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养老金投资管理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国外机构养老文献综述

国外机构养老文献综述

国外机构养老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备受关注。

国外机构针对养老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文献综述,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国外机构的养老文献普遍强调了养老制度的重要性。

他们指出,一个完善的养老制度是确保老年人享有尊严和福祉的关键。

在这方面,养老金的发放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国外机构的研究发现,养老金的数额应该能够覆盖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并且应该与通胀率相匹配,以确保老年人的经济安全。

国外机构的养老文献还强调了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他们指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对于他们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养老制度应该包括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和长期护理的支持。

国外机构的研究表明,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长期护理可以延长老年人的寿命,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国外机构的养老文献还关注老年人的社交和精神健康。

他们指出,老年人需要与社会保持联系,并参与各种社交活动,以保持身心健康。

国外机构的养老文献还提到了老年人的居住环境。

他们指出,为老年人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提供安全和舒适的住所,以及易于使用的公共交通工具和社区设施。

国外机构的研究表明,良好的居住环境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促进他们的独立性和社会参与。

国外机构的养老文献综述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它们强调了养老制度的重要性,包括养老金的发放、医疗保健和长期护理的支持、社交和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以及适宜的居住环境。

这些研究为我们制定和改进养老政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我们应该借鉴国外机构的经验和教训,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以确保他们的尊严和福祉。

国内外养老金管理比较分析报告

国内外养老金管理比较分析报告

信息披露比较
国内外对养老金信息披露的要求存在差异,我国要求定期披露,国外则可能要求更详细和频繁的信息披露。
06
CHAPTER
结论与建议
国内外养老金管理存在显著差异
在管理体制、投资策略、监管机制等方面,各国做法各异,各有优劣。
养老金缺口问题普遍存在
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各国养老金缺口问题日益突出。
养老金管理机构
我国对养老金投资有严格的监管规定,要求养老金投资必须遵循安全、收益和流动性的原则。
养老金投资监管
我国要求养老金管理机构定期披露养老金投资运营信息,加强信息透明度。
养老金信息披露
国外许多国家设有独立的养老金管理机构,负责监管养老金市场。
养老金管理机构
国外对养老金投资监管较为灵活,根据不同投资品种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监管规则。
投资收益率相对稳定
国外养老金管理体制较为完善,通常设有专业的投资机构和监管机构,能够实现养老金的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管。
管理体制完善
投资渠道与收益
国内与国外养老金在投资渠道和收益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国内需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提高收益率;国外则需关注市场风险,确保养老金的长期稳定增值。
管理体制与监管
国外养老金管理体制相对完善,监管严格;国内则需加强管理体制建设和监管力度,提高养老金投资运营效率。
养老金投资监管
国外对养老金信息披露要求较高,要求管理机构详细披露投资策略、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信息。
养老金信息披露
监管机构比较
国内外养老金监管机构设置有所不同,我国由专门机构统一监管,国外则可能存在多个监管机构。
投资监管比较
国内外对养老金投资监管的侧重点不同,我国强调安全性和稳定性,国外则更加注重灵活性和竞争性。

国内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现状分析

国内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详细论述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现状,并分别介绍了美国、挪威和新加坡等国家,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方面的投资运营模式、资产配置情况和投资收益情况。

最后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各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作的三个特点。

【关键词】基本养老基金;投资现状;对比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基本情况2014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决定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两项制度合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意味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并轨。

现阶段,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由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两大板块构成。

近年来,随着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从整体上看,基金收入是大于基金支出的,使得基金累计结余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累计结余已经高达69851.3亿元。

从增长率的角度来看,基金支出增长率与基金收入增长率之间的差值由负变正,且两者间的速度差呈现扩大趋势,这就导致累计结余的增长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按照目前的变化趋势,基金累计结余的增速将越来越慢,未来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

二、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作根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的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作的模式为:养老基金的投资委托人将资金划拨给受托机构,受托机构可对部分养老基金资产进行直接投资,其他养老基金资产委托专业投资管理机构,托管机构负责养老基金资产的保管。

基本养老基金仅限于境内投资,对于投资的具体产品及比例如表1所示。

三、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现状各地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地方社会保障机构负责投资管理,主要投资于银国内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现状分析苏伟峰作者简介:苏伟峰(1990—),男,福建晋江人,福建省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经理,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基金投资28Focus视点行存款和国债,并且银行存款占了大部分比例。

养老金创新机制的国内外经验总结

养老金创新机制的国内外经验总结

养老金创新机制的国内外经验总结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养老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纷纷探索养老金创新机制,以应对养老保障的挑战。

本文将总结国内外在养老金创新机制方面的经验,并探讨其对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启示。

一、国外养老金创新机制的经验总结1. 多元化投资运营模式在国外,一些国家将养老金投资运营权下放给私人机构,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等。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养老金运营的效益,增加养老金的收益率。

2. 引入个人账户制度一些国家养老金制度中引入了个人账户制度,即将一部分养老金缴费资金划入个人账户,由个人自主支配。

这种制度可以提高个人对养老金的积累和管理能力,增加养老金的灵活性。

3. 养老金与就业市场的衔接一些国家在养老金制度中加强了与就业市场的衔接,将养老金与就业保险、失业保险等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社会保障体系。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养老金的可持续性,减轻国家负担。

二、国内养老金创新机制的经验总结1. 推行全民参保计划我国在养老保障方面推行了全民参保计划,即将所有就业人员纳入养老保险体系,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养老保障。

这种机制的建立可以提高养老金的覆盖率和公平性。

2. 推进养老金投资多元化我国养老金投资运营方式逐渐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国债、银行存款等低风险投资,而是逐步加大对股票、债券、房地产等领域的投资。

这种机制的建立可以提高养老金的收益率,增加养老金的可持续性。

3. 建立个人账户制度我国在养老保障制度中建立了个人账户制度,将一部分养老金缴费资金划入个人账户,由个人自主支配。

这种制度可以提高个人对养老金的积累和管理能力,增加养老金的灵活性。

三、对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启示1. 加强养老金投资管理我国应加强养老金投资管理,提高投资运营的效益和收益率。

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将养老金投资运营权下放给专业机构,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方式。

2. 完善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提高个人对养老金的积累和管理能力。

人力资本投资与养老保险国外研究综述

人力资本投资与养老保险国外研究综述

人力资本投资与养老保险国外研究综述寇淋四川大学法学院人口所【摘要】自Lucas(1988)以来,许多研究在Samuelson(1958)和Diamond(1965)的世代交叠模型(OLG)的基础上,将养老保险、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其他要素相联系进行了理论和应用研究。

本文介绍了养老保险制度与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指出了理论研究的新趋势,这对于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保障改革进程中的养老金计划和制度的设计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养老保险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方法一、引言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主流文献中养老保险被直接称为社会保障[国外主流文献的社会保障通常指养老保险。

而事实上,各国养老保障度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

社会保障是由19世纪德国首相俾斯麦率先提出,之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们对社会保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社会保障中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都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养老保险,而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对家庭与政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都存在着差异。

养老保险本质上是一种代际福利交换关系,Lerner(1948)在研究政府债务问题时,注意到了代际福利的不同负担。

20世纪60年代以来。

在Samuelson(1958)和Diamond(1965)的世代交叠的养老保险模型(OLG)的基础上,许多研究将养老保险制度引入增长模型探讨养老保险制度与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根本性影响。

不过。

这段时期的研究通常不考虑技术、人力资本、制度等要素。

二、国外养老保险与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研究通过世代交叠模型假定年青期和年老期人力资本和养老保险效用存在代际间相互转化,是研究养老保险制度与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理论框架。

1.养老保险与家庭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从“经济人”的理性行为角度分析,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受人力资本投资的净收益和外部性因素的影响。

《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400字》

《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400字》

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国外文献综述 (1)2.国内文献综述 (1)(1)借鉴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路径 (1)(2)金融支持养老产业的创新与改革 (2)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参考文献 (3)1.国外文献综述国外很多国家比我国更早进入老龄化社会,所以外国学者对于老龄化及养老产业的研究分析早于我国,相应的他们在金融市场与养老产业结合的推行模式上也比我国更为全面。

Blake David(2006)首次提出将金融与养老概念结合,其内涵是指老龄化社会来临时,和社会养老需求有关的各种金融活动。

[1]James M. Poterba(2014)分析认为收入水平较低会过度依赖社会保障,面对这种情况应改建立金融体系,并运用行为经济学的知识来支持未来的养老产业。

[2]Chomik R(2015)等人认为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有助于扩大养老产业覆盖范围和深度。

[3]McGrattan, Ellen R(2017)等人研究发现随着美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退休资金减少,因此他对退休融资进行研究,认为其可用于解决养老的财政问题。

[4]Lahey Karen Eilers(2012)等考察固定收益养老金投资组合中房地产的作用,得出结合房屋抵押等另类资产投资可以有较高的回报率。

[5]Holger Lüthen(2016)说明德国养老金制度将养老金与预先缴款紧密联系在一起。

[6]2.国内文献综述我国步入老龄化与21世纪前后开始步入老龄化,至今发展近二十年,养老的问题来势汹汹,已然成为一个社会性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必不可少,与此同时,不论是政府还是学者,都将视线逐渐集中转移到了养老产业上。

目前,国内的学者对于我国金融支持养老产业的研究分析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人口老龄化的理论,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关于养老产业发展的应对政策;二是充分考虑市场环境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养老产业进行符合我国国情的创新与改革。

国际养老金管理模式研究

国际养老金管理模式研究

国际养老金管理模式研究规划研究部资产配置处纵观全球,从基金性质和资金来源上看,各国的公共养老基金可以分为“缴费型”和“储备型”两种。

“缴费型”养老基金是指由政府或社保部门建立的支撑现收现付制的公共养老基金,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参保者的缴费余额;“储备型”养老基金是指由政府直接建立、在管理上与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相分离、融资渠道主要来自转移支付的公共养老基金,其目的是应对社会保障制度未来的财政赤字压力。

从管理模式上看,各国的公共养老基金主要分为市场机构投资模式和政府部门投资模式两种,其中以市场机构投资模式为主流。

市场机构投资模式是指政府将基金委托给市场上或专门成立的投资运营机构,开展市场化、专业化投资运营,该类机构一般注册为企业法人或特设机构,其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完全采取市场化方式。

政府部门投资模式是指基金投资由政府直接主导的管理方式,例如成立专门的政府部门或者委托财政部代为管理,其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接受政府部门的管理和监督。

近年来,为了提高投资收益、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共养老基金普遍加大市场化、专业化投资力度。

各国养老金在基金性质和管理体制上分类如下:表1各国养老金基金性质和管理模式分类总结各国公共养老基金的管理经验,可以发现,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决策职责和执行职责相分离,受托管理机构把基金投资运营的具体业务委托给投资能力强的执行机构实施,发挥执行机构的专业优势,提高市场化、专业化程度。

一、储备型养老金管理体制(一)挪威全球养老基金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GPFG)是挪威政府为了补充养老金缺口建立的储备型养老基金,其资金主要来源于挪威政府的石油收入。

为了确保基金的长期收益,挪威议会制订了《政府养老基金法案》,确立了基金的运作架构。

截至2016财年,GPFG市值达到87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8299.2亿元。

挪威财政部将GPFG委托给挪威央行管理,议会监督执行,挪威央行下设的投资管理公司(NBIM)负责基金的具体运营和投资执行,采用市场化方式运作。

养老基金管理的国外模式及其启示

养老基金管理的国外模式及其启示

养老基金管理的国外模式及其启示[摘要]本文通过对英国和智利两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认为我国在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下,应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规模,鼓励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社会保障理事会;投资;个人商业养老保险1 引言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

所谓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它是一种再分配制度,它的目标是保证物质及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的稳定。

2 英国和智利的养老基金管理的对比分析2.1 英国和智利发展历史对比英国社会保障制度从1601年至今经历了40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相关立法不断完善,已经形成当今世界上最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其覆盖面包括英国的全体国民,是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

智利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相对比较晚,1924年智利建立了以现收现付制为基础的养老保险制度,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庞大的福利支出使企业不堪重负,并且制度本身存在很大的缺陷。

1980年年底,智利改革实行以基金制代替现收现付制,建立了一种强制缴费、私人管理和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制度。

智利养老保险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成为诸多国家效仿的对象,同时也招来许多经济学家的质疑。

2.2 养老保险组成结构的对比英国养老保险制度由三个支柱组成。

第一个支柱是实行现收现付的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每个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退休人员都可以得到相等数额的基础年金,另一部分是于1978年正式实施的政府收入关联养老金计划。

基本养老保险的受益水平参照消费价格指数进行指数化调整。

第二个支柱由职业年金计划和强制性的个人年金账户构成,它是英国养老保险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养老金投资管理研究综述摘要:养老金对养老保险制度顺利运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对国外已有的养老金投资管理文献按照投资体制改革、渠道、风险规避、社会效益和分析框架五部分进行梳理,以期理清养老金投资管理研究中的重要争论、分析框架和启示,并指出在制度设计时既要遵循交叉学科的一般规律又要充分考虑具体国情。

关键词:养老金投资体制;投资渠道;风险规避;社会效益;理论框架;研究综述养老金是保证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顺利运行的重要物质保障,而养老保险制度朝多层次方向发展则是世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趋势所向。

尽管现阶段中国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未必需要太多借鉴国外较成熟的投资管理经验,但对养老金投资管理研究进行总结至少可以提炼出一般规律,以期对未来其他层次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和运作提供借鉴。

一、投资体制之争许多文献都提到全球范围内养老金制度正从集中投资体制转到分散投资体制(私有化、多元化)。

如果不进行改革,美国的养老金制度将在2012年收不抵支,并于2030年被耗尽,而通过提高税率、减少给付和对养老金进行私有化都能够解决制度偿付能力问题[1]。

过高的养老金承诺导致了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的偿付问题,以个人账户投资来替代诚然是一种备选方案;但向个人账户投资为本的制度转向时,参保人退休后的收入风险将因此急剧增大,甚至达到大部分富裕工业化国家能够承受的程度[2]。

值得注意的是,将积累下来的养老金投入并参与股票市场的分红必然需要花费一些固定成本,从而往往是那些高收入家庭倾向于进入股票市场,而低收入家庭则因而减少储蓄增加当期消费,这将使总体资本积累减少[3]。

与更加集中的投资管理体制相比,这正是分散投资体制的弊端:不可能要求每个参保人都是投资专家,而亲自委托其他机构投资必然产生固定成本,这一固定成本因为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显然要高于集中投资的固定成本,从而导致社会福利净损失。

二、投资渠道有的实证研究将美国股票市场和债券作为投资的渠道进行讨论。

养老金改革对国债和股票回报率的影响,主要通过将部分美国养老金投资转向信托股票市场并观察发生的变化,并揭示了回报率与社保信托基金的规模的关系,以及回报率与信托基金投资组合的关系[4]。

这两组关系表明,如果养老金信托基金的规模减少,或者通过由国债向股票投资转化的方式,投资回报率都将提高。

期权也是养老金可以利用的金融衍生工具。

Feldstein展示了在美国现有制度下,期权工具如何以一种新型衍生工具保障退休金给付水平。

参保人可以通过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来有效地保本增值。

通过风险中立的定价技术作者计算了这一金融工具的效用,并假定2/3的养老金由PAYG制度提供,发现将额外的3%收入存起来将极大地提高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与现行水平比给付多了45%[5]。

养老金对外投资也是重要的投资渠道之一。

有学者从加拿大现有制度规定入手,考察“对外国投资不得超过10%的资产”的规定。

多元化投资理论认为,增加对外投资有可能增加投资绩效。

结合国外市场的经验数据可以证明:加拿大养老金制度能因此显著增加投资回报率而不用招致额外风险[6]。

Pink也考察了这一限制对加拿大互助基金投资绩效的影响,这些基金中有的受该限制影响,有的不受影响。

结果表明,从股票市场指数看不受限制的基金绩效优于受限制的基金绩效,前者的终值也显著高于后者,这表明过低(10%)的对外投资比例无益于保障参保人的养老权益[7]。

其他学者则通过引入回报率与社保信托基金的规模的关系,以及回报率与信托基金投资组合的关系这两个因素影响力大小的调整指数,对模型预测值进行进一步评估,发现将养老金投入股票市场并非万金油;美国人的转移支付有可能被转嫁到外汇持有者手中,这不是养老金入市后令人满意的影响[8]。

三、投资风险规避有文章通过考察不同代人在部分积累制下的风险规避,得到以下三个结论。

首先,如果退休后的收入风险规避比整个人生周期的风险规避更小,则年老一代在社会生产率出现较大变化时将承担更大的风险。

其次,哪怕是人口增长出现大的停滞,年轻一代和年老一代的消费总是向相同的方向变化。

这与完全积累的、无代际风险分担机制的分散投资体制正相反。

最后,预期寿命的持续增长将导致年老一代和年轻一代较低的总消费(从而必然有着更短的消费周期),并使得年轻一代的须工作得更多。

而多出来的储蓄、生产剩余等资源则被用于增加现在与未来的产出,使得未来几代的消费将更高[9]。

积累制改革可能会使得工作时参保人付出的牺牲,比起维持PAYG制度而不得不增加的税率要小得多。

但积累制也有潜在缺陷,比如将退休者暴露于股票和债券回报率的不确定性风险之中。

有实证研究以现收现付的给付承诺为基准,表明完全积累-确定缴费制之下退休者所得将少于此基准给付;而完全积累-确定缴费制对储蓄率的要求则小于未来支撑现收现付制度所需的税率。

通过应用混合了PAYG和积累制,股票和债券市场的效益变化带来的投资风险降低了[10]。

四、投资的社会效益影响投资绩效的因素有外生和内生之分。

前者涉及经济周期变化、生育率、预期寿命等,并非投资管理制度改革能够影响的,比如人口红利这一外生变量对投资绩效的短期推动就不应该被高估。

有学者提出应将婴儿潮对资本价格的影响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

短期内婴儿潮通过影响资本和投资增量来提高资本价格,但从长期来看婴儿潮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不明显的[11]。

在分清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后,还应该认识到养老金投资的财富增加功能并非第一要务,实现再分配职能、保障一生消费平滑等社会效益才是其应有之义。

Abel通过一组效用函数试图解释股价溢出之谜(equity premium puzzle)[12]。

这有助于理解为何只开放投资管理体制并不能完全解决养老金投资管理社会效益不足的问题:经济体的总资本积累减少,股价将因此上升,长此以往形成的恶性循环,本应缩小收入差距的养老保险制度,反而使高收入阶层通过股票市场参与社会发展分享的成果越来越多,而低收入阶层则分享得少甚至倾向于不通过股票市场参与,并在短期理性选择下忽略退休后的储蓄[3]。

制度内生因素对投资绩效的影响方面主要表现为消费平滑这一目标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实现。

有学者讨论了年轻一代和年老一代在内生增长因素下的风险规避,表明投资管理体制内生因素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导致消费不平滑,影响制度的社会效益[9]。

具体地说,就是如果年老风险的规避比整个人生周期的风险规避更小,则年老一代在社会生产率出现较大变化时将承担更大的风险,因此年轻一代并不总是比年老一代更能保证平滑的消费;此外,预期寿命的持续增长将导致年老一代和年轻一代较低的总消费(从而必然有着更短的消费周期),并使得年轻一代的须工作得更多,而多出来的储蓄、生产剩余等资源则被用于增加现在与未来的产出,使得未来几代的消费将更高。

也有学者基于储蓄、产出、资产和税收这些内生变量,研究了养老金通过信托资金或个人账户进行多样化投资时的个人风险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有限的多样化投资将微弱的增加回报率,并减少短期的预期投资回报率与股价,进而减少安全性高的投资而增加风险较大的投资,最终产生一个合理考虑了权重的社会福利效应。

但是,对总投资、长期资本价值和年轻一代的储蓄效用则取决于对科技进步的设想,总投资和长期资产价值也有可能呈相反的变动方向[13]。

五、投资管理的分析框架OLG无疑是分析养老金投资的重要理论框架[9]。

此外,有的文章运用了由三道效用方程组成的效益函数来解释股权溢价这一支持分散化投资的重要投资绩效指标[12]。

还有的文章则运用期权理论评估政府在公共养老金制度保证金上的成本[14]。

Feldstein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分析框架提出的净社会收益模型[15],指出公共投资决策的成本收益分析中,既要考虑社会机会成本(SOC,如基金对其他公共事业的各种投资),又要考虑整个社会“时机偏好”(STP,对整个社会而言最优的实施时机)。

该模型可用于决定是否实施某一公共项目、如何在互不兼容的项目中进行选择以及如何评估推迟部分或全部公共支出的合理性。

这就使得分析范围比以往模型扩大了——是否采取措施,如何在不兼容项目中抉择,评估延迟项目的可能性;能够适用于更多的条件——预算限制不可知时和多种预算限制的抉择均可使用。

此外,这个模型克服了以往分析框架的主观偏见——资本密集程度不同、寿命不同或投入产出的时间特征不同,将使得整个社会本应持中立对待的两个项目之间面临不同的评价标准。

也有学者提出私有化改革的分析框架。

私有化改革如何影响家庭面临的风险、如何改变家庭行为以及分配效应如何?其他宏观经济问题:如何转制、对国民储蓄的影响、回报率比较?管理成本会否提高?这些问题为私有化改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提供了分析的框架[16]。

六、结语国外已有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但应该注意到的是对普适性理论的研究较少而基于经验数据的实证研究较多。

这就提醒我们,在研究中国养老金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之时不能照搬照抄。

投资体制方面,应该看到两种体制都各有优缺点:分散投资型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风险偏好多样化的需求,但集中投资型则可以显著降低低收入群体的投资成本,从而是一种更加适合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投资体制。

投资渠道方面,不同的投资方式在养老金规模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回报率,所以并不存在所谓最优的养老金投资渠道,而可能存在最优的资产组合。

风险规避方面,应当承认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人、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组别的群体其风险偏好不同,但至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最终目标毕竟在于低于年老收入减少的风险而不应以收益率为由追求一生总收入最大化。

投资的社会效益方面,尽管完善成熟的养老金投资体制不仅直接为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物质保障,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下还可能为资本市场的稳定、有序和健康成长做出贡献,但也应当认识到前者才是首要的、本职的社会效益目标,而不应本末倒置将资本市场的发展寄希望于养老金入市,甚至把养老金入市当做“救市良方”。

无论是集中—分散投资体制之抉择,还是各种投资渠道的开拓,抑或风险规避技术的借鉴,这些都只是起着工具作用的技术,从而最终都要服务于规避年老风险、实现老有所养这一制度目标,都要与公平、正义和共享这一制度理念契合。

具体而言,微观上要注意借鉴对象采取了什么样的金融市场样本数据,而这样的数据对中国至少在规模上是否相称。

宏观上还要注意进行养老金投资管理体制顶层设计时,应当充分遵循普适的社会保障规律、投资规律和公共政策规律,充分考虑一国之国情和历史发展进程,而不是将不同学科范畴、不同国别和不同层次的经验进行机械的叠加。

总之,在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研究中,如果没有国际视野的宽度则不可能全面总结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一般规律,但如果没有历史视野的长度也不可能将制度目标和一国具体国情、发展进程更好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1]Mitchell,O.S.and S.P.Zeldes.Social Security Privatization:A Structure for Analysi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6,86(2).[2]Burtless,G.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Risk of Individual Account Pensions? Evidence from Industrial Countrie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3,93(2).[3]Abel,A.B.The Effects of Investing Social Security Funds in the Stock Market When Fixed Costs Prevent Some Households from Holding Stock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91(1).[4]Elder, E. and L. Holland.Implications of Social Security Reform on Interest Rates: Theory and Evidence[J].The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2002,69(2).[5]Feldstein,M.and E.Ranguelova.Accumulated Pension Collars: A Market Approach to Reducing the Risk of Investment-Based Social Security Reform[J].Tax Policy and the Economy,2001,(15).[6]Michas,N.A.Pension Funds: More Diversification.[J].Canadian Public Policy/Analyse de Politiques,1984,10(1).[7]Pink,ernment Restriction on Foreign Investment by Pension Funds: An Empirical Evaluation[J].Canadian Public Policy/Analyse de Politiques,1989,15(3).[8]Elder,E.and L.Holland.Implications of Social Security Reform on Interest Rates: Theory and Evidence[J].The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2002,69(2).[9]Bovenberg, L.,H.Uhlig,et al.Pension Systems and the Allocati-on of Macroeconomic Risk [with Comments[C].NBER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Macroeconomics,2006:241-344.[10]Feldstein,M.and E.Ranguelova.Individual Risk in an Inves-tment-Based Social Security System[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91(4).[11]Abel,A.B.The Effects of a Baby Boom on Stock Prices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Social Security[J]. Econometrica,2003,71(2).[12]Abel,A.B.Asset Prices under Habit Formation and Catching up with the Jonese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0,80(2).[13]Diamond,P.and J.Geanakoplos.Social Security Investment in Equitie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3,93(4).[14]Smetters,K.The Equivalence between State Contingent Tax Po-licy and Options and Forwards: An Application to Investing the Social Security Trust Fund in Equities[J].The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2000,67(3).[15]Feldstein, Social Benefit Calculation and the Public Investment Decision[J].Oxford Economic Papers,1964,16(1).[16]Mitchell,O.S.and S.P.Zeldes.Social Security Privatization: A Structure for Analysi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6,8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