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节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地形图》课件

小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周末,学校组织了一次登山活动,其 中有ABC三条登山路线要同学们选择:
C
A B
请观察图中的三条登山路线,你 准备选哪一条?试说明理由.
八. 分层设颜色
—分层设色地形图
500 400 300 200 100
不同颜色代表海拔高度不同,在这样 的地形图上,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可以 一目了然,这样的地形图就叫等高线分 层设色地形图。优点:醒目、直观。
D C B
咚咚家
A
E
3、假如沿图中线路在叮叮和咚咚两家之间修一条公 路你认为合适吗?
六. 辨线识规律
闭合等高线 中心,数值 由外向内增 大 等高线向海拔 增高的方向弯 曲
等高线重叠
两个山顶之间部位
等高线向海拔降低 的方向弯曲
七. 读图判陡缓
AB两处山坡哪一 处较陡?哪一处 较缓?
B A
你是如何看 出来的?它们 的等高线分 布有何不同?
第三节 地形图
学看地形图
一.山体识部位
山顶
山谷 样变成这种平 面地形图的呢?
二.连出等高线 等高线
这些线是 什么呢?
500 400 300 400 300 400
300
300
300
300
200
200
100
100
100
100
小结:图中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叫等高线;
如何把这些山体等高 线转绘在底板上使之 成为平面图呢?
九、剖面看起伏
—地形剖面图
500 400 300 200 100
地形剖面图更直观的显示沿某一方向地面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分享我的收获……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评估任务1、学生通过在地球仪上演示并观察地球的自转,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特别是在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2、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够说出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昼夜更替现象,并理解其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3、学生生活实例的展示,能够理解地球的自转会导致时间的差异,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并理解其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估要点环节一新课导入学生观看视频教师播放视频,视频中提问太阳为何会东升西落,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巴黎奥运会选手会在深夜比赛?学生能够通过视频,对这些现象有兴趣和思考。
环节二新课讲授-地球自转基本特征学生在课本找到地球自转的含义,绕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学生利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并说出从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上看地球自转的方向。
(预设:学生可能会自东向西转动地球仪;也有可能不懂什么叫从北极上空看)因此教师在开始前,要给予正确的指导。
过渡:这些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出示活动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21文本材料,说出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利用动画展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学生说出含义、旋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过渡:能不能利用地球仪换个角度看地球的自转?出示活动2:同桌互相利用地球仪演示,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并写下你们的观察记录。
教师出示模拟地球自转的步骤和观察思路:教师要不断巡视,看学生是否有错,应当及时纠正。
后利用动画效果,给予学生正确的反馈。
并利用口诀让学生记忆。
学生能根据课本文本材料,说出地球自转的含义,绕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学生能够动手演示地球仪的自转,并且根据指示观察在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的方向。
环节三新课讲授-地球自转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学生观察老师的模拟回答:①白昼,昼半球②黑夜,夜半球③晨昏线④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对于第4个问题学生不一定会回答到,没关系,教师引导即可。
学生观察教师拨动地球仪,能够观察到,白昼黑夜不断发生变化,能够所出这种现象叫做昼夜更替现象。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多样的文化》名师优质教学设计

1.习俗,指风俗习惯,是一个地方在较长时间里形成并流行的风尚、礼节和习惯。习俗对社会成员有一定的行为制约作用。习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随着社会的变迁,原有习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所谓“移风易俗”正是这一含义。
2.习俗涉及生产、生活、信仰等多个方面,世界各地、各民族的习俗差别很大。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侧重选择讲述生活习俗的差异,重点关注习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且在本标题内容一开始就作了交代。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三节多样的文化
教学目标和要求
运用反映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要求学生知道世界主要语言;了解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区;了解各地衣食住行等习俗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意识。
板书设计
3.教材用六种语言“我爱地理”的文字表达直观反映语言种类的不同。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主要的语言都有相应的文字,但世界上有的语言并没有文字。
4.教材对宗教内容尽量简化处理,概述宗教产生的原因后,简单介绍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这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和主要分布地区,其他宗教没有涉及。相关研究表明,基督教的分布范围较广,很难总结其主要分布区,因此教材没有列举其主要分布区,而是用“分布广泛”阐明其分布特点。另外,因学生还没有学习区域地理的知识,这里提及的分布区尺度只具体到大洲。
(2)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和主要分布地区分别是哪里?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认识世界的三大宗教。
【师生共同小结】世界三大宗教主要是指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其中基督教的信仰人数最多,三大宗教的起源地区和主要分布地区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选择合适的地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PPT优秀课件)
如果我想到杭州市区玩,身上却带了一张 《世界政区图》,这合适吗?为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PPT优秀课件)
如果你要了解台湾应选择哪幅地图?请仔细观察课本 图1-11-A和图1-12-B,看看它们有哪些不同?结合课本22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PPT优秀课件)
1小明为了设计旅游路线,找来了《中国交通图》,大家 想一想 他首先应该做些什么? 2、从北京到杭州,沿途会经过哪些大城市? 3、如果旅游时间为3天,最好采取哪一种交通方式?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PPT优秀课件)
课本活动2,
• 中国交通图能为小明提供什么帮
助? • 在昆明住宿选哪种地图? • 在昆明游览、还要去其他著
名景区呢?需要什么地图? • 到了景区确定旅游路线需要
哪种地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PPT优秀课件)
如何选择合适的地图
•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 图
• 根据范围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海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PPT优秀课件)
• 海量信息的电子地图
地图的种类 气候图
矿产图
自然地图
水文图
植被图等 人口图
交通图
社会经济地图 工业图
第三章第三节海陆的变迁课件 (26张PPT)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 压2. 红海为什么在不断扩张?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拉
• 3伸. 地中海为什么在不断缩小?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不断碰撞挤压
知识补充
挤压
(消亡边界) 张裂
(生长边界)
陆地: 山脉 ;
陆地: 裂谷、断层 ;
海洋: 海沟;海洋缩小; 海洋: 海洋、海岭 ;
地震来了怎么办?
活动
• 运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地理现象 • 请你运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 对图示地理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大西洋两岸都发现了距 今超过2.5亿年的爬行 类动物化石, 而其他 地区未曾发现。
还有哪些事情可以证明?
• 南极洲地区有煤炭等化石能源
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依据
• (1)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相吻合。 • (2)非洲和南美洲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 (3)非洲和南美洲古生物的一致性。 • .....
活动
• 运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地理现象 • 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虽然只是一种假说,却不是空想,而是在科学
推断的基础上,找到了相应的资料及实证。图3.24和图3.25提供的资料,被 认为是支持大陆漂移说的两个典型实例。 • 请你运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 对图示地理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这好比撕破了的一张报 纸, 拼合以后的印刷文 字和行列也一一对应。
思与学
• 魏格纳从世界地图上得到什么启示
• 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科学家魏格纳的目光 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满脸疑惑。 “奇怪! 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 么竟如此吻合? ”他的脑海里再也不能平静, “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 一起的? 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 ”为了验证 自己的猜想, 魏格纳开始收集资料和实地考 察, 从古生物化石、地层结构等方面,找到 了大西洋两岸相同或相吻合的一些证据。 1912年, 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尽管这个假说当时未能得到大多数学者的支 持, 但它打破了地球“海陆分布的固定论” 的思想禁锢, 帮助人类重新认识地球。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素养分层评价(含答案)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必备知识·基础练】1.(地理与谚语)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夏雨满地流”。
下面四幅降水量柱状图中,最符合这句话含义的是(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观测当地某月全部五次降水过程,并记录了降水量(下表)。
当地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 100mm。
据此,回答2、3题。
本月降水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降水日期5日7日—8日11日15日—27日29日降水量15mm 21mm 25mm 153mm 41mm2.该地当月降水量为( )A.1 100mmB.255mmC.41mmD.51m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兴趣小组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温度计B.该地当月处于旱季C.该地当月中下旬持续降水时间长D.该地当月第2次降水的强度最大读图,完成4~6题。
4.甲地附近的年降水量约在( )A.2 000毫米以上B.1 000毫米左右C.200毫米以下D.500毫米以上5.北回归线附近年降水量( )A.内陆、沿海都很多B.大陆东岸多于西岸C.大陆内部多于沿海D.大陆内部多于东岸6.下列地区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北极地区B.北回归线附近C.北极圈附近D.赤道地区【关键能力·提升练】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反映了世界年降水量随( )A.时间变化的情况B.经度变化的情况C.海拔变化的情况D.纬度变化的情况8.下列地区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A.赤道附近B.南回归线附近C.极圈附近D.极点附近油橄榄是欧洲某国的国树,该国是世界主要橄榄油出口国之一。
如图为该国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完成9、10题。
9.图示气候类型属于( )A.全年多雨B.夏季多雨C.冬季多雨D.全年少雨10.该地有利于油橄榄生长的气候条件是( )A.夏季光照强,年降水量500mm左右B.气温12℃~37℃,年降水量1 000mmC.夏季高温,冬季寒冷且降水量最多D.冬季多云雾,春季降水量小于夏季(新考法·地理思维)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被称为世界的“干极”。
2024年秋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课件)

课堂
演示地球自转运动,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
活动 的变化,思考这种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在暗室里,用手电筒或蜡烛等 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模拟 太阳光对地球的照射。
朝向太阳的半球为昼半球, 背向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
按逆时针方向匀速、缓慢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
昼半球不断地变成夜半球, 夜半球不断地变成昼半球。
从赤道看
从北极上空看
从南极上空看
口诀记忆地球自转 地球自西向东转,旋转一周为一天; 背着太阳为黑夜,迎着太阳为白天; 地球上面看日出,每天东边要早见。
地球的 阅读教材,结合图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公转
地球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年
旋转中心
太阳
地理现象 四季、昼夜长短变化等
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
太阳直射位置在23.5°N和
每年夏至日,太阳垂直照射在23.5°N,这是太阳 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位置。此后太阳垂直照射位置 向南移。每年冬至日,太阳垂直照射在23.5°S,这是 太阳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南位置。此后太阳垂直照射 位置北移。这样23.5°N和23.5°S就成看了太阳垂直照 射位置“回归”的界线,所以把它们称为回归线。
结论: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观察光线在地球仪上的分布,找到对应的昼半 球和夜半球的分布。
在同一时刻,林林和正在国外出差的妈妈互致 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
林林,上午好!
(美国纽约)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 妈妈,晚上好! 东自转,昼夜不断交替,导
致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 现时间的差异。纽约与北京 的经度相差很大,图中纽约 处在夜半球,为晚上;北京 (中国北京) 处在昼半球,为上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气温低 B.深居内陆,距海远 C.海拔高,海风吹不到 D.距海近
读四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完成6~9题。
6.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新加坡 ) 7.属于冬雨型的是( 罗马) 8.四地中,降水季节分配最为均匀的是( 伦敦) 9.通过降水季节变化可知,四地中,容易发生
旱、涝灾害的是( 北京和罗马 )
)
雪
世界的干极是______________。
6月27日至28日,湖北阳新县普降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最大降雨量达到203.
乞拉朋齐为什么会成为世界雨极呢?
2毫米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它比台湾省火烧寮于1912年创造的我国雨“极”记录8408.
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一样吗?
乞拉朋齐的树根桥
它们不是靠施工建成的,而是橡胶树的树根长成的活 的桥。它们横亘在河流之上,遍布的藤蔓和苔藓使它显得沧桑 而壮观,真实又梦幻。
乞拉朋齐为什么会成为世界雨极呢? 地形雨
干燥气流
暖湿气流
迎风坡
背风坡
印度洋暖湿的空气从孟加拉湾吹向 青藏高原时,喜马拉雅山不让它越过, 暖湿气流发生上升运动,凝结成大量 雨滴,瓢泼般地降落在乞拉朋齐,使 它成为世界“雨极”。
26461.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 西岸降水少
降水季节变化的地区差异(59面图3.
(1)与两极相比,赤道附近降水_____,达到______mm。
2、降水量的测量:雨量器(储水筒、盛水器、漏斗、储水瓶)与量杯
1、降水:指大气中降落的雨、雪、雹等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
4.亚欧大陆的中纬度地区自西向重东降 点认识——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雷阵雨
小雪 中雪 大雪 雨夹雪 冰雹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最主要的形式
想一想
雾、霜、露水属不属于降水?
降水量的测量
测量降水量的仪器: 雨量器和量杯。 人工测量: 一般每天在8时和20时各 记录一次,这两次记录 的降水量之和就是这一 天的日降水量。 降水量的单位:毫米(mm)
降雨
降雪
把一月内每日的降水量相加即为月降水量。 把一年内每月的降水量相加即得到年降水量。 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议一议
降水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降 水 影 响 交 通 风调雨顺——农业丰收 →
降水 与
民居
江南水乡的砖墙斜顶屋
吐鲁番晾制葡萄干的晾房
降水季节变化的地区差异
观察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夏季多雨型
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
降水季节变化的地区差异(“举一反三”)
试说明图中各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全年多雨 全年湿润 冬季多雨 全年少雨
降水的时间变化
1、降水的季节变化
右图说明:一个地区,一年内 不同月份降水量_不__相__同__。
2、降水的年际变化
下表说明:同一地区,不同年份降水量_不__相__同__。
A
B
A、B两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有何不同?
A地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B地降水的季节差异很大.
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明察秋毫”)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 7、8、9月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 12月、1月、2月
3.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大约740毫米
4.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A、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B、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少,背风坡降水多
C、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
D、在温带地区,沿海降水少,内陆降水多
世界、中国降水的极值ຫໍສະໝຸດ 降水最多的地方 降水最少的地方
世界
印度的乞拉朋齐
智利的阿塔卡马 沙漠
中国
台湾火烧寮 8000多毫米
新疆托克逊 59毫米
地形雨
迎风坡多雨
背风坡少雨
暖湿气流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降水分布规律 思考:影响降
水分布的因素?
赤道热,降水多, 两极寒,降水难。 纬度因素
中纬度,居内部, 距海远,气候干。 海陆因素
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 地形因素
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 10 15 58 68 86 110 150 180 80 89 40 12
降水量 /mm
10
5
22 47 71 81 135 169 112 57
24
12
1、步骤:一横
二纵
三标高度 四画柱状
2、分析:看降水的季节变化
一般把月降水量>100mm的月 份称为当地的雨季。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2、3、1、世、南在界、赤中上北道纬降回附度水归地近量线区各最附,多地近沿的,的海地大年地区陆降区是东降水,岸水量有乞降,“大拉水多大”朋,多陆多之齐大在内称陆毫部。西降2米0岸水0以降0。上水雨;。极 少少 两极世地界上区降的水年量降最水少量的地大区约是在阿,_塔有_2_卡“0_0马_”_沙之毫漠称米。以下。干极
多年平均降水量
北京的年降水量 最大(1959年)
最小(1869年)
644毫米
1406毫米
242毫米
西南旱灾
新疆北部雪灾 降水过多、过少都会造成一定的灾害。
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
南方水灾
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比一比,谁画得快又好?)
根据北半球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完成该地各月降水量柱
状图。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该地三个6、月7降、水8 最多,三个月 12、1、2 降水最少,降水季节变化(大大或小)。
(2)若该地位于南半球,冬夏季节降水用少雨和多雨
表示,应是夏季,少冬雨季。
多雨
二、选择题:
1、下列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 )
A、赤道地区
B、两极地区
C、中纬度地区 D、内陆地区
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