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参考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心血管疾病流行现状及风险评估ppt课件

中国心血管疾病流行现状及风险评估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最新
TC 200~ 239
vs <200
TC ≥240
vs <200
血脂异常
世界心脏联盟 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全球倡议
2013年世界心脏联盟(WHF)发起的全球性倡议,旨在到2025年,将心血管疾病导致的过早 死亡率减少25%。这也与世界卫生组织(WHO)“25 by 25”的计划相吻合,即2025年前将非
中华内科杂志2010年2月第49卷第2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10):820-4
精选ppt课件最新
CVD一级预防危险因素干预的普
适法则:
通过危险因素筛查,锁定高危人
群 CVD风险越高,降压、降脂等治疗获益也越高
BPLTTC Meta分析 2014
CTT meta分析 2012
可预防心血管事件数/1000人 可预防心血管事件数/1000人
传染性疾病(NCD)死亡率降低25% (与2010年相比)
25 by 25 GLOBAL TARGET
减少由慢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或慢性呼吸道疾病)引
起的过早死亡约25%
过量饮酒 相对减少
10%
体力活动不足 人数相对减少

食盐量 相对减少
30%
吸烟率 血压水平未达标 糖尿病/肥胖
相对减少 比例相对降低 停止上升
SBP降幅
5年CVD风险
LDL-C降幅
5年CVD风险
降压治疗试验协作组纳入11项研究,67,475例受试者
胆固醇治疗协作组入选22项他汀与对照比较的研究,共纳 入134 537例受试者,中位数随访4.8年
中国心血管疾病流行现状及风 险评估
.MKT.GM.05.2016.5488

非心脏手术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解读PPT课件

非心脏手术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解读PPT课件

29
脑血管疾病
① 之前6个月内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或 卒中病史的患者在术前推荐行颈动脉或脑 血管成像检查(Ⅰ类适应证,C级证据); ② 颈动脉疾病患者在围手术期推荐继续服用 他汀和抗血小板药物(Ⅱa类适应证,C级证 据); ③ 行非心脏手术的颈动脉疾病患者,其颈动 脉血管重建的适应证和一般人群相同(Ⅱa 类适应证,C级证据)。
24
瓣膜性心脏病



对明确或疑诊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在计划行中 高危非心脏手术前应进行临床和心脏超声评估 (Ⅰ类适应证,C级证据); 症状明显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计划行择 期非心脏外科手术前,若患者瓣膜外科手术风 险较低,推荐行主动脉瓣置换(Ⅰ类适应证,B 级证据); 无症状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计划行择期 高危非心脏外科手术前,若患者瓣膜外科手术 风险较低,推荐行主动脉瓣置换(Ⅱa类适应证, C级证据);
23
高血压




建议对术前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靶器官损 害的评价和危险分层(Ⅰ类适应证,C级证据); 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尽量避免围手术期血压大幅 波动(Ⅱa类适应证,B级证据); 对于1~2级高血压患者即<180/110 mmHg 非心脏手术不必延期,但推荐级别较低(Ⅱb类 适应证,B级证据)。 外科医生应综合患者的全身情况,权衡患者高 血压和外科风险及紧急程度后酌定。
12
围手术期抗凝血药物的管理


维生素K拮抗剂
若INR<1.5,外科手术大多可安全进行,但对于栓塞高危 人群,停服维生素K拮抗剂后栓塞风险明显增加,围手术 期大多需要低分子肝素桥接治疗。 对于栓塞高危患者,推荐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天两次; 低危患者推荐每天1次皮下注射,应用至术前12h。 新指南推荐术前停服维生素K拮抗剂3~5d,后每天监测INR, 直至INR≤1.5。停服维生素K拮抗剂后第2天或INR>2.0后 即开始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桥接治疗。

心血管系统评估PPT课件

心血管系统评估PPT课件
❖ 包括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 性呼吸困难等
12
心源性呼吸困难
❖ 常见于左心功能不全所致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自觉 呼吸时空气不足,呼吸费力的状态,其临床特点:
❖ 1) 患者有严重的心脏病史。 ❖ 2) 呈混合性呼吸困难,卧位及夜间明显。 ❖ 3) 肺底部可出现中、小湿锣音,并随体位而变化。 ❖ 4) X线检查:心影有异常改变;肺门及其附近充血
心血管系统评估
1
2
❖ 心血管系统评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一、胸闷 ❖ 二、胸痛 ❖ 三、呼吸困难 ❖ 四、心悸 ❖ 五、黑矇 ❖ 六、头晕 ❖ 七、心律 ❖ 八、足背动脉搏动 ❖ 九、颈静脉怒张 ❖ 十、周围循环 ❖ 十一、水肿
3
一、胸闷
❖ 胸闷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呼吸费 力或气不够用。轻者若无其事,重者 则觉得难受,似乎被石头压住胸膛, 甚至发生呼吸困难。它可能是身体器 官的功能性表现,也可能是人体发生 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胸闷是一自觉 症状,常伴随其他症状如胸痛、压迫 感、心悸、喘、灼热感、吐酸水、冒 冷汗、恶心、呕吐等。
10
常见护理诊断
❖ 心输出量不足 ❖ 疼痛 ❖ 恐惧、焦虑 ❖ 有受伤的危险 ❖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猝死 ❖ 舒适改变 ❖ 知识缺乏
11
三、呼吸困难
❖ 呼吸困难(呼吸窘迫)是呼 吸功能不全的重要表现,病人 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客观 上表现为呼吸费力,重则出 现鼻翼扇动、紫绀、端坐呼 吸,并可有呼吸频率、深度 与节律的改变。
36
心源性水肿
❖ 心源性水肿时水肿首先出现在身体的低垂部
位,如站立时下肢尤其是足踝部最早出现水肿 且明显,而在卧位时以骶骨部和臀部最明显。

当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可出现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评估方法概述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评估方法概述

4、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重要的生物学现象之一。在AS 过程中,内皮细胞凋亡、平滑肌细胞凋亡以及巨噬细胞凋亡等均参与了AS斑块 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5、自噬:自噬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自噬可以清除衰老的细胞 器和其他有害物质,维持细胞稳态。然而,过度的自噬也可能导致细胞死亡,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概述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大型弹力型动脉,如主动脉、 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等。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在心脏血管时,称为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也称冠心病;当病变发生在脑部血管时,称为脑 梗死。这些病变可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给患者带来 极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肠道菌群失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 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率增加。这些疾病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 生发展,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其次,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引起炎症反应 和免疫失调,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展。此外,肠道菌群失调还 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也可能加重心 血管疾病的病情。
结论:通过对参莲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作用及机制进行探讨,我 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参莲方能够多途径、多靶点地调节机体功能,改善动脉 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症状。然而,目前对参莲方的药理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 深入研究,同时缺乏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未来研究方向应 包括深入探讨参莲方的作用机制,明确其有效成分及其相互作用,为临床应用 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评估方法概述
01 引言
目录
02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 管病概述

《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2019)要点

《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2019)要点

《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2019)要点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血管病(CVD)是造成我国居民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要病因。

2016年,我国心血管病死亡434.4万例,其中脑卒中死亡209.8万例,位列死因谱的第1位,冠心病死亡173.6万例;心血管病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

同时,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我国心血管病患者超过2.9亿例。

此外,冠心病、脑卒中等重大心血管病也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

加强心血管病防控刻不容缓。

人口增长、老龄化、城镇化等是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持续增长的重要社会决定因素。

同时,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患病率上升,超重和肥胖增多,不合理膳食、吸烟、缺乏身体活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持续流行,致使我国心血管病预防和管理形势更加严峻。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一、心血管病总体风险评估要点1. 心血管病总体风险可分为短期风险(10年风险)和长期风险(15~30年或终生风险)。

2. 心血管病总体风险评估,并进行风险分层,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的基础。

3. 本指南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的适用对象,为20岁及以上无心血管病的个体。

二、总体风险评估流程要点总体风险评估流程:对20岁及以上没有心血管病的个体,首先进行心血管病10年风险评估,将评估对象分为10年风险低危、中危、高危个体;对于10年风险中、低危且年龄为20~59岁的个体,进行心血管病终生风险评估。

(一)风险评估采集的指标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需纳入:性别,年龄,现居住地(城市或农村),地域(北方或南方,以长江为界),腰围,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当前血压水平,是否服用降压药,是否患有糖尿病,现在是否吸烟,是否有心血管病家族史。

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中没有纳入体重指数(BMI),是因为腰围指标对心血管病发生的预测效果更好,并不否认BMI在国家主要的心血管病10年风险评估模型。

研究表明,即使合并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大部分60岁以下成年人短期(10年)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处于中低危水平。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全文版)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全文版)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全文版)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全文版)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一、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现状心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

近30年来我国人群心血管病(主要是冠心病、卒中和周围血管病)死亡率、发病率和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提前。

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我国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自1980年以来,XXX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和医疗费用不断增加,2000年以后增加迅速。

2015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总数1 887.7万人次,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12.87%。

2015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住院费用中,急性心肌梗死153.40亿元,颅内出血为231.99亿元,脑梗死为524.26亿元。

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0.13%、18.06%和23.47%[2,3]。

三、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必要性冠心病、卒中等心血管疾病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

尽管心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尚有待研究,但其主要危险因素已经明确。

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血脂异常(主要是胆固醇增高)、糖尿病、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和不健康的饮食惯是心血管病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

我国队列研究结果表明,缺血性心血管病(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中,80%归因于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和糖尿病[13]。

改善可以改变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目前心血管病防治的目标。

国内外很多临床试验和社区综合防治研究证明,针对可以改变的心血管病首要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步伐,能降低社区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和心血管病发病率,同时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

20世纪80年月,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机构已经提出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战略,包孕:(1)面向人群,控制和降低人群团体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因素的人群战略;(2)针对高危患者的筛查和干预,即高危战略。

一些发达国家经验已证实,心血管病治疗手艺前进和一级预防的实施,对大幅度降低心血管病出生率起了重要作用。

从中国新版心血管预防指南看心血管一级预防PPT课件

从中国新版心血管预防指南看心血管一级预防PPT课件

我国成人心血管健康水平调查2015: 绝大多数合并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因素,一级预防刻不容缓
2015年,一项对我国96,121例成人(≥20岁)调查发现,理想心血管健康(4项危险因素+4 种健康行为全部合格)人群仅占
0.2%,绝大多数合并CVD危险因素
4项心血管健康因素包括 1. 不吸烟 2. 未经治总胆固醇<200mg/dl 3. 未经治血压<120/80mmHg 4. 未经治空腹血糖<100mg/dl
从新版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看防治未来
.MKT.01.2018.4986
主要内容
• 反思中国ASCVD流行现状——危险因素增加使CVD越治 越多 • 国外实践经验——从治到防,跳出越治越多的怪圈 • 迎接ASCVD从治到防的拐点——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 重磅更新
ASCVD已成为我国首要死因
新指南强化预防为先理念(2): 构筑全民预防体系
全社会共同参与
筛查
治疗
诊断
管理
不局限于 高危个体 全体居民 均可享受 一级预防 带来的获 益
建立以生活方式改善为基础,从筛到管的、全民一级预防体系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
2
更优的评估工具,更好的筛查预防
2017版较2011版精简了风险评估工具,增加了余生风险评估,筛查高危人群 更加准确全面
我国健康政策强调预防为主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心血管病等重大慢性病相关的过早死亡率(%)
/xinwen/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更新,助力我国 心血管病预防
• • 为了减轻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促进心血管疾病预防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时隔6年,重磅更新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

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

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

心脑血管病风险评估工具:
理想危险因素状态:腹围<90cm,胆固醇< 5.18mmol/L,HDL-C≥1.04mmol/L,血压< 120/80mmHg
危险因素及预防管理措施
一、生活方式干预
膳食营养干预(I B)
生活方式干预
控制体重,腹型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及 其他代谢性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推荐: 18.5kg/m2≤BMI<24kg/m2
心脑血管病风险评估:
评估工具:
网站()或“心脑血管 风险”手机APP评估工具 例如:40岁男性,现居北方,城市,腰围 80cm,TC 5.2mmol/L,HDL-C 1.3mmol/L,血压 145/80mmHg,未服用降压药,无糖尿病,不吸 烟、有冠心病家族史
生活方式干预
• 习惯久坐且具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个体,在剧 烈运动前进行临床评估。(IIa B)
控制吸烟,吸烟与风险呈剂量反应关系,戒烟,
避免被动吸烟(I B)
限制饮酒,适当饮酒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和减
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对饮酒者应严格控制(摄入 量≤100g/周,或男性<25g/d,女性<15g/d), 肝肾功能异常、高血压、房颤、怀孕、青少年不 应饮酒
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与管理指南
(2019)
18级全科宁珂妍
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与管理指南
人口增长 老龄化 城镇化
心血管疾病负 担逐年升高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患病率上升
不合理膳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
现状:
我国心血管防治形势严峻
2016年我国心血管病死亡434.4万人,其中脑卒中死 亡209.8万人,冠心病死亡173.6万人。
效、联合不同作用机制药物
危险因素及预防管理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增加身体活动,推荐: • 健康成年人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或每周75分钟高强
度有氧身体活动,或相等量组合,最好每周300/150分钟 (I A) • 有氧活动尽可能每次持续10分钟以上,每周4-5天(IIa B)
• 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或残疾人,应根据身体 状况坚持进行身体活动,避免久坐不动( I C )
2015年我国重大心血管病出院人次高达1887.72万, 急性心梗直接住院总费用153.40亿元,脑梗死高达 524.26亿元。
据估计,到2025年,中国和东亚其他地区心血管希 望人数中,11%为过早死亡,远远高于北美(6%) 和西欧(3%)
3
现状:
人口老龄化 中国现有16%以上的人口在60岁或以上,
11
心脑血管病风险评估工具:
理想危险因素状态:腹围<90cm,胆固醇< 5.18mmol/L,HDL-C≥1.04mmol/L,血压< 120/80mmHg
12
危险因素及预防管理措施
一、生活方式干预
➢ 膳食营养干预(I B)
13
生活方式干预
➢ 控制体重,腹型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及 其他代谢性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推荐: 18.5kg/m2≤BMI<24kg/m2
15
危险因素及预防管理措施
二、血压的监测和管理
➢ 高血压定义:未使用降压药物,诊室血压
≥140/90mmHg
➢ 降压目标:一般<140/90mmHg;能耐受及高危
个体可降至<130/80mmHg(I A);80岁及以上个 体血压应控制在<150/90mmHg(IIa B)
➢ 基本原则:生活方式干预、小剂量开始、首选长
➢ 高危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达到治疗起始值 的个体,推荐每年评估1次,并与医师沟 通,制定治疗方案;(I C)
➢ 35岁以上合并危险因素的个体推荐每1-2年 评估一次(I C),不合并者推荐2-3年 (IIa C)
➢ 20-34岁,关注危险因素,每3-5年评估 (IIa C)
8
风险评估:
终生风险(个体在85岁之前首次发生心血管病风险):
到2050年预计增加到35%,未来20年,人口 增长及老龄化将导致至少340万人死于CVD ,相关费用预计从2012年至2030 年将增加 7.8万亿美元
4
现状:
心血管危险因素呈上升趋势
➢ 高盐饮食,平均约12g/天。 ➢ 吸烟,中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消费世界上1/3以上的香烟
,据估计,每年有100万人因吸烟过早死亡。
效、联合不同作用机制药物
16
危险因素及预防管理措施
三、血脂监测及控制
➢降脂目标:40岁以上糖尿病或高危个体
LDL-C<2.6mmol/L,或降低≥50%;中低危< 3.4mmol/L,或降低30%
➢基本原则:治疗性生活方式,首选中等强度他
汀,长期坚持,如不能达标可考虑联合用药(依折 麦布),必要时加用PCSK9抑制剂
6
如何做?
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2019)
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管理, 加强个体自我风险评估的意识
适用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对象:20岁以上 没有心血管病的个体
心血管病总体风险:短期风险(10年)和长 期风险(15-30年或终生)
7
风险评估:
短期风险(个体在10年内发生心血管病风险):
10
心脑血管病风险评估:
评估工具:
网站()或“心脑血管 风险”手机APP评估工具 例如:40岁男性,现居北方,城市,腰围 80cm,TC 5.2mmol/L,HDL-C 1.3mmol/L,血压 145/80mmHg,未服用降压药,无糖尿病,不吸 烟、有冠心病家族史
年龄20-59岁且10年风险处于中、低危的成年人, 可考虑每3-5年进行1次终生风险评估
风险分层: 短期:应用China-PAR模型,≥10.0%为高危
,5.0%-9.9%中危,<5.0%低危
终生:≥32.8%高危,<32.8%低危
9
心脑血管病风险评估工具:
通过性别、年龄、居 住地区、腰围、总胆 固醇、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血压、服用 降压药、糖尿病、吸 烟、家族史等建立数 据模型,评估心脑血 管病风险
18
危险因素及预防管理措施
五、抗血小板治疗
➢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争议较大(增加出血风险),尤其 对于心血管病10年风险<10%的中低危人群 ➢对于具有多个危险因素、心血管10年风险大于10%的个体 ,权衡获益和出血风险后可以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d) 进行心血管病一级预防(IIa A)
17
危险因素及预防管理措施
四、血糖监测和管理
➢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 ---诊断依据
➢分层管理:
新诊断、年轻、无并发症或合并症---强化血糖控制, 糖化目标<6.5%
病程长、老年、合并心血管疾病---预防低血糖,评估 强化血糖控制利弊,糖化目标<8.0%,采取降糖、降压 、调脂及阿司匹林治疗等综合管理措施
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与管理指南
(2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与管理指南
人口增长 老龄化 城镇化
心血管疾病负 担逐年升高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患病率上升
不合理膳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
2
现状:
我国心血管防治形势严峻
2016年我国心血管病死亡434.4万人,其中脑卒中死 亡209.8万人,冠心病死亡173.6万人。
14
生活方式干预
• 习惯久坐且具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个体,在剧 烈运动前进行临床评估。(IIa B)
➢ 控制吸烟,吸烟与风险呈剂量反应关系,戒烟,
避免被动吸烟(I B)
➢ 限制饮酒,适当饮酒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和减
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对饮酒者应严格控制(摄入 量≤100g/周,或男性<25g/d,女性<15g/d), 肝肾功能异常、高血压、房颤、怀孕、青少年不 应饮酒
➢ 空气污染,PM2.5,被列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四大危险因
素,每日PM2.5浓度每增加10mg/m3,CVD的风险增加0.27%
5
现状:
血压控制
➢ 全世界每年约2/3的卒中、近一半的冠心病和 760万人死亡(13.5%)可归于血压升高,其中 中国和印度是高血压相关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 。
➢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1993-2011年,城市 的高血压患病率从20%上升至29%;农村从 12%上升至28%,研究估计,中国约2.35亿成 年人高血压未进行控制,并面临不必要等CVD 风险。西方经验,高血压管理需要基层医疗体 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