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水稻大棚育苗的技术优点及设施的建造

合集下载

水稻育苗盘育苗技术及秧苗管理方案

水稻育苗盘育苗技术及秧苗管理方案

水稻育苗盘育苗技术及秧苗管理方案一、水稻育苗盘育苗技术。

1. 育苗盘选择。

咱先得选好育苗盘,这就像给水稻宝宝选个合适的小床。

一般来说,有那种平底的塑料育苗盘就挺不错的。

育苗盘的孔穴大小和数量得根据咱的需求来,要是育的苗比较多,就选孔穴多一点的。

比如说,32孔或者50孔的育苗盘就挺常用的。

而且这个育苗盘得质量好,不能一捏就碎,要能经得住折腾。

2. 营养土配制。

营养土可是水稻苗茁壮成长的关键。

咱可以把肥沃的田土、腐熟的农家肥还有适量的草炭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大概是田土占六成,农家肥占三成,草炭土占一成这样的比例。

然后呢,为了防止土里有病菌和害虫,得给这营养土消消毒。

可以用高温消毒的方法,把营养土摊开在大太阳底下暴晒个几天,那些病菌和害虫就受不了啦。

3. 种子处理。

水稻种子就像一个个小生命的种子,得好好对待。

先把种子放在太阳下晒个一两天,这就像是给它们做做热身运动。

然后用盐水或者泥水选种,把那些瘪瘪的、不饱满的种子挑出去,留下那些饱满的壮种子。

选好种之后,再用浸种灵之类的药剂浸种,按照说明书上的比例来,一般浸个两三天就差不多了。

浸种完了之后,把种子捞出来洗干净,就可以准备播种了。

4. 播种。

播种的时候就像给小床安排小客人一样。

先把育苗盘里装满营养土,装到差不多离盘口一厘米左右的地方就行。

然后把处理好的种子一颗一颗地放到孔穴里,每个孔穴放个两三粒种子就够了。

放好种子之后,再轻轻地盖上一层薄土,就像给种子盖个小被子一样,这层土大概有0.5厘米厚就可以了。

5. 浇水。

播完种就得浇水啦,这就像给刚种下种子的小床浇水一样。

要浇透,让营养土都湿透了,但是又不能积水,不然种子会被泡坏的。

可以用那种细眼的喷壶慢慢地浇,直到育苗盘底部有水渗出来为止。

二、秧苗管理方案。

1. 温度管理。

秧苗就像个小娃娃,对温度很敏感。

在刚播种后的几天,要保持比较高的温度,就像给小娃娃盖个厚被子一样。

白天温度保持在25 30℃,晚上也不能太低,大概15 20℃。

设施育苗总结

设施育苗总结

设施育苗总结引言设施育苗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育苗技术。

通过利用设施中的温室、大棚等环境,可以为植物提供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本文旨在总结设施育苗的优势、注意事项以及操作方法,以帮助读者了解和应用这一育苗技术。

优势设施育苗相比于传统的室外育苗方式具有许多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环境控制: 设施育苗能够提供良好的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使植物处于最适宜生长的状态,从而提高生长速度和品质。

2.保护作物: 设施育苗可以在早春或冬季等寒冷季节为脆弱的植物提供保护,防止其受到低温等不良天气的伤害。

3.节约空间: 利用设施育苗,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种植更多的植物,提高产量和利用效率。

4.延长产季: 设施育苗可以延长作物的产季,使其在非常规的季节内生长和丰收,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注意事项在进行设施育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育苗的效果和质量:1.选择适合的设施: 根据不同的植物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合的设施,如温室、大棚等。

同时,确保设施的维护良好,保持温度、湿度等条件的稳定。

2.合理施肥: 设施育苗中,植物的养分来源主要依靠供给的肥料。

根据植物的养分需求,合理施肥,并定期检查植物的养分状况,及时补充和调整肥料供给。

3.防病防虫: 设施育苗容易造成病虫害的传播和滋生,因此需要加强病虫害防控工作。

定期巡查和清除病虫害隐患,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如使用生物防治剂、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剂等。

4.适时移栽: 在设施育苗过程中,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适时进行移栽。

移栽时注意保护植物的根系,避免损伤,以确保植物的继续生长。

操作方法设施育苗的操作方法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设施: 清洁设施,确保设施内部和周围环境的卫生,维护设施的正常运行。

2.准备基质: 选择适宜的基质素材,如腐殖土、蛭石等,并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菌的传播。

3.播种: 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和种植计划,选择适当的播种方式,如直播、定植等。

水稻大棚培育壮苗技术

水稻大棚培育壮苗技术

水稻大棚培育壮苗技术水稻大棚育苗能培育壮秧,插后返青快。

如果秧苗不健壮,属“三类苗”,则插后管理拖后,待其成壮苗后,再对本田施肥施药,否则易造成肥害药害,成为病苗,严重的会死苗,造成生产损失。

一、棚育苗的优点1棚保温好,光照好,增温快。

水稻播种后,在4月10日前播种的,采用三膜覆盖增温,先覆地膜,然后再扣小棚,苗床保温效果好,有利于提高苗床温度,使种子根发育健壮。

大棚面积大,采光面积也大,能加快秧苗叶片的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质,促进秧苗的生长发育,同时促进棚内增温。

桦川县所在积温带,属典型的寒地稻作区,春季常有倒春寒现象发生,观察天气预报,如果有霜冻发生,要在大棚内采用小型炭火炉,升温1h,或用液化气炉烧开水30min增温。

小棚育苗,棚内空间小,中间也没有田间道,不可能用以上措施保温、增温。

2大棚能旱育壮苗。

大棚育苗,多采用集中育苗,高台育苗,床面高出地面30-50cm,以确保旱育壮秧;而小棚育苗往往在本田,多数小棚没做高台,这样在春季灌水泡田时,苗床地易进水,成为湿润育苗或水育苗,达不到旱育壮根和早育壮秧。

壮苗根系发育好,白根多,在10条以上。

根系长而壮,茎粗在3mm左右,百株地上部干重3g以上,这样的秧苗插秧后,抗低温能力强,很快返青分蘖,如果有伤根现象,新根长得快,返青后,很快进入分蘖期。

而小棚的苗一般叶龄在2.5叶,秧龄26d左右,秧苗不足月,插秧后,抗外界低温能力弱,延长了返青期,推迟分蘖期。

有伤根的秧苗或伤根严重的弱苗,插秧后,生新根慢,新根下扎泥中才能完成返青。

因此,地上部表现为黄叶,甚至心叶也枯萎,造成弱苗或死苗现象。

3大棚育苗经过秋翻地、秋做床、秋建棚工作,在3月末至4月初,就可以清除置床积雪,提前10—15d用塑料扣棚预温。

大棚内温度上升,当气温稳定通过5℃,棚内置床温度12℃以上时开始播种,4月18日结束。

而小棚只有等待自然解冻后,才能育苗,育苗结束时间在4月末,大棚育苗可抢积温200℃以上,以利于水稻在霜前成熟。

水稻大棚育苗技术

水稻大棚育苗技术

播 前 用 6 8 目筛 过 筛 。 正规 厂 家 生 产 的水 稻 育 苗 调 制 剂 - 用 ( 秧 剂 )按 说 明 书 要 求 , 堆 制 好 的 床 土 充 分 混 合 后 , 壮 , 与 用
薄 膜 盖 严 备 用 。 般 每 公 顷 苗 床 需 床 土 20 0 k 。 土 消 一 0 g 床 毒可 视 床 土 调节 剂 情 况 决 定 , 毒 可 用 敌 克 松 或 其 他 土壤 消
1 . 苗 地 选 择 2 应选择光照 充足 、 势平 坦肥沃 、 污染 、 渍水 、 地 无 无 交
4 播 种 育苗
辽 北 地 区 4月 中旬 播 种 较 为适 宜 ,各 地 应 根 据 当 地气 候 条件 与本 田供 水 时 间选 择 适 宜 的 播种 期 , 止 超龄 移 栽 。 防 播 种前 床 土 要 浇 透 底 水 , 底 要 与 床土 紧密 接 触 , 能 留有 盘 不
生 产 ; 速 土 地 流 转 , 动 城 乡一 体 化 进 程 ; 进 水 稻 生 产 加 推 促
选 择 晴好 天 气 , 背 风 向 阳 的 窗前 步 道 上 晒种 2 3d 在 ~ ,
以提 高种 子 的 发 芽 势 及 发 芽 率 。用 Il :I 盐 水 或 黄 泥 水 3的 选 种 , 出秕 谷 , 清 水 冲洗 2 3遍 后 进行 浸种 。浸 种 与种 捞 用 ~ 子 消 毒 同 步 进 行 , 施 宝 克 、 生 畏 、 型 9 1 杀 菌 消 毒 用 扑 新 0 等
期 在 1 0 d以下 的 品种 都 可 以安 全 成 熟 。 6
2_ 种 子 处理 2
这 次 特 殊 的气 候 条 件 , 一 步 提 高 了人 们 对 水 稻 大 棚 育 苗 进 的认 识 。专 家 及 广 大 稻农 一 致 认 为 , 棚 育 苗 是 目前 北 方 大 最佳 的水 稻育 苗技 术 设 施 ,水 稻 大 棚 育 苗 可保 证 育 苗 、 插 秧 的最佳时期 , 证 稻谷安全 成熟 ; 理方便 , 工省 力 , 保 管 省 提高 劳动 效 率 ; 育 壮 秧 , 约 成 本 ; 利 于 集 约 化 专 业 化 培 节 有

水稻大棚育苗超值栽培技术

水稻大棚育苗超值栽培技术

水稻大棚育苗超值栽培技术一、大棚育苗1、品种选择选用偏大穗型,分蘖力强,抗病耐寒性能好的中早熟优质米品种,要求纯度98%以上,挣度97%以上,发芽率90%以上,含水量15%以下。

2、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2-3天,风选、盐水或黄泥水选后,用25%使百克乳油2毫升或25%施保克乳油2毫升兑水10公斤浸种8公斤,然后催芽。

3、苗床选择与整地在旱田地或水田地固定苗床,要培育永久育苗地,位置固定,常年培肥,本田育苗时要填土加高50厘米做高台育苗床。

浅翻8~10厘米旱耙,达到细碎平整,3月20日前扣棚增温。

4、床土配制及做床选用沃必达、苗必壮等壮秧剂,与过筛细土按比例混拌均匀,达到一次性完成调酸、施肥、消毒等作业。

5、播种每平方米苗床播芽籽200克,播种时将种子压入土中使种子充分与土壤接触,最后覆盖0.5厘米厚的过筛无草籽细土。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时即可播种,一般在4月19日左右。

播种后浇透水,覆盖1层完整的地膜保温保湿。

6、苗床水分管理视苗床水分含量情况,缺水时要及时进行补浇,保持苗床湿润。

7、温度管理播种到出苗前密封管理,出苗绿化后撤去地膜,1叶1心期温度控制在20~25℃,2叶期后控制在20℃,此时注意通风炼苗,3叶期后只要无霜,昼夜揭开棚膜放风,适应天然气候。

插秧前用10%大功臣,一遍净等吡虫啉类药剂15~20克/亩,兑水喷雾防治水稻潜叶蝇。

二、宽窄行插秧1、整地泡田提倡秋翻地,2翻1旋,整地要求耕深15~18厘米,不漏耕,不重耕。

插秧前5~7天放水泡田,做到不板不烂。

2、插秧时间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时开始移栽,一般在5月15日~5月25日,5月30日前全部结束。

3、插秧规格一般采用(12+6)x4~6寸。

一积温带栽培水平高的可采用(12+6)x8寸。

4、插秧质量做到行直穴匀,不浮苗,不倒苗,播深要控制在l厘米以内,不宜过深,不漏插,要插满插严。

三、本田管理1、灌溉插秧后及时灌水致秧苗茎叶分蘖处,返青后水层保持3厘米,减数分裂期遇17℃以下低温,及时灌17~20厘米水,低温过后恢复原水层。

水稻大棚钵体育苗宽窄行超稀植栽培技术

水稻大棚钵体育苗宽窄行超稀植栽培技术

干物质的积累量 。⑧宽 窄行超稀植栽 培通风透光 好 , 地
左右 , 防高温危害 。发现早晨 叶尖不吐水珠或中午叶片 严
温、 水温均高于常规栽培 。促 进了水 稻早生快发 , 早期分 打卷严重, 要及时喷水或浇水。三叶期 以后床 内温度保持在 蘖增加 , 因而成穗率高 , 穗多 、 穗大 、 千粒重高 。同时 , 相对 2 ℃左右 , 0 并注意散温炼苗 , 此期蒸发量大要及时浇水。
. 时即可播种 , 5o —般在 4 月 减少病害发生。 钵体能充分保护根系 , ④ 返青扎根快。 ⑤ 壮苗标准。当气温稳定通过 6 0 C
2 . 加强苗床管理 .3 2 秧苗管理是培育壮秧 的关键。 而棚
内温度及水份的管理是秧苗管理的核心。出苗绿化后温度
控制在 3 ℃左右, 0 一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期, 温度控制在 2 ℃ 5
培育 墩
束。b . 规格 :1 + ) , (2 6 ×6 每穴插一个钵体 。1 3 . 采用花达水 钵体 营养土上表面与泥面持平 。
施肥原则 是总氮量适 当减少 , 几个 分
达 摆 e 即 实 、 系发达 、 蘖 、 根 带 叶质有 弹性 的壮秧是获得 高产 的基 拉绳插 法 , 到行直穴均 、 插深度控制在 lm 以内,
2 . 插秧 .2 3
利用钵体苗 的优势 , 进行宽窄行 超稀植人
工摆插 。a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 过 1 . 当 3℃即可插秧 , 间 时 集 中在 5月 1 5日 一 5月 2 5日之 间 , 月 3 5 0日前全 部结
2 . 大棚 , 体 , 育壮秧是 水稻 高产 的基 础 2 钵 培 础, 在该措施 中, 重点突 出了以下几点 :
绥粳 4普优 9垦稻 1 ; 地选 用绥 粳 4 , , , 0盐碱 号 松粳 5 。 号

寒地水稻温室一大棚两段式育苗栽培技术增产原因分析及技术要点

寒地水稻温室一大棚两段式育苗栽培技术增产原因分析及技术要点

寒地水稻温室一大棚两段式育苗栽培技术增产原因分析及技术要点作者:巩存来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2期摘要:寒地水稻温室一大棚两段式育苗栽培技术是主要针对我省的气候因素研究出的一种新型育苗栽培技术。

本文主要针对寒地水稻温室一大棚两段式育苗栽培技术增产原因做以分析及技术要点做以介绍,以供参考。

关健词:水稻温室大棚两段式育苗栽培技术我省属寒地稻作区,早春温度低、回暖慢、土壤化冻迟,水稻育苗取土难,育苗期拖后,早霜容易造成贪青晚熟;倒春寒时有发生,秧田及本田前期秧苗容易产生冻害;优质品种生育期长,而我省无霜期短,也容易造成贪青晚熟,空秕率高,成熟度差。

这些因素导致了我省水稻生产单产不高、总产不稳、质量不一、投入不少、浪费较多、效益徘徊增收缓慢的局面。

从1998年起,我省绥化、五常、宁安等地先后开展了寒地水稻温室一大棚两段式育苗栽培技术试验研究,通过选用优质品种,第一阶段在温室内(或室内)育苗,第二阶段移栽到大棚内,争抢更多的有效积温,培育大龄多蘖壮秧,采用合理超稀植栽培,配以节水灌溉、平衡施肥等综合技术,确保水稻安全成熟,实现了水稻优质高产高效。

目前在我省示范推广面积近10万亩。

该项技术突破了寒地水稻育苗时间界限,培育出了多蘖大龄壮苗,增产效果尤为突出,可达15-20%,中秋节前上市,效益十分可观。

一、增产原因分析1、适当选用了优质晚熟高产品种。

以选用矮杆、大穗、结实率高、分蘖力强、优质、抗病性强、可比当地主栽品种多一片叶的品种。

2、突破寒地水稻育秧时间界限,争抢积温。

该技术3月15-25日在温室内(或室内)进行第一段育苗,较常规生产育苗时间提前15-25天,争抢有效积温150-200℃,营养生长期相对延长,营养生长充分,水稻生长健壮,抗逆能力增强。

3、秧苗素质提高,培育出大龄多蘖壮秧。

通过采取有效的增温措施,提早在室内或温室内育苗,加强苗床管理,严格控制好温度、湿度,满足不同阶段秧苗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秧苗素质明显好于普通大棚秧苗,秧龄长15-25天,叶龄增加2.0-2.5片叶,茎粗增加0.2厘米,地上百株干重增加0.5-2.0克,带蘖率100%,平均带2-3个蘖,为生殖生长打下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浅谈水稻大棚旱育苗技术

浅谈水稻大棚旱育苗技术
通过实践 , 反应堆菌种技术可 以大 大的解 决上述问题 , 秸秆 而且还会 提高暖棚 内二氧化碳 的浓 度及 棚内的温度 , 了作物 光合作用效率 , 提高 增 加了作物产量 , 了农药用量 , 了农产 品 的品质 。现 将其原理及技 减少 改善 术介绍如下 : 深度 以穿透秸 秆层为准 。 浇水 23 - 次后补打孔 。 打孔位置可与上 次错 开。 (2>- 忽视农药与追肥 : 叶部病 虫害 的综合防治 。 1)-I b  ̄ 加强 地上 叶部病 虫害 要 和往 常—样防治 , 不可 以忽视。(3注 意地温过高 : 1) 初期地 温短时 间可 能会偏 高 ,可能会影响根系发育 情况 ,如番茄 和黄瓜等植株 徒长倾 向明 1 秸秆 反应堆 菌种技术原理 显, 座果延后 , 的第一 穗果与第二穗果差距过 大的情 况。 茄 : 素喷 番茄 番 激 秸秆反 应堆菌种技术是 依据有机物质 的微生 物代谢 原理 , 既采用 微 花应 为原来浓度 的 8%, 0 即加水 量增 加原来的 1 黄瓜 : 向植株上喷 4 % 0 生物菌种将秸秆转化成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一二氧化碳,同时产生作 乙烯 利 4 毫升加入 1 公斤水 , 5 —周 以后还可 以再 喷一次促进结 瓜。 物生长所需要 的热 量、 有机物质 和营养元素 。 发酵过程 中产生 的大 量微 生 3秸秆反应堆 菌种技 术应用效果 物及其分泌物改善了作物的生长环境, 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 抑制土传病 3 . 1增加棚室 内 C : O 浓度 , 进而增 加产量 , 高经济效益 。蕃茄 可增 提 害的发生 , 进而获得高产、 优质的农产品。 产 3%, 5 黄瓜可增产 4 %, 2 其他各种蔬菜也 同样可增产 1 -5  ̄ 。 ,4% 该项 2秸秆 反应堆菌种技术要点 技术能直接提高 C O 浓度 5 倍左右 , 了‘ 物的 C 合饥饿 ” 缓解 ‘ 植 O光 现象 。 这是 一种 内置 式秸秆反 应堆菌种 应用技术 :1挖槽 沟方法 : 暖棚 () 在 3 协调 温室气温 、 比例 , 2 地温 早播早收 , 提前上市 。 目前 , 内地温 温室 内横 向开沟 , 沟宽 2 -0 米左右 , 05厘 约为整个 畦宽 的 3%-5 5 4%左右 , 沟深 和气温不成 比例 , 造成植物 的根冠 比失调 , 制约作物 产量 的提 高。本项技 3 厘米左 右。 0 槽沟宽度要 小于畦上的定植行距 1 厘米左右 。 0 不得定植在 术能提 高 2e 地温 6 棚内气温增加 23 , 而有效地缓 和了地温 0r a ℃,  ̄℃ 从 秸秆上方 。 2 ( 黼 秆与施用量 : 在开好 的沟内铺 上干秸秆 , 选用玉米 与气温不协调 的矛 盾。不 但能提前 7 1 天播种 或定植 , 主要 —O 还能使 蔬果提 前 秸秆 , 可选 用稻草 、 也 稻壳 、 秸等 , 豆 用量为 20 00公斤左右 。() 秆铺施 1-0 3秸 02 天上市 , - 大大提高 了保 护地栽培的收益 。 方法 : 秸秆要拆 开捆 , 不能整捆 。秸秆 铺满槽沟 , 每畦 3- 0 0 5 公斤 , 即每沟 3 . 3消化秸秆 , 良土壤 , 改 促进循环农业 的发 展。 由于农药化肥 的不 合 内铺 6 l 捆 玉米秸。要铺实 、 实。 秆铺施 厚度同沟深 , -O 踩 秸 畦沟两头 的秸 理使用 , 致土壤 有害物质的积累和土壤理化性 质的劣化。 导 秸秆反应堆 菌 秆要 露出 1-5 0 1 厘米 。() 秆 匕 4秸 施农家 肥 : 亩用农家肥 4O 公斤左 右 , 种技术利用微 生物发酵 佶秆生产生物有 机肥料 , OO 不但消化 了秸秆 , 消除 还 每畦 5 -0 06 公斤 。当土壤 已经施 完农家肥 时 , 向秸 秆亩施农 家肥 10 了土壤中常年积累 的有害物质 , 了土壤 理化.质 , 循环农业 生产 可 00 改善 『 促进 生 公斤, 即每畦 1.公斤左右 。化 肥混到农 家肥 中, 2 5 或在做畦覆土 中间层撒 模 式的发展 。 施 。5撒菌 : () 秸秆铺好后 , 应按照秸秆总量 的 量撒 人专用 微生物剂。 3 . 4生物 防治 , 生产无 公害产 品。 保护地栽培过程 中存在 的通风不 良、 () 6 回填土做畦 : 可先撒填 少量土用锹拍 打。随后 回填土还 要不断用铁 锹 湿度 过大 、 温差过大 、 叶面结露 , 线虫泛滥 等原因导致 的病害 比较 严重 , 单 拍打秸秆 和床 面 , -和肥进 ^ 秆空隙当 中, " I  ̄ z L 秸 防止大 量下沉和秸秆分 解 纯使用化学农药不能 从根本 上解决问题 。秸秆生物发 酵沟可 以持 续地产 过J 产生二氧化碳 速度过 陕。覆土厚度为 2 V - 5 米左右 , 于高 生大量有益微生物 。这些有益微生 物能有效抵 抗 、 陕、 o ̄ 2 厘 属 抑制致病菌 , 而达到 从 畦栽培 。 面要拍 打找平 。 7覆膜 : 畦 () 为减少水分蒸 发 , 覆土后 , 应覆膜 。 要 防治病虫害 , 生产无公害产 品的 目的。 采用畦覆盖 , 要采用垄上对缝 条覆盖 , 不 以防止底 叶受到气害 。() : 8灌水 实践表 明: 使用该技术增产 在 1 ̄-5 : 间 , 约投入 3%以上 , 5o4 % ̄ 节 /- _ 0 净 最好 采用滴 灌 , 如不能 采用滴灌要在畦 中间修一条沟供 膜下灌 水。 灌水程 收益平均增长 8%以上 。由于产 品提前 成熟 上市 1 ̄5 ,品质 明显 改 0 o1天 度应达到秸秆 吸水饱和为止 , 上层所覆盖 的土有 水洇湿 。 9防虫 : () 覆盖地 善 , 其综合效益显著高 于传统 栽培 。 应用该技 术后 , 由于 C : O 供应充 足 , 膜前 , 畦面喷杀虫剂 。 亩用 4o的辛硫磷 10 , 水 10 0o / 0克 兑 0 公斤喷洒 畦面 , 气温 、 地温提高 , 有益微生物 ̄I 繁殖 , t 及秸秆腐 熟后产生大 量 的有机 、 无 防止地下 害虫 和秸秆 玉米螟 危害 。(0定植 : 1) 做完秸 秆反应 堆后 即可定 机养分 , 使作物生长健 壮 , 抗病抗 逆能力增强 , 土壤得到快速 改 良, 高产稳 植 , 早。 尽量 操作 }尽量要大 , 亍 总密度 比常规 降低 l 左 右 。 如果要用小 定优 质 , 药使用 量下 降 7 o以上 , 使农 0o / 显著提高 果菜 品质 , 蔬菜 外观和 口 拱棚 , 一定要加强放 风。 1 ) : ( 打孔 定植后畦面植株周 围要 打孔通气 。 1 浇水 味都有极大 改善 。 同时能够使大量剩余秸秆得 到合理利用 , 提高秸秆 的利 后 45 _ 天要及 时打孔 ,在每行的两株之 间外 侧用直径 1 号 钢钎子打孔 , 用率 , 良好的经济 效益。 4 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水稻大棚育苗的技术优点及设施的建造发表时间:2009-08-19T14:29:29.763Z 来源:《赤子》2009年第12期供稿作者:臧兴旺(黑龙江省方正县宝兴乡农业技术推广站,黑龙江方正
[导读] 此项技术全称为:水稻大中棚钵体旱育苗超稀植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它是实现我省水稻再高产的一项新的技术措施。

摘要:此项技术全称为:水稻大中棚钵体旱育苗超稀植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它是实现我省水稻再高产的一项新的技术措施。

下面仅就其技术优点及其设施的建造做一简述。

关键词:水稻;大中棚;育苗技术我省属寒地稻作区,水稻生产常常受到早春温度低、回暖慢及倒春寒等不利因素的制约,水稻生产安全系数低,而且由于生育日数有限,一些优质中晚熟水稻品种得不到大面积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质量效益农业的发展。

水稻大中棚钵体旱育苗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一矛盾,它是综合现代水稻栽培理论与高产栽培技术的新体系,是我省水稻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新发展和新突破,是继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推广以来的又一次技术跨越,也是实现我省水稻再高产的一项突破性技术措施。

此项技术是以应用中早熟优质品种,稀播旱育壮秧,通过合理超稀植培育并形成以健壮个体为基础的高产群体,以促进穗大粒多和增加粒重,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新型水稻栽培技术体系。

1 技术优点
1.1可以提早育苗、抢积温、促进早熟、增产增收大中棚育苗有效的解决了优质高产品种生育期长和无霜期短的矛盾。

一般大中棚可以提前7~10天育苗,争抢积温80~150℃左右,提前成熟3~5天,增产8%以上,而且米质和成熟度好,出米率高。

大中棚育苗有效的解决了早春倒春寒及秋季早霜的危害,使优质高产品种的推广得到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1.2成苗率高,壮秧效果突出,可以育出带蘖大龄壮苗
大中棚保温效果好,棚内昼夜温差小,抗逆缓冲能力强,防止了倒春寒的危害。

高温时温度极值小,低温时温度极值高,昼夜温差合适,有利于秧苗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提高秧苗素质。

另外,大中棚内温光条件好,湿度适宜,降低了青、立枯病及恶苗病的发病率,也有利于秧苗素质的提高。

插秧后返青快,分蘖多,生育旺盛。

一般大中棚育苗成苗率可达95%,可以育出4.0~5.0叶中大苗带蘖壮秧(单蘖率80%,双蘖率20%)。

1.3改善作业条件和提高秧田的管理水平
大中棚由于棚内空间大,人可以在里面直立行走,因此育苗管理可以全部在棚内进行,不受天气条件限制,便于浇水、施肥喷药及温度控制等工作,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劳动强度。

由于管理水平提高,秧苗质量好,成苗率高,缩小了秧田面积。

距本田地近的可以庭院育苗、距本田地远的可在本田采用高台育苗。

秧田连年固定、常年培肥,能真正达到旱育秧的床土标准。

1.4育苗成本低、省种、省工
由于大中棚内温度和光照条件好,出苗整齐,秧苗素质好,成苗率可比小棚高10%,边苗利用率100%。

超稀值栽培每公顷用种量为15~20公斤芽种,较普通旱育稀值栽培节省种子24~30公斤。

用种量少,秧本田比例可由1:60~80减小到1:100~150,可以节省秧田三分之一,节省了大量的育秧物资和管理用工。

另外由于大中棚可以育出大龄带蘖壮秧,搞超稀植栽培,插秧进度快,提高工效20%以上。

比普通旱育稀植栽培每公顷减少30~80平方米苗床,并节省农用物资和管理用工,秧田成本可降低50%。

1.5单位面积用苗少,省工省成本
超稀植栽培中,南部采用9×8寸规格,中北部地区采用9×6寸规格,平方米只有12.5~16.7穴,每穴插2~3株基本苗,平均需苗25~38株(9×9)或33~50株(9×6),较普通栽培减少30~62株基本苗,并且提高插秧速度,节省了插秧用工。

1.6可变营养生长期长,分蘖成穗高
同一品种在超稀植条件下,由于生长条件好,叶龄进程快,能延长营养生长期,增加一片叶,有效分蘖期可延长到7月15日,较普通栽培延长6~8天。

特别是后期有效分蘖增长快,成穗率高。

1.7穗部经济性状好
超稀植栽培由于植株空间环境好,所以穗部经沸睦状明显好转,为依靠穗大粒多创高产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超稀植栽培一般每平方米有效穗数比普通栽培少100~150穗,但是穗粒数。

结实率、千粒中等明显优于普通栽培,穗粒数多16.3~41.3粒,结实率提高1.5%~3.9%,千粒重提高0.2~1.5克。

1.8增收节支,效益高
超稀植栽培(9×8寸规格)可较常规普通栽培每公顷节省47个工日,增产10%,公顷增收540~930元,公顷节省成本390~450元,公顷纯增收节支930~138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 大中棚种类与建造 2.1大中棚的种类
根据大中棚的建造材料可分为钢骨架结构、原子灰结构和竹木结构大中棚三种。

2.1.1钢骨架大中棚
它是由钢管和钢筋焊接成成型的骨架,然后进行安装。

规格一般高1.5~2.5米左右,跨度6~10米,长度自行设定。

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或减轻钢管和棚膜之间的磨损,盖棚前要包好钢管,否则棚膜容易磨坏,另外地基要沉牢,避免风吹变形。

优点是建造简单方便,便于作业管理,采光好,坚固耐用,可用10~15年。

缺点是成本比较高,一般100平方米需建造成本800~1000元,而且钢管上滴下的水锈容易烧苗。

2.1.2原子灰大中棚
它是利用一种特殊材科或电厂的废物粉煤灰等加工成型的棚架,然后进行安装而成大中棚。

规格可以根据需要生产。

建造简单方便,骨架表面光滑,不磨损棚膜,坚固不易变形,抗拉抗折,而且棚架本身蓄热,增温效果好,采光好,可用10~12年。

一般100平方米需建造成本600~800元。

2.1.3竹木结构大中棚
竹木结构大中棚取材广泛,成本低廉,可用3~5年,一般100平方米需建造成本300~500元。

2.2大中棚的建造
钢骨架结构、原子灰结构大中棚由于骨架结构是预先制定成型的,只需按说明安装,建造比较容易。

现具体介绍生产上常用的成本低廉的竹木结构大中棚。

2.2.1建造地点
如本田地近,可在庭院建棚;本田地远的要留设集中的秧田地。

建棚地应选择地势平坦、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有水源条件、土壤偏酸、比较肥沃且无农药残毒的旱田地;没有旱田的纯水田区,可在水田中选返浆轻的高地,挖好截水排水沟,建成高出地面50厘米以上的高台集中秧田,确保旱育。

2.2.2规格
大中棚一般为南北走向,建造高1.5~2.5米,宽5~8米,长度根据本田面积计算,竹弓一般长6.0米以上,要去掉竹弓上的毛刺,还要尽可能去掉立柱和棚条相接处的夹角,使之光滑,用旧农膜包好也可以,以免磨损农膜。

棚内设立柱5道,正中间立柱与棚同高,注意立柱顶上不能加横梁,以免横梁和防风绳磨坏棚膜。

棚膜裙围高80~100厘米,立柱入土深度30~50厘米,立柱间隔依据春季风力大小、土质疏松情况而定,一般为1.5~3米。

大中棚西侧建栅栏防风。

2.2.3扣棚
扣棚应在播前10~15天,增温解冻。

棚膜宜选用0.08毫米以上的无滴防老化兰色膜,具体扣膜方法:一是整幅扣法,以6.0米膜扣5.4~6.0米棚,优点是节省棚莫,防风能力强,缺点是不便通风,要双侧开门;二是单侧开闭式,开闭缝在背风侧,两块农膜交叉重叠30~60厘米,大幅膜6.0米左右,小幅膜2.0米左右,重叠处距地面1.0左右,优点是方便通风,便于管理,缺点是浪费农膜;三是脱裙子式,整幅农膜盖在顶部居中,两侧分别用开闭式,通风时将农膜向上或向下拉,优点是方便管理,盖膜后要拉好防风绳,注意防风。

为提高保温效果,还可加盖草帘、棉被或遇有霜冻时在棚内生烟增温。

也可采用三层膜覆盖,增加保温效果。

即在大棚内作小床,小床上扣小棚(类似于小棚育苗),苗床上在铺一层地膜。

这种方法保温效果极好。

一般可用于旱育苗或育大苗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