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之非人灵长类

合集下载

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福利与AAALAC认证

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福利与AAALAC认证
De. 1 06 c 0 03() 2
实验 动 物 与 比较 医 学 L b r oy nma adC m aa v d ie aoa r i l n o p rt e t A i Me-8 72 1.60 7 o: 。9 % s. 45 .0 00 .1 1 s 6 1
非人 灵长 类 实验 动 物在 生理 学 、形 态解 剖 学 与 生理生化机 能等方面与人类较 为相似 , 生命 科学 在 各 个领 域 的实验 过程 中作 为人类 的 “ 替身 ” 广 ,被 泛 应 用 于 传 染病 与 疫 苗研 制 、 药 理 学 、 毒 理 学 、 生 殖与 避 孕 、 行为 心理 学 、生理 学 、 免疫 学 、遗 传 学 、器 官 移植 和 航天 航 空 等领 域 的研 究 。尤 其
AAALAC( s c a i n f rAse s n n As o ito o s s me ta d Ac rdtt no L b rtr i l r tr ain 1, ce i i f a oaoyAnma e ne t a) ao Ca I n o
物 实验息 息相 关, 实验 山此也奠定 了在整个 生物 动物 医 学发 展 中 的重要 地化 …。
与其它 实验 动物 相 比其大脑 较 为发达 , 好奇心 强 , 具 有人 类 大脑 判 断 、推 理 等 高层 次 思 维活 动 , 冈
因而 , 非特 殊 目的 ,一般 不 宜 单独 养 。对 栏 舍
和单 笼的基本要 求是可满足 灵长类 实验 动物正常生
理 和行 为 活动 需求 ,如排 粪( ) 尿 、维持 体温 恒 定、 可 自由活动和姿 势随意调 整及繁殖之 需 。栏 舍群养
【 简 介 】 建 峰(9 )男 , 十 , 作者 高 18 一 1, 硕 从事 非 人 灵 K类 实验 动 物科 学 研 究 。Emal fa2 0 @16cm — i jgo 0 8 2 . : o

非人灵长类

非人灵长类
猕猴属于热带、亚热带野生群居动物,一般生活在 接近水源的丛林和草原,栖息在树木和岩石坡面上。 5. 寿命:猕猴寿命10-30年。
Zhang Bing
猕猴
6.杂食性 猕猴是杂食性动物,以植物果实、嫩叶、根茎为主,
觅食时找一点吃一点,细嚼慢咽,并特别喜欢甜食。 7.难驯养
猕猴难于驯养,有毁坏东西的特性,常呲牙、 咧嘴 暴露出野性;通常怕人、不容易接近;捕捉时,必须小心 谨慎,否则会被猕猴抓伤和咬伤。
5.感觉器 视网膜有黄斑和中央凹,视觉较人类敏感,立体感强,能
辨别物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并有双目视力。 视网膜黄斑的视锥细胞与人类相似,故能辨别各种颜色;
Zhang Bing
猕猴
6.神经系统 大脑发达,有大量的脑回和脑沟,但控制嗅
觉的脑神经不发达,因此嗅觉不灵敏。
Zhang Bing
猕猴
(三)主要生理学特点
1996年,非洲地区爆发脑膜炎,辉瑞公 司在尼日利亚卡诺地区进行了特洛芬新 药试验。然而三周后,这种“对大多数 患病儿童是有益的”新药,使得百名患 儿中11人死亡,其余181名患儿全部落 下残疾。有的失明,有的耳聋,有的脑 损伤,有的全身瘫痪。此刻,辉瑞医疗 队悄然撤出,在尼日利亚没有留下有关 这次药物实验的任何记录。
猕猴
4.感觉功能 猕猴的听觉、触觉和味觉都比较敏感。
5.血型 猕猴的血型有A、B、O型和Lewis型、MN
型、Rh(D)型、Hr型等,但以B型为主。 黑猩猩的血全部属于O型或A型,猩猩属于B型,
大猩猩有B型也有A型,长臂猿血型有A型、 B型及 AB型。血型与性格关系?
Zhang Bing
猕猴
二、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猕猴
非人灵长类
猕猴作为非人灵长类动物,是人类的近 属动物,在组织结构、生理和代谢机能等 方面同人类相似。

疫苗研究中的动物模型

疫苗研究中的动物模型

疫苗研究中的动物模型在传染病的研究中,动物模型一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在疫苗研究中,动物模型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这是因为在研究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时,需要通过对动物进行实验来确定疫苗是否可以预防疾病。

一、常用的动物模型1.小鼠模型小鼠是研究疾病的主要动物模型之一,因为它们容易繁殖,容易管理,而且很容易转化为人类研究。

在疫苗研究中,小鼠通常用于评估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小鼠模型的优点在于能够进行大量的筛选,从而较快地找到具有良好效果的疫苗。

2.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对于一些疾病,人类与其他动物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这些疾病就必须使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来研究。

比如,研究艾滋病、肺结核等需要用猴子等动物模型进行研究。

猴子的解剖结构与人类非常相似,因此疫苗研究结果能够更可靠地转化到人类身上。

3. 大鼠模型大鼠模型通常用于研究细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疾病。

大鼠的免疫机制与人类免疫机制存在一些差异,但这种模型对于一些疾病仍然很有效。

大鼠模型更接近人类,因此在疫苗研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动物模型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1. 安全性评估在疫苗未投入市场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估。

大量的动物模型研究作为疫苗的安全性评估过程的一部分,用于检测疫苗的剂量,剂型和副作用。

根据疫苗的不同类型,动物模型的选择和实验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2. 疫苗免疫试验疫苗的主要目的是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来产生抗体对抗特定病原体。

因此,在疫苗研究中,动物模型也用于评估疫苗产生的免疫反应。

在试验中,通常会在动物体内注射特定的病原体并注射疫苗,然后检测动物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

3. 病原体挑战试验病原体挑战试验是一种通过注射病原体来检验疫苗效果的试验。

在实验中,动物模型先注射疫苗,感染后再注射病原体,通过比较未接种疫苗的动物和接种疫苗的动物之间感染的比较,来评估疫苗对疾病的保护作用。

在此实验中,动物模型是疫苗的关键验证方式。

三、动物模型的意义动物模型的研究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一个疫苗在人类中的效果。

实验动物分类 微生物学控制方法分类 遗传学为基础分类

实验动物分类 微生物学控制方法分类 遗传学为基础分类

实验动物分类微生物学控制方法分类遗传学为基础分类实验动物分类:实验动物是科研实验室中常用的生物模型,用于研究人类疾病、药物研发、基础生物学等领域。

根据动物的生物学特征和实验需求,实验动物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1.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最常见的实验动物类别。

它们具有和人类相似的生理结构和基因组,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药物毒性、疾病模型等领域。

常用的哺乳动物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豚鼠、兔子等。

-小鼠:小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因其繁殖快、基因易于操控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小鼠模型可以用于研究人类疾病、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大鼠:大鼠和小鼠类似,但体型较大,适用于更复杂的实验操作,如外科手术等。

-豚鼠:豚鼠也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体积适中,适合进行一些生物学、生理学和行为学方面的研究。

-兔子:兔子常用于心血管病理、免疫学等领域的实验研究。

2.猪类:猪因其体型较大、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与人类相似等特点,被用作模拟人类器官、学习病毒感染机制等研究领域。

猪常用于研究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毒性测试等。

3.非人灵长类动物:非人灵长类动物包括猿类和猴类。

由于其智力和行为特征与人类相似度较高,因此在神经科学、行为学、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常被用于研究。

4.鸟类:鸟类是另一类常用的实验动物。

鸟类有较大的生物多样性,在研究发育生物学、行为学、遗传学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5.其他动物:此外,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动物可作为实验模型,如鱼类、蛙类、昆虫等。

这些动物常被用于研究生物学、发育学、遗传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

微生物学控制方法分类:微生物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农业、食品加工、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微生物学控制方法的分类: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通过应用特定的微生物,来控制病害虫和病原体的方法。

常用的生物防治微生物包括杀虫菌、拮抗菌等。

例如,使用芽孢杆菌来控制害虫的生长繁殖,使用拮抗菌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等。

2.生物肥料:微生物也可用于制备有机肥料,用于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名词解释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名词解释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名词解释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已经成为了研究人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对与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是指基于动物的生物学特征和人类疾病的相似性,通过对动物进行人工干预,使其产生与人类疾病类似的症状和病理变化,从而用于研究人类疾病的一种实验手段。

二、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动物是指人工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体内,使其表达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或产生特定的表型变化的动物。

转基因动物在研究人类疾病的过程中,可以用于验证某种基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疾病的发生机制等。

三、基因敲除动物基因敲除动物是指通过人工的方式将某个基因完全删除或失活,使得动物在某些方面与正常动物有所不同。

基因敲除动物在研究人类疾病的过程中,可以用于验证某个基因在疾病的发生中的作用,以及对疾病的影响等。

四、药物筛选动物模型药物筛选动物模型是指利用动物模型来检测和评估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物筛选动物模型在研究人类疾病的过程中,可以用于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及评估治疗效果等。

五、小鼠模型小鼠模型是指利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进行研究。

小鼠模型在研究人类疾病的过程中,具有易于操作、繁殖周期短、基因组序列已知等优点,是研究人类疾病的重要动物模型之一。

六、大鼠模型大鼠模型是指利用大鼠作为实验对象进行研究。

大鼠模型在研究人类疾病的过程中,具有和人类相似的生理和病理特征等优点,可以用于研究许多人类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七、猪模型猪模型是指利用猪作为实验对象进行研究。

猪模型在研究人类疾病的过程中,具有和人类相似的生理和解剖结构、易于操作等优点,可以用于研究许多人类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等。

八、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是指利用猴子等非人灵长类动物作为实验对象进行研究。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在研究人类疾病的过程中,具有和人类相似的生理和病理特征、更接近人类等优点,可以用于研究许多人类疾病,如艾滋病、帕金森病等。

第八节 非人灵长类

第八节     非人灵长类

“性皮肤”是猕猴属的生殖生理 特征之一, 雌猴的生殖器附近以及整 个臀部的皮肤, 甚至前额和 脸部皮肤, 在性活动期 都出现明显 肿胀、发红,在排卵期特别明显,月 经来临之前消退。
4.感觉功能 听觉、触觉和味觉都比 较敏感。 5.血型 血型有A、B、O型和 Lewis型、MN型、Rh型、Hr型等 ,但以B型为主。 6.成年生理数据 食料量:113 - 907g/d, 饮水量:200 - 950ml/d, 排粪量:110 - 300g/kg/d, 排尿量:110 - 550ml/d。
饮水必须全日满足,无自动饮水 设备的,更要注意保持水质清洁,每 日更换。饮水量成年猴平均约20950ml/d。 (三)环境 环境最适温度为20 - 25℃,但猕 猴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可有一定变 动范围;相对湿度40 - 60%;环境要 保持冬暖夏凉,并有一定遮阴装置; 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恒河猴
(二)食蟹猴 (macaca fascicularis) 食蟹猴又称爪哇猴。被毛淡黄褐 至深褐色,腹面的毛颜色较淡。冠毛 从额部直接向后, 有时在中线形成 一条短嵴。颊毛 在脸周围形成须, 眼睑周围形成苍 白的三角区。尾长等于或大于体长。 雄猴体重约8.0kg,雌猴约5.0kg。
(三)熊猴 (macaca assamensis) (阿萨密猴,蓉猴) 产于缅甸北部阿萨密及我国云南、 广西,形态和恒河猴 相似。体型较大,毛 棕褐色,缺少腰背部 橙黄色光泽,毛粗。
(二)解剖生理学特点 1. 外观和体型 体型:大型实验动物,体长50 60cm,尾长约为体长的1/2。 猕猴背毛棕黄色,至臀部逐渐变为 深黄色,胸腹部浅灰色,脸部和耳部呈 肉色,臀部的胼胝为粉红色;四肢粗短 ,眉骨高,眼窝深。 体重:新生:0.4 - 0.55kg; 成年:雄猴6 - 12kg, 雌猴4 - 8kg;

实验动物养殖 国标行业分类

实验动物养殖 国标行业分类

实验动物养殖国标行业分类实验动物以科学实验研究为目的,进行科学育种、繁殖、饲养和管理的一类动物。

多数由野生通过家养驯化,定向培育,按照实验研究需要选育而成。

常见的实验动物,如鼠,豚鼠,兔,狗,猫,貂,家畜和家畜,两栖类,爬行动物,鸟类和灵长类。

常见的实验动物分类
1、啮齿类(大鼠、小鼠等)。

繁殖能力强、世代周期短、饲养成本低;几乎可用于所有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新药开发领域。

2、非人灵长类(食蟹猴等)。

与人亲缘关系最近,大脑发达,有大量沟回,视、听、味、触觉发达,空间立体感强。

3、犬类(比格犬等)。

在生理和解剖上与人类更为相似。

神经发育良好,有较好的适应性。

可用于药物代谢及毒性的研究。

容易繁殖和饲养,容易发生发热反应,典型而稳定的发热反应。

常用于热原实验,骨关节及眼科药物的研究。

非人灵长类的自发性肿瘤

非人灵长类的自发性肿瘤

总数 为 20例左 右 , 中 良性 和恶 性 肿 瘤 例 数 之 比 4 其 为 6 :7 ; 4 16 以后 N HP肿 瘤 的报 道 数 逐 年有 所 增加 , 17 9 5年到 18 98年 报 道 的 自发 性 肿 瘤 病 例 数 为 5 0 4 例左 右 , 良性 与恶 性 之 比为 14 36 18 5 :8 ;9 9年 至 2 0 00 年, 报道 数 为 1 8 38例 , 中 良性 与恶 性 之 比为 5 2 其 8: 86 0 。大 多数肿瘤 的报 道 只是单 个或 少 数几 个病 例 , 因此很 难 说 明 N P肿 瘤 的发 病 率 和 死 亡 率 。据 报 H 道, 苏呼 米灵 长类 中心 12 9 7~1 7 99年 尸 检 的 172 3 1 只灵 长类 动物 中 , 自发 性肿 瘤 发 病 率 为 2 6 % (6 .5 33 只) 其 中 良性 与恶 性 的 比例 为 ( 5 :0 ) 17 , 18 2 5 。 9 8年 WH O公 布 的 人 类 恶 性 肿 瘤 的 调 整 死 亡 率 美 国 为 11 5 0万 , 3 .f 1 日本 为 16 71 1 .t0万 , 国 为 9 .t 我 9 51 0 万 。而 据 K um n 17 afa n9 1年 统 计 , 十 万 只 猴 子 每 中, 恶性肿 瘤 发 生 率 为 9 . , 90 显然 这 个 数 字 较 人 的 偏低, 可能是 因 为大 部 分动 物未 能 活 到 老年 , 而且 , 并 非所有 患病 猴都 进 行 了垒 面深 入 的 检 查 和诊 断 , 不 可避 免 的存 在 统计 遗漏 。因而 无法 表明在 猴 的正 常世代 和社 群 中肿瘤 的发生 率和死 亡 率 。 根据 现有 文献 无 法 确 定 N P特定 年 龄 的肿 瘤 H 发病率 , 为 已报 道 的肿 瘤 病 例 多 数 为尸 检 中偶 然 因 发现, 而且提供 的患 病猴 及 其 所 在 群体 的年 龄 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生长发育 性成熟,雄性3岁,雄性2岁;适配年龄,雄性约4.5岁,雌性约3.5岁,性周期 28(21~35)d。与人类相同,雌性猕猴有月经,月经期2~3(1~5)d,月经开始后12~13d排卵。 猕猴的月经和生育力可持续17~20岁。雌猴在交配季节,生殖器官周围区域发生肿胀,外阴、尾 根部、后肢的后侧面、前额和脸部等处的皮肤都会发生肿胀,这种肿胀称为“性皮肤”。“性皮 肤”是猕猴属的生殖生理特征之一,在排卵前期,特别是排卵期出现明显肿胀、发红,在排卵期 特别明显,月经来临之前消退。雌猴妊娠期为165d左右,年产l胎,每胎产1仔,偶有双胎,但存 活率很低。哺乳期1 定义 2 一般特征 3 解剖学特征 4 常用品系 5 生物医学中的选择应用
定义
非人灵长类具有许多与人类相似的生, 物学特征研究工作中,使用量最多的是 旧大陆猴, 其中猕猴属最为重要。非人 灵长类在形态和机能上有很多与人相似 的部分,是很重要的实验动物。
一般特征
●体型体态:与人类相似 ●性情: 1.群居性强:每群数十只至百余只不等,群与群之间 喜爱吵闹和撕咬。每群猴均由一只最凶猛、最强壮的 雄猴做“猴王”,在猴王的严厉管制下,其他雄猴和 雌猴都严格听从, 进食时“ 猴王”先吃,“猴王” 与其他较高级的雄猴要担负起保护整个族群的责任, 特别是保护幼猴。“猴王”地位短暂,4~5年更换1次。 雌性猕猴通常从出生开始便依附在同一族群内, 很少 离 开出生族群。猴群雌雄老幼生活在一起,为直线型 社会组成。猴群过大则分群,并产生新的“猴王”。 2.难于驯养:有毁坏东西的特性,常龇牙、咧嘴、暴 露野性。但通常怕人,不容易接近。捕捉时须小心谨 慎,否则会被猕猴抓伤和咬伤。猕猴之间经常打架, 打斗时或受惊吓时发出叫声。 3.聪明伶俐,动作敏捷:有大量的脑回和脑沟,因此 聪明伶俐、动作敏捷,善于攀缘跳跃,会游泳和模仿 人的动作,有喜怒哀乐的表现,好奇心与模仿力很强。 有较发达的智力和神经控制。能用手操纵工具。婴猴 不需母猴协助即能以手指抓住母猴腹部皮肤或背部, 在母亲携带下生活,母猴活动、跳跃时婴猴均不会掉 落。
▲内脏 猕猴胃属单室胃,呈梨形,小肠的横部较发达,上部和降部形成弯曲,呈马蹄形。肠长度与身长的 比例为(5~8):1,盲肠发达,无蚓突;肝分6叶,胆囊位于肝脏的右中央叶;猴肺为不成对肺叶,左肺为2~3 叶,右肺3~4叶(最多为4叶),宽度大于长度。猕猴的血液循环系统与人类相似。
▲生殖结构 雄猴睾丸位于阴囊内,有精囊和发达的前列腺,猕猴的精液与其他动物不同,在射出后数秒就 开始凝固,不到1min后全部成凝块。正常精量每次4~5g。在成体、阴囊可变成半悬垂状,睾丸不对称,左低 右高。阴茎的位置因阴茎最尾侧是悬垂的,故不直接悬垂在耻骨联合下缘。雌性的卵巢不在卵巢囊内,单角 子宫,有乳房一对和乳头,位于胸部。胎盘为双层双盘。
谢 谢观
图为部分中国灵长类动物
生物医学中的选择应用
非人灵长类在形态和机能上有很多与人相似的部分,是很重要的实验动物。 生理学研究 可用于脑功能,血液循环、血型、呼吸生理、内分泌、生殖生理、神经生理、行为学及老年学等研究。 其它疾病研究 可用猕猴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慢性气管炎模型等。 传染病研究和疫苗试验 非人灵长类是某些人类传染病病原的易感动物,如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爱滋病病毒、
常用品系
研究工作中,使用量最多的是旧大陆猴,其中猕猴属最为重要。 1.猕猴属中作为实验动物的主要品种 (1)恒河猴; (2)熊猴(阿萨密猴,蓉猴); (3)断尾猴; (4)台湾岩猴; (5)平顶猴(猪尾猴); (6)食蟹猴。
2.其他品种 (1)狨猴(囊猴):主要用于生殖生理、寄生虫、甲型肝炎研究。 (2)獭猴:用于视觉生理研究。 (3)夜猴:主要用于视觉和疟疾研究。 (4)松鼠猴:主要用于视觉、脑神经和药理研究。
解剖学特征
▲骨骼结构 颈椎为7个,胸椎及腰椎大都为19个,荐椎为2个,假荐椎为2~3个,尾椎为13~15个。四肢粗 短,具五指(趾),手的拇指、脚的大趾能与其他四指(趾)相对,能握物攀登,掌面有各种不同的指纹和掌纹, 大多数种类的指(趾)端的爪部变为指甲。
▲牙齿 在大体结构、显微解剖、发育次序和数目等方面与人类牙齿有许多共同之处。猴有乳齿与恒齿,乳 齿式为2(门齿2/2,犬齿1/1,前臼齿0/0,臼齿2/2)=20,恒齿式为32(门齿2/2,犬齿1/1,前臼齿2/2,臼齿 3/3)=32个,根据长出牙齿的顺序及齿的磨损程度可判断其年龄的大小。
痢疾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在肠道杆菌病和结核病研究中是良好的动物模型。在制造和鉴定脊髓灰质炎疫 苗时,猕猴是唯一的实验动物。灵长类动物可用于人的疟原虫感染,研究恶性疟原虫、间日疟、三日疟原虫。
生殖生理学研究 是人类避孕药研究极为理想的实验动物。 行为学和精神病及神经生物学研究 可用猴震颤动物模型筛选抗震颤性麻痹的药物。猴对镇静剂的依赖性与人较接近,戒断症状较明显并易 于观察,新镇静剂进入临床前要用猴进行实验。
生物学特点
1.体内缺乏维生素C合成酶 不能在体内合成维生素C,所需维生素C必须从食物中获得。如果缺 乏维生素C则内脏发生肿大、出血和功能不全。
2.血型分两种 一种是与人类相似的A、B、O和Rh同源的血型因子,但猕猴的Rh系统全是 Rh0(又叫Rh1);另一种是猕猴特有的lewis型、MN型、Hr型等。在ABO系统中恒河猴主要是B型, 食蟹猴主要是A、B和AB型,少数为O型。这些血型抗原可产生同族免疫,在同种异体间输血时应 做血型配合试验,但不会发生新生仔溶血和成红细胞增多症,不必考虑同群中雌雄血型配合的繁 殖问题。猕猴的白细胞抗原(RhLA)是灵长类动物中研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区域的重要对 象之一。同人的(RhLA)抗原相似,RhLA具有高度的多态性。猕猴RhLA的基因位点排列同人类有 相似性。猕猴属各品种猴的染色体为2n=42。
▲神经和感觉器官 大脑发达,视觉较人类敏感,嗅觉不灵敏。视网膜有黄斑,有中央凹,黄斑上的锥体细 胞与人类十分相似,有立体视觉能力,能辨别物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产生立体感,也有色觉,能辨别各种 颜色,并有双目视力。猴的嗅觉器官处于最低的发展阶段,嗅脑不发达,但嗅觉在猴的日常生活中还起着重 要作用,当它们初次接触到任何物品时,都要先嗅一嗅。猴具有敏锐的听觉,有发达的触觉和味觉。
●活动时间:其活动与觅食均在白天进行。野外情况下,拂晓即见猴群觅食, 夜晚则回到树上或岩石上休息。
非人灵长类具有许多与人类相似的生物学特征: 1.与人类相似 2.有较发达的智力和神经控制,能用手操纵工具。 3. 具有一般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4.不能体内合成Vc,需从食物中摄取。 5.两颊有颊囊,可贮存食物。 6.血型分两类。一类同人的A、B、O和Rh型相同,另一类是猕猴属特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