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完美版
合集下载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完美版共25页文档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完美版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完美版PPT文档共25页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完美版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Hale Waihona Puke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Hale Waihona Puke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十三岁的际遇-课件

小结
• 回顾了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 的学习与生活的感受。
• 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 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
• 表达了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当堂训练
1、给加点字注音
摒弃(bìng) 束缚(fù )
2、语段语言优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试举两个例子说明 起作用。
3、“是的,我是一只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恬地依偎在未 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 这句话中:(3分)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2/282021/2/282021/2/282021/2/282/28/2021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2月28日星期 日2021/2/282021/2/282021/2/28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2月2021/2/282021/2/282021/2/282/28/2021
开始“进行探 寻”,逐渐变 得“沉静、愉 悦、安详”
“真理之光” 为学生打开 神奇之窗, 展示新世界
个人的成长
四个“开 始”,三个 “渴望”
北 大 的肖 人像
品 质
学生
师长
对学校的评价
“专注而入迷” “高声争论”
“绅士风度” “谈笑风生”
“一条生命饱
满的河流……
“敏感”“纯洁”
向那充满希
“犀利”“机智” “平易近人”“严谨 “生机勃勃” 治学”“诚恳做人”
十
三
岁
学科网
田的
晓际
菲遇
• 青春时节,是人生的春天,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 最佳时期;
《十三岁的际遇》_课件

北京大学历史
(课下搜集相关资料)
作者及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 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大 建校90周年写的。
题解
“际遇”即“遭遇”之意,不过多指 好的。“十三岁的际遇”则指作者十三 岁时就被“北大”破格录取一事。这是 一篇抒情性很强的回忆性散文,作者通 过回忆自己从七岁到十六岁的一段生活, 抒发了对“北大”的无限感激和热爱之 情。
未名湖 理科楼 档案馆 体育场
湖光 塔影
图书馆
北京大学历史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 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 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 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 现名。
田 晓 菲
作者简介
田晓菲,天津人。是个不折不扣 的“小书呆子”。在初中时她的第一 本诗集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 国内奖。1985年,十三岁时,在天津 十三中读初三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 破格录取,后来,又出国留学。这篇 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就是她读三年 级时,为纪念北大建校90周年写的。
表明了作者通过两年的学习 后,新世界 ------赞美北大
北大的书
沉静,愉悦,安详 渴望
北大的人
学生:专注而入迷;敏感, 纯洁、犀利、机智、生机勃勃;
师长:绅士风度,和蔼可 亲;怪僻,潇洒;谈笑风生, 古朴凝重……
北 大 的 书
最初的感觉 后来的感悟 个人誓言 开始“进行 “苍白无力”,探寻”,逐 心中感到 渐变得“沉 “近乎绝望” 静、愉悦、 安详”
比喻生活中种种舒适、 安乐的情感。
3、“我是不系之舟”是什么意 思? 不靠岸、不停泊的船,象征永 不停息的追求。只有永不停息 的追求才能实现自己的誓言。
4、说北大是“我的一部分, 一部分的我”如何理解?
十三岁的际遇ppt

5、北大为作者打开了 一扇怎样的门?
认识世界与人生,让作者看 到闪烁着真理之光的宇宙和人生 的全新世界。
作者两年来思想感情的变化:
刚进入北大:“一脑子浪漫念头”“对什 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
入校两年后 “心情不胜凉意”,看到 的秋天: 新生,感到有些茫然若
失。
表明了作者通过两年的学习 后,感到了自己的成长和成熟。
同学情 校园情
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在家 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 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后来又 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 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 赛”的国内奖。1985年十三岁(近十 四岁)时,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三的她被 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 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十六时,也就 是她读大学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 建校90周年写的。
3、“我为北大感到骄傲” 和“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怎 么理解?
“我为北大感到骄傲”:北大是 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是知识和学问 的象征。 “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 我在母校的培育下,刻苦学习,成为 无愧于母校的优秀人才。
4、上铺的女孩为什么哭?“我” 当时有没有理解她的心情?为什 么?
女孩为自己的无知而难过。没 有理解。因为我当时是班上的佼佼 者,根本无法体会那些成绩较差的 学生的感觉,下面也谈到“我似乎 也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 的女孩”。
北京大学历史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 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 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这所我国最著名的大学位于北京西郊海淀区,北倚圆明 园,西临颐和园,东面与清华圆衔接,南面为“中关村电子 一条街”。占地230公顷,学校内湖光塔影,风景秀丽,为美 丽的燕园增添了无限的神韵,校内还有蔡元培、李大钊等人 的铜像,是读书和做学问的好地方。
十三岁的际遇课件语文课件PPT

3、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是一只“不系之舟”?
“不系之舟”象征永不停息的追求。只有永不 停息的追求,才能实现自己的誓言。
九、文章特色
1、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详略 得当。
2、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 3、时空交替。(例如第4段在两 年后回顾两年前的自己)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我”的惊奇、喜悦、感动之 情。
文章开头,写作者在七岁时看到那张“湖光塔影” 的照片,心中就悄悄升起一种莫名的惊奇、喜悦和感 动之情,这种感情贯穿于文章的始终。
白驹过隙(jū )xì 蓦然( m)ò 迸溅( ) bènɡ 穹隆(qión)ɡ 积攒( )zǎn 骤然( ) zhòu 呜咽( yè) 徜徉( chá)nɡ 絮yá语nɡ( ) xù 摒弃( bìn)ɡ 犀利( )xī 樯橹( ) qiánɡ 安恬( tián) 撷取( )xié惆怅( c)hóu chànɡ 弹指( tá)n
我望着熟悉而又陌生的你,北大,两年里积攒 下来的那么多话,竟全部悄悄地沉淀了下来。
“熟悉”,是说自己在北大已经生活了两年多, 学到了一定知识,对北大的许多方面都比较了解。
“陌生”,是说北大的精神,北大浩瀚的知识 海洋是无穷无尽的,自己还没有学完,还有更多的 领域没有涉及或领悟透彻。
一对看似矛盾的词语,让我们看到一个思想日 渐成熟,求学急迫的“老生”形象。
95.未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49.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82.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59.不要放弃奋斗没有人会帮你一辈子靠自己才最有保障。 28.生活是没有捷径的,它考验的是你的恒心与耐力,只要你多坚持一下,多忍耐一会,不悲叹过去,不荒废现在,不惧怕未来,一切就会在你的掌握之中。 10.没有错误的行为,就不会有失败的结果。如果你不能正确分析失败的原因,即使做再多的努力,也于事无补。 54.暗自伤心,不如立即行动。 93.老虎不发威他就一只病猫!发威了他就是王者!所以人人都可以是王者但同时也可能是病猫,关键在于你自己的选折! 82.努力是成功之母。——塞万提斯 63.乐观的人能重整旗鼓东山再起,悲观的人因缺乏自信,往往一败涂地。 96.志气和贫困是患难兄弟,世人常见他们伴在一起。 11.目光能看多远,你就能走多远。 39.我从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29.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95.在人之上,要看得起别人;在人之下,要看得起自己。 5.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47.从胜利学得少,从失败学得多。 76.生活如水,人生似茶,再好的茶放到水中一泡,时间久了,也就淡了。也许是棱角平了,或许是成熟稳重了,脚步越来越踏实,日子越来越平淡。人生步入另外一种境界,淡然。得与失,成 和败,聚或散,虽然一样渴望一切都好,但也能安然地接受一切不好。淡然是人生的一种成长。
“不系之舟”象征永不停息的追求。只有永不 停息的追求,才能实现自己的誓言。
九、文章特色
1、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详略 得当。
2、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 3、时空交替。(例如第4段在两 年后回顾两年前的自己)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我”的惊奇、喜悦、感动之 情。
文章开头,写作者在七岁时看到那张“湖光塔影” 的照片,心中就悄悄升起一种莫名的惊奇、喜悦和感 动之情,这种感情贯穿于文章的始终。
白驹过隙(jū )xì 蓦然( m)ò 迸溅( ) bènɡ 穹隆(qión)ɡ 积攒( )zǎn 骤然( ) zhòu 呜咽( yè) 徜徉( chá)nɡ 絮yá语nɡ( ) xù 摒弃( bìn)ɡ 犀利( )xī 樯橹( ) qiánɡ 安恬( tián) 撷取( )xié惆怅( c)hóu chànɡ 弹指( tá)n
我望着熟悉而又陌生的你,北大,两年里积攒 下来的那么多话,竟全部悄悄地沉淀了下来。
“熟悉”,是说自己在北大已经生活了两年多, 学到了一定知识,对北大的许多方面都比较了解。
“陌生”,是说北大的精神,北大浩瀚的知识 海洋是无穷无尽的,自己还没有学完,还有更多的 领域没有涉及或领悟透彻。
一对看似矛盾的词语,让我们看到一个思想日 渐成熟,求学急迫的“老生”形象。
95.未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49.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82.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59.不要放弃奋斗没有人会帮你一辈子靠自己才最有保障。 28.生活是没有捷径的,它考验的是你的恒心与耐力,只要你多坚持一下,多忍耐一会,不悲叹过去,不荒废现在,不惧怕未来,一切就会在你的掌握之中。 10.没有错误的行为,就不会有失败的结果。如果你不能正确分析失败的原因,即使做再多的努力,也于事无补。 54.暗自伤心,不如立即行动。 93.老虎不发威他就一只病猫!发威了他就是王者!所以人人都可以是王者但同时也可能是病猫,关键在于你自己的选折! 82.努力是成功之母。——塞万提斯 63.乐观的人能重整旗鼓东山再起,悲观的人因缺乏自信,往往一败涂地。 96.志气和贫困是患难兄弟,世人常见他们伴在一起。 11.目光能看多远,你就能走多远。 39.我从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29.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95.在人之上,要看得起别人;在人之下,要看得起自己。 5.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47.从胜利学得少,从失败学得多。 76.生活如水,人生似茶,再好的茶放到水中一泡,时间久了,也就淡了。也许是棱角平了,或许是成熟稳重了,脚步越来越踏实,日子越来越平淡。人生步入另外一种境界,淡然。得与失,成 和败,聚或散,虽然一样渴望一切都好,但也能安然地接受一切不好。淡然是人生的一种成长。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 (共17张PPT)

“风景”:北大的社会和时代背景
“河”:北大前进的轨迹
“船客”:莘莘学子
“舵手与船工”:北大的老师
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 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 之舟。
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
七岁时看照片
幼年看北大
第一部分
十岁时不肯看北大
十三岁时进北大
少年到北大
初进北大的浪漫与新奇
两年后的成长与成熟
迸溅: 穹隆:
比喻时间极短暂。
向四外溅,这里指传播 指天空中间高四周下垂的样子。
积攒:
一点点地聚积。
骤然: 突然,忽然
呜咽: 低声哭。
• 七岁初识北大
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
10岁,初见北大
从未怀疑过我能成为北大的学生……
眼前已是我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
变
化
• 刚入校 • 一脑子的浪漫念头 • “对什么都充满兴趣和好奇” • 入校两年后的秋天 • 见到新生“怅然若失” • 成熟的季节
北大的书
第二部分 北大的人 师长:绅士风度 学生:聪明好学 第三部分 表达了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和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依恋北大的复杂感情。
努力吧,同学们!
•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 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 、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 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 ,站不稳的样子。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

第一部分
十三岁时进北大
少年到北大 初进北大的浪漫与新奇
两年后的成长与成熟
北大的书 第二部分 北大的人
师长:绅士风度
学生:聪明好学
第三部分 表达了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和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依恋北大的复杂感情。
努力吧,同学们!
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 的工具。教师的艺术是:决不要让学生把注意力放 无关紧要的琐碎事情上,而要不断地使他接触他将 知道的重大关系,以便使他能够正确地判断人类社 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故处处要使学生自 肉,不在皮上;人有学问,不挂嘴上。吃饭不嚼不 读书不想不知意。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 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学校是造就人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弹指: 比喻时间极短暂。
迸溅: 向四外溅,这里指传播
穹隆: 指天空中间高四周下垂的样子。 积攒: 一点点地聚积。 骤然: 突然,忽然 呜咽: 低声哭。
• 七岁初识北大
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
10岁,初见北大 从未怀疑过我能成为北大的学生……
眼前已是我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
变化
• 刚入校 • 一脑子的浪漫念头 • “对什么都充满兴趣和好奇”
• 入校两年后的秋天 • 见到新生“怅然若失” • 成熟的季节
北大的魅力
北大的书 沉静,愉悦,安详 渴望
学生:专注而入迷;敏感,纯洁、犀 利、机智、生机勃勃;气氛清新自由
师长:绅士风度,和蔼可亲;怪僻,潇
北大的人 洒;谈笑风生,古朴凝重……
关系:平易自然。 概括:严谨治学、诚恳做人
“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 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发一个誓言很容易,但要实现自己的誓言则要付出惊人 的努力,一个誓言和象征知识海洋的图书馆比较起来显得多 么轻微。
3、“我为北大感到骄傲”: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 是知识和学问的象征。
“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我在母校的培育下,刻苦学习, 成为无愧于母校的优秀人才。
4、女孩为自己的无知而难过。没有理解。因为我当时是班上的 佼佼者,根本无法体会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感觉,下面也谈 到“我似乎也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
比喻生活中种种舒适、安乐的情感。
3、这部分中哪句话与作者的誓言相照应?
4、说北大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如何理解?
说明我与北大已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十三岁的际遇
言语
内容
七岁,十岁 十三岁,十六岁
我与北大尘缘
情感
总写对北 大的深情
喜欢读北大的书 更喜欢读北大的人
图书馆 北大人
抒发对北大的 感激之情
5、认识世界与人生,让作者看到闪烁着真理之光的宇宙和人 生的全新世界。
思考:
1、北大的人包括哪些人?他们各自有 什么特点?
2、北大的教风、学风如何?
3、作者对北大是如何评价的?
4、第十二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是 如何理解的?
专注、敏感、纯洁、机智 、犀利
学生
生机勃勃、清新自由
北大人
风格各异
铸就特质
变化
刚入校
一脑子的浪 漫念头
“对什么都 充满兴趣和 好奇”
入校两年后的 秋天
成熟的季节
见到新生“怅 然若失”
影响的因素
北大的书
沉静,愉悦, 安详
渴望
北大的人
学生:专注而入迷,敏感,
纯洁、犀利、机智、
生机勃勃
师长:绅士风度和蔼可亲、
平易近人、严谨、诚恳
讨论:
1、“我”看到图书馆时为什么会心头“涌起一 种近乎绝望的感觉”?
漪无数心口无语奢望灿烂的孤独明月黄昏遍遍不再少年路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 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 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 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时光只顾催人老,不解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朦胧,好 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如果你长时间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 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
湖 光 塔 影
她,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 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 不折不扣“小书呆子”,后来,又 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 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 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85年, 十三岁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 录取,后来她又出国留学。
十三岁的际遇
田晓菲
田晓菲是在天津成长起来的,她4岁时随父 母来天津,在天津市文联大院的地震棚里开始 接触文学,在《天津日报》发表第一首诗,后 出版了5本诗集。天津13中学的校园和居住 过的小海地的一条小河都让她终身难忘。以柳 溪阿姨为代表的天津一批老作家都曾是她的忘 年交。 田晓菲13岁从天津13中学直接升入 北京大学英语系读英美文学专业。1991年 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获英国文学硕士, 1998年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此 后分别在柯盖德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任助理教授, 2000年开始在哈佛任讲师。
比喻时间极短暂。
迸溅: 向四外溅,这里指传播
穹隆: 指天空中间高四周下垂的样子。
积攒: 一点点地聚积。 骤然: 突然,忽然 呜咽: 低声哭。
主要内容 两年北大学习生活
写作思路
奇妙的北大尘缘 ------热爱北大
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 ------赞美北大
我渴望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报答北大
给划线的字注音:
jū xì mò bèng qióng lóng 白驹过隙 蓦然 迸溅 穹隆
zǎn diàn zhòu
yè xù
积攒 沉淀 骤然 呜咽 絮语
bìng xī
tián xié chóu chàng
摒弃 犀利 安恬 撷取 惆怅
白驹 过隙:
弹指:
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白色少 壮的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
诗句
渴望建功立业 强调血肉相连
报效北大
你有什么样的梦想?
风,没有衣裳;时间,没有居所;它们是拥有全世界的两个穷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秋水无痕聆听落叶的情愫红尘往事呢喃起涟
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尽管心很累 很疲倦 我却没有理由后退 或滞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老师
做启大门,陶冶性情
打开窗子,追求真理 启迪心智
展示世界,追求理想
小组交流:
1、“不系之舟”是什么意思?“我是不系之舟”与“我的誓言” 有什么关系?
不靠岸、不停泊的船,象征永不停息的追求。 只有永不停息的追求才能实现自己的誓言。
2、“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中“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比喻什么?
2、“雄壮的誓言”为什么会在图书馆大楼的映 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
3、“我为北大感到骄傲”和“让北大为我感 到自豪”怎么理解? 4、上铺的女孩为什么哭?“我”当时有没有 理解她的心情?为什么?
5、北大为作者打开了一扇怎样的门?
1、北大的图书馆有400多万册的藏书,要全部看完几乎是 不可能的,自己在图书馆面前显得很渺小。
3、“我为北大感到骄傲”: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 是知识和学问的象征。
“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我在母校的培育下,刻苦学习, 成为无愧于母校的优秀人才。
4、女孩为自己的无知而难过。没有理解。因为我当时是班上的 佼佼者,根本无法体会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感觉,下面也谈 到“我似乎也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
比喻生活中种种舒适、安乐的情感。
3、这部分中哪句话与作者的誓言相照应?
4、说北大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如何理解?
说明我与北大已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十三岁的际遇
言语
内容
七岁,十岁 十三岁,十六岁
我与北大尘缘
情感
总写对北 大的深情
喜欢读北大的书 更喜欢读北大的人
图书馆 北大人
抒发对北大的 感激之情
5、认识世界与人生,让作者看到闪烁着真理之光的宇宙和人 生的全新世界。
思考:
1、北大的人包括哪些人?他们各自有 什么特点?
2、北大的教风、学风如何?
3、作者对北大是如何评价的?
4、第十二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是 如何理解的?
专注、敏感、纯洁、机智 、犀利
学生
生机勃勃、清新自由
北大人
风格各异
铸就特质
变化
刚入校
一脑子的浪 漫念头
“对什么都 充满兴趣和 好奇”
入校两年后的 秋天
成熟的季节
见到新生“怅 然若失”
影响的因素
北大的书
沉静,愉悦, 安详
渴望
北大的人
学生:专注而入迷,敏感,
纯洁、犀利、机智、
生机勃勃
师长:绅士风度和蔼可亲、
平易近人、严谨、诚恳
讨论:
1、“我”看到图书馆时为什么会心头“涌起一 种近乎绝望的感觉”?
漪无数心口无语奢望灿烂的孤独明月黄昏遍遍不再少年路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 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 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 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时光只顾催人老,不解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朦胧,好 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如果你长时间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 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
湖 光 塔 影
她,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 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 不折不扣“小书呆子”,后来,又 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 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 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85年, 十三岁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 录取,后来她又出国留学。
十三岁的际遇
田晓菲
田晓菲是在天津成长起来的,她4岁时随父 母来天津,在天津市文联大院的地震棚里开始 接触文学,在《天津日报》发表第一首诗,后 出版了5本诗集。天津13中学的校园和居住 过的小海地的一条小河都让她终身难忘。以柳 溪阿姨为代表的天津一批老作家都曾是她的忘 年交。 田晓菲13岁从天津13中学直接升入 北京大学英语系读英美文学专业。1991年 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获英国文学硕士, 1998年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此 后分别在柯盖德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任助理教授, 2000年开始在哈佛任讲师。
比喻时间极短暂。
迸溅: 向四外溅,这里指传播
穹隆: 指天空中间高四周下垂的样子。
积攒: 一点点地聚积。 骤然: 突然,忽然 呜咽: 低声哭。
主要内容 两年北大学习生活
写作思路
奇妙的北大尘缘 ------热爱北大
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 ------赞美北大
我渴望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报答北大
给划线的字注音:
jū xì mò bèng qióng lóng 白驹过隙 蓦然 迸溅 穹隆
zǎn diàn zhòu
yè xù
积攒 沉淀 骤然 呜咽 絮语
bìng xī
tián xié chóu chàng
摒弃 犀利 安恬 撷取 惆怅
白驹 过隙:
弹指:
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白色少 壮的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
诗句
渴望建功立业 强调血肉相连
报效北大
你有什么样的梦想?
风,没有衣裳;时间,没有居所;它们是拥有全世界的两个穷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秋水无痕聆听落叶的情愫红尘往事呢喃起涟
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尽管心很累 很疲倦 我却没有理由后退 或滞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老师
做启大门,陶冶性情
打开窗子,追求真理 启迪心智
展示世界,追求理想
小组交流:
1、“不系之舟”是什么意思?“我是不系之舟”与“我的誓言” 有什么关系?
不靠岸、不停泊的船,象征永不停息的追求。 只有永不停息的追求才能实现自己的誓言。
2、“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中“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比喻什么?
2、“雄壮的誓言”为什么会在图书馆大楼的映 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
3、“我为北大感到骄傲”和“让北大为我感 到自豪”怎么理解? 4、上铺的女孩为什么哭?“我”当时有没有 理解她的心情?为什么?
5、北大为作者打开了一扇怎样的门?
1、北大的图书馆有400多万册的藏书,要全部看完几乎是 不可能的,自己在图书馆面前显得很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