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各种血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
血细胞的种类和生理功能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此外还在酸碱平衡中起一定的缓冲作用。
这两项功能都是通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
如果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出来,溶解于血浆中,即丧失上述功能。
白细胞的功能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
1.吞噬作用吞噬作用是生物体最古老的,也是最基本的防卫机制之一。
对于其要消灭的对象无特异性,在免疫学中称之为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很强,嗜酸性粒细胞虽然游走性很强,但吞噬能力较弱。
白细胞可以通过毛细血管的内皮间隙,从血管内渗出,在组织间隙中游走。
它们吞噬侵入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和一些坏死的组织碎片。
一般认为,白细胞能向异物处聚集,并将其吞噬,这是因为白细胞有趋化性。
由于细菌体或死亡的细胞所产生的化学刺激,诱发白细胞向该处移动(图5-5)。
组织发炎时产生一种活性多肽,也是白细胞游动的诱发物质之一。
中性粒细胞内的颗粒为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消化其所摄取的病原体或其他异物。
一般一个白细胞处理5~25个细菌后,本身也就死亡。
死亡的白细胞集团和细菌分解产物构成脓液。
单核细胞由骨髓生成,在血液内仅生活3~4天,即进入肝、脾、肺和淋巴等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
变为巨噬细胞后,体积加大,溶酶体增多,吞噬和消化能力也增强。
但其吞噬对象主要为进入细胞内的致病物,如病毒、疟原虫和细菌等。
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免疫功能。
此外,它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清除衰老与损伤细胞的作用。
2.特异性免疫功能淋巴细胞也称免疫细胞,在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所谓特异性免疫,就是淋巴细胞针对某一种特异性抗原,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抗体或进行局部性细胞反应,以杀灭特异性抗原。
血液中淋巴细胞按其发生和功能的差异,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类。
(1)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主要是由T细胞来实现的。
这种细胞在血液中占淋巴细胞总数的80%~90%。
血液循环复习用详解

• 血红蛋白的特性:氧高与氧结合,氧低与氧分离。 • 而白细胞和血小板在经过染色后才能看见。
血红蛋白的特性: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于氧结合, 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于氧分离。
含氧量高,颜色鲜红的血,称为动脉血。 含氧量少,颜色暗红的血,称为静脉血。
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 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都称为贫血。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物质运输的管道——血管
三种血管比较
名称
管壁
管腔
血流 速度
图示
分布
动脉
厚 弹性大
小
快
较深
静脉 较薄 弹性小
大
慢
较浅
毛细 血管
最薄 最小 最慢
分布广 数量多
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
1、数量大,分布广; 2、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3、管腔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4、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血液流出量很少,是慢慢渗出,血液是红色的 一般会因血液中血小板的凝血和止血作用而自然 凝固。处理的方法是先消毒伤口,后用消毒的纱 布包扎以免感染。 (二)动脉出血
血流猛急,呈喷射状,血液鲜红,不会自然凝 固止血,因此必须尽快在受伤动脉的近心端止血, 进行急救后马上送医院治疗。 (三)静脉出血
血流较缓和,血色暗红, 方法:在受伤静脉远心端止血,并送医院诊治。
形
成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全部的葡萄糖、大部 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
尿液
2 静脉血
血液肾小球滤过作用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尿液
动脉血 原尿
尿的形成
滤过作用
重吸收作用
静脉血
1 入球小动脉
2 出球小动脉
临检血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临检血液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血液的组成1. 血液的主要成分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的。
其中,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负责免疫防御,血小板负责止血,而血浆则主要是由水、蛋白质、脂类、糖、盐和激素等组成。
2. 血细胞的细胞形态红细胞呈双凹形,其直径为7-8微米,厚度为2微米左右;白细胞有核和无核两种类型,有核的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无核的是血小板;血小板呈片状,直径为1-4微米,最大厚度为0.5微米。
二、临检血液的常用指标1.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部的一种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为130-175g/L,女性的为120-160g/L。
2.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是指每升血液中含有的红细胞数目,正常成年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
3.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指每升血液中含有的白细胞数目,正常值为4-10×109/L;4.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指每升血液中含有的血小板数目,正常值为125-350×109/L;5. 血小板容积分布宽度(PDW)PDW是指血小板容积分布宽度,其反映了血小板大小的分布范围,PDW值的增加常常提示出血或凝血功能障碍的存在。
6.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MCV是指单位体积内红细胞的平均大小,其单位是fL(10^-15L),反映了机体内红细胞的大小情况,正常值为80-100fL;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MCH是指单位红细胞内部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其单位是pg(10^-12g),正常值为27-34pg;8.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MCHC是指单位红细胞内部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其单位是g/L,正常值为320-360g/L;9. 紅細胞體積峰寬度(RDW)RDW是指红细胞的分布宽度,正常值为11.5-14.5%。
常见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

常见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
1. 红细胞:正常的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边缘较厚。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细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使其呈红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的红细胞大小均匀,形态规整。
2. 白细胞:白细胞是一种有核的细胞,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五种类型。
其中,中性粒细胞是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其细胞核呈分叶状,一般为 2-5 叶;淋巴细胞的细胞核相对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单核细胞的体积较大,细胞核呈不规则形状;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核通常分为两叶,细胞质内含有特殊的颗粒。
3. 血小板:血小板是一种无核的细胞碎片,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正常的血小板呈圆形或椭圆形,体积较小,在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通常聚集成团。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血液细胞形态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血液疾病的类型和病情,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同时,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也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为一般性介绍,具体的血液细胞形态特征可能因个体差异和疾病状态而有所不同。
如果你对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有特定需求或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或实验室技术人员。
试述血细胞的详细分类及正常值。

血液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液体组织,它由液态成分和细胞成分组成,其中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细胞的分类及其正常值。
一、红细胞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成分,主要功能是携氧和二氧化碳。
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红细胞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1 普通红细胞普通红细胞是成年人体内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胞,它的正常值范围为4.0-5.5×10^12/L。
1.2 恶性贫血细胞恶性贫血细胞是一种尺寸较大、形态不规则的红细胞,通常是贫血病人体内的主要成分,其正常值范围为0-1。
1.3 巴氏细胞巴氏细胞是红细胞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出现在新生儿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体内,其正常值范围为0-0.5。
二、白细胞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类重要细胞,它是人体内的免疫细胞,可以清除体内异物和病原体。
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白细胞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是人体内数量最多的一类白细胞,其正常值范围为2.0-7.5×10^9/L。
2.2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可以产生抗体和介导免疫反应,其正常值范围为1.0-4.0×10^9/L。
2.3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其主要功能是吞噬和清除体内异物,其正常值范围为0.1-0.6×10^9/L。
2.4 嗜酸粒细胞嗜酸粒细胞是一种可以释放组织胺的白细胞,是过敏反应的重要参与者,其正常值范围为0-0.5×10^9/L。
2.5 嗜碱粒细胞嗜碱粒细胞是一种可以释放组织碱的白细胞,其主要功能是抑制过敏反应,其正常值范围为0-0.2×10^9/L。
三、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成分,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血液凝固和血管修复。
血小板的正常值范围为100-300×10^9/L。
在临床工作中,了解血细胞的分类及其正常值对于判断患者的疾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03.血液及血发生考题

血液及血发生考题(一)名词解释1.网织红细胞2.单核细胞3.造血干细胞4.血象5.造血诱导微环境6.巨核细胞(二)填空1.采集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剂,沉淀后,可分为三层,上层(1)色的为(2);下层(3)色的为(4);中间薄层(5)色的为(6)。
2.血象是检查(1)、(2)、(3)与(4)等变化。
3.血液涂片通常采用(1)或(2)染色法。
4.红细胞少于(1),血红蛋白低于(2)则为贫血。
5.成人外周血红细胞的正常值,男性是(1),女性是(2),血红蛋白正常值,男性是(3),女性是(4)。
6.成人外周血液的白细胞的正常值是(1),其中中性粒细胞占(2),嗜酸性粒细胞占(3),嗜碱性粒细胞占(4),淋巴细胞占(5),单核细胞占(6)。
7.红细胞直径(1),形态呈(2)状,中央较(3)周边较(4)。
成熟红细胞无(5),也无(6)。
细胞质的主要的成分是(7)。
8.红细胞的功能是(1)和(2)。
9.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天。
衰老的红细胞在(2)、(3)和(4)等处被(5)吞噬。
10.网织红细胞是骨髓进入血流(1)成熟的红细胞。
用(2)作活体染色,可见该细胞内有蓝色细网或颗粒,电镜下为残留的(3),进入外周血(4)天后,细胞器全部消失。
成人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5),新生儿可达(6)。
11.光镜观察血涂片,根据白细胞质内有无(1),可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两大类。
粒细胞又依其(2)的嗜色性分为(3)、(4)和(5)三种。
无粒细胞又分为(6)和(7)两种。
12.中性粒细胞胞质中的颗粒分为(1)和(2)两种,前者颗粒含(3)和(4),是属于一种(5)。
后者颗粒中含(6)、(7)和(8)等。
13.嗜酸性粒细胞胞质颗粒含(1)、(2)和(3)。
该细胞吞噬(4)或(5),灭活(6)从而(7)过敏反应。
14.当机体内发生细菌性炎症时,(1)总数增加,(2)细胞比例增高。
当有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感染时,(3)细胞数增多。
试述红系或粒系细胞发生的形态演变规律

试述红系或粒系细胞发生的形态演变规律细胞发生是指多能干细胞经过一系列分化和发育过程,最终成为成熟的血细胞。
红系细胞和粒系细胞是血液中两个重要的细胞系,它们的形态演变规律对于正常血液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红系和粒系细胞的形态演变规律进行阐述。
红系细胞是成熟的红细胞,其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参与呼吸过程。
红系细胞的形态演变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多能干细胞经过分化和发育,最终形成成熟的红细胞。
红系细胞的形态演变始于多能干细胞分化为幼红细胞。
幼红细胞是一种较大的细胞,核仍然存在,胞质中含有少量的溶酶体。
接着,幼红细胞通过细胞分裂过程,形成更多的幼红细胞。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体积逐渐缩小,细胞形态开始接近成熟红细胞。
随着幼红细胞分裂的进行,细胞内的溶酶体逐渐减少,核染色质逐渐凝集,胞质中的血红蛋白含量逐渐增加。
这一阶段的红系细胞称为正规红细胞。
正规红细胞体积较小,形态规则,细胞表面光滑。
正规红细胞的形态演变标志着红系细胞发育的成熟。
正规红细胞进一步发育为成熟的红细胞。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核逐渐消失,红细胞胞质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达到最高峰。
成熟的红细胞形态规则,内含大量血红蛋白,呈现典型的双凹形状。
成熟的红细胞在血液中具有很强的弹性和变形能力,能够顺利通过微小的血管。
相对于红系细胞,粒系细胞是指形成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系。
粒系细胞的形态演变过程与红系细胞有所不同。
粒系细胞的形态演变始于多能干细胞分化为骨髓前粒细胞。
骨髓前粒细胞是一种大细胞,胞质丰富,细胞核呈带状。
随着分化的进行,骨髓前粒细胞逐渐分裂并形成更多的骨髓前粒细胞。
接着,骨髓前粒细胞进一步发育为骨髓中粒细胞。
骨髓中粒细胞的形态特征是核分裂,胞质逐渐减少,细胞体积变小。
骨髓中粒细胞的形态演变标志着粒系细胞的发育进程。
骨髓中粒细胞进一步发育为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核分裂结束,胞质内出现颗粒状物质。
简述红细胞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简述红细胞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常见的细胞,其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到身体各部位,以及带走二氧化碳。
红细胞的形态构造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红细胞是一种独特的细胞,其直径约为7.5微米,呈圆盘状,中央凹陷,边缘略厚,厚度约为2.0微米。
红细胞质膜由两层脂质分子层和一些膜蛋白组成,其中磷脂是最重要的成分。
红细胞的质膜具有很强的弹性,可以在血管中自由变形,以适应不同形状和大小的血管。
红细胞内部是由赤色的血红蛋白构成的,血红蛋白可以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红细胞内部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因此无法进行蛋白质合成和能量产生,只能通过间接途径产生ATP。
功能特点
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可以与氧气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身体各部位。
当氧气通过血液运输到身体组织时,会与氧合血红蛋白解离,血红蛋白变成脱氧血红蛋白,然后将身体组织中的二氧化碳与脱氧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酸血红蛋白,再将其运回肺部。
在肺部,碳酸血红蛋白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随即呼出,完成了一次氧
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红细胞还具有很强的变形性和弹性,能够在血管中自由变形,适应不同形状和大小的血管。
这种变形性和弹性主要是由红细胞膜的特殊结构所决定的。
红细胞形态构造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红细胞的形态构造决定了其可以在血液中自由变形,适应不同形状和大小的血管;红细胞的功能则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完成气体交换。
因此,了解红细胞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生理学和病理学都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各种血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
1、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呈双面微凹的圆盘状,直径约7.5um,无细胞核及细胞器。
细胞质内含有大量淡红色的血红蛋白,肯有运输氧及二氧化碳的功能。
2、白细胞:在血液中呈球形,又分为两类:细胞质内有特殊颗粒的称有粒白细胞;无特殊颗粒的称无粒白细胞。
(1)有粒白细胞:根据其所含特殊颗粒的嗜色性,又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直径10~12um,细胞核多数分为2~5叶,核叶之间有细丝相连;也有少数细胞核呈腊肠形,称为杆状核。
细胞核分叶少或不分叶的是比较幼稚的细胞;分叶较多的是比较衰老的细胞。
细胞质内有染成淡紫红色的颗粒、颗粒较小,分布均匀。
颗粒至少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特殊颗粒,数量较多,有杀菌的作用;另一类是嗜天青颗粒,数量较少,能消化细胞所吞噬的异物。
中性粒细胞肯有变形运动和吞噬异物的能力,在体内起重要的防御作用。
2)嗜酸性粒细胞:直径10~15um,细胞核多数分为两叶。
细胞质内含有嗜酸性颗粒,颗粒较大,大小均匀,染成橘红色。
嗜酸性粒细胞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3)嗜碱性颗粒:直径10~11um,细胞核呈S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较淡。
细胞质内含有嗜碱性颗粒,颗粒的大小不一,分布不均,染成紫蓝色。
颗粒中含有肝素、组胺和慢反应物质等。
(2)无粒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
1)淋巴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颇不一致,直径6~16um。
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
细胞核相对较大,染成深蓝色。
细胞质很少,染成天蓝色。
还可根据细胞膜的表面结构和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差别,在光镜下形态基本一致的淋巴细胞,还可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数种。
T淋巴细胞能识别、攻击和杀灭异体细胞、肿瘤细胞、感染病毒的细胞等;B淋巴细胞能转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2)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细胞,直径14~20um。
单核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
细胞核呈肾形,蹄铁形或不规则形,染色浅淡。
细胞质较多,染成淡灰蓝色。
单核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一定的吞噬能力。
单核细胞在血液中存在的时间较短,即进入结缔组织,转化成巨噬细胞。
3、血小板:呈双面微凸的圆盘状,直径2~4um,在血液涂片标本中,血小板多成群分布在血细胞之间,其外形不规则,中央部染成紫红色,周围部染成浅蓝色。
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