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攻略之德化窑
德化窑

德化窑
作者:马未都
来源:《收藏/拍卖》 2011年第1期
马未都
福建省德化县制瓷的历史与规模仅次于景德镇。
它在国内的名声不够大是因为德化瓷宋元明清通过泉州港多销往海外,换句话说,德化当时属于外向型企业,所以中国人了解德化瓷还不如外国人普及。
德化最著名的瓷莫过于德化白瓷。
德化白瓷在欧洲有中国白之称,可见其影响力。
这种瓷化程度高、白度大的优质白瓷,曾让欧洲人叹为观止,赋予许多极富诗意的名字,如鹅绒白,象牙白,猪油白,葱心白,几百年前,当欧洲还不知烧瓷工艺时,中国人的白瓷堂而皇之在欧洲宫廷及贵族生活中露脸,博得他们的青睐。
我早就想去德化看看,最近才得机会成行。
站在文物保护遗址屈斗宫德化窑址前,参观着长达50 多米的龙窑,我缓步登上龙窑上端,想像着当年熊熊窑火,真不知如何表心情。
我们聪慧的先人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创造出举世闻名的陶瓷,并让远在大洋彼岸的国度了解了神秘的东方文明。
德化白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良好的透光性,化柔软为坚硬,堪称一绝。
德化白瓷造像无论宗教人物还是世俗人物都惟妙惟肖地展现了肌肤的细腻,衣褶的飘逸。
让柔软可塑的瓷土在烈焰中逐渐坚硬起来,继而让坚硬再表现柔软,无人能出其右。
我在遗址旁边的农舍意外地发现嵌入土墙的瓷片,满墙密布,令人惊异。
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其实也都是碎片,掺杂在土中任人重新涂抹,为我所用,关健是你是否能在碎片中找出规律,再去还原真正的历史。
中国历代名窑介绍之十:德化窑

中国历代名窑介绍之十:德化窑德化窑在今福建德化,是福建沿海地区古外销瓷重要产地之一。
以烧白瓷著称,胎、釉浑然一体,光润如白玉,被称为“中国白”。
德化窑在今福建德化,故名,是福建沿海地区古外销瓷重要产地之一。
发现由宋到清历代窑址达一百八十处,重点发掘了屈斗宫、碗坪仑两处窑址。
德化窑宋、元时已烧制青、白瓷。
明代达到高峰,是当时著名民窑之一。
以烧白瓷著称,胎、釉浑然一体,光润如白玉,被称为“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建白”、“中国白”等,为当时中国白瓷的代表作品。
产品以人物塑象最为突出,如观音、达摩等。
其它如梅花杯、八仙杯、仿青铜香炉、花瓶、文具等,均名传于世。
清代德化窑继续烧制白瓷,但产品以日用器皿为主,釉色不似明代的白中微微闪红,而是白中透青。
除白瓷外,明清德化窑还烧制青花和五彩器。
建国以后,德化瓷塑继承传统手法,形象刻划深入,衣纹飘洒自如,并把传统的雕刻技法进一步运用于日用瓷和陈设瓷上,通体不加彩饰,素雅、恬淡。
德化白瓷,又称“建白瓷”,瓷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脂,近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
造型精美,装饰简朴,瓷质滑腻如乳白,釉水莹厚,与瓷体密贴,白如凝脂,光色如娟,宛似象牙,又似天鹅绒,整体印象感觉高雅脱俗。
德化窑瓷器特点是:色白质坚,釉汁温润,造型精美,装饰简朴,是我国南方白釉瓷器中具有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的卓著产品。
白釉器中,一般为纯白色,但也有白而微带水青或浅青(即青白色)。
宋代早期的产品主要是青白瓷,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逐渐发展为白釉瓷。
明代白釉瓷瓷质如脂似玉,创造了独具一格的“象牙白”,被视为中国白瓷代表。
其装饰工艺主要有刻、画、印花和堆贴印花装饰刻花也称画花。
在宋代德化窑烧制影青瓷工艺中普遍采用,它用竹签或篦笔在器物湿坯上刻画各种纹饰,有明显的斜笔刀痕,线条流畅豪放、明快利落。
德化白瓷的装饰技术和图案也非常讲究,装饰技法主要有贴花、印花、堆花、透雕四种,其中以贴花的装饰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并且具有创造性。
德化的瓷器

关于德化的瓷器
德化瓷器是福建省德化县所产的瓷器,以其质地洁白、细腻如玉,釉面光滑,击声如磬而著名,被誉为“中国白”。
其特制的薄胎产品薄如蝉翼,精美绝伦。
德化瓷器的原材料主要是高岭土和瓷石,其中高岭土是一种优质黏土,具有较高的白度和纯净度。
在烧制过程中,高岭土和瓷石经过高温烧结,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质地结构,使得德化瓷器具有细腻、透亮的质感。
德化瓷器具有很好的透光性,其釉色纯净温润,给人一种柔和、高贵的感觉。
其质地致密,手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除了具有白度好、光泽度高、透光度好等物理特点外,还有这些特别之处:釉色纯净温润;致密度高;耐温、耐压、耐磨耐腐蚀;独特的使用价值;文化内涵丰富。
德化瓷器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出色的艺术表现,成为了中国瓷器中的佼佼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明清时期德化窑观音瓷雕璎珞浅探

明清时期德化窑观音瓷雕璎珞浅探德化窑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窑场之一,位于福建省德化县,始建于唐代,发展于宋代,成熟于明清时期。
德化窑的瓷器以青花瓷、白瓷和釉上彩瓷为主,被誉为中国陶瓷的珍宝。
德化窑的观音瓷雕璎珞尤为精美,经久不衰,是中国古代瓷器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对明清时期德化窑观音瓷雕璎珞进行浅探,了解其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鼎盛时期,德化窑的瓷器产量和质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观音瓷雕璎珞,成为当时瓷器艺术的代表之一。
观音是佛教中的神祇,被视为普世慈悲的化身,具有庇佑众生的力量,因此在明清时期的瓷器上经常可以看到观音的形象,而观音瓷雕璎珞则是一种用来佩戴的首饰,既具有宗教意义,又具有装饰性的功能。
德化窑的观音瓷雕璎珞在工艺上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特点。
德化窑的瓷器烧制工艺非常精湛,采用优质的瓷土和釉料,经过数次烧制,使得瓷器的质地细腻、洁白,并且具有很高的抛光度。
而在观音瓷雕璎珞上,德化窑的工匠们更是运用了精湛的雕刻技艺,将观音的形象栩栩如生地雕刻在瓷器上,细腻的线条勾勒出观音的仁慈容颜和婉转身姿,使得整个作品显得栩栩如生,仿佛是观音真身在世。
德化窑的观音瓷雕璎珞在题材上多样丰富。
除了表现观音的形象外,还常常在瓷器上雕刻出佛经中的经文或者是一些佛教故事,从而增加了瓷器的宗教意义。
德化窑的工匠们还常常在瓷器上加入一些吉祥的图案和装饰,如莲花、宝相花、如意等,使得整个作品更富有装饰性和艺术性。
这种丰富多彩的题材不仅是对观音的崇拜,更是对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德化窑的观音瓷雕璎珞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明清时期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繁盛时期,而德化窑的瓷器又是中国陶瓷的珍宝,因此德化窑的观音瓷雕璎珞实际上代表了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巅峰。
德化窑的瓷器还曾被作为宫廷贡品,出口到东南亚甚至欧洲,成为当时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德化窑的观音瓷雕璎珞在明清时期展现出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平和历史价值,成为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代表之一。
德化瓷窑的种类

德化瓷窑的种类
德化瓷窑,又称德化窑,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以浙江德化县为中心的红瓷生产基地,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名牌精品”。
德化瓷器以其特殊的青白历久不衰,在世界各地都深受欢迎,而德化瓷窑也成为众多瓷窑中的佼佼者。
德化瓷窑以其生产质量精湛、各种瓷器颜色纯正、外观优雅著称,它的瓷器质地色泽温馨,并以色彩饱满、纹饰清晰、造型脱俗著称。
其特有的青白瓷,采用现代特有的微冲击工艺,把外观稍加温润、精细度较高的细节和质朴的简约美存在于内在繁复的结构之中,赋予其独特的气质。
德化瓷窑的烧窑设备齐全,规模宏大,分为德宝窑、金荷窑、金鹿窑、尚堂窑、正白窑、景明窑和景安窑等七大窑厂。
这七大窑厂各种瓷器颜色纯正、外观优雅,是德化瓷窑尤其受欢迎的产品。
德宝窑以其生产不负众望,是众多德化瓷窑产品中出类拔萃的存在。
它以深咖啡色、乳白色、淡绿色及紫色为主,表现出独特的外观、精美的纹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制作工艺也备受瞩目。
金荷窑的瓷器颜色华丽绚烂,熊猫窑的瓷器则拥有独特的形状和技艺,而正白窑则以其精湛的工艺闻名。
最后,景明窑和景安窑以其青白瓷产品而闻名,其产品充满着传统文化的气息。
德化瓷窑的烧制工艺极具特色,除了制作质量精湛之外,还突出了其朴实的文化,并表现出独特的烧制风格。
德化瓷器以其独特的青白风格,给国内外收藏家带来了极大的乐趣,也带给我们更丰富的烧
制美学。
粿印德化窑粿印文化清赏

粿印德化窑粿印文化清赏粿印德化窑位于中国江西省德化县,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古代窑址之一。
粿印德化窑遗址保存完好,是中国瓷器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粿印德化窑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旅游胜地。
“粿印”是以德化县大街上“粿印巷”得名的,是德化县制陶业的一个行业标志。
在德化县粿山镇,历史上的制陶业盛产宋代定窑、明清德化窑瓷器。
德化窑是中国瓷器生产历史上的名窑之一,文明瓷、青花瓷、等离子瓷的制作技术在德化窑的生产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发扬。
作为中国南方最大的古代窑址之一,粿印德化窑的遗址保存完好,历经1000年的沉淀,整座窑址呈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格局,建筑风格及其建筑基础系统,是古代先进建筑技术的代表之一。
2004年,中国考古学会公布了“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其中粿印德化窑便迅速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综合窑址。
它作为一处窑址遗址,具有很高的历史学和雅观美学价值,是呈现中国制陶业发展史上重要参考资料。
在导游的解说下,我们领略了粿印德化窑内部建筑的风格与美,也领略了德化窑作为中国制瓷之所以涉及到的全景式文化。
走进粿印德化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带有古代建筑特色的圆顶炉窑,这是当时窑工制造瓷器所使用的主要设备之一,在窑内铺设砖头,将瓷器放入炉中进行烧制。
在清理的过程中,我们还能看到瓷器生产的各个环节,在陶工的料厂,可以看到陶工们在洗涤瓷器原料的同时给予它们干净的外表。
在瓷厂,古人使用的瓷器样式、瓷器文化、包括瓷器的胎体众多的变化,也为我们展示了后人提炼中国文化的历史和文化。
整个粿印德化窑的瓷器生产工艺极为恢弘,不仅涉及到了煨、雕、画、烧等瓷器的整个制作过程,而且反映了中国制陶文化的深厚底蕴。
作为中国瓷器产业的先驱,粿印德化窑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因此,我们要想深入了解中国瓷器文化和制造技术,就必须了解粿印德化窑所体现的过去繁盛的瓷器生产商业,也必须从粿印德化窑文化遗址中深刻理解中国瓷器所蕴涵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德化窑是始烧于什么的民间瓷窑位于福建德化县

德化窑是始烧于什么的民间瓷窑位于福建德化县
德化窑是始烧于(宋代)的民间瓷窑,位于福建德化县,以低铝高硅的“象牙白”为其代表作品而闻名于世。
宋代瓷釉含氧化铁量是0.29%,明代则高达0.59%。
因此,宋代的瓷胎致密有少数气孔,而明代的胎坚致、无气孔。
烧成温度达1200°±30℃,用较强的还原焰烧成。
而且在造型方面,无论是菩萨、观音、罗汉或达摩,均是性格突出,动静分明,在衣饰和手势的处理上,更是匠心之作。
其他如仿古铜器和箫笛一类的瓷制乐器,亦十分精美。
评判方法:
1、明代德化窑鉴定胎土特征:德化窑瓷土含铁量低,可塑性强。
胎土淘炼精细,胎质致密,洁白无杂质。
2、明代德化窑鉴定釉面特征:光照下迎光观察,其釉色白中隐现粉红或牙黄色调,故其白瓷有“象牙白”、“猪油白”之称。
在国际市场上,还被称之为“中国白”和“鹅绒白”。
3、明代德化窑鉴定造型特征:其瓷器造型主要杯、碗、盘、炉和仙佛一类人物雕塑等。
而人物雕塑则是最精彩的,其内容主要为民间供奉的仙佛之类的人物。
其雕塑形体优美,比例合适,面部神态安详。
其使用了捏雕、堆贴、雕刻、粘接等多种手法,雕塑得十分精细逼真。
做到了毫发可鉴、珠粒可数,衣薄如布帛,衣褶自然重拂。
特别是人物手指,细致入微,甚至连指甲也可看出的程度。
4、明代德化窑鉴定款识特征:当时德化窑涌现出一批做这类器物的能工巧匠,有何朝宗、林朝景、张寿山、林捷隆、陈伟等人。
这些人名不见经传,但作品流传于世,常有他们的款识。
在一些明代白瓷观音上,可见到有何朝宗的葫芦形印记。
“何朝宗”三字为篆书。
德化窑鉴定方法

德化窑是中国传统的陶瓷烧制技术之一,其鉴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察器物外观:德化窑作品通常具有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可以通过观察外观来判断其是否符合德化窑的特点。
德化窑作品通常采用白色或青灰色的胎土,釉面光滑细腻,釉色多为青绿色或淡黄色。
2. 识别胎土:德化窑作品的胎土通常为高岭土,质地细腻,无杂质,具有一定的透光性。
可以通过观察胎土的颜色和质地来判断其是否符合德化窑的特点。
3. 判断烧制工艺:德化窑作品的烧制工艺通常采用高温还原烧制,烧成后的作品具有一定的透明度和质感。
可以通过观察釉面的光泽和质感,以及作品的透光性来判断其烧制工艺是否符合德化窑的特点。
4. 辨别装饰技法:德化窑作品通常采用刻花、雕刻、绘画等装饰技法,可以通过观察作品的装饰纹样和装饰技法来判断其是否符合德化窑的特点。
5. 参考历史文献和专家意见:通过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请教专家的意见,可以获取更多关于德化窑的知识和鉴定方法,提高鉴定的准确性。
需要注意的是,德化窑作品的鉴定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多个方面的因素,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建议在购买和鉴定德化窑作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 上传相关 0
0c25f4ca 易博
德化窑以盛产白瓷而闻名天下。窑址在今福 建德化,故名。是福建沿海地区古外销瓷重要产 地之一。德化窑在欧洲有“中国白”之称,这种 瓷化程度高、白度大的优质白瓷,曾让欧洲人叹 为观止,赋予许多极富诗意的名字,如鹅绒白, 象牙白,猪油白,葱心白等。更被誉为“世界白 瓷之母”。中国史书上记载:“‘中国白’,乃中国
市场分析
德化窑为民间瓷窑, 1000 多年来所出瓷器都 为满足国内外市场普遍需要的日用瓷和陈设瓷, 题材广泛,手法不拘一格,精致典雅。由于其民 窑的身份,不受重视,所以尚有许多精品遗散民 间及国外,值得挖掘。纵观国内近 10 年的拍卖
当麦克斯问他当他演奏音乐的时候在想什么,他仅仅说他在神游
市场,成交价超过百万元的德化窑瓷器仅 1 件, 由上海博海拍卖有限于 2005 年秋拍所拍出,成 交价 187 万元人民币。成交价在 30 万元以上的 仅 21 件,剩余绝大部分拍品均在 20 万元以内成 交。由此看来,现在下手进行德化窑的收藏,正 是时候。
瓷器之;衰于清。宋元 时期所烧青白瓷釉色偏白,主要以刻花、篦划纹 装饰。器物中盒子多见,式样有圆式、八角式和 瓜棱式等多种,盖面多印有折枝花卉纹饰。明代
当麦克斯问他当他演奏音乐的时候在想什么,他仅仅说他在神游
白瓷胎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 泽光润明亮,迎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 色,故被称为“猪油白”、“象牙白”。清代德化 白瓷与明代白瓷的区别是釉层微微泛青,与明代 相比釉感较硬。白瓷产品有爵杯、梅花杯、炉、 瓶、壶、碗、洗及瓷塑等。一般来说,明代以生 产供器和瓷塑为主,清代以生产碗、壶等日用器
物为主。德化瓷塑极为著名,白瓷观音、达摩等 塑像,胎釉浑然一体,不仅面部刻画细腻,衣纹 深而洗练,而且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这 类作品往往印有名匠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等 人的印记。德化青花瓷器的特征是青花中有深蓝 色的线痕,图案花纹除花卉、山石外,人物故事 题材也常见。
明代德化窑的款识
当麦克斯问他当他演奏音乐的时候在想什么,他仅仅说他在神游
当麦克斯问他当他演奏音乐的时候在想什么,他仅仅说他在神游
有些器物已开始有釉下青花书写年款。如上海博 物馆藏的德化窑明天启年间烧制的白瓷瓶,瓶腹 上就用青花书写:“时明朝天启肆年岁次甲子秋 吉日赛谢”。明代中叶以后出现,晚期盛行的以 画代字的款(如画小兔、秋叶、双鱼、火焰)和其 他画款,在德化器物中也普遍运用。
明代德化窑瓷雕作品大量出现,不少瓷雕作 品背后都印有作者的姓名款,如“何朝宗”、“张 寿山”“、 林朝景”“、 张翕“”、 文荣“ ”、 陈“伟”、 陈 念山”、“林孝宗”、“林希宗”、”“林子信”、“子 信”、“林氏子信”等名款都用印章(有方形、长
形、圆形、葫芦形)来表现,其字体有篆书、楷 书和行书;有些是用堂号款如“心荣”印章的, 还有直接刻上的,如“山人陈伟”、“茴江山人”、 “大明成化”、“大明成化年制”、“大明万历年 制”、“大明国天启年制”、“大明年制”等和在葫 芦形内篆刻“福建德化制造”、“德化”和方形内 篆刻“福建德化”、“福建德邑”等地名款。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