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
项痹病的中医护理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护理是由于颈椎的退行性病变刺激和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等,引起肩臂痛、眩晕、瘫痪等一系列综合症。
【临床表现】1、颈枕部或颈肩部阵发性或持续性隐痛或剧痛,沿受累神经根的走向有酸胀或烧灼样或刀割样痛,或触电样或针刺样窜麻感。
2、病史中有先颈肩痛而逐渐反复发作和加重,再发展到放射痛,也有一次外伤而发作,颈部活动受限。
3、咳嗽或解大便时颈肩痛及上肢放射痛加重。
4、受损神经根分布区出现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5、上肢出现无力或肌肉萎缩。
【一般护理】1、安排病人住向阳房间,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暖、温湿度适宜,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受风邪加重病情。
2、颈椎病属于心身疾病范畴,病程长,反复难愈,如对本病认识不够,易产生低落、抑郁、焦虑等情绪。
观察病人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告知病人颈椎病相关知识,如主动介绍适合患者的电动牵引机、颈椎吊带牵引、推拿、针灸等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并向患者讲明疾病与心理情志的关系,提高防病意识,增强治疗信心,安心养病。
3、本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多体虚脾胃弱,食少则正气不足,饮食无度又增加脾胃负担,使脾胃生化不及而食滞内停,故饮食上尽量选择与治疗相协调之食,忌肥甘厚味、生冷寒凉之品,少饮酒、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以增加肠蠕动,防止便秘。
4、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一般以低枕睡眠、仰卧位为最佳,俯卧位不可取,侧卧时枕头可略高,使颈部与躯干成一条直线。
颈椎后缘增生明显者,枕头可相应偏高;黄韧带肥厚、钙化者应偏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者可在颈下垫一小枕。
5、给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失眠者可适当口服安眠药。
6、观察病情变化,疼痛是否向肩部或上肢放射,四肢感觉、活动及各种生理反射情况,有无逐渐形成走路困难或四肢瘫痪,经治疗后上述症状有无改善,注意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若出现眩晕、肢体麻木、视物不清、心律失常等症状,应积极抢救。
7、由于患者常有手臂放射性疼痛,尽量选择健侧手臂输液,输液时滴速不宜过快,以60滴/min左右为宜,并注意保暖,可在患侧手臂下垫小枕或暖水袋,以减轻疼痛。
项痹(颈椎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项痹病在中医理论中分为4类
1、 风寒痹阻型: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疼痛感,颈 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 气血亏虚型:颈肩空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体麻 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3、 痰湿阻络型:头重如裹,头晕目眩,颈、肩、臂痛如锥刺,四肢麻 木不仁,纳呆,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视物不清,恶心呕吐,耳 鸣,耳聋等,甚至发生猝倒 4、 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颈臂隐痛、肢体 麻木、面红耳赤、舌红少津、脉弱
(四)情志患者,给予心理安慰,减轻其 痛苦,使其配合治疗与护理。
护理常规
(五)临症护理 1、疼痛:颈肩疼痛较重者可遵医嘱行拔罐、中药外敷等。 2、眩晕:指导患者转头时动作不可过快过猛,眩晕频繁发作时下床或 行走时最好用颈围固定颈部。预防外伤,防止患者摔倒受伤,保持房 间地面干燥。 3、教育患者保护颈部的方法:不能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避免猛烈转 头,平卧时枕头不可过高,侧卧时枕头不宜过低,枕高应与一肩宽相 等,日常生活中注意加大头颈部活动范围,锻炼颈肌如“米”字操、 耸肩、扩胸运动等。
7、 梳摩头顶:提神醒目,清脑镇痛
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发病史,诱发因素。 2、疼痛部位,程度。
3、评估颈部功能,双上肢感觉和肌力。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风寒湿证、痰湿阻络、肝肾不足、气血亏虚。
护理常规
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
• 注意事项:注意温度调节,治疗过程中加强巡视,防止烫伤
针灸治疗:
• 颈型、神经根型用泻法,其余用补法
2024年版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病,即颈椎病,是一种以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为主要病变,引起颈
椎管狭窄和神经根受压的疾病。
它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特别是那
些从事长期劳动和劳动强度较大的职业,如司机、工程师等。
中医认为,项痹病主要是由于气血不通所引起的,多为肝肾亏损、气
血不足、阴精不足等病理因素导致。
因此,针对这些病理因素,中医诊疗
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气活血:中医认为,项痹病主要是气血不通所引起的,因此需要
通过活血化瘀来改善气血循环。
常用的药物有桃仁、红花、醋香附等,可
以配合艾灸、拔罐等物理疗法来促进气血循环。
2.养肝养肾:肝肾亏损是项痹病的一个病理因素,因此应该通过养肝
养肾来缓解症状。
中药治疗中,可以选用黄芪、当归、山药等来补肝肾,
辅以艾灸、针灸等来加强疗效。
3.补益肌肉:项痹病往往会导致颈肩部肌肉的僵硬和疼痛,因此需要
通过补益肌肉来改善症状。
中医治疗中,可以选用川芎、细辛、肉桂等来
温经活血,辅以推拿、针灸等来缓解症状。
4.调养经络:中医认为,项痹病主要是经络不通所引起的,因此需要
通过调养经络来改善症状。
常用的药物有川芎、红花、桃仁等,可以配合
针灸、拔罐等物理疗法来促进经络通畅。
总结起来,针对项痹病的中医诊疗方案主要包括调气活血、养肝养肾、补益肌肉和调养经络等方面。
通过中药治疗和物理疗法的结合,可以改善
气血循环,缓解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当然,在使用中医诊疗方案
治疗项痹病时,也要结合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
的疗效。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效果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2023年康复科应用“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患者34例。
其中男性13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7.95岁。
平均住院日:8.2天。
辨证分类:血瘀气滞14例、肝肾不足18例、气血亏虚1例、风寒湿型1例。
按照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对该患者进行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和患者的主要症状进行辩证施护:(-)颈肩部疼痛: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颈部活动、上肢感觉、运动情况。
2.体位护理: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低枕卧床,保持颈部平直,避免颈部过劳。
3.做好颈部、上肢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颈肩部予中药封包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5.给予颈椎牵引,牵引重量是患者体重1/3〜1/2左右,也可根据患者的耐受进行牵引重量调节。
6.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肢体麻木:1评估麻木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2.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力度适中,增进患者舒适度,并询问感受。
3.麻木肢体做好保暖,指导患者进行双上肢关节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4.遵医嘱局部予中药熏洗、中药塌渍、艾灸等治疗,注意防止皮肤烫伤及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5.遵医嘱予穴位注射,常用穴位:手三里、曲池、合谷等。
(三)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3.指导协助患者正确的体位移动,按摩活动受限肢体,提高患者舒适度。
4.指导并协助四肢关节功能锻炼,防肌肉萎缩。
5.遵医嘱进行中医熏洗、中药离子导入、艾灸等治疗,注意防烫伤。
我科针对该疾病对病人实施辩证后采取的中医护理技术主要有:针灸、中药封包、拔罐、穴位贴敷、耳针、艾灸、中药涂擦、运动疗法等中医护理技术,缓解患者颈肩疼痛及上肢麻木不适。
二、护理方案应用分析(一)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1主要辩证施护方法的应用情况:主要症状:颈肩疼痛34例,占10096;肢体麻木18例,占5现;上肢活动受限6例,占18%;辩证施护方法实施落实比34例,占100%。
项痹护理问题及措施

项痹护理问题及措施
项痹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主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僵硬、麻木、头痛等。
以下是项痹护理问题及措施:
1. 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仰头,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弯腰驼背,减轻颈椎负担。
2. 适当运动:进行适当的颈部、肩部和背部运动,可以缓解颈椎疼痛和僵硬感,增加颈部的灵活性。
3. 使用正确的枕头:选择高度适中、软硬适中的枕头,保持颈椎的自然曲度。
4. 避免过度疲劳: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 使用热敷或冷敷:可以使用热敷或冷敷来缓解颈椎疼痛和肌肉僵硬感,但要注意温度和时间。
6. 按摩理疗:可以进行颈部按摩理疗,缓解颈椎疼痛和僵硬感,但要注意按摩力度和方法。
7. 药物治疗:如果疼痛严重,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但要遵医嘱使用。
8. 康复训练:进行康复训练,包括颈椎牵引、理疗、针灸等,有助于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
项痹的护理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多种措施,以缓解颈椎疼痛和僵硬感,促进颈椎的康复。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护理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护理项痹病(颈椎病)中医护理正文: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1 病因:颈椎病是指颈椎受到损伤或病变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多种多样,如颈椎长期受力过重、颈椎受到外伤、颈椎退行性改变等。
1.2 发病机制: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颈椎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受阻等问题,导致颈椎局部气血不足,形成瘀血、痹阻等。
此外,颈椎周围肌肉的紧张和痉挛也是导致患者症状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临床表现:2.1 颈部疼痛:患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疼痛可放射至肩部、上肢,甚至头部。
2.2 运动受限:患者颈椎活动范围受限,转动和屈伸颈部时感到僵硬和疼痛。
2.3 头晕和眩晕: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头晕、眩晕等症状。
2.4 颈部肌肉紧张和痉挛: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常常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肌肉痉挛明显。
三、中医护理方法:3.1 中药调理:使用适当的中药进行调理,如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药物配方,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症状。
3.2 针灸治疗:对于轻度颈椎病患者,可以采用针灸疗法。
通过调理气血,缓解瘀血和痹阻,以达到改善症状的效果。
3.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疗法,通过按摩颈椎周围的肌肉和筋脉,可以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和肌肉紧张问题。
3.4 膏方外敷:通过选用适当的外用药膏,对颈椎病患者颈部进行外敷治疗,可以改善局部气血循环,缓解病症。
四、预防与康复:4.1 生活习惯:需要改善日常生活中的姿势和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翻看手机或电脑等行为,以减轻颈椎的负担。
4.2 适当运动:通过适当的颈部运动、颈椎拉伸等动作,可以增强颈椎周围肌肉的力量,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4.3 药物预防:对于有家族遗传史或其他高风险群体,可以考虑使用中药进行预防,以减少颈椎病的发生。
4.4 康复锻炼:对于已经患有颈椎病的患者,可以采用一些康复锻炼方法,如颈椎拉伸操、颈椎按摩操等,帮助恢复颈椎功能。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 颈椎病:指颈椎受到损伤或病变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护理PPT学习课件

健康指导
(四)情志护理 1.向患者介绍本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
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社会状况,及时消除不良情绪。 2.介绍成功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给患者必要的生活协助,鼓励家属参与。 4.有情绪障碍者,必要时请心理咨询医师治疗。
13
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
意外损伤。 5.遵医嘱行颈椎牵引,及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不是,如有麻木加
重,告知医生,适当调整牵引角度、重量、时间等。
5
(四)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
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和患者自理能力。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3.指导协助患者正确的体位移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护 理方案
1
一 常见症候要点
(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 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9
健康指导
(二)生活起居 1.避免长时间低头劳作,伏案工作时,每隔1-2小时活动颈部,如
仰头或将枕头靠在椅背上或转动头部。 2.座椅高度要适中,以端坐位时双脚刚能触及地面为宜。 3.避免长时间半躺在床头,曲颈斜枕看电视、看书报。 4.睡眠时应保持头颈部在一条直线上,避免扭曲,枕头长要超过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配合医生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 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涂擦治疗。
项痹中医护理方案护理

1.评估皮肤。 2.温度以皮肤耐受为度,不可过热,以免烫伤皮肤。 3.治疗中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注意巡视和观察,如局部皮肤出现红疹、瘙痒、 泛红或水泡时,应停止治疗,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操作完毕后,记录。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特色技术/艾灸
1.评估皮肤情况,与病人沟通取得配合。 2.施灸过程中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防止灼伤皮 肤。 3.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 ,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需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 合处理。 4.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柱或艾条放置熄火瓶内,熄灭艾火。 5.操作完毕后,做记录。
完善制定针灸康复科病房健康教育宣传 手册,做到每病房一册,让病员可结合自 身疾病选择翻阅内容。
辩证分型统计如下:气滞血瘀证101例,肝肾不足证 2例,寒湿阻络证1例,风寒痹阻证0例,气血亏虚证0例。
应用的主要辩证施护方法:体位护理、疼痛护理、 防跌倒评估、吸氧。
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104例患者)
主要症状
病例数
辨证施护方法
实施人次 百分比(%)
颈肩疼痛 眩晕
肢体麻木
1.体位 2.按疼痛规律施护
其中应用1项中医护理技术的患者7例(占7%); 应用2项以上中医护理技术患者97例(占93%)。
应用0例技术
0
0%
应用一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术
7
7%
应用2项以上技 术
97
93%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较高的项目是中药熏药和中药 塌渍,其次是拔罐和艾灸。 原因分析: 1、以上四项技术纳入我科疼痛疾病的常规诊疗方案,由 护理人员操作执行,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 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3、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艳霞 2015年5月8日
主要内容
一、常见症候要点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四、健康指导 五、护理难点 六、护理效果评价
2
一、常见症候要点
(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 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 及效果。
6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二)眩晕 1.评估眩晕的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 的关系。 2.避免诱发眩晕加重的姿势或体位。
7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二)眩晕 3.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同,动作应缓慢,避免快 速转头、低头,防跌倒。 4.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颈托。 5.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中药离 子导入等治疗。
询问有无胸闷、眩晕、恶心 托,教会患者正确使用颈托,
等不适,必要时停止治疗, 患者体位改变时动作要缓慢,
并给予吸氧或药物治疗。
给予协助和保护,防跌倒。
14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二)佩戴颈托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型号和材质的颈托。颈托的大小、 高低要适宜,松紧以能放入2个手指为宜。 高度为限制颈部活动,保持平视为宜。 2.使用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颈部皮肤状况, 防止颈部及耳廓、下颌部皮肤受压,必要时 可在颈托内衬垫小毛巾、软布等,定时清洁 颈托和局部皮肤。
度,固定粘扣。
6.佩戴颈托时须配合颈部肌肉锻炼,
4.患者由坐位到平卧位时,先松 以保持颈部的稳定性。
开粘扣,去掉后托,一手扶持前
托,一手放置患者颈枕部,协助
患者躺下,去掉前托,调节好枕
头位置及高度。
16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三)运动疗法 1.急性期颈部制动,避免进行功能锻炼,防 止症状加重。 2.缓解期或手法整复2~3天后指导患者在颈 托保护下行颈部拔伸、项臂争力、耸肩、扩 胸等锻练。
12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手法治疗的护理 1.松解类手法的护理 (1)治疗前向患者讲解松解手法治疗的目 的及注意事项。 (2)嘱患者放松,协助患者摆放体位。 (3)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和 反应,询问有无眩晕、恶心等不适。 (4)治疗结束后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半小时。
13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4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颈肩疼痛
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 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 引发疼痛。 3.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 颈肩部疼痛情况。
5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颈肩疼痛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 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痛点处可行穴 位揉药或涂擦治疗。 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 加中药塌渍、中药热奄包、牵引等治疗次数。
2.整复类手法的护理
(4)手法整复后颈部制动,平
(1)治疗前告知患者和家属 卧位小重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续牵引6~24小时,
相关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牵引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2)治疗过程中,嘱患者颈 如有不适及时停止牵引或调整
部自然放松,配合固定体位。 牵引的重量或角度。
(3)观察患者面色和反应, (5)整复位后下床时要佩戴颈
8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三)肢体麻木
1.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的关 系。
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 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 解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
9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三)肢体麻木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 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17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3.康复期及手法整复1周后可 5.眩晕的患者慎做回头望月、保 间断佩戴颈围,开始进行仰首 健“米字操”等转头动作,或遵 观天、翘首望月、项臂争力等 医嘱进行。 锻练,每天2~3次,每次2~3 6.各种锻炼动作要缓慢,以不疲 组动作,每个动作10~15次。 劳为度,要循序渐进。
4.康复后要长期坚持做耸肩、 扩胸、项臂争力、颈部的保健 “米字操”等锻炼,保持颈部 肌肉的强度及稳定性,预防复 发。
18
几种常见功能锻炼方法
(1)拔项法:吸气时头顶向上伸展,下颌微收,双 肩下沉,使颈部后方肌肉紧张用力,坚持3秒钟,然 后呼气放松。 (2)项臂争力:两手交叉,屈肘上举,用手掌抱颈 项部,用力向前,同时头颈尽量用力向后伸,使两力 相对抗,随着一呼一吸有节秦地进行锻炼。 (3)仰首观天:双手叉腰,先低头看地,闭口使下 颌尽量紧贴前胸,停留片刻,然后头颈仰起,两眼看 天,仍停留片刻,反复进行。
15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3.起床时,先将前托放置好位置 5.颈托佩戴时间,一般以2~3周为
(将下颌放在前托的下颌窝内),宜,一般整复后第1周内全天佩戴
一手固定前托,一手放置患者颈 (睡觉时去除),第2周间断佩戴,
枕部,扶患者坐起,将后托放置 不活动时可去除颈托,活动时佩戴,
好(一般长托在下),调节松紧 第3周坐车及颈部剧烈活动时佩戴。
11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五)不寐 1.枕头高度适宜,避免颈部悬空。 2.保持病房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3.睡前服热牛奶、温水泡脚,按摩双侧太阳穴,印 堂穴,听舒缓轻音乐,不宜饮浓茶或咖啡。 4.遵医嘱行开天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等治疗。 5.遵医嘱应用镇静安神药物,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 效果。 6.因夜间疼痛影响睡眠时可给予颈椎小重量持续牵 引。
(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 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三)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 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3
一、常见症候要点
(四)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 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 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5.遵医嘱行颈椎牵引,及时巡视观察患者有 无不适,如有麻木加重,告知医师,适当调 整牵引角度、重量、时间等。
10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四)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 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3.指导协助患者正确的体位移动,按摩活动受限 肢体,提高患者舒适度。 4.指导并协助四肢关节功能锻炼,防肌肉萎缩。 5.遵医嘱进行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艾灸等 治疗,注意防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