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介绍
光伏电池的分类及其特点

光伏电池的分类及其特点光伏电池作为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根据不同的制作材料和工艺,光伏电池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本文将对光伏电池的分类及其特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光伏电池之一。
其制作工艺复杂,需采用单晶硅片制成。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具有高转换效率、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良好的稳定性等特点,是供电效果最佳的一种太阳能电池。
此外,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较为适用于能量密集型的应用场景,如家庭光伏发电系统和工业用途。
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是另一种常见的光伏电池类型。
相较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较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略低,但在大面积光伏发电场所的应用中,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具有较大的优势。
此外,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可通过拼接多块硅片来增加输出功率,适用于大规模光伏发电项目。
三、薄膜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采用非晶态硅或其他半导体材料制成薄膜,并直接将其吸附在光伏电池基板上。
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制作工艺简单、重量轻、柔性强等特点,可以更好地适应不规则曲面的安装环境。
然而,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相对较低,且衰减速度较快,适用于对成本和可塑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如建筑物外墙、可穿戴设备等领域。
四、有机光伏电池有机光伏电池采用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具有低成本、制造工艺简单和可大面积生产的优势。
然而,有机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相对较低,稳定性较差,寿命短暂。
目前,有机光伏电池主要应用于低功率设备和可穿戴电子产品。
五、其他类型光伏电池除了以上常见类型的光伏电池,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光伏电池正在被研究和开发。
例如,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利用染料吸收光能,并间接将其转化为电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采用钙钛矿结构的材料制成,具有高效率和低制造成本的优势。
这些新型光伏电池类型在转换效率、稳定性和可制造性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突破和发展。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本文将详细介绍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包括关键技术突破、应用领域扩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1. 太阳能电池的起源太阳能电池最早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839年,当时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光电效应。
贝克勒尔在实验中发现,当光照射到某些材料表面时,会产生电流。
这个发现奠定了太阳能电池的基础。
2. 第一代太阳能电池:硒光电池在19世纪末,美国发明家查尔斯·弗里茨成功创造出第一台可实际应用的太阳能电池,即硒光电池。
硒光电池利用硒的光电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虽然效率较低,但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和通信设备。
3. 第二代太阳能电池:硅太阳能电池20世纪5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明了硅太阳能电池,开启了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应用时代。
硅太阳能电池利用硅的半导体特性,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随着技术的进步,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不断提高,成本逐渐降低,被广泛应用于航天、军事、通信、家用电力等领域。
4. 第三代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20世纪70年代,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成为太阳能电池领域的新突破。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通过改进硅材料的晶体结构,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
薄膜太阳能电池则采用了更薄的光敏材料,降低了成本和分量,使得太阳能电池应用更加灵便。
5. 第四代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太阳能电池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太阳能电池成为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利用钙钛矿材料的光电特性,具有高效率、低成本和易制备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方向。
有机太阳能电池则利用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光电特性,具有柔性、可塑性和低成本等特点,有望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
6. 太阳能电池的应用领域太阳能电池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
目前,太阳能电池广泛应用于家庭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灯具、太阳能充电器等领域。
太阳能电池分流_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太阳能电池分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太阳能电池是一种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通过光生电效应实现。
随着对环境友好和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太阳能电池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太阳能电池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分流现象。
分流指的是当连续多个太阳能电池通过串联或并联方式连接时,由于光照条件、工艺制造等原因造成部分太阳能电池工作不良或损坏。
这会导致系统产生非理想的效果,并降低整个系统的效率与稳定性。
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太阳能电池分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首先介绍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并阐述其存在的限制与挑战。
随后对太阳能电池分流原理、方式以及效果与优势进行详细说明。
最后,将解释太阳能电池分流的必要性和意义,包括其背景和发展历程、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解析以及相关解决方案的优势介绍。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对文章的背景、目的和主要内容进行概述。
第二部分将重点介绍太阳能电池分流的原理、方式以及效果与优势。
第三部分将对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以及限制与挑战进行概述说明。
在第四部分,将解释太阳能电池分流的必要性和意义,包括其背景和发展历程、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解析以及相关解决方案的优势介绍。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文章主要观点和论证结果,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太阳能电池分流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深入了解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和现有应用场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太阳能电池分流现象带来的挑战和限制。
同时,通过对太阳能电池分流的背景和发展历程进行解析,展示该领域相关研究取得的进展与成果。
最终,通过总结主要观点和论证结果,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太阳能电池分流问题的进一步探索提供指导和参考。
2. 太阳能电池分流2.1 分流原理太阳能电池分流是指将从太阳能电池板中得到的直流电能进行分流处理的过程。
在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太阳能电池板会产生特定的电压和电流。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它在能源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包括关键的里程碑和技术发展。
1. 太阳能电池的起源太阳能电池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1839年,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光电效应,即光线照射到某些材料上时会产生电流。
这个发现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第一代太阳能电池:硅基太阳能电池20世纪50年代,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们首次成功创造出可用的太阳能电池。
这种太阳能电池采用硅作为半导体材料,通过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
硅基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稳定性,成为当时主要的太阳能电池技术。
3. 第二代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开始研发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技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薄膜太阳能电池应运而生,它采用较薄的材料作为光吸收层,如铜铟镓硒(CIGS)和铜铟镓硫(CIGS)。
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系数和较高的转换效率,同时可以通过卷绕和灵便的设计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4. 第三代太阳能电池:多结太阳能电池随着对太阳能电池技术的不断研究,人们开始寻求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代表是多结太阳能电池,它采用多层结构,每一个层都能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
这样可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并实现更广泛的光谱范围的吸收。
多结太阳能电池目前仍在研究和开辟阶段,但已经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5. 未来发展趋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太阳能电池的市场份额将不断增加。
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可靠性和延长寿命。
同时,太阳能电池与其他能源技术的结合,如储能技术和智能电网,将进一步推动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总结: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多个阶段,从硅基太阳能电池到薄膜太阳能电池,再到多结太阳能电池。
每一个阶段都有重要的技术突破和发展,推动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可靠性不断提高。
1.太阳能电池简介

印刷 烧结
测试
PERC电池工艺流程图
制绒
扩散
刻蚀 抛光
背钝 化
正面 镀膜
激光 开槽
印刷 烧结
电注 入
测试
PERC电池——背抛
Talesun confidential
目的:削平金字塔塔尖,减少背表面悬 挂键,降低表面复合速率,增加内反射
PERC电池——背抛
Talesun confidential
PERC电池——背钝化
Hale Waihona Puke (1)如下:5POCl3 >600 ℃ 3PCl5+P2O5
(1)
生成的P2O5在扩散温度下与硅反应,生成二氧化硅(SiO2)和磷原子,其反应式如下:
2P2O5+5Si
5SiO2+4P
(2)
POCl3热分解时,如果没有外来的氧(O2)参与其分解是不充分的,生成的PCl5是不易分
解的,并且对硅有腐蚀作用,破坏硅片的表面状态。但在有外来O2存在的情况下,PCl5会进
一步分解成P2O5并放出氯气(Cl2)其反应式如下:
4PCl5 +5O2 过量氧 2P2O5 +10Cl2
(3)
刻蚀原理及目的
目的1:利用HNO3和HF的混合液体 对扩散后硅片下表面和边缘进行腐 蚀,去除边缘的N型硅,使得硅片的上 下表面相互绝缘。 边缘刻蚀原理反应方程式: 3Si + 4HNO3+18HF =3H2 [SiF6] + 4NO2 + 8H2O
需要强调指出:内建电场(PN结)可以有效地将少子(电子和空穴)进行分离;PN结是不能简
单地用两块不同类型(P型和N型)的半导体接触在一起就能形成的。
太阳能电池简介

標題: 太陽能電池發展狀況內容:一、太陽能電池原理:太陽能電池與一般的電池不同。
太陽能電池是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裝置,且不需要透過電解質來傳遞導電離子,而是改採半導體產生PN 結來獲得電位。
當半導體受到太陽光的照射時,大量的自由電子伴隨而生,而此電子的移動又產生了電流,也就是在PN 結處產生電位差。
因此,太陽能電池需要陽光才能運作,所以大多是將太陽能電池與蓄電池串聯,將有陽光時所產生的電能先行儲存,以供無陽光時放電使用,如附圖1。
二、太陽能電池分非晶、單晶及多晶三種:(一)單晶矽的組成原子均按照一定的規則,週期性地排列,它的製作方法是把矽金屬(純度為99.999999999%,11 個9)熔融於石英坩堝中,然後把晶種插入液面,以每分鐘2 ~ 20 轉的速率旋轉,同時以每分鐘0.3 ~ 10 毫米的速度緩慢的往上拉引,如此即可形成一直徑4 ~8 吋單晶矽碇,此製作方法稱為柴氏長晶法(Czochralski method。
用單晶矽製成的太陽電池,效率高且性能穩定,目前已廣泛應用於太空及陸地上。
(二)多晶矽的矽原子堆積方式不只一種,它是由多種不同排列方向的單晶所組成。
多晶矽是以熔融的矽鑄造固化而成,因其製程簡單,所以成本較低。
目前由多晶矽所製作出的太陽電池產量,已經逐漸超越單晶矽的太陽電池。
(三)非晶矽乃是指矽原子的排列非常紊亂,沒有規則可循。
一般非晶矽是以電漿式化學氣相沈積法,在玻璃等基板上成長厚度約一微米左右的非晶矽薄膜。
因為非晶矽對光的吸收性比矽強約500 倍,所以只需要薄薄的一層就可以把光子的能量有效地吸收,且不需要使用昂貴的結晶矽基板,而用較便宜的玻璃、陶瓷或是金屬等基板,如此不僅可以節省大量的材料成本,也使得製作大面積的太陽電池成為可能(結晶矽太陽電池的面積受限於矽晶圓的尺寸)。
單、多晶太陽能電池較非晶太陽能電池能夠轉化多一倍以上的太陽能為電能,但單、多晶的價格比非晶的價格貴兩三倍以上,在陰天的情況下非晶體式反而與晶體式能夠收集到差不多一樣多的太陽能。
太阳能电池介绍

太阳能电池知识介绍什么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太阳能电池发电的原理主要是半导体的光电效应,一般的半导体主要结构如下:图中,正电荷表示硅原子,负电荷表示围绕在硅原子旁边的四个电子。
当硅晶体中掺入其他的杂质,如硼、磷等,当掺入硼时,硅晶体中就会存在着一个空穴,它的形成可以参照下图:图中,正电荷表示硅原子,负电荷表示围绕在硅原子旁边的四个电子。
而黄色的表示掺入的硼原子,因为硼原子周围只有3个电子,所以就会产生入图所示的蓝色的空穴,这个空穴因为没有电子而变得很不稳定,容易吸收电子而中和,形成P(positive)型半导体。
同样,掺入磷原子以后,因为磷原子有五个电子,所以就会有一个电子变得非常活跃,形成N(negative)型半导体。
黄色的为磷原子核,红色的为多余的电子。
如下图。
N型半导体中含有较多的空穴,而P型半导体中含有较多的电子,这样,当P型和N型半导体结合在一起时,就会在接触面形成电势差,这就是PN结。
当P型和N型半导体结合在一起时,在两种半导体的交界面区域里会形成一个特殊的薄层),界面的P型一侧带负电,N型一侧带正电。
这是由于P型半导体多空穴,N型半导体多自由电子,出现了浓度差。
N区的电子会扩散到P区,P区的空穴会扩散到N区,一旦扩散就形成了一个由N指向P的“内电场”,从而阻止扩散进行。
达到平衡后,就形成了这样一个特殊的薄层形成电势差,这就是PN结。
当晶片受光后,PN结中,N型半导体的空穴往P型区移动,而P型区中的电子往N型区移动,从而形成从N型区到P型区的电流。
然后在PN结中形成电势差,这就形成了电源。
(如下图所示)由于半导体不是电的良导体,电子在通过p-n结后如果在半导体中流动,电阻非常大,损耗也就非常大。
但如果在上层全部涂上金属,阳光就不能通过,电流就不能产生,因此一般用金属网格覆盖p-n结(如图梳状电极),以增加入射光的面积。
太阳能电池基础知识

一,基础知识(1)太阳能电池的发电原理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半导体的光电效应所有的物质均有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组成.半导体材料在正常状态下,原子核和电子紧密结合(处于非导体状态),但在某种外界因素的刺激下,原子核和电子的结合力降低,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搏,成为自由电子.光激励核核电子空穴电子电子对•PN 结合型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是由 P 型半导体和 N 型半导体结合而成,N 型半导体中含有较多的空穴,而P 型半导体中含有较多的电子 ,当 P 型和 N 型半导体结合时在结合处会形成电势当芯片在受光过程中,带正电的空穴往 P 型区移动,带负电子的电子往 N 型区移动,在接上连线和负载后,就形成电流..(2)太阳能电池种类-++--+P 型铸 造 2工PN 结合(正面 N 极,反 面 P 极 ) 减 反膜形成通过电极,汇集电※在现在的太阳能电池产品中,以硅半导体材料为主,其中又以单晶硅和多晶硅为代表.由于其原材料的广泛性,较高的转换效率和可靠性,被市场广泛接受.非晶硅在民用产品上也有 广泛的应用(如电子手表,计算器等),但是它的稳定性和转换效率劣于结晶类半导体材料. 化合物太阳能电池由于其材料的稀有性和部分材料具有公害,现阶段未被市场广泛采用. ※现在太阳能电池的主流产品的材料是半导体硅,是现代电子工业的必不可少的材料,同时 以氧化状态的硅原料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储藏物质. ※京瓷公司早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就认识到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阔前景和美好未来,率先 开启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工业化生产大门.现在已经是行业的龙头,同时多晶硅太阳能电 池也结晶类太阳能电池的主流产品(太阳能电池的 70%以上).(3)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空间用民用转换效率:24%转换效率:10%转换效率:8%(1400 度以上)破锭(150mm *155mm )N 极烧结电极 印刷 ( 正 反组配叠片层压模拟光源,输出测试边框安装(4)太阳能电池关连的名称和含义•转换效率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是指电池将接收到的光能转换成电能的比率转换效率 = 100%太阳能电池板被照射的太阳能※标准测试状态由于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受太阳能的辐射强度,温度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为了表述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和评价其性能,设定在太阳能电池板的表面温度为 25 度,太阳能辐射强度为 1000 w/㎡、分光分布 AM1.5 的模拟光源条件下的测试为标准测试状态.大气层分光分布小知识晶硅类理论转换效率极限为 29%,而现在的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为 17%~19%,因此,太阳能电池的技术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太阳能电池电流---电压特性(I-V 曲线)】最大输出(PM):最大输出电压(Vpm) 最大输出电流( Ipm ) 开路电压(Voc ):开路状态的太阳能电池端子间的电压短路电流(Isc ):太阳能电池端子间的短路电流最大输出电压(Vpm):最大输出状态时的动作电压最大输出电流 (Ipm ):最大输出状态时的动作电流日照强度变化和 I-V 曲线】温度变化和 I-V 曲线】日照强度—最大输出特性】温度-最大输出特性】最大输出%温度(度)12010080604020-25 0 25 50 75 100专用设备直流有蓄 电 路灯,交通信号灯,无线电 无蓄电池DC 水泵,换气扇,充电器②对能源和节能的贡献太阳能电池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能电池简介
一、太阳能电池及发电原理
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太阳光和材料相互作用直接产生电能的器件。
能产生光伏效应的材料有许多种,如:硅系材料(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化合物半导体(砷化镓、硒铟铜)等,它们的发电原理基本相同。
发电原理:太阳光照在半导体p-n结上,形成新的空穴-电子对,在p-n结电场的作用下,空穴由n区流向p 区,电子由p区流向n区,接通电路后就形成电流。
这就是光电效应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二、太阳能电池材料发展历程
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代太阳能电池:包括单晶硅太阳电池和多晶硅太阳电池,从1954年单晶硅太阳电池发明开始到现在,硅材料仍然是目前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约占整个太阳能电池产量的90%。
第二化太阳能电池:是基于薄膜材料的太阳能电池,薄膜技术所需的材料较晶体硅太阳电池少得多,且易于实现大面积电池的生产,是一种有效降低成本的方法,薄膜电池主要有非晶硅薄膜电池、多晶硅薄膜电池、碲化镉及铜铟硒薄膜电池。
第三代太阳能电池:具有薄膜化、转换效率高、原料
丰富且无毒的特性。
目前还在进行概念和简单的试验研究,已经提出的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主要有叠层太阳电池、多带隙太阳电池和热载流太阳电池等。
三、太阳能电池主要分类
目前太阳能电池主要包括晶体硅电池和薄膜电池两种,它们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在不同应用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晶硅电池依旧是太阳能电池的主流,主要应用于太阳能屋顶电站、商业电站和高土地成本的城市电站,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占据世界光伏市场80%以上的份额,未来10年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所占份额尽管会因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等原因而下降,但其主导地位仍不会根本改变;薄膜电池虽然生产材料价格低廉,但一条先进的25MW生产线制造设备动辄花费近10亿元人民币,几乎20倍于同等规模晶硅电池制造设备的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薄膜电池生产的扩大。
如果能够解决转换效率不高、制备薄膜电池所用设备价格昂贵等问题,薄膜电池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1、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是以高纯的单晶硅棒为原料的太阳能电池,是当前开发得最快的一种太阳能电池。
它的构造和生产工艺已定型,产品已广泛用于空间和地面。
制造工艺:将单晶硅棒切成片,一般片厚约0.3毫米。
硅片经过抛磨、清洗等工序,制成
待加工的原料硅片。
在硅片上掺杂和扩散,形成P>N结。
然后采用丝网印刷法,在硅片上做成栅线,经过烧结,同时制成背电极,并在有栅线的面涂覆减反射源,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单体片就制成了。
单体片经过抽查检验,即可按所需要的规格组装成太阳能电池组件,最后用框架和材料进行封装。
目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15%左右,实验室成果也有20%以上的。
单晶硅大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但由于受单晶硅材料价格及相应的繁琐的电池工艺影响,致使单晶硅成本价格居高不下,要想大幅度降低其成本是非常困难的。
2、多晶硅薄膜电池
是近几年来太阳能电池研究的热点。
多晶硅薄膜电池是兼具单晶硅电池的高转换效率和长寿命以及非晶硅薄膜电池的材料制备工艺相对简化等优点的新一代电池,其转换效率一般为12%左右,稍低于单晶硅太阳电池,没有明显效率衰退问题,并且有可能在廉价衬底材料上制备,其成本远低于单晶硅电池,而效率高于非晶硅薄膜电池,因此,多晶硅薄膜电池已经在太阳能电池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不久将会在太阳能电地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3、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由于成本低,便于大规模生产,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强生光电的非晶硅薄膜电池组件目前生产
成本为每瓦0.85美元(包括折旧费),售价每瓦1美元。
强生光电方面预计,2011年强生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组件成本有望降至每瓦0.55-0.60美元。
非晶硅薄膜电池的平均转换率在6%-7%之间,最高的可到20%以上。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由于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和较低的成本及重量轻等特点,有着极大的潜力。
但同时由于它的稳定性不高,直接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
同等发电量的非晶硅薄膜电池,较晶硅电池的占地面积要大出一倍以上,这也是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瓶颈之一。
4、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
为了寻找单晶硅电池的替代品,人们除开发了多晶硅、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外,又不断研制其它材料的太阳能电池。
其中主要包括砷化镓III-V族化合物、硫化镉、硫化镉及铜锢硒薄膜电池等。
上述电池中,尽管硫化镉、碲化镉多晶薄膜电池的效率较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率高,成本较单晶硅电池低,并且也易于大规模生产,但由于镉有剧毒,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并不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最理想的替代。
砷化镓III-V化合物及铜铟硒薄膜电池由于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5、聚合物多层修饰电极型太阳能电池
在太阳能电池中以聚合物代替无机材料是刚刚开始
的一个太阳能电池制造的研究方向。
由于有机材料柔性好,制作容易,材料来源广泛,成本底等优势,从而对大规模利用太阳能,提供廉价电能具有重要意义。
但以有机材料制备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仅仅刚开始,不论是使用寿命,还是电池效率都不能和无机材料特别是硅电池相比。
能否发展成为具有实用意义的产品,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
6、纳米晶TiO2太阳能电池
优点在于它廉价的成本和简单的工艺及稳定的性能。
其光电效率稳定在10%以上,制作成本仅为硅太阳电池的1/5-1/10.寿命能达到2O年以上。
但由于此类电池的研究和开发刚刚起步,估计不久的将来会逐步走上市场。
四、太阳能电池组件
太阳能电池组件由进口(或国产)单晶(或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串并联,用钢化玻璃、EVA及TPT热压密封而成,周边加装铝合金边框,具有抗风、抗冰雹能力强、安装方便等特性。
太阳能电池板组件构成
1、钢化玻璃
低铁钢化玻璃(又称白玻璃),厚度3.2毫米,在太阳电池光谱响应的波长范围内(320-1100NM)透光率达
90%以上,对于大于1200NM的红外光有较高的反射率。
此玻璃同时耐紫外光线的辐照,透光率不下降。
钢化性能符合国标GB9963-88或者封装后的组件抗冲击性能达到国标GB9535-88地面用硅太阳能电池环境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性能指标。
2、EVA
EVA是一种热融胶粘剂,厚度在0.4毫米-0.6毫米之间,表面平整,厚度均匀,内含交联剂。
常温下无黏性且具抗黏性,经过一定调价热压便发生熔融粘接与交联固化,并变的完全透明。
固化后的EVA能承受大气变化且具有弹性,它将电池片“上盖下垫”,将其包封,并和上层保护材料-玻璃,下层保护材料背板(TPT,BBF等),利用真空层压技术合为一体。
另一方面,它和玻璃粘和后能提高玻璃的透光率,起着增透的作用,并对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有增益作用。
3、太阳能电池片
太阳能电池片是光电转换的最小单元,尺寸一般为125*125或156*156。
太阳能电池片的工作电压约为
0.5V,,一般不能单独作为电源使用。
将太阳能电池片进行串并联封装后,就成为太阳能电池板,其功率一般为几瓦到几十瓦,一百瓦到两百瓦以上,可以单独作为电源使用。
4、背板
背板就是电池板背面的保护材料,一般有TPT,BBF,DNP等等。
这些保护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环境侵蚀能力,绝缘能力并且可以和EVA良好粘接。
太阳电池的背面覆盖物-氟塑料膜为白色,对阳光起反射作用,因此对电池板的效率略有提高,并因其具有较高的红外发射率,还可以降低电池板的工作温度,也有利于电池板的效率。
当然,氟塑料膜首先具有太阳电池封装所要求的耐老化、耐腐蚀、不透气等基本要求。
5、接线盒
接线盒一般由ABS制成,并加有防老化和抗紫外辐射剂,能确保电池版纳在室外使用25年以上不出现老化破裂现象。
接线柱由外镀镍层的高导电解铜制成,可以确保电气导通及电气连接的可靠。
接线盒用硅胶粘接在背板表面。
6、铝合金边框
边框采用硬制铝合金制成,表面氧化层厚度大于10微米,可以保证在室外环境长达25年以上的使用,不会被腐蚀,牢固耐用。
五、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工艺
(一)太阳能电池
流程:1、装片 2、制绒、清洗 3、喷涂掺杂 4、烘干 5、扩散 6、去麟玻璃 7、镀膜 8、丝网印刷 9、烧结10、激光边缘隔离 11、测试分类
(二)太阳能电池组件
封装:组件线又叫封装线,封装是太阳能电池生产中的关键步骤,没有良好的封装工艺,多好的电池也生产不出好的组件板。
电池的封装不仅可以使电池的寿命得到保证,而且还增强了电池的抗击强度。
产品的高质量和高寿命是赢得可客户满意的关键,所以组件板的封装质量非常重要。
流程:1、电池检测 2、正面焊接—检验 3、背面串接—检验 4、敷设(玻璃清洗、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 5、层压 6、去毛边(去边、清洗) 7、装边框(涂胶、装角键、冲孔、装框、擦洗余胶) 8、焊接接线盒 9、高压测试 10、组件测试—外观检验 11、包装入库
六、太阳能电池应用
目前,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已从军事领域、航天领域进入工业、商业、农业、通信、家用电器以及公用设施等部门,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照明、灯具、户用供电、公路交通、建筑及光伏电站等领域。
尤其可以分散地在边远地区、高山、沙漠、海岛和农村使用,以节省造价很贵的输电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