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

第三章 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
第三章 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

第三章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

审计工作必不可少地由三大部分(要素)的内容组成:审计人员通过仔细审计被审事项,查明被审单位事实真相,取得审计证据;将取得的审计证据对照审计标准;根据对照的结果,评价被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得出审计结论(见图表3-1)。可见,审计标准是审计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作出审计判断的依据,是作出定性(查出的问题属于什么性质)和处理的依据。同样经济效益审计也需要评价标准,并且有着自身的特点,本章将介绍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涵义、特点、确定原则,具体内容以及评价指标体系。

图表3-1

第一节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特点和确定原则

一、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涵义

审计人员在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根据什么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客观事实进行调查取证,根据什么对所掌握的审计证据进行鉴别、分析和判断并推导出审计结论,这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指导审计活动、衡量被审事实、界定经济效益质和量的标准,这就是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是审计标准的组成内容,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效益性的基本要求和限定,是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经济效益有无、高低、好坏及其程度作出评价的依据,是提出审计意见,得出审计结论的依据。

掌握衡量被审单位经济活动实际效益的尺度,科学运用判别经济效益好坏的严密可行的标准,是实施经济效益审计的必备条件,也是保证经济效益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

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就必须比较分析,要比较分析就必须有标准或尺度。例如,被审计单位1999年某产品单位成本为350元,产品销售利润20万元,仅从以上资料本身,无法知晓经济效益的好坏和高低。如果该企业是资金单薄的百人小厂,则该厂的经济效益可谓相当可观了;如果该厂是资金雄厚装备先进的大型或特大型企业,那企业如此薄利,就岌岌可危了。可见,没有衡量被审单位成本效益和销售效益的具体标准,就无法辨识其效益的性质和状况,无法做出审计判断和审计结论。

了解了企业的背景材料,掌握了经济效益评价标准,如计划标准和历史标准,并且知道用计划单位产品成本400元的标准和去年产品销售利润18万元的历史标准,衡景该企业生产和销售实绩,则可推出该企业较好地完成了该可比产品降低计划(下降12.5%)和产品销售利调有所提高(增长约11.1%)的结论。当然,若标准改变,结论就随即改变,标准不同,自然会导出不同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结论。所以,我们运用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首先必须掌握建立(或选择)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技巧,准确掌握标准的特点和习性。

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特点

一般审计标准(如财务审计)的基本特点是层次性、相关性、地域性和时效性。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与一般审计标准比较,除上述特点外,还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1.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多维性

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多维性又可称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全面性,是指经济效益审计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评价需要一整套一系列的标准和相互联系的指标体系。

经济效益审汁评价标准是多元化的,具有多层次性(某一对象经济效益好坏反映在不同层次上),如有宏观、中观和微观标准,在微观中又有公司、分公司、分厂、车间……某一部门的标准;多角度性,如有财务指标(利润指标、资本保值、增值指标……)、经营指标(产量指标、产值指标、成本指标、资金周转指标……)和技术经济指标等;多方位性,如有采供、库存、生产、运输、销售等方面的标准。这个标准体系显然复杂于会计制度、会计法规、会计规则等单一的财务审计评价标准。

2.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可控性

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可控性是指经济效益审计仅仅对被审经济活动可以控制的因素(或指标)进行评价,对控制不了的因素是无法评价的。如利润分析,只评价收入、成本、利润,不评价投资收益率,因为影响投资收益率的各个因素是无法控制的。评价企业原材料利用经济效益时,应当以材料单耗、材料利用率等指标进行评价,而不能将单位产品的材料成本列为评价标准,因为材料成本的购入价格是被审单位无法负责的不可控因素。

3.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动态性

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动态性是指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适用性、有效性随时间、环境条件以及被审单位经营管理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是技术性指标,具有自然属性,随着审计时间、环境、审计主体和客体等条件的变化,随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衡量和评价经济效益的标准的内容和形式,也必然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财务审计标准则具有社会性,即它的动态性在一定程度下不明显,因为新会计制度、新会计法规等的出台不是频繁的。

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动态性也导致了效益评价结论的动态性。如评价某企业成本效益的高低,可以依据计划成本,也可以根据需要,依据目标成本、外部标准成本等;对同一目标进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可以依据计划水平、历史水平、同行业水平等不同的标准,得出的结论也可能是不同的即相反的。例某企业1996年计划成本100元每件,实际成本90元每件,评价结论应是该企业成本效益好,1997年该企业实际成本仍然90元每件,怎么评价呢,事实情况是,该企业1997年度投资了技改项目,有利于成本降低,这时计划成本应调整到80元每件,所以针对90元每件的实际成本,它的评价结论应是该企业成本效益差,可见,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评价标准也是变化的。

4.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指导性

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指导性是指经济效益审计的非强制性。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的执行标准具有明显的强制性,是以政府的法令、法规、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为标准,这些标准具有合理性和权威性,要求被审单位必须不折不扣地遵行。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来源和内容较为复杂,标准的形式和标准水平的层次多样,审计的标准与被审单位所处的特殊社会经济环境和内部经营管理现状及水平密切相关,被审单位实际经济效益是否达到审计标准的要求和水平,取决于主观和客观、内部和外部诸多因素,所以运用审计标准对被审单位经济效益实现程度和开发利用途径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时,必须综合各种因素,灵活掌握标准分寸和水准,并根据具体审计目标和审计环境,在实际审计操作中予以补充和完善。如某被审单位成本

升高是由于购买的原材料价格上涨,或者是由于水电等价格上涨,或者是由于工资上调等。再如对2001年的某网络公司进行效益审计,而和2000年相比,整个IT业都在缩水,对此审计人员不能机械地套用计划成本标准,而应扣除客观因素,修订调整成本水平,用调整后的标准作为衡量其成本实绩尺度,这样方能比较合理、正确地评价被审单位成本控制工作及效益。可见,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不呈强制性,而很大程度上呈指导性和参考性,在审计过程中对标准的掌握和运用还具有—定的弹性。

三、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确定原则

选择和确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必须从被审计单位实际出发,围绕审计自标,紧扣

审计主题,力求做到全面。客观、科学、适用,既要考虑某部门某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的一般考核要求,又要考虑被审单位的特殊方面;既要考虑审计期间通用的考核标准及水平,又要考虑被审单位专门的具体的标准和规定;既要考虑理论的必要性,又要考虑实际的可行性。为此,审计人员选择和确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确定审计标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原则

要根据被审位的行业特点、经营规模和管理方式,从实际需要出发,了解和确定被审单位应建立哪些考核评价标准,已经建立和使用了哪些标准,并进行归类、整理、充实和完善,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价标准体系,并使体系内各指标相互衔接、相互制约,最大限度地覆盖被审单位生产经营系统的各个方面和各环节,使之无遗漏、无空白、无相互矛盾,以保证对被单位经济效益作出全面完整的衡量和评价。

2.确定审计标准的责任性和可控性原则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应准确考评被审单位及内部各单位和个人必须履行的经济责任,即所衡量、评价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应是审计对象的职责范围,是其应当全部或部分负责,是可以控制和调节的,是其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的结果和过程。审计标准中应排除非被审对象责任和审计对象不可控的因素,避免以之衡量和考评被审对象。如评价企业原材料利用经济效益时,应当以材料单耗、材料利用率等指标进行评价,而不能将单位产品材料成本列为评价标准,因为材料成本的购入价格是用料者无法负责的不可控因素。

3.确定审计标准的计划性和可比性原则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有关部门可以通过计划指导各部门各企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并考核其生产经营成果,被审单位自己也订有各种计划,经济效益审计应以国家有关计划作为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之一,并力求使审计标准与有关计划标准相互适应,使有关指标内容、计划标准、时间和计算方法相互统一;同时还应注意在使用计量办法时,尽量将不可比因素转为可比因素,尽量使用货币表示的价值指标来综合反映全部使用的价值指标,使指标便于汇总、比较、分析,具有综合性和可比性,以满足多方面的要求,即既可以进行历史的纵向比较,也可以与国内外及先进水平进行横向比较。

4.确定审计标准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原则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内容必须科学合理,标准形式必须简明易懂、易操作,使用时无手续繁琐、程序不清、口径不当等情况,无违背客观规律的规定,以便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衡量和评价时,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被审单位真实情况,能接近或达到审计目的之要求,保证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基本无漏洞,保证正确使用审计标准不致导出有误的结论。

5.确定标准水平的先进合理性原则

评价标准的水平必然建立在相对先进合理的基础上才能起到促进作用。所谓先进,就是指

标准水平定的太低,使之丧失考核的意义。确定标准时必须冲分反映被审单位现有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反映现有的操作方法和工作经验,并考虑增长提高因素和潜力。所谓合理,是指标准水平不宜定得太高。脱离实际,变成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使被审对象丧失了完成标准的信心和积极性。最佳的标准水平是经过努力多数可以达到,部分超额,少数接近。凭主观意志确定标准,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进行效益审计评价时,除了要按上述原则选择适当的审计标准外,要注意正确处理好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关系,处理好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关系,处理好目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的关系(以上六种效益的涵义在第一章经济效益的分类中有述)。如对某领导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他所进行的决策项目不应只看到微观效益,直接效益和目前效益,而应多方面,还要评价宏观效益,间接效益和长远效益,只有这样才会作出科学的结论。

第二节经济活动效益性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

一、按范围层次划分,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分为经济效益审计的总体标准和经济效益审计的具体标准两大类。

(一)经济效益审计总体评价标准

经济效益审计总体评价标准是带有根本性和指导性的原则标准,是对被审单位经济行为效益性的基本制约,也是对被审单位处理有关经济效益方方面面关系的原则标准和一般要求。经济效益审计总体评价标准的内容主要有: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法令,国际通行惯例,政府部门对经营管理工作所作的有关规定;经济规律和经济理论的规定,企事业单位组建时所规定的目标、任务及经营方向;向社会所作的承诺,应履行的义务和公约;内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等。

经济效益审计总体标准,重点衡量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的质的方面,审查其经营思想、服务质量、职工培训、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精神文明、执行国家方针、政策等等,考评其效益取得方式和内容的性质,看其经济效益来源是否合理,有无通过非法的相其他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原不属于被审对象的经济效益,如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坑骗消费者,违反国家物价政策,乱涨价或变相涨价,牺牲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等;当然,其中涉及违法乱纪行为是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解决的问题,经济效益审计仅解决各种效益关系的处理(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关系,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关系,目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的关系),这方面的内容第一章中有述,在此不展开论及。

(二)经济效益审计具体标准

经济效益审计的具体标准,亦称技术经济指标,是全面、具体、详尽的执行标准,是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衡量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益有无、效益高低的尺度。经济效益审计的具体标准是总体标准的补充、深入和具体化,它是由以财务指标和技术经济指标为主体的指标体系构成的。经济效益过程中大量的经常性的工作是具体标准的计算、比较分析和评价。

经济效益的具体评价标准是对被本单位经济效益量方面的要求和限定,是被审单位在正常情形下必须达到的效益水平,是被审单位经济效益高低的衡量尺度。经济效益审计的具体评价标准是由反映经济活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指标构成的,这些指标的来源、内容、表现形式非常复杂,由一系列计划目标、技术经济定额、业务标准、各种指标和有关的数字组成,如总资产报酬率、劳动生产率、资金周转率、投资回收期等,具体内容在本章第三节中详细论述。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是质和量两方面的有机统一,只有将两方面结合起来才是科学的全面的效益。

二、按内容性质划分,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分为如下几类:

1、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国民经济计划

审计人员在作效益审计评价时,要结合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指令性计划等,并以之为依据。如国家对于企业改制的政策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达到哪些效益要求);国家经贸委出台的产业政策规定,对于资金周转速度快,营运效益高的行业重点发展,而资金周转速度慢,营运效益差的则限制发展。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呈动态性的,它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例如随着我国加入WTO前后形势的不同,国家对汽车行业、纺织行业等采取了前后不同的产业政策。国家计划具有强制性特点,如果被审事项违背了产业政策,即使它的微观效益可能是好的,但它可能影响了宏观效益的提高,所以应予以低评价。

2、部门和单位自行制定的计划、预算、定额、合同

审计人员在作效益审计评价时,要综合利用部门和单位自行制定的生产经营目标(计划)、预算、定额、合同等作为评价标准。这里的计划与上一层次的计划意义不同,它不是指令性和强制性的,而是企业努力的目标;企业的预算与定额同为企业经济活动前(事前)控制标准,但他们又有区别,即控制的对象不同,预算可以控制固定成本项目和间接费用,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例如企业实际成本超过预算,则要查明原因。定额可以控制变动成本项目和直接费用,如生产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人工(工时)定额,燃料定额等,例如企业制定资金占用(库存原材料、库存商品、在产品、产成品等)定额控制企业生产某一阶段的资金占用。

3、历史水平、行业水平、计划水平、国际水平

审计人员评价被审经济活动时,用历史标准可以评价其效益的升降程度,用行业标准可以评价其效益的优劣程度,用计划标准可以评价其效益的完成程度,用国际标准可以评价其效益与国际的差距,评价其竞争程度,有利于主管部门获得适当信息,进行宏观比较。

4、理论依据及科学计算数据

这是经济效益审计所特有的标准,经济效益审计除了可以采用财务审计中函证、盘点、计算、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外,还可借用工具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包括理论依据和方法。例如在经济效益的管理审计中,就可以管理理论为依据,评价其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测试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性。

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还可以是科学计算数据,例如经济效益审计中要取得的趋势证据是一种预测数据,不具备真实发生性,必须是经过科学计算得出的数据,才能降低审计风险,再如企业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中经济批量和最优合格率都是经过科学计算得出的,经济效益审计可用来作为效益好坏评价的标准。

第三节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效益审计指标是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基本单位和具体形式,运用评价指标可以对被审单位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效益水平进行分析评价,但是一个指标很难对被审单位的经济效益作出全面评价,而必须由若干个指标构成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才。所谓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个衡量评价被审单位经济效益的指标构成的有机整体。下面介绍三种一般通用的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一、投入—产出—效益体系

适用于任何有投入产出的经济活动,该经济效益审计指标体系如图表3-2所示:

图表3-2

固定资产折旧

工时消耗

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消耗

消耗工资支出

各种费用支出

其他

全部职工和各类在册人数

固定资产占用额

占用流动资金占用额

日历工时或制度工时占用

其他自然资源占用

总产值

商品产值

总产量

品种指标

销售收入

优质品率

合格品率

多级品率

资金利税率利润额

人均创利税额利润率

资金利润率

净产值

净收入指标

全员劳动生产率定额工时完成率

工人劳动生产率

工时利用率

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固定资金产值率

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

年销售资金率成本利润率

产值流动资金率

主要设备台时产量标准产量折旧率

原材料利用率万元产值能耗

企业综合能耗

投资效果系数内含报酬率

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

市场占有率设备更新率

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

新产品试制计划完成率

反映人力资源投

入的效益指标

反映财力资源投

入的效益指标

反映物力资源投

入的效益指标

反映投资项目的

效益指标

反映技术进步、

企业环境改善的

效益指标

图表3-2指标体系之设计构成需要说明的是:

1、上述经济效益审计指标体系按投入、产出和效益三大部分分类(也有分成核心指标、辅助指标和基层指标三类,或分成衡量指标、分析指标和目的指标三类以及其他分类),并列举出各类中的一部分指标,所列指标也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所有被审对象。审计人员必须依据被审项目、被审单位、被审时期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使之符合审计目的的基木要求。

2、经济效益审计指标根据综合程度可分为不同层次,如综合指挥、具体指标、里层指标、表层指标、通用指标、说明指标等,这些指标在审计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与审计结论的紧密关系亦不相同,审计人员应予注意。既要选择能充分表达各种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的、少量的、反映价值形态的高度综合指标,也要选择基础的、大量使用的实物指标或综合程度相对较低的价值指标,并使各指标相互衔接、相互呼应、相互补充,以便能适应经济效益不同方位和不同层次的比较、分析和评价的需要。

其中常见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1)人均创利税(元/人)=某时期利税总额/该时期职工平均人数

(2)资金利税率(%)=某时期利税总额/该时期全部资金平均余额×100%

(3)全部资金利税额(元)=某时期利税总额/该时期全部资金平均余额

(4)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某时期工业总产值/该时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5)成本利润率(%)=某时期产品销售利润/该时期产品销售成本×100%

(6)全部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定额流动资金平均余额+非流动资金平均余额)×分析期天数/分析期的产品销售收入

(7)能源单耗=某时期材料消耗总量(实物量)/该时期产品产量

(8)材料利用率(%)=某时期产品中的材料重量/该时期材料消耗总量×100%

(9)工人劳动生产率=某时期工业总产量(或实物量)/该时期工人(包括学徒)的平均人数

(10)设备台时利用率=某时期设备实际使用台时数/该时期设备制度台时数×100%

(11)设备台时产量=某时期产品产量/该时期设备实际使用台时数

二、综合—局部—因素体系

综合—局部—因素体系由综合指标、局部指标和周转指标三部分构成,是表层—里层指标体系的延伸:

1、综合指标,是指能反映经济效益主体(某企业、某单位或某项目)整体的投入、产出之比的指标。如资金利税率、人均创利税额、总资产报酬率、净现值等指标。

2、局部指标,是指能反映某一方面(资源或因为活动等)局部等投入、产出之比的指标。如全员劳动生产率、流动资金周转率、产品合格率、成本计划完成率(或降低率)等指标。

审计人员一般可根据综合指标和局部指标作出审计结论,而综合指标和局部指标的变动又受自身一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对于综合指标和局部指标来说,更直接细微,可用周转指标来反映。

3、周转指标,是指能反映综合和局部指标变动的影响因素的指标,往往是提出审计建议的出发点。

如综合指标总资产报酬率受以下三个周转指标的影响:利润报酬系数、销售利润率、资金周转总次数。局部指标流动资金周转率受以下三个周转指标的影响: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流动资金占用额。局部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受以下三个周转指标的影响: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

制度工时利用率、生产工人占全员比重。

三、企业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

(一)社会经济环境对审计的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两权分离和产权多元化是企业的特点,企业的筹资渠道多元化(通过证券市场),投资渠道也多元化。因此,对于企业的所有者来说,他们要求实行产权监督,对于企业的投资者来说,他们要求知道企业真实的效益状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要求经济效益审计能够既提供内向服务又提供外向服务。即对企业内部是作出建议,帮助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还要满足企业外部相关关系人(利益关系人)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关注,例如作为企业投资人的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和作为企业债权人的银行等。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审计尤其任务重大。

(二)我国有关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规定

关于我国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规定,有一个演进过程。1993年,国家财政部颁发的《工业企业财务制度》附录2中有企业财务评价八大指标,1995年国家财政部制定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十大指标,1996年国家经贸委制定了企业评价十二大指标。1999年中央四部委(财政部、人事部、经贸委、国家纪委)联合制定了《企业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36个指标),其适用面广泛,实践性强,出台以后,前面93年、95年制定的指标体系已经不用了。

(三)企业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从企业的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四个方面综合地反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性。审计人员进行效益性评价时,可以将该指标体系借用过来,作为效益评价的标准,对于不适用的指标可以进行修正后,再作为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常用企业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的基本指标及相关的修正指标见图表3-3所示。

图表3-3

1、企业财务效益状况指标

(1)总资产报酬率,计算公式: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资产平均总额×100%

资产平均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其中,分子利润总额是指息税前利润,包括净利润和税收额,分母资产是指企业的全部经济资源,它是一个时点指标,所以要计算其序时(算术)平均数。企业经济资源的来源即利益关系人有国家、银行、资本投资者和其他债权人。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各利益关系人的获利情况: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维护社会秩序和市场稳定的身份,可以获得税收收入;国家作为企业的投资人,可以年终分红和增加所有者权益;净利润通过在应付利润和留存收益之间进行分配,一部分进入了投资者的腰包,一部分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利息支出则是付给债权人的报酬。

该指标用来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获利的能力,综合性强,是一个大口径指标,可用于企业的宏观经济管理和指导调控,是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对企业改革发展进行分类指导的依据。企业改制后分类方向有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上市公司、改制企业等,不能改的企业要进行资产重组、债务重组或债转股。

(2)净资产(资本)收益率,计算公式:

净资产(资本)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100%

该指标用来衡量企业运用投资者投入的资本获得收益的能力,综合性不强,是一个小口径指标。分子净利润是一个时期指标,分母所有者权益是一个时点指标,所以要计算其序时平均数。该指标在上市公司中又表现为每股收益率,可以用于评价投资决策方案,计算公式如下:每股收益率(元/股)=净利润/股票发行数

(3)资本保值增值率,计算公式: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

该指标主要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的完整性和保全性,评价时,如果资本保值增值率等于100%,为资本保值;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00%,为资本增值;小于100%则表示资产流失。

该指标有局限性,容易混淆主、客观因素,不便于区分责任和正确考核经营者的业绩。例如,某企业期末所有者权益120万元,期初所有者权益100万元,则资本保值增值率120%,所有者权益增加了20万元,经过查账找到原因,发现有客观因素,即企业在该年追加投资30万元,有主观因素,即企业在该年发生经营亏损10万元,这样一看,则和前面得出相反的评价结论,即企业该年的财务效益和经营业绩是不好的。所以为了剔除客观因素的影响,进行如下修正。

修正指标: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客观因素)/期初所有者权益×100%其中根据职业判断,一般公认的客观因素有:追加投资额(应作为减项)、严重自然灾害净损失(增加项)、接受捐赠(减项)、法定重估增(减)值、利润分配方案的改变、企业重组等。

(4)销售利润率,计算公式: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收入×100%

其中产品销售收入指扣除销售折让、销售折扣和销售退回之后的净额。该指标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获利水平。

修正指标: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主营业务利润)/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100%因为销售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所以销售利润率大小受此公式中各因素的影响,审计的目的就是分析该指标变动的影响因素。

2、企业资产营运状况指标

对于企业的资产营运,传统观念认为是一种产品生产(经营)观念,即只有资金有周转增值能力,例如企业投入资金成本100万元,通过购入材料、生产产品、到产成品销售转换成销售收入120万元这个生产经营过程,增值了20万元的利税。而认为固定资产周转期长,实现不了增值。

现代观念则认为是一种资本营运观念,即企业的全部资产都能周转、增值,包括企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等,所以测算企业资产营运状况的指标范围也扩大了。

(1)存货周转率,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次数

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余额+期末存货余额)/2

一般周转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周转率=周转额/资金占用―――――次数(正指标)

=资金占用/周转额×计算期天数―――――天数(逆指标)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存货资产的周转次数,反映企业购、产、销平衡的效率的一种尺度,表明了企业垫付资金的回收速度,即资金增值的效益性。分母资金占用是时点指标,所以要计算它的序时(算术)平均数。

修正指标:存货周转率=销售收入/存货平均余额―――――次数

该指标既反映了资金的回收速度,又反映了资金增值实现的程度。

(2)应收账款周转率,计算公式: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净收入(赊销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赊销净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2

该指标也称收账比率,用于衡量企业应收帐款周转快慢。由于企业的赊销资料作为商业秘密不对外公布,所以,赊销净额一般用销售净收入表示,即赊销和现销总额。

应收帐款的存在是企业的一大弊端:由于无现金流入量,影响企业经营的周转,增加贷款,进而增加了利息支出(财务费用),降低了利润,还可能发生坏账损失,会加剧社会上的三角债现象。因此企业应严格控制应收帐款的占用,以降低控制风险。

(3)不良资产比率,计算公式:

不良资产比率=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年末全部资产总额×100%

审计实践表明,企业的不良资产包括:周转(变现)受阻的商品和产品;已发生减值的各种资产(现行市价成本孰低法即账面成本大于现行市价时,按现行市价入账);证券投资、未处置的闲置固定资产和材料、收不回的债权;变质、使用价值下降,不能按原有价值使用的物资储备等。银行的不良资产则指贷款无法收回的资产。

3、企业偿债能力状况指标

(1)资产负债率,计算公式: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负债水平高低情况,表明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国际标准以50%为好,我国一般正常在60%-70%之间,这个比率太高不好,表明企业财务状况恶化,要进行债务重组或债转股,比率太低也不好,表明企业经营状况差,经营规模不够。

要控制审计风险,审计建议应慎重,例如某企业资产负债率为20%,是否应建议它提高负债呢,应该再比较一下总资产报酬率与预计的负债利息率,如果总资产报酬率大于预计的负债利率,则可以建议其提高负债,以增值资产;如果总资产报酬率小于预计的负债利率,则不能

建议其提高负债,因为可能会引起资产流失。

(2)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计算公式: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该指标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偿付即将到期债务的能力,又称短期偿债能力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现金比率(旧指标)=(货币资金+短期投资)/流动负债×100%

该指标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上运用随时可变现资产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短期投资可以作为现金的调剂手段,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

现金比率(新指标)=全年现金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100%

更直接地表明了企业的变现能力,反映了企业的流动负债用于经营活动的情况。

(3)长期资产适合率,计算公式:

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100%

该公式反映不同的资金来源用于不同的资金运用上,其中反映了企业的长期负债资本化的情况,分子表明了企业资产的来源,分母表明了企业资产的占用,对应程度应为100%。如该指标结果大于100%,则表示来源多于占用,意味着企业流动负债少于流动资产的占用,表明企业流动比率上升,短期偿债支付能力强。反之若该指标结果小于100%,则表示来源少于占用,意味着企业长期资产占用了一部分流动负债的来源,流动负债多于流动资产的占用,表明企业流动比率上降,短期偿债支付能力变弱。

4、企业发展能力状况指标

测试企业的发展能力就是测试企业的成长性,可以用科学计算的数据预测企业的发展趋势。

(1)资本积累率,计算公式:

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加额(年末-年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该指标影响因素较多,可以分析企业资本的积累过程:资产经过合理配置,周转速度快,可以有较多的经营收益,增加了企业的净利润,年终通过分配,一部分作为应付利润付出,一部分作为留存收益,即增加了年末所有者权益。

(2)销售增长率,计算公式:

销售增长率=本年销售增长额(报告期)/上年销售额(基期)×100%

该指标反映企业经营、销售规模的发展状况。

(3)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计算公式:

三年末所有者权益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1

3-

三年初所有者权益

企业的财务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该指标是一时点指标,反映企业的价值增长状况,计算时注意它含有三次增长,例如取1997年初所有者权益和1999年末所有者权益可以计算该比率。

(4)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计算公式:

第三年利润总额

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1

3-

三年前利润总额

该指标是一时期指标,反映企业的财务效益发展状况,例如取1996年利润总额和1999年

利润总额可以计算该比率。

(5)固定资产成新率,计算公式:

固定资产成新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技术基础,该指标用于测试企业对固定资产维修、更新改造的情况,如果企业不改善固定资产,则固定资产成新率越来越低,企业可能有“拼设备”的短期行为。

参考文献:《经济效益审计教程》吕文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

《经济效益审计》课后练习题答案及案例分析思路

《经济效益审计》课后练习题答案及案例分析思路第一章 1.甲、乙两企业某年有关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及利润、销售利润率等资料见表1—4。 表1—4 甲、乙两企业相关资料金额单位:万元 企业收入成本费用利润销售利润率(%) 甲100 70 30 30 乙200 150 50 25 运用投入和产出比较方法,可以发现,甲企业的利润小于乙企业的利润,但甲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却大于乙企业,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甲企业经营的效果性好但效率性较差,乙企业经营的效果性差但效率性好。 经济效益与利润的关系如下:经济效益和企业利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等同起来。企业利润是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计算确定的,它强调会计计量中的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说它与经济效益有联系,是因为它也是投入与产出比较之差。但是,计算利润的投入与产出,是按照上述两项会计原则来定义的,其外延与计算经济效益的投入与产出不同。经济效益的含义,既包括当期实现的效益,也包括当期创造而递延到后期收益的潜在效益;既包括直接归创造者受益的效益,也包括间接由非创造者受益的效益。 2.甲、乙两方案有关原始投资额、未来报酬及净现值、现值指数等资料见表1—5。 表1—5 甲、乙两方案有关资料 方案未来报酬原投资额净现值现值系数 甲1000 700 300 1.43 乙1800 1400 400 1.29 运用投入和产出比较方法,可以发现,甲方案的净现值小于乙方案,但甲方案的现值指数却大于乙方案,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乙方案的效果性好但效率性较差,甲方案的效果性差但效率性好。 经济效益与净现值的关系如下:净现值是指某一项投资方案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与现金流出量现值的差额,体现的是投资活动的投入产出关系;而经济效益是投入和产出的比较,既有相减比较,也有相除比较,更有相减和相除结合比较。因此说,净现值是衡量经济效益的一种形式,而经济效益的内涵和外延更为广泛;考察经济效益时,必须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即净现值。 第二章 审计证据内容证据类型 1.所投资固定资产可能提前报废趋势证据 2.单位工资成本由于预算失控而提高过程证据

经济效益审计策略问题分析研究论文(共6篇)

经济效益审计策略问题分析研究论文(共6篇) 第1篇:经济新常态下炼企加强经济效益审计之路的探讨 1经济效益审计的涵义 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对象是生产经营活动和财政经济活动能取得的经济效果或效率,它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基本建设效果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果的审查,评价经济效益的高低,经营情况的好坏,并进一步发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和途径。我国的经济效益审计,主要是“三E”审计,“三E"审计,是指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和效果审计。所谓经济性,是指以最低的支出和耗费开展经营活动,尽量节约,避免浪费。通过经济性审计,可以揭示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活动的恰当程度及其遵纪守法情况。效率性审计,主要是指对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所进行的审计。通过该种审计,借以评价成本与盈利的情况,判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经济有效。效果性审计,是指对计划目标完成情况所进行的审计,即审查产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否获得了理想的效益。

2中石化炼企加强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2.1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促进中石化炼企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兩年以前,中石化炼油板块连年亏损,整个板块在石化产业链中属于效益重灾区,其主要是原油采购价格和成品油售价出现倒挂所致。但是,我们也要清晰地看到当前炼企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经营管理方面,产油损耗大、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投资项目投入与产出不正比、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不强等也是导致各炼企普遍效益不好的重要因素。通过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能够及时地对项目的成本控制、投出产出情况等进行“诊断”,找出问题的症结,给决策层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依据,促进炼企效益管理质量升级。 2.2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进一步完善中石化炼企审计体系的需要 因诸多原因,目前很多中石化炼企并未将经济效益审计纳为重点,而是在开展其他审计项目时“顺带”完成,难以保证审计内容的完整性,

13-标准化经济效益分析评价报告

杭州临安制钳有限公司 标准化经济效益分析评价报告 标准化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因此,标准化工作能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本公司自1998年创建以来,公司领导越来越认识到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非常重视标准化工作。在2002年开始策划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按GB/T19001-2000idtISO9001:1994《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了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提供充足的资源予以实施,顺利地通过了认证机构的现场审核,取得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之后,我们于2007年初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为了进一步深化标准化工作,创名牌产品,公司于2006年下半年开始按2003版新标准策划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逐步完善本公司的标准体系,收集了74个法律法规规章、162个国家标准、45个行业标准,丰富了公司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于2006年9月1日发布、实施,经过半年多的实施,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节约了原材料,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了生产成本。现评价分析如下: 一、标准化工作促进销售效益 通过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公司的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可靠,树立了公司的新形象,扩大了公司的知名度,增加了产量和销售额。据统计,2006年生产产量比2005年增加了40万把。

2007年1-3月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3.1%,企业效益有新提高。 二、完善管理标准创效益 通过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增加了管理标准,进一步加强了对车间消耗进行考核的内容,包括用电、材料、管理体系等,列入每月的考核结算。据统计2006年万元产值能耗(电、煤)为0.11吨/标煤,比上年的0.115吨/标煤下降4 %,年节电量9余万度,节约能耗达5万元。 三、强化车间管理提高质量增效益 自从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以来,各生产车间建立和完善了工作标准,狠抓产品质量。据统计,2007年1-3月一级品率达91.5%,比上年同期提高1.2%。因此增收3万余元。 通过对上述简单分析,标准化工作给公司带来的效益是显著的,使我们尝到了标准化工作的甜头,今后,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标准化体系,深化标准化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杭州临安制钳有限公司 2007年3月30日

经济效益审计考试习题

经济效益审计习题 第一章经济效益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出的是()。 A.折旧 B.存货储备 C.固定资产净值 D.产品品种 2、下列各项中属于占用的是()。 A.材料消耗 B.修理费 C.存货储备 D.折旧 3、关于非物质生产部门经济效益的特点有()。 A.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B.投入与产出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 C.产出成果可以有货币计量 D.经济效益的提高表现为资源消耗或占用的节约 4、关于经济效益与利润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润与经济效益均是投入与产出之比较 B.经济效益包括社会效益 C.利润和经济效益均能体现经济活动的长期效益 D.利润是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5、下列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应由政府审计机关负责的是()。 A.管理咨询 B.内部控制检查 C.经济效益鉴证 D.固定资产营运效益审计 6、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职能是()。 A.经济评价 B.经济监督 C.经济鉴证 D.经济服务 7、宏观经济效益审计的主体是()。 A.国家审计 B.内部审计 C.社会审计 D.ABC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消耗的是()。 A.折旧 B.修理费 C.固定资产净值 D.材料消耗 2、下列各项反映经济效益的各项指标中属于相对数指标的有()。 A.成本费用╱收入 B.利税 C.总资产报酬率 D.销售利税率 3、西方“三E”审计是指经济活动投入与产出的()。 A.经济 B.效率

C.合理 D.效果 4、物质生产部门经济效益的特点有()。 A.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B.投入与产出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 C.产出成果可以有货币计量 D.经济效益的提高表现为社会再生产总量的增加 5、下列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应由政府审计机关负责的是()。 A.管理咨询 B. 政府绩效审计 C. 国家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 D.固定资产营运效益审计 6、我国目前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受到的限制包括()。 A.受法律授权的限制 B.受审计手段的限制 C.受审计主体环境的限制 D.受审计人员水平的限制 7、按审计对象层次划分,经济效益审计可分为()。 A.全面经济效益审计 B.局部和项目经济效益审计 C.宏观经济效益审计 D.微观经济效益审计 8、按审计范围划分,经济效益审计可分为()。 A.全面经济效益审计 B.局部经济效益审计 C.宏观与微观经济效益审计 D.项目经济效益审计 9、全面经济效益审计一般适用于()。 A.长期亏损、面临破产的企业 B.日常性生产经营活动 C.以扭亏为盈为目的 D.盈利和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 9、下列各项中最能反映经济效益审计特征的包括()。 A.独立性 B.建设性 C.内容广泛性 D.风险性 三、判断并改错: 1、投入与产出的相减比较属于相对数指标,不能直接反映经济效益的规模,但能反映经济效益的水平和程度。() 2、投入与产出的相减比较属于相对数指标,其特点是剔除了经济活动规模大小的影响,便于在规模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比较。() 3、对于有利于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微观经济效益暂不明显的经济活动,一般应作肯定的评价。() 4、被审计单位的报表、账簿和业绩报告等属于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而计划、预算、方案因尚未执行或实施,因而不是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 四、简答题: 1、经济效益的投入与产出有哪些方式?各有哪些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完整版)《经济效益审计》课后练习题答案及案例分析思路

《经济效益审计》课后练习题答案及案例分析思路 第一章 1.甲、乙两企业某年有关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及利润、销售利润率等资料见表1—4。 表1—4 甲、乙两企业相关资料金额单位:万元 运用投入和产出比较方法,可以发现,甲企业的利润小于乙企业的利润,但甲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却大于乙企业,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甲企业经营的效果性好但效率性较差,乙企业经营的效果性差但效率性好。 经济效益与利润的关系如下:经济效益和企业利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等同起来。企业利润是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计算确定的,它强调会计计量中的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说它与经济效益有联系,是因为它也是投入与产出比较之差。但是,计算利润的投入与产出,是按照上述两项会计原则来定义的,其外延与计算经济效益的投入与产出不同。经济效益的含义,既包括当期实现的效益,也包括当期创造而递延到后期收益的潜在效益;既包括直接归创造者受益的效益,也包括间接由非创造者受益的效益。 2.甲、乙两方案有关原始投资额、未来报酬及净现值、现值指数等资料见表1—5。 表1—5 甲、乙两方案有关资料 运用投入和产出比较方法,可以发现,甲方案的净现值小于乙方案,但甲方案的现值指数却大于乙方案,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乙方案的效果性好但效率性较差,甲方案的效果性差但效率性好。 经济效益与净现值的关系如下:净现值是指某一项投资方案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与现金流出量现值的差额,体现的是投资活动的投入产出关系;而经济效益是投入和产出的比较,既有相减比较,也有相除比较,更有相减和相除结合比较。因此说,净现值是衡量经济效益的一种形式,而经济效益的内涵和外延更为广泛;考察经济效益时,必须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即净现值。 第二章

经济效益审计义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经济效益审计义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作者:————————————————————————————————日期:

第三章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第一节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一、企业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一)因素分析法 1、因素分析法——把综合性指标分解成各个原始的因素,以便确定影响经济效益的原因。 2、因素分析法的要点 ①确定待分析综合经济指标的构成因素; ②确定各因素与综合经济指标的关系;如加减关系,乘除关系,乘方关系,函数关系等。 ③测定各因素变动对综合指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可用连锁替代法 3、连锁替代法 (1)连锁替代法的概念 连锁替代法——是用来确定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综合经济指标变动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2)连锁替代法的计算步骤 ①计算被分析综合经济指标基数与实际数的差异; ②列出被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表达式; ③将影响因素的计划数代入关系表达式,确定计算基数; ④用表达式中的第一个影响因素的实际数替代其计划数,替换后计算所得结果与基数之差即为第一个影响因素对被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 ⑤用其他影响因素的实际数替代相应的计划数,替换后的计算结果与其邻近的前一次计算结果之差即为该因素对被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 注意每次只能替代一个因素,已经替换的因素在以后的计算中应该用实际数,直到所有的因素均替换完为止。 ⑥各因素对被分析指标影响程度的代数和等于被分析指标基数与实际数的差异; 例某企业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实行计划管理,2009年2月份计划发生材料费用3600元,实际发生4284元,材料费用超支684元,有关资料如下: 指标单位计划数实际数差异 产品产量件20 21 +1

标准化带来的效益

目录 1.绪论 1.1.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内涵和简介 1.2.标准化管理的含义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基础管理工作存在的现状 2.1现代企业基础管理同过去的区别 2,2企业自身的因素和外在环境的分析 2.3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存在的意义 3.标准化管理的难点研究以及原因分析 3.1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特点分析 4.加强基础管理工作的方法 3.1.深入贯彻到“思想层” 3.2.xx管理体系 3.3.在经营过程中实施的方法 4.企业如何做好标准化管理的各项工作 4.1国内外相关市场的探究 4.2企业的实际角度的分析 4.1“贯彻”新的管理理念ISO9001 5.标准化实施的步骤和方法 6.1标准的制定和修改的方法 6.2制定和修改的原则介绍

6.推行标准化管理的效果和体会 7.致谢 8.参考文献 【Abstract】: 【Keyword】: basesmanagement;Business;standardzationmanagement;management system 以标准化提升企业基础管理水平 1.绪论 1.1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内涵 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是将秉承的企业经营理念转化为适应企业的管理方法,是为了实现企业整个战略目标展开的各种管理活动,是为了实现企业经营和管理职能提供各种数据资料、共同准则等基础性工作。每一个经营能力强,发展迅速,创新能力强,经营效益好的企业无不具有坚实的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包括,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计量工作、信息工作、规章制度、基础教育工作等。 1.2标准化管理的含义以及推行的目的和意义 所谓的标准化就是: “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的使用的规则的活动。表面上看起来是业务流程的优化和规范,但实际上是企业给管理理念的再生和企业文化的再生。通过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成功。再也标准化体系推行的过程中,原则性的框架容易做到,但是细节往往难以实现。

效益审计的案例分析报告材料一汽集团经济效益审计的案例

效益审计案例分析 ——一汽集团经济效益审计案例企业历史: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原第一汽车制造厂)简称“第一汽车”,1953年7月15日破土动工,中国汽车工业从这里起步。52年来,第一汽车肩负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重任,尽力了建厂创业、产品换型和工厂改造、上轻型车和轿车三次大规模发展阶段,产品生产由单一卡车向轻型车和轿车发面发展。2011年5月18日,2011款奔腾B70上市。中国一起方面透露,自新款奔腾B70开始,中国一汽除红旗轿车外的自主轿车都将以“鹰标”加全新前格栅的形象亮相。 一、企业概况 一汽集团某一下属公司是一个多年的亏损企业,该公司是一个中外合资企业,一汽集团占有75%的股份,主要生产、销售微型汽车、轻型汽车及零部件,自1998年以来连续亏损,截止2005年末累计亏损达9.2亿元,资产负债率210%。 二、案例过程 2006年,审计组对该公司2005年的经济效益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中运用了经济效率比较和经济活动分析等方法,通过比较发现该公司产品销量较2004年下降了61%,直接导致收入大幅下降,通过对该公司2005年利润的亏损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全部产品的毛利率仅为1.35%,其中主要车型的毛利率为-16.5%,且个别型号车型的边际贡献率已出现负数,全年的主营业务收

入与其他业务利润仅能负担主营业务成本、税金及营业费用,而亏损额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水平相当。审计人员通过符合性测试等审计手段,发现了该公司在采购、销售、生产等各环节还存在管理上的问题和不足,如商品车库存管理混乱,存在长期外借车辆;三包配件领用审批不规范,致使账实存在差异;大部分采购或外委加工费发票挂帐缺少审批手续;厂房及设备出租租金尚不足以抵偿折旧费用等。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组提出了审计意见和建议,敦促其尽快出台政策或制度,加强管理,同时将审计结果上报集团公司领导,以进一步采取措施,防止了事态恶化 三、案例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案例中审计组对于这个亏损单位,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主要围绕着开源和节流这两个重点来进行。 案例分析 首先要分析单位亏损原因,找出本单位历史上经济效益最好年份各项数据作为基准,然后收集两、三年的数据与它进行比较,主要做以下五个对比: 开源的重点在于:增加销售收入 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时,可以将该单位近期占销售收人较大比例的几个产品的近两年的产量和销量按月对比就可以看出哪些产品的产、销是同步上升或是下降或是持平,特别是对数量大而销量下降的产品要作详细的分析,因为这可能会造成大量的积压;对产量和销量的差距越来越大的几个产品要作细致的分析,很

经济效益审计练习题

经济效益审计练习题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一、单选 第一章 1. 经济活动中的投入有消耗和占用两种形式,下面()属于消耗形式的资源投入 存货储备固定资产净值职工人数成本费用 2. 经济活动中的投入有消耗和占用两种形式,下面()属于占用形式的资源投入 材料消耗折旧费用职工人数成本费用 3.下列关于经济效益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方法描述正确的是() 用相减比较的方法形成的是绝对数指标,它能反映经济效益的水平和程度,有利于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经济效益的比较 用相除比较的方法形成的是相对数指标,它能反映经济效益的规模大小,有利于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比较经济效益的 用相减比较的方法形成的是绝对数指标,它能反映经济效益的规模大小,不利于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经济效益的比较 用相除比较的方法形成的是相对数指标,它能反映经济效益的水平和程度,不利于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比较经济效益的 4.下列有关经济效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眼前效益是指暂时发生作用或短期内可以见效的经济效益 长期效益和眼前效益是相互分离的,一般不应同时兼顾 直接效益是不能以货币进行精确计量的,一般不属于经济效益 间接效益是能用货币进行精确计量,时体现为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 5. 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物质生产部门的经济效益一般可以用货币计量 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经济效益表现为社会再生产总量的增加 物质生产部门的消耗、占用和产出成果之间存在现性关系 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一般表现为资源消耗和占用的节约量、或服务数量的增加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6. 下列有关经济效益和利润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经济效益=利润 经济效益和企业利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不能简单地半它们等同起来 企业利润即反映经济活动的短期效益,也能反映经济活动的长期效益 经济效益是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计算出来的,是会计核算和配比的结果 7.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职能是() 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经济决策 8.经济效益审计职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经济监督是其基本职能经济评价是其辅助职能 经济鉴证是其辅助职能经济决策是其基本职能 9.关于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审计方法的基本方法要素不适用于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所运用的具体审计方法是审计所特有的方法

标准化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与公式

标准化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与公式 为了正确评价标准化经济效益,必须建立一套衡量标准化经济效益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从某些方面、在一定范围内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标准化经济效益的大小。目前我国评价标准化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主要由以下四个指标组成:(1)标准化经济效益(X) 标准化经济效益分为标准有效期内总经济效益(XΣ)和年经济效益(X n)两种: 式中J——标准化年节约额,元/年;K——标准化投资,元;α——标准有效期内,标准化投资折算成一年的费用系数;n——标准有效期,年。 在计算年经济效益时,采用标准化投资的“分摊法”,目前一般按五年分摊,即取α值为0.2。 (2)标准化投资回收期(T k) T k=K/J 标准化回收期单位为常为年,也可以分别乘上12(月)或360(日)转换成月、日表示。 如有两个标准化方案进行比较时,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t K——追加投资回收期,年;K1、K2——分别为方案1、方案2的标准化投资,元;C1、C2——分别为方案l、方案2的年生产成本,元/年。 标准化投资回收期是用标准化获得的节约来偿还投资所需

要的时间。我国在计算基本建设投资回收期时,一般是以利润(包括税收)来回收的,虽然标准化产生的各种节约,一般是成本的节约,但二者的做法基本上是一致的。 标准化投资回收期从何时候开始计算,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从投资开始支出的时候算起,另一种是从贯彻标准后产生效益时开始计算。从理论上讲,前者的计算较为合理,这会有助于缩短标准从制定起到贯彻所需的时间。但由于标准的制订费用比贯彻费用要少得多,据苏联统计两者比例大约是1:20,这就是说,标准的制订费用与标准化总投资的比例甚小,第一种计算方法就显得实际意义不大。而贯彻标准所消耗的投资较多,时间一般也较集中,所以就一般采用第二种方法计算标准化投资回收期,但是当制订标准的费用较多时,也可以按第一种方法计算。 (3)标准化投资收益率(R K) 标准化投资收益率是贯彻标准所获得的年节约与投资之比: R K=J / K 标准化投资收益率实际上是标准化投资回收期的倒数。 (4)标准化经济效益系数(E) 标准化经济效益系数表示单位投资在标准有效期内可以获得的节约: 上述四个指标构成一组指标体系,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标准化的经济效益。标准化经济效益X 是从数量上表达了经济效益的大小,反映了标准化经济效益的绝对值,是一个净收入的概念;标准化投资收益率R K、标准化经济效益系E 数则从比率的关系上表达经济效益的大小,反映了标准化经济效益的相对值。标准化投资回收期T k又从时间上反映了取得经济效益的速度。它们互相关联又互相补充,四个指标同时运用,才能较全 面地综合地反映出标准化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审计心得体会

经济效益审计心得体会 如何有效的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近年来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及社会各界讨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对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做出评价,促使被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应具备那些条件?涉及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如何有效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就成了我们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一、经济效益审计应具备的基础条件 1、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必须真实有效。因为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真实有效是审计目标的基础,如果真实性问题得不到解决,审计机关很难有力量去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同时,如果没有有效的真实性作基础,评价经济效益也难以做到准确、有效。 2、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必须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支持。审计工作是在当地党和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只有当地党和政府要求社会各部门在使用的财政资金时必须发挥经济效益的情况下才能要求、支持审计工作者必须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也就能依据党和政府的要求、指令有效的开展经济效益审计。 3、审计人员的素质必须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审计是一项较新的工作领域,因此,开展经济效益,必须是具备一支具有知识结构新、审计技术、技能较高的审计队伍。 4、相关经济效益审计的法律法规要健全。经济效益审计是以考核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有效性为目的的,在审计时必须有一个客观的评

价标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宏观调控水平的提高,相关经济效益审计的法律法规也必须随之健全。 二、经济效益审计涉及的内容 1、审计经济活动的前期事项。经济效益审计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它不仅要考核资金投入的可行性,更重要的是要考核资金投入完成后的效果性。因此,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时首先要对投资部门所投资金的可行性进行考核、论证,通过调阅项目实施前的相关资料,总体评价项目立项、论证、设计、批准实施方案等方面的可行性及资金实施单位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等。以达到正确评价被审单位经济活动前期工作的完成情况的目的。 2、审计资金使用的经济成果。一是通过被审单位的财务资料,核实经济项目实现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社会贡献总额、上缴利税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各项经济指标水平。二是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其成绩并揭示其存在的差距。通过与被审计单位不同时期的经济项目、经济指标的比较,或者与其它单位、同行业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和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提出审计建议。 3.审计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益。经济效益实际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因此,审计资源利用效益主要是通过对资金、能源、原材料、固定资产、劳动力资源利用效益等情况的核实并与国家相关的规定性标准进行对照,从中找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利用资源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措施。 4、审计环境保护的社会效益。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提高,环境保护已成了各行各业必须重视的环节,如果环境保护的社会

标准化项目效益分析

马铃薯种薯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工作总结报告 一、公司基本概况 内蒙古民丰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5月,注册资金7700万元,总部坐落于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李长庆园区(占地面积3500亩)。公司是集马铃薯种薯新品种培育、脱毒、组培、繁育、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已建成1万m2的组培中心,22亩智能温室、542亩日光温室,350亩防虫网室,2200 m2的马铃薯深加工研发中心,500 m2的马铃薯研究院,年储存能力7万吨种薯的智能贮藏库。公司现有员工233名,其中硕士以上12名、大专以上113名、高级职称5名。公司下设11个子公司,建有17个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7万亩(其中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区3万亩)。具有年生产脱毒苗8000万株、原原种2.5亿粒、原种8万吨、大田生产用种7万吨的能力。 在建设马铃薯种薯种植标准化示范区的三年中,我们认真落实《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以及项目任务书的有关要求,紧密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抓好规划建设,强化项目管理,加大资金投入,推进了全市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种植的进程。项目实施以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公司及项目区广大农户的共同努力下,按时完成了项目规定的任务要求,取得了以下几方面成果。一是农业标准化意识增强。实现了从宣传推广标准到主动应用标准进行马铃薯种薯种植的转变;二是培育出一大批从事标准化技术的专业人才和种植大户,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的适合马铃薯种薯生产公司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为今后建设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积累了经验;三是制定和修订的马铃薯种薯种植标准化示范系列标准,为大面积推广农业标准化管理作了有益尝试,使传统种植向技术型、标准化经济转型总结了宝贵经验;四是建立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实现管理标准化,种薯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五是马铃薯种薯种植以标准化形式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经济效益 1.示范前三年与三年示范情况对比 示范前三年(2008、2009、2010),公司种薯种植面积8000亩,平均生产组培苗820万株,原原种2500万粒,原种1.2万吨,平均亩产1500公斤。原种生产利润为400万元。 2011年,示范区马铃薯种薯种植面积1.5万亩,生产组培苗1650万株,原原种9200万粒,原种3.65万吨,平均亩产2433公斤。原种生产利润为4840万元。 2012年示范区马铃薯种薯种植面积2.25万亩,生产组培苗3400万株,原原种1.5亿粒,原种5.7万吨,平均亩产2533公斤。原种生产利润为5565万元。 2013年示范区马铃薯种薯种植面积3万亩,预计生产组培苗3600万株,原原种1.6亿粒,原种8万吨,平均亩产2666公斤。原种生产利润为13100万元。 2.标准化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实施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区项目,2013年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区示范面积达到2000公顷(3万亩)。示范区内将生产马铃薯脱毒苗3600万株、原原种1.6亿粒,原种产量达到8万吨,原种纯利润达到1.31亿元。原种亩产量由项目实施前1500公斤增加到2666公斤,亩增产量1166公斤,产值由先前的3300元增加到5572.6元,亩增纯收入2272.6元。详见表一、表二、表三。 表一:2011年马铃薯种薯种植标准化示范区经济效益对比表

标准及标准化的作用与意义

标准及标准化的作用与 意义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标准及标准化的作用与意义——綦江局文宽林 三月,春回大地,万木争春。在这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在市质监局和西华大学的精心组织下,我有幸坐进了西华大学峨眉校区的课堂。这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业务培训,使我们对质监局的职能职责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也是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好机会。因为进入质监局以来,我一直从事标准化工作,所以对标准化这门学科,我更加有所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标准的概念 通过学习,我更加准确理解标准和标准化的区别。标准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而标准化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二、标准的划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标准划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4个层次。各层次之间有一定的依从关系和内在联系,形成一个覆盖全国又层次分明的标准体系。而根据标准的法律效力,又可将标准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但企业若采用了推荐性标准,该标准就将成为产品的强制性标准。 三、标准的作用 (一)标准与人们是生活息息相关。 90年代初曾把标准与人的关系比喻为人与空气(氧气)的关系。日常生活中也确是如此,如人类沟通交流的文字是语言经结绳、图画、书契发展而成的标准;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统一媒介,是一种公平交易的特殊标准;买符合标准的衣服穿着才合体;吃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食品,健康才有保障;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房子,住着才踏实;乘符合相关标准的交通工具,座着才放心;按交通规则行走,交通才畅通、安全…。所以生活中,人们时刻与标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标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 产品的竞争能力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在产品的品种、质量、价格、交货期这四大竞争要素中,都与标准、

经济效益审计复习习题

经济效益审计习题 经济效益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出的是()。 A.折旧 B.存货储备 C.固定资产净值 D.产品品种 2、下列各项中属于占用的是()。 A.材料消耗 B.修理费 C.存货储备 D.折旧 3、关于非物质生产部门经济效益的特点有()。 A.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B.投入与产出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 C.产出成果可以有货币计量 D.经济效益的提高表现为资源消耗或占用的节约 4、关于经济效益与利润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润与经济效益均是投入与产出之比较 B.经济效益包括社会效益 C.利润和经济效益均能体现经济活动的长期效益 D.利润是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5、下列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应由政府审计机关负责的是()。 A.管理咨询 B.内部控制检查 C.经济效益鉴证 D.固定资产营运效益审计 6、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职能是()。 A.经济评价 B.经济监督 C.经济鉴证 D.经济服务 7、宏观经济效益审计的主体是()。 A.国家审计 B.内部审计 C.社会审计 D.ABC 二、多项选择题: 2、下列各项反映经济效益的各项指标中属于相对数指标的有()。 A.成本费用╱收入 B.利润 C.总资产报酬率 D.销售利润率 3、西方“三E”审计是指经济活动投入与产出的()。 A.经济 B.效率 C.合理 D.效果 4、物质生产部门经济效益的特点有()。 A.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B.投入与产出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 C.产出成果可以有货币计量 D.经济效益的提高表现为社会再生产总量的增加 5、下列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应由政府审计机关负责的是()。 A.管理咨询 B. 政府绩效审计 C. 国家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 D.固定资产营运效益审计 6、我国目前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受到的限制包括()。 A.受法律授权的限制 B.受审计手段的限制 C.受审计主体环境的限制 D.受审计人员水平的限制 7、按审计对象层次划分,经济效益审计可分为()。 A.全面经济效益审计 B.局部和项目经济效益审计 C.宏观经济效益审计 D.微观经济效益审计 8、按审计范围划分,经济效益审计可分为()。 A.全面经济效益审计 B.局部经济效益审计 C.宏观与微观经济效益审计 D.项目经济效益审计 9、全面经济效益审计一般适用于()。 A.长期亏损、面临破产的企业 B.日常性生产经营活动 C.以扭亏为盈为目的 D.盈利和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 三、判断并改错: 1、投入与产出的相减比较属于相对数指标,不能直接反映经济效益的规模,但能反映经济效益的水平和程度。() 2、投入与产出的相减比较属于相对数指标,其特点是剔除了经济活动规模大小的影响,便于在规模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比较。() 3、对于有利于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微观经济效益暂不明显的经济活动,一般应作肯定的评价。() 4、被审计单位的报表、账簿和业绩报告等属于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而计划、预算、方案因尚未执行或实施,因而不是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 四、简答题: 1、经济效益的投入与产出有哪些方式?各有哪些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2、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在经济效益的表现上有哪些区别? 3、概述经济效益与利润的关系。 4、概述现代政府绩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5、概述社会审计从事的外向型管理审计是如何兴起的。 经济效益审计程序

经济效益审计练习题

经济效益审计练习题 第一部分 基本理论 一、单选 第一章 1. 经济活动中的投入有消耗和占用两种形式,下面( )属于消耗形式的资源投入 存货储备 固定资产净值 职工人数 成本费用 2. 经济活动中的投入有消耗和占用两种形式,下面( )属于占用形式的资源投入 材料消耗 折旧费用 职工人数 成本费用 3.下列关于经济效益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方法描述正确的是( ) 它能反映经济效益的水平和程度, 有利于在不同主体 它能反映经济效益的规模大小, 有利于在不同主体之 它能反映经济效益的规模大小, 不利于在不同主体之 它能反映经济效益的 水平和程度, 不利于在不同主体 4. 下列有关经济效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眼前效益是指暂时发生作用或短期内可以见效的经济效益 长期效益和眼前效益是相互分离的,一般不应同时兼顾 直接效益是不能以货币进行精确计量的,一般不属于经济效益 间接效益是能用货币进行精确计量,时体现为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 5. 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物质生产部门的经济效益一般可以用货币计量 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经济效益表现为社会再生产总量的增加 物质生产部门的消耗、占用和产出成果之间存在现性关系 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一般表现为资源消耗和占用的节约量、 服务质量 的提高 6. 下列有关经济效益和利润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经济效益 = 利润 经济效益和企业利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不能简单地半它们等同起来 企业利润即反映经济活动的短期效益,也能反映经济活动的长期效益 经济效益是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计算出来的,是会计核算和配比的结果 7. 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职能是() 经济监督 经济评价 经济鉴证 经济决策 8. 经济效益审计职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经济监督是其基本职能 经济评价是其辅助职能 经济鉴证是其辅助职能 经济决策是其基本职能 9. 关于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审计方法的基本方法要素不适用于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所运用的具体审计方法是审计所特有的方法 经济效益审计所运用的具体审计方法借用了相关学科的方法 以上答案都不对 10?关于经济效益审计目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经济效益审计目的是引导审计行为发生,对审计结果的一种期望 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是由审计环境决定的 经济效益审计的直接目的是促进被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管理、经营和投资的风险 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分为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两个层次 用相减比较的方法形成的是绝对数指标, 之 间进行经济效益的比较 用相除比较的方法形 成的是相对数指标, 间进行比较经济效益的 用相减比较的方法形成的是绝对数指标, 间 进行经济效益的比较 用相除比较的方法形成 的是相对数指标, 之间进行比较经济效益的 或服务数量的增加及

经济效益审计(管理审计)

效益是指人类行为的效率和效果,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之分。 经济效益:一般是指经济生活中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关系。 全面经济效益审计:经营管理活动的所有方面和所有经济技术指标等进行的全部审计。 局部经济效益审计:对部分经营管理活动和部分经济技术指标等进行的审计。 事中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事实的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程序:指从建立审计项目开始,直到全面完成项目审计为止的全过程所经历的工作内容和顺序。P26 被动立项:是审计组织不能选择被审计单位或审计事项的立项方式。适用于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部分审计项目的建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能否承担和接受所委托的审计单位或事项。 动态分析法:是将不同时间的同类指标的数值进行对比,计算动态相对数借以分析指标发展的方向和增减速度。以业务为导向的审计模式:以重大业务为线索对业务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分析,判断业务活动是否正常和达到预期效果,进一步找出偏差发生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财务报表延伸的经济效益审计——审计人员在审查企业被审期间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允性的基础上所开展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活动。是一种审计模式 供应业务的审查包括采购业务和仓储保管业务的审查 仓储保管业务的审查包括储备定额的制定,储备计划完成情况,仓储保管的设置,管理制度执行的审查 成本效益审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对成本预测的可靠性,成本决策和成 本计划的先进性和可行性,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等,所进行的审计评价活动。P193 管理审计——是对被审单位的管理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的审查,以期评价其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以及管理机构、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以促进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P186是对管理的审计 投入产出的比较方法:第一,相减比较:如收入-成本费用=利税等 第二,相除比较: 如成本费用÷收入=收入费用率 第三,相减、相除结合比较: 如原投资额÷(现金流入-现金流出)=投资回收期 1相减比较:用相减比较的方法所构成的经济效益指标,是用绝对数表示的指标,他能反映经济效益规模的大小,但不利于在不同的经济利益活动主体之间进行经济效益的比较,尤其不能在经济规模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比较。2相除比较:用此方法得到的指标,是相对数指标,他不能直接反应经济效益的规模,却能反映经济效益的水平和程度。它的最大特点是剃除了经济效益规模大小的影响,便于在规模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进行经济效益的比较。3相减相除结合比较 不同部门经济效益的特点: 物质生产部门(1消耗,占用和产出成果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可以用线性代数计算其期望值2产出成果一般可以用货币计量3经济效益的提高表现为社会再生产总量的增加)非物质生产部门(1消耗,占用和产出成果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相关程度不高,难以确定期望值2产出成果难以用货币计量3由于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经济活动本身不能创造财富,经济效益的提高往往表现为资源消耗和占用的节约量,或增加服务的数量,提高服务的质量) 不同审计主体在经济效益审计中承担的任务分工如下:P11 审计职能 审计职能——指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是审计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 审计职能一般有: 1、经济监督 是监察和督促被审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或其某一特定方面在规定的范围内,在约束的范围内进行,是审计的基本职能。 2、经济鉴证 是指鉴定和证明。

固定资产管理案例分析

报送地区:海南省 案例名称:固定资产管理案例分析 案列类型:企业案列 案列单位具体名称:海南第三建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通信地址:海南省海口市 邮政编码:111111 作者姓名:赵微 职务职称:XX 准考证号:XXX 联系电话:XX 电子邮箱:XXXX

固定资产管理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目录 一、背景描述 (1) (一)海南第三建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 (1) 第四部分总结 (7) 第五部分附录 (7) 五、公司2015~2017年利润表 (7) 五、公司2015~2017年利润表 (7)

第二部分内容摘要 本文以海南第三建筑械设备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细致剖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优化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以下建议: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增强有关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完善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手段,加强内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以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能力,保证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增强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能力。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观念,优化

第三部分案例正文 一、背景描述 (一)海南第三建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 1、海南第三建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年***月,注册地海口市***主要经营建筑用设备租赁服务业务,最近几年随着海南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南省房地产开发迅猛发展。公司业务订单逐年递增,业务利润也随之逐年增加。公司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人员由成立之初不到50人增加到现在200人,管理人员由原来的5人增加到现在30人,截止2017年末营业收入总额15350万元,固定资产总额5050万元。公司主要经营租赁业务,每年都有新设备的增加和旧设备的淘汰。公司在固定资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通过一系列改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以此为例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分析,以便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创造更好的效益。 2、固定资产服务收入及增长趋势 从上表数据可见,海慎公司每年营业额大幅度增加,固定资产投资额也在逐年增加。 企业规模的扩大,势必会有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同时,市场也存在着竞争。因此,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必须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才能求得生存,由原来的粗放管理,到精细化管理。 (二)运营初期,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不足。 企业只重视经济效益的活动,而忽视固定资产资产的管理工作。直接导致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