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紫菜人工养殖技
坛紫菜丝状体培育技术

中的 每 一 个 细 节 , 能 为 壳 孢 子 采 才
( 参考 文 献 资 料 从 略 )
应 2—3 0 0天 更 换 t次 经 沉 淀 3天 苗 打 好 基 础 。 口
与 贝 壳 丝 状 体 相 同 , 要 适 时 调 整 以 上 的 海 水 并施 肥 。 只
@
一
自由 丝状 体 的培 养 光 — 0小 时 . 附着 在 贝壳 上 萌 发 成 丝 状 体 。最 后 次 日上 午 7时 。 时 为 8 1 自 由丝 状 体 的 培 养 要 求 较 高 。 就是 贝 壳丝 状 体 的 培 养 管 理 。 坛紫 并在 晚 上 打 开 窗 进 行 通 风 , 室 内 使 一 一 水 温 为 2 — 2 ℃ 。 在 孢 子 囊 枝 阶 8 9 段 , 期磷 肥 增 至 l- 1p m . 减 前 O 5p 氮 至 5p p m;后 期 磷 肥 用量 增 至 1- 5
个 月 左 右 , 器 底 层 可 见 一 层 绒 毛 容 状 丝 状 体 , 了 促 使 丝 状 体 快 速 生 为 长 , 经 常 摇 动 或 通 气 以 增 加 水 中 耍 气 体 交换 , 丝 状 体 数 量增 加 后 , 当 将 丝状体搅碎 进行扩大 培养 。当然 , 在 培 养 过程 中 . 定 期 更换 培养 液 。 要 对 于 丝 状 体 的 促 长 促 熟 条 件 , 本 基
入 烧 杯 中 , 入 无 菌 海 水 用 水 振 荡 为 宜 , 经 常 进 行 倒 置 , 证 丝 状 体 注 并 保
一
夜 晚 . 日 6时 3 次 0分 放 入 待放 散
洗 涤 , 净 的 种 菜 摊 在 清 洁 的 竹 帘 生 长 均 匀 。当 果孢 子 钻 入 贝 壳 后 , 测 室 . 中午 1 取 壳 孢 子 测定 结 洗 到 2时 上 , 盖消毒纱布进行阴干刺激 . 并 再 开 始 施 肥 . 5p 磷 1 2 p 果 , 放 散 量 达 3 —4亿 / , 可 若 . 5 杆 就 氮 p m、 - p m; 放到 培 养液 中 让其 放敖 果 孢子 . 1 丝 状 藻 丝 后 期 , 氮 5 1p m、 以 选 择 水 温 在 2 —2 ℃ 左 右 , 潮 6 8 大 — O p 磷
紫菜养殖技术规范

福建海兴保健食品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健身牌坛紫菜养殖操作规程2007年-5-1发布2007年-5-10实施福建海兴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发布健身牌坛紫菜养殖操作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健身牌坛紫菜全浮动筏式栽培的海区选择,栽培设施、苗网培育、成菜栽培、采收。
2 定义2.1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2 半浮动筏式栽培紫菜在潮间带的主要栽培形式。
筏架涨潮时随潮水浮于水面,退潮后靠支腿支撑在滩面上,网帘有一定的干露时间。
3 海区选择3.1 固定桩悬浮式3.1.1 底质选择滩面较平坦,适合打桩、下砣的沙质、泥沙质或软泥滩底。
3.1.2 潮区潮间带低潮区,浅海(0到10m等深线内)海区。
3.1.3 营养盐应选择含氮总量在200mg/m3的海区作业栽培海区。
3.1.4 海水流动流速应在10-30cm/s。
3.1.5 比重海水比重在1.015-1.023为宜。
3.2 半浮动筏式3.2.1 底质栽培海区的底质应为沙质、泥沙质,滩面平坦,比降小。
3.2.2 潮位3.2.2.1 苗网培育的潮位,应选择大潮汛干露3-4.5小时海区。
3.2.2.2 成菜栽培的潮位,应选择大潮汛干露2.5-4.5小时的海区(潮间带)。
3.2.2.3 营养盐、流速、比重,条件同固定桩浮筏区栽培要求。
4 栽培设施4.1 固定桩悬浮式4.1.1 网帘4.1.1.1 网线规格90股、84股、78股、72股等,以维尼纶与聚乙烯按3[2(维13+乙塑2)]、3[2(维13+乙塑1)]、3[2(维12+乙塑1)]、3[2(维11+乙塑1)]等比例混捻而成。
4.1.1.2 规格网帘长3.6-3.8m,宽3.2m,帘线30-32条,间距9-14cm,一般网帘重12-13kg(不含网纲重量)为一亩养殖面积,即25张帘。
4.1.1.3 网纲a 条帘宽边两头与中间处共三条作网纲,网纲直径约0.4cm,长4m。
b 用乙稀与维尼纶按3:1混纺而成,计240单丝,或白塑纺成绳。
坛紫菜养殖技术相关研究胡广祖

坛紫菜养殖技术相关研究胡广祖发布时间:2023-04-27T03:19:41.081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3年4期作者:胡广祖[导读] 坛紫菜是一种中国特有的人工栽培的海藻,也称为紫菜、乌菜。
坛紫菜呈现暗紫绿略带褐色,长卵形、亚卵形以及披针形,长度在12厘米到30厘米左右。
坛紫菜中富含多糖、维生素、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可以作为药用或者食用。
目前,坛紫菜的人工养殖技术逐渐成熟,养殖产量、面积以及质量不断提高。
但是在坛紫菜养殖中也会受到养殖品种、气候环境、养殖技术的影响。
本文主要讲解坛紫菜养殖技术的相关研究情况。
身份证:33022519880213xxxx 摘要:坛紫菜是一种中国特有的人工栽培的海藻,也称为紫菜、乌菜。
坛紫菜呈现暗紫绿略带褐色,长卵形、亚卵形以及披针形,长度在12厘米到30厘米左右。
坛紫菜中富含多糖、维生素、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可以作为药用或者食用。
目前,坛紫菜的人工养殖技术逐渐成熟,养殖产量、面积以及质量不断提高。
但是在坛紫菜养殖中也会受到养殖品种、气候环境、养殖技术的影响。
本文主要讲解坛紫菜养殖技术的相关研究情况。
关键词:坛紫菜;养殖技术;相关研究坛紫菜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在福建省海坛岛上养殖,在宋朝时,被列为贡品[1]。
坛紫菜的资源丰富,味美价廉,其中具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氨基酸以及维生素,是价值较高的营养保健食品。
目前,福建、浙南沿海地区种植较多。
当地长时间使用自养自育的方法进行养殖,导致坛紫菜的产量降低,品种质量出现退化,生长周期缩短,藻体中失去弹性自己光泽,对坛紫菜的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在养殖通过引入优质品种,提高坛紫菜的质量以及产量,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1 坛紫菜发展前景坛紫菜的口感较好,具有广大的消费市场,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经济效益较高[2]。
坛紫菜的养殖成本较低,加工生产流程简单,并且生产周期较短,养殖户能够很容易掌握养殖技术,如果能够形成产业链,不仅可以增加养殖户的收入,还可以带动周围区域的经济发展。
紫菜升降式养殖技术

的大毛竹 ,栽人底土 1 . m左右 ,满潮时上端还须 5 留 有 1m 以上 高度 , 因此 大 部 分 选 用 8 1 或 ~ 0m
1~ 4 的大 毛竹 做 柱 竹 ,浮 筒 竹 尺 寸 8c 左 1 1m m
右 ,长 3 ~ . 4m。 5
浮绠 、绠 脚 、浮 竹 绳 、绑 绳 和 柱 桩 调 节绳 ,
经 久耐用 即可 ,一般都用聚 乙烯材料做成 。脚桩 选 用 cl m左 右 ,长 1 b 5e . m左 右 的松木 。 8 小 船 装 上 5匹 马 力 的 挂 机 ,进 行 运 输 、管 理
和 采 收 ;需 要 时 带 动 水 泵 ,使 用 水 枪 喷 射 泥 沙 打 栽 和加 固柱 桩 。 帘长 3 左 右 ,宽 1 ~ _ m,苗 绳 每距 5 .m 5 . 1 0 3 ~ 1c 0m绑 1条 ,帘 3片 为 1框 ,系在 浮 筒 纲 绳 上 ,
每台 9 ,每 亩 2台 ,台帘 间隔 2 3 ,左右各 框 ~框 栽一根柱竹 ,柱竹靠近 台主纲绳 ,并绑上 13根 ~ 调节绳 ,每根 7 8 ~ m供 吊调 ,台与台之间相隔 5 m
用 的 le m纲 绳也 用这 种 材料 。
1 养殖 区的选择
在 江 口人 海水 域 ,有 风 浪 大 、潮 流 畅 通 和淡
固 定 支撑 的 柱 竹 ,按 不 同 水 深 选 用 不 同长 度
水注入 的 自然条件 ,能够促进水体 的交换, 水温和 盐 度 的调 节 , 质 的更新 , 于 清 除杂 藻和 杂 物, 水 便 减少
维普资讯
第2 7卷 第 4期
20 0 6年 7月 1日
坛紫菜养殖技术

坛紫菜养殖技术【品种来源】利用自然的野生坛紫菜叶状体,通过人工诱变、体细胞克隆和单性生殖等技术,获得坛紫菜的变异细胞,将变异细胞单个分离并培养成完整叶状体。
依据其主要光合色素和色素蛋白质含量的高低和它们相互间的比值,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低,生长速度,藻体的厚薄和色泽等指标,筛选出优良突变体叶状体,并将再次获得单离体细胞进行培养。
将获得的叶状体单个分离,利用单性生殖获得纯系丝状体。
纯系丝状体的F1代叶状体,其优良性状经遗传稳定性分析和综合品质测定后,对优良品系的纯系自由丝状体进行扩增培养,并移植于贝壳内使之成为贝壳丝状体,随后进行大田试验。
经大田试验证明为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系,以自由丝状体的方式进行长期保存和应用。
如“申福1号”、“申福2号”等。
【审定编号】2009年坛紫菜“申福1号”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确定为适宜推广的选育种,品种编号:GS-01-003-2009。
【特征特性】遗传性状稳定,不能自繁自育;藻体干品乌黑发亮,光泽好;藻体生长大大比传统品种快,快速生长期延长4倍以上,可采收8水以上;成熟期晚,菜质下降速度慢;叶绿素a、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的总含量比传统坛紫菜增加约14%,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分别增加10.8% 和24.8%;藻体厚度约降低23%,更适合全自动机械加工,产品单价提高15%以上;且耐高温性能好。
【产量表现】与传统坛紫菜相比,在相同海区相同潮位下栽培,平均亩产增加25%以上,产值提高40%以上。
【养殖要点】(一)苗种培育1.进行自由丝状体采苗前贝壳必须彻底清洗干净,紧密平铺于采苗池中,准备经暗沉淀或砂滤处理的洁净海水供采苗用。
2.自由丝状体经切碎处理后均匀地泼洒于贝壳,并立即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于采苗池上,使光线强度控制在200勒克斯以下。
黑暗处理到第二天,将池周边的黑薄膜掀起一小部分,使光线控制在500勒克斯左右,至第五天黑膜掀开大半部分,使光线控制在1000勒克斯左右。
紫菜升降式养殖技术

紫菜升降式养殖技术福建敖江口、闽江口贝藻养殖区,从1977年开始,坛紫菜一直沿用筏架浮水式养殖,到了1998年,官岭村菜农们不断实践创新,改用定柱吊调式养殖,它可向10m深线浅海扩展,且具有质量好、产量高、管理方便、防病力强的优点,使该区的紫菜生产,在育苗、养殖和加工等方面都得到迅速的发展。
现将该区坛紫菜升降式养殖经验和技术介绍如下:一、养殖区的选择与水质江口外海域,有风浪大,潮流畅通和淡水注入的条件,它能够促进气体的交换,营养盐的吸收,水温和盐度的调节,水质的更新,便于清除杂藻和杂物,以及减少病敌害,这是坛紫菜养殖取得高产优质的有利因素。
该养殖区处于两江口外海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但依现有养殖器材,定柱吊调式养殖还应选在10米左右的深线浅海,顺潮流和风浪的方向,选用沙泥或泥沙底质,不要设在航道、码头、避风坞的附近,以免船舶撞坏帘台,应避免江水直冲,选择缓冲带区。
该养殖区9月至10月,水温28.5℃至24.5℃,在养殖期间,28℃以上少有或短暂,11月至12月为23℃至15℃,1月至3月为10℃至15℃,坛紫菜幼体适应25℃,超过28℃或长时间保持28℃都会影响生长,20℃以下生长缓慢。
当叶状体长大后,适应20℃~15℃生长。
因此,加强管理,调整好水层水温,可促进生长增收。
该养殖区,硝酸氮50mg~180mg/m3,亚硝酸氮4mg~12mg/m3,铵氮10mg~32mg/m3,磷酸盐6mg~39mg/m3,丰富的营养盐,有利于坛紫菜生长,除了远离两江口的海域,才有偶然低于20mg/m3的氮量。
当低于20mg/m3,将影响紫菜生长,甚至引起病变。
该养殖区海水pH值在7.56~8.75,盐度在32‰~16‰,适合坛紫菜养殖,且经常有敖江和闽江的淡水注入,更使坛紫菜生长良好,味美质高,但要警惕和防患两江洪水冲击,水质长时间偏淡,容易引起病变。
如有工业、生活污水,不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的水流排入,应定期测定海区有害物质的含量及其对生物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
坛紫菜插杆式养殖要点及管理措施胡祖广

坛紫菜插杆式养殖要点及管理措施胡祖广发布时间:2023-05-05T01:04:41.834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3年4期作者:胡祖广[导读] 随着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坛紫菜插杆式养殖方式在一些地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养殖方式可以降低苗种在海水中漂浮的时间,缩短育苗周期,提高成活率和苗种生长率。
本文主要分析坛紫菜插杆式养殖技术要点和管理措施。
身份证号码:33022519880213xxxx 摘要:随着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坛紫菜插杆式养殖方式在一些地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养殖方式可以降低苗种在海水中漂浮的时间,缩短育苗周期,提高成活率和苗种生长率。
本文主要分析坛紫菜插杆式养殖技术要点和管理措施。
关键词:坛紫菜;插杆式养殖;管理措施坛紫菜插杆式养殖是指利用插杆养殖坛紫菜的方法,将插杆的育苗盘安装在海水养殖网箱上,通过插杆把育苗盘固定在网箱之上作为苗种养殖[1]。
坛紫菜插杆式养殖区选址要求:宜选择在地势较高、避风向阳、清洁卫生、海涂平坦开阔、无污染的水域作为养殖区,水体盐度应小于3‰(海水淡化池盐度应大于6‰),水质清澈见底,无污水和有害物质排放。
一、概述坛紫菜是一种喜低温、高湿的大型藻类,属藻丝纲,藻科。
坛紫菜生长适温范围为16~25℃,低于8℃生长缓慢。
坛紫菜富含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包括碘及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主要是磷酸盐)。
其化学成分与人体所需氨基酸相近。
因此,坛紫菜被称为“长寿菜”、“富贵菜”和“天下第一菜”。
坛紫菜是我国传统食用海藻之一,在世界海藻中有较高声誉。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在正常情况下:坛紫菜生长周期为一年(正常生长阶段)[2]。
二、坛紫菜插杆式养殖设施(一)养殖筏架采用插杆式养殖技术时,需要制作养殖筏架,制作养殖筏架时需要用到浮筒、插杆、揽绳、桩、吊绳、浮绠等材料。
插杆长度在7~15m之间,分为3段。
制作时,先削尖插杆头部并将其插入底泥,起到固定杆身的作用。
坛紫菜插杆式养殖技术

2021.3坛紫菜隶属于红藻门、红毛菜科、紫菜属,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大型食用藻类,主要产于福建和浙江沿海,是我国特有的暖温带种。
由于海区养殖超容量、气候异常变化、环境条件恶化、采苗提前和养殖生产追求“三密”(贝壳壳孢子密、采苗密度密、海区种养密度密)等因素影响,造成了海区养殖过程中出现大面积不出苗、烂苗和烂菜的现象发生。
漳州坛紫菜具有基部牢固、藻体细长、抗病害的特性,能够加工出品质细腻、有光泽、口感鲜美的高质量、高品质的紫菜产品,是紫菜中的优良品种之一。
现将坛紫菜插杆式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养殖海区坛紫菜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是依靠海水运动带来的,因此,养殖海区以潮流畅通的开放和半开放式沙泥底海湾为佳,流速以15~30厘米/秒为宜,潮位从中潮到干潮4米线以上为好,海水氮含量为100~200毫克/米3,养殖海区无工业废物排入。
二、养殖设施1.养殖筏架养殖筏架由插杆、浮筒、缆绳、浮绠、吊绳和桩组成。
插杆长7~15米(视潮区),分3段,头部削尖插入底泥1.5~2.5米,用以固定杆身;中间段用于帘架移动支撑,绑有吊绳,控制干露时间;末端离水大于2米。
浮筒长5.2米左右,直径6~9厘米,用以撑系网帘。
浮筒、插杆都是吊绳的终端支撑点。
缆绳由720~900丝聚乙烯制成,4条,长20~40米/条,连接2条浮绠两端和4个桩,起固定筏架作用。
浮绠由720~900丝聚乙烯制成,长100~115米,2条,系于浮筒两头以固定浮筒。
吊绳长6.5~7.5米,由320丝聚乙烯制成,用以调节筏架干露时间。
桩采用竹头做成,长1~1.5米,直径15厘米,中间通空,埋入土深2米。
2.条帘网帘一般为5米×4.8米的长方形帘,每帘由50~60条绳平行组成,绳与绳间距8~10厘米,绳由纱维尼纶和聚乙烯丝混纺而成。
3.筏架装置采用插杆式筏架,1台筏架一般由14根插杆毛竹、21个浮筒、42条吊绳、20片条帘、2条浮绠和4个桩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注意事项: (1)、采收:当紫菜叶状体长度达到20~ 25cm时就要及时采收,超过30cm采收则 影响产量。 (2)、加工前先用清洁海水对紫菜进行清 洗,然后再用饮用水漂洗。 (3)、当天受收的新鲜紫菜要在当天加工 完毕。
谢 谢
祝大家万事如意
五、紫菜采收和加工
1、关键技术控制点 (1)、采收:当网帘上藻体长至20~25cm时, 一般在10月上旬即可开始采收第一水菜。根据藻 体的生长速度和水温的影响,每隔12~15天可采 收下一水菜。 藻体通过机械采收后留下的长度以5~7cm为宜。 低水温期,藻体生长较慢,采收时留得长一些, 水温较高时,藻体生长较快,采收时留得短一些。 (2)、加工:手工加工和机械化加工:分去除杂 物和杂藻、洗涤、切菜、制饼、晒干或烘干、包 装。
3、半浮动筏式栽培:它的筏架结构兼有支 柱式和全浮动筏式的特点,使整个筏架在 涨潮时可以象全浮动筏式那样经常漂浮在 水表面,当潮水退落,它又可以借助短支 腿像支柱式那样平稳地架立在海滩上。半 浮动筏式设在潮间带,网帘也是按水平方 向张挂。由于网帘在低潮时能够干露,因 而硅藻等杂藻类不易生长,对紫菜的早期 出苗特别有利,而且生长期较长,质量好。 由于网帘经常漂浮水面故能够更多地利用 光照,紫菜生长也比较快。这是我市紫菜 栽培广泛采用的栽培方式。
一是综合利用海域,提高海域的复养指数。条斑 紫菜养殖主要是11月~翌年4月,而坛紫菜养殖 在江苏主要是9~11月,12月水温、气温下降, 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因此,只要安排合理,只需 要增加一部分网帘面积,即可利用原有的滩涂、 人员、筏架等进行坛紫菜养殖。 二是在江苏气候下,可在8月中下旬采苗,10月 初可以采收紫菜,10月~11月可采收3~4水紫菜, 原藻产量可达1000千克左右,烘成干品120千克 左右。 三是以原藻4元/千克,产值可达4000元元/亩左右, 以干品70元/千克,产值可达8400元/亩左右。 四是所增加成本:网帘成本150元~200元/亩,采 苗费400元/亩,合计1000元/亩。
三、苗种培育
1、关键技术控制点 (1)、育苗室的建设,东西走向,南北采光;育 苗池深50cm,进排水系统完善,并配有沉淀池。 (2)、附着基质的选择与处理:一般选当年4~ 6cm的文蛤壳,经浸洗、打孔、编串,每串34~ 36个。 (3)、果孢子采苗:时间一般在3~4月上中旬, 水温10~15℃之间,密度要求100个果孢子/ml海 水,即1亿/吨海水。2串相距5cm。
键技术控制点 (1)、做好海区养殖规划布局,并设置好筏架, 做好采壳孢子苗准备工作。 (2)、把已经培育成熟的丝状体贝壳,通过流水、 降温刺激,使之集中放散,采到网帘上。 (3)、出苗期管理:定期带水冲洗和抖动网帘, 保持网帘的清洁。 (4)、见苗0.5cm后要及时分网,并张挂在养殖 筏架上。 (5)、根据气候变化,及时调整网帘高度,以增 加或减少干露时间。
2、全浮动筏式栽培:全浮式紫菜养殖是指 把紫菜养殖在干潮线以下的浅海海区,不 管是涨潮还是落潮,紫菜养殖的网帘始终 漂浮在海水的表面,依靠人工操作离水干 露,操作管理都用船只的养殖方式。它比 潮间带养殖海区水位深,又称深水养殖紫 菜。这种方法是在离岸较远、退潮后不干 露的浅海海区进行栽培的一种方式,我国 少数地区有此方式。全浮动筏栽培方式的 缺点是网帘始终不干露,影响出苗,而且 紫菜藻体由于不干出,健康程度受到影响, 容易老化,易使杂藻繁生。
由于坛紫菜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我 省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试养并获得成功,但 当时受育苗条件、加工问题等限制,而没 有在江苏推广,随着全球气温变暖,特别 是这次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使我国零 度线北移,并通过南北合作,使江苏近二 年形成坛紫菜养殖热,从这二年试养情况 看,坛紫菜养殖作为条斑紫菜养殖的一个 补充品种,具有以下优势:
2、注意事项: (1)、采壳孢子苗时间根据气候变化而定,8月 上旬~9月上旬,海区水温稳定在28℃以下,水 温过高将影响壳孢子苗的附着和萌发,易发生病 害。 (2)、采壳孢子苗密度:用帘线散头单丝检查为 30~50个壳孢子/cm。 (3)、栽培海区营养盐:应选择含氮总量在 200mg/m3的海区作业栽培海区。海水流动:流 速应在10~30cm/s。比重:海水比重在1.015~ 1.023为宜。养殖密度控制在1:6。 (4)、加强病烂监测防控工作,采取控制干露时 间的方法,来防止病烂发生和敌害生物的危害。
上世纪60年代初期以前,我国紫菜生产的苗种来 源主要依靠自然孢子,为改变我国紫菜生产的落 后状况,1964年国家科委开展了“紫菜歼灭战”, 组织14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在福建沿海现场开展了 坛紫菜人工育苗与栽培的攻关实验研究。历经4年, 于1968年圆满完成,主要进行了野生紫菜生态调 查和丝状体生长发育同环境的关系、壳孢子成熟、 放散、附着等实验生态学的系统研究;解决了坛 紫菜丝状体大面积培养、叶状体半人工与全人工 采苗栽培的整套技术措施,将坛紫菜的苗种生产 提高到全人工控制的水平。在生产上推广后,形 成大批量育苗室网点,同时将菜坛式附礁生产推 进到网帘式半浮动生产,扩大了可养水域,取得 了坛紫菜半人工与全人工育苗、栽培的成功。
2、注意事项: (1)、采苗一周后要进行换水,但不要洗 贝壳,一般半个月后才洗刷贝壳; (2)、育苗池池水的PH值控制在7.8~8.2, 海水比重1.015~1.022。 (3)、光照控制:采苗阶段1500~ 2500Lux,6月中旬减弱到1000~1500 Lux, 7月中旬再减弱到500~1000 Lux,7月下旬 开始缩光促熟。
即:作为条斑紫菜养殖的补充,每亩净增3000元左右的效 益。但是,这二年,全省试养积极性很高,但成功或达到 我所说的不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不熟悉坛紫菜的生物学习性,盲目沿用我省几十年条 斑紫菜的育苗、采苗和养殖方式; 2、聘请福建来人,完全套用福建的方式进行生产; 3、只进行养殖,育苗、采苗和加工二头依赖福建,完全 受福建人制约,如苗种价格在南方原来丝状体贝壳只有 60~70元/平方米,后今年卖到180元/平方米,每亩采苗 费超过300元,远比条斑紫菜采苗费高,正如此,原藻和 干紫菜价格浮动很大,原藻高时达8元/千克,低时无人问 津;干品最早达200多元/千克,最低跌破60元/千克。 4、由于安排不合理,坛紫菜和条斑紫菜两方面全没有管 好。
坛紫菜人工养殖技术
一、概述
1949年,英国藻类学家K. Drew撰文论述了以前 所说的壳斑藻是紫菜果孢子的萌发体,以此论文 为先导,经过各国科学工作者的努力,终于阐明 了紫菜的生活史,使紫菜人工栽培进入了一个新 的阶段。 坛紫菜是我国特有品种,我国紫菜栽培历史悠久。 早在200多年前,福建省平潭县的渔民利用自然 海区的礁岩增殖自然生长的紫菜,称为“菜坛养 殖”。 紫菜坛式养殖,只是对潮间带紫菜坛(岩 礁)上附生的紫菜加以人工管理,后来逐渐采用 泼石灰清坛产紫菜,继而炸石造坛扩大养殖。这 实际上是为海藻孢子的附着和生长准备自然基质, 以利于自然养成。
二、养殖方式
目前紫菜养殖有支柱式养殖、半浮动筏式 养殖和全浮动筏式养殖三种,而深水翻板 式养殖在试验中。 1、支柱式养殖:是指网帘通过浮筒吊挂在 深插在海区的毛竹或专用杆上,网帘可随 潮水的涨落或人为的控制而升降的养殖方 式。目前浙南海区坛紫菜养殖和连云港的 条斑紫菜几乎全部采用支柱式养殖。主要 在低潮区和水深5米左右的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