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按摩法

合集下载

各类推拿基本手法

各类推拿基本手法

各类推拿根本手法概论推拿,又称按摩,就是用手在人体皮肤、肌肉、穴位上施行各种手法,到达治病、保健的目的。

可以由他人按摩,也可以自我按摩。

♉在我国流传已有数千年历史。

最早的记载在?黄帝内经?一书中提及。

♉秦汉晋时期,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的捶背、抚胸、搓腰、揉膝等手法;?汉书.苏武传?记载的用足踩背救醒昏迷的苏武等技术。

♉隋唐时期是推拿按摩开展的盛世。

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十分推崇按摩导引,他在?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中提及:“按摩日三遍,一月后百病并除,行及奔马,此是养身之法。

〞♉明代是推拿按摩开展的又一盛世,推拿学得到了较全面的总结、创新和开展,除政府重视设专科外,小儿推拿专著问世以及独特体系的形成。

♉清代,小儿、骨伤、内科、五官推拿及膏(药)摩的应用以及流派形成上取得了很大成就。

♉民间也创立了很多了的流派:鲁东湘西的儿科推拿、北方的正骨推拿、江浙的一指禅推拿、XX的武功推拿、川蓉的经穴推拿、XX的擁法推拿等。

19世纪早期,Per Henrik Ling创造了一套医疗体操和按摩法。

〔瑞典按摩法〕整骨疗法:通过对关节和软组织施行手法操作来解决安康问题,探索软组织的激发点、敏感点有关的疼痛现象,其可能放射或发散到较远的部位。

♉对于疼痛和功能障碍常采用以下措施:传统西医、整骨疗法、物理或运动疗法、软组织直接手法治疗。

临床按摩疗法的原理♉人是一个完整的机体:每一局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

按摩师应该记住:要看到各局部在整体中的相互关系。

背部肌肉出现平衡失调后可能影响颈部肌肉,出现头痛。

按摩对各大系统的作用:1 神经系统2 对皮肤的作用3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按摩能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使周围血管扩X血流加快,从而降低大循环的阻力,减轻心脏的负担。

(1)调整血液的合理分配,改善肌肉和内脏的血流量,以适应内脏活动和肌肉紧X工作的血药(2)治疗冠心病,可改善心脏的功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及心脏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形成,从而起到防治冠心病的作用4 对呼吸和消化系统的作用:(1)经常按摩面部和颈部,不但可以使呼吸道通畅防治上呼吸道感染(2) 通过机械刺激和神经调节作用促进胃肠部蠕动以及消化吸收能力5.对运动系统的作用:增强肌肉的血液供给,改善肌肉的营养,增强肌肉的弹性和收缩力,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

脾胃虚的中医推拿穴位按摩法

脾胃虚的中医推拿穴位按摩法

脾胃虚的中医推拿穴位按摩法中医理论认为,脾胃虚指的是脾胃功能不足和消化力下降的状况。

虚弱的脾胃容易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疲劳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改善脾胃虚的状况,中医推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个适合脾胃虚的中医推拿穴位按摩法,帮助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功能。

1. 曲池穴曲池穴位于手臂上,当尺骨头突起处,肘横纹边缘外侧,在臂外侧面快速数两根手指的宽度处。

按摩曲池穴可以刺激脾胃经络,促进消化功能的提升。

用拇指或食指适度用力按压曲池穴,以顺时针方向绕圈按摩3-5分钟,每天进行2-3次。

2. 中脘穴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的上方,即脐部向上两个横指的位置。

这个穴位是调理脾胃的要穴,按摩中脘穴可以促进脾胃气机的运转,增加消化力。

利用手指的腹面或拇指适度用力,顺时针方向按摩中脘穴2-3分钟,一天可以进行3次。

3.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1个横指的地方。

这个穴位是调理脾胃的效穴,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缓解腹胀和食欲不振的问题。

用拇指适度用力按压足三里穴,每天坚持按摩3-5分钟,可以进行多次。

4. 收脾穴收脾穴位于足背外侧窝间隆凸处凹陷处,距脚踝外侧骨(第五跖骨)下缘约3横指处。

这个穴位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和吸收。

用拇指适度用力按压收脾穴,可以顺时针方向绕圈按摩3-5分钟,每天进行2-3次。

在按摩这些穴位时,可以选择自己觉得舒适的力度,不要过于用力或过轻。

每个穴位的按摩时间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但要保证每天坚持按摩,并进行多次。

此外,按摩前可以先用温水泡脚或腹部敷热水袋,有助于放松脾胃,增强按摩效果。

综上所述,脾胃虚的中医推拿穴位按摩法可以通过刺激相关穴位,促进脾胃的气机运行,增强消化功能。

按摩时要适度用力,每天坚持多次,并可结合温水泡脚或热敷来增强效果。

当然,如果症状严重或者持续,请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中医师的建议。

推拿的八种手法

推拿的八种手法

推拿的八种手法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它通过手法的施加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的手法非常丰富,其中最常用的八种手法包括:揉、捏、推、拿、按、抖、击、扭。

下面我们来逐一介绍这八种手法的特点和应用。

一、揉揉是指用手掌或手指按摩肌肉,使其产生温热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揉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肌肉损伤。

揉的部位可以是肩颈、背部、腰部等。

二、捏捏是指用手指和拇指捏住肌肉,轻轻地捏揉,以达到舒筋活络、消除疲劳的效果。

捏的力度要轻柔,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疼痛。

捏的部位可以是手臂、腿部、脚底等。

三、推推是指用手掌或手指按压肌肉,以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疲劳。

推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肌肉损伤。

推的部位可以是胸部、腹部、腿部等。

四、拿拿是指用手指和拇指捏住肌肉,然后用力向外拉伸,以达到舒筋活络、消除疲劳的效果。

拿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疼痛。

拿的部位可以是手臂、腿部、脚底等。

五、按按是指用手掌或手指按压肌肉,以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疲劳。

按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肌肉损伤。

按的部位可以是背部、腰部、腿部等。

六、抖抖是指用手掌或手指轻轻地抖动肌肉,以达到舒筋活络、消除疲劳的效果。

抖的力度要轻柔,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疼痛。

抖的部位可以是手臂、腿部、脚底等。

七、击击是指用手掌或手指轻轻地敲打肌肉,以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疲劳。

击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肌肉损伤。

击的部位可以是背部、腰部、腿部等。

八、扭扭是指用手掌或手指轻轻地扭动肌肉,以达到舒筋活络、消除疲劳的效果。

扭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疼痛。

扭的部位可以是手臂、腿部、脚底等。

推拿的八种手法各有特点,应根据不同的病情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法进行治疗。

同时,推拿的手法要轻柔适中,不宜过重,以免造成肌肉损伤。

中医推拿按摩手法都有哪些?【医学健康养生常识】

中医推拿按摩手法都有哪些?【医学健康养生常识】

中医推拿按摩手法都有哪些?文章导读中医的推拿方法很多,主要是运用手指头的技巧进行我们身体的按摩,而达到保健治疗的功效,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推拿的按摩手法吗?下面一起来看吧!按摩疗法,大致有如下两种:一种是主动按摩,又叫自我按摩,是自己按摩自己的一种保健方法。

另一种是被动按摩,是由医生掌握用于患者的医疗法,按摩手法,并不一致,但归纳起来,常用手法可选如下八种:按、摩、推、拿、揉、捏、颤、打等法,常常是几种手法相互配合进行的。

(1)按法: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体适当部位,有节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叫作按法。

通常使用的,有单手按法、双手按法。

临床上,在两肋下或腹部,通常应用于背部或肌肉丰厚的地方。

(2)摩法: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体的适当部位,给以柔软的抚摩,叫作摩法。

摩法多配合按法和推法,有常用于上肢和肩端的单手摩法,和常用于胸部的双手摩法。

(3)推法:在前用力推动叫推法。

临床常用的,有单手或双手两种推摩方法。

推摩的手法是多样的。

把两手集中在一起,使拇指对拇指,食指对食指,两手集中一起往前推动,叫作双手集中推摩法,这种方法,是推摩法中最得手的一种手法。

(4)拿法:用手把适当部位的皮肤,稍微用力拿起来,叫作拿法。

临床常用的有在腿部或肌肉丰厚处的单手拿法。

(5)揉法:用手贴着患者皮肤,作轻微的旋转活动的揉拿,叫作揉法。

揉法分单手揉和双手揉。

象太阳穴等面积小的地方,可用手指揉法,对于背部面积大的部位,可用手掌揉法等。

(6)捏法:在适当部位,利用手指把皮肤和肌肉从骨面上捏起来,叫做捏法。

捏法则着重在手指上。

拿法用力要重些,捏法用力要轻些,捏法是按摩中常用的基本手法,由于捏法轻微挤压肌肉的结果,能使皮肤、肌腱活动能力加强,能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

(7)颤法:是一种振颤而抖动的按摩手法。

动作要迅速而短促、均匀为合适。

要求每秒钟颤动10次左右为宜,也就是一分钟达到600次左右为宜。

将大拇指垂直地点在患者痛点,全腕用力颤动,带动拇指产生震颤性的抖动,叫单指颤动法。

推拿按摩的手法有哪些

推拿按摩的手法有哪些

推拿按摩的手法有哪些拿又称“按摩”,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针灸、推拿、气功四大临床治疗手段之一。

推拿疗法以其方法简便、疗效显著、经济安全等优点,深受广大医生和患者的欢迎。

下面和店铺一起来看看推拿按摩的治疗方法以及推拿的手法吧。

按摩手法的要求手法要求持久、有力、柔和、自然,并有一定深透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推拿按摩是一种古老的治疗疾病的方法,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此疗法就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中,民间医师扁鹊运用按摩、针灸成功抢救了尸厥病人;《黄帝内经》中记载了用推拿按摩手法治疗痹症、痿证、口眼歪斜和胃痛等。

常用手法有:推、拿、按、摩、揉、捏、弹、拨、点、摇、滚、拍、击、拔伸、牵引、复位等。

临床根据不同病人的体质、病症、部位及目的等采取不同的推拿按摩手法。

推拿按摩法主要具有疏筋通络,理筋整复,行气活血,祛瘀等作用,通过刺激的强弱,作用时间的长短,频率的快慢以及手法方向的变化等各种不同性质和量的刺激,对具体脏腑起到治疗作用。

推拿按摩治疗八法1、温:使用摆动、摩擦、挤压等手法,用较缓慢而柔和的节律性操作在固定穴位或部位上使能量深入分肉或脏腑组织,以达到温热祛寒的目的,适用于虚寒症。

2、补:运用推法、摩法、揉法等重点在腹部的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穴上,再用按法、摩法、推法、点法作用于背部膀胱经和华佗夹脊穴上,以补气血津液之不足,脏腑机能之衰弱,重点补后天之本脾胃和先天之本腰肾。

3、通:运用推、拿、搓、等法作用于四肢疏通经络,拿肩井通气机,行气血,点按背部腧穴通畅脏腑气血,以达到祛除病邪壅滞的作用。

4、泻:运用按揉法、推法、弹拨法等作用于腹部,一般用于下焦实证。

由于结滞实热引起的下腹胀满或胀痛,食积火盛,二便不通等皆可用本法,本法之长在于无药物之俊猛,且无毒副作用。

5、汗:用先轻后重的手法加强刺激,步步深入,使全身汗出,使病邪从表解,达到祛风散寒的目的,适用于风热外感和风寒外感。

6、和:运用滚、按、揉、搓、等手法作用于四肢和背部,达到气血调和,表里疏通,阴阳平衡的目的,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主要用于病在半表半里不宜汗不宜吐,不宜下的情况,可调脉气,和经血,气血不和经络不畅引起的肝胃气痛,月经不调,脾胃不和,周身胀痛等症。

中医中的推法

中医中的推法

中医中的推法【原创版】目录1.推拿疗法的概述2.推拿疗法的基本手法3.推拿疗法的作用和优势4.推拿疗法的注意事项5.结论正文一、推拿疗法的概述推拿疗法,又称推拿按摩,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通过手法技巧作用于人体体表,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物理疗法。

推拿疗法具有广泛的适应症,适用于各种疾病和症状,如肌肉骨骼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二、推拿疗法的基本手法1.推法:用手掌或指尖在一定的方向上推动皮肤,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2.拿法:用手指捏住肌肉或肌腱,用力向上提起,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3.按法:用手指或手掌按压某一部位,可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

4.摩法:用手掌或指尖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摩擦皮肤,可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

5.揉法:用手指或手掌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轻柔的揉动,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三、推拿疗法的作用和优势1.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推拿疗法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改善肌肉功能。

2.调节神经系统:推拿疗法可刺激神经末梢,促进神经传导,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对神经系统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增强免疫力:推拿疗法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4.无毒副作用:推拿疗法是一种物理疗法,无需使用药物,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安全可靠。

四、推拿疗法的注意事项1.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有资质的推拿师:推拿疗法是一种专业的物理疗法,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经验,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有资质的推拿师可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

2.遵守医嘱:在进行推拿疗法时,应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和指导,避免自行按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注意卫生:推拿疗法是一种接触性疗法,为防止交叉感染,应保持治疗环境的清洁卫生。

五、结论推拿疗法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物理疗法,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和显著的治疗效果。

通过熟练掌握推拿疗法的基本手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调节神经系统,增强免疫力,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

中医经络学保健按摩基本手法

中医经络学保健按摩基本手法

中医经络学保健按摩基本手法
1、梳拂:以双手指按拂的方式轻轻梳理被摩擦的部位,能使血液和淋巴运行顺畅,减少组织的局部滞液。

2、推拿:以双掌掌心相对应,做上下推拿,左右椎拿,正面背面斜推拿等基本手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组织痉挛,缓解疼痛。

3、揉搓:左右手同时环揉或交叉搓揉着揉搓被摩擦的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调理身体健康。

4、搓褶:将被摩擦的部位由两侧往当中挤压,然后左右手相反地搓褶,可宣泻血淤,缓解滞涩。

5、捏拿:以双指给指与拇指交替给捏,使被摩擦处下凹隆起,能加强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上消化吸收。

6、拨拉:以双指按压拨拉方向相反的方法,动作灵活轻敏连续,能有效拆结,降低紧张。

实用推拿按摩基本手法十七种——7-9种

实用推拿按摩基本手法十七种——7-9种

实用推拿按摩基本手法十七种——7-9种推拿手法起源于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

因撞击、扭挫、跌损等而引起疼痛时,人们会很自然地用自己的双手去抚摩、按压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或通过摩擦身体以抵御寒冷。

在长期的实践中,推拿手法从原来简单的下意识动作,发展成为需要经过刻苦训练才能掌握的一种具有高度技巧性的医疗运动,成为中医学中别具特色的一种治疗保健方法。

7. 搓法用双手掌面夹住肢体或以单手、双手掌面着力于施术部位,做交替搓动或往返搓动,称为搓法。

包括夹搓法和推搓法两种。

搓法【适用部位】夹搓法适于四肢部、胸肋部;推搓法适于背腰部及下肢后侧。

【作用】主要用于肢体酸痛、关节活动不利等病症。

8. 抹法抹法用拇指指纹或掌面在体表做上下、左右及弧形曲线的抹动,称为抹法。

抹法为一指禅推拿流派的辅助手法,它实际是成人推拿所用推法——平推法与小儿推拿所用的推法——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及合推法的综合动作。

主要分为指抹法与掌抹法两种。

抹法【适用部位】指抹法适于面部、手足部;掌抹法适于背腰部、四肢部。

【作用】主要用于感冒、头痛,面瘫及肢体酸痛等病症。

9. 按法以手指或手掌按压体表,称按法,具有刺激强但舒适的特点,易于被人接受。

按法又常与揉法相结合,组成“按揉”复合手法。

分为指按法和掌按法两种。

按法【适用部位】指按法适于全身各部,尤以经络、穴位常用;掌按法适于背部、腰部、下肢后侧以及胸部、腹部等面积较大而又较为平坦的部位。

【作用】按法常用于头痛、腰背痛、下肢痛等各种痛症以及风寒感冒等病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适当的被动运动手法可以起到松解粘 连,滑利关节的作用。
推拿学基础理论——作用原理
调整脏腑 增强抗病能力
特定的手法在特定的部位实施 • 一、补肾益气 • 二、调理肠胃 • 三、宣肺化痰 • 四、保健美容
推拿学基础理论
五、推拿的治疗原则 (一)治病求本
整体观念,辨证施术;标本同治,缓急兼顾 (二)扶正祛邪 (三)调整阴阳 (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五)治未病
动作要领
• 吸定点:鱼际 • 腕关节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 • 拇指内收,四指自然伸直 • 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
,带动腕关节运动 • 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揉动
掌揉法
用手掌或掌根着力于治疗部位,作轻 柔缓和的环旋转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 组织一起揉动的手法,称为掌揉法。
动作要领
术者用手掌或掌根附着于治疗部位或 穴位,稍用力下压,腕关节放松,运用前 臂力量带动腕、掌、指在治疗部位上作小 幅度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的 皮下组织一起揉动。
①摆动类 ②摩擦类 ③振动类 ④挤压类 ⑤叩击类 ⑥运动关节类
推拿学基础理论
三、推拿手法操作的基本要求
• 持久
• 有力 • 均匀
深透
• 柔和
推拿学基础理论——操作的基本要求
• 持久
—能够按照手法的技术要求持续足够的操作时间。
— 要求动作不走样,力量不减小。
— 保证手法对人体的足够的刺激量
推拿学基础理论——操作的基本要求
二指 揉法 三指 揉法
拇指指腹
中指指腹
食、中二 指
食、中、 环三指
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 动摆动,带动腕关节摆动
食指搭于中指远端指骨间关 节背侧,腕关节微屈,以肘 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
动,带动腕关节摆动
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 动摆动,带动腕关节摆动
同上
120-160 次/分
同上
同上 同上
指揉法应用
频率100次/分钟。
• 功效: 摩法刺激柔和舒适,应用在全身各部位,以胸腹部及胁肋部最
为常用。
揉法与摩法的比较
揉法
摩法
相同点
呈环形操作
不同点 带动皮下组织 不带动皮下组织
第一节 推拿手法——摩擦类
3、推法
• 操作:用指、掌、拳、肘着力于人体的治疗部位作单方向 直线移动的手法。又称为平推法。
• 分类:指推法;掌推法;拳推法;肘推法
作用后引起的不适感。
第一节 推拿手法——摆动类
3、一指禅推法
• 操作:用拇指的指端或罗纹面着力,运用前臂的摆动带
动拇指或拇指指间关节作屈伸往返运动,使所产生的功力 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或腧穴上的手法,称为一指禅推
• 适用部位:一指禅推法接触面小,压力大,深透性强,
擅长推穴道,循经络。适用于全身各经络、穴位
指揉法,施术面积较小,功力集中,动作 柔和,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或穴位,其治疗 作用取决于所取穴位的特异性。
• 二指揉法,临床上常用于同时分揉二穴, 多用于小儿。
• 三指揉法,临床常用于同时分揉三穴,如 三指揉神阙与两侧天枢,治疗脘腹胀痛、 便秘等症。
鱼际揉法
用鱼际着力作轻柔缓和的来回 摆动或环转运动,并带动该处的 皮下组织一起揉动的手法。
• 操作:用第五掌指关节背侧吸附于受术部位,以肘关节
的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的伸屈和前臂的旋转,使小鱼际尺 侧与手背尺侧在受术部位上作持续的来回滚动,称为 法。
• 分类:掌指关节滚法;指间关节滚法。 • 要领:
①手背着力面必须紧贴治疗部位,不能在治疗面上来回拖擦和滑移 ②力度与节律要均匀,不能够忽快忽慢,时重时轻。 ③滚法操作时,要避免掌指关节在受术者骨骼突起处滚动。频率120次~
中医推拿按摩法
学习要点
• 掌握推拿基本手法的操作、要领及应用; • 熟悉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 • 熟悉常见筋伤、保健按摩和健体按摩的常规推拿
方法; • 了解推拿的原理; • 了解常用的海外保健按摩手法。
推拿学基础理论
二、推拿手法的分类
• 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
• 根据施力特点分类 • 根据手法应用对象分类 • 根据手法组合分类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法之所施,使 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推拿学基础理论——操作的基本要求
• 深透
— 指手法的局部刺激直接达到操作部位的深层。 — 指手法的局部刺激通过穴位、经络或神经系 统间接对脏腑器官起作用。 深透,主要是力的深透,但同时也包括热的深 透。
推拿学基础理论
四、推拿的作用原理 • 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 舒筋缓急,调利骨节 • 调整脏腑 ,增强抗病能力 • 急救醒神,以指代针 ,推拿代药
为加强刺激强度可以双掌相叠揉动( 称为叠掌揉法)。
频率约120~160次/分钟。
掌揉法应用
掌揉法着力面积大,刺激柔和舒适,适用于面 积大又较为平坦的部位,如腹部、腰背部以及 四肢 1.掌揉腹部
• 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 • 常用于治疗脘腹疼痛。 2.掌揉腰背部及四肢肌肉 • 具有放松肌肉,松解痉挛的作用; • 用于治疗腰背部以及四肢肌肉的酸痛及强刺激手法
160次/分钟。
• 应用:活血祛瘀、舒筋通络、滑利关节。颈项部、肩背部、腰臀部、
四肢等肌肉较丰满的部位。
定义分析
• 吸定点
第五掌指关节背侧
• 着力部位
小鱼际尺侧与手背尺侧
第五掌骨尺侧缘至第三掌骨围成的三 角形,大小约占手背的1/3—2/5
第一节 推拿手法——摆动类
2、揉法
• 操作:用指面、掌或前臂等吸定于一定部位上,着力作
握实拳,以手指及腕部主动施力,做单方向直线 推动。
2019/10/6
48
2.掌推法
用全掌或掌根着力于治疗部位,以掌根为 重点,运用前臂力量做单方向直线的推动 • 需要增大压力时,可叠掌操作。 • 适用于腰背、胸腹、下肢等部位。
2019/10/6
49
3.拳推法
手握拳,以四指的第1指 间关节背部突起处着力, 运用前臂力量做单方向直 线的推动。 • 适用于腰背、四肢部的劳 损、宿伤及风湿痹痛。
推拿学基础理论——作用原理 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
• 通过手法对人体体表的直接刺激,促 进了气血的运行。
• 通过手法对机体体表作功,产生热效 应,从而加速气血的流动。
推拿学基础理论——作用原理
舒筋缓急,调利关节
• 一、手法作用于损伤局部,可以促进气血 运行,消肿祛瘀,理气止痛;
• 二、推拿的整复手法可以通过力学的直接 作用来纠正筋出槽、骨错缝,达到理筋整 复的目的;
推拿学基础理论
八、异常情况及处理 • 晕厥 • 出血 • 骨折 • 烫伤 • 破皮
第一节 推拿手法
• 一、摆动类:滚法、揉法、一指禅推法 • 二、摩擦类:摩法、擦法、推法、抹法 • 三、振动类:抖法、振法 • 四、挤压类:按法、压法、点法、拨法、踩法、
捏法、拿法
• 五、叩击类:拍法、击法、扣法 • 六、运动关节类:摇法、扳法、拔伸法
• 适用部位:四肢小关节、 胸骨、锁骨下窝
第一节 推拿手法——摩擦类
2、摩法
• 操作:用手掌掌面或指腹轻放于体表治疗部位,腕关节做主动环形、
有节律的抚摩运动的手法。
• 分类:指摩法;掌摩法。 • 要领:
①肘关节微屈120°-150°之间。 ②腕关节放松,掌指、指间关节自然伸直。 ③指面或掌面要紧贴体表治疗部位,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摩动。 ④摩动时压力要均匀,动作要轻柔。 ⑤指摩法操作时宜轻快,频率约120次/分钟;掌摩法操作时宜稍重缓,
• 着力部位: 小鱼际 • 特点:产热量最大

• 适用部位:肩背、腰骶



鱼际擦法
• 着力部位:鱼际
• 特点:产热量一般
• 适用部位:四肢, 尤以上肢多见
擦上肢
掌擦法
• 着力部位:全掌 • 特点:产热量较低
• 适用部位:肩背、胁肋
擦胸腹部
指擦法
• 着力部位: 拇指 或 食、 中、无名三指
• 特点:产热量最小
推拿学基础理论
• 热敷
• 运用热敷法治疗某些疾病,在我国已有 二千多年的历史,《内经》中所述的 “熨”法就是热敷法。
热敷
干热敷 湿热敷
推拿学基础理论
热敷的作用
• 热敷的主要作用是“透热”,根 据不同的病情,配合多种性能的药物, 以加强温经通络,活血祛瘀、散寒止 痛等作用 。
推拿学基础理论
热敷方法
• 主治:内妇为主,各科兼治。
第一节 推拿手法——摩擦类
1、擦法
• 操作:术者用鱼际、掌、指贴附于受术者体表的一定部位, 稍用力下压,作直线来回摩擦移动,使之产生一定的热量。
• 要领:直、长、匀、热。频率约100次/分。
① 压力不可过大,以免擦破皮肤。 ② 不可擦破皮肤。为保护皮肤,常使用油性介质(冬青膏、红花油
推拿学基础理论
七、推拿适应证 • 推拿适应证涉及骨伤、内、妇、儿、五官、
神经科疾病; • 亦用于减肥、美容及保健医疗等
推拿学基础理论
八、体位、介质与热敷
• 体位
患者体位
仰卧位
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坐位 医者体位
端坐位 俯坐位
推拿学基础理论
• 介质
— 是指手法操作时涂在受术体表的 油剂、水剂、酊剂、膏剂或粉剂等。 用于减少与皮肤的摩擦,或借助其中 的药物作用增强手法的功效。
• 要领:
①推动过程中,着力面始终紧贴治疗部位。 ②压力均匀适中。 ③呈直线移动,不可歪移。 ④摩指推法时距离宜短,掌推法、拳推法、肘推法时移动距离宜长,
速度宜缓慢均匀。 ⑤在体表直接操作时,常配以介质,防止破皮。
• 功效:推法具有温经活络、解郁除闷、活血止痛、健脾和胃、调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