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文学概论期末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大学文学概论期末试题

文学概论试题标准答案(本科)

西北大学2003学年至20xx学年第二学期

评分标准:任选5题,每题20分,只答干条者,每题不超过12分。

第一题论“写作家自我的审美感受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规律” 答案: 1创作动机

2作家只能写他体验和感受最深的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3写作家自我的审美感受与写生活特征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a作家的自我感受来自于生活特征的强烈剌激,作家的自我感受不过是主观化了的生活特征而已。

b生活特征还为作家自我感受的客观化提供了对象主体。

第二题什么是形象思维,它有何特点?答案:

作家为规范情感和塑造形象而统一于直觉中的审美想象和审美认识,是认识和想象两方面交互作用、彼此同化的过程及其结果。形象思维的特征

第一审美认识和审美想象的有机统一

第二情感作为思维的动因同时注入思维的成果第三形象既是思维的媒介也是思维的目的第四整个过程都是在直觉中进行的

第三题论文学欣赏的基本条件答案:

主体:读者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客体:文学作品要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相互关系:欣赏的主客体要结成一定的审美关系。

(一)读者的审美能力: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或对语言的听说体验情感和感悟形象美的能力。

(二)作品的审美形态:就是作品的审美价值在内容和形式中的体现。 1语言的审美形态

第一,规范性:实际上是指合乎规范的技巧性。

第二,表情性:如果没有情感,文学语言的技巧也就无从谈起。

第三,形象性:即对情感的独特表现,正是或主要是通过与众不同的形象来实现的。 2情感的审美形态

第一,独特性;第二,普遍性;第三,形象性 3形象的审美形态

第一,具体性:多侧面的统一,多层次的统一。

第二,概括性:各种矛盾的网节点上,矛盾发展的各个阶段的转折处。第三,情感性:形象必须以情感灌注。

(三)主客体的审美关系

一方面,作品要具有能够满足读者审美需要的审美形态,要适应读者的心绪和欣赏趣味;另

一方面读者也要具有感受作品审美形态的能力,这两者必须结成一体,否则欣赏过程就不可能展开和完成。

第四题论文学发展与社会生活发展的不平衡性答案:

两种生产在总体上是平衡的,在局部上是不平衡的。 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社会生活的发展处于上升时期阶段时,理想与现实是相统一的,这时的文学也就随着有很大的发展。而当社会生活的发展处于停滞徘徊时,即理想与现实发生了很大的差距,这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文学的发展落后于社会生活的发展,另一种情况是文学的发展超前于社会生活的发展。不过对于局部的不平衡性而言,后者具有更大的代表性,因为作为创作动力的一个主要来源就在于作家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即批判意识和理想表达,这时作家就以文学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揭露社会的黑暗。 2文学发展的相对独立性

3文学的发展除了受社会生活发展的制约以外,还受上层建筑及其他意识形式的影响。 4文学与社会生活的矛盾运动外因,文学与社会生活的矛盾运动是文学发展的外部条件。中介,文学的创作和欣赏是文学发展的中间环节。

内因,文学自身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文学发展的内在根据。

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一种文学与其反映对象(生活特征)和服务对象(读者及其审美需求)适应不适应的关系。

第五题论文学批评的任务答案:

1对文学欣赏的任务鉴别、评价作品的优劣,把好的文学作品推荐给读者。

2对创作的任务

其一:概括读者的审美反应,集中读者的审美需求,给作家提供一种市场的“消费信息”,从而对作家的创作产生影响;

其二:对作家的创作实践进行分析评价,从正反两方面对其创作经验进行总结,从而对作家们创作水平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三:发现新作家,把那些有前途的、暂时还不被大众所认识的文学新人,及时的推荐给读者。

第六题如何看待“曲高和寡”现象?答案:

1由文本的审美结构,看高雅与通俗的区别。 2由读者的审美能力,看其对文本的选择。

3由欣赏的主客体,即读者与文本的相互关系看欣赏过程的完满程度。

第七题谈谈你对中国当代文坛的看法答案:略。

文学概论试题标准答案(本科)

西北大学2003学年至20xx学年第一学期

评分标准:任选四题,每题25分,只答干条者,每题不超过15分

第一题如何理解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答案:

第一,纪实作品──实际有的人和事

写的是真人真事如,报告文学、抒情散文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朱自清的《背影》等等。

第二,虚构作品──可能有的人和事是作家根据可然律、或然律对现实进行虚构、加工的结果,这是最广泛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主要是现实主义的作品。第三,变形──应该有的人和事是作家在虚构的基础上,对现实进行夸张的结果,主要是浪漫主义的作品形式。第四,概念化的作品——这同样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不过是曲折的反映。

第二题什么是心灵化,作家是如何对社会生活进行心灵化的改造的?答案:

所谓心灵化就是作家主观对客观对象进行情感投注使其主观化的过程及其显现的结果。作家是从两个方面对客观的社会生活进行心灵化改造的⑴事理化:通过作家的心灵的能动创造,使反映对象更加符合于人对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的认识,即,要透过现象而把握到本质。⑵情理化:──即理想化,反映对象更加符合于人对社会生活的目的需求,以人的生活理想对生活现象进行加工,是生活的理想渴望的表现。

第三题试论作品中的生活与实际生活的关系。答案:

(一)联系:

第一作品中的生活必须以实际生活为依据和出发点。

第二作品中的生活真实与否,必须以实际生活作为尺度和归宿

(二)区别

第一艺术真实应该比生活真实具有更高的哲学意味,也就是作品中的生活比现实生活更能体现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和历史前进的规律性。

第二作品中的生活比现实生活更能体现出社会自身的目的性,即更符合人的理想

第四题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的比较答案:

A:科学语言━━符号语言──语法意义:传达信息的手段

──指称关系:词语→思想→客体──真实陈述:真假的可验证性。

1词语与客体(即能指与所指)之间是一种指称关系,即它们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2言语过程:即具体的说话过程是一种真实陈述过程,它是可以用经验证明或逻辑验证其真

假的。它反映的只是客体的属性,是对客体的认识。

3语言作为符号,只是一种信息传达和交流,即传输的手段,符号的意义在于揭示它所负载的信息,重在阐述信息“是什么”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