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与家庭
婚姻和家庭的理解

婚姻和家庭的理解一、婚姻的定义和意义1.1 婚姻的基本定义婚姻是社会制度,是指一种合法的和互有权利义务的男女关系。
在婚姻中,男女双方建立起家庭,以共同生活、相互支持和繁衍后代为目的。
1.2 婚姻的意义婚姻为个人提供了稳定的情感依托,满足了人类的社交需求。
它也被认为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承载着情感、经济和法律等多重功能。
二、婚姻与个人的发展2.1 婚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婚姻对个人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婚姻中,个人需要学会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平衡个人需求和家庭责任,以及培养责任感和承诺能力。
2.2 婚姻对个人幸福感的影响婚姻对个人幸福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项研究发现,婚姻可以提高个人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稳定的婚姻关系能够提供情感支持,缓解个人的压力和困扰。
三、家庭的定义和特点3.1 家庭的基本定义家庭是由一个或多个成员组成的紧密关系群体,他们通过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或收养等形式相互联系在一起。
3.2 家庭的特点家庭具有以下特点: - 亲密性: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密切,彼此依赖。
- 互助性:家庭成员相互支持,共同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 稳定性:家庭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单位,提供稳定的情感和物质支持。
- 传承性:家庭承载着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和社会规范的传承。
四、婚姻与家庭的互动关系4.1 婚姻对家庭的影响婚姻对家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婚姻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家庭的稳定,夫妻关系的和谐与否对家庭氛围和子女成长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4.2 家庭对婚姻的影响家庭也对婚姻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环境的支持和影响可以对夫妻之间的相处产生积极影响,家庭成员的态度和行为也会影响夫妻关系的发展和稳定。
4.3 婚姻与家庭的共同目标婚姻和家庭有共同的目标,即创造一个相互依存、共同成长和幸福的社会单元。
夫妻双方应共同努力,建立健康、和谐的婚姻关系,为子女提供稳定和爱的成长环境。
五、婚姻和家庭的挑战与发展5.1 婚姻和家庭面临的挑战现代社会中,婚姻和家庭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婚姻危机、离婚率上升等。
婚姻与家庭感悟心得

婚姻与家庭感悟心得婚姻与家庭是每个人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与伴侣的婚姻关系和与家庭成员的互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婚姻与家庭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许多感悟和心得。
首先,婚姻是建立在爱和信任的基础上的。
只有双方真心相爱并相信对方的能力和诚实,婚姻才能长久。
我意识到,婚姻需要经营和努力,需要双方共同经历并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
建立一个强大的婚姻关系需要时间、沟通和相互支持。
其次,家庭是一个相互依赖和支持的社群。
家人之间的互动和关怀对每个人的成长和幸福至关重要。
我发现,在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中,每个成员都能够得到情感的满足和支持,从而更有信心面对外界的挑战。
家庭是一个可以分享喜悦和悲伤,互相扶持的地方,也是一个可以培养价值观和品德的场所。
此外,婚姻和家庭也需要适应和改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婚姻和家庭会经历各种变化和挑战。
例如,随着孩子的出生和成长,角色和责任也会发生改变。
我认识到,婚姻和家庭的稳定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做出调整和妥协。
灵活适应变化,保持沟通和理解,是维持健康婚姻和家庭关系的关键。
最后,婚姻和家庭给予我无尽的爱和幸福。
无论是婚姻中的亲密关系还是家庭中的亲情,都让我感到无比珍惜和幸福。
在每个重要的时刻,家人的陪伴和支持给予我力量和动力。
我意识到,婚姻和家庭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支撑和依靠,也是我最大的幸福来源。
总而言之,婚姻与家庭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与伴侣的婚姻关系和与家庭成员的互动,我明白了婚姻与家庭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许多感悟和心得。
有一个稳定和幸福的婚姻关系和家庭环境,给予了我无尽的爱和幸福,也成就了我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婚姻和家庭,努力经营、适应变化,并为其持续的幸福而努力。
婚姻与家庭感悟心得

婚姻与家庭感悟心得
婚姻是人生中的一场重要旅程,和家庭同理。
以下是我对婚姻和家庭的一些感悟心得:
1. 互相尊重和支持:尊重是建立健康关系的基础。
在婚姻中,两个人需要互相尊重对方的想法、感受和决定。
支持则是帮助对方实现目标的重要力量。
夫妻之间需要相互支持和鼓励,共同克服困难和挑战。
2. 沟通:良好的沟通是关系成功的关键。
婚姻中的两个人需要学会倾听对方,理解对方的观点,以及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有效的沟通可以消除误解和不满,增强信任和亲密度。
3. 培养共同兴趣:共同的兴趣是婚姻中促进互动和交流的重要
动力。
双方可以一起参加兴趣小组、活动或者旅行,一起体验新的事物,增加彼此之间的亲密感和共同话题。
4. 坦诚相待:坦诚是婚姻中的必要条件。
无论是诚实地表达感受,还是分享秘密,都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夫妻之间需要坦诚相待,建立健康的沟通方式。
5. 维护经济稳定:婚姻不仅仅是爱情,还涉及到财务管理。
夫妻之间需要共同规划家庭财务,保持经济稳定,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债务。
6. 培养健康的家庭文化:家庭文化是家庭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
体现。
夫妻之间需要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文化,包括对家庭责任、尊重、合作和关爱的理解。
这样可以增强夫妻之间的互信和尊重,创
造一个积极、快乐的家庭环境。
以上是我对婚姻和家庭的一些感悟心得。
婚姻和家庭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和维护,才能幸福美满。
婚姻与家庭的重要性

婚姻与家庭的重要性婚姻与家庭是人类社会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是个人和家庭幸福的基石,也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保障。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婚姻与家庭的重要性,并阐述其对个体、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同时,我们还将讨论如何维护和加强婚姻与家庭的稳定性,以实现更美好的社会发展。
第一,婚姻与家庭对个体的重要性。
婚姻是两个人选择共同生活并互相承诺的一种方式。
通过婚姻,个人可以获得情感的满足和支持,建立稳定的情感纽带。
婚姻提供了稳定的情感依托,使个体能够在困难时期获得支持和鼓励,并与伴侣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此外,婚姻还为个体提供了独特的生育和抚养子女的机会,成为个体人生中的一大成就。
第二,婚姻与家庭对家庭的重要性。
家庭是父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小社会,是培养下一代的重要场所。
婚姻为家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夫妻双方能够共同承担起养育和教育子女的责任。
在家庭中,夫妻关系的良好与和谐对于子女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子女在稳定的家庭环境中可以得到爱与关怀,学会共享和合作,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第三,婚姻与家庭对社会的重要性。
婚姻和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对于社会秩序和稳定至关重要。
稳定的婚姻和家庭关系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不平等。
家庭是价值观传承和社会文化的重要来源,它为社会提供了根植于传统和文化的基础。
婚姻和家庭的存在也为社会提供了关爱和支持的网络,帮助个体克服困难,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然而,如何维护和加强婚姻与家庭的稳定性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教育宣传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加强婚姻家庭教育,向人们传递婚姻与家庭的重要性,并提供解决困境和矛盾的方法和技巧。
其次,社会制度的完善也是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婚姻家庭的支持力度,提供福利政策和法律保障,促进婚姻与家庭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此外,个人的积极参与和责任意识也是至关重要的,夫妻双方应增强相互理解和沟通,共同努力维护婚姻与家庭的稳定。
总之,婚姻与家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什么是婚姻与家庭关系?

什么是婚姻与家庭关系?婚姻和家庭是人类社会关系的核心。
婚姻和家庭关系不仅是人类生育繁衍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情感交流、互助合作和文化传承的基本单元。
但是,什么是婚姻和家庭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婚姻关系婚姻关系是指两个人在法律和习俗规范下通过共同承担家庭责任而建立的一种亲密与稳定的关系。
婚姻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定的文化和社会历史背景。
婚姻关系的主要特点是情感互动、责任归属和承诺信任。
除了传统的男女之间的婚姻关系,现代社会也出现了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的婚姻关系。
1.婚姻关系的形成婚姻关系的形成通常需要经过求婚、答应、礼仪等一系列过程。
而婚姻关系形成的主要前提是情感互动。
在人们的情感世界中,婚姻是爱情、亲情和友情的极致表现。
2.婚姻关系的维系婚姻关系的维系是通过夫妻之间的共同承担家庭责任来保证的。
在婚姻中,夫妻之间需要相互支持、协作和理解,同时共同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挑战。
而所谓的“七年之痒”也说明了维系婚姻关系的难度和必要性。
3.婚姻关系的解除婚姻关系的解除通常需要符合法律和习俗规范。
而婚姻关系的解除可能是因为夫妻之间的分歧变得不可调和,也可能是因为一方背叛了承诺等原因。
婚姻关系的解除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种伤害。
因此,在选择婚姻关系时要慎重考虑。
二、家庭关系家庭关系是指由一组人通过血缘、婚姻、共同生活等方式组成的一个家庭单位。
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单元,具有很强的文化和社会历史背景。
而家庭关系作为一个亲密的小团体,通常是爱情、亲情和友情的极致表现。
1.家庭关系的形成家庭关系的形成通常需要通过婚姻、生育、收养、家族等方式来实现。
而家庭的形成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情感交流和互助合作。
2.家庭关系的维系家庭关系的维系是通过血缘、亲情和友情来实现的。
在家庭中,成员之间需要相互扶持、关爱、尊重和理解。
而家庭关系的维系也需要全家人的齐心协力和共同努力。
3.家庭关系的变化家庭关系的变化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
社会学-10婚姻与家庭

三、过程研究
(一)婚姻准备与结婚 1.婚姻准备 儿童:亲密 少年:知心
青年:吸引
成年:关切与体贴
2.择偶 择偶动机 择偶标准 通婚圈半径 般配程度 家庭因素 择偶经历
• • • • • • • • •
事业型 仰慕型 献身型 谋生型 患难型 唯貌型 重财型 轻浮型 传后型
•
1980年:离婚341000对/结婚7166000对 =4.76%
•
•Leabharlann 1995年:离婚1055000对/结婚9297000对 =11.34%
2009年:离婚1713000对/结婚11458000对 =14.9%
•
2014年:离婚3637000对,27.8%
讨论:离婚的原因与应对
离婚的原因
个人
•家庭≠家族
二、宏观研究
(一)家庭的结构域规模 核心家庭化及其扭转
(二)家庭关系
• 内容:性爱、生殖、亲情。 • 因素:夫妻权利结构、个性异同、交流状况、代际差异、相关 人与事的作用 • 平等与民主意识的增强
(三)家庭功能
个人基本需求的实现
(四)社会影响因素
• 国策——计划生育 • 社会设置——婚姻法
择偶动机
3.结婚
结婚行为的具体形式
结婚投入 结婚对双方的价值
(二)婚姻的维系、发展与破裂
1.婚姻的维系
认定价值
肯于付出 互动能力
2.当前中国婚姻的变化
婚内两性地位与角色在变化
夫妻共同生活目标更难于建立
婚姻目标日益浪漫化 婚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 离婚率迅速上升
第十章 婚姻与家庭
恋爱-择偶 举办婚礼-登记结婚 婚外恋-第三者插足
从心理学看婚姻与家庭

从心理学看婚姻与家庭婚姻与家庭,是我们人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在深层次上塑造着我们的心理状态和人格发展。
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审视婚姻与家庭,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其中的复杂关系和微妙动态。
在心理学的视野中,婚姻首先是一种亲密关系的建立。
这种亲密关系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接近,更是情感和心灵的深度交融。
夫妻双方在婚姻中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互相支持和依赖。
然而,要建立和维持这样一种健康的亲密关系并非易事。
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独特的性格、价值观和成长经历走进婚姻,这些个体差异可能会在相处中引发冲突和矛盾。
比如,一个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的人,可能在婚姻中会过度依赖对方,对伴侣的一举一动过度敏感,从而给对方带来压力。
而另一个性格较为独立的伴侣可能会觉得这种依赖是一种束缚,进而产生逃避的心理。
这时候,如果双方不能有效地沟通和理解,就很容易陷入争吵和冷战的循环。
家庭,作为婚姻的延伸,承载着更多的责任和功能。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的相处模式、教育方式以及家庭氛围都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如果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争吵,孩子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人际关系和未来的婚姻观念。
相反,如果家庭充满了温暖、关爱和尊重,孩子就更有可能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
在婚姻与家庭中,沟通是关键的一环。
有效的沟通能够化解矛盾,增进理解,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连接。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在沟通中会出现各种问题。
比如,有些人习惯了指责和批评,而不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有些人则在沟通时选择沉默,把不满和委屈埋在心里,久而久之,这些未解决的问题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最终影响到婚姻和家庭的稳定。
心理需求的满足也是婚姻与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
每个人在婚姻和家庭中都有不同的心理需求,比如被尊重、被理解、被关爱等。
当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人们就会感到失落和不满。
从心理学看婚姻与家庭

从心理学看婚姻与家庭婚姻与家庭,是我们人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仅是法律和社会层面的关系结构,更是深深影响着我们内心世界和情感生活的重要元素。
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审视婚姻与家庭,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复杂动态和情感纽带。
首先,我们来谈谈婚姻。
婚姻在心理学中被视为一种深度的人际承诺关系。
它不仅仅是两个人在法律上的结合,更是情感、心理和生理需求的相互满足。
在步入婚姻之前,人们往往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希望能在伴侣身上找到爱、支持和安全感。
然而,现实中的婚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人格特质在婚姻中起着重要作用。
比如,性格外向、情绪稳定的人可能更容易适应婚姻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而性格内向、情绪波动较大的人可能在处理夫妻关系时会面临更多的困难。
此外,沟通方式也是影响婚姻质量的关键因素。
有效的沟通能够促进夫妻之间的理解和信任,而不良的沟通模式,如指责、冷战等,则可能导致矛盾的积累和关系的恶化。
再看家庭,家庭是一个系统,每个成员都是这个系统中的一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对子女的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塑造孩子的性格、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过度溺爱可能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而过于严厉的管教则可能使孩子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也并非一成不变。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对父母的依赖逐渐减少,开始追求独立和自主。
这个过程中,如果父母不能适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和期望,就可能引发亲子冲突。
比如,在孩子青春期时,他们渴望摆脱父母的束缚,追求自我认同,如果父母仍然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就可能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
从心理层面来看,婚姻与家庭还与个体的归属感和自我认同密切相关。
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能够让成员感受到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
相反,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家庭环境可能会让成员感到孤独、焦虑和自卑。
在现代社会,婚姻与家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婚姻与家庭
爱是用行动表达由心发出的有利于被爱对象的能量,是无私的奉献,但绝不可以是无条件的。
爱应当讲道德,守法律,可以自己无私但不能伤及无辜,助纣为虐。
心里有爱不能算爱,付诸行动才是真爱。
索取得不到满足就会心生恨意,就会做出不利于被恨对象的事情来。
爱情,因性而情,是性驱动所产生并可以激发出亲情的情感。
爱情是性爱加亲情,性爱是爱情的基础,性爱没有了,爱情也就不存在了,但所派生的亲情却不一定消失。
婚姻是性爱的合法化。
确立婚姻关系的行为称做结婚。
爱情和婚姻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爱情的结果不一定产生婚姻,无疾而终的爱情比比皆是,而没有爱情的婚姻更是不胜枚举。
生不是自己的选择,而是父母性爱的结果,所以父母生子就有育子的义务,直至他们可以独立生存为止。
儿女在成人之前,要靠父母抚养,是父母的附属体,所以,未成年儿女在父母面前不应该有完全独立的人权,如不具有决定权和隐私权等。
义务和权利是对等的,既然由父母抚养子女长大成人,父母就有权利掌控儿女的所作所为,以防子女向着不利成人的方向发展,给抚养之路带来风险。
从现代的法律来讲,在这一时期,父母是儿女的天然监护人,儿女的一切行为都应受到父母的约束。
当然,父母也有让儿女受教育等义务。
所谓成人,就是生长成可以离开父母而独立在社会上生存的人,此时可称为成人。
所谓成年,是公认的到了成人的年龄,此时可称为成年人,一般由法律规定。
因为人的智力发育、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社会要求不尽相同,达到成人的年龄不尽相同,有的甚至终生无法独立生存。
达到成年而未成人的人,应该交由社会抚养,父母的抚养义务已经履行完毕。
因为生育固然是父母性爱的结果,但也是人类繁衍的必由之路,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所以,社会有义务承担起接续抚养的责任,否则只
能任其自生自灭,除非有人愿意承担起这个责任,目前的情况是父母和社会共同承担续养义务。
未出生的胚胎,归父母所有;出生后的未成年人,一半属于父母,一半属于社会;一个人成年之后,就应当全部归社会所有,因为是为社会培育的下一代。
家庭是生活的共同体,严格意义上说,是经济意义上的生活共同体。
家庭中的成员对于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经济责任,每个家庭成员都应当享受同样的经济待遇,每个家庭成员都应当力所能及、义不容辞地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无论健康、疾病、贫穷、富有均捆绑在一起,成员间可以有意见、闹矛盾、没时间顾及彼此,但无论如何经济责任和义务必须履行。
家是在爱的驱动下建立起来的,是爱到极致的结果,只有爱才能真正使家得以维持。
“在一切社会形态中,最古老而又唯一自然的社会形态便是家庭,即便如此,卢梭认为:
子女对父亲的依赖只是为了生存,一但这一需求不复存在,子女对父亲的服从和父亲对子女的照顾这双重责任就都解除了,他们从此成为独立的个体,如果他们还要继续生活在一起,就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出于自愿的了,家庭从而就成了一种约定”。
生育是动物繁衍的自然现象,并没有什么养儿防老的目的,因为低级动物只有育儿,没有养老。
子女成年后尚能与父母继续维持这种家庭关系的只有人类,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大特征,而且,彼此尚能在对方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出一己之力。
养老,可能是只有人类才具有的行为。
现在,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明确规定了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人类养老传统的形成可能是源于自身的利益,因为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为使自己老有所养,供养自己的父母以给子女做出表率,形成养老习俗,而父母共同养育子女以及子女成人后继续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使得老有所养成为可能。
也就是说,家庭的建立是养老的基础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在父系社会中,男人是主要生产力,是一家之主,所以要养儿防老。
养老包含供给和侍奉两个部分,而侍奉的前提条件是群居。
女人配偶的唯一性是父母共同抚养子女的必要条件,因为女人配偶混乱将导致父子关系难以确定,而男人不会养育不属于自己的孩子。
从养老的角度讲,母系社会不大可能存在,因为,在知母不知父的国度里,男人无法实现养老,除非当时没有养老一说,或者母养父不养。
只有父系社会,父亲的地位才能得以明确,而母子关系是不需要证明的,所以,男人可以有多个配偶。
在父系社会里,男主外,负责供给;女主内,承担家务。
养儿留下,娶妻生子,传宗接代,延续香火;养女外嫁,换取所需,毕竟,养女是有成本的。
儿子赡养父母可以看做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要求儿媳对公婆尽孝道就有点勉为其难。
在女人靠男人供养的年代,因为儿子养活了儿媳,所以儿媳就有义务帮助儿子照顾儿子的父母,尚且可以说得过去。
现如今,女人经济独立,不再靠男人吃饭,供奉没有养育之恩的公婆,的确是有失公允,这种行为,只能算是义举,不能说是应尽的义务,所以矛盾在所难免,这种情况下,索要彩礼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按理,自子女成年之时,子女和父母的家庭关系就已经解除,继续维持这种关系只能出于自愿。
虽然没有法律规定,子女成人后大多离开父母而另立门户,父母和子女各自有家的事实是大量存在的,而且经济上各自独立也是不争的事实。
各自独立后,父母帮助子女和子女照顾父母,只能是出于道义和法律的约束。
如果让子女赡养父母,父母和子女的家庭关系就不能解除而维持共同体的状态。
这样,父母给子女买房就是应尽的义务,儿女啃老也是合情合理的了。
在美国,没有要求儿女赡养老人的全国性法律,全部50个州中即使在有法律规定要求子女在年老的父母无法照顾自己的情况下赡养的30个州,也几乎从来没有实施过,州政府强迫儿女为没钱的父母出钱的想法,几乎得不到任何社会和政治方面的支持。
用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很难理解,有人归于这是两个国家文化传统差异造成的,其实主要是社会福利制度不同。
如果让中国的子女选择,可能大多数人并不认为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或为父母花钱养老是件自愿的事。
美国法律专家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
一是人口地理分布广,很多儿女都不住在父母身边,因此为赡养老人造成了很多实际困难;
二是一半婚姻以离婚告终,如果父母其中一方在孩子年幼时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难道孩子在父母年老时有义务照顾;
三是如果要求子女赡养老年人,会使子女家庭的收入减少,如果夫妻有一方给自己父母寄钱,还可能使另一方不满,从而造成家庭矛盾,使夫妻关系紧张。
老人的赡养如同成年而未成人的人的抚养一样都应该由社会承担,只是社会没有这个能力,把责任推给个人。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责任正在从个人身上转向社会。
婚姻是组建家庭的一种方式,但不应该是唯一的。
除婚姻之外,生育、收养、赡养、互助、关爱等方式都可以组建家庭或增加家庭成员。
家庭预示着责任,婚姻预示着性权利。
爱情没有了,亲情可以常驻,性爱没有了,责任不能推卸。
那种“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论调简直是无稽之谈,相反,这种婚姻不但道德,而且伟大、高尚,是为了责任而抛弃私欲的爱。
结婚使婚姻双方获得了彼此性爱的权利,成家让成家者承载了家庭的经济责任。
也就是说,婚姻和家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该割裂开来,各自独立,不应混为一谈。
婚姻和家庭可以融合,但不应捆绑,责任可以履行,但性爱不能勉强。
一个人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家,可以同时属于多个不同家庭的成员,承担多个家庭义务,同时也享受多个家庭的经济待遇和人情关爱。
爱情并不具有唯一性,婚外情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未婚同居也是时有发生的,如果想对这些现象加以约束,可以从婚姻与家庭的关系入手。
婚姻属于公共秩序范畴,需要被社会认可。
家庭是自组织形成的社会关系,是自然或自愿的结合,与他人无关。
在现实社会中,应该思考并回答的问题是:1、人,应不应该有性自由,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尺度如何;2、婚外情的存在是否合理;3、非婚状态的性需求如何满足;4、
性爱、婚姻和家庭是否应当捆绑在一起。
现如今,离婚率持续攀升,地下性工作者活动猖獗,卖淫嫖娼现象屡禁不止,小三被打和名人出轨、嫖娼现象时有曝光,落马的腐败分子大多有情人或男女关系混乱,因性犯罪更是严重的社会危害。
由此可见,因性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到了不可回避的地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重新审视现有关于性的法律法规,做到以人为本,乃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