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起源学说

合集下载

教育的几种起源学说

教育的几种起源学说

教育的几种起源学说教育的起源学说主要包括了宗教学说、社会学说、科学学说和生物学说,它们针对教育的起源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下面就分别从这几种角度来详细介绍教育的起源学说。

一、宗教学说宗教学说认为教育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宗教的影响。

在远古时代,人们栖居在原始社会的时候是没有文化和教育的,直到宗教信仰的出现才使人们开始有了教育的需要和意识。

在宗教学说的观点中,宗教早期的祭祀活动是人们最早的教育活动,人们通过祭祀学习神的意志和教义,同时也通过祭祀活动来传承部落的传统和文化。

随着宗教的发展,教育活动逐渐走向文化、道德和经济等多个方面。

这种宗教学说的观点认为,教育与宗教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宗教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兴起。

二、社会学说社会学说主要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可以归结为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类自从进入社会以来,就不断地通过社会生活和合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这可以被看作是最原始的教育过程。

在社会学说的观点中,家庭是最早的教育机构,父母通过对子女的言传身教,传授生活知识和道德规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渐渐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如古代的师傅弟子制度、学宫和书院等,这些机构为更广泛的社会成员提供了系统的教育和培训。

社会学说的观点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产物,它与社会生活和发展的需要息息相关。

三、科学学说科学学说主要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和探索。

在远古时代,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逐渐开始探索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并且通过实践和经验总结了各种知识和技能。

在科学学说的观点中,这种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技能的传承可以被看作是最原始的教育过程。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不断积累了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力,形成了各种学科和专业,这些学科和专业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学说的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技能的获取密不可分。

四、生物学说生物学说主要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可以归结为人类作为高等生物的生存和进化的需要。

教育学与教育法基础知识

教育学与教育法基础知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生产与发展1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教育”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特点①教育是人类独有的社会现象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的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③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存在一定关系①根据教育形式划分程度分为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②根据教育的正规程度划分为正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非正规教育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7 教育发展历程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在日常场景中进行,与生产和生活相结合,没有专门的老师、学生、场所,没有阶级性,没有专门形态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夏朝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称为庠、序西周以后形成了“学在官府、政教一体,官师一体”的官学格局,并有了国学和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是分科教育的开端斯巴达教育培养体格强壮的武士,雅典教育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印度教育特点宗教教育盛行,婆罗门教育主要内容是《吠陀》封建社会的教育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使了百家争鸣的社会盛况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察举制的选举制度隋唐以后科举制度盛行,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四书五经为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西方封建社会出现两种类型的教育①教会学校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为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

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②骑士学校目的是培养皇室之外的贵族子弟,以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吟诗)为主古代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统性。

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8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公共性、生产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民主性、制度化9 20世纪后教育的心特点:教育终身化、全民化(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民主化(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同样的教育,追求教育自由化)、信息化(教育培养适应于信息化社会的人才,教育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与研究)、国际化或者全球化、个性化10 现代教育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1 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2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主张有教无类,教学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

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 我们认为,教育的起源就不仅有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共同之处: 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出于人类谋求社会生活的需要; 而且有其自身的独有特质:教育也起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 是人的社会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五)生活需要起源说
• 代表人物: • 杨贤江、钱亦石
• 主要观点: • (1)教育的发生就植根于当时当地的人民实际生活
(二)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虽然在目的、内容、方法上
有所不同,但是,由于一定社会的教育被一定社会的生产 方式所决定,这又注定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和相同的 地方。所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同属古代教育的范 畴• 第一,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 • 第二,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
代表作:《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 沛西·能(1870-1944)(英国教育家)
代表作:《人民的教育》
• 主要观点: • (1)人类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 (2)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的过程; • (3)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 评 价: • (1)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 (2)错误在于未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二 教育的发展阶段及特征
(一)原始教育 原始形态的教育主要指原始社会的
教育,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 教育水平低,教育内容和方法十分简单; • 教育没有阶级性; • 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密切的联
系。
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得 到进一步发展,人类有了剩余产品,可 以供养一部分人不用直接参加生产劳动 而专门从事文化教育事务;并且国家和 阶级出现后,也有一大批社会公务人员 和官吏需要专门的机构进行培养;特别 是知识的积累与文字的出现,为学校的 产生及发展提供了内容和手段。于是, 学校便应运而生。

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一、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相对独立性:教育有自身的规律;“超前”或“滞后”三、教育的功能按照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四、教育的起源:心理起源学说:代表人物:孟禄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局限: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五、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社会: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奴隶社会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和武士近代社会: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近代社会,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德国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萌芽阶段★★★孔子:1. 教育对象:主张“有教无类”3. 教育内容:偏重社会人事、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4. 论教学的原则与方法①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最早)②因材施教: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③学、思、行结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④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记》地位: 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1. 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 尊师重道: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3. 藏息相辅:课内外相结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4. 豫(预防)时(及时)孙(循序)摩(观摩)5. 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6. 长善救失: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扬长避短)7. 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苏格拉底:以其问答法著名,产婆术、助产术(西方最早)昆体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2、独立形态阶段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归纳法夸美纽斯:代表作:1632 年《大教学论》地位: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主要思想:“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班级授课制: 系统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卢梭:代表作:《爱弥儿》倡导自然主义教育康德: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洛克:白板说和绅士教育论,代表作:《教育漫话》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理论代表人代表作:1806 年《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主要思想:教育性教学原则,“旧三中心”:课堂、教师、教材杜威:现代教育理论代表人“新三中心”:学生、活动、经验三即两学无目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教育无外在的目的3、多元化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历年高频考点:教育的起源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历年高频考点:教育的起源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历年高频考点:教育的起源自2014年开始,安徽各县市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由之前的单独组织考试改为全省统一组织(统考)。

中公安徽教师考试网在14年、15年安徽教师考编公告及考试真题进行梳理与分析,对2016年安徽第三次全省性教师招聘考试(统考)考情进行分析预测。

教育的起源的学说无论是在教师招聘还是教师资格考试中都是一个高频考点。

教育的起源学说包括: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神话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有1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

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

其基本错误是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心理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著有《教育史教科书》一书。

孟禄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凯洛夫等教育学家。

劳动起源论者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运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阐述人和人类社会起源的观点,从恩格斯的“劳动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人类本身”这一基本命题出发,推断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我国学者杨贤江在《新教育大纲》中,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述教育起源的理论,正确解释了教育起源问题,他说:“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认为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使社会成员适应群体社会生活和群体生产活动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在生活实践过程中进行的。

【神话起源说】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另外,中国的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备考2020湛江教师招聘考试:教育起源说

备考2020湛江教师招聘考试:教育起源说

备考2020湛江教师招聘考试:教育起源说在教育学这个部分,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又是重中之重。

大家在学习这一块儿内容的时候需要拓展自身知识的广度以及挖掘知识的深度,需要做到有自身的理解。

那么今天就帮助大家去梳理我们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这一部分中一个很重要的考点:教育起源说。

接下来就带大家一起去学习一下这一块儿的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备考能够有所帮助。

教育学术史上,几百年来也已有不少学者对教育起源问题作过思考和论述。

在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从前苏联引进的教育史和教育学著作中,曾着重对以下三种不同的教育起源理论作了介绍和评论,即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教育的心理起源论和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以上所列的三种,无疑是最为重要、最具时代代表性的三种。

一、生物起源说——生物学角度1.理论提出者:利托尔诺和沛西·能(1)利托尔诺: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

19世纪末在其《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教育是一种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现象。

(2)沛西·能:英国教育学家。

《教育原理》一书,是他的主要著作。

把教育生物学化,是本书内容显著特征所在。

2.基本观点:(1)教育是一种在人类社会范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现象。

(2)教育在人类社会中只是不断改变和演进,获得某些新的性质,人类教育的本质则依然有如动物界。

(3)人类社会的教育产生是一个生物学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都有教育,甚至在高等动物中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3.理论支持者:劳伦兹、行为主义者。

4.理论基础: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5.评价:(1)积极:这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将教育的起源问题看作教育学的学术问题。

使教育起源问题摆脱了神话起源说的神秘色彩,从猜测走向科学的解释。

(2)消极:把教育的起源归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这就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人类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

教育起源学说述评-2019年精选文档

教育起源学说述评-2019年精选文档

教育起源学说述评一、教育起源问题研究中的偏狭1.为新的教育理论提供佐证。

对教育起源问题的解释往往是论证或建构新的教育理论合理性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可以说,在不同的教育本质观、规律观、功能观背后,都有一种关于教育如何起源,以及原初教育基本特征的假设在里面。

”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中,对教育的社会和经济功能的关注是促使人们研究教育本质的主要原因,对教育起源问题的回答也就成为解释教育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的主要佐证。

“生产力说”、“社会实践说”和“上层建筑说”,都力图从教育起源的“劳动起源说”、“需要说”、“社会化影响说”等假设中,寻找可以证明教育具有的诸多社会属性的证据。

提出的教育理论不同,作为其论据的教育起源观也就不同。

2.对主导概念的明确界定。

因教育起源问题涉及人的身心发展、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各种因素相互交错,主从难辨,所以研究至今仍无定论。

而以往的研究范式,更趋向于单一性和整合性,即按需要过滤、整合材料,提取主因,并将其他因素视为从属的、派生的或伴随的关系,忽略了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

这“实际上都是对整体、对过程、对复杂性的一种抽象和切割,都丧失着原有的部分关系和属性”。

以“劳动起源说”为例,无论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会,还是在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劳动都是促进人类发展的基本活动,也是我们研究教育起源的重要线索之一,但不能就此排除其他因素对教育起源的影响作用。

3.狭窄的研究视野。

教育活动的产生与人类的演化过程是紧密联系的,要想解释教育如何起源的问题,就要研究人类如何从“动物式生存到人类成熟状态”的演变过程,而当下的大部分教育起源研究中都忽略了这一点。

如此一来,不仅会造成对教育形成时间的难以定位,割裂教育演化的连续性,也限制了教育起源研究的思维空间。

狭窄的研究视野势必造成对教育起源这一概念理解的偏颇,难以全面的把握教育活动的产生原因,更难以综合人类学、社会学、生物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教育起源做出更准确的解释。

中外教育史纲第三版课后题答案

中外教育史纲第三版课后题答案

第1章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转1、重要概念:文士学校p5 古儒学校p10 泥版文书六艺p16 学在官府官师合一p15 政教一体二、问题与思考1、关于教育起源主要有哪几种学说?1)生物起源说主要观点: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局限性:教育起源生物学化,将人类教育贬低为本能行为,把教育过程看作是按生物学规律完成的过程,抹杀了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2)心理起源说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

局限性:教育起源无意识模仿,则此无意识为遗传性,而非获得性的:是先天的而非后天:为本能的而非文化和社会的。

依然否认的教育的社会性。

3)劳动起源说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社会再生产和社会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产生的基本观点)2、世界早期学校有明些特征?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门的教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教育有阶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中国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制度有哪些基本特征(奴隶社会的教育特点)教育具有了严格的等级性和阶级性;教育为官府所有,学术官守,政教合一:贵族后代成为文化教育的掌握者和独享者:教育内容以礼乐为重,射御次之,内容相对全面:教育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拥有了专门的校舍。

(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门的教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4、斯巴达与雅典的教育制有何异同?(1)都很重视教育在斯巴达,教育被当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国家事业。

在雅典,早在公元前6世纪,梭伦立法中就明确规定,父亲有责任让其子女接受适当的教育,否则,子女成年后有权利不赡养父母。

(2)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享受教育。

(3)都重视对女子的教育(4)在教育过程中都注重使用体罚。

不同点:(1)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

(2)受教育者组成不同。

(3)培养目标不同。

(4) 教育机构不同。

(5)教育内容不同。

(6)教学方法不同。

(7)师资队伍不同。

(8) 对女子接受教育的态度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起源学说作为第一章第一节,是历来教师招聘考题中选择题的常考点,下面我们将对于教育的起源学说进行简要的总结和对比。

一.神话起源说—最古老的观点
1.代表人物:所有宗教,朱熹
2.观点: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体现神或上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与神或顺从于天。

3.评价: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

二.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1.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2.观点: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物本能
3.评价:它的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没能区分出人类的教育行为与动物类养育类行为的差异,因而是错误的。

4.地位: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口诀:“本能生利息”,本能—生存本能,生—生物起源说,利—利托尔诺,息—沛西·能)
三.心理起源说
1.代表人物:孟禄
2.观点: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心理起源说批判了“教育生物起源说”不区分人类教育和动物本能的庸俗观点。

3.评价: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虽然它将动物排除在外了,这一点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是它认为的“无意识模仿”仍然是先天的,不是后天的,是本能的,因而是错误的。

(口诀:“心理仿梦露”,心理—心理起源说,仿—无意识模仿,梦露—孟禄)
四.劳动起源说
1.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
2.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的辩证统一。

3.评价: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劳动起源说是正确的起源学说。

(口诀:“米凯爱劳动”,米—米丁斯基,凯—凯洛夫,劳动—劳动起源说)
由于在教师招聘考试当中,这个知识点多考查学说、主张、代表人物的一一对应,以选择题和判断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因而总结如下:
理论名称基本观点代表人物
神话起源说最古老的观点;
教育跟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神所创造的,
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
神或顺从于天。

宋代朱熹
宗教
生物起源论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
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基础;
教育过程是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
动。

法国利托尔诺
英国沛西•能
心理起源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美国孟禄
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
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
作用》
苏联米丁斯基、
凯洛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