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题
最新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最新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假病人(俄)契诃夫将军夫人玛尔法·彼得罗夫娜·贝纲基娜,十年以来,行着类似疗法①的医道,五月里的一个星期二,她在自己的屋子里诊察着病人。
她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一个类似疗法的药箱,一本类以疗法的便览,还有一个类似疗法药的算盘。
挂在壁上的是一幅神甫亚理斯泰尔夫的像,那是将军夫人的恩人,否定了有害的对症疗法,教给她认识了真理的。
客厅里等候着病人们,大半是农人。
他们除两三个人之外,都赤着脚,这是因为将军夫人吟咐过,他们该在外面脱掉那恶奥的长靴。
玛尔法·彼得罗夫娜已经看过十个病人了,于是就叫十一号:“格夫里拉·克鲁慈提!”门开了,走进来的却不是格夫里拉·克鲁慈提,倒是将军夫人的邻居,败落了的地主萨木弗利辛,一个小身材的老头子,昏眼睛,红边帽②。
他在屋角上放下手杖,就走到将军夫人的身边,一声不响地跪下去了。
“您怎么了呀!您怎么了呀,库士玛·库士密支!”将军夫人满脸通红,发了抖。
“罪过的!”“只要我活着,我是不站起来的!”萨木弗利辛在她手上吻了一下,说,“请全国国民看看我在对您下跪,您这保佑我的菩萨,您这人类的大恩人!这慈仁的精灵,给我性命,指我正路,岂但下跪,我连火里面还肯跳进去呢,您这我们的神奇的国手,鳏寡孤独的母亲!我全好了呀!我复活了呀,活神仙!”“我……我很高兴……!”将军夫人快活到脸红,吞吞吐吐的说,“那是很愉快的,听到了这样的事情……请您坐下罢!上星期二,您却是病得很重的!”“是呀,重得很!只要一想到,我就怕!”萨木弗利辛一面说,一面坐。
“我全身都是风湿瘺。
我苦了整八年,一点安静也没有……不论是白天,是夜里,我的恩人哪!我看过许多医生,请喀山的大学教授们对诊,行过上浴,喝过矿泉,我什么方法都试过了!这些医生们单喜欢要钱,至于人类的利益,他们是不大留心的。
如果没有您,我的菩萨,我早已躺在坟里了!上礼拜二我从您这里回家,我刚吃下一小粒,我所有的病可是一下子统统没有了。
202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2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文章:《人生的途径》人生的路不可预知。
一位朋友曾向我诉说他的职业定位问题。
他的困惑源于年轻时对未来的彷徨,一直以来没有强烈的事业追求。
曾几何时,他常常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在特定领域做出卓越的成就。
每每听到别人谈论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他总是沉默不语,很淡然地说:“我还没有找到适合我的方向。
”何为适合?何为理想与追求?说起理想与追求,每个人的定义或许不同。
有人认为,理想是指尽可能地发挥个人能力,追求是指通过努力实现自身的目标。
也有人认为,理想是对未来的一种美好幻想,追求是对自己内心渴望的追逐。
然而,人生的途径却不是单一的,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
就像一部电影,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
一、根据文意,完成下列句子。
1. 他的困惑源于__________________。
2. 他常常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在特定领域做出__________________。
3. 每个人对理想与追求的定义或许______________。
4. 人生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
5. 人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去__________________故事。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人生的抉择》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面临各种抉择。
所谓抉择,即从多种可能中作出决策,选择一条道路前行。
每个人面对抉择时,多少都会感到迷茫和不安。
有人说,抉择就像是一张纠缠不清的网,你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一步错,步步错。
然而,在我看来,人生的抉择并没有那么可怕。
重要的是,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并根据这些原则来做出决策。
例如,当我们面临职业选择时,我们可以思考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潜力。
这些因素将有助于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当然,人生的抉择不仅仅局限于职业,还包括各个方面。
只有通过清晰地认知自己,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所以,不要害怕抉择,因为抉择带给我们的是成长和进步。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50篇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50篇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昔日之光夏笳在熙熙攘攘的车站广场,我突然看见一幅脸部特写照片从大屏幕上闪过。
那是一张老态尽现的面孔:深褐色的、布满各色斑点的皮肤,像是某种风干的兽皮皱缩在一起:眼窝、嘴角、面颊,连同太阳穴都深深凹陷下去;从微微张开一道缝的眼眶中,几乎看不到什么光亮,也很难辨识出表情。
我呆呆地停下脚步站住。
那是奶奶,我认得出,却又与记忆中的样子如此不同。
我掐着手指算了很久才算出,奶奶今年应该是106岁了。
屏幕上依旧闪动着一张又一张面孔,配以字幕和解说词:抗战胜利80周年,最后的老兵,国家荣誉奖章……于我而言,这些数字、地点与事件总显得些许陌生,仿佛一张过于庞大繁复的蛛网,向历史纵深处无边无际地蔓延。
我读到这些字句时从来不会想起奶奶,不会想到那个从路边小贩推车上购买拐枣的老太太,是地主家的小姐,是一位将军。
我买了一张车票,坐上高铁回老家。
车厢里孩子的哭闹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
我按下座位旁边的按钮,几道薄薄的光幕从上方落下,将我包围其中。
我在光幕上轻敲几下,寻找关于奶奶的资料。
文字和图片一段段在光幕上流淌,奶奶这一生的故事都随时间之河顺流而下。
资料五花八门,甚至还有一篇小学生作文,题目是“写给爷爷奶奶的一封信”。
我费力辨认那些歪七扭八的字迹,突然意识到这篇作文正是我自己写的。
继而,我看到了自己多年前的一份写作提纲: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年迈的奶奶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打盹。
梦中她告诉战友们,战争已胜利,他们期盼的那种和平生活已经来临;她绘声绘色地描述那些不可思议的新奇玩意儿——高楼、高铁、无人飞机、小汽车……或许是因为内心深处的胆怯吧,我怕自己无法设身处地体认奶奶经历过的那些岁月,也无力把握那些过于宏大的历史图景,能够把握的只有距离我最切近的生活场景,譬如奶奶颤巍巍行走的步态和苍老的容颜,譬如院里的葡萄架,譬如拐枣在舌尖黏稠的甜味。
光幕上出现一扇漆黑的大门,门上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老兵不朽”四个大字。
2024届全国新高考复习语文历年好题专项(现代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2024届全国新高考复习语文历年好题专项(现代文阅读)练习建议用时25分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深处的那些地方李 娟唯一没有去过的地方是北面的那条山谷。
我妈倒是常常去,从那里进山拾木耳。
但是有一次,她一大早就出去了,快晚饭的时候还不见回来。
我们都很着急,外婆催着我去找,可让我到哪儿找去?这深山老林的,搞不好把自己也给弄丢了……但在家里等也不是个办法,总忍不住胡思乱想。
于是就一个人踏进了那条山谷。
山谷口碧绿的斜坡上扎着一顶雪白的毡房子。
有一个女人在毡房门口支着一口巨大的锡锅熬牛奶,她不停地搅动着,奶香味一阵一阵荡漾过来。
细嗅一下,又无影无踪,只有森林的松脂香气。
我本想绕过这个毡房子,却远远地就被那个女人看见了,她对身边的一个小孩说了几句话,那个小孩就像颗小子弹似的笔直射了过来。
我只好站住,等他射到近旁。
他在离我十来米远的地方停住,气喘吁吁,兴奋又认真地大声喊道:“你!干什么呢?”我指一下远处。
他又说:“你要喝茶吗?”我说谢谢,拒绝了。
他说:“你妈妈都来喝了茶,你为什么不来?”这一带的牧民都认识我们,因为这一带只有我们一家汉人。
“她去过你们毡房子吗?”“嗯。
”“现在还在吗?”“走了。
”“往哪里走了?”他也指一下远处。
我对这个小孩笑笑,又冲着毡房子那边正在朝这边张望的女人挥了挥手,转身走了。
这个小孩此后却一直跟在我后面走,但一直没有靠近,始终隔着十多米的光景,不紧不慢地跟着。
我想这个小孩一定是太寂寞了。
放眼望去,整条沟里似乎只住着他们一家人,连个小伙伴都找不到。
于是又站住,转过身大声地喊住他,问道:“喂——小孩!你多大了?”一连问了好几遍,他才很不好意思地回答:“七岁……”“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呀?”他就一个劲儿地笑,再也不说话了。
“你过来,让我看一看,就知道你是男的还是女的。
”他一听,转身就跑。
我也笑着扭头走了。
但过了好一会儿,都开始进森林了,回头一看,小家伙还在下面远远地、很努力地跟着。
我摸了摸衣兜,刚好揣着几粒糖,便掏出来放在脚边一块石头上,冲下面喊了一声,往地上指了指,使他注意到糖,然后径直走了。
最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笺纸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固有的艺术形式和交流载体。
表面看来,它的作用就是诗文唱和、书札往来。
但是,由于它一产生就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因此就带有明显的精神印记。
从古代的竹简、木牍到缣帛、纸张,中国的先人们一直在寻找便捷而低廉的文化载体。
最后,纸张成了传播信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最为理想的媒介。
因此,人们对纸张情有独钟。
爱美是人的天性。
由于素纸不能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便有了染色、砑花、描绘花纹图案等完全出于审美追求的举措。
之后,便以雕版、饾版、拱花的形式赋予笺纸更多的艺术含量。
可以说,笺纸的发展史不仅是印刷技术的发展史,更是历代知识分子对美的自觉追求史。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因此,各种类型的笺纸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根基。
比如,博古题材的笺纸向人们展示了古代文明的遗迹,大凡钟鼎、器物、钱币,都是秩序、权威、社会交往的象征;再比如,大量的佛像笺、罗汉笺的印行,无疑是在向人们传播、普及佛教精神;再比如,将山水林泉、高人隐逸作为笺画的题材,也正是在传递一种遗世独立、洁身自好、不随流俗、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气度;再比如,大量蔬果笺、花卉笺的流行,也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再比如,鱼藻笺、花鸟笺、生肖笺的出现,也在向人们传递大自然的美妙信息,引导人们热爱自然、珍惜自然、顺应自然,等等。
笺纸对于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承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在古代,许多作家的作品通过个人题壁、歌女吟唱的形式传播四方。
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不仅可以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影视等形式进行传播,而且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用具进行传播。
作为文房清玩的笺纸,由于它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扮演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角色。
如前所述,笺纸中不仅有图画,而且有书法、篆刻、诗词、掌故,通过笺纸,人们可以重温诗、词、歌、赋的名句,可以品味传统文化的精神。
最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迁徙的故乡梅洁真的开始上路啦,我迁徙的故乡!广电局播放室,正播安阳镇移民到达湖北团风县移民新区的录像,片子没剪辑,全是原始素材。
我一气竟看了两个半小时:满载着移民和家什的大客车、运输车,长龙般在山间公路缓缓前行;一朵朵鲜艳的大红花挂在移民胸前;走了千里之路后大红花又挂到了移民新区的房子里;一排排、一栋栋含有欧式建筑元素的黄瓦白墙的移民新区,矗立在穿街而过的河渠两边;别墅般的房屋里全部装有自来水、管道煤气,还有卫生间。
移民新区将入住874户、3782位来自安阳镇的移民;团风人为每户移民送来了一份午餐、一袋米、一个开水瓶、一提挂面、一桶油、一筐青菜、一部电话机、一副对联、一挂鞭炮……移民进屋就能开伙;移民新村已有粮油、蔬菜供应点,已有超市、学校、图书室、卫生医疗室……啊,乡亲们毕竟等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常务副县长邵际军把办公室搬到了柳陂移民村,他天天挨家挨户地走访、做工作,移民们脸难看、话难听、门难进。
是呀,柳陂人已是第三次迁徙了!几十年、几代人在荒沙滩上创造了一片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现在又要全部沉没了,柳陂的牺牲有多大?邵际军同情他们,他贴着心窝和移民说话。
长时间的说话,他的声音完全嘶哑了。
县移民指挥部,设在移民局很旧的小院里。
副总指挥周吉礼的办公室门开着,人不在。
环视周吉礼简朴的办公室,我在想:那个相貌英气、说话幽默、做事果决、极富判断力的周吉礼,两年前我认识了他。
如今,政法委书记兼起了移民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的职务,看来,特殊时刻,县里在紧急调兵遣将。
正想呢,周吉礼进来了。
他左小臂上有隆起的一块肉包。
他说感冒不好,咳嗽不止。
医生做结核试验,说他肺部深处有结核菌感染。
我担心地说:“那你一定要注意休息啊。
”周吉礼说:“移民的关键时刻,怎么休息?”是啊,移民的关键时刻,成千上万的乡亲每天都在等待着启程的号令,千里迢迢的迁徙长路,数万个家庭的安家落户……每天都要做重要决策的指挥部,“休息”“保重”“注意身体”这些关切的话,对于周吉礼们已是奢侈了。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小说教考衔接题专练

一、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春天里的一堂课王蒙从文学观念上说,西方人更重视的是小说的虚构性。
英语里头,没有一个真正代表小说的词儿,shortstory是短篇小说,novel是长篇小说。
整个的小说叫什么呢,像小说二字的叫法fiction。
fiction是什么意思?虚构之意,所以说谎话也叫fiction。
中国也说那种靠不住的话叫“小说家言”,办真事儿,不能按小说家言办。
中国的小说一词起始于庄子,庄子说:“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就说你修理、修饰,制造一批小说、制造一批段子,不是大说不是大言,尤其不是给朝廷报的那个策论。
你“干县令呢”就是你意欲用你的小说来表达你对那个最大的命题、最大的事业的意见,表达对国之大者的关心,这是不得体的,是很难做到的。
庄子告诉你说,小说是引车卖浆之流的下等人喝着茶闲扯的那些事儿。
但是这个也不是一个坏话。
因为小说确实有一个特点,从小见大。
但是虚构的能力,我始终觉得我们还可以发展发展。
我再说一个,就是语言是符号,是思维的符号,又是一个自己的世界。
文艺里头,按受众的数量来说,远不如歌曲戏剧电视节目,所以挣钱文学也不灵。
但是呢,文学又非常重要。
您看看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举的例子基本上是文学。
原因就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所以我认为一个热爱文学的人应该有相对比较强大和深邃的思维能力。
当然,叫座的表演也很好,那个谁也不能轻视他。
尤其是每年这个春晚,这已经成为中国的春节生活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可是你要想发展思维能力,①不能离开文学,不能不看文学的书。
同时,语言本身它能够成为一个世界。
尤其是中文和汉字,因为它是综合性的文字,它表音、它表义、它表达一种逻辑,而且它有非常美好的形状,就是有无穷妙处的形、义、音、理的结合与结构。
这个结构是文字和语言的结构,不仅仅是逻辑的结构。
比如说骈体文的对仗,它不仅是语义上的相对应,而且是平仄、词性、语法上的对应。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五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清明两忆(节选)(肖复兴)①父亲去世那一年,我在北大荒,弟弟在青海。
那时,我们热血沸腾,挥斥方遒,一心只顾“指点江山”,而把两个老人那样毅然决然、毫无情义地抛在家里,像抛在孤寂沙滩的断楫残桨。
我们只顾自己年轻,却忘记了老人的年龄。
②那是1973年秋天,我和弟弟回北京探亲后,我刚刚返回北大荒不几日,而弟弟还在返回青海的途中,父亲去世的电报就打来了。
③家里只剩下了母亲一个人。
好心的街坊问她:“肖大妈,有没有孩子们的地址?找出来,我们帮您打电报!”④从床铺褥子底下,她找出放着的一封封信。
那是我们几个孩子这几年给家中寄来的所有的信。
她看不懂一个字,却完完整整保存完好;虽目不识丁,却能从笔迹中,准确无误辨认出哪封是我或弟弟寄来的。
我回到家后,街坊们告诉我:你妈这老太太真是刚强的人,一滴眼泪都没掉,就等着你们回来。
街坊就是按照信封上的地址,给我和弟弟打去了电报。
⑤匆忙赶回家,母亲正孤零零呆坐在床前,看见了我,站起身来,缓缓地走到我的面前,望着我半天没有说话。
家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安静,静得我直想落泪。
过了一会儿,母亲才对我说道:你先去谢谢人家街坊,人家帮忙拍的电报!⑥这时候,我才忽然发现母亲已经老了,头发花白了,皱纹像菊花瓣,密密地布满在瘦削的脸上。
算算她的年龄,这一年,她整整七十岁了。
年轻和壮年的时光,一去不返,我却以为她还不老,还可以像以前一样为我们操劳奔波。
⑦那天晚上,我和母亲睡得很晚。
一直到她催我:快睡吧,你回家跑了这么老远!我说:好,就睡,您先睡吧!⑧我确实没有一点儿睡意,心里乱得很。
看着母亲钻进被子,脱掉外衣,忽然,看见她里面穿的内衣,是我读中学时候的运动衣,棕色,翻领,已经很旧,掉了颜色,而且破了洞,被她缝补上了补丁。
补丁是几小块蓝布,和运动衣的颜色不一样,在昏黄的灯光映照下,格外刺眼,像飞出来几块蓝色的箭镞,扑簌簌直射向我。
我的心一阵紧缩,强忍着,没有在母亲的面前掉下眼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题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题》的内容,具体内容:现代文阅读试题是高考语文考试的必考题型,为了帮助大家提高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欢迎各位同学练习。
原文史学巨擘朱希祖,一生有诸多身份,史学家是其根本,其...
现代文阅读试题是高考语文考试的必考题型,为了帮助大家提高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欢迎各位同学练习。
原文
史学巨擘朱希祖,一生有诸多身份,史学家是其根本,其史学研究范围很广,成果也非常丰富,在许多领域有开创之功。
朱希祖1919年任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代理主任,教授中国文学史。
不久兼任史学系主任,写成《中国史学通论》一书及许多史论。
朱希祖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史学系主任。
他还发起成立了中国史学会,是中国现代史学的开创人。
朱希祖在担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期间,制定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史学课程体系,使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朱希祖是历史学科的开创者,他率先引进了西方治史的方法,以科学的考证,呈现历史。
他认为历史学是一种社会科学,必须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研究。
研究历史必先通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科学,考证史事须以原始史料与实物为依据,决不可轻信坊间辗转复制的材料。
1920年1月20日,朱希祖对北大历史学的学生讲话,后以《史学绪论》
发表在《晨报》上,这次谈话的要点有三:学历史要持主动的态度,拿科学方法研究,而加以精密的考据,为吾国史学界开一新纪元。
其次、编国史没什么价值,有价值者为编民史。
盖以民史没有什么忌讳,直辞去说,于社会情状、民生苦乐,无不可以极力描写。
希望大家将来编纂一部有价值的民史。
第三、研究史学的目的,是为了关注将来。
将来社会的善恶,全源于现在;现在的善恶,也不是突然而来的,是源于历史的。
故现在是过去同将来之枢纽,是占一极重要之位置。
朱希祖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也是大藏书家。
"不与人物接,不与山海游。
终身伏几案,天地一书囚。
"这首带有自嘲意味的自题,可谓朱希祖为书奔走一生的写照。
朱希祖藏书,大约开始于留学日本时期。
当时朱希祖的恩师章太炎鼓吹革命,倡导反清,热衷于收集并翻印明末抗清志士的文集。
朱希祖受其影响,"始留意于晚明史籍",并以南明史为研究方向。
朱希祖在这时开始购书,几十年日积月累,涓涓细流汇聚成书的海洋。
至1937年,朱希祖的个人藏书已达到惊人的二十五万余册,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了,而其中抄、稿本和古本方志、笔记、杂著等珍本善本多达七百余种。
其中不乏善本,如《山书》、《鸭江行部志》,宋版《周礼》,明抄宋本《水经注》等,均为海内孤本。
他素有"读书藏书家"之称。
在朱希祖的藏书中,南明史是一个重要的类别,这是朱希祖治史的研究方向。
1934年2月,朱希祖应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之聘,来南京就任史学系主任,他的七百六十多包善本,辗转运到南京的住宅。
抗战爆发后,朱希祖为他的藏书免遭厄运而多方奔走。
朱希祖的奔波和操劳,为国家保存了一脉书香。
1931年,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欲吞并中国。
在战争的阴云下,朱希祖开始了对六朝陵墓进行调查。
为何要调查六朝古墓?朱希祖在其日后完成的《六朝陵墓调查报告》的序言中说得很清楚,是"杜外人之觊觎,扬先哲之耿光"。
足迹所到,西至安徽太平,东至丹阳经山,南至江宁秣陵,北至长江。
举凡史乘记载,野老传闻,无不按图索骥,遍加访问。
他用现代考古方法对南京地区文物进行考古,发现了齐宣帝永安陵、齐高帝秦安陵、齐武帝景安陵等十三处六朝古墓。
其《六朝陵墓调查报告》为后人研究六朝陵墓、石刻打下坚实基础,大多数观点沿用至今。
抗日战争既起,朱希祖尝论"藉历史以说明国家之绵延,鼓励民族之复兴",认为"亡史之罪,甚于亡国",主张政府当开馆修史。
1940年2月,国民政府接受朱希祖关于筹办档案管理总库和国史馆的提议,于重庆歌乐山设立国史馆筹备委员会,并聘请朱希祖为总干事。
1 944年7月5日,朱希祖病逝,享年六十有六。
一代史学家遽归道山,"及身未见中原定",他没有支撑到山河重光、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朱希祖的丧事"极一时之哀荣"。
国民政府在中央图书馆为其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各届赠送挽联三百余幅,学界名流及官员出席者三百余人,这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实属罕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朱希祖一生有诸多身份,他在史学研究方面成绩卓然,他涉猎广泛,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科学无所不通。
B.朱希祖自嘲"不与人物接,不与山海游。
终身伏几案,天地一书囚。
"
谦虚之语里体现了他的酷爱读书和藏书。
C.朱希祖大约于日本留学期间开始藏书,并且把南明史作为主要的藏书类别,是恩师章太炎为他确立的研究方向。
D.朱希祖对六朝陵墓进行按图索骥的实地调查,实践了他北大时期形成的重视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结合的史学观。
E.朱希祖因病逝世,抱憾而终,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肯定,他对我国史学研究有较大影响。
(2 )朱希祖是"史学巨擘",传记4、5两段却写他是个大藏书家,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3)结合文本,简要说说"史学巨擘"朱希祖的开创之功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4)1920年,朱希祖在对北大历史学的学生讲话时认为编国史没有什么价值,而在 1940年又提议国民政府筹办国史馆,这样的转变是否矛盾?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1)E、B(答E 3分,B 2分,D 1分,答A、C不给分,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A项原文"他认为历史学是一种社会科学,必须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研究。
研究历史必先通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科学。
" 仅是认为,是否做到,无从知晓。
B项概括出其藏书家的特征,2分。
C项,"其导师章太炎为他确立的研究方向"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受其影响"。
D 项,"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结合的史学观"北大时期开始有,尚未完全形成,
可给1分。
E项全面、正确,3分
(2)①写朱希祖大量藏书,表现出他爱书嗜书的一面;②这是他史学观重视原始资料和文献资料的具体体现;③在他的藏书中,南明史是一个重要的类别,为他南明史研究取得的成果打下很好的基础;④通过写他的藏书护书,突出了他为保存中华文化起到的作用;⑤从不同侧面丰富了朱希祖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每点2分,任答对3点则给满分。
(3)①团队建设方面,朱希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史学系主任,他还发起成立了中国史学会,是现代史学的开创人。
②学科建设方面,他担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期间,制定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史学课程体系,使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③研究方法方面,他率先引进了西方的史学研究方法,以科学的考证,呈现历史;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研究,考证史事须以原始史料与实物为依据。
④研究成果方面,他用现代考古方法,发现了十三处六朝古墓,他对六朝古墓、石刻以及南明史的研究对后来影响非常大。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每点 2分,赋分为:概括1分,简述1分。
任答对3点则给满分。
(4)不矛盾(1分)。
1920年,朱希祖认为编国史没有价值并非否定国史存在的必要,而是想引导史学初学者关注社会情状、民生苦乐,这体现了作为史学家的现实责任与历史担当(1分)。
而且,从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出发,编民史可以直辞记录,能起到信史的作用和价值。
(1分)1940年,
正值日本侵华期间,国土沦丧、国难当头,国家面临灭亡的危机,(1 分)此时尤需借助对国史的研究来继承提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1分)朱希祖认为,在史学研究中,现在是联接过去与将来的纽带(1分),所以,朱希祖的史学研究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的(1 分),这也是朱希祖史学思想的重要内涵,这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是不矛盾的。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