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综述

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综述一、前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和基础设施中的材料。
它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因为它的强度和耐久性能良好。
然而,长期以来,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混凝土耐久性能否得到保证,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一直是建筑材料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混凝土耐久性的定义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外界环境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后,能否维持其设计功能和安全性的能力。
混凝土的耐久性可以在其寿命期间内保持其设计功能、性能和美观性。
混凝土耐久性与混凝土的质量、使用条件、环境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影响因素1.混凝土本身的质量,包括配合比、水泥的品种和用量、骨料的品种和粒径等因素;2.使用条件,包括荷载、温度、湿度、化学物质等影响;3.环境因素,包括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水环境等;4.结构设计和施工质量。
四、混凝土耐久性的评价指标混凝土耐久性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度衰减率;2.龟裂程度;3.碳化深度;4.氯离子渗透深度;5.硫酸盐侵蚀深度;6.碳酸盐侵蚀深度;7.钢筋锈蚀率;8.表面开裂率;9.变形率;10.耐久性指数。
五、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方法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1.实验方法,包括室内模拟试验和现场试验;2.计算方法,包括数值模拟和结构可靠性分析。
六、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现状1.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问题: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问题;2.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法和计算方法;3.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成果:针对混凝土耐久性问题,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丰硕;4.混凝土耐久性的未来研究方向:深入研究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因素、研究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规律、研究混凝土修复技术等方面。
七、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案例1.混凝土碳化研究案例:通过实验验证,得出了混凝土碳化深度与时间关系曲线,为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2.混凝土氯离子侵蚀研究案例:通过实验和计算,得出了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深度与时间关系曲线,为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依据;3.混凝土修复技术研究案例:研究了多种混凝土修复技术,通过对比实验,得出了不同修复技术的优缺点,为混凝土结构的维修提供了技术支持。
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及改进措施

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及改进措施混凝土是建筑领域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是其良好的耐久性。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却常常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对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和改进措施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混凝土的耐久性究竟指的是什么。
简单来说,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其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保持力学性能和使用功能的能力。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混凝土构件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化学侵蚀、物理破坏、气候变化等。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下降,最终影响其使用功能。
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从应用到基础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
通过研究混凝土耐久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受力特性、组成成分以及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
这不仅对设计优良的混凝土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推动混凝土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在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是混凝土的化学侵蚀。
化学侵蚀是指外界化学物质对混凝土的侵蚀和破坏。
例如,酸雨、盐雾以及化学污染物等对混凝土的侵蚀都可能导致其力学性能下降。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人员通常会研发耐化学侵蚀的混凝土材料,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使用化学品抗腐蚀剂、增加混凝土密实性、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等。
除了化学侵蚀,物理破坏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物理破坏是指由于温度变化、冻融循环、机械载荷等因素引起的混凝土疲劳破坏。
特别是在极端气候条件下,混凝土构件容易出现开裂、脱落等问题。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人员常常会探索新的控制措施,如使用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增加混凝土的柔韧性、加强混凝土的约束等。
另外,气候变化也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温度变化和降水量增加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尤为明显。
在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下,混凝土可能会发生抗压强度下降、膨胀、开裂等问题。
因此,为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人员需要研发适应气候变化的混凝土材料,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如定期涂覆防水剂、进行保养维修等。
耐久性混凝土研究报告

耐久性混凝土研究报告耐久性混凝土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耐久性对于建筑结构的长期稳定性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温度变化、湿度、化学物质的侵蚀等,混凝土结构容易发生损坏和腐蚀,降低了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耐久性混凝土的研究非常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通过研究耐久性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和施工技术,探讨如何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三、研究方法1. 材料选取:选择常用的水泥、骨料和添加剂等作为研究对象。
2. 实验设计:通过对不同组合比例的混凝土进行试验,分析不同材料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3. 实验数据分析: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对比,总结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因素。
四、研究结果1. 材料特性:通过实验发现,添加适量的粉煤灰和矿渣粉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减少裂缝和渗透问题。
2. 施工技术:采用适当的混凝土浇注技术和养护方法,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裂性。
五、研究结论通过研究耐久性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和施工技术,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添加适量的粉煤灰和矿渣粉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有效方法,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渗透性和裂缝。
2. 采用合适的混凝土浇注技术和养护方法,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3. 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混凝土结构,应增加防水层和抗渗设施,以防止水分侵蚀。
六、研究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新型的混凝土材料和添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裂性。
2. 完善混凝土施工技术和养护措施,加强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和监测。
3. 加强混凝土结构的维修和保养,及时处理损坏和裂缝问题,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七、研究创新点本研究通过对耐久性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和施工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创新点:1. 添加适量的粉煤灰和矿渣粉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
2. 采用合适的混凝土浇注技术和养护方法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摘要】混凝土结构是土建工程中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但由于在其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腐蚀和损伤,经常达不到预定的使用年限,由此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进行深入的研究意义重大。
本文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阐述以及混凝土耐久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损伤机理和成因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阐述。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损伤机理混凝土结构是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结构形式。
这种结构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隧道、矿井以及水利、港口等工程。
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提前失效,达不到预定的服役年限;这其中有的是由于结构设计的抗力不足造成的,有的是由于使用荷载的不利变化引起的,但更多的是由于结构的耐久性不足导致的;特别是一些处于特殊使用环境中的建(构)筑物,如沿海及近海地区的混凝土结构,由于海洋环境对混凝土的腐蚀,导致钢筋锈蚀而使结构发生早期损坏,丧失了结构的耐久性能,这已成为实际工程中的重要问题。
早期损坏的结构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进行维修补强,甚至造成停工停产的巨大经济损失。
耐久性失效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谓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结构在自然环境、使用环境及材料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在设计要求的目标使用期内,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使用功能和外观要求的能力。
引起结构耐久性失效的原因存在于结构的设计、施工及维护的各个环节。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混凝土的耐久性并没有完全的发挥,随着建筑物使用时间的加长、环境污染的加剧、使用不当以及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和工艺的应用,导致了大量混凝土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碳化、开裂、变形、酥松、露筋、蜂窝、空洞、剥落等破坏现象。
在过分追经济效益的现在,这种问题更值得关注。
我国混凝土结构量大面广,随着环境的变迁和功要求的提高,耐久性问题越来越突出,是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
混凝土结构材料耐久性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混凝土结构材料耐久性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混凝土结构材料的耐久性一直是建筑行业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社会关注的广泛话题。
在文章中,结合自身经验,从研究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意义出发,剖析了钢筋锈蚀、碱-骨料反应以及碳化反应等三个方面的耐久性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混凝土结构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分别是结构耐久性的研究将深入材料层次、材料的破坏与耐久性的模型将被建立以及其相关研究将纳入高校教育的议程,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材料;耐久性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意义在土木工程的设计中,混凝土结构是最基本的结构形式,也是二十一世纪的常用结构之一。
调查研究表明,由于对材料耐久性的忽视,导致工程事故频频发生,由此产生的维修费用更是令人瞠目。
如今仅在厂房研究方面,由于对材料耐久性研究不足,造成流动损失将近16%,占到了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比例。
因此,对于混凝土结构材料耐久性的研究可以发现结构的不稳定因素,并且在第一时间寻求解决方案,避免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此外,对于结构材料耐久性的分析,可以有效评估建筑体系的安全系数以及由此产生的费用,从而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保障材料最优化以及造价最优化,防患于未然。
2 混凝土结构材料耐久性的研究现状2.1 钢筋锈蚀钢筋的锈蚀是影响材料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当钢筋处于碱性环境时,其表面会形成一层保护膜,简称钝化膜。
钝化膜的作用是为了保护钢筋不会受到二次侵蚀。
在混凝土的水化反应中,钝化膜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氢氧化钙。
但是,当混凝土中碱性物质与周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时,混凝土就会逐渐由碱性变为中性。
在中性环境中,钝化膜的性质发生了一定的转变,相对显得不够稳定。
当混凝土进一步呈现出酸性特征时,钢筋会因为钝化膜被破坏而出现锈蚀,尤其是当钢筋处于潮湿的环境中,会进一步加剧钢筋的锈蚀过程。
钢筋的锈蚀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其中以前者为主,这是由于钢筋表面形成的大量小电池而导致的,化学上称之为微电池。
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现状综述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现状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现状
目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评估方法的不完善是一个 关键问题。现有的评估方法主要基于经验和实验室测试,难以准确预测混凝土结 构的耐久性。此外,设计规范和标准的不完备也影响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提升。 在实际应用中,对混凝土结构的维护和管理也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导致结构的耐 久性受到影响。
2.3.1钢筋锈蚀
其中,电化学防护技术通过向混凝土中引入金属离子或极化剂,改变钢筋的 电化学状态,以减缓锈蚀速率。钝化剂涂层则在钢筋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水分 和氧气渗透,从而延缓锈蚀过程。改性混凝土则通过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原材 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透性,以达到抗腐蚀的目的。然而,钢筋锈蚀的 机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如何准确评估和控制钢筋锈蚀仍然是研究的热点和难 点。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关键问题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关键问题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混凝土结构的劣化机理:混凝土结构的劣化是指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性能的 降低。研究劣化机理有助于了解结构的耐久性,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其使用 寿命。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关键问题
2、混凝土结构的寿命预测:预测混凝土结构的寿命是评估其耐久性的重要手 段。通过研究影响结构寿命的因素,可以更好地预测其耐久性,并为结构的维护 和管理提供指导。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受损原因及其 影响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受损原因及其影响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受损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碳化:混凝土碳化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发生化学 反应,导致混凝土碱度降低,从而削弱了其对钢筋的钝化保护作用。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受损原因及其影响
2、氯离子侵蚀: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渗透会导致钢筋的腐蚀,进而引发混凝 土开裂和剥落。
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研究现状分析

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研究现状分析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其耐久性能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
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
本文将从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研究现状入手,探讨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二、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研究现状1.国内外研究现状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研究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点问题。
在国外,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研究非常重视。
在国内,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研究也逐渐得到了关注。
国内学者主要从混凝土的配合比、外加剂的使用、混凝土的制备工艺、环境因素等角度研究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
2.研究方法目前,研究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实验研究法:通过实验手段,对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进行研究,如抗渗、抗冻、耐久性等。
(2)数值模拟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进行预测和分析。
(3)实际工程观测法:通过对已建成的混凝土结构进行观测和数据分析,研究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
三、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及其影响因素1.混凝土的抗渗性混凝土的抗渗性是混凝土材料耐久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混凝土的抗渗性与混凝土的强度、孔隙率、水胶比等因素有关。
2.混凝土的抗冻性混凝土的抗冻性是指混凝土在冻融循环过程中的抗裂能力。
混凝土的抗冻性与混凝土的强度、孔隙率、空气含量、水胶比等因素有关。
3.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所能保持的性能。
混凝土的耐久性与混凝土的强度、孔隙率、水胶比、外加剂的使用、制备工艺等因素有关。
4.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与骨料中的硅酸盐反应,导致混凝土膨胀、龟裂、剥落等现象。
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与混凝土中的碱含量、骨料中的硅酸盐含量等因素有关。
四、结论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是建筑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本文概述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其结构耐久性问题一直是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随着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愈发凸显,对其性能衰减机制、预防策略以及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回顾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历程与主要成果,分析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文章将首先概述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重要性,随后梳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推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回顾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主要关注的是混凝土材料的基本性能和强度。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工程师们开始注意到混凝土结构在自然环境和使用条件下会逐渐出现损伤和劣化,从而影响其使用性能和安全性。
这一认识促使了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深入研究。
在20世纪中期,研究者们开始系统地研究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涉及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钢筋的锈蚀、氯离子侵蚀、硫酸盐侵蚀等多个方面。
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环境下模拟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试验,以及对损伤和劣化机理的初步探索。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值模拟和有限元分析等技术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使得研究者能够更精确地模拟和预测混凝土结构在不同环境和荷载条件下的耐久性能,为工程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视角也逐渐拓展到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方面。
例如,研究者开始关注混凝土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废弃混凝土结构的回收利用、以及新型耐久性材料和技术的研发等。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已经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发展历程。
然而,随着工程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加全面、深入和创新,以推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该文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为研究对象,首先针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进而详细研究了设计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几点问题,旨在于引起各方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问题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1
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我国有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设计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此类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起源于欧洲,主要适用于欧洲绝大部分国家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应用于我国工程实践有着大量的不适应性,从而需要基于实践应用情况,对其做出合理的修改与调整;其二,此类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主要将耐久性的设计分作计算/验算以及构造这两个方面予以考量,通过对荷载作用力以及抗力随时间变化的发展规律,达到分析结构使用周期的目的。
然而其自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习惯单一破坏因素的试验研究,其与实际工程中多因素影响下的联合作用存在一定的脱节问题,导致大量的重复性劳动,且组织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从而导致所得出的结论不够准确。
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中的关键要点分析
现阶段,发展比较成熟与科学的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方法应当由两
个方面的关键要素所构成:其一是有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计算与验算;其二是有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构造。
按照上述方式,推荐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设计过程当中,按照如下步骤予以实现:第一步是针对整个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区域加以严格分类及界定,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确定此类环境相对于混凝土结构的作用与效应;第二步是针对整个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使用寿命加以合理确定;第三步是针对混凝土结构所对应的耐久性设计数据加以详细计算
与验算处理;第四步是按照上述步骤中所确定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计算数据,制定严格意义上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构造措施与方案。
具体而言,需要在实践工作中,重点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过程中对于环境相对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设计的作用与效应分析: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研究角度上来说,按照环境属性的差异性,可具体划分为六种类型:①大气环境;②土壤环境;③海洋环境;④受环境水影响环境;⑤化学物质侵蚀环境;⑥特殊环境。
为最大限度的保障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有效性,需要结合建筑物所处区域内的具体情况加以严格界定与划分,通过合理的评价,最大限度的减少建筑物整体结构可能出现的环境侵蚀影响。
目前,建议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设计过程当中,选定一种其主要性控制目的的环境类别进行设计考量,同时综合多个方面的因素予以辅助性考量,特别需要重视差异构件以及差异环境下,对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作业的影响问题。
(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过程中对于结构设计有效使
用寿命的确定分析:从实践应用的角度上来说,建筑物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所表现出的设计使用寿命是指以既定的维护条件为基础,以既定的使用环境为依据,以混凝土结构各项功能均能够满足相关规范为标准,所持续的有效使用年限。
自2002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颁布并实施以来,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过程当中,就将结构设计的有效使用年限作为了最为关键的衡量标准之一。
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结合实际工况,在整个混凝土结构当中,部分构件所表现出的设计使用寿命可以控制在整体性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寿命的标准以下,但对于这部分构件而言,应当在实际设计过程当中,将其设定为便于更换的构件,确保其使用的灵活性。
(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过程中对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极限状态的衡量分析:对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极限状态的定义可以简单阐述为,在混凝土结构中的某一区域,或者是整体性结构某项性能的发挥超过规定限制,无法充分发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要求的时点。
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有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过程当中,对于耐久性极限状态的衡量还未形成统一性的认知。
对于我国而言,比较常见的衡量标准为:出现高于极限状态部分所导致的混凝土整体结构维修费用过大(高于正常维修范围),即判定为临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极限状态。
(4)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过程当中对于结构耐久性计算分析:对于我国而言,现行相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当中,耐久性设计仅将混凝土结构构造要求考虑在内,对于混凝土结构抗力随时间的变动趋势未做出相应体现。
尽管在新版的混凝土结
构设计规范当中给出了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基准期标准,但这种基准期标准也并非完全等同于一般意义上混凝土结构的耐久年限以及使用年限。
从这一角度上来说,通过引入结构耐久性设计基准期标准的方式,并无法从结构耐久性计算的角度上入手,确保整个混凝土结构能够在预定时间段内保障计算验算的可靠性。
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综合各方面因素的考虑,建议采取如下方法:s≤ηr。
在上述计算公式当中,将s定义为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对于荷载设计值的规定标准;η定义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系数标准,r定义为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对于抗力设计值的规定标准。
通过上述映射关系,可实现对整个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指标计算数值的详细校验与复核。
(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过程当中对于结构耐久性构造措施的制定分析: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证实,在诸多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当中,钢筋部件所发生的锈蚀问题可以说是波及范围最大、最为严重同时也最为集中的问题之一。
要想确保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稳定与可靠,就需要在钢筋保护层的设计方面对其加以更为严格与系统控制。
在此过程当中,需要结合上文中所提到的,对于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区域的划分方式,针对混凝土结构下钢筋保护层应履行的质量指标、厚度指标以及养护指标加以严格控制。
与此同时,还可以在相关区域,混凝土材料表面设置一定的覆盖层以及防水层,通过此种方式,防止有害物质的入侵。
3 结语
在混凝土结构受大气环境因素、化学侵蚀因素以及其他偶发性因
素影响,并产生性能失效的情况下,则意味着混凝土结构的有效使用寿命终结,耐久性周期结束。
而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角度上来说,其可以视作结构所需要的一种特殊性功能。
该文试针对有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做出详细分析与
说明,希望能够有助于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董勇.建筑构造对结构耐久性的影响[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6):77.
[2] 滕海文,黄颖,黄峰洲,等.荷载与环境因素耦合作用下结构耐久性研究进展[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33(1):12-18.
[3] 伍振志,杨林德,时蓓玲,等.裂缝对隧道管片结构耐久性影响及其模糊评价[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3(2):224-228.
[4] 贺小帆,董彦民,刘彦毛,等.独立多细节结构耐久性试验寿命的统计标定[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38(6):
715-719.
[5] 陈晓斌,唐孟雄,马昆林,等.地下混凝土结构硫酸盐及氯盐侵蚀的耐久性实验[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3(7):2803-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