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货币金融合作探析
东亚经济合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东亚经济合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东亚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为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探讨东亚经济合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现状1. 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目前,东亚地区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主要经济体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地。
这些地区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30%以上,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2. 东亚经济合作的历程东亚经济合作的历程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60年代。
当时,东南亚各国共同抵御冷战时期的威胁,开始基于经济利益展开合作。
1980年代,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新加坡和香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地区经济合作的持续发展。
此后,韩日贸易争端、亚洲金融风暴等事件使得东亚经济合作达到低谷,但随着亚洲经济的快速崛起,各国之间合作的热情重新燃起。
3. 东亚经济合作的机制目前,东亚地区主要的经济合作机制包括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盟+3、东亚峰会等。
其中,东盟+3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东亚峰会包括东盟+3、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4. 东亚贸易的现状据统计,2019年,东亚地区的贸易总额达到了7.3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5%。
主要贸易对象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其中,中国、日本、韩国的总贸易额超过了5万亿美元。
二、未来发展方向1. 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是东亚经济合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未来,东亚各国应继续推进自由贸易区、经济联盟等项目,通过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技术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地区经济整体效益。
2. 创新合作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东亚地区需要加强创新合作,推动科技、研发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深入。
在这个过程中,各国之间也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科技合作提供更好的保障。
3. 区域安全合作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遭受了重创,区域安全也成为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东亚货币合作经济基础的实证分析

Ab t a t s r c :Aln t h e e o me to c n mi lb l a in a d r go aiai n,r g o lc o e ain o o g wih t e d v lp n fe o o c go a i t n e i n lz to z o e ina o p r to n
年 代 以来 历 次大 的金 融危 机 ,包括 2 0 0 7年 由美 国
7 6
冲击 ,这次危机也再次暴露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
重大 缺陷 , 国际货 币体 系改革 、 亚洲 区域 的经济合 作
再一次引起 了亚洲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关注 , 周
※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 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
一
美元本 位制 ( 管 19 尽 99年 1 诞生 了欧元 , 其 月 但
融领域的合作的重要性 ,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才有了 实质性 的进 展 。 然而时 隔 1 , O年 刚刚处在 危机恢复 、
发展 阶段 的亚洲 国家经济再 一次经历 了金融 危机 的
稳定 性 、 国际 影 响力 还 远无法 与美 元 同 日而语 )美 ,
盟那样 的货 币联盟 。 关键词 :东亚货 币合作 最优 货 币区 相 关性 向量 自回归
An Em piia a y i ft eEc n m i s fM o t r rc l An l sso o o cBa eo ne a y h
Co pe a i n i s i odwokn . o g tr h r r ig
Ke o ds:Ea t in mo ea o pea in o tma u r n ya e r l v n e VAR yW r s a n tr c o r to p i l re c r a ee a c As y c
金融危机后东亚货币金融合作路径探讨

坚 实 的 基 础 。2 0 0 1年 蒙 代 尔 基 于 最 优 货 成 . 但 是短 期 内 仍 然 没 有 任 何 一个 国 家 可 币理论 , 提 出 建 立 亚 元 。2 0 0 3年 初 始 规 模 以取 代 美 国成 为霸 权 国家 . 美 国通 过 其 强 为 1 0亿 美 元 的 亚 洲 债 券基 金 ( A B F ) 正 式 势 的 进 入 霸 权 实 现 了 对 那 些 向 美 国 输 入
二、 东 亚 货 币 金 融 合 作 已取 得 的成 果 1 9 9 7年 东 亚 金 融 危 机 爆 发 后 .东 亚
的 金 融 部 门 的监 管 . 并非是“ 美元体制 ” 本 启 动 . 2 0 0 4年 扩 大 亚 洲 债 券 基 金 二 期 的 商 品 和 服 务 的 国家 的 绑 架 : 其次 . 没 有 一
身的弊端造成 。 作 为“ 美元 体 制 ” 的 主 要 受 2 O亿 美 元 。2 0 0 8年 , “ 1 0 + 3 ” 达成 了 C MI 个 国 家 可 以 取 代 美 国 作 为 东 亚 地 区 的 最
、
引 言
2 0 0 8年 的 国 际 金 融 危 机 和 欧 债 危 机 的 筹 建 。在 发 生 金 融 危 机 时 , 储 备 库 以借 趋 势 的 情 况 下 . 每 当全 球 性 或 局 域 性 危 机 后. 为 刺激本 国经 济增长 . 欧 美 国 家 普 遍 贷 方 式 向 出 现 流 动 性 困 难 的 成 员 国 提 供 爆发 时 .不论 危机 产 生 的 原 因和 地 点 . 美 采 取 了 量 化 宽 松 政 策 .这 意 味 着 向 以 美 资金 帮 助 。 元、 欧 元 作 为 其 外 汇 储 备 的 国家 征 收 通 胀 税 。东 亚 经 济 的快 速 发 展 , 积 累 了 大 量 的 的 思 考 元依 旧是 各 国 政 府 和 投 资 者 资 产 保 值 和 元的无奈 。 也 有 对 未 来 美 元 依 旧坚 挺 的 预
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的障碍因素分析

的国家, 但由于经济衰退和走出困境举步维 艰,不可能担此重任。但作为世界上仅次于 美国的第二经济国家,日本一直在积极谋求 融支 东亚货币 持。 合作真正的 讨论始于20 世 纪90 年代末,特别是 1997 亚洲金融危机的 日元的国际化, 实现在亚洲起主导货币的目 爆发给整个东亚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标。中国也是亚洲的大国,一贯以积极、负 也使各国和地区认识到区域货币合作的迫切 贵任的态度参与国际事务, 特别是在亚洲金 性和重要性。 首先, 东亚地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融危机中做出了牺牲和实质性贡献。但就 目 1997 年9 月,日 本政府提议由亚洲国 东亚地区各国对生产要素流动性的限制比较 前中国的实情况看, 中国经济总f 虽然很大, 家建立一个亚洲货币基金组织 (Asian Mone人民币背后 多。 使是流动性最强的生产 即 要紊 (资本 的 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然很小, ) 使得劳动力的跨 的经济支撑还较弱小。中国还面临着开放资 tar Fund, y 简称AM 来补充国际货币基金 流动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F) 组织的职能,当亚洲出现危机时,由亚洲货 国流动难上加难,这使得东亚地区无法通过 本项目、加强金融监管、完善国内政策法规 币基金组织首先进行救援,这个提议遭到了 劳动的有效流动来熨平各国非对称的经济波 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以人民币为核心建 美国政府 、IMF 和一些东亚国家的反对 。 动。其次,相似的产业结构导致产品多样化 立东亚货币区有一定的困难。 1998 年 10 月,当东亚货币危机的后果越来 程度低。除中国与 日本有比较健全的产业体 三、东亚货币合作的构想 基于东亚货币合作中存在的各种障碍因 越严重时,日 本当时的大藏大臣宫泽喜一提 系外 ,东亚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基本 出了 “ 新宫泽构想” (N M ew iyazaw Initia- 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且呈现出较大的相似 素, a 现阶段东亚建立通货区的条件尚不成熟, tive) , 建立总额为 300 亿美元的亚洲基金, 处。再次, 东亚地区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 东亚目前的货币合作仍处于货币一体化 的较 帮助亚洲国家或地区克服货币危机造成的困 除香港比较高外,其余的一般仅限于本国范 低阶段。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 难, 这一提案受到了不少国家的欢迎,尤其 围内,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较低。 东亚货币合作的前途还是乐观的。 2、缺乏政治基础 是遭受货币危机的国家。 关于东亚货币合作的具体构想,不能操 1999 年 11 月东盟国家及中、日、韩三 蒙代尔认为,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政治 之过急,不能一开始就要求建立欧元那样的 国 通过了 《 东亚合作的共同 声明》 决 , 定推进 融合, 要求各国放弃本国货币转而加人单一 统一货币, 而应在东亚各国和各地区中央银 东亚货币合作与协调。2000 年 5 月,东盟 货币联盟, 在全世界范围内可能都不会成功。 行加强合作并使这种合作形成机制化的基础 10+3 财长在泰国清迈达成了 “ 建立双边货币 欧洲货币联盟的经验也表明,一个成功的货 上, 考虑建立稳定的东亚货币汇率体系, 在 互换机制”的清迈协议 ( Chiang M Initiaai 币联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治联盟作为后 这个体系框架下,各国内部实行可调整的钉 tive , 简称 CM 。截至2003 年 12 月底,中、 盾。东亚政治多元化将是东亚货币合作的重 I) 住汇率机制,对外则实行集体浮动。在实行 日、韩与东盟十国共签署 16 个双边互换协 要障碍因素。东亚货币合作的先决条件是必 这个汇率体系的初级阶段 ,可实行钉住美元 议, 累积金额达440 亿美元。 须解决长久存在的政治冲突, 特别是第二次 的浮动,而且国与国之间的汇率波动上下限 可以定得大一些,条件成熟后,再把汇率浮 2003 年6 月,由亚洲 11 个国家和地区 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日本与东亚其他国家之 共同出资 10 亿美元设立的 “ 亚洲债券基金” 间的政治冲突。否则, , 这种政治障碍将直接 动的上下限缩小,并在 IM 等国际金融组织 F 为催生东亚货币合作搭建了平台。2005 年 10 创建东亚货币单位, 推动整个东 阻碍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目 前,虽然日 本 的帮助下, 月25 日,亚洲开发银行 (ADB) 向媒体透 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亚洲地区是最高的,但由 亚统一的货币迈进。当然,整个东亚货币合 于 日本至今没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侵 露, 亚行拟在 2006 年中期设计完毕并正式公 作的过程将是一种长期的集体博弈行动,很 布亚 币 位 “ 元” (A C e ncy U 略战争做出深刻的反省,因此,日本尚难以 难在短期内成功,必须通过政策的协调与制 洲货 单 亚 sian urr nit , 简称 ACU) ,其将 以东盟 10 国和中、 取得东亚各国的政治信任。 度、机构的创设相互结合 ,小范围内的高层 日、韩总共 13 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外贸 3、 合适的 缺少 锚货币 次合作与大范围内的初级合作同时并进。而 当前的主要任务则是进一步完善共同监测机 进出口额等为根据,计算各国货币在一揽子 成员国之间建立货币联盟的初衷就是想 货币中的比重, 继而计算出 “ 亚元”币值。 通过最小的权利让步以获取最大的公平收益, 制, 稳步扩展 “ 10+3" ,货币互换机制,并及 时推进东亚区域内汇率政策与制度的协调。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障碍因秦分析 即在新的共同货币创造出来之前,为了实现
东亚金融合作背景、问题与展望

全球总量 3 4 5 8 ( 1 0 0 ) 9 5 4 1 ( 1 0 0 ) 2 2 2 7 ( 1 0 0 )1 8 9 5 8( 1 0 0 ) 说明:圆括号数字为单位百分比。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协调的组合证券投资调查》 。
由上表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①东亚各国互相持有 的金融资产量较低。②对美、欧金融依赖程度较大,这与 东亚地区贸易外向型相关。 第四,东亚各国金融法律制度差异较大,司法效率低 下,抑制金融合作。按照制度经济学观点,一国制度将很 大程度上影响其经济发展。而法律制度作为社会秩序的有 效保护方式,间接影响着各国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东亚各 国中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美国模式为基 础,属于英美普通法系;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则属于德 国民法系;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则属于法国民法系。相应 地,它们在股东去哪里、债权人权利保护程度上存在着较 大差异。而且东亚各国司法效率低下,严重影响着东亚金 融合作效率与进程。 第五,缺乏欧洲金融合作的法德领导核心,中日作为 经济大国都有各自不足。欧洲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在关键 停滞时刻,法国和德国领导人强力指引。而东亚金融合作 中,中国日本作为两个经济大国,因各自政治、历史、文 化等原因,并未发挥积极领导作用,导致合作缓慢进行。
2 东亚金融合作中的问题
第一,C M I 货币互换额度有限,自由提用额度 2 0 %, 受制于 I M F ,无法有效应对危机。 C M I 货币互换额度总额在 2 0 0 7年为 8 3 0亿美元,且 货币互换限于双边,而非多边,再者各国自由提用额度仅 有2 0 %,随着国际金融的发展,全球每日外汇交易额达 1 5 万亿 ~ 2 万亿美元,这使得相对于危机发生时各国需 M I 互换额度远远不足,且应对 动用的外汇储备额来说,C 危机功能有限。见表 2 。
东亚货币合作可行性分析

、
( 通 货膨胀 偏好相似。弗莱明(9 9认 为, 4) 16 ) 物价稳定是“ 最优货 币 区” 追求的主要 目标之一, 相似 的通货膨胀率 是实行共同货币政策 的前 提条件。如果通货膨胀率差距过大, 则高通胀国家要求实行紧缩性货 币 政 策, 低通胀国家可能希望维持不变, 而通货紧缩 国家可能要求采取扩张 性货币政策, 而无法实现政 策的一致性, 就很难维持货 币区稳定 。 从 也 () 5 政策一体化。基于对宏观层面趋同条件必要性的理解和对现实 中宏 观结构差异 的认识 , 英格拉姆 等人( 拉姆, 6; 英格 l 9凯南, 6 ; 9 1 9哈勃 9 勒, 7 ) 1 0 9 先后提 出了构成最优 货币区的政策一体化条件, 即各成员必须 对 其 货 币 、 政 及 其 他 经济 、 会 政 策进 行 协 调 , 一 致 。 财 社 寻求 () 6 金融一体化 。英格拉姆(9 3在其后期的研究 中指 出, 17 ) 与长期 资 本 自由流动相联系的金 融一体化才是衡量货 币区是否最优的最佳标准 。 因为在金融高度一体化 的条件下, 利率的任何微小波动都会导致资本 的 跨国充分流动, 而货币区可以避免利率波动对汇率 的冲击。 二 、 亚 货 币合 作 的 有 利 条件 东 1 区域 经济一体化的角度看 , . 从 东亚各 国之 间经济互补性强 , 区域 内贸易投资发达, 各国之间有较 强的依存度 。 东亚地区地域辽阔 , 然资 自 源丰富 , 但分布不均 , 具有较强 的互补性 , 东亚各 国和地区之 间的贸易以 及投资往来十分发达 , 其相互依存关系也十分 紧密 , 并且随着东南亚金 融危机之后各 国经济的复苏 , 东亚新兴工业 区逐渐成为区域 内国家的最 大投资者。区域 内长久的贸易合作及发达 的贸易投资, 表明亚洲经济的 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 洲经济在逐渐走 向 自立 , 亚 这给亚洲货币合作 提 供 了 充分 的可 能 性 。 2东亚经 济体 的开放性很高。经济体 的开放程度越高 , . 交易成本越 低 , 同货 币给成员国带来的利益就越大。我们采用传统的指标即本 国 共
东亚地区国家货币国际化与区域金融合作分析

东亚地区国家货币国际化与区域金融合作分析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通过一系列体制和政策改革来推动日元国际化,但迄今日元也是差距较大的第三国际货币。
尽管日元国际化反映出一些问题,但受到澳元国际化成功经验的激励,东亚国家新兴市场经济体试图复制一个相似的模式。
对于中国而言,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与其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宜,而对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货币国际化动机并非明确,可能更是源于建立东亚金融中心的激烈竞争。
金融危机周期性发作,为了有效应对这个问题,一个理智和实用的策略就是在东盟+3国区域内建立货币联盟。
关键词:东亚地区货币国际化区域金融合作一、东亚地区国家货币国际化的益处及成本(一)货币国际化的益处至少体现为以下方面1、发行国在国际贸易中可以规避汇率风险。
国内贷款方(金融机构和公司)用本国货币借贷,可以避免收支平衡表中币种错配。
如,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冲击通过银行部门的收支平衡表恶化被进一步放大。
也有争论认为,由于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货币国际化规避汇率风险的益处被弱化了。
2、货币发行国可以征收铸币税。
近期,有学者以各国中央银行持有的外汇储备代替其持有的国际化货币进行研究后发现,持有外汇储备份额受到国家经济规模、通胀率、汇率波动程度等因素影响,但相关性并非表现为线性,这为系统外部性理论提供了现实依据。
对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这个益处并不显著。
3、国内金融机构可以在外部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
据预测,如果以本币发行的金融资产可自由兑换为外币,国际金融中介会向国内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业务发展机会。
因此,一些政策制定者认为对货币的运用可以推进国内金融机构的改革。
4、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认为在本土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有必要使其货币国际化。
如韩国追求货币国际化旨在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但货币国际化对金融中心的建立并不一定是必要条件,比如国际金融中心建在了伦敦,而没有建在法兰克福或巴黎。
新加坡的实践也证实货币国际化不是建立金融中心的必要条件。
东亚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的现实基础与渐进性发展

的浮动汇率制度 ,但 事实上还是在 努力
维护汇率稳定 。 同时 , 国一直 强调 中央 我 银行对宏观经济 的调控和对喷 币政策的 调整 , 可以说 , 在理论上选择 了汇率 稳定
4 经济论坛 2 o ・3 4 o 8 1
是 中性 的 ,单纯 的货币政策操作 很难 达 到 目的。 因此 , 中央政府应对各种 宏观调
维普资讯
■■■■■ 市场经纬・ A K T M R E
东亚 地 区货 币金 融 合 作 的
文/ 邓 杰
一
、
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现 实基础
东 亚各 国间发 展水平 的不一致会 使经济 生产不 对称冲击 ,
1经济发展水平。 . 东亚 除 日本外都 是发 展中国家 , 从经济 总
的限制 , 包括中国在 内的一些 国家 的资本 项 目还未放开 , 可见不 可能在短期 内实 现资本的 自由流动 。 而且在亚洲金融危机后 , 这
东亚各国要强得多 , 并且 欧盟各 国总体实力很接近。
从美元 资产 转移 到未来 回报率 更 高 、 汇 率 风 险更 小 的亚 洲 国家 和 其 他新 兴 地 区, 推动了这些 国家 的汇率 升值。 据韩 根 剑 等的测算 ,在人 民币升值预期 增强的 情况下 ,非 F I D 资本流人表现 出很强的
和货 币政策独立 , 限制 资本 自由流动 。 在 现实 中,结售 汇制度使 资本 流动呈现单 向 自由化 ,即中央银行外 汇储备增长 以 人 民币等值 投放为代价 。随着我 国经 济
发展 和 国 际 收 支 的 “ 顺 差 ” 大 , 施 双 扩 实
( ) 二 改变货币总量 目标制 央行 应 该 转 向单 一 目标 的货 币政 策 , 当前 的经济条件 下 , 在 中央银行更应 当放弃货 币总量 目标制 ,实行单一稳定 汇率的政策 。过分迁就 汇率 目标从而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亚货币金融合作探析自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各国纷纷认识到开展次区域内货币金融合作的必要性,增强抵御风险、化解危机的能力。
美元区和欧元区的相继建立既验证了最优货币区理论在实践上的可行性,也增强了东亚各国成功合作的信心。
本文从背景、基础、障碍及政策建议等几个角度对现阶段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展开一些讨论。
一、背景:1、97东亚金融危机的打击使东亚各国清醒的认识到,为抵御金融风险不能仅仅寄希望于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必须在区域内部加强合作,共同合作防范金融风险;1997年开始于泰国的金融危机最终波及到整个东亚地区,给东亚各国的货币金融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由于东亚国家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的相似性,货币危机的“传染效应”非常明显,在东亚各国货币遭遇冲击,出现短期国际性支付危机的时候,本可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紧急资金援助,但实际上,IMF 对危机国提出了一系列紧缩货币和财政政策的苛刻要求,客观上增加了谈判难度,延误了解救时机,最终加剧了危机。
由于东亚地区缺乏相应的应对机制,难以应付危机的“传染效应”,又无法求助于外部力量,各国紧紧依靠自身的力量对抗国际游资短期性冲击,最终导致各国经济遭遇衰退。
2、全球货币体系的变迁,20世纪80年代后货币集团化成为一股潮流并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美元区的建立和欧元区的成功经验使人们对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充满了信心;在经济、金融一体化背景下,世界上出现了一股货币集团化的潮流,产生了不少区域性货币组织,如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和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等。
20XX 年3月1日欧元作为唯一的法定货币开始在欧元区12国流通,拉美地区一些国家美元化等现象的出现,反映出货币联盟理论在实践上的应用是成功的,货币金融合作有利于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3、区域性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国际投机资本规模巨大,东亚国家认识到仅凭一国的力量都不可能单独对抗巨大的游资冲击;1992年英镑危机,1994年墨西哥、阿根廷金融危机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相继发生,使东亚各国认识到面对巨大的国际投机资本,如果不加强合作、共同抵御危机,势必难以防范和化解危机,进而影响到本国经济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二、基础:(一)理论基础货币金融合作是以最优货币区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的,从蒙代尔(1961)提出最优货币区(OCA)理论开始,OCA理论由最初的单一分析方法到加入OCA成本、收益综合分析,再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OCA一般均衡模型与OCA指数的建立,以及关于OCA内生性和政治因素的分析等,逐步将各种复杂的标准系统化,并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为货币金融合作的开展提供了较完备的理论基础。
(二)经济基础1、东亚区域内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成员国之间宏观经济依赖性加强,客观上需要实现区域内汇率稳定,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开展货币合作。
东亚区域内贸易额在80年代后半期显著上升,而区域内贸易量越大,开展货币合作给成员国带来的利益就会交易成本的降低而越大,所以各国普遍也有深化货币合作的愿望。
2、东亚各成员国拥有丰富的外汇储备,区域内部直接投资的趋势不断提高,资本流动方面显示了比较高的合作性。
在此基础上开展金融合作无疑有利于防范金融危机或进行时候救援。
3、亚洲金融危机使东亚各国认识到区域内各国加强汇率机制的协调,开展货币合作有助于防范货币冲击,缓解金融危机。
东亚各国在危机中的惨痛教训使其认识到仅凭本国的力量无法对抗巨大的国际游资冲击,更无法有效的遏制危机扩散,合作成为各方的共识。
4、欧洲货币联盟的成功经验证明货币金融合作是可行且有效的,东亚地区关于加强货币合作的呼声受欧元成功启动的影响再度高涨,为货币合作提供了舆论准备。
目前,东亚各国在开展货币合作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实质性的工作:1999年11月,东盟10+3峰会在马尼拉通过了《东亚合作的共同声明》,同意加强金融、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对话、协调和合作;20XX年5月东盟10+3财政部长在泰国清迈达成了《清迈协议》(Chiang Mai Initiative),使东亚货币金融合作从构想变成为现实。
20XX年8月东盟10+3的中央银行又将多边货币互换计划的规模由2亿美元扩展到10亿美元。
20XX年11月互换协议扩展到所有东盟成员,总额达到10亿美元,扩展了东盟互换协议(ASA)与双边互换络和回购协议(BSA)。
20XX年5月27日中、日、韩三国央行行长在汉城签署了新的掉期协议,韩国央行与中国央行和日本央行达成协议扩大换汇数额分别达40亿美元和30亿美元,该协议成为“清迈协议”的延续。
清迈构想的实现及其拓展显示了东亚各国开展货币金融合作的信心,为进一步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二)政治基础1、随着欧元区和美元区的建立,国际货币体系正在经历改革,东亚各国政府、商界、学术界对于货币金融合作的热情高涨,这无疑为合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舆论准备。
2、日本长期以来实行依附美国的政策,但为实现其在亚洲地区的支配地位,迫于东亚其他国家的压力,也需要联合区域内其他国家对抗来自区域外的竞争压力;另外,日本长期以来受经济衰退困扰,为重振国内经济,日本也积极开展对内金融改革和对外金融合作,以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
作为东亚经济龙头的日本积极开展货币金融合作既有力的推进了合作进程,又给区内各国做出了示范效应。
三、障碍1、东亚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经济一体化程度不高,各经济体的经济周期、面临的内、外部冲击作用的方向、影响因素各不相同,这些差异性为实现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增大了难度,东亚国家之间的历史、文化、经济、风俗有较大差别,经济一体化程度较低,由此导致各国在政策协调、产业整合等方面出现了较多冲突。
在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成员中,既有经济发达的日本,又有经济落后的越南、柬埔寨等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多元化,经济政策缺乏有效协调,各国参差不齐的经济发展水平无疑增大了区域货币合作的难度。
2、东亚地区尚不存在一个具有足够辐射能力的“轴心国”,缺乏能为整个地区决定货币政策并协调区内各国政策的领导国家。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作为亚洲经济实力最雄厚国家的日本,不断提高在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中的地位,日元也实现了国际化。
但是除政治因素影响外,日本仍面临国内市场狭小、经济疲软、国内金融市场限制过多、日元国际化的程度过低等诸多短期内难以解决的困难,所以并不具备担当货币合作“轴心国”的能力。
中国是东亚经济增长的重要稳定力量,在东亚地区“市场提供者”的地位日益增强,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也有一定范围的使用。
但是,中国由于国内金融领域问题重重,金融改革尚未全面推广,其经济实力和对东亚国家的影响力还远达不到担当“轴心国”的要求。
3、由于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差异和分歧,而且各国在区域合作中仍固守所谓的“亚洲传统”,缺乏政治上的合作与相互信任,各成员国主权意识妨碍政策协调。
东亚国家和地区在历史上存在机缘,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又有较大差异和分歧,政治上相互视为对手,缺乏信任;另外开展货币合作就意味着各成员国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放弃部分经济政策自自主权,而现阶段东亚各国很明显不会放弃独立制定本国经济金融政策的权利,这必然会妨碍合作中的政策协调。
目前,东亚地区也没有类似欧盟货币委员会那样的超越主权国家权利的机构,以及对违反合作协议的成员国进行强制惩罚的机制,这无疑增大了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难度。
4、东亚各国除中国和日本外,产品大多集中在电子电器、石油、纺织品等少数品种,而且区域内多数国家仍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结构的相似性导致其在国际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从而影响区域合作。
相对于欧盟和北美两大自由贸易区,东亚各国经济结构雷同程度太高,竞争的激烈导致贸易争端时常发生。
5、东亚各国与美国在经济、政治领域存在着很强的,各成员在贸易结算、进出口等多方面都依赖于美国,美国为维持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必要时可能干预东亚货币合作。
美国是东亚各国的主要出口市场,东亚各国同美国的贸易比重占绝对优势,国际进出口贸易大多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区内成员的外汇储备美元资产由占绝对比例,这些都增强了美国对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影响力。
为维持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美国可能会对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进程实施干预。
如1997年提出的“亚洲货币基金(AMF)”就是因遭美国政府反对而搁浅。
如何正确处理美国与东亚各国的关系是东亚货币金融合作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政策建议1、东亚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的开展首先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其地位类似于欧洲货币联盟中的德国。
货币合作成员国中可能有些会因为政府信誉不佳导致经济政策存在“公信度”问题,这是就需要区域内某一核心国家(该国拥有一个极具纪律性和”公信度”的中央银行)为其它与其组成货币联盟的国家提供“信用”担保。
在东亚地区,如前所述,无论日本还是中国目前尚不具备担当此责任的能力,所以东亚合作的成功首先需要区域内的经济大国增强自身实力,加强国内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实现并深化本币国家化,完善金融监控措施,加强经济金融立法,提高本国经济政策“公信度”,形成合作的领导核心。
2、东亚各经济体之间应加强信息交流和政策协调,强化政府之间的信任和支持,扩大金融立法、监管方面的合作。
Tetsuji(20XX)指出“共同监测和政策协调是区域金融合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东亚地区在1997年11月建立“马尼拉框架”集团;1998年10月确立东盟监督进程,其后扩展为东盟10+3监督进程;20XX年4月ADB与ASEAN共同成立“私人资本流动监控”工作组;20XX年5月檀香山东盟10+3财长会议提出建立东盟10+3早期预警系统。
以上这些活动都是各国信息交流和政策协调的表现。
但是,由于政策协调由于需要各国部分让渡政策自主权,因此难度较大。
东亚各国应明确合作意向,强化政府间的信任和支持,扩大金融监管当局的合作,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真正为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3、建立区域性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的机制,建立区域融资便利机制。
东亚各国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外汇储备,若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就可以很好的抵御外部金融冲击;另一方面,东亚各国单靠一国自身的力量无法抵御大规模的资金流入、流出冲击,更难以限制危机的扩散,所以为避免类似于亚洲金融危机的事件再次发生,建立区域性防范和化解危机的机制,建立区域融资便利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在建立东亚各国多边货币互换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充当区域性最后贷款人,管理危机救援行动的机构,协调各国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监督和约束各国经济动向,可以提高危机防范和化解的效率,推进东亚区域内的政策协调。
4、积极协调东亚各国汇率政策,改革目前的汇率制度安排,建立区域货币体系。
在亚洲金融危机时,东亚各国普遍采取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因为东亚各经济体与美国经济周期的不同步等其他原因而暴露出明显的错弱型,这又加剧了东亚各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