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名家名篇
名家写人散文精选

名家写人散文精选
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名家写人散文:
1. 鲁迅《雪》:描写了江南雪景的美丽和雪中的趣事,表现了孩子们的快乐和父亲的孤独。
2. 林语堂《秋天的况味》:描绘了秋天的美好和独特的气息,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和感悟。
3. 茅盾《雷雨前》:描写了小城中的平静和压抑,以及在突发事件前人们的惊恐和不安。
4. 沈从文《边城》: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乡村世界,讲述了奶奶和孙女之间的感人故事。
5. 汪曾祺《人间草木》:描写了生活中的小事物和人们的生活习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
6. 张恨水《啼笑因缘》:讲述了一个年轻男子和两个女子之间的复杂情感关系,展现了社会生活的黑暗面。
7. 老舍《骆驼祥子》:描绘了一个贫苦骆驼客的生活和命运,讲述了社会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这些散文佳作各具特色,通过对人事、季节、物件的描绘,表达出作者对生命、自然、人性的深刻感悟,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关于亲情的名家散文5篇

关于亲情的名家散文5篇如下:1.朱自清《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贾平凹《写给母亲》我走的时候,您还不会梳头发;您走的时候,已经会去菜园浇水了。
这是母亲生前没来得及给我说的。
3.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4.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我高中时的一年寒假,我曾对我的国文老师说过:“先生,下学期我可要疏远你了。
”他望着我,脸上现出疑惑之色。
我说:“因我打算暑假中请你帮我补习国文。
”他笑了。
他脸上的皱纹都可以表示他已经疏远人生了。
他从眼镜之上方射出两目光,好像在透视我的肺腑。
他的眼睛好像在说话:“你是个可爱的孩子,自己进修不也很好吗?”这学期结束了,他给了我一个批尾:“颇通顺。
”其实是不通的。
不过当时我是很感谢他的。
其实,补习是无须乎的。
不过他很寂寞,常常人家都走净了,他还在有风有太阳的大操场上站立着。
5.梁实秋《我的母亲》我十三岁入协和医院中学。
大约是十二三岁至十七八岁这一段时期,我生活最为贫苦。
我是在东西典当俱绝的时候,二哥写信告诉我说:父亲已经病到垂危了。
信中附着汇款单。
我现在记不起二哥当时告诉我的话了。
但是我还记得那时家庭的艰窘。
这情况正与我后来入大学时相似。
因为无力升学,兄弟俩由美国载运回国抵沪时,我曾在大伯父家里寄居多日。
那时大伯父已经作古。
大伯父的长子早殇,次子南下不知去向(后来才知道他在江西另娶一妇),家中只有大伯父与三子(我的叔父)及寡妇守着祖传的丝织工厂。
中国最好的十大散文

中国最好的十大散文1.《小窗幽记》——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的散文,主要描述了他的生活、情感和思想,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其中最著名的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句话,表达了对爱情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2.《牡丹亭》——元代文学家汤显祖的散文,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爱情故事之一,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的悲剧结局。
3.《岳阳楼记》——唐代文学家范仲淹的散文,主要描述了他在岳阳楼游览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和思考。
其中最著名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话,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刻关怀。
4.《红楼梦》——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散文,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主要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以及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5.《醒世恒言》——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散文,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之一,主要讲述了各种不同的人物和故事,以及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反思和揭露。
6.《聊斋志异》——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散文,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怪谈小说集之一,主要讲述了各种神怪和人物的故事,以及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反思和揭露。
7.《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散文,主要讲述了他的思想和哲学观点,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反思和探索。
其中最著名的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句话,表达了对民众的重视和关爱。
8.《庐山谣》——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散文,主要描述了他在庐山游历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思考。
其中最著名的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一句话,表达了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感动。
9.《论语》——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散文,主要讲述了他们的思想和哲学观点,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反思和探索。
其中最著名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句话,表达了对道德和人性的深刻理解和要求。
10.《梦溪笔谈》——南唐文学家沈括的散文,主要描述了他的生活、情感和思想,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思考。
经典散文欣赏50篇必读名家

经典散文欣赏50篇必读名家1. 鲁迅《药》:梦里仿佛有恶鬼,清醒时模糊地觉得是魑魅罢。
2. 鲁迅《孔乙己》:每一个独具特色的人,都值得我们尊重。
3. 巴金《家》:一个家庭的命运,随着时间的推移悄然改变。
4. 朱自清《背影》:父爱如山,给我们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5. 钱钟书《围城》:当我们逃离外界时,我们也许逃离的是自由。
6. 梁实秋《故都的秋》:故乡随着时间的推移,永远在我们心底留下深深的印记。
7. 老舍《四世同堂》:家庭中的喜怒哀乐会在淡泊的年代中沉淀成难忘的记忆。
8. 郭沫若《七律·长征》:团结奋斗的力量,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9. 林语堂《散文十余种》:散文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世界。
10. 龙应台《读者》:阅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别人,塑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11. 李宗吾《人生的枷锁》:生命中的束缚有时来自自己,有时来自社会和他人。
12. 徐志摩《再别康桥》:诗歌中的字里行间包含了真挚的情感和忧伤的视线。
13. 阮籍《咏怀》:感慨人生短暂,我依然要竭尽所能寻找快乐和美好。
14. 唐寅《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时间不等人,我们要抓住每一刻,追逐自己的梦想。
15.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节日是人们走出忙碌生活的时机,享受一片纯净的美好。
16. 陆游《钗头凤·世情薄》:生活中有很多人和事让我们感到失望和挫败,但我们要坚守自己的信念。
17. 杨绛《我们仨》:家庭是人的出发点,是我们成长和坚强的源泉。
18. 韩寒《后会无期》:旅途是人生的一部分,它带给我们惊喜和启发,也有失败和挫折。
19. 莫言《生死疲劳》:生命中最珍贵的才是时间,我们要好好珍惜每一刻。
20. 邓拓《丽人行》:女性的力量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们的贡献应得到应有的尊重。
21. 余秋雨《文化苦旅》:文化是一种精神追求,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荒漠中找到生存的希望。
散文十大名篇

散文十大名篇散文是一种以抒发感情、描写事物为主要手法的文学体裁。
下面是十大名篇散文的相关参考内容,文中不得出现链接。
1.《红楼梦序》- 秋思 (曹雪芹)《红楼梦序》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的开篇,描写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抱怨。
这部文中流淌着对生活哲理的思索,描述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体察。
2.《草原》- 自然美 (鲁迅)《草原》是鲁迅的一篇散文,描述了记者身临其境所看到的大草原风光,以及那逼仄的蒙古包。
文中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
3.《述怀》- 人生哲理 (郭沫若)《述怀》是郭沫若的一篇散文,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文中以凄美的语言,抒发了对年少时光的留恋与不舍,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
4.《故乡》- 乡愁 (鲁迅)《故乡》是一篇表达对家乡思念之情的散文,文中通过对故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乡愁的情感。
鲁迅以真挚的语言、深入的情感展现了几世纪来人们对故乡的深情厚意。
5.《岳阳楼记》- 历史回顾 (范仲淹)《岳阳楼记》是一篇抒发作者情怀与炎黄子孙心声之作。
文中通过对岳阳楼历史的回顾,揭示了时代变迁中的悲欢离合,展现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与对人民的关怀。
6.《沁园春.雪》- 情感体验 (毛泽东)《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一首散文诗,描绘了雪的美妙景象,以及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对命运的思考。
文中寄托了作者寒暄岁月和对人类命运的深情厚意。
7.《记忆之夜》- 儿时往事 (林语堂)《记忆之夜》是林语堂的一篇散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的点滴往事。
文中通过对儿时记忆的描绘,表达了对纯真年代的思念和对成长过程的理解。
8.《醉翁亭记》- 人生感悟 (文徵明)《醉翁亭记》是文徵明的一篇散文,展示了作者从官场沉浮中对人世的领悟。
文中以自然景物为引子,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对世事的洞悉,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9.《两个短篇故事》- 社会察言 (鲁迅)《两个短篇故事》是鲁迅的一篇散文,反映了社会问题与人性的冲突。
名家散文精选大全

名家散文精选大全名家散文精选大全一、鲁迅《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作家鲁迅创作的一篇伟大的散文作品,此文横空出世,以寓言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无能与荒谬。
在这篇散文中,鲁迅通过讲述疯狂的主人公的生活经历,暴露了封建社会无知愚昧的一面。
他深入骨髓的讽刺让读者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感到深深的悲痛和无奈。
此文极具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散文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钱钟书《围城》《围城》是中国现代作家钱钟书的一部著名散文作品。
散文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述了在封建社会背景下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婚姻破裂的故事,通过对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和人物性格的塑造,展现了封建伦理束缚和物质虚荣的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
小说以幽默诙谐的笔调讽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随波逐流的心态,揭示出小人物在封建社会中的窘迫和尴尬。
这部作品给当代社会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三、老舍《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作家老舍的散文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骆驼祥子的生活为主线,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残酷和无情。
骆驼祥子从贫穷低微的出身逐渐奋发图强,但最终被社会所挤压,最终沦为生活的无助和绝望。
通过对主人公命运的描写,老舍揭示了封建社会压迫个体的现实,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对个人命运的关注。
这部作品以生动的笔触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封建社会的丑陋。
四、俞平伯《风花雪月》《风花雪月》是中国作家俞平伯的散文代表作之一。
此文以美丽动人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出了一个美好而浪漫的爱情故事。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自然界的美丽景色,与爱情的喜悦交织在一起,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读此文者不禁为之陶醉,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和自然的力量。
俞平伯以他独特的散文风格让读者陷入了对美的迷恋和对人性善良的肯定,成为散文史上的经典之作。
五、林语堂《背影》《背影》是中国作家林语堂的一篇散文名篇,以温馨感人的笔触描绘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主人公离家多年,但在离开父亲的时候,他远远地看到了父亲瘦弱的背影,内心感到无尽的愧疚和思念。
中国100篇名家经典散文_

中国100篇名家经典散文一、母亲的锤布石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打我有记忆起,就知道家里有一块锤布石。
这块锤布石的体形很不规则,大致可以说成是长方体,长约40厘米,宽约30厘米,高约30厘米。
锤布石的上平面非常光滑,平日里母亲把这块石头看得像宝贝一样,孩子们绝对不能用它在石头上砸核桃、杏仁之类的干果。
家里要修个箱箱柜柜的,或要给木质家具打个钉子,也是绝对不允许用锤布石当垫脚石的,生怕破坏了锤布石平面的光滑。
这块锤布石浑然天成,没有经过人工开凿。
母亲说,从她记事起外婆家院子里就有这块锤布石,等她长大后嫁给了父亲,因父亲在家中排行老二,分家时锤布石只传长房,外婆看母亲没有锤布石,就用架子车把自己的锤布石拉了过来送给了母亲。
母亲说,锤布石越用越光滑,年代越久越值钱。
锤布石平面光滑,锤布才能省时省力出效率,而且锤出的布也光滑没有褶皱。
这块锤布石,外婆家祖祖辈辈不知传了多少代,传到她这里时,石头的上平面已经平整得能够照出人影来,简直就是一块“宝石”了。
在我小时候,家乡妇女锤布是一项技能。
记得每年春暖花开时,阳光正好,家家户户都要把盖了一冬天的被褥拆洗一次。
那时的被褥都是用棉线纺成的粗布做的,洗完后布料会变得松松垮垮,所以洗过后得用面糊浆一遍。
浆后的棉布又过硬,这就需要把浆过的布挂在阴凉处阴干,再将其折叠成长方形放在锤布石上,用木制棒槌锤打,让布料变得绵软,这样做成的被褥盖著才舒适。
平日里,女人们也是离不开锤布石的。
农民种地,个个都是土里来泥里去,衣服脏得特别快,而且泥土渗进了衣服的线缝里,若只用手洗根本洗不过来,必须将脏衣服先泡在水里,然后捞出来放在锤布石上敲打一会儿,再用水漂洗。
这样洗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洗出来的衣服干净平整。
我至今仍记得母亲坐在锤布石前锤布的情景,她双手举起棒槌,一上一下,均匀用力,与锤布石撞击发出“砰砰砰砰砰砰”的声音。
那声音远远听来均匀流畅、悠扬悦耳,像是在诉说农家妇女的苦与乐。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家人已不再穿粗布衣服,被褥也都是由买来的面料做成的,锤布石失去了用场。
名家名篇散文经典

名家名篇散文经典
名家名篇散文经典,是指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学作家所创作的经典散文。
这些经典散文以文章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文笔优美著称,能够表达出诗人灵魂深处的感受,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在文章选材上,他们往往以生活中的小景物或小事件为蓝本,用抒情的笔调,将精彩的文字勾勒出一幅深刻的图画,将自己的心境融入到文章中,让文章更具有感染力,让读者体会到作者的感情与情怀。
常见的名家名篇散文经典包括鲁迅先生的《故乡》、《春》,周国平先生的《树》、《秋》,林海音先生的《早晨的钟声》、《淡淡的忧伤》,郁达夫先生的《青春》、《彩虹》,冰心先生的《百花香》、《玫瑰花》等。
这些经典作品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而且深具人文关怀,它们所蕴含的哲理与思考是当代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永恒的经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秋的公园》,《樱花》。
杜甫
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代表作《赠李白》《望岳》《旅夜书怀》《登岳阳楼》《蜀相》
巴金
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主要创作《家》,《春》,《秋》。散文《怀念萧珊》,《海上日出》,《繁星》,《鸟的天堂》,《静寂的园子》。
朱自清
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匆匆》,《你我》《背影》,《春》,《桨声灯影下的秦淮河》。
泰戈尔
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英文版,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也是首个亚洲人)。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散文诗《榕树》,《金色花》,《孩子的世界》、《开始》、《告别》,《纸船》。散文《金香木花》。
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诗集《稻草人》,散文《爬山虎的脚》,《牵牛花》,《看月》,《藕与莼菜》,《没有秋虫的地方》。
老舍
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散文《猫》,《济南的冬天》,《想北平》,《草原》,《养花》,《雨后》。
冰心
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培根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散文《论求知》,《论美》。
中国古代诗人及其诗歌
பைடு நூலகம்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有说法称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子夜秋歌》,《静夜思》,《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独坐敬亭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望天门山》,《乌夜啼》,《江上吟》,《从军行》。
纪伯伦
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是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散文诗《美之歌》,《浪之歌》,《雨之歌》,《幸福之歌》。
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和《晚晴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其中《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表现了她对儿童的爱,她希望儿童们能有一个美好的心。她的作品还有诗集《繁星·春水》,为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以“自然”“童真”与“母爱”为主题,以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为主要内容,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理解,被著名作家茅盾称为繁星格与春水体。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冰心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圣的人”,认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好好呵护,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散文有《小桔灯》,《往事(一)》,《往事(二)》,《在寄小读者》。
郭沫若
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散文有《白鹭》,《路畔的蔷薇》,《芭蕉花》,《我的童年》,《银杏》,《丁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