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拉,快跑》蒙太奇镜头分析
影视鉴赏 罗拉快跑

影视鉴赏姓名:学号:学院:班级:记得上第一节课时,老师问我们电影是什么?我当时的回答是电影是给人的眼睛吃的冰激凌。
既然要用眼睛来“品尝”,那么一个“色香味”俱全的“冰激凌”方称得上真正的美味。
短短几周的影视鉴赏课,我们看了五部电影,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罗拉快跑》确实是一部“色香味”俱全的电影。
下面就对它的三大亮点——拍摄手法,色彩的运用及极具动感的背景音乐,做逐一的分析。
一,拍摄手法。
对于拍摄手法,我有较多的话要说,因为这是眼睛最直观的感受,任何一个略有敏锐眼光的观影者都会被《罗拉快跑》中的多种镜头所刺激。
而老师讲的快闪镜头及蒙太奇手法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1.快闪镜头的运用。
快闪镜头指的是多个时间少于一秒的镜头的组合。
该组合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描述一个情节并不完整,但是能让观众的了解其传达要领。
在《罗拉快跑》整部影片中,快闪镜头贯穿始终。
最早使用快闪镜头的地方是罗拉接到男友的电话之后,镜头以罗拉为中心开始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的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不断的显示出罗拉脑海中闪过的可以向其求助的人选。
在这里,快闪镜头给出的是每个人人物肖像的图片,虽然导演并没有安排出每个人背景资料的一个介绍,但是从每个人的表情着装中我们可以看到影片女主角罗拉与他们的关系以及他们是否能够真正的帮助罗拉。
最后镜头定格在罗拉的父亲上,罗拉下定了主意便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奔跑。
之后的快闪镜头主要运用在罗拉碰到的每个路人之上。
罗拉碰见的妇人,骑自行车的人,乞丐,老人。
这些快闪镜头分别表现出每个人在遇见罗拉之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
表现出这些人正是在街头这样偶遇罗拉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所发生的人生的变化。
快闪镜头的运用在影片的思想表达的方式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快闪镜头巧妙的运用了其“快”的思想,表现出这些事情发生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在罗拉的生命中,这些人也像这些快闪镜头一样,都是一闪而过的。
其次,这些快闪镜头给整部影片增加了一种动感,使得整部影片都在快速的闪过中进行。
从画面、声音、色彩、蒙太奇、镜头角度运用等方面_分析《罗拉快跑》

从画面、声音、色彩、蒙太奇、镜头角度运用等方面分析《罗拉快跑》《罗拉快跑》是一部很有趣的电影,整个电影看下来就像是玩了一场疯狂的游戏,充满了刺激和挑战。
它就像一扇大门,让我们打开了探索人生、探索时空、探索电影的新世界。
为了更好的展示这个理念,导演Tom Tykwer运用了很多的视听手段来力求完美地阐释,这些可以通过我们对电影的镜头分析清楚地看到。
一、电影的视听语言特色这部电影的视听语言很有特色。
首先它运用了很多的技术元素,比如动画的引入、电脑技术的合成,还有大量升格镜头的运用都让这部电影充满了时尚的气息。
影片的开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影片的开始镜头推向时钟,然后从时钟进入时空隧道。
1.如何进入时空隧道。
(1)钟表的道具。
首先,钟表是一个时间的标志。
其次,制作者把钟表做成一个尖牙利齿的小怪兽。
不仅表现岁月无情,表现时间对人生命的吞噬,更反映出制作者追求视觉刺激、追求热闹、“好玩”的“游戏心态”。
(2)镜头的前推和升起。
镜头逐渐推近钟表的挂摆,最后是钟表挂摆的大特写。
然后,镜头沿着钟表表挂的金属杆上升,先升至钟表的表盘,此时,钟表表针在非正常速度地快速旋转。
表针的快速旋转,表现本片时间的非客观性和影片的非纪实性。
镜头从钟表表盘再继续上升,最后升至表盘上方的小怪兽。
小怪首张嘴,露出尖牙利齿。
镜头从小怪兽的嘴推入。
影像全黑,进入时空隧道。
2.如何表现时空隧道内的景象。
(1)十字路口。
地点选择在十字路口,之所以选择这里我想是因为这有着很强的隐喻。
(2)众多人。
镜头内,黑压压的众多的人,表现人口的膨胀和人的无目的性。
(3)降格(快镜头)。
降格造成众多的人如木偶般地机械地涌动。
人们步履匆匆,如世间的匆匆过客。
人们面无表情,如无生命的“行尸走肉”。
总之,这里的时空隧道,表现出制作者眼中的世界的混乱,人类的无目的性,以及整个人生的可笑荒诞。
十字路口潮水般涌动的人群中,影片中的几个次要人物相继出现:女职员、推车妇人、偷车男孩、梅耶叔叔……思辨性的旁白:“‘我们是谁?我们何往?人是什么?……”镜头速度逐渐正常,镜头最后停止在银行警卫身上。
赏析电影《罗拉快跑》

对电影《罗拉快跑》的赏析《罗拉快跑》是德国导演汤-蒂克的一部成功的后现代主义电影, 它是一部视听感极强的电影。
影片主题是写爱情, 罗拉为了营救爱人不顾一切拼命奔跑, 三个奔跑过程, 三种不同结果。
本文从跑谈起,以美学、结构、技术等视角对影片进行浅析。
影片结构新颖,开篇精彩,色彩鲜明,强调主观真实。
很多人初次看了这个电影之后都会感觉比较过瘾,有些人会发出“没想到电影可以这样拍”的感叹。
它既是一部形式电影,融合了动画、涂鸦、电子乐、MTV 等多种元素;也是一部技术电影,除了多元化的表现手法,无论剪辑手法,还是拍摄风格,都流露着一股浓浓的实验意味。
这个电影情节也许并不能让人耐人询味地去深刻地思考,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内容却让人感到它的真实性。
在德国柏林,混黑社会的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 自己丢10万马克。
二十分钟后, 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 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 罗拉在二十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
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
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 罗拉和曼尼抢超市, 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 罗拉在银行抢到钱, 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 罗拉在赌场赢到钱, 曼尼找回丢失的钱, 罗拉、曼尼成为富人,故事圆满结束。
这个电影的故事情节是简单易懂的,但是其中的艺术手法地运用确实神乎其技,让我们对导演的思想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敬佩。
影片还重视听觉感受, 伴随奔跑的是强烈的声音。
影片声音方案的核心是主观声音, 即影片主观的音乐贯穿, 影片客观环境真实的音响很少, 这充分地体现了导演对现代音乐的喜爱与迷恋。
我们应该注意到导演似乎不相信我们人类器官所听到看到的世界的真实性, 更相信他的内心所感受到的主观真实,他用主观声音努力表现这种主观的更高层次的真实。
伴随罗拉的奔跑影片用快节奏的音乐贯穿, 这种音乐既渲染了气氛, 同时又加快了节奏, 这种音乐是时下流行的新潮音乐, 新潮音乐无疑给观众带来了新的感受与刺激。
赏析-罗拉快跑

赏析-罗拉快跑随着牛头的开启,伴随着尖锐的声音和足球的落下,一个蓝色隧道带领着我们进入《罗拉快跑》的节奏中来。
这是部有史以来最富有动感的电影,就像它的名字一样。
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音乐、画面,都在罗拉的脚步下体现出欢快和活力四射的一面。
女孩罗拉忽然接到男友曼尼的紧急电话,告知20分钟内必须筹到10万马克,否则男友就可能被黑帮杀死。
在思维快速搜寻可借钱的目标后,罗拉快跑开始了。
在罗拉开始奔跑之后,我们谁也无法知道,短短的20分钟内,会发生什么。
而故事却恰恰有三段截然不同的结局:罗拉没借到钱,和曼尼抢超市,被警察意外击毙;罗拉抢了父亲的银行,而曼尼却被救护车撞死;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也意外找到丢失的钱,一切顺利。
这么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宛如电子游戏一般,只要不满意,只要主人公死亡,投一个币,又可复活重来,这种操控游戏的心理,正是“视听一代”的人所具有的。
而与罗拉相遇的所有人,他们的命运也随着罗拉的微小改变而发生转变。
整个影片给人最强烈的印象就是快节奏,影片中的欢快的节奏随着罗拉的奔跑使得观众与影片产生心理上的共振,影片采用快速的剪切、跳切、分格、低高速镜头转接以及蒙太奇手法营造出了一种超现实的,让人目不暇接的视觉冲击,整部影片的节奏上,就突出了一个字,快!当然,这一切,局限于时钟,也开始于时钟。
整部影片中,时间无形的掌控了整场比赛,就像警卫所说,足球,这是一场90分钟的游戏,罗拉和她相关的人,都处于游戏之中。
从影片一开始到第一个20分钟结束,共出现了8次时钟,每一次,都促使人们愈发感到紧张的氛围。
时钟,依然是一个串联全文的非常重要的影像元素,无处不在,不时不在。
所有的节奏感都来自于罗拉的奔跑,可以说,奔跑是人类的本能,是人类的活力之所在。
奔跑可以充分有力的体现出罗拉的自信,表现出她为了爱情那种强烈的愿望。
同时再配合着欢快的音乐,让观众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关于影片结构本片最吸引人的,最有创新的地方在于它的三段近乎相似的重复,这一结构成为了影片最基本的框架。
《罗拉快跑》中的影视技巧运用

浅析《罗拉快跑》中的影视技巧运用【摘要】《罗拉快跑》是一部很有趣的电影,整个电影看下来就像是玩了一场疯狂的游戏,充满了刺激和挑战。
它就像一扇大门,让我们打开了探索人生、探索时空、探索电影的新世界。
为了更好的展示这个理念,导演tom tykwer运用了很多的视听手段来力求完美地阐释,这些可以通过对电影的镜头分析清楚地看到。
【关键词】视听语言;镜头;电影主题一、电影的视听语言特色这部电影的视听语言很有特色。
它运用了很多的技术元素,如动画的引入、电脑技术的合成,还有大量升格镜头的运用都让这部电影充满了时尚的气息。
影片的开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影片的开始镜头推向时钟,然后从时钟进入时空隧道。
1.如何进入时空隧道(1)钟表的道具。
钟表是一个时间的标志。
其次,制作者把钟表做成一个尖牙利齿的小怪兽。
不仅表现岁月无情,表现时间对人生命的吞噬,更反映出制作者追求视觉刺激、“好玩”的“游戏心态”。
(2)镜头的前推和升起。
镜头逐渐推近钟表的挂摆,最后是钟表挂摆的大特写。
然后,镜头沿着钟表表挂的金属杆上升,先升至钟表的表盘。
此时,钟表表针在非正常速度地快速旋转。
表针的快速旋转,表现本片时间的非客观性和影片的非纪实性。
镜头从钟表表盘再继续上升,最后升至表盘上方的小怪兽。
小怪首张嘴,露出尖牙利齿。
镜头从小怪兽的嘴推入,影像全黑而进入时空隧道。
2.如何表现时空隧道内的景象(1)十字路口。
地点选择在十字路口,之所以选择这里我想是因为这有着很强的隐喻。
(2)大群的人。
镜头内,黑压压的众多人,表现人口的膨胀和人的无目的性。
(3)快镜头。
降格造成众多人如木偶般地机械涌动。
人们步履匆匆,恍如世间匆匆过客,人们面无表情,“行尸走肉”般的生活。
而这里的时空隧道,表现出制作者眼中的世界的混乱,人类的无目的性,以及整个人生的可笑荒诞。
十字路口潮水般涌动的人群中,影片中的几个次要人物相继出现:女职员、推车妇人、偷车男孩、梅耶叔叔……思辨性的旁白:“‘我们是谁?我们何往?人是什么?……”镜头速度逐渐正常,镜头最后停止在银行警卫身上。
后现代电影《罗拉快跑》视听语言分析

第2卷第20期H鎳谂祕文化纵横后现代电影《罗拉快跑》视听语言分析周蕊(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摘要:《罗拉快跑〉邊一部快节奏的后现代主义作品,“快速”“眩目”“冲击”“迷惑”是其风格化的视听语言带给观众 的直观感受。
导演汤姆•提克威运用大量运动镜头、快速的剪辑风格、重金属摇滚风的音乐等语言来展现这部后现代 作品的视听魅力。
风格化的视听语言有效表现了主题,展示了新的意象所指,动画人物和游戏化情节给影片增添十足 的哲理性和趣味性。
关键词:罗拉快跑;视听语言;后现代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20-0149-02后现代主义作品的突出特点是无中心、无深度、平面 化、娱乐化、碎片化,后现代电影通过视听语言来表达后现代 主义的特征和精神,使得影片在形式美感上更倾向于“快”,并且充斥着大量的复制、拼贴等各种手法,《罗拉快跑》尤为 典型。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总结《罗拉快跑》的风格基调,那 就是一个“快”字。
正如其名字一样,影片集中体现了“快”美 学。
从内容上说,主人公罗拉在狭长的楼道,在钢筋水泥的楼 宇间,在银行前的马路上飞快地奔跑,为在二十分钟内凑齐 十万马克,观众跟着其飞速的步伐也在心里快速喘息:从形 式美上说,快速摇移镜头、快切镜头、大量跟镜头以及快节奏 敲打的鼓点和重金属乐感有机搭配在一起,推动情节快速发 展,营造出“快”的美学风格。
《罗拉快跑》通过其风格化的视 听语言使观众如身临其境般参与了一场生与死的赛跑,更为 直接地展现并告知观众一一对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选择和 结果,因受到现实生活的限制,结局是多种多样的。
―、运动镜头的大量使用在运动造型上,本片的运动镜头重在表现,追求画面观 赏性。
罗拉在奔跑中,导演让摄影机不停地运动,夸张地违反 生活常态地运动。
多种镜头运动方式表现了罗拉狂奔的紧张 感和影像的新奇特质。
(一)景别频繁切换的运动铣头景别是摄影造型的重要手段,是构成节奏的重要元素,观众的观影方式、接受程度都是由景别以及不同景别之间 的构成效果决定的。
以电影《罗拉快跑》为例

以电影《罗拉快跑》为例一、举例理解长镜头和蒙太奇的特征长镜头:是由法国电影评论家安德烈·巴赞提出来。
基本上等同于实际时空的镜头画面来表现所摄对象的全过程,单个镜头的时长多在30秒到10分钟之间。
它排除切换,是一个不经剪辑的画面独立的片断,在一个较长的镜头里往往包含一个完整的段落。
喜欢的例子:1黑泽明在《罗生门》中用各种运动的长镜头形成的不同节奏来强调叙事的主观;2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较完整地运用景深镜头和移动摄影,实现了镜头内的场面调度。
这部影片不仅启示了人们考虑到大景深能为场面调度提供空间,更激起了电影界对长镜头理论的关注;3《火车进站》用的就是一个长镜头。
当时由于摄影技术落后,只能采取固定摄影的拍摄方法。
这个是最初的长镜头的出现,所以被冠名为“原始长镜头”。
蒙太奇:电影美学家贝拉“巴拉兹谈及:蒙太奇是电影艺术家按事先构想的一定的顺序,把许多镜头联接起来,结果就使这些画格通过顺序本身而产生某种预期的效果。
不同类型的蒙太奇举例:平行蒙太奇——根据台湾绘本作家几米的名著改编的电影《想左走,向右走》使用平行蒙太奇讲述了心灵交汇的一对情人的美丽故事;交叉蒙太奇——《生死速递》第一段落实从电梯中营救乘客,一方面表现电梯即将下落的危急,另一方面表现警察营救乘客的紧张状态,两者快速交替,产出惊心动魄的效果;对比蒙太奇:《我的父亲母亲》中,运用了黑白与彩色的对比,影片的主体即过去的回忆是彩色,现代反而是黑色,目的是为了突现父亲母亲纯美的爱情和青春。
二、二者在叙事和表现上的异同(1)叙事方法的异同蒙太奇叙事方法的主要特色是时空的跳跃性。
长镜头的局限性在于它只能描述同时同地的故事,而不能象蒙太奇镜头那样实现时空的跳跃。
但是,正因为它的镜头没有中断,则使观众不得不相信镜头所描绘的事物的真实性,这种手法一般在纪录片里经常使用。
有时蒙太奇所表现出的优势是长镜头永远无法企及的,比如交叉蒙太奇,这是永远无法用“同时同地”的长镜头表达的。
浅析德国电影《罗拉快跑》

浅析德国电影《罗拉快跑》摘要: 《罗拉快跑》采用游戏的精神结构,在视听上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我们从这部电影中看到了文化在影像传统中新的体现,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本文采用逐一分析的方式,从影片的色彩、音乐、蒙太奇手法地应用以及女权主义四个方面对影片进行全方位剖析,从而揭示出电影中渗透的各种影视艺术对电影传统手法的改造及影片本身深刻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罗拉快跑》;色彩;音乐;蒙太奇手法电影的历史一直伴随着不停的艺术创新和丰富类型的共存。
而其与文化紧密的关系使的电影新类型的产生让人感觉惊喜不已。
1998年的德国电影《罗拉快跑》就是这样一部震撼所有年轻观众的作品。
导演汤姆·提克威是一个在电影、电子游戏和电视视听媒介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电影人。
[1]他从独特的游戏视角创作了这一部非常别致而又蕴涵丰厚的影片,下面我将从影片的色彩、音乐、蒙太奇手法地应用以及女权主义四个方面这部电影对进行分析。
一、影片的色彩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对色彩的运用很新颖,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主要场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种明亮和“暖”的色调所覆盖。
罗拉那一头赤红色的耀眼的头发在乳黄色的天空和大地间不停地跃动,形成了一种强劲的视觉冲击,观众视觉上的兴奋程度容易随着这种明亮的视觉冲击而变得敏感起来。
[2]罗拉的情感正是通过影片中大量出现的引人注意的红色呈现的。
各种色彩中,红色是最刺激人的视觉器官的颜色,也是鲜血的颜色。
在影片中红色的运用,首先就体现在主人公罗拉身上,导演为了把罗拉从影片众多的人物中突现出来,对红色进行大手笔的运用。
罗拉的电话是红色的,那只装着钱的袋子是红色的,红色的救护车驶过曼尼的身体,墙壁上的红箭头指示着罗拉奔跑的方向。
导演也许认为红色的道具还不足以表现罗拉,所以索性罗拉的头发也染成了红色,于是,红色头发的罗拉,为了爱情,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在纷乱的街道上,在各种黄头发、黑头发、白头发中奔跑,她的红发像一团炙热的火焰,燃烧的是罗拉那炽热的爱情之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拉,快跑》蒙太奇镜头分析
这是一部关于人生可能性、世界可能性和电影可能性的电影。
同时这又是一部带有强烈的导演个人色彩和技巧的实验片。
本片的导演汤姆·提克威是个电影奇才,他11岁开始拍短片。
13岁正式进入电影界。
《罗拉快跑》是汤姆·提克威1998年的作品。
电影当中运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手法,所谓蒙太奇,原是法语中的建筑术语,意为装配、构成、组合,借用到影视中,指镜头和镜头的组接,是一种手法,也是影视艺术特有的基本思维方式。
接下来,将按照《罗拉,快跑》的播放顺序,对其中的各种蒙太奇手法和各个镜头进行分析。
影片讲的是罗拉三次奔跑导致的不同结果,分别是:
第一次奔跑(20分。
正常)超市抢钱。
罗拉身亡;
第二次奔跑(20分。
推迟)银行抢钱。
曼尼身亡;
~
第三次奔跑(20分。
提前)赌场赢钱。
成为富人。
首先,是在一个类似时空隧道中出现了一个十字路口,在这个路口,出现了影片当中接下来的所有的人物,他们都是小人物,但是导演通过字模、旁白和镜头切换技巧的运用,却让我们都受到吸引。
1、转换蒙太奇:
在十字路口的镜头当中,是黑压压的众多的人,表现人口的膨胀和人的无目的性。
接下来是一个个的快镜头,镜头的降格造成众多的人如木偶般地机械地涌动。
人们行履匆匆,如世间的匆匆过客。
人们面无表情,如无生命的"行尸走肉"。
十字路口潮水般涌动的人群中,影片中的几个次要人物相继出现:女职员,推车妇人,偷车男孩,梅耶叔叔......思辩性的旁白:"我们是谁我们何往人是什么"
~
镜头速度逐渐正常,镜头最后停止在银行警卫身上。
银行警卫虽然在影片中出现的时间不多,但是,他是整部影片的旁观者,由他来监督整个"游戏"(电影)的进行。
银行警卫踢起一只足球,并宣布游戏(电影)的开始。
足球高高升起,下面十字路口匆匆的行人组成影片的片名字幕。
足球落下,足球落入动画制作的时空隧道。
从一个场景切换到了另一个场景。
在这里,就是转换蒙太奇的运用。
2、交叉蒙太奇:
接下来,红色的电话响起,罗拉在房间接电话。
下个镜头是街道,镜头如飞驰的子弹,疾速推向街道的电话亭。
曼尼在电话亭内打电话。
镜头前推速度之快让人惊异,其实,镜头的速度是罗拉思想的速度。
把两个不同时空、同一时间的相对独立的场景交替叙述,这是交叉蒙
太奇。
3、闪电式蒙太奇:
—
曼尼告诉罗拉,他的十万马克被一个浑身挂满塑料袋的流浪汉拣走了。
接下来就是一组非常快的镜头。
这是一段插到顺叙当中的段落式想象。
本段落用一组快速跳切表现曼尼想象中的流浪汉拾到10万马克后的喜悦和所作所为:定格跳切:飞机升空,列车飞驰。
纽约的自由女神象,巴黎的埃佛尔铁塔,蔚蓝的大海,洁白的海滩,绿色的棕榈树,美味的食物,肉感丰盈的胖女人......这就是闪电式的蒙太奇。
4、隐喻蒙太奇:
曼尼告诉罗拉:如果20分钟内不还钱,自己将没命。
曼尼乞求罗拉救自己,曼尼甚至讥讽罗拉:"你说过,爱情能够解决一切"。
罗拉让曼尼等自己。
此时是罗拉的"第一次大叫"。
罗拉大叫时,喊声震天,同时,屋内的玻璃器皿暴碎,声音和影像表现罗拉的力量和神奇。
罗拉大叫后,镜头无声,切换到一个乌龟在缓缓爬行。
用无声和缓慢来衬托前面大叫的剧烈。
这是隐喻蒙太奇。
;
5、平行蒙太奇:
当罗拉开始奔跑的时候,此时,罗拉的父亲在银行和他的情人在一起,情人正在逼罗拉的父亲离婚,这里,把两个不同空间相同时间发生的相对独立的情节分别平行叙述,这是平行蒙太奇。
6、连接蒙太奇:
当罗拉在街道上奔跑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人是推着婴儿车的老女人,被撞到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定格镜头,显示的是女人以后的命运,这一串的镜头运用的就是连接蒙太奇。
'
7、对比蒙太奇:
罗拉第二次奔跑时,虽然叫住了曼尼,但是最终曼尼却被红色的救护车撞死了,这个时候镜
头还定格在罗拉欢笑的脸上,继而,切换到曼尼倒地和七窍出血,这两组镜头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衬托出曼尼的死亡带给罗拉的巨大的悲怆。
这是对比蒙太奇。
8、重复蒙太奇:
'
在罗拉的三次奔跑出门的时候,罗拉的母亲都在打电话,话家常,并嘱咐罗拉为她带一瓶洗发水,这始终没有变,在电影当中反复出现,包括开头的红色电话,罗拉的尖叫等,都在影片当中出现了三次,是重复蒙太奇。
以上只选取了电影当中几个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镜头进行分析,其实运用巧妙的镜头还很多,有待我再次去发现。
文章引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