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神经后支的应用解剖
腰神经根腰神经后支解剖

腰神经根腰神经后支解剖。
1 腰神经根与腰神经通道1.1 腰神经根(lumbar nerve root)腰神经根自脊髓发出,穿出硬脊膜囊后,前、后根居于固有的根鞘内,至椎间管外口远侧根鞘续为神经外膜,神经根向前下外斜行。
1.2 腰神经通道(lumbar nerve root pathway)腰神经根经上关节突旁沟、侧隐窝、盘黄间隙至椎间管外口,这段狭窄的骨纤维性通道即腰神经通道。
Casey[8]将该通道分为三区。
入口区:指神经根离开硬脊膜囊到峡部上缘,前壁为椎体后缘和椎间盘,后壁由上下关节突、关节囊、黄韧带构成。
此区最容易产生压迫。
中区:位于椎板外侧的峡部和椎弓根下部,此区的神经结构为脊神经节,占空间较大,对轻微刺激较敏感。
出口区:指椎间孔(管),上下壁为椎弓根,前壁为椎体上下缘及椎间盘,后方为关节突之外侧。
神经根紧沿上一椎弓根的下缘。
而郭世绂[6]则把通道分为两段:第一段为神经根管,通常将腰神经根穿出硬脊膜囊后,行经侧隐窝、盘黄间隙段称腰神经根管。
它的前界为椎体后缘,外缘为椎弓根的内侧,内侧缘为硬膜外脂肪及马尾神经囊,后方为小关节面的内侧半及关节突。
神经根管内宽外窄、前后略扁,如同小口朝外的漏斗,愈向下愈长,L5神经根管长度几乎为L1神经根管的2倍。
第二段为椎间管,它的上界为上一个椎弓根的下缘,前界为椎体上下缘及椎间盘的后外缘,后界为关节突的外侧半,下界为下一个椎弓根的上面。
周辉等[9]提出腰神经通道腔隙与内容物比例学说,认为腰神经通道腔与腰神经根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间比例关系。
当正常的空间比例关系发生改变,就会使腰神经根在通道的某一部位受到卡压,出现症状。
比例关系改变的情况包括:①腰神经根受无菌性炎症及局部充血水肿的影响变粗使得整个通道腔隙相对变窄。
②神经通道腔壁狭窄。
神经通道腔壁在长期炎性刺激,慢性劳损,或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小关节突增生等因素作用下,出现某一部位的骨性或非骨性狭窄,造成腔隙与神经根空间比例缩小,神经根受压。
脊神经完整解剖PPT课件

由脊髓灰质感觉神经元轴突组成,主要负责传递 感觉信号。
03 脊神经丛
指脊神经在脊柱各节段形成的神经丛,包括颈神 经丛、胸神经丛、腰神经丛和骶神经丛等。
脊神经的功能
01 感觉功能
脊神经主要负责传递躯体和内脏的感觉信号,包 括痛觉、温觉、触觉等。
02 运动功能
脊神经主要支配躯体的肌肉运动,通过发出运动 指令来控制身体的动作和姿势。
3
神经免疫交互
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交互作用在许多疾病中发 挥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其机制有助于开发新的治 疗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每对脊神经由前根和后根在脊 髓相应节段处汇合而成,前根 由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轴 突和侧角交感神经元轴突组成 ,后根由脊髓灰质感觉神经元 轴突组成。
脊神经主要负责传递感觉信号 和支配躯体运动,同时还有自 主神经功能,可以调节内脏器 官的活动。
脊神经的组成
01 前根
由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和侧角交感神经 元轴突组成,主要负责传递运动指令和自主神经 信号。
反应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物理疗法
利用物理因子如电、光、热等刺 激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再
生。
脊神经基础研究的新发现
1 2
神经细胞信号传导
研究神经细胞信号传导的机制和过程,揭示神经 活动的奥秘,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思路。
神经胶质细胞作用
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再生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 用逐渐被认识,为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视角。
当身体受到刺激时,脊髓 可以快速地反射性地调节 肌肉的活动,以维持身体 的平衡和稳定。
内脏功能调节
内脏功能调节概述
除了感觉和运动功能外,脊神经还参与了内脏功能的调节。
脊神经解剖与功能,我们找解剖老师整理好了!

脊神经解剖与功能,我们找解剖老师整理好了!掌握脊神经的解剖与功能是脊柱外科手术成功的基础。
为此,我们邀请到郑州大学人体解剖学系的徐高磊老师,为大家整理了这些经验干货。
本文作者:脊神经组成与分支脊神经是指与脊髓相连的外周神经,共有 31 对,出椎间孔后分为前支、后支、脊膜支(窦椎神经)和交通支,含有躯体感觉、躯体运动和自主神经纤维。
1、前支前支是脊神经干发出的最粗大的分支,为混合性,其功能涉及胸前、外侧和四肢的肌肉及皮肤。
人类胸神经前支仍然保留着进化早期原有的节段性特点,第1~12 对胸神经前支按照肋骨和胸椎的节段分布,称为肋间神经(其中第12 胸神经前支称为肋下神经),其余脊神经前支互相联系,组成 4 个神经丛:颈丛、臂丛、腰丛、骶丛。
2、后支后支是脊神经干发出的向躯干背部走行,分布于项部、背部和腰骶部的分支,亦为混合性神经支。
后支较前支细小,经相邻椎骨横突之间或骶后孔向后走行,绕上关节突外侧向后行至相邻横突之间再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
大部分脊神经后支均可分为肌支和皮支两大类:•肌支分布于项、背、腰、骶、和臀部的深层肌,•皮支分布于枕、项、背、腰、骶和臀部的皮肤。
脊神经后支旳分布具有明显的节段性特点。
某些脊神经后支形成较粗大的神经干,如:•第 1 颈神经后支又称为枕下神经;•第 2 颈神经后支称为枕大神经;•第 3 颈神经后支的內侧支称为第 3 枕神经;•第 1~3 腰神经后支组成臀上皮神经;•第 1~3 骶神经后支的皮支组成臀中皮神经。
3、交通支交通支属于交感神经系统的结构,为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
可分为两类:•白交通支由发自脊神经进入交感干的有髓神经纤维构成,其纤维成分属于内脏运动纤维,源于脊髓灰质侧角的神经元;•灰交通支为发自交感干的无髓神经纤维,由起于交感干的节后神经纤维构成。
2、脊膜支脊膜支也称窦椎神经,为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发出的一条返回椎管的细支,分布于脊髓被膜、血管壁、骨膜、韧带和椎间盘等处。
脊神经解剖学PPT课件

然而,基因治疗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安全性、有效性、靶向性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脊神经疾病的基因治疗
免疫治疗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脊神经疾病领域,免疫治疗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目前,针对一些免疫介导的脊神经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吉兰-巴雷综合征等,科研人员正在研究开发免疫调节药物和免疫细胞治疗等手段。
药物治疗
利用神经阻滞和调制技术,阻断或调节疼痛信号的传递,减轻患者痛苦。
神经阻滞与调制
脊神经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03
神经调节与修复
利用脊神经的调节功能,修复受损的神经系统,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01
神经调控技术
利用脊神经调控技术,如电刺激、磁刺激等,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02
脑机接口
通过研究脊神经与大脑之间的交互作用,开发脑机接口,实现人机交互。
脊神经在神经调控领域的应用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此外,科研人员还发现了一些免疫调节因子和信号通路,通过调节这些因子和通路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脊神经疾病的免疫治疗
06
CHAPTER
脊神经的应用前景
物理治疗与康复
利用脊神经的生理特点,结合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协调性和平衡感。
神经功能重塑
运动功能
脊神经负责传递躯干和下肢的感觉信号,包括痛觉、温觉、触觉等。
感觉功能
部分脊神经还支配着内脏器官,调节内脏功能。
自主神经功能
脊神经的功能
02
CHAPTER
脊神经的解剖结构
脊神经起源于脊髓,是脊髓向外延伸的分支。
腰脊神经后支痛

一、应用解剖
脊神经共有31对,出椎间孔后,迅速分为前支、 后支、脊膜返支及交通支。脊膜返支经椎间孔返入椎 管分布于脊膜,交通支连接脊神经与交感干。一般来 讲脊神经前支较粗而后支较细,后支穿过横突间隙向 后行,分布于项部、背部、腰部及骶尾部的肌肉和皮 肤,很多邻近脊神经的前后支相互交通成网,有利于 脊柱活动的协调及保持脊柱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因其 较为复杂的神经网络分布,造成了脊神经后支性疼痛 主诉定位的不精确,给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临床上可根据解剖结合疼痛区域,大体确定脊神经后 支受损范围。
三、诊断
符合以下四个条件者可以诊断: 1、病史:可发生在搬物、突然扭腰等动作之 后,有时继发于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或椎体压 缩性骨折。有的患者无明确的外伤史,甚至发 生了压缩性骨折并不知道,经拍x片才证实。 2、症状:常有急、慢性腰痛,无神经根症状。 急性腰痛发作症状重,翻身、行走困难,体位 改变加重,尤其是晨起时疼痛剧烈,疼痛区域 局限或模糊不清;可伴有髋部、臀部及股后外 侧放散痛,疼痛不超过膝关节。
程。
穿刺及注药时,穿刺针针尖斜面应向内而不可向 外,可减少神经血管的损伤,并有利于药物向后 支主干扩散。注意:一旦针尖抵达横突根部上缘, 即停止进针。若针尖滑过横突上缘继续进针超过 1~1.5cm时,则形成脊神经根(包括前、后支)阻 滞。如要阻滞多个阶段的后支主干,可用同样方 法进行穿刺。如果病灶在侧隐窝部位则脊神经根 就会受到刺激,多出现前、后支区域疼痛,但有 时也可仅表现为后支痛。此时可行侧隐窝穿刺进 行神经阻滞,通常5ml消炎镇痛液即可阻滞3~5 个节段骨纤维孔。位于 椎间孔的后外方,开口向后,与椎间孔的方 向垂直。其上外侧界为横突间韧带的内侧缘, 下界为下位椎骨横突的上缘,内侧界为下位 椎骨上关节突的外侧缘。其体表投影相当于 同序数腰椎棘突外侧的下述两点连线上:上 位点在第l腰椎平面后正中线外侧2.3cm,下 位点在第5腰椎平面后正中线外侧3.2cm。骨 纤维孔有腰神经后支通过。
【解剖】脊神经后支

【解剖】脊神经后支近年来,随着对急、慢性非特异性颈肩腰背痛的研究不断深入,源于脊神经后支的疼痛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此类疼痛的发病率高,大约占非特异性颈、肩、腰腿痛的80%,并且疼痛的性质、分布区域通常不像脊神经前支那样明显,常常可造成诊断上的困难。
对于此类疼痛患者采用对常规治疗方法效果较差,而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
如何正确认识此类疾病,对临床疼痛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章拟就脊神经后支性疼痛一些基本问题介绍如下。
颈神经后支在颈部的8对脊神经中,C1~7脊神经是从同序颈椎上方的椎间孔穿出,而C8脊神经则在第7颈椎下方的椎间孔穿出。
颈部的脊神经干较短,穿出椎间孔后立即分成前、后支,均为混合神经。
除C1脊神经外,其余颈部脊神经后支再接着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
除C2、3、4、5脊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支配皮肤外,其他颈部脊神经的后支均支配肌肉。
C1脊神经的后支又称枕下神经,属于运动神经,穿过寰椎后弓与椎动脉之间入枕下三角区支配其周围诸肌,使头部作回旋运动。
C2脊神经后支在颈神经后支中最为粗大,在寰椎后弓和枢椎椎弓板之间、头下斜肌的下侧穿出,外侧支支配项肌(头下斜肌、头夹肌、头最长肌),内侧支又名枕大神经,支配枕部的皮肤;枕小神经为C2脊神经前支降支与C3脊神经前支升支形成的颈神经第2袢发出,同时发出耳大神经。
枕大神经与C1、3脊神经后支的内侧支相交通,在头半棘肌下缘形成颈后神经丛。
C3脊神经后支绕过第三颈椎的横突后行,经过横突间肌内侧分出内、外侧支。
内侧支为皮支分布于项部,并在斜方肌深侧发出一支小分支—第3枕神经,分布于项部及枕外隆凸附近的皮肤。
C4~8脊神经后支绕过相应的椎间关节后,分为内侧支及外侧支。
其中除C4、5脊神经内侧支达项部皮肤外,其余内侧支和外侧支均为肌支,支配相应肌肉活动。
胸神经后支胸部脊神经均在同序胸椎下方的椎间孔发出,穿出椎间孔后分为前、后支。
后支分出后经上、下两个横突之间,肋横突前韧带及横突间肌之间向后行走,分出内外侧支。
脊神经人体解剖学课件PPT课件

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
脊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
01
02
03
04
如非甾体消炎药、糖皮质激素等,可缓解疼痛和消炎。
如电刺激、热疗、冷疗等,有助于缓解疼痛和促进神经恢复。
对于严重的脊神经病变,如脊柱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以解除压迫。
包括物理疗法、职业疗法和康复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日常生活能力。
脊神经传递痛温觉
除了痛温觉外,脊神经还负责传递触觉和本体感觉,即人们感受到的触摸和身体位置的感觉。这些感觉对于人们的平衡和协调非常重要。
脊神经影响触觉和本体感觉
脊神经对人体感觉的影响
脊神经影响内脏功能
虽然脊神经主要负责运动和感觉功能,但它们也影响内脏功能。例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过脊神经调节心脏、呼吸和消化等器官的活动。
如出汗异常、皮肤温度异常、心律不齐等。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脊神经病变的症状
脊神经病变的原因
如车祸、跌倒等事故导致脊椎骨折或脱位,进而压迫神经。
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由于脊柱结构的改变,压迫脊神经。
脊柱肿瘤或其他转移性肿瘤可压迫脊神经。
如脊柱结核等感染性疾病,可引起脊神经病变。
外伤
脊柱退行性疾病
肿瘤
02
CHAPTER
脊神经的解剖结构
脊神经起源于脊髓,由脊髓发出后穿过椎间孔,进入椎管。
每个脊神经由多条神经纤维组成,这些神经纤维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
脊神经共有31对,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和尾神经1对。
脊神经的起源
脊神经从脊髓发出后,沿着脊柱的椎间孔穿行,穿过骨纤维孔,进入椎管。
系统解剖学脊神经PPT课件

脊神经分布
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和 四肢的肌肉、皮肤和内脏 器官上,以传递感觉和运 动信息。
脊神经特点
脊神经具有节段性分布的 特点,即每对脊神经只分 布在相应的节段上,具有 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脊神经重要性
脊神经是人体神经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 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 重要意义。
02脊神经的解剖结构 脊神经根脊神经根定义
脊神经根是脊髓与周围神经相连 接的部分,由脊髓前角细胞发出 的轴突组成,负责传递神经冲动。
脊神经根组成
每对脊神经根由前根和后根组成, 前根传导运动神经冲动,后根传导 感觉神经冲动。
脊神经根功能
脊神经根的主要功能是传递感觉和 运动信息,维持身体的姿势和运动 平衡。
脊神经节
脊神经节定义
总结词
脊神经具有内脏反射功能,能够快速调节身体的各种生理活 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详细描述
当身体受到刺激或发生异常时,脊神经能够迅速地传 递信号到相应的器官和组织,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和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这种反射机制对于身体的自我保 护非常重要。
系统解剖学脊神经 ppt课件
目录
• 脊神经概述 • 脊神经的解剖结构 • 脊神经的生理作用 • 脊神经损伤与疾病 • 脊神经的应用研究
01
脊神经概述
脊神经的定义
01
02
03
脊神经定义
脊神经是由脊髓发出的成 对神经,负责连接身体各 部分与大脑之间的信息传 递。
脊神经组成
脊神经由前后根纤维组成, 前根纤维负责传递运动信 号,后根纤维负责传递感 觉信号。
详细描述
脊神经是连接脊髓和周围神经的通道,它们通过接收来自身体各部位的神经末梢的信号,将这些信息传递到大脑,使大脑能够 感知身体的感觉信息,如疼痛、温度、触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神经后支的应用解剖与腰痛的关系
脊神经后支由脊神经发出,后支主干短,仅0.5—1.0cm即
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上腰段分支点约在椎间孔外1.5cm处。
下腰段分支点约在椎间孔外2.0cm处。
内侧支较细,跨横突根部纤维骨孔向下绕过下位椎骨上关节突外缘,经乳突副突间骨纤维管,呈树状分支分别至棘突同位和下位小关节。
主干下降3个椎骨平面,由后正中线附近穿出深筋膜至皮下。
外侧支比较粗,紧贴横突背部骨沟,在骶嵴肌内向下外背侧迁曲穿行,也有分支到同位和下位小关节,主干下降一个椎骨,由骶嵴间沟穿出,在髂腰肌表面穿出腰背筋膜至皮下。
外侧支L1—L5脊神经通常自上而下,由外向内依次排列。
L1--L2外侧支经过髂嵴至臀,L3可达股后腘窝上方,L4—L5越过髂嵴,骶髂关节
至骶后。
相邻腰脊神经后支及其分支之间互相交通,有的多次交通,其类型有:后外侧支之间交通,后支与外侧支间交通。
这种复杂神经网络和多节段重叠分布模式,带来腰痛主观定位不太明确,同时提出某支脊神经后支破坏时,不会出现感觉和运动障碍。
腰背痛神经定位方法:以小关节为界,主诉痛区在小关节连线和后正中线间提示内侧支受累。
痛区在小关节连线外为外侧支受累。
主诉痛区在小关节两侧提示内外侧支同时受累。
例如主诉腰痛在两小关节连线内,以同平面棘突作标志,向头端数3个棘突,找到同平面横突,小关节突,棘突3个压痛点,并向主诉痛点放射,则该平面为损伤平面,如腰痛位于臀或髂部外方,根据L1—L5外侧支在该处的
排列顺序,应定位L1平面,若该平面横突,关节突及棘突有压痛,深压向(主诉区)放散即可定位,有时疼痛广泛内外侧都有只要在同一脊椎平面找到三点压痛,并向痛区放射痛即可定位。
利用这种神经关系追踪疼痛来源的方法称为腰痛神经定位。
济宁交通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