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首写景状物的优美宋词
写景美到极致的宋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写景美到极致的词
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3.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山水美景的宋词

山水美景的宋词描写山水美景的宋词:1、《行香子·过七里濑》宋·苏轼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2、《武陵春·春晚》宋·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鹧鸪天·代人赋》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4、《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5、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宋·辛弃疾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
一丘一壑也风流。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6、《渔家傲》宋·欧阳修五月薰风才一信。
初荷出水清香嫩。
乳燕学飞帘额峻。
谁借问。
东邻期约尝佳酝。
漏短日长人乍困。
裙腰减尽柔肌损。
一撮眉尖千叠恨。
慵整顿。
黄梅雨细多闲闷。
7、《渔家傲》宋·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写景状物的诗

写景状物的诗1、樱桃花元稹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
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
2、落花宋祁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3、白莲陆龟蒙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4、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5、归雁钱起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6、咏芭蕉郑板桥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7、南轩松李白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8、紫薇花杜牧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9、莲叶郑谷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10、咏荔枝丘浚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11、咏菊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12、春日汪藻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13、梅花陈亮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14、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5、梅花崔道融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16、咏雨李世民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17、落花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宋词写雪景的名篇

《宋词写雪景的名篇》一、《清平乐·年年雪里》 - 李清照嘿,朋友们!你们知道李清照的《清平乐·年年雪里》吗?这首词写雪景可真是绝了!就像一幅细腻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词中说“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你能想象到吗?那时候的李清照,在每一个雪花纷飞的日子里,常常陶醉在插梅花的乐趣中,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啊!就好像我们小时候在雪地里玩耍,那种无忧无虑的快乐。
我有个喜欢古典文学的朋友,她对这一句特别有感触,她说每次读到这,就仿佛能看到一个穿着古装的女子,在雪花飘舞中,面带微笑地插着梅花,那场景真是美极了。
这首词不仅写了雪,还写了人生的变迁,从年轻时的欢乐到后来的感慨,让人读来不禁心生感慨。
就像我们的生活,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变化,但那些美好的回忆,就像雪地里的梅花一样,永远绽放在心中。
二、《江神子·黄昏犹是雨纤纤》 - 苏轼哇哦!苏轼的《江神子·黄昏犹是雨纤纤》也是写雪景的名篇呢!“黄昏犹是雨纤纤。
晓开帘。
欲平檐。
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
”你看,他把下雪前的那种雨丝纷飞,到第二天早上雪快要平齐屋檐的景象描写得如此生动。
就好像我们早上醒来,突然发现外面的世界被雪覆盖了,那种惊喜的感觉。
我记得有一次下雪,我早上一拉开窗帘,就忍不住“哇”了一声,和苏轼词里描绘的场景简直一模一样。
苏轼在词中还表达了自己在雪中的思绪,那种淡淡的惆怅和对生活的感悟,让这首词更有韵味。
他就像一个老朋友,在雪天里和我们诉说着他的心情,让我们感同身受。
这就是苏轼的魅力,能把雪景和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三、《沁园春·雪》 - 毛泽东嘿,可别忘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那气势,简直磅礴得让人热血沸腾!“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一开篇就把北国雪景的壮丽展现得淋漓尽致。
想象一下,整个北方大地都被冰雪覆盖,那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就像一个巨大的冰雪王国。
我有个同学,他去北方旅游的时候正好赶上了一场大雪,他看到那茫茫的雪景,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这首词。
宋朝描写景物的诗词

宋朝描写景物的诗词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宋朝描写景的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竹马子》年代: 宋作者: 柳永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
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
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
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
凭高尽日凝伫。
赢得消魂无语。
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
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代: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代: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愁余一作:愁予)《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宋代: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西江月·顷在黄州》宋代: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由肱一作:曲肱)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宋代: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宋代:王安石平岸小桥千嶂抱。
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
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
欹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宋词中的优美写景诗句

宋词中的优美写景诗句清平乐(陈师道)秋光烛地,帘幕生秋意。
露叶翻风惊鹊坠,暗落青林红子。
微行声断长廊,薰炉衾换生香。
灭烛却延明月,揽衣先怯微凉。
减字木兰花(王安国)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
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虞美人(李廌)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
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
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眼儿媚(王雱)杨柳丝丝弄轻柔。
烟缕织成愁。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点绛唇(苏过)高柳蝉嘶。
采菱歌断秋风起。
晚云如髻,湖上山横翠。
帘卷西楼,过雨凉生袂。
天如水,画阁十二,少个人同倚。
菩萨蛮(魏夫人)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
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
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谒金门(李清臣)杨花落,燕子横穿朱阁。
苦恨春醪如水薄,闭愁无处着。
绿野带红山落角,桃杏参差残萼。
历历危樯沙外泊,东风晚来恶。
柳梢青(僧仲殊)岸草平沙。
吴王故苑,柳袅烟斜。
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天涯。
酒醒处、残阳乱鸦。
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
小重山(僧祖可)谁向江头遗恨浓,碧波流不断,楚山重。
柳烟和雨隔疏钟。
黄昏后,罗幕更朦胧。
桃李小园空,阿谁犹笑语,拾残红?珠帘卷尽夜来风。
人不见,春在绿芜中。
青玉案(释惠洪)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
日永如年愁难度。
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知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丁宁千万句。
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侵晓潇潇雨。
鱼游春水(无名氏)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
余寒犹峭,红日薄侵罗绮。
嫩草方抽碧玉茵,媚柳轻窣黄金缕。
形容山水的宋词

形容山水的宋词1.《踏莎行·秋入云山》- 苏轼原文:“秋入云山,物情潇洒。
百般景物堪图画。
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
一轮明月林梢挂。
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2.《满江红·暮雨初收》- 柳永原文:“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3.《逍遥咏》- 苏舜钦原文:“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
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
灵峰千丈秀,仙木万年攀。
岩壑栖真客,清风自往还。
丹崖碧岭,芝草蕙兰。
日暖风和,天地开泰,乐此幽闲。
君看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湮沦。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千载令人惭漂泊,死生不见二子身。
今我逍遥物外乐,独在人间百千春。
”4.《行香子·过七里濑》- 苏轼原文:“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5.《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原文:“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6.《渔家傲·平野水云溶漾》- 李祁原文:“平野水云溶漾,远山烟树微茫。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7.《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原文:“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8.《水调歌头·游览》- 黄庭坚原文:“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诗词写景状物化工

关于写景的诗句
1、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李商隐《无题·其二》
2、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春水徒荡漾,荷花未开展。
——孟郊《乐府三首》
4、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6、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李白《长相思·其一》
7、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8、晴云轻漾,熏风无浪,开樽避暑争相向。
——薛昂夫《西湖杂咏·夏》
9、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祁的《木兰花》
•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 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 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词作赏析
• 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 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 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 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 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的寻欢作乐思想。 • 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 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 注释①津渡:渡口。
②可堪:那堪。 • ③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中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 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 ④鱼传尺素:《古诗》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 • ⑤幸自:本自,本来是。 ⑥为谁:为什么。
词作赏析
• 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开头三句,缘情写景, 劈面推开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 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互文见义,不仅对句工整,也不只是状写景 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失”、“迷”二字,既准确 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 者无限凄迷的意绪。“雾失”、“月迷”,皆为下句“望 断”出力。“桃源望断无寻处”。词人站在旅舍观望应该 已经很久了,他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桃源。桃 源,其地在武陵(今湖南常德),离郴州不远。词人由此 生联想:即是“望断”,亦为枉然。着一“断”字,让人 体味出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 情。
词作赏析
•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 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 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 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 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 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 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 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 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
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 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 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 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 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 、空 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 令人留连忘返,从中足见欧公乃词坛写景 高手。
踏莎行· 郴州旅舍
•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 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 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②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 ③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县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子。 ④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残红,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
问题设计
• 1.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图景?(4分) 2.首句是全词的纲领,全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运用了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1分),描摹出一幅清疏淡 远的暮春图景(1分)。落红零乱满地、杨花漫空飞舞、栏畔柳条尽 日斜拂于春风中(1分),作者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 (4分)
2.全词实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暮春景象,虚写过去湖上游乐的盛 况(2分),表达了作者繁华喧闹消失后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 得宁静、无所牵系的闲适心情(2分)。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
•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 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 沙禽掠岸飞。 • 注释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 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宋时属颍州。晏 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欧阳修晚 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 首)。 ②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③涟漪:水的波纹。
几首写景状物的优美宋词
太和中学 张 磊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① 欧阳修 群芳过后②西湖③好,狼藉残红④,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①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丑奴儿令》、《转调丑奴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罗敷歌》等。欧阳修致仕后,隐居颍州西湖作了一组《采桑子》词,共十首,此词 是第四首。
•
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连用两则有关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分见于《荆州记》和古诗《饮马长城窟 行》。寄梅传素,远方的亲友送来安慰的信息,按理应该欣喜为是,但身为 贬谪之词人,北归无望,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每一封裹寄着亲友慰 安的书信,触动的总是词人那根敏感的心弦,奏响的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 痛省今时困苦处境的一曲曲凄伤哀婉的歌。每一封信来,词人就历经一次这 个心灵挣扎的历程,添其此恨绵绵。故于第三句急转,“砌成此恨无重数。” 一切安慰均无济于事。离恨犹如“恨”墙高砌,使人不胜负担。一个“砌” 字,将那无形的伤感形象化,好像还可以重重累积,终如砖石垒墙般筑起一 道高无重数、沉重坚实的“恨”墙。恨谁?恨什么?身处逆境的词人没有明 说。联系他在《自挽词》中所说:“一朝奇祸作,漂零至于是。”可知他的 恨,与飘零有关,他的飘零与党祸相联。在词史上,作为婉约派代表词人, 秦观正是以这堵心中的“恨”墙表明他对现实的抗争。他何尝不欲将心中的 悲愤一吐为快?但他忧谗畏讥,不能说透。于是化实为虚,作宕开之笔,借 眼前山水作痴痴一问:“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无理有情, 无理而妙。好像词人在对郴江说:郴江啊,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为 什么却要老远地北流向潇湘而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