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血压下降、全身水肿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血压下降、全身水肿李杨;张海洲【摘要】病历摘要患儿男,7个月,体质量4 kg.因查体发现心脏杂音5d于2011年3月6日入院.根据查体及心脏超声结果确诊为左向右分流室间隔缺损,重度肺动脉高压.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过程顺利,主动脉阻断时间24min,体外循环时间52 min.术后常规液体入量(50 ml/kg)时患儿血压进行性下降,尿量也随之减少,术后1d患儿血压80/55 mmHg,24h尿量200 ml.予多巴胺8μg/( kg·min)、肾上腺素0.1μg/(kg·min)静滴血压不升.加大每日液体入量至300 ml/kg,并加快输液速度,患儿血压升高至95/65 mmHg.血氧分压64 mmHg,氧饱和度75%,血清总蛋白35 g/L,白蛋白22 g/L,并出现全身水肿、肝大、腹部饱满.肾功能检查示血尿素氮6.8 mmol/L、肌酐122 μmol/L,均在正常值范围内.X 线胸片示双肺间质渗出性改变.心脏超声检查见心内畸形修复良好,无残余分流,心肌活动良好,心包无明显积液.予白蛋白5 g静滴,第2天复查血清总蛋白33 g/L、白蛋白20 g/L.【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1(051)038【总页数】1页(P117)【作者】李杨;张海洲【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济南250021;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济南250021【正文语种】中文病历摘要患儿男,7个月,体质量4 kg。
因查体发现心脏杂音5 d于2011年3月6日入院。
根据查体及心脏超声结果确诊为左向右分流室间隔缺损,重度肺动脉高压。
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过程顺利,主动脉阻断时间24min,体外循环时间52min。
术后常规液体入量(50 ml/kg)时患儿血压进行性下降,尿量也随之减少,术后1 d患儿血压 80/55 mmHg,24 h 尿量 200 ml。
【实用】-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护理常规

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手术体位:体外正中切口,胸下垫软枕。
手术用物:心脏基础+特殊器械包,导尿管,无菌灯柄,电动胸骨锯,电除颤仪,无菌冰盐水,电刀,骨蜡,涤纶片,14#红色尿管3-4根,阻断带,2-0,3-0无损伤线,4-0或5-0 Prolene(滑线),2-0或3-0的强生荷包线,胸骨连针。
手术步骤:1.常规消毒铺巾,前胸正中切口,准备电动胸骨锯,纵劈胸骨,骨蜡止血。
切开心包2-0单针缝并悬掉,2-0双针缝主动脉荷包、灌注针荷包,游离主肺间隔,及上、下腔静脉,并在上、下腔静脉处套阻断带,核对管道,准备插管。
2.主动脉插管,上、下腔静脉插管:要递11号尖刀做切口,10号丝线加固,主动脉插管与机器动脉连接时用盐水注射器排气,并予扣钳加固,角针7号线缝一针,核对管道,并行循环开始。
插灌注针。
3.待温度降至浅低温,约30℃左右时,阻断上、下腔静脉,升主动脉,灌注停跳液,心包腔内置冰屑(此时器械护士要提前做好冰屑),心脏停跳。
4.切开右心房,心内探查,插左心引流管。
修补室缺:常用切口有两个①右心房切口,②右心室或肺动脉切口。
修补有两种方法:①直接缝合法:适用于缺损小于1cm,边缘为白色纤维组织者,一般选用5-0Prolene(滑线)双头针带垫片连续缝合②补片缝合法:适用于缺损大,周边纤维不全者,可采用间断带小垫片褥式缝合,也可采用连续缝合。
此时应准备足量的5×12双头带垫片的无损伤线,涤纶片,所有的器械均无损伤。
根据室间隔缺损大小,将涤纶片剪成稍大于实际缺损2mm~3mm大小的涤纶片,备术者修补缺损用。
5.缝合切口,开放腔静脉、升主动脉,此时应及时备好除颤仪,待心脏跳动有力,循环稳定后,停机观察,先拔除腔静脉引流管。
巡回护士要及时配置好鱼精蛋白,注完后拔除主动脉插管。
6.将体外循环管道递给台下,安放胸腔引流管,清点用物,缝合心包,胸骨穿钢丝,再次清点用物,关胸。
注意事项:1.熟悉手术步骤,做到默契配合2.配合以及手术的护士不仅要求熟悉手术步骤,准确无误的传递器械,而且要了解心脏的解剖、病理等方面的知识。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超声观察要点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介入手术,通过封堵心脏室间隔缺损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减轻症状。
超声观察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选择合适的封堵装置,监测手术过程中的情况,以及评估手术后的疗效。
下面将从超声观察的要点出发,对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选择合适的超声检查方法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超声检查,以确定室间隔缺损的大小、位置和形态,评估左右心室的大小和功能,检查动脉导管和肺动脉的情况,以及排除其他伴随畸形。
常用的超声检查方法包括超声心动图、经食管心脏超声、三维超声等,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二、评估室间隔缺损的大小和形态在超声检查中,需要准确地测量室间隔缺损的大小和形态,包括室间隔缺损的口径、长度和面积等参数。
这些数据对于选择合适的封堵装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还需要评估室间隔缺损的形态特点,如有无突出的膜状结构、有无附壁动脉导管等,这些能够影响封堵装置的选择和放置位置。
三、评估左右心室的大小和功能室间隔缺损会导致左心室容量负荷的增加和右心室的容量负荷的增加,长期存在会影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在超声检查中,需要对左右心室的大小和功能进行评估,包括左心室内径、射血分数、心输出量等指标,以及右心室的舒张功能和肺动脉压力等参数。
这些数据有助于评估室间隔缺损对心脏的影响,以及手术后的疗效。
四、监测手术过程中的情况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超声检查还可以用于监测手术过程中的情况。
可以引导封堵装置的放置,确保在正确的位置和方向。
可以观察手术过程中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手术并发症。
还可以评估封堵装置的位置和密合度,保证封堵效果。
五、评估手术后的疗效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需要进行定期的超声检查,评估手术后的疗效。
主要包括评估封堵装置的位置、稳定性和功能,观察左右心室的大小和功能的变化,检查有无残余室间隔通道和影响心脏功能的并发症等。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步骤

第四步,就是把补片贴到室间隔缺损上。这个过程有点像贴创可贴一样,只不过创可贴是用来治疗皮肤伤口的,而补片则是用来治疗心脏伤口的。医生会把一个小小的补片粘在室间隔缺损上,然后用一种叫做心导管的特殊工具把补片牢牢地固定住。这样一来,室间隔缺损就被成功地修补好了!
第五步,就是把补片缝合起来。这个过程有点像缝衣服一样,只不过衣服是用线缝起来的,而心脏则是用特殊的线缝起来的。医生会用一种叫做心包膜的特殊线,把补片缝合在心脏上。这样一来,补片就不会再掉下来了!
第六步,就是把心扉关上。这个过程有点像关冰箱门一样,只不过冰箱门是拉上的,而心扉则是推上的。医生会用一把特殊的工具,把刚才打开的心扉推回去。这样一来,手术就完成了!
第一步,就是给病人打上一针麻醉药。这一针可不是闹着玩的,它会让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感到一阵阵的昏昏欲睡。这一针不会让病人完全失去知觉,而是会让他们在手术过程中感到非常轻松。这样一来,医生就可以更加顺利地进行手术了。
第二步,就是打开病人的心扉。这个过程有点像开冰箱一样,只不过冰箱是冷藏食物的,而心脏则是冷藏血液的。医生会用一把特殊的工具,在病人的胸口上切开一个够进入心脏。
好啦!以上就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手术步骤啦!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但是只要有专业的医生和先进的设备在手边,这个小手术还是非常容易完成的哦!所以,大家不要害怕哦!只要我们勇敢面对疾病,相信医生的力量,我们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加油!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步骤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步骤,听起来好像很高级的样子,其实也就是个小手术。不过,这个小手术可不能小看哦!它可是能够让心脏变得更健康的呢!那么,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讲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手术步骤吧!
房间隔缺损麻醉要点

房间隔缺损麻醉要点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麻醉要点
在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时,麻醉处理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麻醉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麻醉师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状况,了解其病情、身体状况、药物过敏史等。
对于特别紧张或焦虑的患者,麻醉师需要采取措施缓解其紧张情绪,如进行心理疏导或给予适当的镇静药。
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避免因疼痛刺激引发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其次,麻醉师需要熟练掌握插管技术,尽量缩短插管时间,以减少患者的缺氧时间。
同时,在插管过程中,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因呼吸道梗阻引发的不良事件。
另外,麻醉师需要根据手术需要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控制输液量,避免因液体过多或过少引起的心肺负担加重或循环不稳定。
对于心功能较弱的患者,麻醉师需要给予适当的血管活性药物支持,以保证手术过程中的循环稳定。
综上所述,麻醉处理在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麻醉师需要充分评估患者情况,熟练掌握插管技术,合理控制输液量,并根据需要给予适当的血管活性药物支持。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护理观察要点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护理观察要点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的护理观察要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的监测,以及观察有无异常情况,如出现心率不齐、呼吸困难、血
压波动等情况。
2. 伤口护理,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观察
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感染等情况,及时处理并进行记录。
3. 患者症状观察,观察患者有无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等不适
症状,及时评估症状的严重程度,并及时报告医生。
4. 液体管理,监测患者的液体入量和排出量,注意观察有无水肿、心力衰竭等情况。
5. 心电监测,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有无心律失常等情况。
6. 药物管理,根据医嘱合理使用药物,包括抗凝药物、抗生素
等,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7. 患者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情绪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8. 饮食护理,根据医嘱控制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盐分和高热量食物,保持饮食清淡。
总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的护理观察要点包括对患者生命体征、伤口、症状、液体管理、心电监测、药物管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观察和护理,以确保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同时,护理人员应密切配合医生,及时报告患者的情况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详细介绍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详细介绍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又称为室间隔修补术或室间隔交界封堵术,是一种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
室间隔缺损是心脏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即心脏的室间隔存在缺损,导致左心室和右心室之间的血液交流。
封堵术的目的是通过植入封堵器或修补室间隔缺损的组织,恢复心脏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术前准备:在进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术前准备工作。
首先是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光片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心脏状况。
此外,还需要进行血液检测、凝血功能检查等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手术步骤:经导管封堵术是一种比较微创的治疗方法,一般适用于缺损较小、位置较好的患者。
手术前,患者会接受全身麻醉。
术者在X光机的引导下,通过患者的血管系统植入封堵器。
封堵器是一种特殊的导管,通过走血管径路进入心脏,将封堵器放置在室间隔缺损的位置上,阻止血液流动。
术中,术者会使用造影剂来确定封堵器的位置和血液流动情况。
术后,患者需要留院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封堵器的稳定性。
开胸手术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治疗方法,适用于缺损较大、位置较复杂的患者。
手术前,患者同样会接受全身麻醉。
术者会通过胸骨切口将心脏暴露出来,找到室间隔缺损的位置。
然后,术者会用人工材料或患者自身组织来修补缺损部位,恢复正常的心脏解剖结构。
术中,术者会使用心肺机来代替心脏的功能,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术后,患者需要留院观察一段时间,并接受相关的康复治疗。
术后护理: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患者需要接受一定的术后护理。
首先是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发生的并发症。
其次是及时进行术后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以评估手术效果和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
此外,还要注意患者的饮食、活动等方面,以促进愈合和康复。
总结: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有效方法,可通过植入封堵器或修补组织,恢复室间隔的完整性,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指南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方法,用于修复心脏中的房间隔缺损。
以下是一般的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指南:
1. 临床评估:在决定进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包括心理评估、身体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2.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术前禁食、血液检查、心功能评估等。
3. 麻醉:手术通常会进行全身麻醉,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痛感。
4. 手术过程:手术医生通过导管插入患者的动脉或静脉通道,将缺损封堵器放置在房间隔缺损部位。
5. 封堵器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缺损的大小,医生会选择合适的封堵器进行植入,常见的封堵器有气囊扩张式封堵器和双鳞片封堵器等。
6. 确认封堵效果:在植入封堵器后,医生会使用透视仪或超声心动图等工具确认封堵器的位置和效果,确保房间隔缺损已经被成功封堵。
7. 术后观察和康复:手术结束后,患者会继续接受监护,并进行术后观察。
根据患者的情况,医生会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和药物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指南仅为一般情况下的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流程,具体的手术方式和操作细节可能会因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判断而有所不同。
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需要进行该手术,建议咨询专业的心脏外科医生或儿科心脏专家,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显露心脏,建立体外循环
2、选择心脏切口
•经右室切口:嵴上缺损、肌部缺损
•经右房切口:低位缺损、高位膜部缺损 •经肺动脉切口:干下型缺损
3、修补缺损,检查修补是否彻底
小室缺缝合
大室缺补片
4、缝合心脏切口
5、复跳、撤离体外循环,止血关胸
Thank You!
病理
室间隔缺损会导致左 心室的富氧血液流入 右心室而不是正常流 入主动脉。
根据其胚胎发育来源分为三部分
膜部间隔 ●嵴下型缺损 ●单一膜部缺损 ●隔瓣下缺损
漏斗部间隔 ●干下型缺损 ●嵴上型缺损
肌部间隔
症状与体征
缺损小,可无症 状。缺损大者, 症状出现早且明 显,以致影响发 育。有心悸气喘、 乏力和易肺部感 染。严重时可发 生心力衰竭。有 明显肺动脉高压 时,可出现紫绀。
心尖搏动增强并 向左下移位,心 界向左下扩大, 典型体征为胸骨 左缘Ⅲ-Ⅳ肋间 有4-5级粗糙收 缩期杂音,向心 前区传导,伴收 缩期细震颤。
辅助检查
◆X线检查 ◆心电图检查 ◆心脏彩超 ◆超声心动图
手术步骤
1、显露心脏,建立体外循环 2、选择心脏切口 3、修补缺损,检查修补是否彻底 4、缝合心脏切口 5、复跳、撤离体外循环,止血关胸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正常心脏解剖结构图
心腔包括右心房、右 心室、左心房和左心 室,具有储血和射血 的功能。
VSD的概念
室间隔缺损指室间隔在 胚胎发育不全,形成异 常交通,在心室水平产 生左向右分流。
小儿先天性VSD的病因
遗传因素
后天因素
染色体易位和畸变,父 母患有先心病等
宫内感染,妊娠期接触 大剂量射线药物,慢性 病,缺氧,产妇高龄等因 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