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金属材料学复习题

一、必考题

1、金属材料学的研究思路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答:使用条件→性能要求→组织结构→化学成分

生产工艺

举例略

二、名词解释

1、合金元素:添加到钢中为了保证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从而得到一定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

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化学元素。(常用M来表示)

2、微合金元素:有些合金元素如V,Nb,Ti, Zr和B等,当其含量只在%左右(如B %,

V %)时,会显著地影响钢的组织与性能,将这些化学元素称为微合金元素。

3、奥氏体形成元素:使A3温度下降,A4温度上升,扩大γ相区的合金元素

4、铁素体形成元素:使A3温度上升,A4温度下降,缩小γ相区的合金元素。

5、原位析出:回火时碳化物形成元素在渗碳体中富集,当浓度超过溶解度后,合金渗碳体在原位

转变为特殊碳化物。

6、离位析出:回火时直接从过饱和α相中析出特殊碳化物,同时伴随有渗碳体的溶解。

7、二次硬化:在含有Mo、W、V等较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含量较高的高合金钢淬火后回火,硬度不

是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单调降低,而是在500-600℃回火时的硬度反而高于在较低

温度下回火硬度的现象。

8、二次淬火:在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含量较高的合金钢中淬火后残余奥氏体十分稳定,甚至加热到 500-600℃回火时仍不转变,而是在回火冷却时部分转变成马氏体,使钢的硬度提高的现象。

9、液析碳化物:钢液在凝固时产生严重枝晶偏析,使局部地区达到共晶成分。当共晶液量很少时,

产生离异共晶,粗大的共晶碳化物从共晶组织中离异出来,经轧制后被拉成条带

状。由于是由液态共晶反应形成的,故称液析碳化物。

10、网状碳化物:过共析钢在热轧(锻)后缓慢冷却过程中,二次碳化物沿奥氏体晶界析出呈网

状分布,称为网状碳化物。

11、水韧处理:将高锰钢加热到高温奥氏体区,使碳化物充分溶入奥氏体中,并在此温度迅速水

冷,得到韧性好的单相奥氏体组织的工艺方式。

12、晶间腐蚀:金属材料在特定的腐蚀介质中沿着材料的晶界发生的一种局部腐蚀。

13、应力腐蚀:金属材料在特定的腐蚀介质和拉应力共同作用下发生的脆性断裂。

14、n/8规律:当Cr的摩尔分数每达到1/8,2/8,3/8……时,铁基固溶体的电极电位跳跃式地

增加,合金的腐蚀速度都相应有一个突然的降低,这个定律叫做n/8规律。

15、碳当量:将铸铁中的石墨元素(Si、P)都折合成C的作用所相当的总含碳量。

16、共晶度:铸铁实际含碳量与其共晶含碳量之比,它放映了铸铁中实际成分接近共晶成分的程度。

17、黄铜:以Zn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合金。

18、锌当量系数:黄铜中每质量分数1%的合金元素在组织上替代Zn的量。

19、青铜:是Cu和Sn、Al、Si、Be、Mn、Zr、Ti等元素组成的合金的通称。

20、白铜:是以Ni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合金。

三、问答题:

第一章钢的合金化原理

1、合金元素V、Cr、W、Mo、Mn、Co、Ni、Cu、Ti、Al中哪些是铁素体形成元素?哪些是奥氏体形成元素?哪些能在-Fe中形成无限固溶体?哪些能在-Fe 中形成无限固溶体?

答:①奥氏体形成元素:Mn, Ni, Co, Cu;②铁素体形成元素:V、Cr、W、Mo、、Ti、Al;

③Mn, Ni, Co 与γ-Fe无限互溶;④V、Cr与-Fe无限互溶。

2、简述合金元素对扩大或缩小γ相区的影响,并说明利用此原理在生产中有何意义?

答:⑴扩大γ相区:合金元素使A

3降低,A

4

升高。一般为奥氏体形成元素。

分为两类:

1)开启γ相区:与γ-Fe无限固溶,Ni、Mn、Co。一定量后,γ相区扩大到室温以下,使α相区消失—开启γ相区元素。可形成奥氏体钢。

2)扩大γ相区:与γ-Fe有限固溶,C、N、Cu。扩大γ相区,但可与铁形成稳定化合物,扩大作用有限而不能扩大到室温-扩展γ相区元素。

⑵缩小γ相区:使A3升高,A4降低。一般为铁素体形成元素。

分为两类:

1)封闭γ相区:合金元素在一定含量时使A3和A4汇合,γ相区被α相区封闭,形成γ圈。V、Cr、Si、Ti、W、Mo、Al、P等。其中V和Cr与α-Fe无限互溶,其余有限溶解。Cr、Ti、Si 等可完全封闭γ相区,量大时可获得单相铁素体—铁素体钢。

2)缩小γ相区:Zr, Nb, Ta, B, S, Ce 等。使γ相区缩小,但出现了金属间化合物,不能完全封闭γ相区-缩小γ相区元素。

⑶生产中的意义:

可以利用M扩大和缩小γ相区作用,获得单相组织,具有特殊性能,在耐蚀钢和耐热钢中应用广泛。通过合金元素对相图的影响,可以预测合金钢的组织与性能。在钢中大量加入奥氏体形成元素或铁素体形成元素以获得室温组织为奥氏体的奥氏体钢或高温组织为铁素体的铁素体钢。

3、简述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如共析碳量、相变温度等)的影响,有何意义?

答:1、合金元素对临界点的影响

(1)A形成元素Ni、Mn等使A1(A3)线向下移动。

(2)F形成元素Cr、Si等使A1(A3)线向上移动。

2、合金元素对S、E点的影响

(1)A形成元素使S、E点向左下方移动。

(2) F形成元素使S、E点向左上方移动。

3、S点左移,共析C量,例如3Cr13为共析钢;E点左移,共晶碳量及莱氏体含碳量下降,例如W18Cr4V(~%C),组织中有大量莱氏体。同时,A1、A3点的移动是不同温度下的合金组织、性能发生一定的变化。

4、合金钢中碳化物形成元素(V、Cr、Mo、W等)所形成的碳化物基本类型?其种类和数量对二次硬化和回火稳定性的影响如何?

答:1、按相对稳定性由高到低的顺序:

(1)V,Nb:优先形成间隙相MC。稳定性很高。

(2)Mo,W:含量较高时形成MC,M

2C,M

6

C和M

23

C

6

,稳定性高。

(3)Cr:含量较高时形成Cr

23C

6

和Cr

7

C

3

,稳定性较高。

(4)Mo,W,Cr:含量较低时只形成合金渗碳体,稳定性低。(但高于渗碳体)

(5)Mn:在钢中只形成合金渗碳体,稳定性最低。

各种K相对稳定性如下: MC →M2C →M6C →M23C6 → M7C3 →M3C

(高----------------------------------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