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标准化

合集下载

实验动物标准化

实验动物标准化

实验动物标准化实验动物标准化是指在动物实验中,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对实验动物的品种、饲养条件、实验操作等进行统一规范,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实验动物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尽量减少外部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和可比性。

首先,实验动物的选择要符合科学规范。

在进行实验时,应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选择适合的动物品种,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例如,进行心血管系统研究时,常选择小鼠或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因为它们的心血管系统结构与人类相似,能够更好地模拟人类的生理状态。

其次,实验动物的饲养条件也至关重要。

良好的饲养条件能够提高实验动物的健康水平,减少外界环境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应该保持清洁、干燥、通风,并且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此外,饲养动物的饲料和饮水也要符合营养需求,保证动物的生理状态良好。

在实验操作方面,实验动物的处理要符合伦理规范和操作规程。

实验人员应该接受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确保实验动物的安全和健康。

在实验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实验动物的数量和操作程序,避免对动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痛苦。

实验动物标准化不仅能够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还能够保护实验动物的权益,促进动物实验的科学化和伦理化。

因此,实验动物标准化是动物实验领域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科学研究和保障动物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实验动物标准化是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和动物福利的重要手段,需要在动物选择、饲养条件和实验操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和严格执行。

只有通过实验动物标准化,才能够提高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说服力,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促进人类和动物的共同福祉。

实验动物的标准化

实验动物的标准化

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在科研过程中,实验动物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重复性以及伦理合理性,必须对实验动物进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

以下是实验动物标准化的相关内容:一、人道管理标准实验动物同样是有生命的,我们不仅要保证他们的健康和生命,还要尊重其生命价值,故应按照动物福利法和相关标准规定进行人道化管理。

实验动物应该有一个安全、清洁、合适的居住环境、合理的饲养和喂食计划、定期健康检查和保健,以及尽量减轻它们的痛苦和苦难。

二、品系和种类的选择标准实验动物的品系和种类的选择应根据实验目的、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选择适当的适合实验要求的动物。

同时,要注意实验动物的来源,科学家应该选择严格的品系来保证动物的一致性,避免误导性结果。

三、饲养环境的控制标准实验室应该建立统一的饲养规模和环境,为实验动物提供必要的保障。

饲养环境应该符合标准,包括清洁度、水质、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和声音等方面。

建立良好的饲养环境不仅可以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和生命,也可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四、实验设计的严格标准实验设计是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应严格按照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分析,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缩小数据误差范围。

五、伦理标准实验动物是不可替代的,但对它们的利用也必须有所限制。

科学家应该遵守伦理规范,尽量减轻实验动物的痛苦和苦难,同时强调对实验动物及其后代产生的不良影响的连续性研究。

在实验结束后,必须安排合适的处置方法,如饲养、收容、人道处置等。

综上所述,实验动物管理的标准化有着很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重复性,以及保障实验动物的健康和生命价值。

未来,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实验动物管理规范,以满足科学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要更多地重视实验动物的生命保护和福利需求。

实验动物标准化的内容

实验动物标准化的内容

实验动物标准化的内容实验动物标准化。

实验动物标准化是指在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实验操作等方面进行规范化处理,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实验动物的福利。

实验动物标准化对于科学研究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对实验动物生命权的保护和尊重。

下面将从饲养管理、实验操作和实验动物福利三个方面来探讨实验动物标准化的相关内容。

首先,饲养管理是实验动物标准化的重要环节。

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应当符合其生理和行为需求,保证其健康和福利。

饲养箱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条件应当符合相关标准,饲料的配制和喂养量也应当科学合理。

此外,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

对于实验动物的繁殖、饲养、饲料和饮水等方面都应当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其次,实验操作是实验动物标准化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避免操作不当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

实验操作人员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熟悉实验动物的特点和操作技巧,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实验动物的数量和实验条件,避免实验动物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和压力。

同时,对于实验动物的实验操作过程应当进行记录和监控,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

最后,实验动物福利是实验动物标准化的重要内容。

实验动物作为科学研究的工具,其福利应当受到重视和保护。

在进行实验操作前,应当对实验动物的福利状况进行评估,保证其不会受到不必要的痛苦和困扰。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和压力,采取相应的镇痛和舒缓措施。

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和生活条件应当符合相关的福利标准,保证其生存和健康。

同时,应当尊重实验动物的生命权,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和损害。

综上所述,实验动物标准化是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和实验动物福利的重要措施。

饲养管理、实验操作和实验动物福利是实验动物标准化的重要内容,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和福利。

标准化实验动物

标准化实验动物

标准化实验动物标准化实验动物是指在科学实验中用于研究、测试和教学的动物。

它们在医学、生物学、药理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人类健康和科学研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标准化实验动物的选择、饲养、管理和使用都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以确保动物的福利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从标准化实验动物的选择、饲养管理和实验使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标准化实验动物的选择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常见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兔子、猪、狗等,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实验价值。

在选择实验动物时,需要考虑动物的生理特征、行为习性、繁殖能力、易感性等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动物福利和伦理道德,尽量减少动物使用数量和痛苦程度,遵循3R原则(减少(Reduce)、替代(Replace)、改良(Refine))。

其次,标准化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是保证实验动物健康和实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动物饲养环境需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条件,保证动物的生理和行为需要。

饲养动物的饲料和饮水需要符合营养需求,保证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动物健康检查和疾病防控,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状态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标准化实验动物的实验使用需要严格遵守伦理规范和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动物的福利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实验操作中需要尽量减少动物使用数量和痛苦程度,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和操作流程,提高实验效率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实验动物的行为观察和生理监测,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标准化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保证动物的福利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只有做到科学选择、合理饲养和严格使用,才能确保实验动物的福利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推动科学研究和医学进步。

实验动物的标准化措施

实验动物的标准化措施

实验动物的标准化措施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其使用也伴随着伦理和动物福利的考量。

为了确保实验动物的福利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科研人员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标准化措施。

首先,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实验目的需要不同的实验动物模型,科研人员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动物种类和品系。

同时,实验动物的来源也需要合法合规,确保动物的健康和遗传背景符合实验要求。

其次,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和条件需要进行标准化管理。

这包括动物的饲养空间、饲料和饮水的供给、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等。

科研人员需要确保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符合动物福利要求,保证动物的健康和行为表现的准确性。

另外,实验动物的实验操作和处理也需要进行标准化。

科研人员应该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指导,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技巧,避免对动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痛苦。

同时,实验操作的标准化也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实验动物的监测和记录也是非常重要的。

科研人员需要对实验动物的生理和行为进行定期监测,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观察结果。

这有助于科研人员及时发现实验动物的异常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同时也有助于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评估。

最后,实验动物的处置也需要符合标准化的要求。

在实验结束后,科研人员需要对实验动物进行合理的处置,包括安乐死、安乐处死或者送往专门的动物救助机构。

这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确保动物的福利和尊严。

总之,实验动物的标准化措施是保障科学研究质量和动物福利的重要手段。

科研人员应该严格遵循相关的规范和要求,确保实验动物的合理使用和福利保障,为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实验动物标准化

实验动物标准化

实验动物标准化实验动物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们在医学、生物学、药物研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为了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对实验动物的管理和使用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实验动物的标准化。

实验动物标准化是指对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操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首先,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需要标准化。

这包括饲料、饮水、温度、湿度等因素的控制。

实验动物的饲料需要保证营养均衡,符合其生理特点和实验要求,饮水也需要保持清洁、新鲜,以防止因水质不良导致的实验结果偏差。

此外,对于不同种类的实验动物,其饲养环境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其生理特点进行相应的标准化管理。

其次,实验操作需要标准化。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实验结果失真。

对于一些常见的实验操作,还可以制定操作指南,对操作步骤、操作方法进行详细规定,以确保实验操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另外,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也需要标准化。

在实验前,需要对实验动物进行健康检查,排除患有疾病或异常情况的实验动物,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也需要对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以避免因实验动物健康状况不良导致的实验结果失真。

最后,实验动物的管理也需要标准化。

这包括实验动物的编号、记录、存储等方面的管理。

对于实验动物的编号,需要确保编号清晰、准确,避免因编号混乱导致实验结果无法识别。

对于实验数据的记录,也需要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此外,对于实验动物的存储,也需要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以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安全。

总之,实验动物标准化是保障实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只有对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操作、健康状况和管理进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才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希望各个实验室和科研人员都能重视实验动物标准化管理,共同努力,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加可靠的实验数据。

实验动物学第二章实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

实验动物学第二章实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
亚系命名:在原近交品系名称后甲一道斜线“/”,再在其后标上亚系的符号,符号分两类,一类是用研究者或研究机构名称的缩写字母表示,如A/He、A/Jax等。另一类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C57BL/6J、DBA/1等。
各类实验动物中已培育近交系的数目
实验动物 近交系数目
封闭群
近交系
突变系
⒉品种、品系的概念
在动物分类学中,种是动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其定义为一群形态相似、能互相交配的自然群体,它们在生殖上与其他群体相隔离。 而在实验动物分类系统中,品种、品系是基本分类单位。作为一个品种、品系,应具备以下条件。 相似的外貌特征:如体重、毛色等应相近或一致。C57BL/6小鼠毛色是黑色的,DBA/2小鼠的毛色是灰色的,昆明小鼠的毛色是白色的等。 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是一个实验动物品系、品种存在的基础。如高癌鼠、低癌鼠、糖尿病鼠、白血病鼠等。根据研究目的进行选择应用。
小鼠 300 大鼠 111 地鼠 35 中国地鼠 4 豚鼠 15 兔 12 鸡 40 鱼 9 两栖类 4
亚系和支系:亚系是由一个近交系分离出来的具有各不相同特性的品系。育成的近交系可能由于突变和残余杂合基因而导致部分遗传组成的改变,从而形成亚系。支系是亚系内的小分类,一般是由一个亚系引到另一单位形成的新亚系,也可经人为技术处置(如代乳、胚胎移植、卵巢移植等)形成支系。
⒉命名
四、重组近交系动物
⒈基本概念: 在两个近交系杂交生育F1代后,F1代互交生育F2代,从F2代中随机选择个体交配,连续进行20代以上的全同胞兄妹交配而育成的一个近交系称为重组近交系。 为重组近交系提供亲代的两个近交系称为祖系。
④关系相近,同一来源的不同品系,其名称基本相似,差异部分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NZB、ZNO、ZNX、ZNW等。 ⑤近交代数的表示,一般在品系符号后括号内写上代数,在代数前加写F,如A(F78)等。 ⑥书写品系命名符号要完全,应使用公布的全称,不能随便缩写。

实验动物标准化的概念

实验动物标准化的概念

实验动物标准化的概念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治疗疾病、评估药物安全性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实验动物的管理和使用需要遵循一套标准化的准则和规范,这就是实验动物标准化的概念。

实验动物标准化是指通过制定一系列统一的标准和规程,对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健康监测、实验操作等方面进行规范,以保证实验动物的生理和行为状态符合科学研究的要求,并减少实验误差的产生。

首先,实验动物标准化要求对动物的饲养环境进行控制和监测。

饲养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对动物的生理状态和实验结果有着重要影响。

标准化要求提供适宜的饲养条件,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及正常的光照周期,以确保动物的健康和行为正常。

其次,实验动物标准化要求对动物的饲养管理进行规范。

这包括饲料的选择和配方、水质的监测和提供、饲养密度的控制等。

标准化的饲养管理可以提供均衡的营养,减少感染疾病的风险,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

另外,实验动物标准化还强调对动物的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

定期的健康检查、疾病筛查和疫苗接种等措施可以减少实验动物中疾病的发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验操作方面,实验动物标准化要求对实验过程进行规范。

这包括实验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证、实验操作的统一流程和操作规范等。

通过标准化的实验操作,可以减少人为误差的产生,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

实验动物标准化的概念对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具有重要意义。

它确保了实验动物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减少了实验误差的产生,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实验动物标准化也需要关注动物福利和伦理问题,确保在科学研究中对动物的使用是合理和道德的。

综上所述,实验动物标准化是对实验动物管理和使用进行规范的一套准则和规范。

通过标准化的饲养、环境控制、健康监测和实验操作,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

同时,实验动物标准化也要注重动物福利和伦理问题,保证在科学研究中对动物的使用是合理和道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基因组成的相似程度用
数值来表示。
•DBA/2 J
PPT文档演模板
实验动物标准化
理论上,随着同胞交配或亲子交配世代 数的增加,近交系数上升,到20代时,近交系 数可达98.6%,杂合基因仅剩1.4%。
同卵孪生子之间的基因组成完全相同时 ,血缘系数为100%,子代从双亲中获得基因 各一半,亲子之间的血缘系数为50%。随着近 交代数增加,血缘系数相应不断升高,到第20 代时血缘系数可以达到99.6%。
PPT文档演模板
实验动物标准化
特点: 1)保持一定的杂合性 2)保持相对稳定的遗传特征 3)个体差异的大小取决于祖代 4)繁殖力、抗病力强、生产成本低 5)群体中存在有模型价值的突变基因
用途:广泛应用于预试验、 学生教学和一般实验中。
也适宜做药物效果筛选等实验。
PPT文档演模板
实验动物标准化
2.1突变系(mutant strain)
实验动物标准化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7
实验动物标准化
第一节 实验动物标准化的研究内容
一、实验动物遗传质量的控制 二、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的控制 三、实验动物环境的控制 四、实验动物营养的控制
PPT文档演模板
实验动物标准化
按工作程序实验动物标准化划分为: 实验动物生产条件标准化 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化 动物实验条件标准化
PPT文档演模板
实验动物标准化
PPT文档演模板
实验动物标准化
PPT文档演模板
实验动物标准化
3、饲养管理

以非近亲配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
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血缘条件下,至少连续繁
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

也指一个动物种群在5年以上未从外部引进其
它任何新血缘品系,是由同一血缘品系进行随意交
配,并在固定场所保存繁殖的动物群。
PPT文档演模板
实验动物标准化
常用的封闭群动物:
小鼠有KM、ICR、NIH、等,
PPT文档演模板
实验动物标准化
突变系动物由于其独特的模型性状,可供 某项特殊研究之用,这就成为很有科学价值 的模型动物。
本世纪最先而且最广泛突破的是培养了多 种肿瘤的模型动物,为研究人类肿瘤的科学 工作者提供了极为方便而有效的研究手段。 典型的如裸鼠(先天免疫缺陷动物)。
PPT文档演模板
实验动物标准化
是指正常染色体的基因发生了变异的,形成具 有各种遗传缺陷的动物。
突变系动物是通过自然突变和人工定向突变的 方法形成的。
生物在长期的繁殖过程中,子代突然发生变异 ,其变异的遗传基因等位点可以遗传下去,或即使 没有明确的遗传基因等位点,但经人工淘汰和选拔 后,能维持稳定的遗传性状,从而形成突变品系动 物。
便于国内和国际间学术交流和实验重复。
PPT文档演模板
实验动物标准化
e 、背景资料和数据较完整可查(accessibility)
每个品系均有其详细的遗传学资料和历 史资料可查,便于研究者查阅和选择应用。
PPT文档演模板
实验动物标准化
2 封闭群closed colony(远交系outbred stock)
实验动物标准化
•1、 近交系(1nbred Strain)
•C57BL
• 是属于遗传上达到高度一致的动物群。
• 它是采用连续20代以上兄妹交配(B×S,
brother-sister mating)或亲子交配(P×O,Parent—
offspring mating)培育而成。
• 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以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
12.中国1号(C-1):1955由KM小鼠培育,白色,肿瘤自发率低。
津白1号(TA1):1956年由KM小鼠培育,白色,肿瘤自发率低。
津白2号(TA2):1963年由KM小鼠培育,白色, 高乳腺癌。
615: 1961年KM小白鼠+C57BL培育, 深褐色,白血病
PPT文档演模板
实验动物标准化
迄今为止,已被公认的小鼠、大鼠、豚鼠、 地鼠、兔等近交系都是经过长期高度的近亲交 配和逐代反复严格选择、淘汰而培育的(纯系 小鼠2500多种,大鼠近200种,豚鼠15种, 地鼠38种及新西兰白兔20种)
PPT文档演模板
实验动物标准化
• 品种特征:在毛色和毛色基因上有白化,aa、 bb、cc。
• 昆明小鼠是我国特有的封闭群小鼠,具有独 特的遗传学性状,有别于NIH等国际知名的封 闭群,被广泛应用于药理学、毒理学等方面的 实验,使用量大。在生育过的老龄雌鼠中,常
有自发性乳腺癌。该鼠适应性强,繁殖力高, 受孕率在98%以上,产仔平均为9只以上,已 广泛用于各种药物毒性、筛选性实验,生物效
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 品系内个体差异趋于零。在理论上其基因纯合
程度可达98.6%-99.8%
PPT文档演模板
实验动物标准化
近交程度:
近交系数 coefficient of inbreeding 根据近亲交配的世代数,将基因的纯化程
度用百分比来表示。
❖血缘系数coefficient of relationship
Gnotobiotic animal(悉生动物) , GN
PPT文档演模板
实验动物标准化
(一)CV (基础动物)
定义 种类及要求 饲养管理 应用
PPT文档演模板
实验动物标准化
1. CV定义
• 要求不携带所规定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和动物 烈性传染病病原,以及人畜共患寄生虫
• 特点: 是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级别最低的 实验动物;
B系: 1948年培育,黑色。亚系有:NZBfC3H/Hehac,(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
9.SJL/N系: 1955年培育,有类霍奇金病的多形细胞性网织细胞肉瘤,抗照射
10.AFB系: 我国1958年从苏联引进,有白细胞增多症
11.C3HA系: 1943年用C3H + A系杂交而成,野灰色,自发乳腺癌\肺腺癌
PPT文档演模板
实验动物标准化
二 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类
Conventional animal(基础动物) , CV
Clean animal (清洁动物),
CL
Specific pathogen free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
Germ free animal (无菌动物),GF
PPT文档演模板
•DBA/2 J
实验动物标准化
常用近交系小鼠
1.A 系:1921年培育,白色。亚系有:A/He,A/J,A/WySND等
2.AKR系:1928年培育,白色。亚系有:AKR/A、/J、/N等(白血病)
3.BALB/c系:1932年,白色。亚系有:BALB/ccd、/cJ、/cAnN等(肺炎)
Inbred strain Chimaera (同源突变系)
•(近交系)
Recombinant(重组近交系)
Outbred stock:Mutant stock(突变株)
•(远交群) Hybrid strain F1 Hybrid(杂交一代);
•(杂交群)
F2 Hybrid (杂交二代);
PPT文档演模板
•BALB/c
PPT文档演模板
实验动物标准化
•近交系小鼠 •BALB/c、
•C57BL/6、
•DBA/2
PPT文档演模板
实验动物标准化
•〖名 称〗:DBA/2J
•〖简 介〗:1909年 C.C.Little用小鼠作毛色基 因研究时培育而来。最初 命名为drb,后来改名为 dba,继而改为DBA。 1929~30年从这小鼠中分 离出DBA/1和DBA/2, 1948年到美国Jackson Lab.,成为DBA/2J亚系。
大鼠有SD、Wistar等
豚鼠主要有英国顿金哈德莱短 毛种等,家兔有日本大耳白兔、 新西兰白兔、青紫蓝兔、中国白 兔等。
PPT文KM)
• 起源:1926年美国Rockefeller研究所从2雄7 雌白化小鼠随机交配后,分送各国称Swiss 小鼠。1946年我国从印度Haffkine研究所引 进在昆明饲养。
•人耳生长在 •裸鼠背部
实验动物标准化
其它疾病也是这样,有的突变品系动 物与人的疾病一样或相似,则更是最好的 动物模型。如肥胖鼠,它与人类有相似的 肥胖病和糖尿病,肌肉萎缩症小鼠、自身 免疫小鼠等则与人类的相应疾病类似。
PPT文档演模板
实验动物标准化
3、杂交群(hybrids)
是两个近交品系动物间有计划进行交配获得的 第一代动物,亦称杂交一代,简称Fl动物。
应测定和药物效价比较等实验,也适用于一般 的小鼠动物移植瘤的实验。
PPT文档演模板
实验动物标准化
NIH小鼠
起源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培育。 1980年引入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
品种特征:毛色白化。适应性强,繁 殖力较强,体格健壮,容易饲养繁殖,2 月龄时体重与昆明种相似,免疫反应敏 感性比昆明小鼠强,因此,是国际上广 泛通用的实验动物,已选为某些生物制 品检定实验的法规动物。
F1动物具有基因型相同,个体相同,表现型变 异低,适应性强,反应敏感及分布广等特点,并具 有双亲共有的遗传特性。目前广泛用于各种实验, 国际上已普遍应用。
PPT文档演模板
实验动物标准化
二 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类
• 实验动物所处的周围环境,包括实验动 物本身,体内体表都寄生着大量的种类繁多 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标准合格的实验动物, 对携带的微生物必须实行控制,以确保科学 实验不受干扰,使实验结果增加可比性、可 重复性和科学性。 • 目前,通过对实验动物进行微生物控制、 检疫、消毒和剖腹产净化等措施,按照对微 生物净化的程度,把实验动物划分:
• 与CL相比,排除的微生物较少,表面上健康 无病,很可能有隐性感染的病原体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