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多杀性巴氏杆菌
多杀性巴氏杆菌诊断技术及防控策略研究进展

李昕,张正刚,郭亚男,等.多杀性巴氏杆菌诊断技术及防控策略研究进展[J ].中南农业科技,2023,44(10):218-221.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是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及人类的感染[1]。
由Louis Pasteur 于1887年在禽霍乱病例中分离得到,命名为巴斯德氏菌。
其主要存在于动物的口腔、鼻咽和上呼吸道,通过呼吸道分泌物和飞沫进行传播,致使宿主的呼吸道系统、淋巴系统等发生感染,从而致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疾病。
但其对人的感染报道较少,在人体中主要通过动物咬伤传播,感染后可导致呼吸系统感染,引发败血症、脑膜炎等。
1994年起列为3个亚种,即多杀亚种(P.mul⁃tocida ssp.multicida )、败血亚种(P.multocida ssp.Septzca )及杀禽亚种(P.multocida ssp.Gallicida )[2]。
1巴氏杆菌的特性1.1巴氏杆菌的结构和培养特性P.multocida 是小型、非运动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无鞭毛,无芽孢,常以单个或成双分布。
中央微凸,宽度为0.3~1.0μm ,长度为1.0~2.0μm 。
P.multocida 菌株对培养条件营养要求苛刻,可以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培养,如在胰蛋白酶大豆琼脂、巧克力琼脂或脑心浸液琼脂上生长良好,在5%无菌脱纤维羊血平板上可生长形成直径约1mm 灰白色、黏稠状菌落,无溶血环产生[3]。
在普通培养基和麦康凯(MacConkey )琼脂培养基上不生长[4]。
P.multocida 在培养过程中可分解果糖、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产酸而不产气体;对过氧化氢酶、氧化酶、吲哚和鸟氨酸脱羧酶反应呈阳性,但对脲酶、甲基红试验和VP 试验均为阴性,不液化明胶、石蕊牛乳无变化,能产生硫化氢[5]。
1.2巴氏杆菌的发病机制P.multocida 作为重要的呼吸道病原体,可通过诱发宿主上皮屏障的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细菌入侵以及气道和肺炎症性疾病的发展[6]。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研究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研究高家登;扎西达瓦;曲久;强巴贡桑【摘要】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是引起多种畜禽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的病原菌,主要引起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病或传染性肺炎.畜禽巴氏杆菌病的防治主要使用多杀性巴氏杆菌疫苗.目前防制巴氏杆菌病的疫苗主要有强毒灭活菌苗、弱毒菌苗和亚单位疫苗,这些疫苗在一定程度上对巴氏杆菌病的防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多,免疫效果不理想,有关巴氏杆菌病防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病原、流行病学、致病性等进行综合阐述.【期刊名称】《中国畜禽种业》【年(卷),期】2017(013)009【总页数】3页(P35-37)【关键词】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原;流行病学【作者】高家登;扎西达瓦;曲久;强巴贡桑【作者单位】西藏那曲地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总站 852000;西藏那曲县农牧业科学技术服务站 852000;西藏那曲地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总站 852000;西藏那曲地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总站 852000【正文语种】中文多杀性巴氏杆菌 (Pasteurella multocida,Pm)是一种较常见的病原菌,主要使动物发生的疾病有牛出血性败血症、犊牛肺炎、禽霍乱、猪肺疫等多种疾病,给世界的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有些情况下人也可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1]。
Pasteur最早于1878~1879年发现并描述了牛、禽霍乱以及其他动物的出血性败血症,后人为了纪念巴斯德做出的贡献,将此菌命名为巴斯德杆菌[2]。
目前,国内、外学者有两种公认的血清学鉴定分类方法。
一种是Carter于1984年提出的按血清学标准对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分型,随着后来的不断发展,将该菌分为A、B、D、E和F 5个荚膜血清群[3]。
另一种是Heddleston,根据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耐热抗原的不同将其分为1、2……16等16个血清型[4]。
1998年Brickell等报道牛发生的出血性败血症的血清型为B型[5]。
多杀性巴氏杆菌.ppt

一、形态及染色
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短杆菌,G-, 多单个存在。 病料涂片用瑞氏或美蓝染色时,呈 典型的两极着色。
培养物涂片,两极着色不明显。
《动物检疫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二、培养特性
对营养要求较严格。 普通培养基:生长贫瘠。 血液培养基:灰白色、露珠状、
《动物检疫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四、抵抗力
本菌抵抗力不强,普通消毒药常用浓度对本菌都 有很好的消毒力。在无菌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中很快死 亡。冻干菌种在低温中可保存长达26年 。
《动物检疫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五、致病性与免疫性
本菌是多种动物的重要病原菌 ,主要引起出血性 败血症、肺 炎,如猪肺疫 、禽霍乱等。实验动物中小鼠非常易感。 动物患病痊愈后,可获得较强的免疫力,且对其他血清型具 有交叉保护力。高免多价血清具有良好的紧急预防和治疗作用。
针尖大小菌落, 不溶血。 麦康凯培养基:不生长。
《动物检疫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三、血清型
1.菌体抗原:16个型,1-16。 2.荚膜抗原:6个型,A-F。
我国分离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以5∶A为多,其次为8∶A;猪 以5∶A和6∶B为主,8∶A和2∶D其次;羊的以6∶B为多;家 兔的以7∶A为主,其次是5∶A。 E型主要引发牛、水牛的流行性出血性败血症,目前仅见于非 洲。
动物检疫检验技术 专业教学资源库
动物微生物检验技术
主讲人:朱明恩
《动物检疫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多杀性巴氏杆菌概述
➢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畜禽巴氏杆菌病的病原,能使多种 畜禽发生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肺炎。
➢ 本菌分布广泛,正常存在于多种健康动物的口腔和咽 部黏膜,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
《动物检疫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最新年精选文档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1 巴氏杆菌属概述巴氏杆菌[1]属(Pasteurella )分类地位未定的1属,为无芽孢,不运动,兼性厌氧,菌体两端常染色浓重的革兰氏染色阴性小杆菌[2],因1880 年巴斯德氏首先自病鸡分离到本属中的多杀巴氏杆菌而得名。
[3]该属已确定的种有多杀巴氏杆菌、嗜肺巴氏杆菌、溶血巴氏杆菌、尿巴氏杆菌和鸭疫巴氏杆菌等。
属中的多杀巴氏杆菌危害畜、禽最严重,主要引起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症。
从发病动物体液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到的菌落基本有两型:一为在过45°折光,低倍显微镜下,呈现鲜明的蓝绿色而带金光,边缘有狭窄的红黄色带的Fg 菌落型,相当于血清型乙型;另一为在45°折光下,低倍显微镜下,菌落呈现橘红色、边缘稍带狭窄的黄绿光的F0菌落型,相当于血清型甲型[4]。
在中国,牛、猪、驴和马的多杀巴氏杆菌病绝大多数为Fg型菌所致,家禽流行性巴氏杆菌病都是F0型菌所致[5]。
多杀巴氏杆菌菌体抗原有12个型,荚膜抗原有5 个型,前者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后者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1:A,2; A,1:B等,已知组成的菌型有16个。
本菌血清型与宿主的分布有一定关系,其细胞壁含有明显的内毒素活性,但未发现外毒素。
本菌可引起家禽霍乱的暴发性流行,牛的出血性败血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肺炎等,国外免疫用的菌苗以加不同佐剂的灭活菌为主,也使用禽霍乱弱毒活菌,中国已于1959年使用弱毒活苗[6] 。
2 多杀性巴氏杆菌及其危害多杀性巴氏杆菌( Pasteurella multocida ,Pro )是一种重要的病原菌,对多种动物和人均有致病性,可以导致猪肺疫、禽霍乱、牛羊兔出血性败血症等危害严重的畜禽传染病。
多杀性巴氏杆菌正常存在于多种健康动物的肺和咽喉部黏膜,当动物处于应激状态、机体抵抗力低下时,细菌侵入体内,大量繁殖并致病,发生内源性传染。
此菌类在同种或不同种动物间可相互传染,蝉和蚤被认为是自体传播的媒介昆虫[7] 。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2019年第02期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也称猪肺疫,是猪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大、小猪只都能够感染,其中小猪和中猪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尤其是春秋季节更容易发生,常呈地方流行性。
该病与气候变化、饲养管理不当等应激因素紧密相关,也可继发于其他传染病,对养猪业危害较大。
1流行病学猪多杀性巴氏杆菌有多个血清群,且不同血清群的宿主有一定差异,不同的血清群之间的交叉免疫性较差。
许多种动物对该病都有易感性,如鸡、鸭、鹅、野禽、猪、牛、羊、马、兔等,猪只是其中一种。
目前大部分猪群的感染都与气候突变和饲养管理不当有关。
如环境气候突变、圈舍潮湿、拥挤,通风不良等。
此外,猪群中普遍存在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会明显降低机体的抵抗力、造成猪只的免疫效果差,病菌非常容易侵入体内,引起猪只感染肺疫。
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气候骤变、环境冷热交替明显、气温高热且多雨、经历长距离的运输、通风效果不好、舍内环境潮湿闷热的时节,常呈散发,初期只有少数猪只出现发病,后期逐渐扩散开来。
2患病表现患猪一般都呈败血症,体温快速升高达41~42℃,食欲废绝,黏膜主要呈青紫色,患猪的咽喉部发生红肿,病猪呈犬坐式呼吸并张口喘气,常因窒息死亡,病程1~2d 。
生产中时常有不见症状突然死亡的现象。
患猪的体温常高于41℃,临床表现短暂的痉孪性咳嗽,呼吸困难,伴有喘鸣音,鼻孔中有脓样粘液流出,按压胸部有疼痛反应,皮肤表面有红斑和出血点,经常先便秘,后又腹泻,如果患猪长达几天卧地不起,会以死亡告终。
患猪在生产中表现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和呼吸困难,有的病猪表现气喘,机体明显消瘦无力,食欲不定,疾病后期出现下痢,排恶臭粪便,多极度衰弱而死。
3诊断方法本病可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剖检变化,结合实验室检测进行确诊。
无菌采取病猪的渗出液、心血、肝脾、淋巴结等病料进行涂片或触片,用美兰和瑞氏染色,镜检可见两极着染的短杆菌。
将无菌采集的病料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培养。
巴氏杆菌ppt课件

学习交流PPT
42
鼻炎型
由急性败血型转归,鼻腔发炎,鼻腔有多量粘液、甚 至脓性分泌物,发痒,用前爪抓搔鼻孔、口腔部,这些部 位脱毛、发炎,由此得名。
呼吸困难,发出鼾声,进食时,鼾声尤为明显,不易 治愈。
中耳炎:细菌进入耳孔,发炎,尤其中耳发炎,细菌 随脓液进入脑部,引起脑膜炎,表现为斜颈。细菌进入睾 丸,使之发炎坏死。体表引起脓肿。
3. 肺大叶性肺炎变化:充血、出血、间质增宽。
学习交流PPT
25
肝肿胀,变性和大量坏死点
学习交流PPT
26
肝肿大坏死学,习心交肌流PP和T 冠脂肪出血
27
慢性型
病程长,往往由急性转归,少数为一开始就慢 性。
临诊:鸡冠、肉髯(垂)、耳片肿胀,局部坏 死,或有脓液流出,或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结节。 关节发炎肿胀,以跗、趾关节为最明显,行走时可 发生跛行,咽喉可蓄积粘液性分泌物,可影响呼吸。
学习交流PPT
45
防制
1.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环境卫生,注意冷暖 季节交替时的保暖
2. 防止引入病原 3. 预防接种
学习交流PPT
46
牛巴氏菌苗:为氢氧化铝死菌苗5ml/头,皮下注射。 猪原为氢氧化铝死菌苗,现研制出弱毒苗,肌注1ml。另外, 还有三联苗。
禽霍乱:使用弱毒苗较多,死苗较少。
• 血清型:若干血清型
• A、B、D、E、F等5个血清群:
• 据该菌的特异性荚膜(K)抗原——IHA试 验
• 12个血清型:
• 据该菌的菌体抗原(O)——凝集反应
• 其他病原:
• 溶血性巴氏杆菌
学习交流PPT
4
巴氏杆菌病的主要菌型
宿主 牛 禽 猪 绵羊 兔
浅析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综合防制措施

132浅析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综合防制措施旦增曲宗(西藏日喀则市仲巴县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西藏日喀则 858800)摘 要: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俗称牛出败,疾病的产生与多杀性巴氏杆菌有关,该病临诊为败血呈出血性下痢;浮肿型呈颈部、咽喉部及胸部水肿,呼吸高度困难;肺炎呈呼吸困难,胸腔积液为特征。
该病可发生在一年四季,病菌在病畜的全身各组织、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存在,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极易诱发该病,如潮湿、拥挤、寒冷、缺乏营养、通风不良等。
近年来,随着动物防疫体系的日益完善,虽然牛出败尽管能够得到一定控制,但是由于牧民群众缺乏防疫意识,导致该病时常发生,为此就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综合防制措施。
关键词: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综合防制;措施仲巴县作为一个纯牧业大县,牛羊养殖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疾病,我县13各乡(镇)中尤其是南部乡(镇)中牛巴氏杆菌疾病影响最严重、发病最常见一种疾病,该病的出现已经给广大牧民群众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对人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害。
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疾病,会严重影响牛、人的身体健康,特别是近年来牛羊专业合作社的迅猛发展,该病发生率逐年增加,为此提前做好群众宣传该病并采取综合防制措施至关重要[1]。
1 概述牛巴氏杆菌病是由于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而发生的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具有较大的危害。
现如今,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乡村合作社不断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牧民群众提高经济效益,满足人们的牛肉需求。
为更好地防控牛巴氏杆菌病,在放牧过程中避免传染,需要认真做好隔离、死畜无害化处理、圈舍消毒、检疫等工作。
再加上此病在牛群中具有很高的传染性,还会严重伤害到养牛专业合作社,为此更需要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2 症状此病可分为败血型、浮肿型、肺炎型三种。
我县区域内多为水肿型为主;潜伏期一般会出现2~5d的,病牛体温超过41~42℃,会伴有呼吸促迫、困难的情况,最初会表现为咳嗽,鼻流粘液或泡沫样,严重带血。
人共患-传染病-巴氏杆菌病PPT课件

(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变
局限于呼吸系统,肺炎肝变区呈一致的紫红色,而猪肺疫 的肺炎区常有红色肝变和灰色肝变混合存在。涂片染色镜 检,可见到不同的病原体。
(三)猪气喘病 气喘病主要症状是咳嗽、气喘,体
温不高,其全身症状轻微。肺炎病变呈胰样或肉样,界限
明显,两侧肺叶病变对称,无化脓或坏死趋向。猪肺疫与
.
45
兔巴氏杆菌病
(Rabbit Pasteurellosis)
.
46
急性败血型
病程短,呼吸困难,不进食,可视粘膜发绀, 发病期间拉稀,病程不超过24小时,死前高度 呼吸困难,口、鼻腔多量粘性分泌物,昏迷、 抽搐、尖叫。
病理变化:鼻腔粘膜高度充血,象红纸,眼底 出血,喉头、气管粘膜充血。肺充血、出血、 水肿。肝脏肿胀,有坏死灶,心包炎症,肾脏 肿,发红(充血),有出血点。
➢ 肉汤培养,均匀一致浑浊,对小白鼠有一定致 病力,称这种菌型为光滑型。
带菌者或慢性患病动物 :
➢ 粗糙、不透明的大菌落,肉汤培养一致浑浊, 对小白鼠致病力不强,称中间型。
带菌动物
➢ 菌落干燥、粗糙,肉汤培养有颗粒状沉淀物,
对小白鼠致病力弱,称粗糙型。
.
6
菌型与荧光的关系
根据菌落有无荧光及荧光色彩分: 蓝 色 荧 光 型 ( Fg): 对 猪 等 畜 类 有 强 大 毒 力 ,
.
47
鼻炎型
由急性败血型转归,鼻腔发炎,鼻腔有多量粘 液、甚至脓性分泌物,发痒,用前爪抓搔鼻孔、 口腔部,这些部位脱毛、发炎。
呼吸困难,发出鼾声,进食时,鼾声尤为明显, 不易治愈。
中耳炎:细菌进入耳孔,发炎,尤其中耳发炎, 细菌随脓液进入脑部,引起脑膜炎,表现为斜 颈。细菌进入睾丸,使之发炎坏死。体表引起 脓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篇主要的病原微生物
第十三章病原细菌
第六节多杀性巴氏杆菌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是畜禽巴氏杆菌病的病原,能使多种畜禽发生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肺炎。
本菌分布广泛,正常存在于多种健康动物的口腔和咽部黏膜,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培养本菌为球杆状或短杆状,两端钝圆,大小为0.25~0.4μm ×0.5~2.5μm,单个存在,有时成双排列。
无鞭毛,不形成芽孢,新分离的强毒株具有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
病畜的血液涂片或组织触片经美蓝或瑞氏染色时,可见典型的两极着色,即菌体两端染色深,中间浅(图13-12)。
本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对营养要求较严格,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贫瘠,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在加有血液、血清或微量血红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适温度为37℃,pH为7.2~7.4。
在血清琼脂平板上培养24h,可形成淡灰白色、闪光的露珠状小菌落。
在血琼脂平板上,长成水滴样小菌落,无溶血现象。
在血清肉汤中培养,开始轻度浑浊,4~6d后液体变清朗,管底出现黏稠沉淀,振摇后不分散,表面形成菌环。
本菌可分解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糖和半乳糖,产酸不产气。
大多数菌株可发酵甘露醇,一般不发酵乳糖,可产生吲哚,MR和V-P试验均为阴性,不S,触酶和氧化酶均为阳性。
液化明胶,产生H
2
(二)血清型本菌主要以其荚膜抗原和菌体抗原区分血清型,前者有6个型,后者有16个型。
1984年Carter提出本菌血清型的标准定名:以阿拉伯数字表示菌体抗原型,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荚膜抗原型。
我国分离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以5∶A为多,其次为8∶A;猪的以5∶A和6∶B为主,8∶A和2∶D其次;羊的以6∶B为多;家兔的以7∶A为主,其次是5∶A。
C型菌是犬、猫的正常栖居菌,E型主要引发牛、水牛的流行性出血性败血症(仅见于非洲),F型主要发现于火鸡。
(三)抵抗力多杀性巴氏杆菌抵抗力不强,在无菌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中很快死亡。
在阳光暴晒10min,或在56℃15min或60℃10min可被杀死。
厩肥中可存活1个月,埋入地下的病死鸡,经4个月仍残存活菌。
在干燥的空气中2~3d 可死亡。
3%石炭酸、3%福尔马林、10%石灰乳、2%来苏尔、1%氢氧化钠等5min 可杀死本菌。
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磺胺类及许多新的抗菌药物敏感。
二、致病性
本菌对鸡、鸭、鹅、野禽、猪、牛、羊、马、兔等都有致病性,家畜中以猪最敏感,致猪肺疫,禽类中以鸭最易感,其次是鹅、鸡,致禽霍乱。
急性型呈出血性败血症迅速死亡;亚急性型于黏膜关节等部位,发生出血性炎症等;慢性型则呈现萎缩性鼻炎(猪、羊)、关节炎及局部化脓性炎症等。
实验动物中小鼠最
易感。
三、微生物学诊断
(一)镜检采取新鲜病料(渗出液、心血、肝、脾、淋巴结、骨髓等)涂片或触片,用碱性美蓝或瑞特氏染色液染色,镜检,如发现典型的两极浓染的短杆菌,结合流行病学及剖检,即可作初步诊断。
但慢性病例或腐败材料不易发现典型菌体,需进行分离培养和动物试验。
(二)分离培养最好用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同时进行分离培养,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形成水滴样小菌落,不溶血,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球杆菌。
将此菌接种在三糖铁培养基上可生长,使底部变黄。
必要时可进一步做生化反应鉴定。
(图13-13)
(三)动物试验用病料研磨制成1:10乳剂或24h肉汤培养液0.2~0.5ml,皮下注射小鼠、家兔或鸽,动物多于24~48h死亡。
由于健康动物呼吸道内常可带菌,所以应参照患畜的生前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结合分离菌株的毒力试验,作出最后诊断。
若要鉴定荚膜抗原和菌体抗原型,则要用抗血清或单克隆抗体进行血清学试验。
检测动物血清中的抗体,可用试管凝集、间接凝集、琼脂扩散试验或ELISA。
四、防治
疫苗免疫是控制畜禽巴氏杆菌的有效方法,猪可选用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苗,或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禽用禽霍乱弱毒苗,牛用牛出血性败血症氢氧化铝苗。
预防和治疗还可用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药物等,尤其在养猪、养禽生产中,药物预防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