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禽巴氏杆菌病整理
最新 禽巴氏杆菌病的诊治-精品

禽巴氏杆菌病的诊治(一)发病情况接到梓潼县许州镇一个养殖户反应,该户养殖的大部分鸡出现精神萎靡不振、不吃食、死亡严重等情况,随后到现场经问诊、临床检查、病理剖检,确诊为禽巴氏杆菌病。
(二)发病原因禽巴氏杆菌病的病因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败血性传染病,又称禽霍乱,危害多种家禽、野禽。
鸡、鸭最易感,鹅的感受性较差,本病的发生有时是由外地传入,有时可自然发生。
禽霍乱的病原体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是一种条件性病原菌。
在健康禽体的呼吸道中就有该菌,但不发病。
当饲养管理不当,天气突然变化,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减弱和细菌毒力增强时即可发病。
特别是当有新鸡转入带菌的鸡群,或者将带菌鸡调入其它鸡群时,更容易引起发病流行。
(三)临床症状患此病的病鸡以发热、腹泻、呼吸困难为特征,最急性病例迅速死亡。
表现精神不振,羽毛松乱,缩颈闭眼,弓背,头藏于翅下,食欲减退或废绝,口鼻有黏液流出,腹泻,排出白色水样或绿色粘液,伴恶臭粪便,死前头、冠、肉垂发绀。
病原体的毒力和鸡体的抵抗力不同,患病鸡的临床症状不同,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
(四)解剖症状发现全身性充血和出血,心冠脂肪、心外膜、腺胃、肌胃、腺胃和肌胃的交界处,有出血点和出血斑。
腹腔液体增加。
肝脏肿胀、充血,呈深紫色或黄红色。
肝脏实质变硬、呈熟肝样。
肺瘀血、水肿或出血。
脾脏偶见肿胀和灰白色坏死点。
(五)预防措施1、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增强畜禽机体的抵抗力。
消除可能降低机体抵抗力的因素,圈舍要定期消毒,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2、将病鸡隔离,病死鸡做无害化处理。
严密消毒。
(六)治疗措施1、病初期可用高免血清进行治疗。
禽病学——精选推荐

第一章一、鸡原体病(Mycoplasma Gallisepticum)二、传染性鼻炎(Infection Corysa)三、鸡葡萄球菌病四、鸭传染性浆膜炎五、曲霉菌病(AA)(Avian Aspergillosis)六、沙门氏菌七、大肠杆菌八、巴氏杆菌九、亚利桑那菌病十、结核病十一、禽链球菌病十二、弯曲杆菌性肝炎十三、绿脓杆菌十四、肉毒中毒十五、鸡克雷伯氏杆菌病十六、鸭伪结核十七、衣原体病十八、坏死性肠炎十九、禽李氏杆菌病(禽单核细胞增多症)二十、家禽念珠菌病二一、溃疡性肠炎二二、鸡疏螺旋体病第二章一、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 ND)二、传染性喉气管炎(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ILT)三、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n Bronchitis, IB)四、鸡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 MD)五、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ns Bursal Disease, IBD)六、禽白血病(ALL)七、禽流感八、禽脑脊髓炎(Avian Encephalo Myelitis,AE)九、禽腺病毒感染(Avian Adenovirus Infection)十、鸡传染性贫血(CIA)十一、鸭病毒性肝炎十二、小鹅瘟(Goossing plague,GP)十三、鸭瘟(Duck Plaqne,DP)十四、番鸭细小病毒病十五、呼肠孤病毒感染十六、禽痘十七、网状内皮增生病第三章:寄生虫病第一节原虫病一、鸡球虫病二、隐孢子虫病三、住白细胞虫病四、组织滴虫病五、禽疟原虫病六、住肉孢子虫病七、毛滴虫病八、六鞭原虫病第二节吸虫病第三节绦虫病第四节线虫病第五节棘头虫第六节体外寄生虫第四章营养缺乏、代谢病及中毒性疾病一、维生素A缺乏症二、维生素D缺乏症三、维生素E缺乏症四、维生素K缺乏症五、维生素B1缺乏症六、维生素B2缺乏症七、泛酸缺乏症八、胆碱缺乏症九、烟酸缺乏症十、维生素B6缺乏症十一、叶酸缺乏症十二、维生素B12缺乏症十三、生物素缺乏症十四、饲料中钙磷缺乏及比例失调十五、锰缺乏症十六、镁缺乏症十七、硒缺乏症十八、家禽痛风十九、鸡脂肪肝综合症二十、鸡脂肪肝和肾综合症二一、磺胺类药物中毒二二、呋喃类药物中毒二三、氯化钠中毒二四、黄曲霉毒素中毒二五、棉菜籽饼中毒二六、一氧化碳中毒二七、鸡肌胃糜烂病二八、禽的喹乙醇中毒第五章禽类的胚胎病及其防治第一节各种禽类的孵化期及孵化温度第二节胚胎病的研究方法第三节营养性胚胎病第四节传染性胚胎病第五节孵化制度不当引起的胚胎病第六节胚胎病的防治方法第六章其他第一节鸡肿头综合症第二节肉鸡腹水综合症第三节异食癖第四节家禽嗉囊炎(软嗉症)第七章禽病诊断禽传染病家禽细菌性传染病一、支原体病(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MS)(MG)本节三个呼吸道病,特点:主要原因:概念本病英文简称MG,又叫慢性呼吸道病(CRD),简称慢呼(见教材P242),是由败血支原体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咳嗽、流鼻涕、呼吸困难、有罗音及面部肿胀。
禽巴氏杆菌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 蘑菇种植技术

禽巴氏杆菌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蘑菇种植技术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败血性传染病。
以发热、腹泻、呼吸困难为特征,最急性病例迅速死亡。
禽霍乱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危害多种家禽、野禽。
其特征表现为急性败血过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低毒感染或急性发病之后,可出现慢性的、局部性的疾病。
这是一种目前尚无很好防治方法而又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禽类疾病。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禽巴氏杆菌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让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助力。
1、病原禽巴氏杆菌病的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呈中央微突的短杆菌或球杆菌,大小为长0.25~0.4 μm,宽0.5~2.5 μm,不形成芽胞,无鞭毛,无运动性。
革兰氏染色阴性的需氧兼性厌氧菌。
在组织、血液和新分离培养物中的菌体用美蓝、瑞氏、姬姆萨氏法染色均可着色,菌体呈明显的两极着色,中间部分着色较浅,很像许多并列的两个球菌,所以又叫两极杆菌[1]。
在普通培养基上即可生长,在血清、血液、或微量血红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2、流行特点各种家禽及野禽对该病均易感,其中以鸡、鸭的易感性最强,鹅的感受性较差,该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和流行。
禽群的饲养管理不良,阴雨潮湿以及禽舍通风不良等因素,都能够促进该病发生和流行[2]。
有新禽转入带菌的禽群,或将带菌禽调入其他健康禽群时,都会引起该病的发生。
3、临床症状最急性型。
病禽不出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如有的鸡正在产蛋就突然死在产蛋箱中。
病禽表现突然不安,全身痉孪抽搐,倒地挣扎,翅膀扑动几下即死亡,一般较肥胖的产蛋鸡和高产蛋鸡最易发生该型病症。
急性型是该病的常见类型,病程短的约半天,长的3~4天。
病禽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顿,呈瞌睡状,羽毛蓬乱,两翼下垂,离群呆立,不喜走动。
体温达到43℃以上,食欲废绝,渴感增加,呼吸急促,喉咙发出喷水声。
病禽剧烈腹泻,排出灰白色、黄绿色粪便,肛门周围污染严重。
病禽鸡冠、肉髯肿胀发紫,有热痛感,病程约0.5~3天,最终衰竭而死。
禽病学讲义-第三章 禽类细菌性疾病 (3-沙门氏菌病)

禽病学(Avian Medicine)讲义第三章禽类细菌性疾病第四节禽霍乱(Fowl Cholera)一、概述:又称禽巴氏杆菌、禽出血性败血症(禽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鸡、鸭、鹅、火鸡等家禽和野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注:本病在南方山地多发,北方相对较少,天气潮湿时更加严重。
)急性病例表现为发病突然,下痢,败血症症状,高死亡率,全身粘膜、浆膜小点出血,出血性肠炎,肝脏有坏死点。
慢性病例(往往是带菌鸡)表现为鸡冠肉髯水肿,关节炎,病程长,死亡率低。
二、病原学:(1)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Pm);需氧兼性厌氧菌,再普通培养基上可生长;革兰氏阴性,无运动性,不形成芽孢的小杆菌,单个或成对;0.2-0.4µm×0.6-2.5µm;新的分离株有荚膜,姬姆萨或美蓝染色两极着色;用斜射光可观察到彩虹色菌落。
(该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2)血清学分型:根据特异性荚膜血清群抗原分型:A、B、C、D、F群,禽巴氏杆菌多属A群,少数见于D群。
根据菌体抗原(O):16种菌体血清型,均可从禽类宿主中分离。
(3)致病性:较为复杂,与菌株、宿主有关;常发生变化,与荚膜有关,有致病力的菌株如果失去产生荚膜的能力,可导致其毒力的丢失。
(4)易被普通的消毒剂、阳光、干燥和热灭活;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可用于防治本病(对外界抵抗力不强)。
(5)Pm的基因组:2001, PNASPasteurella multocida Pm70a single circular chromosome 225,7487 bp2014 predicted coding regions6 ribosomal RNA operons(操纵子)57 tRNAs.三、流行病学:(1)几乎所有鸟类都易感;家禽中鸡、火鸡、鸭、鹅和鹌鹑最易感;动物园猛禽、水禽(2)雏鸡有一定抵抗力,感染较少,3-4 月龄的鸡和成鸡较易感染。
家禽巴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养殖与饲料2021年第05期家禽巴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杨名贵贵州省岑巩县大有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岑巩557802摘要本文分析了家禽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方法,并建议国家兽用生物制品厂家生产部分如50羽份/瓶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疫苗”供应市场,让农村适当规模的散养户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购买相应剂量的疫苗进行接种,从而有利于家禽群体获得坚强免疫力。
关键词家禽;巴氏杆菌病;综合防治收稿日期:2020-12-10杨名贵,男,1972年生,高级兽医师。
家禽巴氏杆菌主要存在于机体的上呼吸道内,一般不致病,当机体外环境被病原菌污染或机体内环境的生理功能改变,引起抵抗力下降,同时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不足时,巴氏杆菌就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并随血液循环向全身扩散,广泛杀伤机体的细胞、组织、损害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不但影响生产性能,更危及家禽生命;特别是在农村,多种鸡鸭鹅禽类混合饲养较为普遍,又未经常性消毒灭菌、防疫意识淡薄,同时该病又交叉感染,所以散养户中该病的发生较为严重,若不进行有效预防和积极治疗,将给养殖户造成严重损失。
1典型病例岑巩县天马怡园种养殖场为了充分利用果树下的饲草资源和辅助人工除草,于2020年4月20日到市场上购买了400只雏白鹅进场与原有的鸡鸭一起饲养。
到场后的前10d 小鹅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随后发现有部分小鹅拉灰黄和灰白色稀粪,体温升高,跛行,且小鹅在不断死亡;特别是有几次前一天晚上喂食时全群都未发现异常,但第2天早晨放牧时发现圈舍内有2只鹅死亡;有一天发现有几只鹅在果园中正吃着草料,就突然倒地后挣扎几下就死亡。
因用药以来未控制住鹅的死亡,遂于5月21日前来大有镇农业服务中心求诊。
2流行病学调查该场饲养的小鹅到场后仅进行过禽流感免疫接种,从谷雨节气后气温时高时低、空气湿度大。
发现有病鹅后的场地、用具等未进行消毒;未对病鹅和刚康复鹅进行隔离饲养管理;虽对病、健鹅一直进行庆大霉素、土霉素、阿莫西林、恩若沙星、青霉素等抗生素防治,但疗效不明显。
禽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断方 法和防治手段进行分析 ,希望通过 出血点 和坏死病灶 。9只病死鸡 心脏严 天。同时患病鸡 口服补 液盐 ,补 液盐 是
本次具体 案例研究能够为养殖户 寻求更 重扩张 ,心脏 内存在大量淤血 ,心冠脂 由氯化钠 3.5g,小 苏打 2.5g,氯化钾 1.5g,
好 的 防 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段 。
别患病鸡死亡 。出现发 病情 况后 ,兽医 变组织 ,肺脏组织 ,制成触 片后 用火焰 力 ,只有 当精神身体抵抗能力下降 ,才
立即将患病鸡 隔离 ,并使用 常规消毒剂 固定 。用瑞 氏染色剂 和碱性美 兰染色剂 会为该种疾病传播提供条件 。因此 , 日
对鸡舍进行一次全 面消毒 ,使用 青霉素 进行染色 ,镜检发现两级浓染呈 现卵圆 常要加强饲养管理 ,做到科学养殖 。要
较多 ,最容易导致该种疾病发生 。本次 肝脏 表面呈现棕黄色或者棕红色 ,在被 肌 肉注射 ,每 天两 次 ,连续使用 三天为
研究 主要结合实际病理 ,就禽 巴氏杆 菌 膜下和肝实质 区域存在弥漫性 ,数量较 一 个疗程 。同时 ,全群鸡用 卡那 霉素粉
病 的临床症状 、病理学变化 、实验 室诊 多密集的黄 白色或者灰 白色针尖大小 的 剂 ,每升水 中添加 100mg,连续使用 五
力 ,属 于条件致病菌 ,当鸡群受N ̄'f-界 上 ,全身肌 肉抽搐 ,挣扎拍动翅膀 ,在
本 次诊 治共 出现 患病 鸡 1036只 ,
一 切 应激 因素影响 ,使得身体抵抗能力 很 短时间 内死亡。
治疗 前死亡 433只,治疗无效死 亡 396
下降后 ,就会导致该种疾病发生 。巴氏
3 病 理 学 变化
该养 殖场主要采用 网上平养 ,饲 喂正 大 度淤血水肿 ,气管 中存在大量粘液 ,气 继续 出现患病 鸡 ,病情 得到有效 控制。
禽巴氏杆菌病的防制

今H畜牧啓医禽巴氏杆菌病的防制孙传莲(宁蒗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674300)摘要:禽巴氏杆菌病,即我们常说的禽霍乱,是一种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引发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腹泻和发热等,最急性病例死亡速度极快。
笔者和多年工作实践相结合,探讨了禽巴氏杆菌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症状、实验室诊断、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宁蒗县;禽巴氏杆菌病;防制禽巴氏杆菌病的岀现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广泛存在于云南省,主要呈散发流行或地方流行,最容易岀现在温带、热带气候条件下,火鸡、鸭、鸡以及部分野禽均可以感染此病。
禽巴氏杆菌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外来人员、外寄生虫病以及被病鸡排泄物污染的饲料。
1流行情况宁蒗县夏季气候潮湿、炎热,这便为各种媒介昆虫以及病原微生物的岀现与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长时间以来,畜禽疫病的传播频率较高,流行速度极快。
作为一种条件性传染病,禽巴氏杆菌很容易在高温潮湿天气、饲养管理条件忽然变化的情况下暴发,夏、冬两季是高发期,感染鸡群不分年龄,但成年鸡的感染发病率最高。
鸡群中只要有病鸡岀现,借助受污染的饮水和饲料,整个鸡群便会迅速感染此病。
2临床症状最急性型鸡发病后几乎毫无显著症状,忽然倒地拍打翅膀,全身抽搐迅速死亡叫急性型病鸡主要表现为羽毛蓬乱、精神不振、体温迅速升高,鸡冠变成蓝紫色且肿胀,腹泻、呼吸困难、粪便稀软呈黄绿色,偶见血液,一旦发病,快速死亡,就算发病后第一时间使用药物治疗,通常是还未发挥岀药效便有诸多鸡只死亡。
慢性型病鸡鼻液黏稠、体重迅速下降,腹泻、伸直颈脖张嘴喘气,一些鸡只关节肿大。
3剖检症状心包积液,呈黄色,心冠脂肪岀现诸多岀血点,肝肿大且呈颜色较黄,很容易破碎,表面岀现一些呈灰白色针尖状的岀血点和坏死点,肺、肠道和十二指肠严重岀血,肠内容物中的血液较多,肠黏膜脱落,肾严重性岀血遥4实验室诊断4.1涂片镜检选取病死鸡的脾、肝涂片,瑞氏染色,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将两极浓染的短小杆菌发现,纯培养物上细菌为呈革兰氏阴性的球杆菌。
最新常见禽病及禽病综合防控措施

案例三:某农村养鸡场的疾病综合防控措施
综合防控措施 改善养殖环境,加强鸡舍通风和保暖;
严格控制饲料和水源,防止病原菌进入鸡群;
案例三:某农村养鸡场的疾病综合防控措施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 提高鸡群免疫力;
加强消毒措施,保持 环境卫生。
及时发现病鸡,隔离 治疗;
THANKS。
03
禽病防治中的误区与对策
误区一:重治疗轻预防
总结词
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二者缺一不可。
详细描述
禽病防治中,预防是关键。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治疗成 本,并避免对病原体的抗药性。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注重预防,采取科学 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结合治疗,以确保禽类的健康。
误区二:忽视疫苗接种与治疗
鸭霍乱
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 起,鸭出现急性败血 症和下痢等症状。
鸭病毒性肝炎
由鸭肝炎病毒引起, 鸭出现肝炎、肝肿大 和坏死等症状。
鸭传染性浆膜炎
由李斯特菌引起,鸭 出现纤维素性心包炎 、肝周炎等症状。
鸭大肠杆菌病
由大肠杆菌引起,鸭 出现败血症、心包炎 、肝周炎等症状。
鹅病
鹅副黏病毒病
由副粘病毒引起,鹅出现呼吸 困难、神经症状和肠道症状等 症状。
总结词
疫苗接种是预防禽病的重要手段,应重视并科学实施。
详细描述
疫苗接种是预防禽病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禽类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然而,一些养殖户往往忽视疫 苗接种,或者接种方法不正确,导致免疫效果不佳。因此,应重视疫苗接种,根据禽种类、疾病种类和疫情发展 情况,科学选择合适的疫苗,并按照专业指导进行接种。
鹅霍乱
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鹅出 现急性败血症和下痢等症状。
小鹅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鸭、和火鸡的一种 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诊特征为急性病例表现为 突然发病、下痢,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 死灶;慢性病例发生肉髯水肿及关节炎。鸡为多 为散发,鸭多为爆发。本病对农村养禽业威胁较 大。
症状 急性者发烧,口流浆液,冠、肉垂发绀,腹 泻,病程短,死亡快;慢性禽霍乱可见肉垂 水肿,窦、关节、趾爪肿胀,也可见渗出性 结膜炎。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鸡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 以栋舍为单位采取全进全出饲养制度,预防本病 的发生是完全有可能的。一般从未发生本病的鸡 场不进行疫苗接种。 对常发地区或禽场,最好用疫苗免疫,目前常用 的禽霍乱氢氧化铝甲醛灭 活苗,用于二月龄以上禽免 疫,免疫期3个月。此外还 有禽霍乱蜂胶灭活菌苗、禽 霍乱G190E40弱毒活疫苗等 可供选择使用。
病理变化
冠、肉垂黑紫色,胸肌和胸浆膜散在出血点。心 包积多量浆液,心外膜出血明显。肝肿胀、棕黄 色、质脆,散在大量的黄白色坏死点,称"玉米粉 肝"。肠内容物血样、粥状;粘膜高度充血、出血。
肝表面有针尖大小灰白色坏死灶
诊断 确诊需无菌手术采取肝、脾及心血,涂片镜检,并 分离、培养、鉴定病原和动物接种试验。 据流行病学、症状、病变经美兰染色后,镜检可见 两极着色的球杆菌。本病应注意与鸡新城疫、鸭瘟、 禽伤寒、小鹅瘟、雏鸭病毒性肝炎、禽流感和禽副 粘病毒感染病等相区别。
治疗
• 发病禽全群给药,可选用磺胺类药物、氟苯尼考、 庆大霉素、土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敌菌净 等药之一按量混料或拌水饲喂,均有较好的疗效。 重病禽可选用肌注给药,一天2次。当鸡只死亡明 显减少后,再继续投药2~3天以巩固疗效防止复 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