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流行病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艾滋病ppt课件

艾滋病ppt课件
血清病表现;慢性感染结合严重机会性 感染或肿瘤以及CD4/CD8比值倒置等, 应考虑本病。
·
55
高危人群存在下列情况两项或 两项以上者,应考虑艾滋病。 ①近期体重下降10%以上; ②慢性咳嗽或腹泻1个月以上; ③间歇或持续发热1个月以上;
·
24
AIDS可有五种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发热、体重下降、慢性腹泻
等。
2、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癫痫、痴呆、下
肢瘫痪等。
3、严重机会性感染:
4、继发性肿瘤:卡波西肉瘤。
5、并发疾病: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等。
·
25
·
26
·
27
艾滋病各系统常见的临床表现:
1、呼吸系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arinii
·
2
AIDS
HIV
CD4+T




机会性感染
疫 清
能 受





·

疫 监
肿瘤

3
一、病原学 1983年法国学者首先从AIDS患者血液中
分离出病毒,并命名为HIV。1986年国际统 一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4
流行 致病力 传播 潜伏期
HIV的分型
HIV1 世界性 较高 较快 较短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数月~15年,平均8~10年。
Ⅰ期:急性感染期:3~14天。血液中HIV、
P24 抗 原 阳 性 , HIV 抗 体 阴 性 , 为 “ 窗 口
期”。传播途径不同,窗口期有所不同。
·
23
Ⅱ期:无症状感染期:HIV抗原阴性, HIV抗体阳性。

2024版艾滋病宣讲PPT课件

2024版艾滋病宣讲PPT课件

心理教育
提供艾滋病相关知识,增强患者对疾 病的了解和自我保健意识。
2024/1/28
放松训练
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方法, 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
心理咨询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个性化的 心理支持和辅导。
24
生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生理指标
心理指标
包括疼痛、疲劳、睡眠等身体不适症状的评 估。
断。
2024/1/28
无症状期
有流行病学史,结合HIV抗体阳 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
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
艾滋病期
有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HIV 抗体阳性,加之以下各项中的任 何一项,即可诊为艾滋病;或者 HIV抗体阳性,而CD4+T淋巴细 胞数<200个/μl,也可诊断为艾
滋病。
13
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
ABCD
2024/1/28
社区支持
利用社区资源,为患者提供心理援助、社交活动 等支持服务。
专业机构合作
与心理咨询机构、社会工作机构等专业机构合作, 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心理社会支持。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27
国内现状
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至2022年底,全国报告存活艾滋病 感染者131.5万例,死亡35.4万例。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疫情呈现上升趋势,但 总体可控。
2024/1/28
5
危害程度与社会影响
2024/1/28
危害程度
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感染者免疫功能逐渐降低 甚至丧失,最终引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目前,艾滋 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艾滋病基础知识(共73张PPT)2024新版

艾滋病基础知识(共73张PPT)2024新版
艾滋病基础知识(共73张PPT)
目录
• 艾滋病概述与流行现状 • 病原学与发病机制探讨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策略与药物选择 • 预防措施与政策推广 • 心理干预与生活质量提升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01
艾滋病概述与流行现状
Chapter
艾滋病定义及传播途径
艾滋病(AIDS)定义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导致人体免疫系 统崩溃,易于感染各种疾病。
身体状况。
运动锻炼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 性化的运动计划,提高身体机
能和免疫力。
社会支持
加强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注 和支持,减少歧视和排斥,为 患者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Chapter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01
艾滋病的病原体、 传播途径和预防措 施
02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诊断和治疗
免疫系统损伤机制
CD4+T淋巴细胞耗竭
HIV主要侵犯CD4+T淋巴细胞,通过 直接杀伤作用和诱导细胞凋亡,导致 CD4+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
机会性感染与肿瘤发生
随着免疫系统的逐渐崩溃,患者易发 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如卡氏肺 孢子菌肺炎、结核、淋巴瘤等。
免疫激活与炎症反应
HIV感染引起机体持续的免疫激活和 炎症反应,导致免疫细胞功能受损和 免疫紊乱。
反映机体免疫状况的指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量会
逐渐减少。
临床诊断标准及流程
01
02
03
疑似病例的筛选
根据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 史进行初步筛选。
确诊病例的诊断
符合疑似病例标准,且实 验室检测结果阳性者可确 诊。

艾滋病最新学生版PPT课件

艾滋病最新学生版PPT课件
传播途径
主要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 播。
血液传播
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共用 注射器、针头等。
性接触传播
通过与已感染HIV的个体发生无保护性行 为而传播。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HIV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CD4+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系统逐渐崩溃。
临床表现
初期可能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发展,逐渐 出现淋巴结肿大、持续发热、腹泻、体重下降等,最终发展为各种机会性感染 和肿瘤。
社会责任
社会各界应共同关注青少 年性健康问题,营造良好 的社会环境,减少不良信 息对青少年的影响。
03 艾滋病检测与诊断方法
常见检测方法介绍
0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用于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
02
化学发光或免疫荧光试验
利用化学发光或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病毒抗体,操作简便、快速。
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及建议
大多数学生对本次课程表示满意,认为课程内容丰富、实用,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如增 加案例分析、互动环节等。
教师点评及改进建议提
1 2
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评价
教师认为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认 真听讲,表现出较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教师指出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够自信、流畅, 可能是因为对知识点掌握不够熟练或紧张所致。
整合酶抑制剂(INSTIs)
如多替拉韦等,需注意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和肾功能监测。
治疗方案制定和调整原则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病毒载量、 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制定个体
化治疗方案。

2024年度艾滋病健康教育PPT课件(PPT2)

2024年度艾滋病健康教育PPT课件(PPT2)

艾滋病健康教育PPT课件(PPT2)contents •艾滋病概述•艾滋病预防知识普及•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心理干预与关爱支持•政策法规与伦理道德探讨•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目录01CATALOGUE 艾滋病概述定义与传播途径定义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免疫缺陷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全球及国内现状分析全球现状截至2023年,全球有超过3800万人感染HIV,其中约2500万人已经发展为艾滋病。

国内现状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感染人数逐年上升。

截至2023年,我国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已超过100万例。

危害与影响对个人的危害导致免疫系统崩溃,易感染各种疾病,甚至死亡。

对家庭的影响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影响家庭稳定和幸福。

对社会的影响加剧社会不平等现象,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

同时,由于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排斥现象,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02CATALOGUE艾滋病预防知识普及1 2 3认识不同性行为的风险程度,避免高风险行为。

了解性传播感染风险在性接触中坚持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降低感染风险。

正确使用安全套减少性伴侣数量,降低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

限制性伴侣数量预防性传播感染措施避免母婴传播方法计划怀孕前接受艾滋病咨询和检测,确保自身健康。

感染艾滋病毒的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接受抗病毒治疗,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降低新生儿感染风险。

对感染艾滋病毒的产妇所生婴儿进行抗病毒药物预防治疗,减少婴儿感染风险。

孕前咨询与检测孕期抗病毒治疗分娩方式选择产后婴儿防护拒绝毒品了解毒品危害寻求帮助宣传禁毒知识拒绝毒品,远离艾滋01020304坚决不吸毒,不尝试任何毒品,避免通过注射毒品感染艾滋病毒。

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包括对身体、心理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如有吸毒问题,应主动寻求专业帮助,接受戒毒治疗和心理辅导。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PPT课件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PPT课件
三、艾滋病在新疆的流行状况 流行趋势 1.1995年发现首例后,迅速发展 2.1995-2001 快速增长,年递增20%, 3.2002年后,年递增15% 4.全区HIV感染者和患者 ,死亡,占全国10% 乌鲁木齐和伊犁感染者占全区总数的80%
第三节 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三、艾滋病在新疆的流行状况 流行特点 1.局部地区疫情突出,蔓延趋势明显 2.吸毒人群的流行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向 性乱人群和一般人群扩散 3.艾滋病发病和死亡高峰期已经来临 4.感染者集中在青壮年群体
第三节 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二、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状况 流行趋势 1.我国的艾滋病流行可分为三个阶段 散发期、局部流行期、广泛流行期。
第三节 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艾滋病流行三个阶段 散发期 第1个时期(1982~1988年):全国只报告 19例HIV感染者,多为散发,分布于沿海各 大城市,多为外籍公民或海外华人,只在 浙江有4例血友病患者因应用污染的进口第 Ⅷ因子而被感染。
主要内容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的分类艾滋病的流行状况红丝带标志红丝带标志第一节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的发现简史1981年首例患者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周报上报道1983年艾滋病病毒hiv被成功分离1986年该类病毒被统一命名1984年早期hiv研究获得重大突破1985年第一个艾滋病诊断试剂药盒问世1986年第一种抗艾滋病药物问世1988年确定了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的发展阶段艾滋病亦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艾滋病病毒亦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混合免疫缺陷病
第三节 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一、艾滋病在全球的流行状况 流行特点 1、蔓延速度快 2、疫情已从城镇蔓延到农村 3、发展中国家疫情较重 4、亚洲HIV疫情呈快速增长趋势 5、流行病学和行为的多样性、复杂性 6、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 出问题,全球每年因此耗资5000亿美元。

艾滋病PPT课件

艾滋病PPT课件

加强性教育
普及性知识,提高公众对性 传播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血液安全及母婴阻断
保障血液安全
加强采供血机构管理,确保血液及血液制品安全 。
母婴阻断措施
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抗病毒治疗、安全 分娩和人工喂养指导,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加强母婴健康监测
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及其所生儿童进行定期 监测和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健康问题。
错误,导致病毒基因变异。
耐药性问题
由于HIV的高度变异性,抗病毒药物在长期使 用过程中容易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
实验室检测方法
抗体检测
通过检测HIV抗体来判 断是否感染HIV。常用 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ELISA)、化学发 光或免疫荧光试验等。
抗原检测
主要检测HIV的核心抗 原P24。该方法可用于 HI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 抗病毒治疗效果的评估 。
干预策略
02
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患者调整心
态,增强自信,积极面对疾病。
专业心理支持团队
03
建立专业心理支持团队,为患者提供持续、个性化的心理支持
服务。
家庭、社区和单位支持体系构建
家庭支持
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的照护和关怀,提供情感 支持和生活照顾。
社区支持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提供艾滋病相关知 识的宣传教育、健康咨询和转介服务。
腹泻、体重减轻等。
诊断标准及依据
诊断标准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 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慎重作出诊断。HIV 抗体检测是HIV感染诊断的金标准。
VS
诊断依据
包括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感染和艾 滋病三个阶段的诊断。急性HIV感染的诊 断主要依据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 现,结合实验室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 即可诊断。无症状HIV感染的诊断主要依 据流行病学史、HIV抗体阳性,但无HIV 感染的相关症状和体征。艾滋病的诊断主 要依据流行病学史、HIV抗体阳性,同时 伴有一项或多项艾滋病指征性疾病或肿瘤 ,或伴有CD4+T淋巴细胞数明显下降等 。

性传播疾病、艾滋病—流行过程(流行病学课件)

性传播疾病、艾滋病—流行过程(流行病学课件)

影响因素
2.社会因素 • 人口流动 • 商业性行为 • 吸毒、贩毒 • 不良文艺作品 • 健康教育不充分 • 性病医疗市场混乱 • 性行为因素
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STD普遍易感,几乎没有年龄、性别的差异。 人群对大多数STD的病原体既无先天性免疫力也无稳固的后天
获得性免疫力。 感染其他种类的STD,可大大增加机体感染HIV/AIDS的危险性。
影响因素
1.生物学因素 • 许多STD存在无症状感染或感染后临床表现不典型 • 人群因对STD病原体缺乏特异性免疫力 • 至今尚无有效针对STD的人工免疫方法
性传播疾病 性传播疾病流行过程
流行过程 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 影响因素
传染源
无论有无症状,只要体内有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生长繁殖 并能通过直接性接触或间接性接触源的高危人群:
✓性乱者 性乱者是HIV感染和其他STD的高危人群,也是传播STD的最 重要人群。男男性行为是当今STD急剧上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吸毒人群 吸毒人群,尤其是静脉注射吸毒人群是艾滋病、梅毒及肝炎 的高危人群。
✓特殊人群 STD患者的性伴与配偶也是STD的高危人群。特殊人群还包 括收容审查、看守和劳教劳改人员等。
✓献血者和输血者 有些STD如AIDS、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可通过血 液传播,输入这样的血液或血制品可使人发生相应的STD。
传播途径
性行为传播 非性行为的直接接触传播 医源性传播和血源性感染 垂直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94例艾滋病病人和684死
人 亡病例)上报至卫生部; 数 • 估计目前中国实际感染人数
已过60万,现存活艾滋病病 人8-10万;如果措施不力, 截止2010年,实际感染人数 将达到一千万。
学习交流PPT
16
艾滋病流行特点
• 性别分布:男/女=3.4 :1,女性构成比上升。 • 年龄分布:20~29岁年龄组 79.2%,<15岁儿童所
• 这是我国诊断的首例AIDS病患者。
学习交流PPT
11
中国累积报告的HIV感染者按省份分布
(1985 - 2001)
HIV感染者数 1-50 51-100 101-500 501-1000 1001-5000 5000-10000 >10000
学习交流PPT
12


重 省
• 云南省(10,525)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036)
学习交流PPT
19
中国累积报告的HIV感染者按途径分布图
1985 — 2005
静注毒品 68.0%
血液/血制品 1.5%
其它/不详 13.5%
异性/同性 7.2%
学习交流PPT
母婴传播 0.2%
采血 9.7%
20
20年间,艾滋病在全世界的传播过 程中表现出4个特点:
• 首先,它蔓延的速度快、范围广。 • 第二,艾滋病已从城镇蔓延到农村。 • 第三,发展中国家艾滋病患病率高。 • 第四,亚洲地区,特别是南亚地区的艾滋病感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
学习交流PPT
1
S



• 累计HIV/AIDS人数
6480 万
U
已HIV/AIDS死亡人数
2480万
N A
存活HIV感染者及病人
4000万
I D
• 2008年新HIV感染者
S
• 2007年HIV/AIDS死亡人数
270万 200 万
, 2
• 每天新感染数
15,000
0
0
8
.
1
2
)
4
全球儿童HIV感染者分布情况(<15Biblioteka )至2005年底西欧
北美洲
11万
0.41万
北非及中东地区
加勒比海地区
1.1万
1.6万
东欧及西亚
1.5万 东亚及太平洋地区 0.72万 南亚、东南亚
21万
拉丁美洲
3万
次撒哈拉非洲
110万
澳大利亚及 新西兰
<200
共计140万 学习交流PPT
5
2005年全球死于AIDS的成人及儿童分布情况
学习交流PPT
17
中国累积报告的HIV感染者按性别分布图
1985 — 2005
男 80.7%
不详 1.3%
女 18.0%
学习交流PPT
18
中国累积报告的HIV感染者按年龄分布图
1985 — 2005
30-39 27.0%
20-29 53.6%
>40 8.7%
<15 15-19 不详 0.8% 6.6% 3.3%
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 传播途径:传播以经血传播为主,其中静注毒品 感染占68.0%,经采供血(浆)途径感染人数占 9.7%,输血和注射血液制品者占1.5%;经性途径感 染人数占7.2%。
• 人群分布特征:西部地区以吸毒人群为主,中部 地区以既往有偿供血员为主,东南部沿海地区或 大城市主要以性病病人、暗娼为主。
染率也呈上升趋势。
学习交流PPT
21
D• 截
S止 感20
染 情02年
况11








A
学习交流PPT
22
HIV/AIDS流行概况
• 我省自1988年发现第一例HIV感染者以来,HIV 感染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年平均报告感染者数 呈约50%的速度递增。
学习交流PPT
23
HIV/AIDS流行概况
截止2003年底,全省已报告 • HIV感染者1301例 • 其中已发展为AIDS病人472例 • 病人中已死亡186例
AIDS 1
0
2
0
0
2
3
年 5 23 29 52 38 126 136 230 233 714
HIV 4 1 7 7 171 297 213 256 251 502 1515 2611 3217 3170 4447 4968 7505
传入期
扩散期
增长期
学习交流PPT
15



感 • 截止2005年底,共计30,736 染 例确诊的HIV感染(包括
北美洲
2万
加勒比海地区
3.2万
拉丁美洲
5万
东欧及西亚
西欧
0.7万
1.4万
东亚及太平洋地区
北非及中东地区 2.5万
2.4万
南亚、东南亚
47万
次撒哈拉非洲
240万
澳大利亚及 新西兰
< 0.05万
共计300万
学习交流PPT
6
艾滋病在中国的发现
学习交流PPT
7
中国艾滋病发展史
• 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 • 1989年发现经性途径感染HIV的国内感染者

• 广西壮族自治区(3,740)
(
• 广东省(2,704)

• 河南省(1,677)
止 2
• 四川省(1,139)
0
• 北京市(911)
0 5
• 安徽省(538)

• 上海市(529)

)
学习交流PPT
13
全国HIV/AIDS流行区域
1985
1995
1989
1998
学习交流PPT
14
全国HIV/AIDS报告流行趋势
(病19例8数5-2001年)
8000
AIDS
7000
HIV
6000
5000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9142
4000
艾滋病病例
3000
1594
2000
1000
0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1989年从注射毒品者中发现HIV感染者 • 1995年发现经母婴途径传播的HIV感染者
学习交流PPT
8
•我





A
I
D
S




1
9
8
5
学习交流PPT
9
•同









4







学习交流PPT
10
• 我国发现的第二例病人是36岁的男性华人,原 籍福建省,在纽约居住过9年,从事厨师工作, 有冶游史,1986年1月开始不规则发热,自觉极 度疲乏,上肢麻木,持物无力,不自觉丢落, 伴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双目黑蒙,症状逐渐加重, 体重减轻20多斤。在美国某医院治疗几周,诊 断为神经衰弱、贫血,过度疲劳,后好转出院。 因病情进一步恶化于1986年11月回原籍就医, 经检查诊断为艾滋病,因病重,疗效差,住院 42天死亡。
学习交流PPT
2
截止2005年底全球HIV感染者分部情况
学习交流PPT
3
2005年HIV新感染者分布情况
北美洲
4.5万
加勒比海地区
6万
拉丁美洲
13万
东欧及中亚
西欧
3万
25万
东亚及太平洋地区
北非及中东地区
8万
南亚,东南亚 27万 80万
次撒哈拉非洲
340万
澳大利亚及新 西兰
500
共计 500 万
学习交流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