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试讲教案《巴赫—马太受难曲》
《巴赫》教案

2、完整的聆听全曲,感受巴洛克音乐的风格。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巴赫作为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是巴洛克时期音乐的集大成者。他把赋格曲发展到完美的境地。
二、新授
1.初步聆听《马太受难曲》第1、第72、第78分曲
2.《马太受难曲》简介
教师进行简单的补充说明
《巴赫》教案
【教学目标】
1、聆听《马太受难曲》体验、感受巴洛克音乐风格,了解西方宗教音乐特点。
2、辨别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了解关于十二平均律的知识。
【教》的基础上体会、感受宗教对音乐文化的影响。
难点:认知和体验复调音乐,区别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
【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由学生提前准备资料
体会复调音乐特点
讨论宗教音乐的意境
巴赫与巴洛克音乐的认识
直接导入引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关注
激发学生兴趣
了解宗教音乐
理解复调音乐创作手法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激发学生继续探究
3.通过音乐感受复调音乐、主调音乐的基础知识。
三、深入
1.视唱《马太受难曲》第1分曲
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演唱,体会宗教音乐的特点。
2.复听第1分曲
3.巴洛克音乐的风格介绍
4.完整聆听《马太受难曲》第1、第72、第78分曲
四、拓展与探究
简要介绍十二平均律
学生听教师导入并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巴赫
学生能够对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进行初步的辨别
音乐试讲教案《巴赫—马太受难曲》

音乐试讲教案|《巴赫—马太受难曲》欢迎来到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福建中公教育考试网提供真实可靠的福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资讯,包括招考公告、考录进程、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资料下载等。
我们在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等着你回来。
小编推荐>>>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查看)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感受、体会作品宗教色彩,对巴赫创作的音乐风格有初步了解,逐步加深对巴赫作品的喜爱。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认识掌握《马太受难曲》三首分曲的风格特点以及复调和主调音乐各自特点。
【知识与技能】了解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区别。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理解《马太受难曲》三首分曲的特点。
【难点】区别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前教师先提前播放音乐《哈利路亚》,同学们跟随着音乐的声音陆续进入教室。
音乐结束,教师提问问题:播放的音乐曲名是什么?音乐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音乐主要讲述了什么?(学生思考并举手发言)教师总结:音乐曲名为《哈利路亚》,是一部合唱作品,选自清唱剧《弥赛亚》,巴洛克时期亨德尔所作。
“哈利路亚”的意思是赞美主,赞美耶稣。
教师继续播放一张图片(图片上展示了一张餐桌,餐桌上摆满了食物,总共有十三个人,除中间的人外,其他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有很大差异。
),同样请学生思考:图片的名字、作者及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学生思考并作答)教师总结:图片展示的是《最后的晚餐》这幅画,由意大利著名艺术家达芬奇所作。
讲述的是耶稣12门徒中的犹大背叛他,被耶稣发现,耶稣与他们共进最后的晚餐。
通过刚才的音乐和这幅画,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师:都是跟耶稣有关,今天我们欣赏的音乐同样是跟耶稣有关的,它就是巴洛克时期伟大的音乐家巴赫所作的《马太受难曲》(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授师:《马太受难曲》被誉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是为纪念耶稣被钉十字架而写的大型套曲。
第7单元第14节巴赫教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1)

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教学目的:1.介绍欧洲宗教音乐的顶峰——《马太受难曲》,了解作曲家巴赫。
2.结合欣赏学习有关音乐知识:巴罗克音乐,欧洲宗教音乐,复调音乐,十二平均律等3了解作品《马太受难曲》。
重点:作品分析难点:音乐知识教具:多媒体教程:一、导课播放音乐《马太受难曲》前一小部分,引出这个音乐作品被人们称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作曲家--巴赫,被称为最伟大的宗教作曲家.板书:《马太受难曲》二、新授板书标题: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介绍作曲家---巴赫,通过文字简介巴赫的一生,并出示图片认识和加深印象。
.:巴赫是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全名: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生于法国的爱森那赫,祖辈都是音乐家,是延续了几百年的音乐家族中的第五代.1695年巴赫10岁时,父母先后去世,从兄学习音乐,15岁参加教堂唱诗班独自谋生,18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巴赫生前以管风琴演奏家著名,去世百年后,其创作才得到应有的尊重.巴赫笃信宗教,(问学生:世界上几大宗教?),他把路德派新教的众赞歌和教会乐器管风琴当作自己的创作素材和音响构思的核心,巴赫是巴罗克时期音乐的集大成者,作品浩如烟海.他的主要作品有二百多部,其中他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次实现了在古钢琴键盘上采用平均律音调演奏24个大小调的可能性,为大小调体系和以主调为中心的转调开拓了道路.三、音乐知识的学习:(教师讲解,学生理解加记忆)1.巴罗克音乐:是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起源于意大利并流传于欧洲以及拉丁美洲各国的一种音乐风格,其特征是:高贵庄严,气势雄伟,富有动力,常给人紧迫感.巴赫是晚期巴罗克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的去世标志着巴罗克音乐时期的终结.。
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教案

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
讲课类型
欣赏和感受欧洲宗教音乐
教学内容摘要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欧洲宗教音乐风格,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过程方法:
通过对《马太受难曲》的欣赏与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巴赫对世界音乐所做的贡献和巴洛克时期宗教复调音乐的艺术风格特征。
师:马天受难曲讲的是(ppt)……(马太受难曲简介)
师:本首作品共分为两个部分((ppt)……我们学习它的第1和第72分曲。
师:第一分曲的题目是《来吧,锡安山的女儿们》描写的是耶稣临刑前被游行示众的场景。在欣赏的时候我想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聆听,这一段音乐带给你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我有几个选项给大家参考:愉悦的,激昂的,悲哀的。
复调音乐的加深理解:简介卡农曲,并让同学们用卡农演唱简单的歌曲段落。
师:复调音乐是一个大的统称,复调音乐里包含有很多类型,卡农也是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之一
师:Canon原意为“规律”。指各声部有规律的模仿,后面的声部按一定的音乐规律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这种创作手法叫卡农。轮唱也是一种卡农。由两个或以上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同时开始的齐唱,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
教学准备
1.巴赫简介视频
2.《马太受难曲》第1分曲(3段)和第72分曲的音频
3.卡农曲演唱的谱子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从巴赫的小问题导入,介绍西方音乐发展史,并引出巴洛克时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大家知道巴赫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吗?(学生:不知道)巴赫是1685年出生的。1750年由于他眼部的病情加重。65岁的巴赫离开了人世。
展开
巴赫教案——精选推荐

“以音乐为本”——音乐贯穿全课堂以音乐为本,【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巴赫人物的介绍以及对于《马太受难曲》的欣赏和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巴赫对世界音乐所作的贡献和巴洛克时期宗教复调音乐的艺术风格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体验、比较、创作、探究等多样性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复调音乐的区别并掌握其辨别技巧。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学会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并透过《马太受难曲》体味音乐所折射出的巴赫的精神世界,深刻了解这首作品之所以成为巴赫音乐从埋葬走向复活的转折点,是因为音乐中无不渗透出生命的真正涵义即以一种超我的状态坚定自身对理想和信仰不断的追求,永不放弃。
【重点难点】1、鉴赏《马太受难曲》,了解其隐含的精神实质,并通过音乐加深对巴赫的认识。
2、掌握主、复调音乐的辨别技巧并学会简单的创编。
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 -巴赫,巴赫是一位虔诚的教徒。
因此,他的众多作品都与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他作品当中,有一部作品被誉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那便是《马太受难曲》。
受难曲是为纪念耶稣被钉十字架而写的大型套曲,主要用圣经中的马太福音书词句写成而得名,乐曲被誉为最受欢迎的古典音乐作品之一。
同学们对巴赫了解吗?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生平。
(欣赏一段介绍巴赫的视频,1 、巴赫是哪个国家的啊?德国 2、巴赫被人们誉为什么啊?3 视频中提到巴赫是巴洛克时期伟大的音乐家,有没有同学知道巴洛克是什么意思啊?巴洛克一词本意是指奇形怪状的珍珠,指的是17世纪文艺复兴以来艺术风格(建筑、雕刻、绘画) 的总称,其特征是高贵庄严、气势雄伟。
同时期的音乐称为巴洛克音乐巴洛克时期是一个基督教十分兴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音乐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巴赫被视为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杰出代表,他对世界音乐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同学们想不想听啊?下面我们就来欣赏,《马太受难曲》创作于1724至1727年间,取材于圣经中耶稣受难过程的叙述,整部作品结构宏大,共有78首分曲,我们重点欣赏三首分曲,先来欣赏第一分曲,思考:1、体会乐曲的情感基调?2、聆听后你想象到什么样的场景?第一分曲的题目是:来吧,锡安山的女儿们作为序幕,展现了耶稣临行前被游行示众的场景,耶稣被门徒出卖最终被捕临行前被游行示众,乐曲一开始就把人们引入一种悲哀的气氛中,确立了整部作品得情感基调。
高中音乐课教案教学设计《马太受难曲》

《马太受难曲》教案一、课题:《马太受难曲》二、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以及十二平均律的知识2.使学生了解宗教音乐也就是巴洛特时期宗教音乐的特点3.理解巴赫和其《马太受难曲》的艺术成就4.让学生初步领略带有浓重宗教色彩的音乐和领会庄重的宗教音乐三、课型:新授课四、课时:第一课时五、教学重点:1.感受庄重的宗教音乐2.了解巴赫和《马太受难曲》的艺术成就六、教学难点:1.知道巴洛特时期音乐的主要特征2.理解相关音乐知识七、教具准备:多媒体八、教学过程1.展示图片,讲述故事教师: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看过这张图片吧。
对,就是《最后的晚餐》。
这幅画来源于一个圣经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也叫《最后的晚餐》,有没有同学给大家讲一下这个圣经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吸引学生的目光,再提问让学生讲述《最后的晚餐》这个圣经故事,营造教学氛围,集中学生注意力】2.故事讲解,导入课程教师:刚刚同学的故事讲的非常好。
《最后的晚餐》主人公是耶稣,而吃这顿晚餐的目的就是为了拆穿告发他的人——犹大。
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耶稣呢?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聆听耶稣的生平——《马太受难曲》【设计意图:由耶稣自然引入到欣赏歌曲——《马太受难曲》,使整个教学过程流畅简洁】3.多媒体展示巴赫资料,进行讲解教师:《马太受难曲》的作者是巴赫,也就是我们第七单元标题中《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中的巴赫。
先给大家讲解一下巴赫这个人。
【设计意图:多媒体对巴赫的资料进行了展示,同时书上也有记录,教师要做的就是对没有涉及到的知识进行补充,同时为学生理清脉络,使学生对巴赫有一个全面立体的认识】4.歌曲欣赏教师:刚刚老师讲解的也比较多了,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马太受难曲》。
由于《马太受难曲》的章节特别多,这部曲子一共分为78首分曲,重现了从耶稣被犹大出卖、被捕、受审一直到死亡被埋葬的场景。
本次我们欣赏的第 1.、72.和78选段。
大家先仔细聆听一遍音乐,告诉我听完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设计意图:提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让大家能仔细的聆听音乐,不分心或者是不认真听】5.歌词展示,情感变化教师:每个人听完歌曲的感受都不一样。
中职音乐教案:外国器乐——巴赫

二、新课教学
1、巴洛克音乐
师: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这个巴洛克(baroque)。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意大利语中又是指冲动、夸张、任性、幻想等意义。最初泛指流行于17世纪的一种神奇的、怪异的建筑风格,后来逐渐用来称呼西方艺术风格历史上的一个时期。
江苏省XY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2教案编号:
备课组别
音乐组
课程名称
音乐
所在
年级
一年级
主备
教师
授课教师
授课系部
授课班级
授课
日期
课题:
第六单元 外国器乐 第21节 巴赫
教学
目标
1.感受拉丁美洲音乐独特的风格和其多元的音乐文化。
2.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认识拉丁美洲民间器乐、歌舞和探戈音乐的特点。
3.加深对拉美音乐的理解并会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表现拉美歌舞。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教
学
内
容
师:很好,这是一首基督教音乐,巴洛克时期是一个科学和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基督教十分兴盛的时期。西方宗教音乐又称“圣乐”。
宗教音乐有多种体裁,象受难乐、弥撒、经文歌、康塔塔等。著名的德国作曲家巴赫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信仰者,他的创作中,约有75%是宗教作品,因此人们常把他视为最伟大的宗教作曲家。
师:好,我们看一下这两个题目,我们注意一下第二个问题,我问大家它跟什么宗教有关系?那其实这里就已经告诉了大家了,这是一首什么音乐——?
生:宗教音乐
师:对,这就是一首宗教音乐,那第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了,第二个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它跟什么宗教有关系?
生:基督教。
2021年高中音乐《第六单元 欧洲民间音乐》第十四节 巴赫教学设计

2021年高中音乐《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第十四节巴赫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一)聆听《马太受难曲》感受、体验欧洲宗教音乐风格,结合作品欣赏了解巴洛克音乐,同时了解巴洛克建筑的特色。
深层认识音乐之父巴赫。
(二)结合《圣经故事》聆听巴赫《马太受难曲》初步指导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知道十二平均律的知识。
(三)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西方宗教音乐对后世西方音乐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聆听、分析《马太受难曲》感受、体会宗教音乐风格特征。
难点:理解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概念。
三、教学内容安排本节课把听赏《马太受难曲》的第1、第72分曲作为重点内容;把初步认识复调音乐、主调音乐作为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师提供充足的音响资料,协助学生欣赏、分析音乐作品。
五、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一)教学方法:在聆听的基础上,研究音乐要素和音乐表现手段在宗教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比较的方法分辨出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
(二)具体措施:聆听巴赫的《小步舞曲》和《二部创意钢琴曲》第一首;《马太受难曲》第1、第72分曲。
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评价设计:(一)你了解宗教音乐特点了吗?(二)请你对自己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基础一个客观的评价(参与学习的态度、热情、参与成效、创作激情、学习成果等)。
(三)请你给宗教音乐一个评价(喜欢、不喜欢、一般),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四)请你对老师本单元的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一定要实事求是。
七、预留作业:(一)请用小短文的形式,写出宗教音乐给你的感受,以及复调、主调音乐给你的感受。
(二)根据老师的建议,完善自己的八小节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试讲教案|《巴赫—马太受难曲》
欢迎来到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福建中公教育考试网提供真实可靠的福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资讯,包括招考公告、考录进程、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资料下载等。
我们在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等着你回来。
小编推荐>>>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查看)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感受、体会作品宗教色彩,对巴赫创作的音乐风格有初步了解,逐步加深对巴赫作品的喜爱。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认识掌握《马太受难曲》三首分曲的风格特点以及复调和主调音乐各自特点。
【知识与技能】
了解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区别。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理解《马太受难曲》三首分曲的特点。
【难点】
区别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前教师先提前播放音乐《哈利路亚》,同学们跟随着音乐的声音陆续进入教室。
音乐结束,教师提问问题:播放的音乐曲名是什么?音乐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音乐主要讲述了什么?
(学生思考并举手发言)
教师总结:音乐曲名为《哈利路亚》,是一部合唱作品,选自清唱剧《弥赛亚》,巴洛克时期亨德尔所作。
“哈利路亚”的意思是赞美主,赞美耶稣。
教师继续播放一张图片(图片上展示了一张餐桌,餐桌上摆满了食物,总共有十三个人,除中间的人外,其他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有很大差异。
),同样请学生思考:图片的名字、作者及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学生思考并作答)
教师总结:图片展示的是《最后的晚餐》这幅画,由意大利著名艺术家达芬奇所作。
讲述的是耶稣12门徒中的犹大背叛他,被耶稣发现,耶稣与他们共进最后的晚餐。
通过刚才的音乐和这幅画,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师:都是跟耶稣有关,今天我们欣赏的音乐同样是跟耶稣有关的,它就是巴洛克时期伟大的音乐家巴赫所作的《马太受难曲》(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授
师:《马太受难曲》被誉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是为纪念耶稣被钉十字架而写的大型套曲。
因主要用《圣经》中的《马太福音书》词句写成而得名。
整部作品结构宏大,共有78首分曲,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有35首,描述了耶稣被门徒出卖和最终被捕的过程。
第二部分有43首,描绘了耶稣受审、被钉十字架和被埋葬等场景。
这节课我们来欣赏其中的第1、72、78分曲。
1.第1分曲
播放《马太受难曲》第1分曲,边播放,在作品片段中的特别地方教师给予一些语言提示。
播放完毕,教师再针对这部分作品作一个细致的讲述。
这首歌曲是这部悲剧的序幕,展现了耶稣临刑前被游行示众的场景。
它是双合唱曲,在管弦乐队伴奏下,气势磅礴的双合唱队一开始就把人们引入一种悲哀的气氛中。
乐曲开始为G大调,进行曲式的节奏。
乐队不停反复演奏同一个低音,显得沉重。
合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合唱引领着姑娘们为耶稣的受难而悲伤;第二层,描绘一群不明真相的异教徒在询问,两个合唱团相互呼应;第三层,是一首相对短小的众赞歌,童声合唱与女高音声部一同唱起动人的悲歌。
这段合唱共有两个主题交织进行,巴赫使用的是复杂的双重对位法,他还用合唱团中的低音部分为基本旋律伴唱,达到相当鲜明的效果。
故第1分曲带有复调音乐色彩。
2.第72分曲
播放《马太受难曲》第72分曲,学生认真欣赏,之后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如第1分曲教师所总结一样来分析第72分曲,第一小组回答完毕其它小组作补充,最后教师做整理。
总结:《马太受难曲》第72分曲采用了一首著名的圣咏旋律,这是一首“众赞歌”,在演唱时要求听众一起演唱。
这次是在耶稣死去之后出现的,将这部宗教悲剧推向了高潮。
乐曲为C大调,速度缓慢,旋律暗淡,音调低沉。
悲沉的音调营造了耶稣死去后的悲痛气氛。
运用了混声四部合唱,主旋律在女高音声部,其余三个声部作为伴奏以陪衬或加强主旋律。
通过以上特点判定第72分曲带有主调音乐色彩。
3.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巴赫《马太受难曲》中的两首,同时也初步认识了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
现在分两组分别总结出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的特点。
(学生讨论总结,并请小组代表回答,其余小组成员补充,教师整理总结。
)
复调音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曲调以对位法的法则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
主要特点在于各声部都有独立性。
主调音乐是以一个曲调为主,其余声部作为伴奏以陪衬或加强这一曲调的音乐作品。
曲调以在高音部居多,偶尔位于其他声部。
(三)拓展提高
播放《马太受难曲》第78分曲,欣赏它与第1分曲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
第78分曲与第1分曲首尾呼应,同样是一首双合唱曲,降B大调,音乐在安详、轻柔的气氛中渐渐淡去,复归于平静之中。
(四)结束语
在《马太受难曲》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巴赫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宗教音乐的局限,将人文主义精神融入其中,宣扬的是为拯救人类的苦难而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道德。
巴赫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音乐几乎被人遗忘。
知道19世纪上班也掀起的“复兴巴赫”运动,才又恢复了《马太受难曲》的上演。
标志是1892年门德尔松在莱比锡指挥《马太受难曲》公演,这也是巴赫完成《马太受难曲》100周年。
这么伟大的音乐家还有什么震撼人心的巨作,大家好奇的话课下就去搜集吧。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查看更多教案,推荐您阅读: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