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及其管理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前
言
国家标准要求总共排除20种以上细 菌、25种以上病毒,8种以上寄生虫。
第一节
按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 量控制分类
• • • • •
按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控制程度,将实验动物划分为 1.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 C.V) 2.清洁动物(Clean Animal,C.L) 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 4.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 G.F)四个等级,后者包括 悉生动物。
• 把保持者的缩写名称放在种群名称的前面,二者之间用冒号分开, 是封闭群动物与近交系动物命名中最显著的区别 • 近交系命名规则中的一些符号也适用于封闭群动物的命名
封闭群动物的特点
• • • • 遗传组成具有很高的杂合性 具有类似于人类群体遗传异质性的遗传组成 具有较强的繁殖力、生活力和抵抗力 突变种所携带的突变基因通常导致动物在某方面 的异常,从而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模型
同源突变系
• 定义:两个近交系,除了一个指明位点等 位基因不同外,其遗传基因全部相同的品 系。 • 命名:由发生突变的近交系名称后加突变 基因符号(用英文斜体印刷体),二者之 间以连接号分开。如:DBA/Ha-D
同源导入系
• 定义:通过回交(backcross)方式形成的一 个与原来的近交系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染色 体片段上有所新的近不同的新的近交系。 • 要求至少回交10个世代,供体品系的基因 组占基因组总量在0.01以下。
(Conventional Animal, CV) • 饲养在普通环境中, 不携带人畜共患病 和动物烈性传染病 病原体的动物。如
鼠痘病毒、流行 性出血热病毒、 弓形虫。
饲养在屏障环境,除普 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 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 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实验动物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们在医学、生物学和其他领域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保证实验动物的福利以及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有必要对实验动物进行等级划分并设计符合规范的实验动物房。
一、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1.A等级实验动物:A等级的实验动物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它们是与人最密切相关的物种,具有高度标准化的遗传背景和健康状况。
这些动物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基因工程研究。
常见的A等级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猪、狗、猴等。
2.B等级实验动物:B等级的实验动物是与人类关系较远的物种,它们用于一些特定的研究领域,如毒理学、免疫学等。
B等级实验动物的管理要求相对于A等级要低一些。
常见的B等级实验动物包括兔子、猪、羊等。
3.C等级实验动物:C等级的实验动物是与人类关系比较远的物种,用于一些辅助性的研究和非生物医学研究。
这些动物的管理要求相对较低,但也需要确保它们的福利得到保障。
常见的C等级实验动物包括小型鱼类、蜗牛、浮游动物等。
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实验动物的福利、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研究人员的安全。
下面是几个重要的设计规范:1.空气流通系统:实验动物房应有良好的空气流通系统,以保持空气新鲜并保护实验动物的健康。
空气应定期净化、消毒,并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
同时,合理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控制湿度和温度,创建适宜的实验环境。
2.牲畜管理:实验动物房应有合理有效的牲畜管理制度。
包括实验动物进厂检疫、隔离、饲养、营养、环境调控、疾病防治等各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管理标准,确保动物的健康和福利。
3.良好的设施:实验动物房的设施应该符合实验室安全和动物福利的要求。
比如,动物笼子应具备适宜的大小和通风性,提供足够的空间供动物活动,并保证动物之间的隔离和相对舒适的环境。
此外,实验室应有安全设施,如防护眼镜、安全柜等,以确保研究人员的安全。
4.卫生管理:实验动物房应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的卫生。
实验动物科学概论

实验动物科学概论21 世纪是生命科学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实验动物科学则是整个生命科学、包括医学生物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沿学科,发展迅速。
从20 世纪初诞生的第一个近交系实验小鼠到80年代的转基因(transgenic)小鼠、90 年代的基因敲除(knock-in)小鼠、以及2002 年培育成功的基因封闭(knock-down)小鼠,已经或将要为生物医学研究作出划时代的贡献。
“历年来三分之二的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来自于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科学概论1 实验动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概况实验动物政策法规和管理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实验动物科学在医学生物学等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21 世纪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趋势术语和定义普通级动物(CV.conventioanl animal)要求不携带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是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级别最低的实验动物;饲育在普通环境中。
术语和定义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实验用动物(Experimental animal)动物实验(试验)(Animal experiment))1.1 实验动物科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s)[实验动物学(experimental zoology)←动物学(zoology)]实验动物科学是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是通过漫长的动物实验研究过程逐步发展起来的。
而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实验动物科学是在20 世纪50年代形成的。
1.实验动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实验动物科学的快速发展,使得实验动物的研究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实验动物学科自身发展的科学意义和使用价值,它已经广泛地与许多领域的科学实验研究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是现代科学技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和条件(SARS.禽流感.GMP.GLP)。
四川省实验动物管理办法

附件四川省实验动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实验动物福利,适应科学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培育和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应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本办法所称实验动物相关产品,是指用于实验动物的饲料、垫料、笼具、饮水、专用设备等。
本办法所称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和人员,是指从事与实验动物有关的生产、科研、检定、教学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单位和人员。
本办法所称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是指依法从事实验动物或动物实验相关工作的各类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实验动物兽医人员、辅助人员、阶段性从业人员等。
第三条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实验动物工作,开展实验动物管理与监督,适用本办法。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实验动物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分工、—1—加强监督、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实验动物的科学研究、生产和应用的规范化,有利于促进四川省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等相关产业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科技厅”)负责全省行政区域内的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本办法。
教育、环保、农业、卫生、药品、林业、进出口等有关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实验动物管理相关工作。
科技厅联合相关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成立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负责全省实验动物的宏观管理与组织协调工作。
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具体事务性工作由科技厅委托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承担。
第六条全省实行实验动物许可证制度和质量监督制度。
实验动物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监控,执行国家标准;国家尚未制定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国家、行业均未制定标准的,执行地方标准。
全省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和人员,应当执行保障安全生产的相关标准。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和使用手册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和使用手册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和使用手册1、引言1.1 目的本手册的目的是提供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和使用的详细指南,确保实验动物的福利和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1.2 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所有实验室、研究机构和相关机构,对于饲养、管理和使用实验动物的人员参考。
2、饲养设施2.1 动物房间2.1.1 房间布局2.1.2 温度和湿度控制2.1.3 照明2.1.4 通风2.1.5 噪音控制2.1.6 环境清洁和消毒2.2 笼具和笼舍2.2.1 笼具选择2.2.2 笼具清洁和消毒2.2.3 笼具标识2.3 饲料和水的供给2.3.1 饲料选择2.3.2 饲料存放和保质期2.3.3 饮水设备和水的质量控制3、动物管理3.1 动物购买和检疫3.1.1 供应商选择3.1.2 动物购买和运输3.1.3 动物检疫程序3.2 健康监测3.2.1 常规健康检查3.2.2 疾病筛查和畸形检测3.2.3 动物隔离和治疗3.3 实验动物的饲养3.3.1 饲养群体大小和组合3.3.2 饲养环境的标准化3.3.3 饲料供给和特殊饮食要求4、动物使用和实验操作4.1 使用动物前的准备4.1.1 动物编号和记录4.1.2 麻醉和术前操作4.1.3 实验操作的技术培训4.2 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4.2.1 采集样本和标本处理4.2.2 注射和给药方法4.2.3 手术操作和实验操作步骤4.3 死亡、安乐死和人道处置4.3.1 动物死亡的记录和报告4.3.2 安乐死的程序和规定4.3.3 人道处置准则和流程附件:1、实验动物饲养记录表格2、动物购买和供应商信息表格3、健康监测结果记录表格4、实验操作记录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动物福利法:指保护和提高动物福利的法律法规。
2、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IACUC):负责审核和监督实验动物使用的委员会。
3、3R原则:Replace(替代)、Reduce(减少)、Refine(改进),指在实验动物使用中,替代动物、减少使用动物、改进使用方法的原则。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饲养与培育

实验动物的饲养与培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分类
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 物实行控制、遗传学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 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物制品或药品鉴定 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狭义) 实验用动物泛指所有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 (广义 )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控制分类
普通级动物 (Conventional animal,CV): 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 烈性传染病病原动物。 清洁级动物 (Clean animal,CL):除普 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 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
封闭群(远交群) (closed colony or outbred stock) 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 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 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
杂交群 由不同品系或种群之间杂交产生的后代称 为杂交群。用于实验研究的杂交群是指两个近 交系之间交配所繁殖的子一代动物,简称F1动 物。
3. 支系( subline):近交系或亚系经人为技术处置 后称为支系,如卵子移植、胚胎冷冻、种群转移。通过 实验手段获得的遗传工程小鼠也称之为支系。
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 和重组同类系(recombinant congenic strain)
(1)重组近交系(RI):由两个近交系杂 交后, F2 代重新编组,并连续 20 代以上兄 妹交配育成的近交系。 ( 2 )重组同类系( RC):由两个近交 系杂交后,子代与两个亲代近交系中的一个 近交系进行数次回交 ( 通常回交 2 次 ) ,再经 过对特殊基因选择的近亲交配而育成的近交 系。
悉生动物( Gnotobiotic animals, GN)也称已知菌动物或已知菌丛动 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内植入已知 微生物的动物。必须饲养于隔离系 统。
第九章动物实验质量控制

因此,成功的动物实验则是将医药学和实验动 物学等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并使设计合理 的课题得到正确实施的结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在实验对象上,应正确选择实验动物,重点 在遗传因素的控制;在处理因素方面,除了 施加的实验因素和统计处理外,还包括实验 环境、微生物和营养等实验条件的质量控制; 实验效应即预期实验结果。例如研究某种终 止早孕药物的作用,实验对象选择早孕大鼠, 处理因素则为该药物并进行实验条件质量控 制,而实验效应则为早孕终止。
举例如下:
❖ 给某种动物饲喂一种新型饲料,预实验中每月体 重增长比原饲料增加30±15克(均值±标准差)。 设显著水平为95%,检验能力为80%,则正式实验 所需样本含量n为:
❖
n=2×152×(1.96+0.842)2/302=3.93
❖ 即每组只需4只动物。
❖ 由以上公式及有关计算可知,优化了实验操作, 使获得的数据波动即标准差越小,实验结果的一
❖ 由于同窝动物在遗传、营养、微生物携带上的一致性 都较高,而各区组内每只动物接受何种处理是随机的, 因而随机区组设计的均衡性好,可减少误差,提高实 验效率,统计分析也较简易。其缺点是抗数据缺失能 力较低。若一个区组的某个动物发生意外,那么整个 区组都得放弃,或不得已采取缺项估计。
5.拉丁方设计
❖ 拉丁方设计是指由拉丁字母所组成的正方形排列,在同一 横行与同一纵列中都没有重复的字母,可进行不同横行或 不同纵列之间对调,任意选择下面一种正方形排列方式。 该设计适用于多因素的均衡随机,如比较某药与阳性、阴 性对照组的作用,要求用4种药物编成A、B、C、D 4个号码, 再按4*4拉丁方进行,每个动物(纵列)没有重复使用的药 物,同一日期(横行)也没有重复使用的药物,这样既能 控制动物间的个体差异,也可避免了注射日期先后带来的 实验误差,若样本是5、6个,则可采用5*5或6*6拉丁方等.
判断题-动物实验

判断题(判断为正确的用“√”,判断为错误的用“X”)第一章医学实验动物学概论(16)1. 实验动物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实验动物标准化。
(√)2. 实验动物科学是多个相关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学科。
(√)3. 实验动物科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它是附属于生命科学的一门非独立学科。
(×)4.我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技部颁布的。
(√)5.实验动物科学就是研究关于实验动物标准化和动物实验规范化的科学。
(√)6. 实验动物都是哺乳动物。
(×)8. 凡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称为实验动物。
(×)9. 比较医学是对动物的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10. 比较医学是研究动物与人类的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对人类各种疾病进行类比研究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基础科学。
(√)11. 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和法制化管理,是21世纪世界各国实验动物发展的总趋势。
(√)12.实验动物标准化和动物实验规范化是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潮流,势在必行。
(√)1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本地区实验动物的日常管理工作,简称动管办。
(√)14.未取得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可饲养、繁育实验动物供本单位使用,但不得经营实验动物。
(×)15.国家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负责微生物、遗传、环境病理、营养和寄生虫六个专业领域检测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
(√)16. 实验动物科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基础学科,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前沿学科。
(√)第二章医学实验动物学标准(28)1.为了不浪费实验动物,多领取的实验动物可以返回饲养室。
(×)2.动物实验选用的动物类别或等级要与实验条件、实验技术、方法及试剂相匹配。
(√)3.实验动物设施应能保证动物健康,人员安全,并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4.对于清洁级及其以上级别的小鼠而言,饮用水只要是干净的自来水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观赏动物(Exihibiting animals): 是指作为人类玩赏和公园里供人观赏 而饲养的动物,如踏车小白鼠、玩赏犬和 猫等。
2001年6月,正当我国申报奥运会的关 键时刻,北京某大学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小 鼠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疫情,导致1名院 士死亡、700多名师生受到感染被紧急接受 治疗,政治影响非常严重,直接经济损失 达数千万元。这类例子并不少见。
医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预防与治疗人类 的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它是通过临床研究 和实验室研究两个基本途径来实现的,而不 论临床研究还是实验室研究均离不开使用实 验动物。 根据统计,世界上生物医学研究论文的 60%以上是采用实验动物来进行的。 可见动物实验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起着 极其重要和推动性的作用。
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内,进行实验研究 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可以总括为: 实验动物(Animal)、设备(Equipment)、 信息(Information)和试剂(Reagent)。 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是生命科学实验研 究中的基本要素,可简称为AEIR要素。这四 个基本要素,在整个生命科学研究实验中, 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能忽略或偏废。
2.经济动物或称家畜家禽: 是指作为人类社会生活需要(如肉用、 乳用、蛋用、皮毛用等)而驯养、培育、繁 殖生产的动物。转为实验用的有:产业家畜 (猪、马、牛、羊、鸡、鸭、鹅、鸽、兔、 鱼类等)和社会家畜(犬、猫、金鱼等), 其中一部分虽已培育成能达到作为实验动物 的目标,但与具有高标准水平的鼠类相比, 其品质还不能说是很高的。
历史的沉痛教训,经济和科学发展的 需要,都证明我国亟待把实验动物科学搞 上去,为各学科研究提供和在实践中使用 各种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但由于实验动物品种系复杂,保持质 量标准困难,规格要求严格,可使用的时 间短促,无法控制的繁殖规律,对于生活 环境依赖性高等特点,决定了它比其它工 业产品更难生产,常可造成在生产和流通 过程中的特殊困难。
国外发展情况 : 在实验动物科学水平较高的国家里有 如下特点: 1、形成了完整的组织机构与完善的教育、 科研、生产管理与应用体系; 2、均实现了实验动物生产社会化、标准化、 商品化; 3、相继颁发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法规或 规范; 4、使用实验动物级别高、用量大。
根据全美国有关科学家的人数来计算, 每人每年的平均使用量不少于1000只,美国 不但生产一般实验动物而且大量生产特种动 物如SPF、GF、GN等年产几百万头/只。 日本的小鼠每年使用数为1,200万只, 其中SPF的达400万只,大鼠使用数为160万 只,其中SPF的占半数。
3.野生动物(Wild amimals): 是指作为人类需要,从自然界捕获的、 没有进行人工繁殖、饲养的动物。例如两栖 类、爬虫类(青蛙、蟾蜍、蝾螈、水龟等); 鱼类(鲫鱼、泥鳅等);无脊椎动物(蛤蜊 类、墨鱼类、蟹类、海胆类、蝇类、蚊类、 蟑螂等);鸟类;啮齿类(如黑线仓鼠、长 爪砂鼠、黑线姬鼠等野鼠);灵长类(猿猴) 等,这些野生动物,除少数外,一般均不能 进行人工繁殖生产。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获得高、精、尖 的仪器设备、化学试剂和必要的情报信息已 不是困难的事情了。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 中,往往把设备、信息和试剂这三要素看得 比较重,也比较重视,舍得花钱,而对实验 动物这一要素一般不太重视,所造成的沉痛 教训是不少的。
在生命科学领域内一些研究课题的确立, 成果水平的高低,都决定于实验动物的质量, 没有它,我们的科学实验就不能在时间、空 间和研究者之间进行比较,我们的科研成果、 论文就不能在国际上进行交流,得不到国际 的公认,将被国际同行们看为科学水平不高 甚至是一堆废纸。我们的生命科学就不能走 向世界。
由于实验动物不纯造成的实验结果不 可靠,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而带来严重祸 害的例子还时有发生。因此,实验动物科 学已成为当前我国科学研究、生物药品的 生产,人民的健康与工农业现代化中一个 亟待重视、研究、解决的问题。
我省既是实验动物生产大省,机构数 量大,动物产量每年达220万至400万只, 占全国的25%左右,也是实验动物的使用大 省,与实验动物有关的单位有180多家。实 验动物存在着市场混乱、公共卫生隐患、 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等问题。
我国最著名的克山病研究科学家,某医 大教授1980年去日本交流经验时,宣读了 “克山病的研究论文”引起了日本医学界的 重视,但当对方了解到他所使用的动物是来 源历史不清的一般动物时,则认为其“实验 结果的科学性不强”。研究成果没有得到世 界同行的认可。 我国最有价值的新药———青蒿素,也 同样由于使用了不合格的实验动物而不能进 入国际市场,被国外同行抢先注册,失去了 独立知识产权。这类例子并不少见。
实验动物科学在国内发展概况大事年表
时 间 项 目 主持者
北平中央防疫处齐长庆
1918 1946 1948 1949年后 50年代 1982
开始饲养繁殖小鼠 从印度引入小鼠(昆明种的原 种) 从美国引入金黄地鼠 建立了生物制品研究所 开始近交系小鼠的培育,于 1985年国际承认 全国第一次实验动物科技工作 会议(云南)
实验动物还与经济的关联度非常密切。 我国加入WHO以后,与健康相关产品的 生产和检验必须遵循国际规则,对药品、 生物制品、农药、化妆品、食品、保健品 等进出口的质量认定不可避免地延伸到了 实验动物质量环节,否则,出口将面临技 术壁垒的限制。 所以实验动物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社 会安全“活的度量衡”。
一些生产和使用实验动物的单位,虽然知 道实验动物应该达到国家标准,但是达到标准 所需的费用成了问题。实验动物的寄生虫、微 生物监测,遗传质量控制,营养饲料,环境设 施都有着严格的标准,每一项都需要一定的费 用。 但是,经费不足不能成为借口,关键在于 意识,没有意识到实验动物质量的重要性,也 缺乏有力的约束。 在我国普遍采用国际上公认的标准实验动 物进行实验研究,还需要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办 到。
如在兽医生物药品制造上,由于猪瘟 疫苗生产和检定上没有适当合格的动物, 曾经在内蒙、陕西、四川、河南、河北、 湖北、广东等地,不断发生因接种疫苗后 猪大量死亡及疫病扩散的事故,造成很大 的损失和不良的政治影响。
生物制品工作中,由于没有SPF(无特 定病原体)鸡,鸡胚污染白血病毒,所生 产的麻疹疫苗等人用疫苗和鸡马立克氏病 弱毒疫苗等禽兽用疫苗,出口受到影响。
国家科委 北京、上海
国家科委
时
间
项
目
主持者
1988 1989 1992 1992
召开“第六届免疫缺陷动物国际研 讨会” 主办“上海国际实验动物学术交流 会” 举办“亚太地区国际实验动物科学 学术交流会” 中日合作开设“中国实验动物人才 培训中心” 发布“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 学监测等级”、“实验动物全价营 养饲料”、“实验动物哺乳动物的 遗传质量控制”、“实验动物环境 及设施”、“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 寄生虫学的检验方法”、“近交系 小鼠、大鼠皮肤移植法”、“近交 系小鼠、大鼠生化标记检验方法”
国内发展情况: 我国实验动物科学解放前只有少数的 高等院校、医药部门进行一些实验动物工作, 主要是繁殖一定数量的各种实验动物。 虽然我国实验动物工作起步较晚,但由 于国家的重视和实验动物科技人员的努力, 其发展速度很快,在某些方面已赶上国际先 进水平。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方兴未艾, 前途光明。
解放后,我国在实验动物的研究与生 产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先 后培育成功了象低癌系津白一号、高癌系津 白二号和白血病试验小鼠615这样有价值的 近交系小鼠。 在实验动物的引种、保种、育种、饲养、 管理、繁殖、疾病防治、环境控制以及其它 监测技术方面,也都取得了初步进展。
蓝春霖
北京、长春、大连、上海、 武汉、兰州、成都等 李铭新、杨简、李漪 国家科委
1983和1988
医学实验动物工作会议
卫生部
时
间
项
目
钟品仁 陈天培 国务院
主持者
1983 80年代初 1984 1985 1985 1987 1988 1988
《哺乳类实验动物》出版 引入无菌动物培育技术并实践 批准建立了中国实验动物科学技 术开发中心 全国第二次实验动物科技工作会 议(北京) 在京沪两地试行实验动物合格证 制度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成立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发布实施 加入“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委员会”
二、实验动物标准化的内容
以往,把实验用动物非常含糊地称为实 验动物,现在必须加以纠正,两者应该明确 区分。 实验用动物(Animal for Research,或 Experimental Animal)就是指一切用于实验 的动物,其中除了符合严格要求的实验动物 (Laboratory animal)外,还包括野生动物、 经济动物(产业家畜和社会家畜)、观赏动 物等等。而实验动物是一个特定的概念,仅 仅是实验用动物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一、 实验动物标准化的意义
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基础和重要 的支撑条件,涉及到医药、卫生、科技、教 育、环保、化工、农业、商检等行业,直接 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在药品、生物制品、农药、食品、添 加剂、化工产品、化妆品、航天、放射性 和军工产品的研究、试验与生产中,在进 出口商品检验中,实验动物是不可缺少的 材料,并且总是做为人类的替身,去承担 安全评价和效果试验,
1994
国家技术监督局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实验动物 发展水平仍较低,还不适应现代科学技术 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品系少,质量 差,普通级动物大量使用,清洁级动物尚 未普及,SPF动物更少,实验动物质量检测 不完善,实验动物生产效益低,资金短缺 等。
很多实验动物都是不合标准的等外品, 造成有些科研项目无法进行,不少研究课题 为了获得较可靠的数据而不得不靠多次重复 试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严重 浪费,有的成果则难以在国际上进行交流。
作用如此重大的小动物,一旦出现问 题便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制药和化学工业产品如不用实验动物 进行安全试验,给人类应用将会造成十分 严重的恶果。如1962年,原西德某药厂生 产一种安眠药反应停(Thalidomide),推 广给孕妇使用,结果在若干年内发现畸胎 发生率增高,究其原因就是与孕妇服用反 应停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