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先富带后富”存在弊端,所以我方认为应该实行“共富”
关于“先富带动后富”的解析和存在问题探讨

题目: 关于“先富带动后富”的解析和存在问题探讨《二》贫富差距的成因在讨论“先富带动后富”的问题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贫富差距的成因,就如我们研究一个人,了解其背景是十分必要的。
贫富差距其实是不平等造成的,目前解释不平等问题主要有三个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它强调的是市场造成的不平等;自由主义理论,它强调再分配造成的不平等;新制度主义理论,它强调的是占支配地位的机制造成不平等,次要机制缓和不平等。
市场经济的规律本身就有着分化和扩大收入差距的内在动力。
市场的竞争性强调一种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弱势群体遭受强势群体的排挤是一件必然的事。
而在市场中,又不提倡同情与怜悯。
一个人一旦陷入了劣方,拥有资源的失却会使他更加没有竞争力,而导致情况越来越糟糕,而胜利的一方则会因为经济实力的增强而更加不容易被淘汰。
分配制度对差距扩大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
在第一个层面上,改革开放之后允许按生产要素分配,而低收入者一般都只是持有货币,而高收入者则持有股票、房地产、技术、管理能力等能够增值的资本,这个差别,在扩大收入中的作用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工资收入对富人来说其实并不太重要,调查的结果也显示出工资收入的差距比例并不大。
在第二个层面上,再分配制度的不合理也是收入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前,国家对农民的征税复杂繁多,简直到了离谱的程度。
而在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等方面的征管工作却做得相当不到位,这种削穷增富的状况今天虽然有一定的好转,但情况依然是不容乐观的。
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在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的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
经济改革中邓小平提出“先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富起来”的战略,出台相当多优惠政策推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92年的南方谈话还一再强调必须牢牢把握这个战略不动摇。
诚然,成就是斐然的,但正因为这种战略思想,导致了内陆地区被严重忽略,投资严重不足,发展速度远远滞后,结果受苦的是内陆的人民,他们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年代依然粘不了多少光。
先富与共富问题讨论

•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又 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 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 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 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内涵与意义
何谓共同富裕? 从过程上讲,是“全民共同致富”,“让全 国人民都发财” ,追求富裕不是少数人的特 权,应该是中国人民都有的权利;在实现共同 富裕过程中,不能只是少数人发展,而是共同 发展。 从结果上讲,共同富裕指的是中国人民都过 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富裕不再带有阶级性, 是全社会所有人的整体富裕。“
主讲人:张凤凤
成员:张利利
刘颖 万文英
“先富带动后富”提出的背景 共同富裕的内涵及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 存在的弊端 解决方案 结论
“先富带动后富”提出的背景
• 1966年~1976年,中国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 命,国民经济不进而退,生产力得不到发展;
• 当时的分配原则为“平均主义、大锅饭”,未 体现“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 • 1978年中央决定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逐步过渡,邓小平提出了“让一部 分人先富起来”的论调。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 入分配研究”课题组的研究,“贫富两 极分化”的标准可以分为绝对标准和相 对标准:绝对标准是指最高收入组的绝 对(实际)收入提高的同时,最低收入 组的绝对(实际)收入下降;相对标准 是指最高收入组与中值收入的比例上升 的同时,最低收入组与中值收入的比例 降低。
活着买不起房,死后买不起墓
共同富裕的意义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1992年 南方谈话中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时,把解 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 的最终结果归结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毛概反方解说词

中国的社会主义不能实现共同富裕今天我演讲的课题是:社会主义不能实现共同富裕!正方觉得中国最能实现共同富裕.但我方认为共同富裕和共产主义都是这样的一种东西,它像极限,只能无限接近,而不能真正实现。
而在中国这样的形势下说共同富裕,更是荒谬可笑,全属乌托邦空想。
从社会主义的本质可知:共同富裕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的一个结果。
生产力是不断的发展了,而能真正的物质财富极大化,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么?这问题先放着,说完下面之后答案自然便知。
一、物质极大丰富只要人类的认识及其需要是不断发展的,那么所谓物质的极大丰富就只能是相对的,我们今天相对于过去已经是极大丰富了,但我们却感到非常之不足。
正如二百多年前的斯密所说,我们今天的一个农民所享受的生活用品,甚于一个曾经的欧洲君主的生活用品。
那么今天的一个农民的生产用品又会超过那个时候的农民的多少倍呢?在发达国家,农民有汽车、电视、冰箱和电脑等等,而二百年前却是连电力都不曾有的。
可能几百年后,今天亿万富翁的奢华不过是那时一个普通工人的最一般的生活水准。
那么再往后呢?可见生产力的发展是跟不上人类需求欲望的,也就是物质财富永远达不到真正的满足,也就是极大化。
二、人类存在情感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
一位母亲想送一个苹果给自己在校的儿子,因为有事情走不开,委托另一位要到学校看望儿子的女士带去。
女士问道,哪个是你儿子?那个母亲骄傲的说,你看哪个孩子长的英俊,哪个就是我儿子。
结果那女士到学校看了许多学生之后,把那个苹果给自己的儿子吃了。
因为这个女士坚持认为,自己的儿子最英俊。
这个故事不仅告诉人们,母亲是最爱自己子女的。
还可引证一个事实,家庭子女在每个人心目中的首要位置。
现在有人参与希望工程赞助贫困学生,按说思想道德要比那些毫无善心义举的人高多了吧?可他再尽心尽力,能把自己赞助的贫困学生和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看待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因此可以断定,只要有家庭,人们就会有私心。
“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先富”和“共富”的思想,并采取政策措施改变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后来,他一直强调要实行这个政策,其落脚点是共同富裕。
这表明我们对怎样实现共同富裕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共同富裕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时间以同等的速度富裕起来。
共同富裕是一个历史过程,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必然会出现有先后、快慢的不同,这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必然会产生极大示范力量,影响周边的人和地区,带动他人和地区向他们学习,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
其一,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
其二,个人拥有不同生产要素。
其三,个人具有不同竞争能力。
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差别。
这些造成社会成员收入和富裕程度产生和扩大差距的因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会长期存在着,这就决定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只能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如果不谈“先富”,只谈“共富”,不仅不可能为实现“共富”逐步创造物质基础,相反,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贫穷。
反之,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
只有实行邓小平提出的这个大政策,才能逐步创造条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关于共同富裕能否实现的看法

关于共同富裕能否实现的看法关于共同富裕能否实现的看法共同富裕,这一词很早就进入我们的脑海了,当时中国能否可以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如果能实现,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不能实现,那又是因为什么因素阻碍着这一目标的实现?我想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共同富裕吧。
共同富裕即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水平。
它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我们也必须到共同富裕,不是指同等富裕,也不是指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这里有讲到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也不是同时富裕,那么它是阶级性的富裕,虽然不是每个人拥有一样的财富,但都能满足各个阶级的物质需求。
那么我们所了解的共同富裕是有可能实现的,这个的前提就是先富带后富。
也许有人会说,社会主义社会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了共产主义也就实现了共同富裕。
但是他们有没有想过,共产主义到底能不能实现?人都是有私心的,也是有野心的,当你处在某一阶层时你会想着要爬向更高的位置,这样社会才会有进步。
但是如果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无论你付出多大的努力,你得到的报酬和其他人的一样,那你就没了上进心,没了积极性,蔓延下去,那么社会就会衰落,共产主义社会不会维持很久,盛极而衰,这是不变的规律。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共产主义比共同富裕更难实现。
除了考虑物质需求外,还有一个条件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精神文明。
从目前的状况看,中国的经济是飞速发展起来了,但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了,这已经成为了我国不安定的因数。
要想实施先富带后富的政策,那就要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让先富起来的人能够自觉的去帮助贫困的人,带动他们富裕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如果精神文明跟不上物质文明,那么共同富裕就只能是口头话题了。
所以,要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发展好精神文明,精神文明跟上了物质文明,那么共同富裕才有可能实现。
共同富裕-先富带动后富

关于“共同富裕”中“先富带动后富”的一点建议1、背景介绍1.1步骤根据《邓小平理论》,“共同富裕”大体包含三个步骤:(1)一部分人先富起来;(2)先富者带动后富者共同致富;(3)全民达到共同富裕。
1.2现状本人认为,共同富裕三部曲中的第一步已经实现,目前我国处在第二步的实现过程中。
当然,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有可能对现实估计过于乐观——第一步尚未实现,但是第一步与第二步并不矛盾,同时进行亦无不可。
然而在我国,共同富裕中的第二步——“先富带动后富”实行的并不顺畅,由此导致了贫富差距加大、两极分化严重等社会问题的出现,坊间亦有人认为“二八法则”同样适用于我国——20%的人掌握了80%的社会资源。
2、先富带动后富进展不顺利的原因先富带动后富进展不顺利的原因很多,如果从心理学角度考量,其根本原因还是先富者没有意愿带动后富者共同致富。
2.1 攀比心态人都是有贪念的,一个人富了还想更富,宁可拥钱自重而不愿回报社会的富人大有人在。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富人与发达国家的富人相比,在财富占有量上也有一定差距。
人都有攀比心理,很多中国的富人尽管在国内比较富裕,但是他们在富裕程度上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富人,因此他们会继续把“更富”而不是“带动后富”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2.2 利益驱动“带动后富”是需要先富者付出成本的,这种付出在利益上可能是没有回报的,很多先富者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具备了资本家的某些特质,而资本家做事的特点又是利字当先,所以像“带动后富”这种付出大于回报的无利可图之事,先富者未必愿意去做。
3、解决思路国家必须要制定相关政策来激发、调动先富者带动后富的积极性,从而在制度上促使先富者对后富者发挥其带动作用——变“意愿”为“义务”,让“带动后富”成为先富者必须要完成的社会任务,这样才能保证“先富带动后富”步骤的顺利进行,最终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人有压力才能有动力,先富者必须先有带动后富的压力,才能更高效地完成带动后富的任务。
辩论赛:让部分人先富起来,会不会导致两极分化

辩论赛:让部分人先富起来,会不会导致两极分化背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两极分化区别第一、两极分化是私有制和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产物,其内容指一极是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一极是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它和阶级变动的格局联系在一起。
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为克服平均主义而提出和实施的政策,其内容是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差别,它不包含阶级分化的内容。
第二、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政策所允许和鼓励的是劳动致富、守法致富;对那些非法侵犯他人利益,以非法手段牟取暴利的,要依法严厉制裁。
第三、对通过正当途径取得的过高合法收入,国家也要采取措施进行调节,防止个人收入过于悬殊;同时,还要采取各种措施,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但是,邓小平明确提出要避免两极分化,就说明他早就害怕或者就是觉的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会出现两极分化,而显然两极分化在国家领导人的角度看是社会的不良现象,因此他就要加以区分批判,给人民安慰。
邓小平说过:“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显然,他的“先富带动,共同富裕”只是他的理念,还未经检验。
或者说,当今检验出的结果是与他是相驳的。
反方:让部分人先富起来会导致两极分化。
论据1: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必将导致社会的两极分化我认为这句话是对的,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因为一部分人富起来之后,他们就掌控了整个社会的大部分资源、财富、权利等等。
但是毕竟整个社会的资源、财富、权利是一定的,它们并不会随着人数的增加而增加。
那么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人是不是还会带动其他还没富裕的地区和人一起致富呢?先富起来的这些人必定不希望那些没富起来的人去跟他们争夺固定的社会财富,那些富起来的人也就必定不希望其他人富起来,否则的话,他们的财富地位等就会受到影响。
而这些已经富起来的人,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地位、财富、权利、关系,他们心里不希望别人富起来,那他们就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他们所掌握的这些东西来制定各种不平等的规章制度、或利用特权、或利用关系,以便更利于他们聚集财富,而限制其他人富起来。
先富与共富辩证关系

先富与共富辩证关系浅论共同富裕决不等于同步富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 也是带动全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为此, 我们既要鼓励先进, 提高效率, 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又要兼顾社会公平, 防止两极分化,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先富起来、共同富裕、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分配的发展趋势是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但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没有现成的答案。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曾走过一段弯路,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引导下, 中国人民才走出误区, 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国家从未走过的共同富裕的新路。
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 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要实现这个目标, 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特殊国情的社会主义国家, 齐头并进的发展是不行的, 在这一方面我们曾有过深刻的教训。
所以, 邓小平同志早在年就提出,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人由于辛勤劳动、成绩大而先富起来, 从而带动全国人民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一发展战略在今天已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果, 一部分地区凭借有利条件快速发展,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实现了“先富” ,并带动和促进了各地的经济发展和观念的变革,全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
那么,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理解和处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多数人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呢?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分配规律和分配形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必然使一部分单位、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
(1)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
在社会主义现阶段, 由于劳动者之间存在着劳动差别, 主要是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的差别, 他们对社会提供的劳动量是不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小平说了要先富带后富,七成富豪移民是对 改革开放的背叛,贪官、奸商把财富都带到了 国外,这就没有达到先富带后富的预期。
贫二代与富二代
随着政策的实施,当前 的确在社会上有一部分 人先富起来了,可以说, 先富政策的效果得到了 充分实现。可是先富起 来的人带动了后富起来 的人吗? 现在有什么好 事都轮不上穷人,好政 策都向富人和富的地区 倾斜,美其名曰“优化 组合、优胜劣汰”,结 果是富的更富,穷的更 穷。可见,先富带后富 的政策没有落实好,最 终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 有一定程度的偏离。
反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先富带后富”存在 弊端,所以我方认为应该实行“共富”
组员: 刘七麟 兰苏晴 沙小伦 李梦菊
共同富裕的初始
就中国共产党来说,毛泽东最早提出社会主义要 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两个目标。早在1944 年,毛泽东就第一次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 并且将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思考。在毛 泽东看来,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不仅是财富的增 长,而且是广大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一个关系 到社会主义政权基础是否巩固的重大问题。在社 会主义的发展中第一次将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 作为目标相提并论,为后来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 论的提出奠定了必要的认识基础。
富豪
穷人
自从实施先富带动后 富政策以来,我们的 经济是发展了,但贫 富差距也随之越来越 大。
穷人变富?
目前中国“社会上的机会越 来越少,低收入阶层通过自 身努力跃升为中产阶层,中 产阶层跃升为富有阶层的机 会越发渺茫”,“高等教育 再也无法促进社会阶层流 动,” 农民工地位,二代农 民工,与官二代,隐性世袭 现象形成悬殊反差”。 社会 财富正在迅速向少数人高度 集中。相当部分财富来源呈 现不公平和不合法。
先富者不帮后富
贫富差距的影响
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人上学难,富人上私 立,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贫富差 距都深深影响着个方面,邓小平提出先富带动后富, 目的在于走向共富,而现在后富跟不上反而穷人更 穷,富人更富,在这样下去,我们有可能会出现两 极分化。事实和现在的现象证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走先富道路问题太大,表面上、短期来看是取得 了显著成效,但长期下去必然会引起更大的社会问 题,所以在如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还是得走共 富道路!
改革开放30年中国那些人先富起来了?他们是 如何富起来的人?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把 政策、资源都集中在东 部,或一部分人身上, 他们优先享用了政策、 土地、矿产等独有的资 源,瞬间敛取了大量的 财富,但穷人依旧贫困。
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 地区率先富裕起来,然 后带动其他人。这一设 想成为了我国一项重要 政策被确定下来。可以 说,先富政策的效果得 到了充分实现。然而, 先富带后富的政策没有 落实好,最终走向共同 富裕的目标有一定程度 的偏离。
富人活在天堂,想知道他们是怎么上去的吗?就是踩在穷人 的身体上登上去的,待他们登上去后,穷人却单纯的等待他 们会把他们也拉上去,可是谁知那帮没心没肺的人却恶狠狠 地把他们一个个的踢了下来。阶梯散架了,还怎么上天堂? 就这样富人永远待在天堂,穷人就回到了原地,但更可恨的 是那部分人上去后却不断往下面“砸石头,放火,发水”, 最终地球变成了地狱,穷人就是这样生活在地狱里的。这就 是先富带后富的后果。我们不禁要问这是政府向穷人撒的一 个谎言嘛?实践及历史一再证明:先富带后富,只是一厢情 愿的不可实现的愿景而已,也算是在物质溃乏的年代,先满 足自己私欲的一块遮羞布。现在部分人富起来了,随着社会 矛盾日益尖锐,官员却声称:幸福不靠救世主,幸福不是天 上掉馅饼,幸福终靠自己创造,谢绝别有用心者把社会主义 等同于平均主义。 由此我们认为当下应该尽快实施共富。
”
为什么改革开放说的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另一部分人跟着富起 来”的承诺还没实现? 而我所看到的是“一 部分人先富起来,另 一部分人永远沉下 去!!!”
先富带动后富出国家出台的相当多优惠政策推动 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导致内陆地区被严重忽视, 投资严重不足,发展速度远远滞后。 贫富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先富起来的人所持有 的资源越来越多,逐渐的与发展较慢的地区的人群 拉开了贫富差距,最终导致两极分化,同时还有可 能是部分人产生仇富情结。 移民现象。中国部分富人为了子女能接受更好的教 育和追求资产安全,纷纷在进行移海计划。多名投 资移民企业人士表示,因为国内投资渠道不畅,各 种税费高,社会仇富心理严重,投资移民到国外是 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蚁族,蜗居,农民工地位,二代农民工,与官二 代,隐性世袭现象也将形成形成悬殊反差”。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均,这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社会动荡 的政治原因。先富是富起来了,但是“为富不仁”,不 愿意为人付出,没有自觉履行“先富帮后富”的责任,于 是就有了现在的社会现状。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先富带动后富是否是一个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