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1101 射频的UHF收发器解析

CC1101 射频的UHF收发器解析
CC1101 射频的UHF收发器解析

CC1101在CC1100主要改善部分

改善杂散响应;

更紧密的相位噪声更好的改善邻道功率(ACP )的性能;

饱和电平输入更高;

更高效能的功率输出

连续频率波段的扩展,

CC1100: 400-464 MHz 和800-928 MHz

CC1101: 387-464 MHz 和779-928 MHz

产品简介

CC1100/CC1101是Chipcon(已被TI收购)推出的一款低成本单片射频的UHF收发器。该芯片电路主要设定为在315、433、868和915MHz 的ISM(工业,科学和医学),集成了一个软件可编程的调制解调器。该调制解调器支持2-FSK、GFSK和MSK调制格式,数据传输率最高可达500kbps。通过开启集成在调制解调器上的前向误差校正选项,能使性能得到提升。CC1100/CC1101硬件支持数据包处理、数据缓冲、突发数据传输、清晰信道评估、连接质量指示和电磁波激发MCU可以通过SPI 接口与CC1100进行命令和数据交换。CC1100/CC1101主要应用于低功耗无线应用设计。

CC1101在CC1100基础上主要进行以下改进

改善杂散响应,饱和电平输入更高;

连续频率波段的扩展:

CC1100: 400-464 MHz和800-928 MHz;

CC1101: 387-464 MHz和779-928 MHz;

CC1101和CC1100二者在软件编程上完全兼容;

更高效能的功率输出,能量越集中,信号传输就越远;

更紧密的相位噪声更好的改善邻道功率(ACP)的性能,改善了近距离信号堵塞现象。

虽然CC1100芯片还存在,但鉴于CC1101的改进特性,我公司研制的模块已经从09年开始全部采用CC1101芯片。为便于用户开发,我们提供配套评估套件,为产品开发保驾护航,使无线应用开发大大加速,并避免不必要的误区。

基本特点

工作电压:1.8-3.6V

工作频率:(模块:387-464MHZ)

瞬间最大工作电流: <30mA;

最大发射功率: 10mW (+10dBm);

315/433/868/915MHZ的ISM频段;

支持2-FSK、GFSK和MSK调制方式;

接收灵敏度在1200波特率下-110dBm;

最低工作速率1.2kbps,最高500kbps;

单独的64字节RX和TX数据FIFO缓冲区;

内置硬件CRC 检错可确保数据可靠传输;

支持RSSI强弱信号检测和载波侦听功能;

功耗低(RX中,15.6mA,2.4kbps,433MHz;

快速频率变动合成器带来的合适的频率跳跃系统;

通信地址(256个)工作频率都可以通过SPI编程设置;

可编程控制的输出功率,对所有的支持频率可达+10dBm;

WOR功能可设置待机、接收状态定时切换时间比例以降低功耗;

典型主要应用

车辆监控、遥控、遥测、水文气象监控

无线标签、身份识别、非接触RF智能卡

小型无线网络、无线抄表、门禁系统、小区传呼

工业数据采集系统、无线232数据通信、无线485/422数据通信无线数据终端、安全防火系统、无线遥控系统、生

参考例程

更多功率参数设置可详细参考DATACC1101英文文档中第48-49页的参数表//INT8U PaTabel[8] =

{0x04 ,0x04 ,0x04 ,0x04 ,0x04 ,0x04 ,0x04 ,0x04}; //-30dBm 功率最小

//INT8U PaTabel[8] = {0x60 ,0x60 ,0x60 ,0x60 ,0x60 ,0x60 ,0x60 ,0x60};

//0dBm

INT8U PaTabel[8] =

{0xC0 ,0xC0 ,0xC0 ,0xC0 ,0xC0 ,0xC0 ,0xC0 ,0xC0}; //10dBm 功率最大SPI读写操作

INT8U SpiTxRxByte(INT8U dat)

{

INT8U i,temp;

temp = 0;

SCK = 0;

for(i=0; i<8; i++)

{

if(dat & 0x80)

{

MOSI = 1;

}

else MOSI = 0;

dat <<= 1;

SCK = 1;

_nop_();

_nop_();

temp <<= 1;

if(MISO)temp++;

SCK = 0;

_nop_();

_nop_();

}

return temp;

}

SPI写寄存器操作

void halSpiWriteReg(INT8U addr, INT8U value) {

CSN = 0;

while (MISO);

SpiTxRxByte(addr); //写地址

SpiTxRxByte(value); //写入配置

CSN = 1;

}

SPI读寄存器操作

INT8U halSpiReadReg(INT8U addr)

{

INT8U temp, value;

temp = addr|READ_SINGLE;//读寄存器命令

CSN = 0;

while (MISO);

SpiTxRxByte(temp);

value = SpiTxRxByte(0);

CSN = 1;

return value;

}

CC1101初始化设置

RF_SETTINGS rfSettings =

{

0x00,

0x08, // FSCTRL1 Frequency synthesizer control.

0x00, // FSCTRL0 Frequency synthesizer control.

0x10, // FREQ2 Frequency control word, high byte.

0xA7, // FREQ1 Frequency control word, middle byte.

0x62, // FREQ0 Frequency control word, low byte.

0x5B, // MDMCFG4 Modem configuration.

0xF8, // MDMCFG3 Modem configuration.

0x03, // MDMCFG2 Modem configuration.

0x22, // MDMCFG1 Modem configuration.

0xF8, // MDMCFG0 Modem configuration.

0x00, // CHANNR Channel number.

0x47, // DEVIATN Modem deviation setting

0xB6, // FREND1 Front end RX configuration.

0x10, // FREND0 Front end RX configuration.

0x18, // MCSM0 Main Radio Control State Machine configuration.

0x1D, // FOCCFG Frequency Offset Compensation Configuration.

0x1C, // BSCFG Bit synchronization Configuration.

0xC7, // AGCCTRL2 AGC control.

0x00, // AGCCTRL1 AGC control.

0xB2, // AGCCTRL0 AGC control.

0xEA, // FSCAL3 Frequency synthesizer calibration.

0x2A, // FSCAL2 Frequency synthesizer calibration.

0x00, // FSCAL1 Frequency synthesizer calibration.

0x11, // FSCAL0 Frequency synthesizer calibration.

0x59, // FSTEST Frequency synthesizer calibration.

0x81, // TEST2 Various test settings.

0x35, // TEST1 Various test settings.

0x09, // TEST0 Various test settings.

0x0B, // IOCFG2 GDO2 output pin configuration.

0x06, // IOCFG0D GDO0 output pin configuration.

0x04, // PKTCTRL1 Packet automation control.

0x05, // PKTCTRL0 Packet automation control.

0x00, // ADDR Device address.

0x0c // PKTLEN Packet length.

};

数据接收流程操作

INT8U halRfReceivePacket(INT8U *rxBuffer, INT8U *length)

{

INT8U status[2];

INT8U packetLength;

INT8U i=(*length)*4; //具体多少要根据datarate和length来决定

halSpiStrobe(CCxxx0_SRX); //进入接收状态

delay(2);

while (GDO0)

{

delay(2);

--i;

if(i<1)

return 0;

}

if ((halSpiReadStatus(CCxxx0_RXBYTES) & BYTES_IN_RXFIFO))

//如果接的字节数不为0

{

packetLength = halSpiReadReg(CCxxx0_RXFIFO);

//读出第一个字节,此字节为该帧数据长度

if (packetLength <= *length)

//如果所要的有效数据长度小于等于接收到的数据包的长度

{

halSpiReadBurstReg(CCxxx0_RXFIFO, rxBuffer, packetLength);

//读出所有接收到的数据

*length =

packetLength;

//把接收数据长度的修改为当前数据的长度

// Read the 2 appended status bytes (status[0] = RSSI, status[1] = LQI)

halSpiReadBurstReg(CCxxx0_RXFIFO, status, 2);

//读出CRC校验位

halSpiStrobe(CCxxx0_SFRX); //清洗接收缓冲区

return (status[1] & CRC_OK); //如果校验成功返回接收成功

}

else

{

*length = packetLength;

halSpiStrobe(CCxxx0_SFRX); //清洗接收缓冲区

return 0;

}

}

else

return 0;

}

数据发送流程操作

void halRfSendPacket(INT8U *txBuffer, INT8U size)

{

halSpiWriteReg(CCxxx0_TXFIFO, size);

halSpiWriteBurstReg(CCxxx0_TXFIFO, txBuffer, size);//写入要发送的数据

halSpiStrobe(CCxxx0_STX); //进入发送模式发送数据

// Wait for GDO0 to be set -> sync transmitted

while (!GDO0);

// Wait for GDO0 to be cleared -> end of packet

while (GDO0);

halSpiStrobe(CCxxx0_SFTX);

}

无线应用注意事项

(1)无线模块的VCC电压范围为1.8V-3.6V之间,不能在这个区间之外,超过3.6V将会烧毁模块。推荐电压3.3V左右。(2)除电源VCC和接地端,其余脚都可以直接和普通的51单片机IO口直接相连,无需电平转换。当然对3V左右的单片机更加适用了。

(3)硬件上面没有SPI的单片机也可以控制本模块,用普通单片机IO口模拟SPI不需要单片机真正的串口介入,只需要普通的单片机IO口就可以了,当然用串口也可以了。模块按照接口提示和母板的逻辑地连接起来

(4)标准DIP插针,如需要其他封装接口,或其他形式的接口,可联系我们定做。

(5)任何单片机都可实现对无线模块的数据收发控制,并可根据我们提供的程序,然后结合自己擅长的单片机型号进行移植; (6)频道的间隔的说明:实际要想2个模块同时发射不相互干扰,两者频道间隔应该至少相差1MHZ,这在组网时必须注意,否则同频比干扰。

(7)实际用户可能会应用其他自己熟悉的单片机做为主控芯片,所以,建议大家在移植时注意以下4点:

A:确保IO是输入输出方式,且必须设置成数字IO;

B:注意与使用的IO相关的寄存器设置,尤其是带外部中断、带AD功能的IO,相关寄存器一定要设置好;

C:调试时先写配置字,然后控制数据收发

D:注意工作模式切换时间

基于射频捷变频收发器AD9361的软件定义无线电解决方案

基于射频捷变频收发器AD9361的软件定义无线电解决方案 AD9361是一款用于SDR架构的高性能、高度集成的RF收发器IC,适合无线通信基础设施、防务电子系统、RF测试设备和仪器,以及通用软件定义无线电平台等应用。该器件的高度可编程性和宽带能力使其成为多种收发器应用的理想选择。该器件集RF前端与灵活的混合信号基带部分为一体,集成频率合成器,为处理器或FPGA提供可配置数字接口,从而简化设计导入。AD9361芯片工作频率范围为70 MHz至6 GHz,涵盖大部分特许执照和免执照频段,通过对AD9361 IC编程可改变采样速率、数字滤波器和抽取参数,使该芯片支持的通道带宽范围为低于200 kHz至56 MHz。 IC特性 ? 单芯片上的完整双通道集成式宽带收发器 ? 可调谐频段:70 MHz至6.0 GHz;200 kHz至56 MHz(通道带宽) ? 出色的接收器灵敏度,噪声系数小于2.5 dB ? 高线性度宽带发射机: ? Tx EVM: ≤?40 dB ? Tx噪声:≤?157 dBm/Hz(噪底) ? Tx监控器动态范围:≥66 dB(1 dB精度) ? 集成小数N分频频率合成器,本振(LO)步长最大值为2.5 Hz ? 提供完整的集成式电源解决方案:ADP5040 应用 ? 通用设计,适合任意软件定义无线电应用 ? MIMO无线电 ?点对点通信系统 ? 毫微微蜂窝/微微蜂窝/微蜂窝基站 ? Wi-Fi ? ISM ? 军用/航空航天

? 公共安全 ? 智能电网 AD9361是ADI的可编程2 × 2集成式收发器解决方案,频率范围为70 MHz至6.0 GHz 这款灵活的高性能IC采用AD-FMCOMMS2-EBZ板,可无缝连接Xilinx FPGA开发平台,方便进行快速SDR原型制作和系统开发。 AD-FMCOMMS2-EBZ RF快速开发板采用AD9361宽带收发器IC AD-FMCOMMS2-EBZ快速开发和原型制作板是一款高速模拟模块产品,内置AD9361,可无缝连接Xilinx FPGA开发平台生态系统并在系统中工作。该板采用2 × 2 I/Q收发器配置,可通过软件完全自定义。它提供可供下载的Linux驱动程序和裸机软件驱动程序、原理图、电路板布局文件和有助于设计的参考材料,可前往ADI的Wiki知识库获取。 产品特性 ? FMC格式SDR开发平台 ? 包括原理图、布局、BOM、HDL、Linux驱动程序和应用软件 ? 通过单FMC连接器供电 ? 支持特定频谱设计(PA、LNA 等)的附加卡 ? 适用于所有器件寄存器的通用I 2 C访问

RFID读写器频率分类

RFID读写器频率分类 1. RFID读写器频率分类 和我们听的收音机道理一样,射频标签和阅读器也要调制到相同的频率才能工作。LF, HF, UHF就对应著不同频率的射频。LF代表低频射频,在125KHz左右,HF代表高频射频,在13.54MHz左右,UHF代表超高频射频,在850至910MHz 范围之内,还有2.4G的微波读写器。 2.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频率? 在操作中有4种波段的频率,低频(125KHz),高频(13.54MHz),超高频(850-910MFz),微波(2.45GHz).每一种频率都有它的特点,被用在不同的领域,因此要正确使用就要先选择合适的频率。 不同的国家所使用频率也不尽相同: 欧洲的超高频是868MHz,美国的则是915MHz.日本目前不允许将超高频用到射频技术中。政府也通过调整阅读器的电源来限制它对其他器械的影响。有些组织例如全球商务促进委员会正鼓励政府取消限制。标签和阅读器生产厂商也正在开发能使用不同频率系统避免这些问题。 3.所有的阅读器都能支持不同种类的标签吗? 目前还不是。很多公司生产的阅读器支持现有供给链中用的新标签的射频技术。一些阅读器只支持新的电子产品代码,一些只支持某些生产厂商生产的特定标签。 4.什么是阅读器冲突? 射频技术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阅读器冲突,就是一个阅读器接收到的信息和另外一个阅读器接收到的信息发生冲突,产生重叠。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使用TDMA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阅读器被指挥在不同时间接收信号,而不是同时,这样就保证了阅读器不会互相干扰。但是在同一区域的物品就会被读取两次,因此就要建立相应的系统去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5.我们如何知道哪个频率适合于我们的产品? 不同的频率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他们的用途也就形形色色。例如,低频标签比超高频标签便宜,节省能量,穿透废金属物体力强,他们最适合用于含水成分较高的物体,例如水果等。超高频作用范围广,传送数据速度快,但是他们比较耗能,穿透力较弱,作业区域不能有太多干扰,适合用于监测从海港运到仓库的物品。当做选择时,最好咨询一下相关的专家,供货商,从而选择正确的射频。

超高频rfid读写器技术方案

健新科技JX-PU2902多功能RFID读写笔配合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等各类型终端,实现RFID 智能识别功能和智能移动终端功能的完美结合,轻松实现各行业资产盘点、智能巡检、人员物资管理等移动互联网应用。 ◆手写笔设计:纳米超纤触控笔头,手写笔外形设计,可作为触控笔使用; ◆RFID空口协议:EPCglobal UHF Class 1 Gen 2、ISO18000-6C、ISO 18000-6B ◆操作简单:两个按键即可实现所有操作功能 ◆状态指示:设备状态通过两组7色LED灯显示,清晰明了 ◆蓝牙4.0:内置蓝牙4.0模块,可与所有具备蓝牙功能的终端进行通信连接,所有具 备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均可作为采集终端 ◆内置锂电池:内置350mAh锂电池,支持USB充电 一、技术指标 二、健新RFID读写笔产品优点 三、基于RFID读写笔的系统应用 四、应用系统的优点: 五、典型应用: 在某品牌空调外壳中嵌入超高频RFID标签,售后维修通过扫描空调RFID标签获得准确的产品信息,防止售后维修点虚假维修报账。 4S店车辆库存盘点:在一个区域的某类汽车品牌4S店管理中,采用超高频RFID 标签对车辆进行定位,采用RFID蓝牙读写笔对各4S店的车辆进行盘点,防止各 4S店之间库存车辆相互串货。 电力资产管理:在某电网公司,采用超高频RFID标签对资产进行标识, 使用RFID蓝牙读写笔及平板电脑对电力资产设备进行盘点,解决高压设备的远距离识别问题。 行业应用 电力:变电所、变压器、高压铁塔、线杆、高压线路、发电厂、电能表读数、安全用具巡检巡更 石油:输油管道、天然气管道、油罐库区、油田油井设施巡检巡更 铁路:路基、路轨、桥梁、水电、机车、库房、候车大厅、乘警巡逻巡检巡更 电信:光缆、电话线路、电话亭、线杆、发射机站巡检巡更 公安:巡警、交警、警车、岗哨、狱警巡逻巡检巡更 军队:边防、岗哨、弹药库、军需库巡逻巡检巡更 粮库:防火、防水、防虫、温度、湿度控制巡检巡更 林业:森林防火、森警巡逻、动植物保护、防猎巡检巡更 矿业:煤矿井下安全、井上设施、车辆、煤场巡检巡更 医院:护士查房、人员考核、保安巡逻巡检巡更 邮政:邮箱、库房、趟车的频次/时限管理巡检巡更

常用无线射频芯片

常用无线射频芯片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常用无线射频芯片目录 CC1000PWR 超低功率射频收发器 CC1010PAGR 射频收发器和微控制器 CC1020RSSR 射频收发器 CC1021RSSR 射频收发器 CC1050PWR 超低功率射频发送器 CC1070RSQR 射频发送器 CC1100RTKR 多通道射频收发器 CC1101RTKR 低于1GHz射频收发器 CC1110F16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10F32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10F8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11F16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11F32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11F8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50RSTR 多通道射频发送器 CC2400RSUR 多通道射频发送器 CC2420RTCR 射频收发器 CC2420ZRTCR 射频收发器 CC2430F128RTCR ZigBee?芯片 CC2430ZF128RTCR ZigBee?芯片 CC2431RTCR 无线传感器网络芯片 CC2431ZRTCR 无线传感器网络芯片 CC2480A1RTCR 处理器 CC2500RTKR 射频收发器 CC2510F16RSPR 无线电收发器 CC2510F32RSPR 无线电收发器 CC2510F8RSPR 无线电收发器 CC2511F16RSPR 无线电收发器 CC2511F32RSPR 无线电收发器 CC2511F8RSPR 无线电收发器 CC2520RHDR 射频收发器 CC2530F128RHAR 射频收发器 CC2530F256RHAR 射频收发器 CC2530F64RHAR 射频收发器 CC2550RSTR 发送器 CC2590RGVR 射频前端芯片 CC2591RGVR 射频前端芯片 CCZACC06A1RTCR ZigBee芯片 TRF7900APWR 27MHz双路接收器 TRF6900APT 射频收发器 TRF6901PTG4 射频收发器

电 机 知 识 1讲解

电机知识培训 培训时间主讲人 前言: ?电机根据能量转换的不同,分为电动机和发电机。 ?发电机是将机械能、势能、风能等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机器。 ?电动机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一种机器。通俗的称电机就是指电动机。 本节内容主要分六个方面: 一、电动机的一般分类 二、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四、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及处理 五、电机绕组故障的判断 六、三相异步电动机运行中的检查 一、电动机的一般分类 1.按电能种类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 2.按电动机的转速与电网电源频率之间的关系来分类可分为同步电动机 与异步电动机; 3.按电源相数来分类可分为单相电动机和三相电动机; 4.按功能可分为驱动电动机和控制电动机(伺服电机) 5.按防护形式可分为开启式、防护式、封闭式、隔爆式、防水式、潜水式;

6.按安装结构形式可分为卧式、立式、带底脚、带凸缘等。 7.按绝缘等级可分为E级、B级、F级、H级等。 二、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当外电源接通后,靠换向器和电刷的作用,使得每一极下线圈中的电流始终为一个方向,这样电枢绕组所受电磁力方向总是不变,电枢就能沿着同一方向连续旋转,从而带动负载工作。 2.1 直流电机的分类 ?直流电动机按结构及工作原理可分为无刷直流电动机和有刷直流电动机。 ?有刷直流电动机可分为永磁直流电动机和电磁直流电动机。 ?电磁直流电动机又分为串励直流电动机、并励直流电动机、他励直流电动机和复励直流电动机。 2.2 直流电动机的调速 2.2.1 改变电枢电路电阻调速: ?串入的电阻越大,机械特性越软,静差度越大,在给定转速下,工作的稳定性越差。 ?要满足生产机械某一静差度的要求,电枢串入的电阻不能太大,因而调速范围较小。 ?电枢串电阻调速,由于电枢电流大,调速电阻损耗较多的能量,很不经济,为了充分利用电机的容量并不减少能量损耗,这种方法用于恒转矩负载,适用作短期调速,在起重和运输牵引装置中得到广泛应用。 2.2.2 改变电枢电压:

超高频rfid读写器技术方案

RFID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健新科技JX-PU2902多功能RFID 读写笔配合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等各类型终端,实现 智能识别功能和智能移动终端功能的完美结合,轻松实现各行业资产盘点、智能巡检、人员 物资管理等移动互联网应用。 手写笔设计:纳米超纤触控笔头,手写笔外形设计,可作为触控笔使用; RFID 空口协议:EPCglobal UHF Class 1 Gen 2、IS018000-6C ISO 18000-6B 操作简单:两个按键即可实现所有操作功能 状态指示:设备状态通过两组 7色LED 灯显示,清晰明了 蓝牙4.0 :内置蓝牙4.0模块,可与所有具备蓝牙功能的终端进行通信连接,所有具 备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均可作为采集终端 内置锂电池:内置350mAh fi 电池,支持USB 充电 一、 技术指标 二、 健新RFID 读写笔产品优点 三、 基于RFID 读写笔的系统应用 四、 应用系统的优点: 五、 典型应用: 在某品牌空调外壳中嵌入超高频 RFID 标签,售后维修通过扫描空调 RFID 标签获得准确的产 品信息,防止售后维修点虚假维修报账。 4S 店车辆库存盘点:在一个区域的某类汽车品牌 4S 店管理中,采用超高频 RFID 标签对车辆进行定位,采用 RFID 蓝牙读写笔对各 4S 店的车辆进行盘点,防止各 4S 店之间库存车辆相互串货。 电力资产管理:在某电网公司,采用超高频RFID 标签对资产进行标识, 使用 RFID 蓝牙读写笔及平板电脑对电力资产设备进行盘点,解决高压 设备的远距 离识别问题。 行业应用 电力: 变电所、变压器、高压铁塔、线杆、高压线路、发电厂、电能表读数、安全用具 巡检巡更 石油: 输油管道、天然气管道、 油罐库区、 油田油井设施巡检巡更 铁路: 路基、路轨、桥梁、水电、机车、库房、候车大厅、乘警巡逻巡检巡更 电信: 光缆、电话线路、电话亭、线杆、发射机站巡检巡更 公安: 巡警、交警、警车、岗哨、狱警巡逻巡检巡更 军队: 边防、岗哨、弹药库、军需库巡逻巡检巡更 粮库: 防火、防水、防虫、温度、湿度控制巡检巡更 林业: 森林防火、森警巡逻、动植物保护、防猎巡检巡更 矿业: 煤矿井下安全、井上设施、车辆、煤场巡检巡更 医院: 护士查房、人员考核、保安巡逻巡检巡更 邮政: 邮箱、库房、趟车的频次/时限管理巡检巡更

RFID技术应用与七大特点

R F I D技术应用与七大特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RFID技术应用与七大特点 RFID在近两年已经成为了市场的热点,随着微型集成电路的进步,微型智能RFID标签得到了很大发展,在低功耗IC技术方面的突破,为发展小型、低功耗主动式标签创造了条件。被动式标签无需电池,由读写器产生的磁场中获得工作所需的能量,但读取距离较近,且单向通信,局限性较大,RFID主动式电子标签不但具备被动式电子标签的所有特性,而且还具读取距离更远,双向通讯,寿命更长,性能更可靠等优点。 什么是RFID? RFID 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等。 RFID系统组成: 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RFID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俗称电子标签或智能标签;读取器/读写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 天线(Antenna):在RFID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一套完整的系统还需具备: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

RFID电子标签:有源标签,无源标签,半有源半无源标签。 RFID工作原理: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RFID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电子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RFID技术的应用: 短距离射频识别产品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可在这样的环境中替代条码,例如用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跟踪物体。 长距射频识别产品多用于交通上,识别距离可达几十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等。 1、在零售业中,条形码技术的运用使得数以万计的商品种类、价格、产地、批次、货架、库存、销售等各环节被管理得井然有序;

基于FPGA的超高频RFID读写器设计

基于FPGA的超高频RFID读写器设计 [日期:2008-10-9 17:48:00] 作者:未知来源: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远距离通信以达到物品识别目的,可用来追踪和管理几 乎所有物理对象在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防伪等众多领域,甚至军事用途都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1 引言 RFID系统一般包括读写器和电子标签(或称应答器)2个部分RFID电子标签(Tag)由芯片与天线(Antenna)组成,每个标签具有惟一的电子编码标签附在物体上以标识目标对象RFID读写器(Reader)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射频模块向标签发射读写信号,并接收标签的应答对标签信息进行解码,并将信息传输到主机以供处理根据应用的不同,阅读器可以是手持式或固定式本文重点介绍的就是读写器的开发 EPC规范已经颁布第一代规范规范把标签细分为Class 0,Class 1,Class 2三种其中Class 0和Class 1标签都是一次写入多次读取标签,Class 0标签只能由厂商写入信息,用户无法修改,因而又称为只读标签,主要用于供应链管理)Class 1则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信息可由用户写入一次Class 0和Class 1标签采用不同的空中接口标准进行通信,因此两类标签不能互操作Class 2标签具备多次写入能力,并增加了部分存储空间用于存储用户的附加数据Class 2标签允许加入安全与访问控制、感知网络和Ad Hoc网络等功能支持目前EPCglobal正在制定第二代标签标准,即UHF Class l Generation 2(C1G2)C1G2具有随时更新标签内容的能力,保证标签始终保存最新信息EPC规范 l_0版本包括EPC Tag数据规范、Class 0(900 MHz)标签规范、C1ass 1(13.56 MHz)标签接口规范、Class l(860~930 MHz)标签射频与逻辑通讯接口规范、物理标识语言(PhysicalMarkup Language,PML) 本文重点介绍EPC Class 1读写器系统设计、数字部分设计及FPGA在数字实现上的应用由于U 频段RFID技术的应用还处在早期的发展阶段,符合EPCClass 1协议的读写器在国内还没有相关产品面世本文对相关开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EPC Class lb系统设计 一个完整的RFID系统包括:读写器、天线、标签和PC机读写器完成对标签(Tag)的读写操作通过RS 232或RS 485总线完成PC机的命令接收和EPC卡号的上传图l是读写器的系统组成框图读写器组成包括与PC机的串口通信部分、单片机和FPGA组成的数字部分、射频部分RF单元实现和标签的通信,数字部分完成对射频部分的控制、回波命令解析PC机接收卡号实现上位机的控制下面对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汇总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 一、填空题(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3选7】 1.自动识别技术是一个涵盖【射频识别】、【条码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磁卡识别技术、接触IC卡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专业领域。 2.自动识别系统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与被识别物之间的【耦合】,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数据采集系统,加载了信息的载体(标签)与对应的识别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的有机组合便形成了自动识别系统。3.条码识别是一种基于条空组合的二进制光电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之零售】系统,如大众熟悉的商品条码。 4.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5.国际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1.4版(英文版),也简称【EPC】规范。 6.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给出包括【“标头”】和【“数字字段”】的标签通用数据结构,所有的RFID标签都应该具有这种数据结构。 7.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邻近卡,英语简称是【PICC】,将读写器称为邻近耦合设备,英文简称是【PCD】。 8.ISO15693与ISO14443的工作频率都是【13.56】Mhz。 9.ISO15693标准规定标签具有【8】字节的唯一序列号(UID)。 10.对于物联网,网关就是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联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来实现网络协议和路由处理。 11.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一般读写器的I/O接口形式主要有【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USB接口】。 12.电子标签按照天线的类型不同可以划分为【线圈型】、【微带贴片型】、【偶极子型】。13.125KHz RFID系统采用【电感耦合】方式工作,由于应答器成本低、非金属材料和水对该频率的射频具有较低的吸收率,所以125KHz RFID系统在【动物识别】、工业和民用水表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二、判断题(叙述完全正确请在题前括号内填入“对”字或打上“√”符号,否则填入“错”字或打上“╳”符号)(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30选20】 1.【对】自动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触角”。 2.【对】条码与RFID可以优势互补。 3.【错】IC卡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无须直接面对被识别标签。 4.【错】条码识别可读可写。 5.【对】条码识别是一次性使用的。 6.【错】生物识别成本较低。 7.【对】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8.【错】长距射频产品多用于交通上,识别距离可达几百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等。【对】只读标签容量小,可以用做标识标签。.9.

电机基本知识及故障诊断

电机基本知识及故障诊断 南阳防爆集团有限公司 赵泰忠 二00四年五月

电机基本知识及故障诊断 一、电机基本知识 电机是电动机和发电机的统称,通常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两大类,交流电机分为异步电机与同步电机两类。 1、同步电机 转子转速与旋转磁场的转速相同的一种交流电机,它具有可逆性。可作发电机运行,也可作电动机运行,还可作补偿机运行。 2、异步电动机 异步电动机是一种基于电与磁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而达到能量转换目的的机械。它的定子、转子在电路上是彼此独立的,但又是通过电磁感应而相互联系的,其转子转速永远低于旋转磁场的转速,即存在有转差率,故称为异步电动机。 工作原理:电机定子通入三相交流电时即可产生旋转磁场,假设旋转磁场为顺时针转动,静止的笼形转子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流,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且此转矩与磁场旋转方向一致,所以转子便顺着旋转磁场方向转动起来。 3、电机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产品型号由产品代号、规格代号、特殊环境代号和补充代号等四个部分组成,示例: YB2 - 200L-2 WF1 特殊环境代号(户外防中等腐蚀) 规格代号(中心高-铁心长度-极数/大 型电机用功率-极数/铁心外径表示) 产品代号(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

我公司低压电机(1140V及以下)主要产品代号有:Y、YDDC、YA、YB2、YXn、YAXn、YBXn、YW、YBF、 YBK2、YBS、YBJ、YBI、YBSP、YZ、YZR等;高压电机(3000V及以上)主要产品代号有:Y、YKK、YKS、Y2、YA、YB、YB2、YAKK、YAKS、YBF、YR、YRKK、YRKS、TAW、YFKS、QFW等。 常用特殊环境代号有:W(户外型)、WF1(户外防中等腐蚀型)、WF2(户外防强腐蚀型)、F1(户内防中等腐蚀型)、F2(户内防强腐蚀型)、TH(湿热带型)、WTH(户外湿热带型)、TA(干热带型)、T(干、湿热合型)、H(船或海用)、G(高原用)。 4、工作制(S类) S1—连续工作制 S2—短时工作制 S3--断续周期工作制 S4—包括起动的断续工作制 S5—包括电制动的断续工作制 S6—连续周期工作制 S7—包括电制动的连续周期工作制 S8—包括变速负载的连续周期工作制 S9—负载和转速非周期变化工作制 5、防护型式:IPXX 第一位数字表示: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部分及壳内转动部件,以及防止固体防异物进入电机。第二位数字表示:防止由于电机进水而引起的有害影响。第一位数字、第二位数字含义见下表;

基于单片机的RFID读写器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RFID读写器设计 摘要 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又称电子标签(E-Tag),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信息的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RFID应用领域日益扩大,现已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将成为未来信息社会建设的一项基础技术。因此,研究、设计和开发RFID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论文系统地论述了射频识别系统和读卡器的理论分析,研究了射频识别系统中的许多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射频识别读卡器的设计方案。 本文首先分析了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方向和应用情况。在充分研究了射频卡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国际相关标准后,进而提出了基于STC11F32单片机的射频读卡器系统设计的方法。设计采用MFRC522射频读写模块在STC11F32单片机的控制下实现对Mifare卡的读写访问操作。 硬件部分设计主要包括单片机控制电路设计,射频模块设计,天线电路设计,串行通信电路设计,声音提示及显示电路设计等,其中详细讨论了读卡器的软件设计方法。软件设计包括单片机处理程序,射频基站芯片RC522的基本操作、Mifare卡操作程序设计、声音提示及显示部分程序等。论文中系统地讨论了软件实现读卡器与Mifare卡之间通信所要求的请求应答、防冲撞、选卡片、认证、读写等功能模块的实现原理。 关键词:射频识别,读卡器,IC卡,STC11F32,MFRC522

Abstract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also known as electronic tags (e-Tag), is an RF signal automatic target recognition and access to releva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the advances in technology, RFID applications widening, has been involved in all aspects of people's daily lives, and will become a basic technology of the future information society. Therefore,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RFID systems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card reader to the paper system, many of the key technology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the design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eader.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th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full study of RF Card basic principl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relevant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then put forward based on STC11F32 single chip RF card reader system design method. The design adopts MFRC522radio frequency read write module in STC11F32under the control of a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to realize Mifare card read and write access operations. The hardware part of the design including the MCU control circuit design, design of the RF module, Antenna circuit design, circuit design of the serial communication, voice prompts and display circuit design, including detailed discussion of the reader software design methods. Software design, including the microcontroller handler, the basic operation of the RF base station chip RC522, Mifare c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voice prompts and display part of the program.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request respons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oftwar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ader with Mifare card required, anti-collision, election card, certification, read and write function module principle.

国标ETC射频收发器BK582_en V2.1.0

BK5823 Datasheet
ETC OBU SOC
BK5823 Datasheet
5.8-GHz ETC OBU Transceiver IC (OBU) V2.0.3
Beken Corporation Suite No.3A, 1278 keyuan Rd, Shanghai 201204, China PHONE: (86)21 51066811 FAX: (86)21 6160 9679
This document contains information that may be proprietary to, and/or secrets of, Beken Corporation. The contents of this document should not be disclosed outside the companies without specific written permission. Disclaimer: Descriptions of specific implementations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 only, actual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may differ.
? 2012 Beken Corporation
Proprietary and Confidential
Page 1 of 31

BK5823 Datasheet
ETC OBU SOC
Content?
1 2 3 4 5 6 7 8 9 General Description .................................................................................................... 3 Application .................................................................................................................. 3 Features ....................................................................................................................... 3 Package ....................................................................................................................... 3 Block Diagram ............................................................................................................ 3 Pin Information ........................................................................................................... 4 Electric Specification .................................................................................................. 5 Maximum rate ............................................................................................................. 6 Function Description ................................................................................................... 6 9.1 Receiver ................................................................................................................ 6 9.1.1 Receiver Description ...................................................................................... 6 9.1.2 Receiver AGC setting ..................................................................................... 7 9.1.3 Receiver CRC setting ..................................................................................... 8 9.1.4 RX RSSI .......................................................................................................... 8 9.1.5 BER Test Mode .............................................................................................. 8 9.2 Transmitter ............................................................................................................ 9 9.2.1 Transmitter description.................................................................................. 9 9.2.2 Transmitter CRC setting .............................................................................. 10 9.2.3 Transmitter Power setting............................................................................ 10 9.2.4 Single Carrier setting ................................................................................... 10 9.2.5 PN9 Modulation Signal setting .................................................................... 10 9.3 Wake-up Circuit .................................................................................................. 10 9.3.1 Wakeup mode ............................................................................................... 10 9.3.2 Wakeup Band Pass Filter............................................................................. 11 9.3.3 Wakeup Auto Calibration Mode .................................................................. 11 9.3.4 No Response Mode....................................................................................... 11 9.4 State Machine...................................................................................................... 12 10 Control Interface ....................................................................................................... 13 10.1 Basic Function ................................................................................................. 13 10.2 Operation and Timing ..................................................................................... 13 10.3 Data FIFO ........................................................................................................ 15 10.4 TX Ramping Control ....................................................................................... 15 11 Register Map ............................................................................................................. 16 12 Test Result ................................................................................................................ 29 13 Application Schematic .............................................................................................. 30 14 PCB Layout Reference Design ................................................................................. 30 15 Package ..................................................................................................................... 31 16 Order Information ..................................................................................................... 31?
? 2012 Beken Corporation
Proprietary and Confidential
Page 2 of 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