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病人服药不到口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病人服药不到口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评管圈手法在降低病人服药不到口率中的作用。
方法成立品管圈,发挥成员的头脑风暴,以“降低病人服药不到口率”为主题,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实施品管圈模式。
结果通过全员的积极参与,使病人服药不到口率由改善前的11.8%降低到改善后的4.3%。
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病人服药不到口率是有效的。
关键词:品管圈;服药不到口率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1]。
是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2],能够发挥全员头脑风暴,集思广益,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题,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目前品管圈活动已经在我国各种企业和医院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切实解决临床工作中的问题,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科组建了品管圈,全员包括了老、中、轻各层级思想活跃的护士。
口服给药是内科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口服给药不规范,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最能够体现口服给药的工作效率问题就是病人的服药到口率。
为了降低病人服药不到口率,我们的品管圈采取了相应的行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调查对象为单位时间内我科所有在院病人,于品管圈活动前,随机选取连续5个工作日的口服药发放数目,并对病人服药不到口的数目进行调查,所得的结果为活动前对照数据;于活动后随机选取连续5个工作日的口服药发放数目,并对病人服药不到口的数目进行调查,所得的结果为活动后实验数据。
两项数据中病人在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QCC活动方法1.2.1成立QCC小组小组由6名护士组成,平均年龄28.3岁。
其中护士长为辅导员负责品管圈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另一名高年资护士担任圈长负责品管圈活动的管理与安排。
所有圈员参与相关知识培训,参与所有步骤的实施。
1.2.5目标设定运用公式: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累计百分比×圈员能力)。
品管圈在降低口服药物漏服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口服药物漏服率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6-04-15T11:08:27.27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作者:曾美容[导读] 株洲市人民医院品管圈在降低口服药物漏服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株洲市人民医院湖南株洲 412000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在降低口服药物漏服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科室收治的2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患者口服药物的漏服率。
结果:对照组的漏服率为5.1%,其中因护士漏发5次,因患者漏服9次,因患者未按时服药13次;观察组的漏服率为2.8%,其中因护士漏发2次,因患者漏服6次,因患者未按时服药7次;对比两组患者的口服药的漏服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品管圈在降低口服药物漏服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口服药物;漏服率;应用效果口服药物因为给药便利,成为多数患者的主要给药方式。
但是由于口服药物种类较多,剂型、形状、包装等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导致护士在发放口服药物期间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再加上部分患者对合理用药的认识不足,最终使得口服药物的漏服率非常高[1]。
护士身为口服药物的直接执行者与观察者,在整个给药与服药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如何让患者安全、规范地服用药物,成为护士人员急需处理的难题[2]。
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品管圈在降低口服药物漏服率中的应用效果,将我科室于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200例住院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与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患者口服药物的漏服率,差异显著。
现在进行如下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科室收治的2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200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
品管圈在心内神内科降低患者口服药遗漏率中的应用

工作单位: 413100 长沙 王芳: 女,本科,护师 收稿日期: 2014 - 03 - 02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
1. 2. 3 制定活动计划 6 月收集原始资料( 即改善前的数据收 集) ,6 月底开始分析原因及制定相应措施,7 月和 8 月实施具体 措施,9 月边实施措施边改进措施,另外同时收集改善后的数 据,10 月进行改善后的数据分析和进行检讨与改进,活动周期 为 2013 年 5 ~ 10 月。每项计划都安排专门的圈员负责,保证每 项工作都按时完成。 1. 2. 4 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 经过圈员讨论,本次采用自制 调查记录表,对科室 患 者 进 行 调 查 并 记 录 遗 漏 原 因 ,此 项 工 作 由 2 名圈员负责( 2 名圈员共同进行相关的学习) ,调查次数为 科室每天平均人数 45 人 × 30 天 × 3 次 = 4050 次( 每天随机选 取 45 名患者进行早,中,晚 3 个服药时间段的调查,患者年龄、 性别、文化程度、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除去无自 主能力,意识不清的患者) 。每天 1 张调查表,由 2 位圈员中的 1 位进行调查与记录,最后在调查表上签字确认,经过 1 个月的 数据收集之后( 30 张调查表均合格有效) ,6 月底圈员再将原因 总结归类为 3 大类: “护士漏发”、“患者漏服”、“患者未按时 服”,最后统计得到 1 个月的遗漏总数。所以降低患者口服药 漏服率和降低患者口服药未按时服率为本次活动的整改重点, 见表 1。
·178·
TODAY NURSE,April,2015,No. 4
品管圈在心内神内科降低患者口服药遗漏率中的应用
王 芳 李利花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和技巧,降低患者口服药遗漏率的效果。方法 首先确定主题,订圈名圈徽,然后制定活
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住院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一般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口服药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及工具找出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措施及效果评价。
结果:有形成果,观察组的口服药漏服率为3%,对照组的口服药漏服率为7.8%,观察组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降低了住院患者的口服药漏服率,使其明显低于对照组。
无形成果,提升了圈员QCC手法运用,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老年患者口服药的漏服率,提高了护理质量,优化了发药流程,保证了用药安全,使护士增强了责任心和自信心。
标签:品管圈;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类似的基层人自动、自发地组成团队进行质量管理活动即为品管圈(QCC)。
目前运用品管圈解决护理问题的实践活动较多[1]。
因给药方便、安全,口服药物成为治疗老年患者慢性疾病的主要用药途径。
药物治疗中,护士作为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用药护理中,如何保障患者安全,如何规范、有效使用药物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拟应用品管圈降低神经内科患者口服药漏服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53例,年龄35~75岁,平均(55.25±6.79)岁。
该研究符合伦理道德,家属或者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口服药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及工具找出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措施及效果评价。
具体如下:1)成立品管圈小组,利用头脑风暴法进行主题的选定。
“品管圈”在心内科住院患者口服药管理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心内科住院患者口服药管理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品管圈对在心内科住院患者口服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活动主题,制定目标值,分析缺陷发生的原因,针对其中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进行效果检查。
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服用口服药错误率由活动前的13例(6.25%)降为2例(1.27%)。
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有效降低心血管内科患者服用口服药错误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及能力。
标签:品管圈;口服药;降低;错误率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简称品管圈,主要是指自同一个场所工作的人员,都需要参与其中,自动组成一个小团体后群策群力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分工合作,提高工作疗效,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创造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以此达到提高工作绩效的目的[1]。
2016年2—9月期间该科品管圈成员利用品管手法,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在心内科住院患者口服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拟定活动计划书该院于2016年2月成立“品管圈”护理小组,选出圈长及副圈长,由圈员们通过多次讨论,选出合适活动主题,并针对该主题拟定活动计划表,绘制甘特图,完毕后将其在试教室墙壁上悬挂,便于明确圈员各自职责、了解活动详情及进度,保证活动实施时间、步骤与活动计划具有一致性。
1.2 现状把握该科在2月10号—3月10号期间对356例住院患者口服药资料进行收集,通过核对挑选发现患者误服或漏服15例,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①患者对药物服用相关知识及重要性认知不足6例;②服药依从性较差3例,主观不愿服药;③护士查对服药情况出现错误4例;④患者外出未随身携带药物、或回之不及导致药物漏服1例;⑤医生医嘱发生错误1例。
究其真正造成患者口服药方法、剂量发生措施的原因是前3个,发生例数占患者口服药错误总数的86.6%。
根据“二八原则”,在圈员解决上述3个问题之后,意味着改善效果也达到了86.6%。
品管圈活动在减少口服药漏服率中的作用

217品管圈活动在减少口服药漏服率中的作用孙 丽,宋 瑶,王 燕,沈 艳,王 芳,邹 茹,雷 浩,呼璐娜(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江苏 南京 210000)摘 要:目的:探讨品管圈质量管理手段对减少病房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的作用效果。
方法:以“减少口服药漏服率”为主题,开展为期4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总结减少口服药漏服率方法,制定出减少口服药漏服率标准化措施。
结果:患者口服药漏服率由改善前的11%下降至改善后的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预期效果。
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改善了口服药漏服率,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和科室凝聚力,圈员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积极的出谋划策,不断开拓创新,极大地提升了自信心和参与科室管理的积极性,责任心、品管手法,主动发现、解决问题以及分工协作的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关键词:口服药;漏服;品管圈活动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孙丽,中大医院江北院区。
口服用药是一种普遍的给药方式,口服药的正确服用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由于患者自身特殊性,加之口服药种类繁多,次数频繁,在用药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护士是药物治疗的直接给药者和观察者,因此如何正确、规范、有效的服用药物,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016年我院护理部引进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在全院广泛开展,我科将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应用于减少口服药漏服率中获得了明显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我科是呼吸科专科病房,共有床位数51张,护士14名,于2018年2月成立品管圈小组,设辅导员1名,圈长1名,圈员6名,平均年龄30岁。
其中本科4人,大专3人。
成立后对品管圈成员进行培训。
(2)方法。
①主题选定。
品管圈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法提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并冠以“动词+名词+衡量指标”的提案形式,圈长统计归类后将备选主题进行排序。
5分为最高,3分为普通,1分为最低。
②活动计划拟定。
根据品管圈的10个步骤的内容,遵循PDCA 循环法,确立各个步骤的时间长度,每个步骤都有负责人,绘制时间甘特图。
应用品管圈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的实践

应用品管圈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的实践【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品管圈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的实践效果。
方法本研究选取200名(2018年5月至2010年4)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实验,其中100名患者作为实验组,实施品管圈降低口服药漏服率的实践方案;另外10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实施任何特殊措施。
实验组方案包括:制定个性化用药计划、配备专业的药物管理员、患者用药监测以及患者教育等。
结果对照组口服药无检测患者忘服、患者外出、药物发给患者丢失、检查后患者忘服、护士漏发、其他的人数分别为7(7%)、5(5%)、4(3%)、6(6%)、5(5%)、8(8%),口服药漏服率为35%。
对照组口服药无检测患者忘服、患者外出、药物发给患者丢失、检查后患者忘服、护士漏发、其他的人数分别为2(2%)、1(1%)、2(2%)、1(1%)、1(1%)、3(3%),口服药漏服率为10%。
实验组的口服药漏服率要比对照组低很多(p<0.05)。
同时患者的满意度也较高(P<0.05)。
对照组病患非常满意的人数、比较满意的人数、满意人数、不太满意人数、不满意人数分别为36(36%)、24(24%)、16(16%)、16(16%)、8(8%),总满意率为76%。
实验组病患对本次护理非常满意的人数、比较满意的人数、满意人数、不太满意人数、不满意人数分别为56(56%)、24(24%)、14(14%)、4(4%)、2(2%),总满意率为94%。
实验组病患的满意率要比对照组高很多(p<0.05)。
结论应用品管圈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具有显著效果,并且可以降低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
因此,这一管理措施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口服药漏服率;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疗费用;满意度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内科疾病的治疗越来越重视药物治疗的作用。
然而,对于住院患者来说,口服药漏服率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品管圈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口服自备药漏服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口服自备药漏服率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自备药漏服率的作用。
方法建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选取2015年3—10月入住静安老年医院老年康复科有自备药的患者50例为改善前组,共调查1 780次。
2015年11月—2016年6月入住静安老年医院老年康复科的患者48例为改善后组,共调查1 700次。
运用头脑风暴法找出患者在口服自备药中产生漏服现象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
结果有形成果,改善前组的自备口服药漏服率为 5.00%,改善后组的自备口服药漏服率为1.53%,改善后组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降低了住院患者的口服自备药的漏服率,且明显低于改善前组。
无形成果,提升了圈员QCC 手法运用,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住院患者口服自备药的漏服率,提高了护理质量,优化了自备药管理流程,保证了自备药的用药安全,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以及业务水平。
标签:品管圈;老年住院患者;口服自备药;漏服率品管圈是由工作性质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基层人员自发组成的小团体,选定质量改善的主题,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以PDCA 循环的方法,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1]。
口服药给药方便、安全,且相对副作用较小,已成为老年患者疾病治疗的主要用药途径。
上海市静安区老年医院是一家二级乙等综合医院,有些药的品种和规格不齐全,所以在临床中自备药的使用仍不能完全杜绝,尤其是口服自备药的使用现象仍比较普遍。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之前的服用情况让其继续自行服用,但由于老年患者记忆减退,自我主见大等多方面原因常常不能有效服用自备药。
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整个给药过程中处于第一线[2],如何提高患者服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规范性,护士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该文运用品管圈的手法对老年住院病房的口服自备药进行管理,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中的应用
作者:易芬
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年第11期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住院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一般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口服药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及工具找出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措施及效果评价。
结果:有形成果,观察组的口服药漏服率为3%,对照组的口服药漏服率为7.8%,观察组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降低了住院患者的口服药漏服率,使其明显低于对照组。
无形成果,提升了圈员QCC手法运用,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老年患者口服药的漏服率,提高了护理质量,优化了发药流程,保证了用药安全,使护士增强了责任心和自信心。
【关键词】品管圈;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
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类似的基层人自动、自发地组成团队进行质量管理活动即为品管圈(QCC)。
目前运用品管圈解决护理问题的实践活动较多[1]。
因给药方便、安全,口服药物成为治疗老年患者慢性疾病的主要用药途径。
药物治疗中,护士作为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用药护理中,如何保障患者安全,如何规范、有效使用药物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拟应用品管圈降低神经内科患者口服药漏服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53例,年龄35~75岁,平均(55.25±6.79)岁。
该研究符合伦理道德,家属或者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口服药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及工具找出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措施及效果评价。
具体如下:
1)成立品管圈小组,利用头脑风暴法进行主题的选定。
通过大家在微信关于品管圈的讨论,以及查阅文献资料选定了五条主题,从重要性、政策性、迫切性、可行性、达成性、圈能力等选出总分最高的题目。
2)根据品管圈的10个步骤拟定活动计划书,分配每一步负责人,制定降低患者口服药漏服率的查检表,项目有时间、床号、姓名、药名、发放人、收药人、查检时间、查检护士、查检对象等,查检内容包括口服药服用时间,次数,服用的量。
3)现况把握。
制定护士口服药发药流程,找出本次品管圈活动重点部分。
4)目标设定:根据现况把握中的查检表、按柏拉图“二八定律”找出改善重点并设定目标值。
现况值92.9%、改善重点79.3%,圈能力80%。
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目标值=97.4%。
5)解析:根据口服药的漏服情况,通过鱼骨图从“人、机、物、法、环”五个方面找出多个小要因,再根据评价表找到主要原因:责任护士口服药知识欠缺,给患者宣教不到位,患者年龄大、听力差、未听清楚护士的话,整个发药流程不规范,患者知识层次低、依从性差不配合,没有配备专用的口服药盒子及病房床头柜放置口服药地方。
6)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规范药品管理制度、提高用药安全、加强护士责任心、制作本科常用药物卡片、制作科室常见药物知识手册。
加强患者按时服药的宣教,告知其漏服药的不良反应对病情的影响,让医生配合其工作,告知患者及家属按时服药的重要性。
晨晚间护理时询问抽查患者服药情况,口服药盒贴药物相关知识,护士专科药物知识培训,考核,每班按班询问家属口服药服用情况,制定图文并茂的口服药宣传知识图册,科室为每一位患者配备专放口服药的盒子[2.3]。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行组间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取P
2 结果
1)有形成果:观察组的口服药漏服率为3%,对照组的口服药漏服率为7.8%,观察组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降低了住院患者的口服药漏服率,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药品的使用和安全是各国质量管理的主要关注点,衡量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安全用药,且安全用药也是增进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的重要因素。
建立口服药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患者口服药安全发放和服药到口,提高用药安全,是患者在接受治疗
和护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医嘱的转抄、执行医嘱双人核对到取药、发药、告知患者服药方法到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有无漏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将患者安全、按时服用口服药作为开展品管圈活动的主题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内科患者口服药多且复杂,患者常常有漏服的现象,本文开展品管圈活动,运用品管圈的工具及方法找出主要要因,制定相应措施,大大降低了口服药的漏服率,并且使护士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促进了圈员脑力开发,提高了与患者沟通协调能力以及个人自身素质,增强了活动信心和责任荣誉感。
综上所述,口服药管理是护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品管圈可帮助找出并确定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予针对性地解决方法。
通过全体全员的共同参与,使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明显下降,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增进了圈员之间的感情,减少了用药差错,降低了医疗事故发生的风险,使护士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具有了很强的工作责任心,保障了患者用药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川芬,舒红文.应用品管圈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的实践[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32(05):591.593.
[2] 顾志娥,王加凤,於婧.品管圈在降低神经内科患者口服药漏服率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17):1658.1660.
[3] 王显红,朱贤枝.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02):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