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大一轮复习规范训练+第四部分+专题一+小说阅读+鉴赏小说形象+Word版含解析 - 副本.doc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大一轮复习规范训练+第四部分+专题一+小说阅读+鉴赏小说形象+Word版含解析 - 副本.doc

鉴赏小说形象(时间:45分钟分值: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姐弟林斤澜这天过了“日昼”。

本地土话把中午叫作“日昼”,这真是古语了,古得说不清朝代,也不知道还有别的什么地方,还流传这个“昼”字。

过午,酒家总要清静一个时辰。

这时,“鱼非鱼”吊脚楼东头角落里,坐着一个青年,背靠板壁,两条腿在桌子下边伸直叉开。

两眼圆轮轮盯着顶棚。

桌面上一碗鱼丸面连汤也喝干了,一双筷子仰八叉——不是放,是扔在桌面上。

街上闪进来一个女人家,三十来岁,笔挺的混纺衣服卷着袖子,看来是从家务里闪出身子。

她直奔那青年的桌子,在下横头坐下,尽量坐到板凳头上,好靠近青年。

青年比她小四五岁,装作没有看见来人,盯着顶棚的圆轮轮眼睛都没有斜下来一下。

像这样圆睁眼睛,定定地盯着什么,本地人形容起来只用一个字“光”。

女人家匀匀呼吸,说道:“不要什么事情都放在脸上,为什么一点点事情都要摆出来给人家看呢!弟弟,跟你说话呢。

”弟弟好像没有听见。

姐姐好像没有时间等待,“干呲”道:“这一家十二口人,上下四代,我这个当长孙媳妇的,就是眼观四方,耳听六面也有照顾不到的地方。

你是我的亲兄弟,你得体谅我。

”弟弟哼了一声,姐姐赶快把话咽住,听着,弟弟又什么也不说了。

姐姐看看扔在桌面上的碗筷,说:“都是自己人,一天三顿,家常便饭,你又不是客,何必顿顿要人家叫呢。

”弟弟把眼睛从顶棚上落下来,“光”了姐姐一眼,说:“我天天要人家叫吗?我顿顿要人家叫吗?我当然不是客,我是工人……”“合作嘛,弟弟。

”“是合作社?是联营公司?不是吧,我就是个体纽扣厂家庭车间的雇工。

”姐姐说不清这成串嘀里嘟噜,也不想深究,说:“我是说吃饭,我是个饭头,只管吃饭,以后不用人家叫你好不好?”“我没有要人家叫,工人还要人家叫?不过今天的情形不一样。

”“有什么情形不一样?”“我是白吃饭的吗?我是睡懒觉的吗?我论过钟点?几点上班几点休息?”姐姐听到这些,又是无穷无尽,就拉回到吃饭上来:“什么情形可以不叫呢?”“起先也说是合作合作,自己人,一家人,好说好说,我还往里贴钱,我没有贴钱吗?我贴钱没有?”姐姐想想还只有说说吃饭吧:“什么情形可以……”弟弟把身子一抬,坐直了,冲口而出:“在没有活做饭又不够的时候。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 2018年高考江苏卷:小哥儿俩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 2018年高考江苏卷:小哥儿俩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小说精讲精炼:小哥儿俩导语凌叔华是“五四”以后一位重要的女作家,与冰心、林徽因齐名“文坛三才女”。

她的儿童文学作品大多收在短篇小说集《小哥儿俩》一书中。

此书近年出过多种版本,是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被誉为“现代儿童文学史上一个被遗忘的高峰”。

书里都是从小孩子的角度写的故事,关注的也是旧时小孩子的生活和趣事,很值得推荐给今天的小读者们。

本篇《小哥儿俩》是书中的一则短篇。

从人物塑造上,小说着力刻画了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大乖和二乖;从情节安排上,小说围绕“小哥俩”展开故事情节;从主题上看,以儿童作为写作的素材,表达了对童真童趣的欣赏,对儿童成长的关注。

文本研读(注:>>>处为文章精析)小哥儿俩作者凌叔华>>>以人物为标题,文字简洁,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

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开篇从环境角度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清明节,孩子们放假了;第二句用比拟的手法写自然环境:“表同情”“爬”等词语赋予太阳人的情感,把阳光写活了。

这舒适和暖的自然环境营造出和谐温馨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从情节上看,学校放假的情况和“小棉袍”的特写镜头,都与小哥儿俩密切相关,为下文小哥儿俩的出场做了铺垫。

从人物上看,和谐温馨的环境与小哥儿俩善良率真的性格相互映衬。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

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

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情节的开端:小哥儿俩欢喜七叔叔带来的八哥。

小哥儿俩的出场更是“未见其人,先闻其笑”,从神态、动作两个方面刻画了小哥儿俩率真活泼的形象。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含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要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 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 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一。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⑥⑤④②①C.⑤⑥③①④② D.⑤⑥③④②①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下围棋荡秋千抖空竹放风筝B.抖空竹荡秋千下围棋放风筝C.下围棋放风筝抖空竹荡秋千D.抖空竹放风筝下围棋荡秋千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2 现代文阅读 热考文体1 小说 第4课时 得小分容易得高分难的__环境题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2 现代文阅读 热考文体1 小说 第4课时 得小分容易得高分难的__环境题

第4课时得小分容易得高分难的——环境题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考查环境描写的命题角度有三种:环境描写的手法、环境特点的概括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三种命题角度往往以两种形式呈现: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相结合,二是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相结合。

题型一环境描写的手法环境描写的手法是指作者在交代环境时运用的各种技巧,包括描写的具体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描写的角度(写作顺序、观察角度、感觉角度等)。

考题有的侧重于考查具体方法,有的侧重于考查描写角度,更多的则是综合性考查。

(一)环境描写的分类1.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

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的装饰、布置,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

它有大有小,大的有城市、地域等,小的有居所、家庭等。

它有硬有软,“硬”指的是看得见的如建筑、器物等,“软”指的是人际关系、风土人情等。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院落的布置和室内的陈设,属于“硬”的社会环境;人物间的关系,属于“软”的社会环境。

2.自然环境,是指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霜雪等自然景物,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描写的风雪,属于自然环境。

(二)环境描写的常用手法描写技巧①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也称工笔);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③烘托、映衬、象征等;④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等。

描写角度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绘形绘声绘色)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等;③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 2018年高考江苏卷:小哥儿俩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 2018年高考江苏卷:小哥儿俩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小说精讲精炼:小哥儿俩导语凌叔华是“五四”以后一位重要的女作家,与冰心、林徽因齐名“文坛三才女”。

她的儿童文学作品大多收在短篇小说集《小哥儿俩》一书中。

此书近年出过多种版本,是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被誉为“现代儿童文学史上一个被遗忘的高峰”。

书里都是从小孩子的角度写的故事,关注的也是旧时小孩子的生活和趣事,很值得推荐给今天的小读者们。

本篇《小哥儿俩》是书中的一则短篇。

从人物塑造上,小说着力刻画了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大乖和二乖;从情节安排上,小说围绕“小哥俩”展开故事情节;从主题上看,以儿童作为写作的素材,表达了对童真童趣的欣赏,对儿童成长的关注。

文本研读(注:>>>处为文章精析)小哥儿俩作者凌叔华>>>以人物为标题,文字简洁,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

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开篇从环境角度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清明节,孩子们放假了;第二句用比拟的手法写自然环境:“表同情”“爬”等词语赋予太阳人的情感,把阳光写活了。

这舒适和暖的自然环境营造出和谐温馨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从情节上看,学校放假的情况和“小棉袍”的特写镜头,都与小哥儿俩密切相关,为下文小哥儿俩的出场做了铺垫。

从人物上看,和谐温馨的环境与小哥儿俩善良率真的性格相互映衬。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

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

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情节的开端:小哥儿俩欢喜七叔叔带来的八哥。

小哥儿俩的出场更是“未见其人,先闻其笑”,从神态、动作两个方面刻画了小哥儿俩率真活泼的形象。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陈情表练习(4)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陈情表练习(4)

文言文整体阅读:陈情表课后练习(4)1.对下面各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以供养无主——我因供养祖母没有主意。

B.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诏书急切严厉,责备臣有意回避,怠慢上命。

C.则刘病日笃——可是祖母的病一天天沉重。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C.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D.是以区区不能废3.下面各组停顿恰当的一项是()A.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B.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C.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D.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4.(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太守臣逵__________,后刺史臣荣_________。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__________,寻蒙国恩,____________。

(3)但以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臣无祖母,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

母孙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B.伐无道,诛暴秦C.臣之所好者,道也D.道不同,不相为谋6.“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B.山重水复疑无路C.王辞而不复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7.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B.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8.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

2018-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提升练六散文阅读B卷

2018-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提升练六散文阅读B卷

专题提升练(六) 散文阅读(B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导学号:35900022】花草院落郑飞雪①一年前去过那家小院,小院里花草的气息从不同的季节飘散出来。

②去往乡村的路途其实有些远,也坎坷,先穿越邻县的高速路,再盘旋到寿宁县高海拔的山路,一路翠竹林立,云雾缥缈,很快就忘却了身后的红尘。

③车子到达乡村后,双脚像兔子着落到青草地,我感觉又回到了出发地——家乡。

朴实的村民从村街店铺里探出头,用与我家乡相仿的方言向朋友问候着,有一两句拗耳,只稍慢下语速重复着,也能捕捉出话里的大致意思。

错把他乡当故乡,便是此情此景的感觉了。

④空气中飘送着稻草香,小院就坐落在青青的田野边,田边一条潺潺流水,像是专为客人引路似的,沿着水流方向从东向西走一小段路,到达宅院门口。

那宅院,像临水的花,映照在涧边。

寂寞,却有寂寞的言语。

探头,可见院子里摇摆着的各色花草,像微信里的图片一样春光灿烂,像主人一样熟悉亲切。

当然,它们霸着这方水土,霸着这座院落,自然是院落里磊落的主人了。

一群风尘仆仆的远客闻着香,蜂蝶一样来寻访芳踪。

⑤很普通的一些花草装扮着空旷的院地,院子显出特别的乡村格调,好像在这里遇见儿时的伙伴,笑容从模糊的记忆里慢慢洇开,浮现出往昔熟悉的容颜,猛地,一眼就叫出它们的名字:葵花、丝瓜、辣椒、月季、茄子……这些花,挨挨挤挤站满院子,像左邻右舍聚拢过来瞄一眼稀客。

紫茄有些腼腆,见不得生人,静静挨着墙角羞怯着,吐出紫星星一样的花儿,这朦胧的花朵却如星光一样照亮城里人尘封的梦。

一片菜花,一片开在院墙内的菜花,如紫云英一样勾起春天的梦幻,这是多么富足的分享。

黄瓜很愉悦,纤巧的藤蔓沿着院墙攀升,像一首爱情歌谣,把明亮的心情传达远方。

重重碧叶垂挂的瓜,是嫩黄的。

这纯净的颜色,一下子唤醒岁月深处单纯的记忆。

它从母胚蒂结出来,就是以天然的肤色遗传命名。

黄瓜,一个名副其实的乳名。

而今市场菜摊上的黄瓜长满癞刺,裹着葫瓜丝瓜一样的绿衣裳,像赶潮的青年装扮星范,让人掂量时无从下手,也无法分辨内在的本质,锋芒毕露,完全改变了最初的基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2第1讲把握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准解综合性选择题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2第1讲把握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准解综合性选择题课件新人教版

29
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 样的地位呢?”
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 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马上开车去追。 追到阿什河以东 20 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董 宪勋及他的叔父,将他们逮捕。
30
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 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 那个地方我去过,有一座纪念碑。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 一些松树。 我去的时候,在那里遇到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指着石碑说,赵 一曼?我说,对,赵一曼。
34
3.结尾部分 ①小说再回到“我”的视角,回到现在,写烈士墓碑,写周围 的松树,写人们对赵一曼的铭记,暗示作品主题。 ②最后再回到“资料”中,写赵一曼女士赴刑前给儿子的信, 表现了烈士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提示] 此分析有助于分析解答第 1 题。
35
4.总说 这篇小说不同于一般小说的情节结构。它没有按照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的顺序行文。而是采用“历史与现实相交织”的手法, 用“镜头式的片段”选择材料,塑造人物形象。 [提示] 此分析有助于分析解答第 3 题
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
境,都要运用一定的手法去 描写,让其特点与人物形象 及小说主旨相适应,环境的 描写手法十分丰富,既有描 写角度的选择,还有各种修
环境描 写手法

(2015· 湖 南 卷 ·T16) 分 析 文 中画波浪线段落 景物描写手法。
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等。
3
2.从试题考点上看 以分析综合为基础,倾向于对考生鉴赏能力的考查,侧重考查 考生对文本的“感受”“品味”和“领悟”。命题人往往注重从小 说“3 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命题。命题角度的 切入点很小,问题较具体,难度适当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