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的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白内障护理教案模板范文

白内障护理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白内障的基本概念、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及分期,掌握白内障的护理措施。

2. 技能目标:掌握白内障患者术前、术后护理要点,提高护理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患者、同情患者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教学内容:1. 白内障概述2. 白内障病因及分类3. 白内障临床表现及分期4. 白内障手术及术后护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白内障的定义及危害。

2. 学生讨论:如何预防和治疗白内障?二、白内障概述1. 教师讲解白内障的定义、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及分期。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白内障的护理要点。

三、白内障病因及分类1. 教师讲解白内障的病因及分类。

2. 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白内障的临床表现。

四、白内障临床表现及分期1. 教师讲解白内障的临床表现及分期。

2. 学生结合临床案例,分析不同分期白内障的护理措施。

第二课时一、白内障手术及术后护理1. 教师讲解白内障手术的原理及手术方式。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白内障术后护理要点。

二、白内障患者术前护理1. 教师讲解白内障患者术前护理措施。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术前护理操作。

三、白内障患者术后护理1. 教师讲解白内障患者术后护理措施。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术后护理操作。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白内障的基本概念、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及分期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白内障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操作中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对护理职业道德观念的树立情况。

教学资源:1. 白内障相关教材、图片、视频等。

2. 白内障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操作模拟人。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调整教学策略。

2. 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白内障病人护理教学教案

白内障病人护理教学教案
如继发性青光眼、葡萄膜炎等并 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个性化护理计划制定
01
02
03
04
05
护理目标
提供良好的视觉环 协助生活自理 境
心理护理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旨在改 善患者的视力状况、提高生 活自理能力、缓解焦虑和恐 惧情绪,以及预防并发症的 发生。
保持室内光线充足且柔和, 避免强光和眩光刺激。
行。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感染预防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密切观 察病人眼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
理感染迹象。
高眼压预防与处理
指导病人避免长时间低头、用力 揉眼等行为,遵医嘱按时使用降 眼压药物。
角膜水肿预防与处理
观察病人角膜情况,如出现水肿, 及时采取药物治疗和局部冷敷等 措施。
术后疼痛处理
评估病人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 止痛药物,同时指导病人采取舒 适的体位和呼吸方式缓解疼痛。
教学内容与目标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与目标
01
掌握白内障的基本 概念和相关知识
02
熟悉白内障手术前 后的护理流程和操 作规范
03
了解并发症的预防 和处理方法
04
能够运用心理护理 和健康教育手段, 提高病人的自我护 理能力
02
白内障概述
Chapter
白内障定义与分类
眼肌训练
通过眼球转动、注视练习等,提 高眼肌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有助
于改善视觉功能。
视觉刺激
使用不同颜色、形状和大小的物 品进行视觉刺激,激发视网膜细
胞的活性,促进视觉恢复。
光感训练
逐渐适应不同光线条件下的视觉 环境,提高眼睛对光线的适应性,

白内障的教学大纲

白内障的教学大纲

白内障的教学大纲摘要: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关于白内障的教学大纲,包括目标、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估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清晰的教学大纲,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安排白内障课程,以提高学生对白内障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一、引言1. 背景: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长。

2. 目的: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白内障,掌握其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理解白内障的定义和分类。

b. 掌握白内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c. 熟悉白内障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d. 了解白内障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技术。

2. 技能目标:a. 能够分析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数据,提出合理的诊断意见。

b. 能够为白内障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c. 具备基本的白内障手术技能和操作技巧。

三、教学内容1. 白内障的定义和分类a. 定义:白内障是由晶状体透明度降低导致视觉质量下降的疾病。

b. 分类:根据白内障的形态、发病原因和病程等方面可进行分类。

2. 白内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a. 年龄因素。

b. 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因素。

c. 遗传因素。

d. 外伤和炎症等因素。

3. 白内障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a. 临床表现:包括视力模糊、光敏、色觉异常等症状。

b. 诊断方法:包括眼底检查、裂隙灯检查和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方法。

4. 白内障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技术a. 非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光学矫正等。

b. 手术治疗:包括超声乳化吸出术和植入人工晶状体等手术技术。

5. 并发症和护理措施a. 并发症:包括术后复发、囊壁增生等。

b. 护理措施:术后眼部护理、眼药物使用等。

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2. 病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病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讨论白内障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视频演示:展示白内障手术的实际操作过程,帮助学生了解手术技术。

2024年最新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精品课件

2024年最新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精品课件

2024年最新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童眼科疾病预防与治疗》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先天性白内障的定义、病因及危害。

2. 让学生掌握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3. 培养学生关爱眼睛健康,提高预防儿童眼科疾病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先天性白内障的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重点:先天性白内障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图片,引发学生关注,导入本节课内容。

2. 知识讲解:(1)先天性白内障的定义、病因及危害。

(2)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表现。

(3)先天性白内障的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眼科医生进行现场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先天性白内障的诊断与治疗。

4.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先天性白内障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先天性白内障的病因有哪些?(2)如何诊断先天性白内障?(3)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六、板书设计1. 先天性白内障的定义、病因及危害。

2. 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表现。

3. 先天性白内障的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4. 预防儿童眼科疾病的重要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先天性白内障的病因。

(2)描述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表现。

(3)谈谈你对预防儿童眼科疾病的认识。

2. 答案:(1)先天性白内障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药物因素等。

(2)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表现有视力下降、眼珠发白、斜视等。

(3)预防儿童眼科疾病应从孕期保健、儿童生活习惯、定期体检等方面入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完全消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增加实例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白内障

白内障

白内障常见问题及解答

何时接受白内障手术较为合适 “白内障要等到成熟了什么也看不见的术后才 能做”是以前的观念,也是和早期的手术方式有 关。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应用,切口小,散光 小,术后视力恢复好,极大地提高了白内障手术 的成功率。一般来说,白内障患者视力小于0.3、 影响正常工作生活时就该手术了。对有些视力要 求较高者,0.4、0.5也可以考虑接受手术治疗, 在国外这个范围放的更宽。
4.老年性白内障的治疗:
(1)药物治疗:白内障药物治疗没有确切的效果,目前国 内外都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一些早期白内障,用药以后病 情可能会减慢发展,视力也稍有提高,但这不一定是药物 治疗的结果,因为白内障的早期进展至成熟是一个较漫长 的过程,它有可能自然停止在某一发展阶段而不至于严重 影响视力。一些中期白内障患者,用药后视力和晶状体混 浊程度都未改善。近成熟期的白内障,药物治疗更无实际 意义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不下几十种,有眼药水或 口服的中西药,但都没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四、临床表现
(一)症状 1、视力下降:无痛性、渐进性 2、对比敏感度下降 3、屈光改变:核性近视 4、单眼复视或多视:水隙导致 5、眩光 6、色觉异常 7、视野缺损
四、临床表现
(二)体征
晶状体混浊可在肉眼、聚光灯或裂隙灯显微 镜下观察并定量,当晶部状体混浊局限在周边部 时一般需要散瞳才能看到。
四、临床表现
1、指出生时或出生后第一年内发生的晶状体混浊,可 有家族性,也有散发。 2、病因:遗传因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环境因素(风疹病毒) 3、临床表现:膜性、核性、绕核性、 前极、后极、粉尘状、点状及全白内障。 3、治疗:认识形觉剥夺性弱视 手术时机 是否植入人工晶状体 (两岁左右)

2024白内障讲课教案

2024白内障讲课教案

白内障讲课教案•引言•白内障基本概念及分类•手术治疗方法与技巧•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目•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调整建议•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录01引言目的和背景目的提高学员对白内障的认识,掌握白内障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为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背景白内障是全球范围内导致视力障碍和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白内障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加强白内障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白内障的基本概念白内障的诊断白内障的治疗白内障的预防课程内容概述01020304介绍白内障的定义、分类、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详细讲解白内障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鉴别诊断要点。

系统阐述白内障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术后护理等方面的知识。

介绍白内障的预防措施,包括避免危险因素、定期眼部检查等。

02白内障基本概念及分类白内障定义01白内障是指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者颜色改变所导致的光学质量下降的退行性改变。

02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病,也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他因素长期紫外线照射、眼部外伤、手术、药物等也可能导致白内障。

如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白内障的发生。

眼部疾病如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眼部疾病可能增加白内障的风险。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发生白内障的风险增加。

遗传因素部分白内障具有家族聚集性,与遗传有关。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白内障最常见的症状是视力下降,患者可能感觉视物模糊、有重影等。

患者对色彩的感知可能变得不敏感,对光线的适应能力也可能减弱。

白内障可能导致近视、远视等屈光不正的表现。

根据患者的症状、眼部检查以及视力测试结果,医生可以做出白内障的诊断。

视力下降对比敏感度下降屈光改变诊断依据根据发病年龄根据晶状体混浊部位根据混浊程度特点分类方法及特点可分为先天性白内障和后天性白内障。

可分为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和过熟期白内障。

可分为核性白内障、皮质性白内障和后囊膜下白内障。

不同类型的白内障具有不同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关于预防白内障的大班安全教案

关于预防白内障的大班安全教案

关于预防白内障的大班安全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大班孩子们了解白内障的基本知识,认识到预防白内障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孩子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护眼知识,降低患白内障的风险。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白内障的基本概念,知道白内障对视力的影响。

2. 培养幼儿良好的用眼习惯,掌握预防白内障的方法。

3. 提高幼儿的眼健康意识,养成定期检查眼睛的好习惯。

三、教学内容1. 白内障的基本概念:介绍白内障的定义、发病原因和症状。

2. 白内障的影响:讲解白内障对视力的危害,让孩子们认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3. 预防白内障的方法:教育孩子们如何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如合理用眼、保持眼部卫生等。

4. 眼健康检查:强调定期检查眼睛的重要性,让孩子们了解如何保护视力。

四、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白内障的基本知识。

2. 互动讨论: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护眼心得,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

3. 游戏环节:设计有趣的眼保健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预防白内障的方法。

4. 视觉教具:使用图片、视频等视觉教具,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白内障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邀请孩子们分享他们知道的关于眼睛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通过故事讲解,让孩子们了解白内障的基本概念和影响。

3. 互动讨论: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护眼心得,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

4. 游戏环节:设计有趣的眼保健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预防白内障的方法。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定期检查眼睛的重要性,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眼健康习惯。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观察孩子们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互动讨论的表现以及游戏环节的应用能力,评估他们对白内障预防和眼健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024年最新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精品课件

2024年最新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精品课件

2024年最新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儿童眼科疾病防治》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内容,详细讲解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危害。

2. 掌握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3. 培养学生关注儿童眼健康,提高预防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诊断和治疗。

2. 教学重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名患有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患儿案例,让学生了解该疾病对患者视力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1)病因及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诊断方法(4)治疗原则3. 例题讲解(5分钟):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诊断和治疗。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针对教学内容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5分钟):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2. 内容:(1)病因及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诊断方法(4)治疗原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列举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表现。

(3)阐述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答案:(1)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感染、药物因素等,发病机制主要是晶状体发育异常。

(2)临床表现有视力下降、斜视、眼球震颤等。

(3)诊断方法包括眼部检查、视力检查、B超等;治疗原则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学生可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儿童眼科疾病的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知识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例题讲解的针对性5. 互动环节的有效性6. 作业设计的质量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白内障患者的护理一.教学目标通过《白内障患者的护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型白内障的护理及康复知识﹙在这里重点介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熟悉白内障的辅助检查和手术方式,了解白内障的分类,为白内障患者提供整体护理。

二.教学要求1.识记:﹙1﹚白内障的病因﹙2﹚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分期及各期特点2. 熟悉:﹙1﹚白内障的辅助检查﹙2﹚白内障的手术方式3. 掌握:﹙1﹚白内障的定义﹙2﹚白内障病人的围手术期的护理﹙3﹚﹙白内障病人的出院指导三.教学重点1.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护理评估2.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四.教学难点1.护理诊断的相关因数2.护理目标的确定五.教学准备了解眼的解剖生理及眼科检查法,白内障的定义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定义六.教学课时安排白内障患者的护理的课时为2课时,安排如下:讲课内容课时1.白内障的定义﹑分类﹑以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定义 1 重点介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病程分期2.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辅助检查﹑治疗要点及常见的护理诊断 1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出院指导七.教学内容(一)白内障的定义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

(二)分类1.按发病原因:分为年龄相关性(老年性)﹑外伤性﹑代谢性(糖料病性)﹑并发性﹑中毒性﹑辐射性﹑发育性和原发性白内障。

2.按发病时间:分为先天性﹑后天获得性白内障等。

3.按晶状体混浊部位:分为皮质性﹑核性﹑囊膜下白内障。

4.按晶状体混浊部位:分为点状﹑冠状和极层白内障。

(三)重点介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最常见的后天性原发性白内障,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又称老年性白内障。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多为双眼发病,但发病可有先后。

2.病因及发病机制可能与代谢﹑全身性疾病﹑辐射﹑外伤和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一般认为由氧化损伤引起。

3. 临床表现双眼呈渐进性无痛性视力下降,严重者只剩光感,早期病人常出现眼前固定不动的黑点,可有单眼复视或多视,屈光改变等。

4. 根据晶状体混浊开始出现的部位,分为3种类型:皮质性﹑核性以及囊膜下性,以皮质性白内障为最常见。

根据病程分四期:﹙1﹚.初发期:仅有晶状体周边皮质混浊,晶状体大部分仍透明,早期无视力障碍,混浊发展缓慢,可达数年才进入下一期。

﹙2﹚.膨胀期﹙未成熟期﹚:混浊逐渐向中央发展,并伸入瞳孔区,晶状体有不均匀的灰白色混浊,视力明显减退,晶状体皮质吸收水分而肿胀,将虹膜推向前,使前房变浅,可诱发闭角型青光眼。

﹙3﹚.成熟期:晶状体完全混浊,呈乳白色,视力仅剩光感或手动。

﹙4﹚.过熟期:晶状体组织结构改变,前房加深,虹膜震颤,还可出现青光眼和过敏性葡萄膜炎。

5.辅助检查﹙1﹚裂隙灯显微镜检查﹙2﹚光定位检查﹙3﹚角膜曲率6.治疗要点﹙1﹚手术时机:认为白内障成熟期为最佳手术时机﹙2﹚手术选择:①.白内障囊内摘除术②.白内障囊外摘除术③.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④.激光乳化白内障吸出术7. 常见的护理诊断﹙1﹚感知紊乱:视力下降与晶状体混浊有关﹙2﹚有外伤的危险:与白内障导致视力下降有关﹙3﹚知识缺乏:缺乏有关白内障自我保健的相关知识﹙4﹚潜在并发症:眼内感染﹑前房出血﹑继发性青光眼﹑葡萄膜炎、人工晶体脱位。

8.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①协助病人进行各项术前检查,并说明检查目的﹑意义,积极做好病人的心里护理,使病人消除恐惧。

②术前遵医嘱用抗生素滴眼液,每4小时1次③术前控制好并发症,血压控制在150/90mmHg左右,空腹血糖控制在6.8左右,不高于8.0mmol/l.④术前备术眼,术前半小时遵医嘱用镇静剂。

⑤术前有咳嗽者,遵医嘱用止咳药。

⑥术前给与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术前并发症。

术前一餐不要过饱,以免术中呕吐。

⑦协助病人做好个人清洁卫生。

⑧去手术室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

﹙2﹚术后护理①休息与活动:嘱病人卧床休息,宜仰卧位或健侧卧位,下床时间依手术病人的情况、医嘱而定。

一般术后3天床上活动,3天后可下床活动,因为两眼遮盖,第一次下床行走时要小心并加以扶持,避免跌倒,活动要适度,注意要限制头部活动,避免低头及头部振动,控制咳嗽﹑打喷嚏,不用力挤眼,不揉按术眼,不用力排便,以防止眼内出血,伤口裂开。

②饮食护理:半流质为宜,逐渐改为普食,多食易消化、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如3天无大便,应给与缓泻剂。

③生活护理:术后双眼遮盖,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要给与良好的生活护理,协助完成洗漱、进食等。

④遵医嘱给予抗生素眼药水和激素眼药水。

⑤病情观察:观察术眼疼痛情况及全身反应,如出现持续性眼痛,发热、分泌物增多,应考虑眼压增高及感染的可能,通知医生给与对症处理。

⑥换药:每日一块,换药时应观察分泌物形状,眼局部反应,切口愈合情况,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一般5天拆结膜线。

9.出院指导﹙1﹚出院后遵医嘱按时口服或滴用多种药物。

﹙2﹚多食富营养﹑多维生素﹑多纤维素﹑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3﹚嘱患者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

脸盆﹑毛巾等生活用具专人专用,禁止用手或不干净的物品揉眼。

洗头洗澡时,不要让脏水进入眼睛等。

﹙4﹚注意劳逸结合,不要用眼过度,短期内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

﹙5﹚若出现眼胀痛、虹视、视力快速下降等应立即就诊。

﹙6﹚避免弯腰低头用力拾物,半个月之内不宜低头洗头,防止晶体脱位,不宜用力擦洗术眼,以免引起出血或者伤口裂开,避免剧烈活动,用力咳嗽、打喷嚏、揉眼等。

﹙7﹚术后部分患者会感觉光线刺眼,外出时可戴墨镜。

﹙8﹚定期复查。

八.思考题:1.填空题(1)白内障按发病时间分为()、()的白内障。

按晶状体混浊形态分()、()和()白内障。

(2)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最常见的()白内障,多发生在()岁以上的老人,又称(),发病率随()的增长,多为()发病,但发病有先后。

(3)白内障的最佳手术时机是()。

(4)白内障的常见的护理诊断有()、()、()、()。

(5)术前控制好并发症,血压控制在(),空腹血糖控制在()、不高于()。

2.不定项选择题(1)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病因可能与那些有关()。

A.代谢、全身性疾病、辐射、外伤B.遗传C.氧化损伤D.皮质性(2)根据晶状体混浊开始出现的部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分为()。

A.皮质性、核性、囊膜下性B.以皮质性白内障为最常见C.皮质性、核性D.外伤性、囊膜下性(3))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根据病程分几期()A.初发期、成熟期、过熟期B.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C.初发期、成熟期、膨胀期D. 初发期、成熟期、膨胀期、过熟期(4)下列有关出院指导正确的事()。

A. 多食富营养﹑多维生素﹑多纤维素﹑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B. 脸盆﹑毛巾等生活用具专人专用,禁止用手或不干净的物品揉眼。

C. 出院后遵医嘱按时口服或滴用多种药物D. 避免弯腰低头用力拾物,半个月之内不宜低头洗头,防止晶体脱位。

3.简答题(1)继发性青光眼的症状与体征,护理措施有哪些?(2)术后休息与活动要注意哪些要点?(3)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术后潜在并发症有哪些?(4)如何对白内障术后进行病情观察?第二章鼻出血患者的护理一.教学目标通过对鼻科常见疾病病人护理的系统学习,在原有专科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理解,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精准,准确掌握鼻科病人病种的主客观资料。

正确提出护理诊断,为日后从事专科护理打下坚定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1.识记:﹙1﹚鼻出血的局部原因和全身原因﹙2﹚鼻出血的定义2. 熟悉:﹙1﹚鼻科的辅助检查﹙2﹚局部止血方法﹙3﹚临床表现3. 掌握:﹙1﹚鼻出血的常见部位﹙2﹚鼻出血的处理原则﹙3﹚鼻出血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三.教学重点1.鼻出血的护理评估2.鼻出血的护理措施四.教学难点1.护理诊断的相关因数2.护理目标的确定五.教学准备了解鼻科检查法,鼻出血的定义及病因六.教学课时安排鼻出血患者的护理的课时为1课时,安排如下:讲课内容课时鼻出血的定义﹑病因﹑以及临床表现 1 鼻出血的辅助检查﹑治疗要点及常见的护理诊断鼻出血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七.教学内容(一)定义是鼻科常见的临床之一,可由鼻腔、鼻窦或者邻进结构疾病引起,也可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但以前者多见。

(二)病因1.局部原因(1)鼻和鼻窦外伤或医源性损伤;鼻骨、鼻中隔或鼻窦骨折及鼻腔压力骤变;挖鼻、用力擤鼻、剧烈打喷嚏、鼻腔异物、鼻或鼻窦手术及经鼻插管等损伤血管或粘膜,未及时发现或未妥善处理均可引起鼻出血。

(2)鼻腔及鼻窦炎症:鼻腔和鼻窦各种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炎症均可损伤鼻粘膜而致出血。

(3)鼻中隔病变:鼻中隔偏曲、糜烂、溃疡、穿孔。

(4)鼻部及鼻咽部肿瘤。

2.全身原因(1)急性发热性传染病:流感、出血热、麻疹、伤寒和传染性肝炎等均可引起鼻出血。

(2)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血管硬化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出血多因动脉压升高所致,因此,出学前常有头昏、头痛、血液往上涌的不适感。

(3)血液病:学友病、再障、白血病等,常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的出血,常为双侧鼻腔持续流血,反复发生。

(4)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vitc、vitk或钙缺乏等。

(5)其他,如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磷、汞、砷、苯等中毒,长期使用水杨酸类药物,女性内分泌失调等。

(三)临床表现根据不同的病因、年龄、鼻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多少及出血次数不同,鼻出血症状及体征变化较大。

1. 儿童及青少年出血多在鼻腔前部的“易出血区”,即鼻中隔前下方的“利特尔动脉从”或“克氏静脉从”;中老年出血部位多在鼻腔后端的鼻—鼻咽静脉从及鼻中隔后部动脉,出血量多且猛,不易止血,局部原因引起出血者多为单侧出血,全身性疾病多引起双侧或交替性出血。

2. 出血量多少不一,可为滞中带血、滴血、流血。

病人在短时间内失血量达500ml 时,可出现头昏、口渴、乏力、面色苍白;失血量在500-1000ml时,可发生出汗、血压下降、脉速而无力,若收缩压低于80mmHg,提示血容量已损失约1/4。

(四)辅助检查1. 鼻腔检查:为最直接的检查方法,了解出血是双侧还是单侧。

2. 鼻咽部检查:可以判断鼻咽部有无新生物,有我、有无明确出血点。

3. 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出血和凝血时间,了解病人全身情况。

(五)常见护理诊断1. 恐惧:与反复出血、出血量较多及担心疾病的预后有关。

2. 自理能力下降:与病人大量失血后虚弱、前后鼻孔出血填塞引起的疼痛,需减少活动有关。

3. 知识缺乏:缺乏鼻出血的防止常识及鼻腔填塞后的自我护理知识。

4. 潜在并发症:出血性休克(六)治疗要点1. 出血量较少、出血部位明确者可进行简易止血法,用手指紧捏病人两侧鼻翼10-15分钟,冷敷前额或后颈,或用1%麻黄碱棉片塞入鼻腔暂时止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