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三个阶段

发达国家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三个阶段
发达国家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三个阶段

世界农业

World A g ricultur e 1999111(总247)

_6

_

纵观世界农业发展史,可以看出,传统农业有两个最基本特征,即经营目的的自给性和经营手段的技术停滞性。与之相对应,现代农业也有两个最基本特征,即

经营目的的盈利性(农业

劳动力收入水平接近或超

过非农劳动力)和经营手

段的工业化(特别是在技

术装备方面接近甚至超过

工业劳动力)。整个工业化

进程中,农业发展也就表

现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

的转变,即农业现代化。发

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传统农业两个基本特征的转变是同时进行的,但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上,重点又不同,据此可将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现代化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转变经营目的为核心,

初步开始转变经营手段

推动农业经营目的转变的力量首先来自农业社会功能向二元化的过渡上。在传统农业社会,农业社会功能几乎全部体现在为社会成员提供食物上,可称之为社会功能一元化。从18世纪60年代最早开始工业化的英国,到19世纪60年代最晚发动工业化的日本,各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以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典型产业)))纺织工业为先导开始了工业化。这也充分说明了人类在食物需求得到低水平满足之后,

追求的下一个目标首

先是具有外在显示性

的穿。无论毛纺工业还

是棉纺工业,加工对象

都来自农业,差别只在

来自不同的农业部

门。农业社会功能一元

化格局被打破了,并被

供给食物和工业原料

的二元化所代替。在低收入水平上,对服装需求的较大弹性促进了纺织工业的急剧扩张。在美国,1815)1830年,棉纺工厂的纱锭由13万个增加到125万个,增长了816倍;1840)1860年,毛纺织业的工厂数从1420个增加到1909个,工人数从23342人增至48900人;年产值从260万美元增加到6880万美元,分别增加了2414%、10915%和2515倍。纺织工业的扩张促进了工业原料需求的急剧增长。1780)1835年,英国棉花消费量由247万k g增加到14310万k g,增加了5618倍;1850)1900年,美国棉花消费量增加了611倍,羊毛消费量增加了5倍。需求刺激了生产, 1840)1900年,美国棉花产量增加了615倍,

发达国家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三个阶段

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与技术开发中心

尚启君

世界农业World A g ricultur e

1999111(总247)

_7_

羊毛产量增加了613倍,这必然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提高其对工业原料的供给能力,从而增强农业的盈利性。

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基本上都以业已存在的传统农业社会城市为区位展开工业布局,因而工业发展一开始就具有高度的集中性。这引发了农业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非农化转移,同时带动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具有现代意义的人口城市化进程开始启动。城市人口的增加引发了以生活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的兴起。这必然增加城市对食品的需求,促进了食物性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农业的盈利性。

跟农业经营目的的急剧转变相比,农业经营手段的转变要缓慢得多。农业成了有利可图的产业以后,经营者必然积极寻求扩大农产品产量以提高利润的途径,而当时最主要的是扩大耕地面积。一方面,各国有大量的未开垦土地;另一方面,该阶段积极发展的是大城市,城市扩张占用的耕地非常少。非农用地主要指交通用地。一般来讲,交通用地中占用农地特别是耕地的比例非常低。因此,农地非农化量跟大量未开垦的土地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例如,即使在日本,1880)1920年耕地面积都增加了3611%。农地和农业劳动力的同步增加,使各国工业化发动后相当长时期内,劳均耕地规模基本上处于稳定,甚至略有增加。但是,工业原料作物跟粮食作物相比,具有更强的劳动密集特性,原因在于前者比后者有更大的需求弹性,继续增加劳动投入仍然可以获利。这实际上导致了农业劳动力的相对短缺,当然,程度并不会十分严重,只是促进了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良,开始使用改良农具和马拉农业机械,使用畜力代替人力作为农业动力。1867)1919年,美国作畜力用的马和骡增加了2143倍。各国政府也积极推广新的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农场主也开

始施用化肥,以提高土地生产率。

总之,跟传统农业相比,该阶段农业也具有劳动密集性,对替代劳动技术需求有限,工业对此也就不会产生供给。提高土地生产率的技术使用也处在起步阶段。这些技术特性在日本更具代表性。日本在明治时代不靠引进西方技术而提高了农业生产率,而是靠改进老的耕作方法,靠从先进的西部向落后的东部推广这些优良方法。明治技术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劳动强度,而花费的资金很少。

该阶段结束的标志是:(1)农业劳动力绝对量已开始绝对减少,农业劳动力份额下降到35%左右;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40%左右;(2)主要农产品的商品率达到75%以上;(3)工业结构仍以轻工业为主,但其比重在60%左右。

第二阶段:彻底完成经营目的之转变,

经营手段转变加快

促使农业经营目的转变完成的是食物性农产品的商品化生产。随着工业结构中重工业所占的比重上升,工业品中间需求增加。资本密集型工业增长速度加快,而劳动密集型工业增长速度显著下降。

随着农业劳动力份额的继续下降和绝对量的进一步减少,农业劳动力平均经营规模开始上升,农业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开始陆续出现。这就产生了改进经营手段以提高经营能力的潜在需求。资本密集型工业因急剧扩张而具备了供给农业机械的能力。该阶段的农业机器表现为小型化和单一化的特点,因农业资本非农化已经结束而使农业经营者有能力依靠自我积累购买农业机械。这样,农业机械化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25)1955年,法国拖拉机增加了1012倍;美国拖拉机增加了3129倍,载重汽车增加了2125倍。该阶段,城市化水平提高导致农地非农化规模增加,耕地面积开始稳定下

世界农业World A g ricultur e

1999111(总247)

_8_

来,有的国家甚至开始减少,尽管幅度较少,而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迅速上升,这样,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率就有紧迫性,引进高产优质品种和增加化肥施用量是主要措施。

该阶段结束的标志是:(1)农业劳动力份额为15%左右,城市化水平为65%左右;(2)工业结构中重工业占到55%左右。(3)各种农产品的商品率在90%以上。

第三阶段:经营手段转变基本完成,农业

劳动力装备水平接近或超过工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工业各部门的技术、知识含量迅速上升。技术密集型工业的扩张使技术、管理和事务人员的就业岗位大量增加。第三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农业劳动力也主要向服务业转移,而制造业吸纳农业劳动力的能力在下降。

发达国家城市向郊区化、小型化方向发展,出现了所谓的/逆城市化0,导致农业土地非农化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增加,美国自1945年以来,由于城市建筑等用途所占的耕地已达182215万hm 2

;日本城镇用地1965)1985年由86万hm 2增至148万hm 2,占国土面积的比重由212%上升到319%;英国二战以后每年城市建设和工交用地占用农地213万hm 2。这导致耕地面积大量减少,1945)1980年美国农场土地面积减少了8173%;1960)1979年日本耕地面积减少了9185%。相比之下,农场(户)减少速度远远大于耕地减少速度,因此,农户耕地规模开始增加。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基本上都存在着劳动力短缺现象,推动了农业全面实现机械化。收入水平的显著提高导致农产品收入弹性大幅度下降,经营者为了增加利润必须大规模增加各种投入,特别是化肥施用量急剧增加。该阶段,各国政府开始执行的农业保护政策使彻底转变经营手段获得了足够的财力支持。这使得农业劳动力装备水平接近甚至超过了工业劳动力。当然,这并不意谓着农业经营手段转变的结束,可以断言,随着工业结构的进一步高级化,农业经营手段也向更高级方向转变。随着农业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农业对自然的依赖性将进一步降低。

(1)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农业经营者作为/经济人0对收入最大化的追求和工业的带动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营者的经济理性是人的本性,客观存在,而工业的带动作用却是工业发展模式决定的。因此,工业发展模式才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有序而顺利转变的唯一决定因素。发达国家的农业能够实现现代化、工业化,是与工业发展模式的有效选择分不开的。这又是市场机制充分作用的结果,任何不恰当的人为干预都可能使工业发展模式发生偏差,进而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实现。(2)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其内在的逻辑顺序,首先完成经营目的之转变,然后完成经营手段之转变,二者存在一定的时滞。经营手段发生实质性转变所用时间较短,这种转变的背后是工业主导产业的有效选择和有序转换,即初期工业化主导产业必须而且只能是以农产品为主要加工对象的劳动密集型工业。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世界各国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英文.docx

Analysisoftheissue In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agricultur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in the natural recourse, land system andsuch social and economic factors among countries,the paths and mode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re not all the same.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are in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first type, this kind of country with little amount of but in huge scale of land ,they have the problem of the shortage of labor resources,thepat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s constructionis to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greatly, and 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by firstly focusing on the basis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secondly turning emphases to the biotechnology;Japan and Holland are in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second type, this kind of country usually withmore people than land, and so have abundant labor resources, the path of the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is to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of landgreatly,to realize the agricultural scale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which based on biotechnology;Britain and France are in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hird type,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the path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is the improvement on both of the land

如何处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问题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一、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定义: 农业,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古老的基本产业。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农业的发展状况,常常被认为与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密切关系。农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至今依然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感到困扰,很多经济学家都曾为研究这个问题花了极大的精力。一般的看法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有这样一个界线,即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经达到可以用较少的农业劳动者从事生产,就能提供比过去多得多的农产品,不仅充分满足国内全社会粮食消费之外的需求,还可以大批出口国外。这就是除满足生产者自身消费的之外所谓“剩余农产品”问题,人们总是把它作为社会经济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条件和标志。但是,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发达国家通过把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地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达到了这个目标。我们就把这种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称之为“现代农业”。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则仍然处于这个发展界线之下,甚至仍然沿袭着古老的农业生产方式,仅大量人口被滞留在农业领域从事着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简单劳动,而且向社会提供的“剩余农产品”还十分有限,我们就把它称之为“传统农业”。 二、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划分标准: 对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划分,本来是以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技术手段应用的水平、程度和范围来确定的。凡是大量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并有较发达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其他高技术配套产业的密切配合,这就是现代农业;如果继续使用常规的生产技术手段,主要还是人畜耕作、人工收种、人背马驮、靠天吃饭等,则是传统农业。有时,虽部分采用了一些现代技术或实用技术,包括使用一些农业机械、水利设施、化肥农药等,但它并未使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局面改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很有限,大量劳动力仍被束缚在土地上,还是自己生产自己消费,那就仍然属于“传统农业”的范畴。 三、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过程: 显然,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经济发展问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整体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整体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一、引言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料开发为基础,围绕支柱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逐步形成市场促产业,产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为一体的生产经营体系。在湖南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通过组织制度创新,实现农户与市场的有效连接。从农户到市场的整个产业化价值链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有农户、龙头企业、中介组织、政府部门、合作经济组织等,他们都为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提供劳务或服务,他们影响着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态和经营模式,是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参与主体。因此,研究出一条湖南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共处之道是协调好价值链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解决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合理的利润分配——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的核心原则 获取利益是利益相关者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原始动机,也是利益相关者的基本追求。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有助于相关者之间关系更紧密,目标选择更一致,行为配合更密切。合理的利润分配是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的核心。 1、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有助于农业价值创造与农业价值实现。农业价值是指在从农业生产到农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在产前、产中、产后价值链上形成的产品的有用性。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一方面可以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转化、应用与推广,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实现农产品的产供销一条龙。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否创造更多的农业价值,能否促成农业价值的实现,主要还是取决于农业产业化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共处。利益相关者之间和谐共处,愉悦的合作氛围可以大大提高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更多地创造农业价值,更好地实现农业价值。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实现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愉悦合作的关键所在。 2、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有助于农业和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将农业作为产业来经营,将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机、高效的组合,按市场经济的机制和力量来实现农产品产、加、销链条的重组和资源、规模等集约式的优化。正确处理好农业产业化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将使产业组织模式更合理、组织间关系更紧密、利益相关者行为更有效、对农业和农村资源的运用更科学,优化农业和农村资源的配置。从人力资源开发到土地资源集约,从资金资源拓展到制度资源构建,无一不关系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的科学化、合理化是农业产业化的直接推动力。 3、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有助于农业产业化目标的实现。1978年以后实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一户的耕种方式很难持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2.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从农业经营模式看 中国目前大多数地方仍然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尤其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这是中国上个世纪制定的政策,一直延用至今。无可否认,这种政策在制定之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这种模式因为其经营的灵活性不足和低效性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走向困难。 这就要求农业的经营策略要全局考虑,制定合理的生产结构,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及时改变生产的品种和数量,经得起市场的跌宕起伏。而小农经济经营模式下经营者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据目前市场行情来决定生产什么,而且产品非常单一,结构很不合理。这样可能在短期内收益会比较明显,但是由于盲目的大量的生产,该产品的市场很快出现饱和,价格迅速下降,收获不到好的收益后,营者们只能又再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经营新的目前市场上走俏的产品,再次走上追逐—>失利—>转营的怪圈(其实转营也不一定就能获得好的收益,因为农业的生产周期通常比较长,等到转营后有产品产出是时候那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市场了)。这严重影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对于农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世界上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发展达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继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看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的含义,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运用和发展它。 一、现代农业的内容 现代农业是指以物质和能量的开放式循环为特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市场化运行、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中低产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总数的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仅相当于国内第三产业的1/4。中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需要满足不断增加的工业原料的需求。据统计部门估算,中国粮食需求每年增长40亿-50亿千克,而土地资源的约束必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中国农业还承担着实现农民增收、确保食品安全、维护生态

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众筹转化的途径

The Industrial Study 产业研究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51 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众筹转化的途径 聂书敏 李 伟 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8 传统农业是指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依靠人力,畜力和少数简单工具如铁器等进行劳作,以自给自足为目的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具有显著的生存性和自然性。 现代农业众筹指利用互联网与现代农业先进技术和经营模式相结合,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并促进农业现代化生产的一种众筹模式。首先,现代农业众筹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借助互联网的功能,大大发挥了聚集人气和筹集资金的重要作用。现代农业众筹使筹资更加便捷。其次,筹资人群体广泛。筹资人可以是专业投资者,也可以是普通老百姓,不仅仅局限于资金丰厚的某类特定人群。现代农业众筹为年轻创业者扩宽了融资渠道,使融资更加方便快捷,使创意成为现实,促进创新创业的同时,使创业者的梦想和自身价值得以实现。最后,现代农业众筹是现代农业的一种模式,具有显著的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特征。现代农业众筹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武装的,计算机的应用使农业装备及监控系统趋于自动化和智能化,成套的物联网监控管理系统在现代农业中已被普遍应用,使农业生产更精确更科学。 现代农业众筹的增长方式是集约型增长方式。传统农业注重数量和速度,现代农业众筹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传统农业注重要素、资金投入,现代农业依靠科学技术来提高资源和资金利用率。现代农业众筹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的,不同于以自足自给为目的的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众筹项目形式多样化,各具特色,筹集资金来源广泛,市场资源丰富,正好克服了传统农业形式单一,市场开放程度低等缺点。我国已经进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时期,虽然有不少问题需要克服,有不少路要走,而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业效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依靠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众筹转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整合传统农业资源、技术和资本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众筹转化要充分利用新时代新发展的特点,迎合新时代新时期的要求,利用互联网整合传统农业资源、技术和资本,将市场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在经营环节上,利用互联网思维搭建“销售平台”,升级农产品的经营模式。互联网农业的营销策略充分地运用市场细分理念,通过大数据确定目标客户,避免销售泛化。互联网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无障碍沟通,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不断改善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多样化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互联网农业实现了农业从生产转向消费,使农民,市场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利用农业高新技术实现农业自动化、智能化。首先,建立农业气象监控与服务系统。运用物联网系统对区域内空气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湿度、土壤温度等气象进行监测,向用户提供监测信息查询、报警、智能管控、技术指导等服务。设立农田小气候观测站,主要用于农作物全生育期的连续观察,观测要素包括空气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二氧化碳浓度以及地温,土壤湿度等。可为虫病害防治,生产作物和科研分析提供信息支持。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网站和短信发送。引进现代高效率的农业基础设备,用收割机代替拌捅,用现代插秧机代替人工插秧,用现代农耕机代替传统犁田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其次,加强与国外先进农业国家的交流,积极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借鉴高效低风险的生产方式,引进物美价廉的农产品。 合理分配资金,提高资本利用率。特别注重利用资本做好广告宣传推广,打造知名品牌,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影响力。在挑剔的消费者眼中,好的自然贵,因为一分钱一分货。就如浙江胡柚,当很多地方的胡柚都出现滞销的时候,浙江人却能把胡柚卖到14元一斤。这就是品牌价值的体现。他们充分利用互联网种种方便快捷和可追溯等特性,通过“农超对接”等方式提高当地胡柚的知名度,从而实现增收。 二、切合现代农业众筹发展要求,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 农民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主体。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最终要靠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劳动者掌握、使用科技成果的能力。近年来,我国农业劳动者素质虽有所改善,但从整体上来看,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来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都处于较低状态;全国范围内,农村有近90%的劳动力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文化。从我国农业从业劳动者的年龄构成来看,21岁~50岁的青壮年,有近80%的劳动力都选择外出就业,青年壮年劳动力趋向于非农生产,农业劳动力结构十分不平衡。在这种状况下,强化劳动者运用科技能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综合素质,显得尤为紧迫。 广泛开展劳动者科技培训。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组织方法咨询、推广活动、科技农技110、农学直通车、农业科技书屋等活动,推动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培养农业中的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和乡村科技人员。探索开 摘要:2018年四川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四川省农业众筹发展模式及风险研究”(立项编号:201810636144);四川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时期,而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业效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依靠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众筹转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本文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众筹转化的途径,即充分利用互联网整合传统农业资源、技术和资本;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有吸引力的回报;提供政策的支持与法律的保障。 关键词: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众筹;转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F724.6;F323.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19)22-0051-02

世界各国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

Analysis of the issue In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agricultur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in the natural recourse, land system and such social and economic factors among countries,the paths and mode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re not all the same.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are in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first type, this kind of country with little amount of but in huge scale of land ,they have the problem of the shortage of labor resources,the pat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s construction is to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greatly, and 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by firstly focusing on the basis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secondly turning emphases to the biotechnology;Japan and Holland are in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second type, this kind of country usually with more people than land, and so have abundant labor resources, the path of the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is to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of land greatly,to realize the agricultural scale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which based on biotechnology;Britain and France are in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hird type,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the path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is the improvement on both of the land productivity and the labor

农业科普知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区别

农业科普知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 区别 现代农业一般认为,今天意义的现代农业始于二战后(将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至二战前这段时期的世界农业发展称为近代农业,此前的统称为传统农业或者古代农业),是在近代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市场理念、经营管理知识和工业装备与技术的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产业体系,是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产前、产后和产中相结合,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发展统筹考虑,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农业所具备的特征。 (1)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所谓全过程的机械化,应包括选种、育秧、耕地、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收割、脱粒、烘干、仓储、加工、包装、运输等从种植到餐桌所有环节的机械操作。机械化不等于现代化,但它在现代化的构成中确实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或者说是充分的必要条件。没有机械化的支持,也就不可能有农业现代化。(2)生产技术科学化:科技,是农业向现代化进化的动力源泉。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其涵义是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从而收到提高产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用安全的效果。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先进科技不断注入农业的过程,不断完善农业的基础科研、应用科研及推广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贡献率的过程。21世纪,是科技的世纪。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将使农业现状发生巨大的变化,科技将在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过程中,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县现有52万人口,47万农业人口,62万亩耕地,是一个人口大县、农民大县、农业大县。按照《**县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建设规划》的要求,到2020年要建成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这个任务繁重而艰巨,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要点在农民。用传统的理念抓农业生产已经不能适应我县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经过笔者长时期的调查研究,认为“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应该是加快我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条主要出路。“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主要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在思想上要像重视工业一样重视农业,用工业反哺农业;另一层意思是指用抓工业的观念、思路、体制、机制来抓农业。本文主要对第二层含义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用抓工业的理念认识农业,必须增强紧迫感 西方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实践表明,传统农业要过渡到现代农业,必须将农业生产的目标由满足自给性消费的产量最大化转变为商品性生产的利润最大化。我县年均粮食产量在4.4亿斤左右,农民人均占有粮食936斤。根据《XX 年度**统计年鉴》中的典型户调查,农民人均每年消费口粮466斤,每年约要消费粮食2.2亿斤。从理论上讲还有一半的粮食可用来作为商品粮销售,商品率最高可达50%,而我

县现在的粮食商品率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从全县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县农民每年人均售粮182.5斤,商品率仅为19.5 %,人均收入149.6元,除去种子、化肥、机械费用和人工等成本,所剩无几。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我县作为一个煤炭资源大县,历来重煤炭轻农业,挖煤挣钱,种地吃饭的思想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就是传统“自足自给”的小农思想在作怪,重“口粮”轻“商品”,重生产轻销售。正因为这种思想的存在,使传统农业的固有特征在我县的农业发展中比较突出。即不注重农产品加工,缺乏有带动能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注重农产品特色,区域布局不明显,经营规模小;不注重营销,流通体系不健全;不注重标准化生产,缺少品牌优势;不注重科技应用,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所有这些矛盾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转变传统农业指导思想,借鉴抓工业的理念和做法,按照市场经济法则和手段把千家万户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服务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用抓工业的理念指导农业,必须找准结合点 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必须找准二者的结合点。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特征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组织化、集约化为手段,以品牌战略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建设企业家队伍为支撑。这些特征对我县发展现

中国现代农业建设成就与模式

中国现代农业建设成就与模式 蒋和平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要:目前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及时地总结我国现代农业的建设成就与模式,对于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以及其定义,归纳了中国现代农业建设成就与运行模式。 关键词:现代农业建设成就运行模式 The Achievements and Modes of Construction of China’s Modern Agriculture Jianghepi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 , Chin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Beijing 100081) Abstract: At the transitory period from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rue to modern agriculture in China,it is significan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 agriculture by summarizing the achievements and modes of construction of our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e in time.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meanings, the characters,and the defini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and concludes the achievements and the modes of construction of China’s modern agriculture. Key words: modern agriculture; achievements; modes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2亿多中国人民不仅解决了温饱,而且总体上达到小康并向更高水平迈进。目前,中国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的新阶段,探讨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成就和模式,把握现代农业的着力点,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作用。 1作者简介:蒋和平,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乡村振兴先进单位典型材料——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doc

乡村振兴先进单位典型材料——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 饱蘸“农”墨,潜心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乡村振兴先进单位典型材料 兴化市全域面积2393平方公里,总人口158万人,是全国闻名的农业大市、“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试点县”、“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连续12年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或标兵市,淡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0多年位居全省首位,兴化同时也是江苏省生猪和优质地方家禽优势生产区、畜禽生产和调出大市。今年初,兴化市6个原农口部门组建成农业农村局,作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近年来,兴化市农业农村部门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努力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加快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用实干和担当在广袤的田野上潜心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答卷,多次荣获全国农业先进集体、省和泰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人民满意公务员机关等荣誉称号,行业中涌现出一批全国劳模、先进工作者等先进典型。 一、质量兴农,高质量农业书写精彩答卷,实现由“愿景”向“实景”的升级。围绕本地特色,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促进农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全市共划定粮食生产功

能区175个、面积近110万亩,计划整合资金22亿元,推进高标准农田整市建设,打造百万亩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创造在全国范围内可复制、易推广的“兴化经验”;创成省级“味稻小镇”3个,全市优质稻米种植率达89.6%,连续刷新稻麦两熟条件下机插水稻百亩示范方单产全国纪录。全市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3.2万亩,建成高效规模设施园艺基地28个、特色农业基地32个,淡水产品总量连续30多年位居全省首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步壮大,新增家庭农场389家,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4.9万亩,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比重达47%,安丰镇创建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农村产权交易量、交易额全省领先,统一设立村级集体“现金池”账户,提高村级资金的使用效率的做法,被泰州市委、市政府发文。农业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脱水蔬菜行业由传统单一的烘干食品、配料产品延伸到冻干食品和冷速冻食品、终端产品、保健食品,3家企业入围“2019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数量位于泰州前列,被认定为省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入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 二、品牌强农,品牌建设书写崭新答卷,实现由“本土化”向“国际化”的跃升。围绕“培育品牌、做活产业、实现增效”的工作思路,兴化市农业农村部门全力打好品牌农业这张“牌”,努力实现从偏重规模和数量的“大众农业”向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品牌农业”转变。成功举办第一届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工作交流会,承办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与农业部共同举办的“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下“南南合作”项目第一届、第三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高级别培训班以及“一带一路”国家农业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研修班;与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一、现代农业与现代农业科技 (一)现代农业 1.现代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最古老、最悠久的产业,也是永不衰退、不断推陈出新的母亲产业。至今为止,农业大体上经历了以刀耕火种为标志的原始农业、以自给自足为标志的传统农业和各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现代农业正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从世界范围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在封建土地制度废除、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开始萌芽,第一次产业革命和现代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 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现代农业给出这样的定义: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现代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最本质的特征是科学化、市场化。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现代农业商品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足性。传统农业长期处在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状态,难以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现代农业实现了商品化,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

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现代管理手段的运用。 二是现代农业的工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然性。打破了传统农业自然经济状态,走出了农业工业化的道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手段武装改造提升农业,从而大大增强农业快速发展和抗御风险能力。 三是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封闭性。改变了传统农业单兵挺进,就农业抓农业的工作路径,打破了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有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的产业化生产,农业的内涵得到了拓展,农业的链条得到了不断延伸,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 四是现代农业的一体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分割性。传统农业组织管理手段明显表现为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农业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五是现代农业的一元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边缘性。传统农业远离城市,城乡壁垒森严,阻碍了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现代农业是立足农村但不排斥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 (二)现代农业科技 1.现代农业科技的特征 农业科技发展的交融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科技通过与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交融,在人工创造新物种、构建人工环境和数字农业等方面将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实现生物之间的大跨度交融,更新我国传统农业科学(如遗传学、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畜

浅议传统的农业技术向现代的农业技术的转变 刘水声

浅议传统的农业技术向现代的农业技术的转变刘水声 发表时间:2018-11-19T17:32:37.560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1期作者:刘水声[导读] 我国农业已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想要促进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从单一的追求数量注重质量的转变,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必须依靠农业技术从传统化向现代化进行转变。 刘水声 山东省东明县刘楼镇政府 摘要:我国农业已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想要促进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从单一的追求数量注重质量的转变,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必须依靠农业技术从传统化向现代化进行转变。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介绍中国农业技术的创新之路,进而提出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传统技术转变的策略。 关键词:农业技术现代农业转变 1、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和特点 1.1 中国农业技术发展历程 几千年的中华传统农业,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农业文明,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农业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显示出了中国的传统农业文明的灿烂和辉煌。 谈到中国传统农业,就要追溯到先秦-明清传统的农业的历史阶段。中华民国以后为现代农业的时期,但真正的现代农业发展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中国现代农业废除了封建统治的形式,它以科学技术为核心,在科学理论和科学实验基础上,通过不断地促进技术创新,使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也长期处于均衡状态。中国的传统农业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适应各个地区气候和地理条件,因地适宜,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生产能力和粮食生产,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民族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传统农业技术在过去几千年一直领先于世界,经过如此漫长的时间依然可以作为现代农业的借鉴和依据。 然而,传统农业技术也有种种弊端。传统农业使中国形成自给自足的经济社会,在明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时候,由于农业技术的滞后,抵抗不住工业浪潮的强烈冲击,制约了社会的发展,导致近300年来落后于西方世界。因此,传统的农业技术如何向现代的农业技术转变,是中国农业的一个迫切问题。 1.2 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特点 传统农业技术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集约型的土地利用方式;2)人工精作的技术特点;3)因地制宜,适应当地气候条件;4)以谷物种植为主;畜牧与种植相结合。 2、中国农业技术的创新 2.1 农业技术创新的涵义 2.1.1 微观涵义 农业技术创新是指农业技术和农业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过程。以新农业技术作为一种手段来促进农业生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它包含农业新技术的研究,获得和掌握,并包含新技术传播转让和渗透,还含有农业市场开发、售后服务和改进创新。 2.1.2 宏观涵义 从宏观的角度上讲,农业技术创新是指由一系列的公共机构和农业企业组成的系统或网络。这些机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影响,协调与整合决定全国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的能力。 2.2 农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相比之下,工业技术由于受到大多数农业技术与不同层次的公共产品特性、农业技术秘密、农业技术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农业技术密切相关的农业技术推广的影响,使得农业技术创新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参与技术多和技术创新过程复杂、技术创新不确定性,技术创新子系统相互作用性强等特点。 2.3 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 2.3.1农业企业:企业在市场机制的鼓励下去从事农业技术创新;在企业家通过领导和指挥技术人员实现创新; 2.3.2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高等院校: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能够提供大量的专业科学知识,为农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教育培训,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农业创新人才;教育和培训能农业人才,使知识和技术向社会的传播范围变大,速度提高。因此,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是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行为主体之一。 3、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的转变 3.1 传统农业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适应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农业技术是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而忽视了也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人们在选择的农业技术时候,通常社会应用考虑不够。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几乎所有当地的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尤其是水果生产技术,从决定到看结果需要较长的周期。这个决定时间延迟的延迟,使得农民在政府行政命令下,反复遭受政策“错误”的伤害,更重要的是导致领导的政府权威衰减,农民们甚至会出现反对政府政策的现象。农民行为和政府行为之间的冲突出现日益增长的趋势。因此,传统的农业技术与社会经济反战不相适应。 3.2 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的转变策略 3.2.1 传承传统农业技术是基本 农业科技技术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在世世代代继承中创造了出来的,它包含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具有明显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因此,传承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技术转变的基本方法。根据实际走自己的农业技术现代化道路,而不是盲目模仿某一地区的模式。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农业现代化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模式。中国未来的农业技术发展的方向应该继续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要强调集约式的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融合。

现代农业与农业产业化运行模式答案

现代农业与农业产业化运行模式答案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共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下列不属于超大建立的“五个统一”模式的是 A.统一提供水果和蔬菜良种 B.统一蔬菜和水果的栽培标准和技术规程 C.统一销售渠道 D.统一品牌认证 2. 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农民有高效益原因不包括 A.经营规模大 B.经营的成本比较低 C.产出比较高 D.投入比较大 3.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珠海模式的特点 A.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运行 B.改革创新管理的技术

C.全面招商引资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D.以现代高科技为支撑,提高园区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4. 现代农业的特征,下列错误的是 A.生产要素不断变化 B.有商标 C.有品牌 D.有统一价格 5. 韩国高产辣椒的特点下列错误的是 A.产量高 B.效益好 C.立体种植,创新性强 D.具有普遍性 6. 梧州模式的1245实验工程不包括 A.一个企业群 B.两大市场 C.四大企业 D.五大基地 7. 超大模式建立的保障系统不包括下列哪项 A.无机农业研发团队 B.有机生产资料开发保障系统 C.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持和研发系统 D.遍布全国各地的农产品生产供应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