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3犯罪心理学发展简史共30页文档
合集下载
第三讲_犯罪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研究的多样化 研究的实证化 研究的深层次性 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生物学派理论的诞生
1876年,意大利精神病学家、犯罪学 家龙勃罗梭(Cesare Lombroso,18361909)发表的《关于犯罪者之所见》 (以后被人简称为《犯罪人论》), 是犯罪心理学正式产生的标志。
生物学派向社会学派过渡
菲利(Enrico Ferri,1856-1929) 于1884年发表的名著《犯罪社 会学》提出了“犯罪三原论” ,“犯罪饱和法则”等理论 。 此外,他还是保安处分的创始 人。
奥地利犯罪学家格罗斯(Hans Gross, 1847-1915)于1898年发表 的《犯罪心理学》一书,是真正意 义的犯罪心理学。此后,由精神病 学家、法学家撰写的犯罪心理学专 著陆续问世。
社会学派理论的诞生
德国的犯罪学家、刑法学家李 斯特(Liszt F.V.1851-1919年) 反对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 ”论,他提出了犯罪二原论主 张,并认为社会因素是产生犯 罪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现状
我国犯罪心理学研究现状 国外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
势
我国犯罪心理学研究现状
出版了一批犯罪心理学专著
公安与政法院校开设了犯罪心理学课 程,招收了犯罪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形成了一支犯罪心理学研究队伍
创办了学术期刊 开展了普及工作
开展了国际性学术交流
国外犯罪心理学研究趋势
孔丘(前551—前479):“贫而 无怨难。”
东汉王充(27-97)指出,对于绝 大多数“中人”而言,“习善为善 ,习黑。
近现代犯罪心理学知识传播
《审判心理学大意》(德国马勃著,陈 大齐译),商务印书馆1922年出版。
《犯罪心理学》(日本寺男精一著, 吴景鸿译), 1932年印行。
生物学派理论的诞生
1876年,意大利精神病学家、犯罪学 家龙勃罗梭(Cesare Lombroso,18361909)发表的《关于犯罪者之所见》 (以后被人简称为《犯罪人论》), 是犯罪心理学正式产生的标志。
生物学派向社会学派过渡
菲利(Enrico Ferri,1856-1929) 于1884年发表的名著《犯罪社 会学》提出了“犯罪三原论” ,“犯罪饱和法则”等理论 。 此外,他还是保安处分的创始 人。
奥地利犯罪学家格罗斯(Hans Gross, 1847-1915)于1898年发表 的《犯罪心理学》一书,是真正意 义的犯罪心理学。此后,由精神病 学家、法学家撰写的犯罪心理学专 著陆续问世。
社会学派理论的诞生
德国的犯罪学家、刑法学家李 斯特(Liszt F.V.1851-1919年) 反对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 ”论,他提出了犯罪二原论主 张,并认为社会因素是产生犯 罪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现状
我国犯罪心理学研究现状 国外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
势
我国犯罪心理学研究现状
出版了一批犯罪心理学专著
公安与政法院校开设了犯罪心理学课 程,招收了犯罪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形成了一支犯罪心理学研究队伍
创办了学术期刊 开展了普及工作
开展了国际性学术交流
国外犯罪心理学研究趋势
孔丘(前551—前479):“贫而 无怨难。”
东汉王充(27-97)指出,对于绝 大多数“中人”而言,“习善为善 ,习黑。
近现代犯罪心理学知识传播
《审判心理学大意》(德国马勃著,陈 大齐译),商务印书馆1922年出版。
《犯罪心理学》(日本寺男精一著, 吴景鸿译), 1932年印行。
犯罪心理学第三章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合计
657
100
二、犯罪动机的形成 (一)形成犯罪动机的基本要素
1.犯罪人不正当需要是犯罪动机形成的基础
犯 罪 个人需要和欲望无止境地发展,脱离现实条件 人 的 个人不合理的生理需要常居优势地位 需 要 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处于对立状态 结 构
2.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在犯罪动机形成中也 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恶性转化
所谓恶性转化,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遇 到了意外情况,产生了动机斗争,形成新的犯罪动机; 或者强化了原有的犯罪动机,导致更严重的犯罪行为。
(二)犯罪动机转化的表现
其一,在犯罪过程中,按原有的犯罪动机, 顺利地达到犯罪目的,以完成犯罪活动而告终。 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没有发生重大意外的情 况,犯罪目的按原计划实现。这是犯罪动机实 施最通常的一种模式。
2.突变模式
(4)犯罪心理的突变模式向犯罪行为的转化
反应性行为,是指犯罪人实施的犯罪不是 出于预谋,未经过明显的意志活动,而是个体 在外部诱因刺激下产生的应答性反应。
其特点是:事先无预谋,犯罪行为表现为 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自动化的、带有反射性质的 应答性反应;刺激情境的出现是反应性行为出 现的重要原因;心理过程短暂或没有有意识的 心理过程(如应激反应)。
(3)畸形的知识、能力结构
由于不良环境的影响以及坏人的教唆,或者不 良行为的尝试,犯罪人懂得了许多损害他人、危害 社会的犯罪知识、经验,掌握了一些犯罪的技能和 本领,为他们从事犯罪活动打下了基础。
(4)盲目、冲动的性格特征
犯罪人的性格多属冲动型,他们理智性差,思 维狭窄,偏激固执,嫉妒心、虚荣心、报复心极强, 自制力差,冒险、侥幸心理强。
(2)分类:犯罪心理形成的渐变模式是犯 罪心理形成较为常见的模式,它又包括两种类 型,即原发型和继发型。
精品犯罪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
网络犯罪心理学
分析网络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和行 为模式,研究网络环境中的犯罪
动机和决策过程。
犯罪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跨学科融合
结合神经科学、遗传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 犯罪心理的复杂机制。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
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预测和干预犯罪行为,提高犯罪 预防的效果。
个性化矫治与康复
判断证人证言可信度
运用心理学方法,分析证人证言的真 实性和可信度,为审判提供证据支持 。
犯罪心理学在矫正工作中的应用
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
01
针对不同犯罪类型和个体心理特征,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
提高矫正效果。
心理干预和治疗
02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手段,帮助罪犯改变不良心理和行
为习惯,促进再社会化。
当代研究
当代犯罪心理学研究更加多元化和深入,涉及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同时注重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犯罪人的言行举止、 情绪反应等,了解其心理特征
和犯罪行为的心理过程。
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 集犯罪人的个人信息和背景资 料,分析其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
预测再犯风险
03
运用犯罪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评估罪犯的再犯风险,为矫正工
作提供科学依据。
06
犯罪心理学的前沿研 究与展望
犯罪心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
神经犯罪学
利用脑成像技术研究犯罪行为的 神经基础,探索犯罪倾向与大脑
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基因与犯罪
研究基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探 讨遗传因素在犯罪心理中的作用
发展阶段
网络犯罪心理学
分析网络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和行 为模式,研究网络环境中的犯罪
动机和决策过程。
犯罪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跨学科融合
结合神经科学、遗传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 犯罪心理的复杂机制。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
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预测和干预犯罪行为,提高犯罪 预防的效果。
个性化矫治与康复
判断证人证言可信度
运用心理学方法,分析证人证言的真 实性和可信度,为审判提供证据支持 。
犯罪心理学在矫正工作中的应用
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
01
针对不同犯罪类型和个体心理特征,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
提高矫正效果。
心理干预和治疗
02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手段,帮助罪犯改变不良心理和行
为习惯,促进再社会化。
当代研究
当代犯罪心理学研究更加多元化和深入,涉及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同时注重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犯罪人的言行举止、 情绪反应等,了解其心理特征
和犯罪行为的心理过程。
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 集犯罪人的个人信息和背景资 料,分析其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
预测再犯风险
03
运用犯罪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评估罪犯的再犯风险,为矫正工
作提供科学依据。
06
犯罪心理学的前沿研 究与展望
犯罪心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
神经犯罪学
利用脑成像技术研究犯罪行为的 神经基础,探索犯罪倾向与大脑
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基因与犯罪
研究基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探 讨遗传因素在犯罪心理中的作用
发展阶段
犯罪心理的历程课件

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的心理
一、犯罪人在犯罪准备阶段的心理特点 二、犯罪人在作案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三、犯罪人在作案后的心理特点 四、犯罪人作案出逃心理及对策
第36页,共42页。
一部分犯罪人在犯罪后,为了销 赃和挥霍钱财,或为了逃避打击, 或为了其他目的,往往选择出逃。 由于各人的特点不同, 经验不同, 因而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和 行为也有所不同。
第一小节 犯罪心理的 发展变化
第2页,共42页。
一、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阶段
•从情境与主体的相互关系上划分:被动型和主动型
•从主体与社会的关系上划分:因社会化缺陷而 犯罪的类型和因反社会态度而犯罪的类型
•以主体是否形成犯罪动力定型划分:偶发型和习 惯型
•以犯罪活动在主体生活中的地位划分:业余型 和职业型
第11页,共42页。
犯罪心理强化的阶段
•定型化阶段
–犯罪意识定型化、犯罪方向定型化、犯罪行为 定型化
•个性化阶段
–牢固的反社会意识、畸变的需要结构、典型 的犯罪性格,以及犯罪行为的习惯性、连续性、 类似性、狡诈性、残忍性
•职业化阶段
–犯罪集团(黑社会组织)
背包党
黄牛党
第12页,共42页。
四、犯罪心理的弱化
•犯罪心理形成后,经过实施犯罪活动,渡过 隐蔽作案或流窜作案的犯罪生涯,一般情况
下,其犯罪心理将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如 果得不到切实有效的控制,这种过程就会继 续得到发展。
第8页,共42页。
犯罪心理得到强化的原因
•犯罪体验的愉悦感所带来的正强化影响 (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榜样的示范作用(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 习理论) •惩罚的负效应:受处罚后,变本加厉
犯罪心理学讲义PPT课件

个体心理因素
人格特质
如冲动、攻击性、缺乏同理心等人格特 质,可能与犯罪行为的发生有关。
情绪因素
如愤怒、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 导致个体产生犯罪行为。
认知过程
犯罪者可能存在认知偏差,如扭曲的 道德观念、错误的价值观等,导致他 们无法正确判断是非。
心理创伤
如童年虐待、性侵犯等心理创伤可能 导致个体产生长期的心理问题,进而 增加犯罪风险。
统,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虚拟现实技术在犯罪心理矫治中的应用
03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模拟场景,帮助犯罪者进行心
理矫治和康复。
当前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利用智能化技术时,需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确保个 人信息和隐私不受侵犯。
伦理与法律问题
在应用智能化技术时,需遵守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确保技术的 合法性和正当性。
被告人心理状态评估的注 意事项
评估过程需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 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矫正阶段: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
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的意义
根据罪犯的心理特点和犯罪原因,设计个性化的矫治方案,提高矫治效果,降低再犯率 。
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的原则
以罪犯为中心,综合考虑其犯罪原因、心理特点、社会背景等因素,制定针对性强、可 操作性强的矫治方案。
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的实施步骤
包括前期准备、方案制定、实施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估等步骤,确保矫治方案的顺利实施 和有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
06
战
跨学科融合创新路径
神经科学与犯罪心理学
01
通过神经科学技术研究犯罪行为与大脑结构和功能关系,揭示
犯罪心理机制。
犯罪心理学ppt课件模板

神经成像技术
利用神经成像技术,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脑电图等,对犯罪心理 进行研究。
神经干预
根据神经机制,制定针对犯罪心理的神经干预措施,提高干预效果 。
THANKS
感谢观看
犯罪心理学的应用
犯罪预防
01
02
03
犯罪心理预测
通过研究犯罪人的心理特 点和行为模式,预测其犯 罪的可能性,从而采取相 应的预防措施。
社区警务
运用犯罪心理学原理,加 强社区警务工作,提高社 区居民的安全感和信任度 。
犯罪教育
开展犯罪心理学教育,提 高公众对犯罪心理的认识 ,增强防范意识。
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干预与治疗
犯罪心理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犯罪心理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 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可以将犯罪心理分为暴力型、盗窃型 、诈骗型等;根据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可以将犯罪心理分为 自信型、自闭型、强迫型等。
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具有不同的特点,对犯罪行为的产生和 实施起着不同的作用。了解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有助于对犯 罪行为进行预防和打击。
犯罪心理学ppt 课件模板
contents
目录
• 犯罪心理学的简介 • 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 • 常见的犯罪类型与案例分析 • 犯罪心理学的应用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CATALOGUE
犯罪心理学的简介
犯罪心理学的定义
01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罪行为 的学科,它探讨犯罪行为背后的 心理过程、动机和原因。
03
CATALOGUE
常见的犯罪类型与案例分析
暴力犯罪
总结词
涉及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的犯罪 行为。
详细描述
包括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 、强奸等,这些犯罪行为通常涉 及到对受害者的身体伤害或威胁 。
利用神经成像技术,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脑电图等,对犯罪心理 进行研究。
神经干预
根据神经机制,制定针对犯罪心理的神经干预措施,提高干预效果 。
THANKS
感谢观看
犯罪心理学的应用
犯罪预防
01
02
03
犯罪心理预测
通过研究犯罪人的心理特 点和行为模式,预测其犯 罪的可能性,从而采取相 应的预防措施。
社区警务
运用犯罪心理学原理,加 强社区警务工作,提高社 区居民的安全感和信任度 。
犯罪教育
开展犯罪心理学教育,提 高公众对犯罪心理的认识 ,增强防范意识。
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干预与治疗
犯罪心理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犯罪心理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 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可以将犯罪心理分为暴力型、盗窃型 、诈骗型等;根据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可以将犯罪心理分为 自信型、自闭型、强迫型等。
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具有不同的特点,对犯罪行为的产生和 实施起着不同的作用。了解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有助于对犯 罪行为进行预防和打击。
犯罪心理学ppt 课件模板
contents
目录
• 犯罪心理学的简介 • 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 • 常见的犯罪类型与案例分析 • 犯罪心理学的应用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CATALOGUE
犯罪心理学的简介
犯罪心理学的定义
01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罪行为 的学科,它探讨犯罪行为背后的 心理过程、动机和原因。
03
CATALOGUE
常见的犯罪类型与案例分析
暴力犯罪
总结词
涉及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的犯罪 行为。
详细描述
包括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 、强奸等,这些犯罪行为通常涉 及到对受害者的身体伤害或威胁 。
犯罪心理的结构形成与发展共132页文档

犯罪心理的结构形成与发展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
犯罪心理学讲义绪论

常毫无有效解决办法,因此大多依赖咒文、魔法或神奇的力量来
解释。
魔鬼、上帝或神奇的力量
当一个人的行为出现偏差,人们认为是魔鬼附身,须以驱魔
的方法使之痊愈。
早期哲学及医学的认识
希波克拉特(现代医学之父)认为,大脑病变是精神异常
的原因。强调生理性治疗的重要性。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认为,精神异常是生理遗传决定的,
精神学家埃宾(Krafft Ebing)出版了《犯罪心理学纲
要》,标志着犯罪心理学的正式产生。
之后,意大利精神病学家、犯罪学家龙勃罗梭于
1876年出版了《犯罪人论》一书,以进化论为思想基
础,应用人类学、法律学、精神病学来研究罪犯。认
为犯罪者是人类隔世遗传的产物,是倒退到人类发展
的原始野蛮阶段的返祖现象。由此,他提出了著名的
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和。 “犯罪行为”是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
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事法律的、 应受刑法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课题
1、犯罪心理结构 2、犯罪心理结构成因 3、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 4、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 5、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
之人既可为善又可为恶。
后天习俗与犯罪心理。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荀子“注
错习俗,化性起伪”,认为后天的学习可以改变个体恶的本性。
王充“习善为善,习恶为恶”。
2、关于犯罪心理预防的思想
身教胜于言教 修身自强 重视家庭预防功能 重视刑罚和教化的心理预防功能
3、关于审判心理的论述
讯问中观察被讯。《周礼》提出著名的“五听”方法,即
3、提供法官审判量刑的参考
在国外,心理学家常被法庭视为专家证人 (Expert Witness),其对于分析目击证人证 词,改进受害者及目击者回忆力,提升证词的 品质贡献甚巨。台湾精神医学专家进行的精神 鉴定工作,如生理、心理、精神检查等,对于 判定被告责任能力,了解被告诉讼能力、鉴定 证人证言能力及鉴定被害人精神障碍程度具有 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