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力学CAT体系

合集下载

工程力学第一章

工程力学第一章

(2) 球铰链
约束特点:通过球与球壳将构件连接,构件可以绕球心任 意转动,但构件与球心不能有任何移动. 约束力:当忽略摩擦时,球与球座亦是光滑约束问题. 约束力通过接触点,并指向球心,是一个不能预先确定的空间 力.可用三个正交分力表示.
(3)止推轴承 约束特点:
止推轴承比径向轴承多一个轴向的 位移限制.
解:
右拱BC满足这个条件 象BC拱这样的刚体,不论形状如 何,如果只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 只在两点受力),则称之为二力杆 或二力构件.它所受的两个力一 定等值,反向,共线.
左拱呢?
推论2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
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个力的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3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画受力图步骤:
1、取所要研究物体为研究对象(隔离体)画出其简图.
2、画出所有主动力(重力,风力,拉力等),一般为已知力.
3、按约束性质画出所有被动力(约束反力). 注意:
1.在受力图上应画出所有力,主动力和约束反力(被动力) 2.只画外力,不画内力. 3.研究对象要一个一个取.
当外界载荷不同时,接触点会变,则约束力的大小与方 向均有改变.
可用二个正交的分力 Fx , Fy 表示.
FBx
FBy
(2)光滑圆柱铰链
约束特点:由两个各穿孔的构件及圆 柱销钉组成,如剪刀.
光滑圆柱铰链:亦为孔与轴的配合问题, 与轴承一样,可用两个正交分力表示.
其中有作用反作用关系 Fcx Fcx , Fcy Fcy 一般不必分析销钉受力,当要分析时, 必须把销钉单独取出.
证明
F2
F2
F B=

力学知识结构体系

力学知识结构体系

力学知识结构体系
(力学部分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注:点击下载效果最好)1、静力学
2、运动力学
3、动力学
热学知识结构体系
(热学包括热力学、统计物理学,分子动理论是热现象微观理论的基础)
电磁学知识结构体系
电磁学包括:电学和磁学两大部分。

包括电性和磁性交互关系,主要研究电磁波、电磁场以及有关电荷、带电物体的动力学,二者很难清晰分割。

电磁场和电磁波
电磁场是电磁作用的媒递物,具有能量和动量,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其性质、特征及运动变化规律由麦克斯韦方程组确定。

电磁场总是以光速向四周传播,形成电磁波。

——四个方程:电动力学基本方程——麦克斯韦方程;——三个关系:,,;——两个假说:涡旋电场和位移电流;
光学知识结构体系
原子物理学知识结构体系。

大学物理第1-4章经典力学部分归纳总结

大学物理第1-4章经典力学部分归纳总结

应用
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用于解决一些简单的运动学问题, 如自由落体、抛体运动等。
05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与意义
发现
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等现象,发现 了万有引力定律。
意义
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自然界中物体之 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为经典力学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与公式
内容
任意两个质点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大小与两质点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经典力学与许多其他学科领域密切相关, 如材料科学、工程学和天文学等,鼓励学 生在跨学科应用中拓展知识。
关注前沿研究
实践与实验
了解经典力学在前沿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关注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通过实验和实践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动手 能力和实验技能。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工作原理等。
04 能量与动量定理
能量定义与计算
要点一
定义
能量是物体做功的能力,可以表示为系统动能和势能之和 。
要点二
计算
能量可以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如动能公式 (E_k = frac{1}{2}mv^2),势能公式 (E_p = mgh) 等。
动量定理与冲量
定理
动量 (p = mv) 是物体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冲量 (I = Delta p) 是动量的变化量。
03
经典力学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车辆 运动、机械运转、天体运动等。
章节概览
第1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章
能量和力做功
第2章
动量和角动量
第4章
万有引力和相对论基础
02 牛顿运动定律

清华大学张三慧大学物理第一册第一章

清华大学张三慧大学物理第一册第一章
4
§1.1 参考系 、坐标系
一.参考系(frame of reference, reference system)
由运动的相对性,描述运动必须选取参考系。
参考系:用来描述物体运动而选作参考的物体
或物体系。 运动学中参考系可任选,不同参考系中物体
的运动形式(如轨迹、速度等)可以不同。 常用的参考系:
一个任意的平面曲线运动,可以视为由一系
列小段圆周运动所组成。 加速度:
et1
·e
P1
n1
· 1 O1
曲率圆2 运动轨迹
O2
·· 2 P2 en2
et2
a
dv dt
et
v2
en
―曲率半径
在曲线上的各点固结一系列由
当地的切线和法线所组成的坐标
曲率圆1
系称自然坐标系。
21
§1.7 相对运动(relative motion)
v (t+Δt )
0
y
x
加速度:a lim
t 0
v t
d v dt
d2 r dt2
r
加速度的方向:v 变化的方向
加速度的大小:a
a
d v
dv
dt dt
12
§1.4 匀加速运动 (uniformly acceleration motion)
特点:a const.

a dv dt
t
v(t)
adt dv
t0
v(t0 )

v dr dt
t
r (t )
vdt dr
t0
r (t0 )
r(t
)
r (t0
)
v(t0

力学知识体系

力学知识体系

力学知识体系“哎呀,力学可太重要了呀!”力学知识体系那可是相当广泛和关键的呢。

力学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先来说说牛顿运动定律,这可是基础中的基础啊。

就好比说,你推一个静止的箱子,它就会沿着你推的方向动起来,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呢,就是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你用力越大,物体加速度就越大,比如一辆车,发动机马力越大,加速就越快。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就像你打墙,你给墙一个力,墙也会给你一个同样大小的反作用力,让你的手疼。

再说说摩擦力,这个在生活中太常见了。

比如你走路,就是靠鞋底和地面的摩擦力,要是地面太滑,摩擦力小了,你就容易摔倒。

汽车刹车也是靠摩擦力,刹车片紧紧抱住车轮,产生很大的摩擦力让车停下来。

还有重力,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都受到地球的重力。

你往上扔一个东西,它最终还是会掉下来,就是因为重力。

像建筑设计的时候,就得考虑重力,要保证房子能稳稳地立在地上。

举个例子吧,比如说建一座桥。

工程师们在设计的时候,就得考虑桥的结构能不能承受车辆和行人的重力,还有风的作用力等等。

他们要根据力学知识来计算,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确保桥的安全和稳定。

如果力学知识掌握不好,那桥可能就会出现问题,甚至倒塌,这后果可就严重了。

另外,像飞机的飞行也是力学的完美体现。

飞机的机翼设计就是利用了空气动力学原理,通过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产生升力,让飞机能飞起来。

飞行员在驾驶飞机的时候,也要根据力学知识来控制速度、高度和方向。

力学知识体系无处不在,从日常生活到高科技领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力学知识,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这个世界啊。

《结构力学第1章》课件

《结构力学第1章》课件

2
和截面惯量。
根据平衡和应变等性质,展示不同载荷
情况下的应力分布情况。
3
梁的截面特性
根据底层原理分析梁的截面特性,例如
工程应用实例
4
拟合梁矩阵法。
结合实际工程问题,解决实际工程需要 的梁的应力计算和验证问题。
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基本概念和定义
理解稳定性概念和重要方程 变量,例如屈曲稳定性和散 体稳定性。
结构的稳定性判定方法
根据不同的稳定性问题,选 择否定法或主动法进行分析。
常见的结构稳定性问题
例如墙体的稳定性分析和桥 梁悬臂钢管立柱稳定性分析。
结构的振动与动力响应分析
结构振动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结构振动的参数
探讨结构振动基本原理,理解桥 梁或建筑物等结构的振动现象。
理解影响结构振动的关键参数, 例如周期和自由振荡。
动力响应分析的基本方法
探讨动力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 使用数值分析软件模拟或使用经 验公式并进行实际测试。
总结
1 知识点回顾
优化知识点总结,观察学 习效果。
2 学习收获和问题咨询
提倡对学习过程的反思, 并在掌握知识之后进行问 题咨询。
3 学习建议和提高措施
分享个人的学习经验,并 鼓励采取行动提高学习效 果。
《结构力学第1章》PPT 课件
探讨结构力学的基础概念,理解重要的受力、应力分析方法,实现结构的稳 定性分析和动力响应分析。加强工程应用的实例分析,以提高学习的质量。
概述
结构力学的定义
结构力学是研究物体内部受力和结构的力学学科。
结构力学的重要性
结构力学为建筑和桥梁等建筑物提供了设计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三种典型的梁的结构形式以及在受力时的表现。

大学物理力学第一章ppt课件

大学物理力学第一章ppt课件

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质点系所受外力的矢量和等于质点系动量的变化率。
质心运动定理
质点系的质量中心的运动与外力有关,外力主矢量等 于质点系质量与质心加速度的乘积。
2024/1/25
14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动量守恒定律
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 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任务
揭示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探索物质的基本结构和 相互作用机制,为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提供基 础理论支持。
2024/1/25
4
物理力学的研究方法
2024/1/25
实验方法
01
通过设计和实施实验,观察和测量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运动现
象和规律。
理论方法
02
运用数学和物理学理论,建立物质运动的数学模型,通过逻辑
9
速度与加速度
速度定义
质点在某时刻的运动快慢和方向
瞬时速度定义
质点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 度
平均速度定义
质点在某段时间内位移与时间的 比值
平均加速度定义
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与 时间的比值
2024/1/25
瞬时加速度定义
质点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加 速度
加速度定义
质点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0
2024/1/25
势能的概念
势能是物体间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间的相对位 置有关。常见的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 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即$E_{机} = E_k + E_p = text{常数}$。

理论力学(周衍柏)第一章质点力学

理论力学(周衍柏)第一章质点力学

0 :人行走速度, :风速(相对于地), :风相对于人

的速度
由:
得:
理论力学:Theoretical mechanics
得:
解得:
2 y 2
x 4,y 4 因此:
风向:西北风 以矢量方式求解:
理论力学:Theoretical mechanics
理论力学:Theoretical mechanics 方向: 可用速度与三个坐标轴的方向余弦表示
/ cos(v , i ) v x / v x / cos(v , j ) v y / v y / cos(v , k ) v z / v z 2 y 2 z 2 x 2 y 2 z 2 x 2 y 2 z 2 x
这是常用的运动学方程,尤其当质点的轨迹未知时。它是 代数方程,虽然依赖于坐标系,但是运算容易。 (3)极坐标下的运动学方程
r r时,其位臵也可用极坐 标确定。
理论力学:Theoretical mechanics (4)自然坐标形式的运动学方程 s s(t ) 对运动轨迹已知的质点,常用此方程。用自然法研究运 动,运算比较简便,各运动参数的物理意义明确。 质点在参考空间中的位臵还可用其它的方法确定,例如 柱坐标法或球坐标法。通过坐标形式的方程表示质点的运 动方程,并由此继续描述质点的其它运动量的方法称为分 析方法。 2、轨道 质点运动过程中在空间描述出的连续曲线, 运动学方程中 消去t得轨道方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三、位移、速度、加速度 1、位移:
理论力学:Theoretical mechanics
r
2、速度:
理论力学:Theoretical mechanic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实验力学与力学CAT体系1.1固体的力学实验1.1.1 实验的概念实验涵盖了测量、检测、监测、测试、试验、数值仿真等内容。

其根本任务是认识和利用客观物体(客体)的运动规律。

测量是将客体的运动信号通过一定的工具转换为人可以接受或可以利用的物理量的过程。

测量的基本方法是将被测信号量与物理定量(物理量单位或实测标定量)进行比较,获得被测量对标定量的倍数,这种测量倍数称为测量数据。

测量数据可由人们能接受的数字、图形、数值模型等形式实时或后继显示出来以应用于客体性能分析、工程设计、安全预警、产品检验、理论归纳等各种目的。

测量包括物理信号的比较、处理、传递。

物理量的比较量化过程称为信号比较,即,通过比较量化获得物理量相对于物理定量的倍数信息;信号处理表示对比较所取得的信息量进行变换、放大、计算等,目的是提高信息的确定性和可靠性,便于传递和显示;信号传递意为测量信息由一处传送至另一处。

测量数据通过人视觉感观能识别的数字与曲线方式显示出来,并依靠手工记录与计算机存储器件完成数据存储。

实验是指将受测对象置于一定的环境和状态下应用测量工具完成物理量测量并应用分析工具处理物理量测量信息,进而认识受测对象客观规律的过程。

力学实验是通过特定的力学测试工具对在外部环境与载荷作用下结构和材料的变形、应力的行为规律认识过程,其目的是将所认识、归纳的普适理论应用于结构的数值仿真、安全控制和优化设计。

对受测体进行实验必须首先完成测量过程,然后对测量结果进行特性提炼和规律性分析,是人类对自然客体从不知到知的过程。

简而言之,实验=测量+分析。

检测或监测是通过对受测对象的物理量进行测量,以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

数值仿真是利用基于经实验验证的、具有普适性的数理方程组而发展起来的有限元方法并通过计算机有限元分析软件获得对客体力学行为的数值响应规律。

数值仿真实验是利用计算机和已知理论工具对复杂未知客观实体运动规律的再认识过程。

从广义的角度,名称“实验”等同于“试验”和“测试”而区别于“测量”。

事实上,英文Test的中文译名既可以是“实验”,也可以是“试验”或“测试”,而“测量”英文名称是Measurement, 它是一种“测度”的概念。

“试验”一词习惯上多用来强调对未知领域的探索(飞行试验,人体试验,新材料试验),以及探索过程中的阶段和采用的手段,如常用“试验参数”、“材料试验机”、“试验方案”、“试验准备”、“试验控制”等等;“实验”则偏于强调对设想、理论和既有知识的验证性测试,如常用“实验验证”、“实验数据”、“实验课”、“理论与实验”、“科学实验”等;“测试”相对“实验”或“试验”用法上比较中性,无习惯上的用法限制,所以应用词频较高。

严格地讲,文字“实验”、“试验”与“测试”在科技交流中意义是等同的,原则上可以互换,但在同一篇文献中使用时应尽量做到用词统一,如欲交叉使用可适当顾及习惯用法。

在认识论上(如图1.1所示),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从A:客观个体到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到理论抽象(局部到整体)及C:抽象的理论再应用于客观个体(整体到局部)的过程,A-B-C, C-A-B两种认识过程都是实验过程,C-A-B过程是实验的高级阶段。

A、B、C阶段的循环往复过程使人类的认识水平螺旋式上升。

在力学实验领域,客观测试对象包括客体原型(零部件、全尺寸结构)以及客体模型(缩小模型、抽象简化模型、数值仿真模型)。

通过测量获得对受测客体的力学量和破坏行为的感性认识。

在测量信息基础上进行提炼、归纳、总结,以实现对客体测试对象力学行为的规律性认识,并基于合理假设、正确推导实现力学行为规律描述的数学Array解析模型或数值模型,最终达到客体力学行为认识的理论高度。

1.1.2力学实验的内函图1.1认识论与力学认识 对构件原型的力学测量是利用测试装置来感应受测构件的物理量信号变化并将信号变化转化为可识别的力学量信号。

力学测量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测试误差。

误差大小主要决取于测量工具的精度和测试方法的正确与否,有时直接测量结果或许会完全背离构件的实际受力状态。

一般来说,对构件原型的力学测量是在构件特定部位的局部力学参量测试,所获力学量的代表性由所选测点部位的重要性决定。

通过构件原型力学实验可以发现人们未知的或意科之外的现象,不仅可用于质量控制也可用于结构改性或进一步提出问题由力学模型(试样模型或数值模型)实验解释。

对力学模型的测量是将构件原型作抽象简化,加工成相同材质、构形相对规则的试验样品(试样)或者采用相似比拟的方法将构件原型缩小加工成试样然后进行的测量。

若采用相似比拟的方法,模型选材也可与原型相异。

模型实验的目标是将测量结果通过影响因素修正运用于构件原型的设计与安全评定。

力学模型测量除了存在测量误差,还包括构件原型到模型及模型到构件原型的转换误差。

模型实验通常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条件相对构件原型的现场工况理想。

模型实验虽然较构件原型实验脱离了复杂的实际运行条件,但因其可以较方便和经济地调整材料与试样几何因素以及各种受力与环境因素并测量各类因素对力学行为的影响,故可用以获得对构件原型的力学现象与规律的抽象认识,从而不仅对结构设计与安全防护具有实验与理论指导意义,还可以为有限元仿真分析所依赖的材料代表性单元弹塑性本构理论关系、损伤演化规律提供充分的力学基础规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数值仿真模拟在经济性、方便性、可靠性等方面已经有了令人惊奇的进展。

CAD 三维图形设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建立更为接近构件原型的有限元计算模型成为可能,同时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即使在家用计算机上实现建模和运算也变得越来越高速、方便、经济、普通。

特别是在理论上已较成熟的弹性与比例加载弹塑性材料力学、运动力学范畴,有限元数值仿真已经有广泛的实用性(人们已经可以完成类似汽车碰撞过程中人和汽车构件的运动、受力直至破坏的过程)。

数值仿真引伸出优化设计与仿真实验。

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仿真结构或载荷与约束状态使结构构形趋于合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仿真模型约束条件、载荷条件、运动条件使仿真模型与构件原型对应测量部位的应力或变形相同,这样,对构件原型不宜或难以实测的部位可以得到较为真实的结果,而且还可以对仿真模型施加因安全考虑不允许施加在构件实验原型上的现实边界与载荷条件。

仿真实验是最为有前途的实验方法。

但是仿真实验的上述优点是有限的,即,它的计算模型必须建立在成熟的理论基础上。

由于诸如非比例加载条件、多面接触、微动磨损、非均质材料、微尺度效应等条件下材料弹塑性变形与损伤演化的一系列理论或规律认识还远未成熟,因而在这些领域内数值仿真所依赖的理论还需要完善,还需要模型实验规律的支持。

图1.2给出了实验力学的任务类型与相互关系。

三类实验间的关系为互补关系,构件原型实验离不开仿真实验的指导,数值仿真在理论基础上离不开构件原型和模型实验提供的力学现象与规律,仿真模型需要构件原型或构件模型上特定测点的校核,构件原型测点或模型试样的设计要依靠数值仿真实验结果的指导。

无论那种实验方法都是人通过特定的工具实现对运动与静止客体的认识。

由于实际构件原型复杂(如,几何、约束、载荷等条件复杂),因此各类实验测量对构件原型力学变化所反映的真实程度必定有一定距离,这个距离便是误差,它由材料分散性、测量工具精度、环境的变化、人为造成及测试方法等因素引起。

误差越小则实验所反映的构件原型的力学规律越真实。

图1.2 实验力学的任务、性质与相互关糸传统观念认为构件原型的直接测量更能反映实际,力学试样模型实验次之,数值仿真模型(如有限元模型)实验更次之。

这种认识有偏颇。

事实上三类实验的重要性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和相互关系视具体情况而论。

实验的内涵可表述为如图1.3所示的框图,本质上就是测量加分析。

实验力学的任务就是利用电测、光侧等工具将测试对象的力、位移、应变等力学物理量P转化为模拟量V,并将模拟量(如电压)数字化送给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具有一定误差带±e。

的测试对象物理量的固有规律:P'=P(x1,...,x n,t)±e。

x1,...,x n为影响物理量P响应规律的制约因素,t表示时相关量。

图1.3 实验过程框图1.1.3实验中人的主观作用在学习与应用实验技术与方法时,人的主观因素对实验结论真实性认识起到决定作用,树立正确实验观,有利于培养正确的科学观,对指导实验者的科研实践有深远意义。

实验者应注意:(1)实验涉及知识广泛,应密切注意和不断吸收相关学科的发展与知识;(2)实事求是,切忌人为臆造(主观造数和习惯性思维),但也要考虑实验误差的因素力求去伪存真(通过分析消除误差和伪现象);(3)在科技发展中,“理论”与“实验”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割裂之间的相互联系,孤立强调任何一方面的作用都不可取;(4)物理概念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注重从构件原型系统中抽象出力学模型和数值模型,注重以正确物理概念与理论指导实验设计、实施与分析;(5)重视实验过程中影响测试精度的各个环节,进行充分而规范的实验准备,严谨的实验准备与数据分析是实验成功、结论正确的首要保证;(6)重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有能力实现实验任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实验控制,有效应用计算机辅助测试软件高效率地提取实验规律;(7)在实验过程中注意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学会创造条件完成创造性实验。

理论、实验都是获取客观规律的方式,源于实验获取假设并根据力学基本方程和数学工具(包括解数理方程组的有限元工具)获得力学规律认识的间接方式,实验是根据设备信号测试直接获取现象认识的直接方式,两类方式或混合方式都是认识论的基础,不可割裂,不能论轻重,对于科研工作者,应创造条件,努力提高理论与实验的科研综合能力。

现代科技中,实验和理论难以独立认识规律,刻意轻视理论或轻视实验都不正确。

实验设备、测试精度与过程、实验方法是客观提取规律的关键,不能重复的实验或经不起再实验检验的实验,不能被理性解释的实验,不了解误差范围的实验与理论的结果是存在问题的。

“只要是理论的就是可信的”或“只要是实验的就是正确的”,都是错误理念。

通过实验认识规律,切忌:创伪(无中生有、扭曲作直)和片面(挂一漏万、盲人摸象)。

可以根据反映客观规律的最小二乘原理进行数据回归、光滑化,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获得理论方程参量,不可无根据的增添数据和改造数据,必须坚持正确的科研态度。

1.1.4实验力学课程性质与任务实验力学是固体力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技术课,它的任务是在已学过的物理学、计算机学、电学、力学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学习通过实验方法获得零构件和模型试样中应力、应变、位移及外延力学量的技术和知识。

课程在认识论上涵盖了图1.1所示的A、B、C三范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