿天文台的教授证实了这一观察;天文台 的现场采访;有一个物体已经降落在新泽西州的 一个农场;从物体中走出一只动物,射出一种光 线,转眼间把周围烧成一片灰烬……这一内容和 播送方式使听众误以为是一件真实事件的发生,
(二)光电效应和荧光效应
硒的光电性能的发现
(三)图像分解与扫描技术
尼普可夫(德)——尼普可夫转 盘
(四)机械电视的 发明
(英)贝尔德,在 英国被称为电视之 父。
(五)全电子电视
电子显像管、摄像 管的发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广播电视体制第一节广播电视体制概述1、广播电视体制包含哪两方面的内容?决定广播电视体制有哪些因素?广播电视体制是一个国家广播电视事业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恶化结构方式。

广播电视体制包括“制度”和“体系”两个部分,它既包含理念和法规的基础,又包含组织和经营的内容。

决定广播电视体制的,主要是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意识形态,除此之外,还有其它一些自然的和社会的先决条件,如幅员、人口、语言、地理、地缘关系、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多种,且相互作用。

2、从实质上说,世界历史上哟那几种主要的广播电视体制?各有什么特点?从本质上气氛,广播电视体制可以分为商营制(私人商业制)、公法制(公共服务制)、国营制(公有国营制)三种不同的体制。

㈠、商营制(私营商营制)特点:①将广播电视经营看着纯粹的市场行为,基本是按商业公司的方法运作;②经费来源靠广告收入;③以自由主义的思想理论为基础;④媒体的频道资源属于公共所以,但媒体的机器设备属于私人财产,媒体以服务公众的义务换取使用频率的特权;⑤商营传媒通过服务获取利润,它的经营目标主要是向广告主提供大规模的受众,而为了吸引和保持受众,又要向消费者提供娱乐性强的节目;⑥商营电视的节目娱乐性强,生动活泼,吸引力大,富有经济效益。

㈡、公法制(公共服务制)特点:①经费来源主要是向国名征收使用接收机的税款(视听费);②一般不受政府直接控制,而是由政府任命或批准一个半独立的传媒机构从事具体的广播活动,并处于立法机构的常规监督下;③就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而言,公共广播电视节目是面面俱到的;④就广播电视传播功能而言,公共广播电视是自治的;⑤就社会舆论表达而言,公共广播电视应该具有多样化、普遍性的特点;⑥就文化角色而言,公共广播电视是民族语言、精神、美学的体现,总体格调偏向高雅;⑦就社会地位而言,公共广播电视在政治生活中位置独特;⑧就经济机制而言,公共广播电视具有非商业主义的传统;㈢、国营制(公有国营制)特点:①主要指导思想为集体主义;②广播电视事业为国家所有,由政府部门经营;③国家以较严格的意识形态尺度对广播电视事业实行十分严厉的政治控制和行政干预;④传媒追随它所从属的政治体制,传媒的活动服从于政府控制社会的目标;⑤传媒财政来自国家拨款;⑥节目侧重于政治宣传和推行政府政令,对民众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

附:体制代表国家体制主要特点主要优势主要劣势类型或媒体国有前苏联等(1)媒体资产为国家所有;( 1)便于国家实施统一管理,( 1)广播事业受政治干预国营社会主义( 2)政府将其作为国家事有计划地安排人力物力财力;多,业务侧重于对政府、体制国家,发业单位直接领导和管理;( 2 )合理安排各台设置,协领导负责,忽视对受众多展中国( 3)媒体领导成员由政府调互补;( 3)使广播业务更符样化需求的满足;( 2)行家,少数任命,业务活动受政府监合国家需要,从而使社会效益政化管理,高度集中,缺发达国家督;( 4)媒体运作经费大多得到保证。

少激励机制,缺乏活力。

的国营台由国家拨款。

国有发达资本(1)媒体资产为国家所有;( 1 )便于国家宏观调控,使( 1)由于国家介入媒体组公营主义国家(2)电台保持相对独立性,广播业务符合国家整体需要;体制和发展中实行企业化管理和运作;( 2)媒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国家的公( 3)媒体领导者是该媒体避免了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共台,如的董事会,其成员由政府提运作有活力;( 3)董事会成员西欧的名、国家元首批准;(4)媒来自社会各界,有利于实现媒BBC 、日体受到政府规范和监督,具体的社会化管理;( 4)收入来本的体业务由电台自主决定;源以视听费为主,一方面使媒NHK 。

( 5)媒体运作经费来自受体经营运作有财政上的保障,众缴纳的视听费和国家拨另一方面是媒体始终受到受款,辅之以广告收入。

众监督,为受众服务意识强。

社会发达国家( 1)国家对媒体进行宏观( 1 )媒体不受政府、政党的公营和发展中调控管理;(2)媒体一般是直接干预,能较好地体现创办体制国家的部独立的法人单位;( 3)广播者的独立意愿;(2)媒体不受分公共事业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在商业集团控制,更注重社会效台,如德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独立进益,有利于提高节目品位;( 3)国的公共行经营管理和业务运作;一定程度上同时避免了纯国广播。

(5)资金来源多元化。

营和纯私营体制的缺陷。

私有发达国家(1)媒体资本为私人所有;( 1 )媒体不受政府干预,可私营和发展中( 2)媒体在法律范围内自以千方百计满足受众多样化体制国家的私主经营,自行决定业务方的需要;( 2)媒体在市场环境立台,如针;( 3)国家采用法律形式中生存和发展,善于在激烈竞美国三大进行宏观调控,不加行政和争中改善经营管理、更新技广播公司经济干涉;(4)媒体通常以术。

( 3)媒体自主运作的空间ABC、营利为目的,采取商业化经大,有利于形成激励机制,使NBC、营、市场化运作。

媒体动力、活力十足。

CBS。

公私部分发达( 1)国家通常处于主导地( 1 )国家可通过多种方式对合营国家和发位;( 2)媒体既实行商业化电台进行调控制约,保证节目体制展中国经营,又受到国家宏观控制内容符合国家利益;(2)媒体家,如法和相关机构的制约。

实行自主经营,能重视受众需国、德国要,使节目贴近听众,争取高的部分广收视率和市场占有率。

播电台。

织管理,媒体运作仍会或多或少有“行政化” 倾向;(2)由于受到政府保护,财政来源有保障,因此媒体容易在社会上处于“垄断”地位,缺乏竞争,不利于自身的改进,经营活力也会减小。

( 1)媒体实际上难以真正保持独立性;( 2)媒体经营运作缺乏有力的经济后盾,易出现财政危机。

(1)媒体以营利为目的,为追求经济利益常常忽视社会效益;(2)一味迎合受众需求,“惺、星、性”现象严重;(3)以广告收入为经济命脉,经营管理和业务运作上容易受广告商、赞助商牵制。

媒体经营运作也奉行商业化、市场化方针,可能会导致私有私营体制内容媚俗、受制于广告商等缺陷。

第二节美国广播电视体制1、作为美国商营体制基础的“公众的利益、便利和必要”理念及“信托制”原则的含义及其来源是什么?“公众的利益、便利和必要” ,这是从 19 世纪公用事业立法中借用的空洞词句根本无法平衡公共广播和私营广播的地位,然而它始终是美国广播电视立法的基础“信托制”2、美国公共广播电视的建立经历了哪些斗争?美国公共广播电视的经历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和商营的广播电视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①福特基金会的开创之成功1951 年,当福特基金会介入公共广播电视领域时,空中还没有非商营电视台播出,福特基金会不希望非商业广播失去 AM 频段的历史重演。

首先,福特基金会资助了一系列的电视与学校教育关系的研究,其次,在FCC 解除对电视的“冻结”政策时,福特基金会游说 FCC 通过了一项有利于教育电视政策——预留教育电视频道,此外,福特基金会资助了一些教育电视台成立,促成了全国教育电视台的诞生。

福特基金会发起的和资助的德狂风暴雨般的非商营电视运动得到了回报,1952 年 FCC 发布《第六号命令和报告》,结束了长达 4 年之久的电视执照冻结政策,在这个命令中,FCC 为非商用电视保留242 个频道——甚高频 80 个、超高频 162 个,这一举措预示着非商营电视在美国电视领域获得了一席之地和发展机会。

②卡内基基金会的突破之劳③另一个以纽约为基地、在教育和广播政策制定方面颇具影响力的私人基金会是卡内基基金会。

1965 年,它建立了卡内基教育电视委员会。

卡内基基金会显示了设立公共议程和在政治圈内操作实施的娴熟技巧。

1967 年,卡内基教育电视委员会发表报告——《公共电视:行动纲领》,将福特基金会支持的“教育电视”的含义推广开来,成为“公共电视”的意义,并流行起来,《公共电视:行动纲领》为美国公共电视的立法和构建体系绘出了蓝图。

卡内基教育电视委员会的活动最终催生了饿《1967 年公共广播(电视)法案》。

建立公共体系1967 年 11 月,约翰逊总体签署了公共广播法案,在法案的基础上,诞生了一个非政府机构、非营利注重的实体——公共广播电视公司(CPB)。

法律镜子CPB 制作和发行节目,以及经营联网体系,而建立了分离的节目机构——全国公共广播公司(NPR)和公共电视广播公司(PBS)作为整个体系的分中心。

尽管这个体系的运作还有许多问题,但非营利的、非政府的公共广播电视网为多元化得不同意见打开了大门。

3、美国商营电视网成功之路及其批评。

4、思考个人偶然因素作用和历史规律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英国广播电视体制1、英国广播电视体制是怎样产生和演变的1922 年 12 月,出现民营的英国广播公司揭开了英国广播事业的历史。

1927 年英政府将其改组为公营的英国广播公司(BBC),此后30年,英国广播电视一直是公营的BBC的独家天下。

1954 年,议会决定允许开办商业电视,1955 年,第一家商业电视台(伦敦电视台)开播。

1987 年,BBC开始用PAL制式开播彩色电视。

1973 年,第一家私营电台(伦敦广播公司)开播,从此,BBC独家垄断电视广播的局面被打破。

1992年起,英国开始实行新的广播法,其中规定由独立电视委员会(ITC )负责管理商业电视,无线广播局(RA)负责管理商业广播。

此后,英国广播电视分属三个系统:英国广播公司、独立电视委员会、无线广播局。

2、英国公商并营的双重体制有哪些特点?自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来,英国广播电视体制是按公商两大系统分别组织的,视体制稳定而有效。

总体而言,英国的双重广播电3、英国广播公司的历史和经验。

历史:1922 年 11 月 1 日民营的英国广播公司( 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 , BBC )开始营业, 14 日在伦敦开始日常广播,翻开了英国广播事业的历史。

早期 BBC 的广播经营权是独立的,以电器公司出售收音机和其他电器产品的收入支持广播节目,并收取收听费和收音机执照费以弥补支出,老BBC 只经营广播业,而广告节目则被政府一律禁止。

1927 年元旦,公营性质的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 BBC )成立 ,从此英国进入了公共服务广播电视体制时代。

新的公司拥有在全国进行无线电广播的垄断权,经费来源靠收音机、电视机执照费,到2000年的时候英国95%以上的用户已经使用了彩色电视机。

BBC 从此进入独家垄断英国广播电视业时期。

1954 年,英国议会通过《独立电视法案》,允许建立商业电视机构——独立电视局(ITA)。

1955年9月第一家商业电视台(伦敦电视台)开播。

1972 年,议会决定开放商业广播,ITA 改名为 IBA ——独立广播局,同时管理商业电视和广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