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6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2016-2021年中国对外贸易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016-2021年中国对外贸易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
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
目录1一.对外贸易行业定义与分类. 1.1对外贸易行业定义. 1.2对外贸易行业分类2二.对外贸易行业政策环境分析3三.对外贸易行业产业链分析4四.对外贸易行业发展状况分析5五.国际对外贸易行业知名企业6六.中国对外贸易行业领先企业1一.对外贸易行业定义与分类对外贸易行业定义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
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
对外贸易行业是由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组成。
对外贸易行业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对外贸易行业分为不同的种类:表1对外贸易行业分类表分类标准分类结果货物的移动方向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国境和关境总贸易、专门贸易商品的内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贸易货物载运方式陆路贸易、海路贸易、空运贸易、邮购贸易2二.对外贸易行业政策环境分析对于对外贸易行业来说,国家的贸易政策主要起到调节与稳定的作用。
2012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外需低迷、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多重困难和压力,进出口增速下滑至个位数。
针对形势的不利变化,中国政府及时出台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外贸增速企稳回升,进出口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提升,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加快,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疫情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疫情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张力【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对外贸贸易发展现状以及新冠疫情给中国对外贸易带来的影响,探讨疫情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对策【关键词】疫情背景;对外贸易;发展策略改革开放4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已跻身世界前列,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贸易方式 持续优化,并已逐步形成全方位和多元化的进出口市场格局,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中国对外贸易近年来发展状况(一)贸易额2015到2016年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分别为3.95万亿美元和3.7万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8.0%和6.8%。
虽然连续两年出现下滑,但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和出口额依然稳居世界第一,2015年中国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达到最高值13.8%。
2017年到2018年间,国际市场需求总体回暖,中国对外贸易实现较快增长,扭转了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局面。
2017年、2018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4.1万亿美元和4.6万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4%和12.6%。
2018年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货物出口占全球货物出口总额的12.8%,中国货物进口占全球货物进口总额的10.8%,为历史最高水平。
2019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4.58万亿美元,下降1.0%。
其中,出口2.50万亿美元,增长0.5%;进口2.08万亿美元,下降2.7%。
中国货物出口额占全球货物出口总额比重为13.2%,货物进口占全球货物进口总额比重保持历史最高水平10.8%。
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稳固。
(二)主要贸易伙伴/国别地区中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贸易伙伴遍布全球。
其中欧盟、东盟、美国、日本是中国前四大贸易伙伴。
2015年中国与四大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额分别为5647.5亿美元、4721.6亿美元、5582.8亿美元和2786.6亿美元。
合计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7.4%。
2016年中国对四大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下降3.1%、4.2%、6.9%和1.4%,合计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48.7%。
逆全球化形势下我国国际收支变化

209逆全球化形势下我国国际收支变化杨金文作者简介:杨金文(1996-),女,汉族,吉林敦化人,硕士研究生,吉林财经大学,货币理论与政策。
(吉林财经大学吉林长春130117)摘要: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逆全球化”经济浪潮渐渐开始浮现,近几年明显变化加剧使得国际经济和全球治理产生了诸多不确定性的影响,全球自由贸易下滑、投资增长速度下降、经济增长速度停滞甚至倒退。
国际贸易投资格局和国际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将会受到严峻考验,世界经济在未来的发展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问题将会更多,面临的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当今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无疑会给我国国际收支再平衡带来挑战。
关键词: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国际收支20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国际贸易出口商品、机器设备、信息电子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联系更加紧密。
与此同时,世界实体经济也在持续快速增长。
但在2008年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后,世界整体经济长期处于疲软而非复苏调整状态,自由贸易对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减弱。
2016年1月全球对外贸易总额增长跌至2008年国际金融市场危机十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国际形势愈演愈烈,造成我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新民粹主义思想盛行,排外主义情绪高涨,我国的国际收支也发生了波动。
一、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变化过程国际收支记录是一国一定历史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及其对外经济交往中各项对外收入和国际支出的一个整体核算记录,以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为主。
回顾经济发展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起,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先后凭借廉价劳动力和区域内完善生产流通体系的双重优势,适应发达国家产业外移需求,大力发展出口导向经济,形成“两头在外、中间加工”的产业模式,巨额贸易顺差以及外汇储备逐渐积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导致全球性经济衰退蔓延,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常账户占GDP 的比重持续下降。
以上变化大体可分为三阶段:2005—2011年经常账户与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的“双顺差”时期、2012—2016年的“一顺一逆”时期和2017年起的窄幅“双顺差”时期。
我国外贸“十三五”发展回顾及“十四五”展望

图 2 2010—2020 年我国不同贸易方式进出口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计算。
30
国际贸易 2021 年
第 10 期
中国经贸
从国内区域看, 我国加快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
数据来源: 海关统计。
图 1 2010—2020 年我国外贸规模及增速变化情况
( 二) 商品结构不断升级, 出口竞争新优势显
著增强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创新驱动发展成效
显著,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 WIPO) 发布报告显示,
放水平不断提升, 贸易和投资环境持续改善, 参与
为我国第一大外贸主体。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 “十
体 (见图 3), 2019 年民营企业超过外商投资企业, 成
放创造了重要平台和重大机遇, 中西部地区对外开
三五” 末期, 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 53 1 万家, 其
国际大循环的潜力不断释放。 同时, 随着国内产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三五” 时期, 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持续扩
“ 十三五” 末
期, 外贸规 模 达 到 4 65 万 亿 美 元, 比 “ 十 二 五”
元增长到 2 59 万亿美元, 增长了 14%; 进口规模由
1 68 万 亿 美 元 增 长 到 2 06 万 亿 美 元, 增 长 了
中国服务贸易2016秋季报告:对外贸易地位不断提升

的 的旅 行 服务 逆差 4 5 8 . 5 亿 美 元 , 占服务 贸易逆 差 总额 的 2 8 . 1 %,位 居第 二位 l运输 服务 、知识 产权 使 用费 、保 险 和养 老金 服务 的逆 差额 分别 为2 5 9 亿 美元 、 l 5 3 亿 美元和 5 4
亿美元。1 -8 月 ,加 工服 务 实 现顺 差 1 2 0 . 5 亿 美 元 ,专 业
Y I S S UE D
对外 贸易地位不 断提升
圜
1 1 月2 日 .商 务部 网站 公 布 了 由商务 部 综合 司 和商 务
部 国际 贸易经 济合 作研 究 院共 同发布 的 《 中国对 外贸 易形 化 .高技术 、高附 加值 的新兴 服务 贸 易优 势逐步 积 累 .发
展 进 程加 快 。
2 0 1 6 年1 —8 月 ,传 统 行 业 ( 旅行 服 务 、运 输 服 务 和 建 筑 服 务 ) 进 出 口合 计 3 7 7 3 "  ̄ , 美 元 , 占服 务 贸 易总 额 的 7 2 . 7 %。 其 中 ,旅 行 服务 ( 含 旅 游 、留学 等 )2 9 5 3 亿 美 元 ,增 长2 8 . 6 %, 占服务 贸易 总额 的 比重 提升 至5 6 . 9 %。 运 输服 务 ( 含 海运 、空 运 等 )6 8 5 亿 美元 ,建 筑服 务 1 3 5 亿
管 理和 咨 询服 务 实 现顺 差 1 0 3 . 1 亿美 元 ,电信 、计 算 机 和 信 息服 务实 现顺差 1 0 2 . 3 亿 美 元。 2 .服 务 贸易结 构 进一 步优化
同 比增 长 l 3 . 5 %。其 中 ,服 务 出 口l 7 7 7 . 7 亿 美 元 ,增 长
l 1 . 2 %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对策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72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对策郭 磊 任佳文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安徽蚌埠 233000摘要: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分析在不同时期对外贸易的发展特点,并总结此历程中的经验,进而针对我国对外贸易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促进推动对外贸易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对外贸易;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发展建议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19)21-0072-03一、引言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就很多方面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改革开放这一重要的决策。
从1979年~2017年的这段时间内,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极快,对外贸易总额由206.4亿美元上升为4.1亿万美元。
但近几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有所下滑,导致该现象的一大原因是我国贸易结构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分析在不同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对寻找新时代我国对外贸易的新动力,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对外贸易规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一)1978年~1991年:我国对外贸易扬帆起航从1978年~1991年,在对外开放思想的引导下,我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
1979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开设经济特区,并采取许多措施吸引外商投资,进而带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自1984年~1991年,我国对外开放区域日益扩大,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99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357亿美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了将近七倍。
此外,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相比1978年发生了实质性改变,出口商品结构由之前的初级产品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具体贸易情况见下表1)表1 1978年~1991年我国外贸发展情况 单位:亿美元;%年份中国进出口总额中国进口总额中国出口总额世界出口总额中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1978206.4108.997.5130010.751979293.3156.8136.6164390.831980381.4200.2181.2199060.911981440.3220.2220.119724 1.111982416.1192.9223.218308 1.221983436.2213.9222.318078 1.231984535.5274.1261.419019 1.371985696.0422.5273.519277 1.421986738.5429.0309.421157 1.461987826.5432.2394.424969 1.5819881027.8552.7375.228382 1.6719891116.8591.4525.430361 1.7319901154.4533.5620.934700 1.7919911357.0637.9719.135300 2.04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二)1992年~2000年:我国对外贸易稳步增长1992年~2000年,这段时期内,全球经济贸易格局有所变化,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地爆发,影响了世界经济地发展速度。
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特别是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缓慢,储蓄率低,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经济下行压力巨大。
由于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和应对之策。
一、对外贸易的下滑全球经济危机导致了需求的下滑,国际市场持续低迷。
这对中国出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中国对外贸易已经逐年增加,在全球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下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了24.12万亿元。
但是,在2016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6.05万亿元人民币,下降了0.9%。
这是1987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出现的第一次负增长。
其次,在出口方面,很多制造业企业的订单骤减,出口额骤减。
尤其是在成衣、玩具、电子产业等领域,饱受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
同时,在2016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下降5.4%,到欧洲的商品下降7.1%。
加之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大,进一步煎熬了出口企业。
最后,国内需求下降,不利于扩大出口。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发展,国内市场需求日趋萎靡。
这使得许多企业更加依赖外贸市场。
因此,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对国内需求的下滑有更为严重的影响。
二、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压力在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的生产和出口低迷,国际收支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外汇收入逐渐减少。
这导致中国的外汇储备压力不断增加。
首先,全球经济危机导致了汇率波动。
人民币升值和贬值压力不断增加,汇率风险带来的风险成本日益加大。
其次,在外汇储备方面,虽然中国的外汇储备一直处于世界第一位,但是与之相伴随的风险也非常大。
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风险成本和压力不断增加,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面临更大的压力和风险。
最后,影响中国外汇储备压力的重要因素是国内贸易依赖于进出口贸易。
2016国际贸易形势

(一)外部环境低增长局面难有根本改变。
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尚未找到新的强劲增长点,全球劳动生产率增长减速,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
经过多年的政策宽松后,各国宏观经济刺激政策的积极效应普遍递减,而负面影响上升,不少国家宏观调控陷入两难境地。
在全球经济总体弱势复苏的大背景下,不同国家之间经济状况的差异扩大。
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从低谷缓慢爬升,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增强;新兴经济体难以恢复到前几年的较高水平,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资本外流等还可能加大其下行压力。
IMF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仅略有提高,为3.6%。
其中,发达国家增长2.2%,较2015年上升0.2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4.5%,较2015年提高0.5个百分点。
美联储加息可能引发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新一轮震荡。
随着美国经济逐步恢复,美联储加息时点日益临近。
美联储加息可能推动美元进入较长的升值周期,吸引国际资本回流美国,引发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深度调整。
从历史经验看,在美元升值周期,大宗商品价格易跌难涨,新兴金融市场往往经历资金净流出局面。
新兴经济体在调整中首当其冲,一方面能源资源出口收入锐减,另一方面资金外流导致外汇储备减少、货币贬值。
目前不少新兴经济体经济正处于困难阶段,结构性改革进展迟缓,经济增长动力欠缺,财政金融状况比较脆弱,在美联储加息的冲击下,部分国家和地区不排除发生区域性危机的可能。
国际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自动制造、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在制造业竞争优势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部分跨国公司出于贴近消费市场等考虑,从离岸生产转向近岸、在岸生产,缩短全球供应链。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推进“再工业化”战略,国内生产能力提升。
受这些因素影响,近年来国际贸易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对进口的拉动作用下降。
在经贸规则领域,多边贸易体制艰难推进,2013年底达成的“巴厘一揽子协议”尚在落实之中(见专栏二),多哈回合仍面临较大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2017年春季)
一、2016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2016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国际市场需求疲弱,国内综合成本不断上升,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下行压力加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外贸工作,及时出台促进外贸回稳向好、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相关部门和各地区积极细化落实政策,为企业减负助力。
一大批进出口企业从供给侧发力,加快转型升级,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中国外贸实现回稳向好目标,进出口降幅收窄,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新的发展动能不断积聚,成绩来之不易。
(一)进出口增速逐季回稳
2016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较2015年下降0.9%,降幅较2015年收窄6.1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13.8万亿元,下降1.9%;进口10.5万亿元,增长0.6%,扭转了2015年大幅下降的态势;贸易顺差3.4万亿元,下降8.8%。
以美元计,进出口总值3.7万亿美元,下降6.8%。
其中,出口2.1万亿美元,下降7.7%;进口1.6万亿美元,下降5.5%;贸易顺差5107.3亿美元,下降13.9%。
分季度看,进出口同比由降转升,增速逐季回稳。
1-4季度,以
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分别下降8.1%、下降1.1%、增长0.8%和增长3.8%。
11、12月进口和出口连续两个月实现“双升”。
图1 2016年中国进出口季度同比情况
注:人民币计价,下同。
(二)部分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
2016年,机电产品出口8.0万亿元,下降1.9%,占出口总值的57.7%。
其中,航空航天器、光通信设备出口增长超过10%,医疗仪器及器械和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增长超过5%。
工程机械、汽车、家电、机床、发电机出口均实现正增长。
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2.9万亿元,下降1.7%,占出口总值的20.8%。
其中,纺织品、玩具和塑料制品出口实现正增长。
图2 2016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占比情况
(三)外贸新业态成为增长新动力
2016年,一般贸易进出口13.4万亿元,增长0.9%,占进出口总值的55%,较2015年提高0.9个百分点,贸易方式结构继续优化。
加工贸易进出口7.3万亿元,下降5%。
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达80.1%,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
图3 201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方式结构
中国大力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2016年新设12个跨境电子商务
综合试验区,新增5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选取4家企业开展首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试点。
全年试点区域跨境电商进出口1637亿元,增长1倍以上。
市场采购贸易出口2039亿元,增长16%。
四家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服务中小企业超过4万家。
(四)市场多元化成效显著
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出口实现较快增长,其中对俄罗斯、孟加拉、印度出口分别增长14.2%、9.3%和6.6%。
中国对欧盟和美国出口分别增长1.3%和0.1%,对东盟出口下降1.9%,对三者出口合计占中国出口总额的46.7%。
图4 2016年中国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占比情况
(五)进出口企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
2016年,民营企业进出口9.3万亿元,增长2.2%,占全国外贸总值的38.1%。
其中,出口6.4万亿元,下降0.2%,占出口总值的46%,较2015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国有企业进出口3.8万亿元,下降5.6%。
外资企业进出口11.1万亿元,下降2.1%。
2016年,商务部开展外贸稳增长调结构专题调研,深入200家重点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
调研发现,许多外贸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构建自主营销渠道,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分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在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方面取得新成效,为外贸回稳向好做出了积极贡献。
(六)进口效益进一步提升
2016年,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其中,原油、铁矿石、钢材、铜进口量分别增长13.6%、7.5%、3.4%和2.9%。
由于国际市
场价格低迷,多数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继续下降。
其中,铁矿石、原油、成品油、铜和钢材进口价格分别下跌0.5%、18.6%、10.8%、6%和5.5%。
因进口价格下降,中国进口原油、铁矿石、铜精矿等10类大宗商品减少付汇约4100亿元,有利于企业降成本、增效益。
(七)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占比进一步提升
2016年,中国服务贸易保持了较好发展势头,全年进出口5.4万亿元人民币,较2015年增长14.2%,首次突破5万亿大关,世界排名继续保持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服务进出口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重达到18%,较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