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分析

遥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分析
遥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分析

遥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分析(ENVI)

----实现遥感地物定量化识别的高级工具ENVI李静(适普软件有限公司,北京,100044)

摘要:本文阐述了遥感技术在近些年以至今后应用发展的新趋势,阐述了遥感地物定量化的意义和内涵, 介绍了实现遥感地物定量化分析的高级工具ENVI, 分析了应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ENVI的高光谱分析工具 进行地物识别和遥感地物定量化分析的流程。

关键词:遥感信息,定量化,多光谱,高光谱,分类,地物识别

一、当前遥感技术发展态势

遥感技术在八十年代由于陆地卫星的上天,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它不仅使遥感技术成为很多行业 跨入高新技术门槛的有力手段,而且也大大促进了遥感学科的研究工作。二十年来,广大遥感工作者不仅 对遥感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对遥感应用技术也进行了广泛探讨并进行了实践和应用,为遥感技术的 进一步发展准备了足够的技术诸备。但是由于遥感数据源限制等多种原因,实用化一直受到人们的怀疑。 90年代以来,随着遥感传感器以及小卫星技术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以及全球一体化的需求,遥感 技术再次迎来一个发展高峰。这一次高峰具有以下特点:

1、遥感数据源的突飞猛进:

现代遥感史以20世纪60年代末人类首次登上月球为重要里程碑,随后美国宇航局(NASA)、欧空局 (ESA)和其他一些国家,如加拿大、日本、印度和中国先后建立了各自的遥感系统。所有这些系统已提 供了大量从太空向地球观测而获取得有价值的数据和图片。随着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卫星 遥感影像分辨率有了很大提高,包括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地 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1)(后更名为陆地卫星1号(Landsat-1),标志着地球遥感新时代的开始)。1972年 以后,美国发射了一系列陆地卫星,包括陆地卫星 1 号至 7 号,所携带的传感器由四波段的多光谱扫描仪 (MSS,分辨率为 80m)发展到80年代初投入使用的专题制图仪(TM,7 个波段,分辨率除第 6波段的 120 米外,其余皆为30m),再到 1999 年 4月发射升空的陆地卫星 7 号所搭载的增强型专题制图仪 ETM+(增 加了分辨率为15米的全色波段)。到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法国发射的SPOT卫星上载有20m(10m) 的高分辨率传感器(HRV分辨率为20m,全色波段为10m)。印度发射的IRS卫星上载有6.25m分辨率的全 色波段。1999年9月,美国空间成像公司(Space Imaging Inc.)发射成功的小卫星上载有IKONOS传感器, 能够提供1m的全色波段和4m的多光谱波段,是世界上第一颗商用1米分辨率的遥感卫星。此外,SPIN-2 卫星数据由俄国返回式卫星从80年代至今获得, 它提供2米和10m分辨率全色影像数据及DEM和立体像 对。 由韩国太空研究院所有的KOMPSA T卫星数据从2000年开始可以提供6.6米分辨率的全色波段数据和 13 米多光谱(四个波段)数据。适普公司代理上述 IKONOS 和 SPIN-2 卫星数据的国内销售业务,因此可 以将应用与研究良好的有机结合起来,并提供数据增值服务。

另一方面,低空间高时相频率的 A VHRR(气象卫星 NOAA系统系列,星下点分辨率为1km)以及其 他各种航空航天多光谱传感器亦相继投入运行,形成现代遥感技术高速发展的盛期。除了常规遥感技术迅 猛发展外,开拓性的成像光谱仪的研制已在80年代开始,并逐渐形成了高光谱分辨率的新遥感时代。

由于高光谱数据能以足够的光谱分辨率区分出那些具有诊断性光谱特征的地表物质,而这是传统宽波 段遥感数据所不能探测的,使得成像光谱仪的波谱分辨率得到不断提高。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研制的第一

代成像光谱仪--航空成像光谱仪(AIS)的 32 个连续波段,到第二代高光谱成像仪--航空可见光/红外光成 像光谱仪(A VIRIS),A VIRIS是首次测量全部太阳辐射覆盖的波长范围(0.4 ~ 2.5μm)的成像光谱仪。美 国宇航局于 1999 年底发射的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和即将送入地球轨道的高分辨率成像光谱 仪(HIRIS)将为人类提供更多信息。MODIS 是 EOS 计划(又称 Terra 计划)中用于观测全球生物和物理 过程的仪器,每天可完成一次全球观测。MODIS 提供 0.4~2.5μm 之间的 36 个离散波段的图像,星下点空 间分辨率可为250m、500m、1km。MODIS每两天可连续提供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白天反射图像和白天/昼夜 的发射光谱图像。

HIRIS将有30m的空间分辨率, 获取0.4~2.5μm波长范围的10nm宽的192个连续光谱波段。 它是A VIRIS 的继承者。HIRIS将获取沿飞行方向 前后+60°~-30°及横向±24°的图像。虽然它的周期为16天,但由于 它的指向能力,对于一些特殊区域,其覆盖频率将会更高。HIRIS 数据将用于识别表面物质、测量小目标

物的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BRDF)及执行小空间范围的生态学过程的详细研究。

2001年即将发射的OrbView卫星将能同时提供更高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数据。它提供1m全色 波段影像和4m或5m的多光谱波段及空间分辨率为8m的200个波段的高光谱数据。

此外,许多具有更高空间分辨率和更高波谱分辨率的商用及军事应用卫星也已发射或即将发射,如下 表所示。

传感器 机构 波段数 分辨率

A VIRIS NASA/JPL 224 20 m

SEBASS DoD 128 .6-3.8 m

HYDICE DoD 210 .75-4.0 m

LASH Navy 48 .73-.91 m

ASRP DARPA / DARO 384 5.0 m

总之,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遥感数据源的极大丰富,每天都有数量庞大的不同分 辨率的遥感信息,从各种传感器上接收下来。这些高分辨率、高光谱的遥感数据为遥感定量化、动态化、 网络化、实用化和产业化及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地物特征的提取,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源。

2、定量化:空间位置定量化和空间地物识别定量化

遥感信息定量化是指通过实验的或物理的模型将遥感信息与观测目标参量联系起来,将遥感信息定量 地反演或推算为某些地学、生物学及大气等观测目标参量。遥感信息定量化研究将涉及到遥感器性能指标 的分析与评价、大气参量的计算与大气订正方法和技术、对地定位和地形校正方法与技术、计算机图像处 理与算法实现、地面辐射和几何定标场的设置以及各种遥感应用模型和方法、观测目标物理量的反演和推 算等多种学科及领域。其中,遥感器定标、大气订正和目标信息的定量反演是遥感信息定量化的三个主要 研究方面。遥感信息的定量化研究,主要目标是实现空间位置定量化和空间地物识别定量化,即利用数字 摄影测量技术和遥感地物波谱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来定位地物并判别地物特征。

遥感信息定量化,建立地球系统科学信息系统,实现全球观测海量数据的定量管理、分析与预测、模 拟是遥感当前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遥感技术的发展,最终目标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但是仅靠目视解译 和常规的计算机数据统计方法来分析遥感数据,精度总提不高,应用效率相对低,寻找应用的新突破口也 非常困难。尤其对多时相、多遥感器、多平台、多光谱波段遥感数据的复合研究中,问题更为突出。其主 要原因之一是遥感器在数据获取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譬如,仪器老化、大气影响、双向反射、地形 因素及几何配准等,使其获取的遥感信息中带有一定的非目标地物的成像信息,再加上地面同一地物在不 同时间内辐射亮度随太阳高度角变化而变化,获得的数据预处理精度达不到定量分析的高度,致使遥感数 据定量分析专题应用模型得不到高质量的数据作输入参数而无法推广。GIS 的实现和发展及全球变化研究 更需要遥感信息的定量化,遥感信息定量化研究在当前遥感发展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作用,因而是当 前遥感发展的前沿。

鉴于遥感信息的定量化处理,可以在现有遥感数据的基础上,获取质量更高、位置更精确的信息,从 而扩大遥感信息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实现遥感应用的工程化、实用化、功能化。国内的遥感机构在此方面 做了不少工作。例如,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几个部门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软件做了很多的项目, 如大庆油田项目、军方项目、西部开发项目等;其中 863 课题组用该系统制作了亚运村的三维景观漫游, 用于北京申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科院遥感所通过这些项目,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且将遥感应用与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这些项目的锻炼还培养了很多有实际经验的博士和硕士。

3、智能化:

遥感的智能化首先表现在遥感传感器的可编程:传感器不仅可以按设定的方式进行扫描,而且可以根 据具体要求由地面进行控制编程,使用户可以获得多角度,高时间密度的数据。

影象识别和影象知识挖掘的智能化是遥感数据自动处理研究的重大突破:遥感数据处理工具不仅可以 自动进行各种定标处理,而且可以自动或半自动提取道路,建筑物等人工建筑。地物波谱库的建立及高光 谱自动识别系统使用户可以方便的进行地物识别,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量化分析。

遥感数据自动配准算法是遥感数据生产的一大福音,它不仅大大加快了数据定位速度,提高了生产效 率,而且为数据定位提供了一种高精度的生产工具。

4、动态化:

由于小卫星技术的发展,使得卫星造价很低,因此卫星网络计划得以顺利实施。NASA的"传感器网络 "使用户可以在获得更高分辨率的数据的同时,也可以获得更高时间密度的遥感数据。而雷达微波技术的发 展,更使用户可以获得全天候的遥感数据,这一切都为遥感动态监测创造了条件,使遥感数据真正实现了" 四维"(空间维和时间维)信息获取。

5、网络化:

Internet 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当前,Internet 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手段,它已演变成为一种经济 方式--网络经济。人们的生活也已离不开Internet。大量的应用正由传统的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方式 向Brow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方式转移,和传统的基于Client/Server的GIS、RS等产品相比较,新的

网络化产品有如下优点:

更广泛的访问范围 客户可以同时访问多个位于不同地方的服务器上的最新数据,而这一 Internet/Intranet 所特有的优势大大方便了 GIS 的数据管理,使分布式的多数据源的数据管理和合成更易于 实现。

平台独立性 无论服务器/客户机是何种机器,用户就可以透明地访问各种异构数据,在本机或某个服 务器上进行分布式部件的动态组合和空间数据的协同处理与分析,实现远程异构数据的共享。

降低系统成本 传统GIS、RS在每个客户端都要配备昂贵的专业GIS、RS软件,而用户使用的经常只 是一些最基本的功能,这实际上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网络化的 GIS、RS 产品在客户端通常只需使用 Web 浏览器(有时还要加一些插件),其软件成本与全套专业 GIS、RS 相比明显要节省得多。另外,由于客户 端的简单性而节省的维护费用也不容忽视。

更简单的操作 要广泛推广 GIS,、RS 使 GIS、RS 系统为广大的普通用户所接受,而不仅仅局限于少数受 过专业培训的专业用户,就要降低对系统操作的要求。通用的Web浏览器无疑是降低操作复杂度的最好选 择。

目前,网络化的GIS、RS产品在Internet/Intranet上的应用为典型的三层结构,三层结构包括客户机、 应用服务器与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这种方式又称瘦客户机系统。瘦客户机系统是指在客户机端没 有或者有很少的应用代码。在以往的终端和主机的体系结构中,所有系统都是瘦客户机系统。现在随着 Internet 技术以及 Java、ActiveX 技术的出现,瘦客户机系统又重新出现。客户机负责数据结果的显示和用 户请求的提交? 地图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负责响应和处理用户的请求?而数据库服务器负责数据的管理 工作。所有的地图数据和应用程序都放在服务器端,客户端只是提出请求,所有的响应都在服务器端完成, 只需在服务器端进行系统维护即可,因此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工作量。

现在,网络化的GIS、RS产品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概括起来,其应用方向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基 于Internet的公共信息在线服务,为公众提供交通、旅游、餐饮娱乐、房地产、购物等与空间信息有关的信 息服务。在国内外的站点上已有了成功的应用,如MapQuest(https://www.360docs.net/doc/8615102634.html,)。这些站点提供大量 的与空间位置有关的各种生活类信息服务。网络化的 GIS、RS 产品的另外一类应用为基于 Intranet 的企业 内部业务管理,如帮助企业进行设备管理、线路管理以及安全监控管理等等。随着企业Intranet应用的深入 和发展,基于Intranet的网络化的GIS、RS产品应用会有越来越大的市场,这无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6、实用化、工程化与产业化

遥感技术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同时随着遥感数据获取技术的突飞进,大量有实力的商业公司加入 到遥感应用领域。它们不仅为遥感行业带入了大量资金,而且使应用成本快速下降,因此遥感技术产业化 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是遥感产业化还存在许多关键问题有待研究,其中遥感工程应用技术及工程标准是 急需解决的问题。测绘工程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工程技术,遥感工程可以很好的借鉴测绘生产的经验。例如 适普公司的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suoZo NT),自1996年在国内开始销售以来,在全国各省、各个行业 及欧美、澳大利亚及很多亚洲国家和地区(如香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有几百个的 用户。国家测绘局在黑龙江、四川、陕西建立数字化生产基地,也主要以适普公司的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 为主要生产线,取得了很可观的收益。适普公司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技术优势,在日本得到了大量 的数据生产任务,在全国建立了几个数据生产基地,形成了摄影测量生产的工程化和产业化。

二、遥感地物定量化研究现状

遥感信息定量化的要求使得高光谱遥感信息的定量分析与应用成为迫切的需要。高光谱遥感器的光谱 分辩率已达数纳米,空间分辩率仅几米,对应图象任一像元反演的地物光谱,可与地面实测值相比拟,这 将便于实验室地物光谱分析模型直接应用到高光谱遥感的处理和分析研究,以及利用计算机自动进行地物 的光谱分类和匹配识别研究。在传统的遥感影像分类过程中,样本选取的精度与准确性直接影响了计算机 分类的精度与准确性,由于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力有限(如 TM 为 30×30m),因此每一个像元反映的是其 像元范围内所有地物的综合,混合像元问题造成了地物识别的困难性和面积统计的不确定性;由于传统的 统计分类方法的统计特性造成了分类中的混分和漏分,从而大大影响了分类精度。另一方面,遥感信息定 量化,将要求使不同种类遥感数据的信息进行复合,使复合后的信息不仅达到空间分辩率的归一化,而且 其辐射值仍保持着目标结构和成分的物理信息,这将在全球变化和全球资源环境状况监测和调查等应用研 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上述种种问题对遥感影像处理软件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成像光谱仪(Imaging Spectrometer)为每个像元提供数十至数百个窄波段(通常波段宽度<10 nm)光 谱信息,能产生一条完整而连续的光谱曲线。图1展示成像光谱仪的基本概念。 由于高光谱数据能以足够 的光谱分辨率区分出那些具有诊断性光谱特征的地表物质,而这是传统宽波段遥感数据所不能达到的,由 此可见,高光谱数据在遥感地物定量分析上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三、ENVI用于遥感地物定量化研究

适普软件公司代理的美国 RSI公司的遥感影像处理软件 ENVI是一套功能齐全的遥感影像处理系统, 是显示、分析并处理多光谱数据、高光谱数据和雷达数据的高级工具。其先进的高光谱分析工具为地物目

标识别、变化信息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手段。该系统功能强大,效果直观,完全由 IDL(一种完全面向矩阵的强 大的可视化开发语言)开发,方便灵活,可扩展性强,获2000年美国权威机构NIMA遥感软件测评第一。

ENVI可以高效地利用和分析各种类型的遥感数据。ENVI对于要处理的图像波段数没有限制,可以处 理最先进的卫星格式,如Landsat7, SPOT, RADARSA T, NASA, NOAA, EROS和TERRA,并准备接受未来所 有传感器的信息。

ENVI提供对A VHRR、Landsat MSS、Landsat TM的定标功能,可以根据头文件信息将影像中象素点 的灰度值定标为反射率或辐射率,并能自动将Landsat TM的热红外波段(第六波段)定标为温度值。

ENVI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高光谱和多光谱分析工具。利用ENVI提供的高光谱分析工具,用户可以分 析图像中任意点的波谱曲线,用户可以计算出图像中纯度最高的像元,通过与已知波谱库的比较确定未知 波谱的组分。用户不但可以使用 ENVI 自带的波谱库,也可以自定义波谱库,甚至可以组合使用线性波谱 分离和匹配滤波技术进行亚像元分解,以消除匹配误差获得更精确的结果。利用与 ENVI 相结合的雷达工

具通过选择极化、分析散射模式、提取纹理信息来更好的识别目标。

ENVI进行地物识别的流程分析(如图2所示):

1、遥感数据定标:

遥感数据本质上是地物波谱。为了保证样本于地物关系的一致性,首先对遥感数据进行反射率定标。将影

像的灰度值转化为反射率或辐射率图像。

2、采用MNF方法实现信息重组:

基于对高光谱遥感图像信息提取开发出来的 MNF 分析是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改进,由美 国著名科学家Boardman 和Kruse于1994年发明的一种图位空间变换方法。基于对高光谱遥感图像信息提 取开发出的 MNF 分析首先把噪声成分从图像信息中分离出去,这样也同时减少了对超大数据量的处理要 求。MNF分析的第一步是以噪声成分的协方差矩阵为基础,对图像数据作去相关和重定标处理,这样使得 噪声成分具有单一方差,且没有带到带的相关性;第二步对经上述处理后的新数据作一次标准的主成分分 析。最后,通过对比特征值与相应的结果图像可以把结果图像分成大特征值和主要成分图像,小特征值和 噪声成分为主的图像两部分。

3、利用PPI(纯净像元指数)进行样本提纯

纯净像元指数法对图像中的像素点进行反复迭代,找出图像中相对纯净的像元(作为图像波谱终端单元), 选择 MNF 结果的前三个主成分作为分析数据,结果图像中最亮的像元是最纯净的像元,把它们定义为感 兴趣区(ROI)。

4、利用N-D散度法进行样本重组

为了提高样本的精度,ENVI 提供 N 维散度法来进一步提纯样本。N 维散度法不仅利用了最新的可视 化技术使用户可以在真实N维样本空间中进行样本分离,而且可以使样本精度大大提高,减少了由于肉眼 识别造成的误差。我们将选出的ROI进行n维散度分析,允许散点在n维空间适时旋转,散点的运动使得

用户能同时使用图像的所有波段做波谱分析,技术人员的视觉技术和散点的几何形状被同时使用来定位图 像的波谱终端单元,这些波谱终端单元可以用于波谱角分类、混合像元分解、匹配滤波和光谱特征拟合等。

5、分类并进行地物识别

由于传统统计分离法没用考虑地物波谱特征和混合像元问题,往往造成分类中的混分和漏分,同时也 无法反映地物分类的真实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ENVI提供了两种最先进的分类方法:波谱角分析法和特 征分析法,同时采用了规则分类法进行类别重组。在波谱库的支持下进行波谱角分类。波谱角分类(SAM)

从分类结果看, SAM类别识别能力强, 是根据图像像元与参考光谱或ROI的相似性来决定一个像元的类别。

可以剔除光照影像,同时分类碎块小。特征分析主要是针对分类识别中,由于各种干扰造成漏分及混分的 现象提出的特征识别方法。由于遥感数据的混合像元效应和各种干扰造成不同物质谱线相似,相同物质谱 线差异大等现象,从而形成传统方法中的漏分及混分。由于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特征吸收峰,它并不受到 其它现象的干扰,因此通过波谱特征识别就可以大大减少混分和漏分现象。规则分类法是对某一分类规则 得到的类型特征按用户定义的参数标准进行类型重组的方法,它可以实现不同类别不同标准的归类方式,

大大增加了分类的灵活性。

另外,ENVI提供的亚像元分解法和空域分辨增强法来解决混合像元问题。 亚像元分析法是针对混合像 元的特点,利用地物波谱组合等研究成果,对遥感数据每一个像元进行波谱分离,从而计算出每个像元中 含有某类地物的含量,达到解决混合像元问题的目的,空域分辨增强法是为了增强小于或接近一个像元的 地物。由于混合像元造成了接近一个像元或小于一个像元的地物边界不清,从而减少了此类地物的识别能 力。空域分辨增强利用空间域地物文理特点和空间大核卷积算法,增强此类地物的识别能力。

下图所示为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地区的某一海军飞行基地的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和地物识别的结 果,原始图像为A VIRIS数据(已经过大气辐射校正),在原始图像上,有些飞机清晰可见,依据飞机形状 就可以分辨出来, 但有些小飞机受影像空间分辨率限制, 人眼很难将其从图像中识别出来, 此时, 利用ENVI 的高光谱分析工具,用波谱角分类的方法可以方便准确地将其辨认出来,如图 3 的右图所示,影像中下部 的红点与与影像中部的飞机被分为一类,可见其确实是某种类型的飞机。

6、最后,用户可以使用ENVI的波谱分析器,将分类结果中感兴趣地物的波谱曲线与ENVI自带的波 谱库或自定义波谱库进行对比

分析,从而识别未知地物。达到目标检测识别的目的。下图所示为对飞机表面物质的波谱曲线进行分 析,用ENVI的波谱分析包将其与该地区的波谱库进行比较,得出其最有可能是某种物质的结果。

遥感信息定量化使高光谱遥感信息的定量分析与应用成为现实。高光谱遥感器的光谱分辩率已达数纳 米,空间分辩率仅几米,对应图象任一像元反演的地物光谱,可与地面实测值相比拟,这将便于实验室地 物光谱分析模型直接应用到高光谱遥感的处理和分析研究,以及利用计算机自动进行地物的光谱分类和匹 配识别研究。长期以来,高光谱遥感一直处于在以航空为基础的研究发展阶段,且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国 家,对其数据的研究和应用还十分有限。近些年来情况出现了转机,随着近些年各种高光谱传感器的出现, 一个高光谱群星灿烂的局面将展现在我们面前,高光谱遥感的深入应用正处在突破的前夕。

参考文献

[1]浦瑞良,宫鹏,高光谱遥感及其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

[2]田庆久,遥感信息定量化理论、方法与应用,2000,11

[3]Boardman, J. W., Kruse, F. A., and Green, R. O., 1995, Mapping target signatures via partial unmixing of A VIRIS data: in Summaries, Fifth JPL Airborne Earth Science Workshop, JPL Publication 95-1, v. 1, p. 23-26.

[4]Boardman, J. W., 1993, Automated spectral unmixing of A VIRIS data using convex geometry concepts: in Summaries, Fourth JPL Airborne Geoscience Workshop, JPL Publication 93-26, v. 1, p. 11-14.

[5]Green, A. A.,Berman, M., Switzer, P, and Craig, M. D., 1988, A transformation for ordering multispectral data in terms of image quality with implications for noise

removal: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v. 26, no. 1, p. 65-

74.

[6]Markham, B. L., and Barker, J. L.,1986, Landsat MSS and TM post-calibration dynamic ranges, exoatmospheric reflectances and at-satellite temperatures: EOSA T Landsat Technical Notes, No. 1, August 1996.

[7]Research Systems Inc, 1997, ENVI User's Guide, Chapter 10.

[8]Sabins, F. F. Jr., 1986, Remote Sensing Principles and Interpretation: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New York, 449 p.

遥感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遥感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一前言 二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三遥感信息技术的应用 3.1遥感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3.1.1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 3.1.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体富营养化 3.1.3通过遥感技术调查废水污染和泥沙污染 3.1.4应用红外扫描仪监测水体热污染 3.1.5通过遥感技术分析水域的分

布变化和水体沼泽化 3.2.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3.2.1臭氧层 3.2.2大气气溶胶 3.2.3有害气体 3.2.4气候变化 3.3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 3.4应用遥感技术监控生态环境 3.5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 四遥感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4.1遥感影像获取技术越来越先进 4.2遥感信息处理方法和模型越来越科学 4.3 3S一体化 4.4建立高速、高精度和大容量的

遥感数据处理系统 4.5建立国家环境资源信息系统 4.6建立国家环境遥感应用系统 五总结 六参考文 一前言 遥感,作为采集地球数据及其变化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理论上、技术上和实际应用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遥感数据源向着更高光谱分辨率和更高空间分辨率发展的同时,处理信息技术也更加成熟;在应用方面,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向着更系统化,更定量化的方向发展,是遥感技术的应用更加广

泛和深入。 二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遥感技术是指从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器上,利用各种波段的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信息感应,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技术,具有遥远的感知的意思。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遥感”这个词,到1972年美国陆地卫星计划发射了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绘、气象、生态环境、水利、航天、地质、矿产、考古、旅游等领域,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和宏观角度去认识世界的新方法与新手段,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效率之高是以前各种技术无法企及的。 三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3.1.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 3.1.1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

物流技术与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

物流技术与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物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的身影已经无处不在,已然成为“第三利润源泉”。当今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物流,而物流技术与装备又是决定物流发展的关键。 本论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物流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强调现代物流技术及装备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文章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绪论部分说明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说明了当今物流技术与装备的发展现状;第三、列举了物流技术与装备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对策;第四、对物流技术与装备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最后、对本文进行总结。信息技术在物流技术中处于核心地位,使物流业得以迅速发展,本论文重点对物流信息技术进行阐述。 1绪论 1.1研究背景 经济的发展触使各产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物流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口号的提出,物流业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人们对于物流的需求将是多种多样的,各物流企业也需要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才能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物流企业专业化的发展则需要以物流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各种技术和装备的全面支持。物流企业能提供的新技术和装备越多,顾客在寻求物流服务时获得满足感就越强烈。所以物流业的发展使得各种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成为可能。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对物流技术和装备产生了巨大需求,促进了物流技术和装备的快速发展。物流技术和装备的发

展反过来又促进了物流的快速发展,双方相辅相成,从技术到装备,从软件到硬件,从产品到市场。 1.2研究意义 当今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业的支持,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必将得到进一步体现。物流也的发展对物流技术和装备提出新的要求,没有一流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硬件装备的支持物流业发展艰难。所以物流技术和物流装备的发展状况决定着物流的发展状况,从而也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 要实现物流技术与装备对物流业的支撑作用就必须了解物流技术和装备的现状和仍然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加以解决,促使其向着我们希望的趋势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物流技术和装备发现现状的综述,发现当今物流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当今物流技术和装备的不足之处,并对此提出解决方案。通过物流技术和装备的发展现状来预测其将来的发展趋势。以便我们对物流技术与装备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使其更好的为物流业的发展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和谐服务。 2物流技术与技术发展现状 2.1物流技术发展现状 物流技术(Logistics technology)是指物流活动中所采用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方法,以及设施、设备、装置与工艺的总称。物流技术概括为硬技术和软技术两个方面。物流硬技术是指组织物资实物流动所涉及的各种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站场设施及服务于物流的电子计算机、通信网络设备等方面的技术。物流软技术是指组成高效率的物流系统而使用的系统工程技术、价值工程技术、配送技术等。时至今

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和趋势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和发展 趋势 一、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商物流保持较快增长,企业主体多元发展,经营模式不断创新,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已成为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1.发展规模迅速扩大。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为20.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7%。全国网络零售交易额为3.88万亿元,同比增长33.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32424亿元,同比增长31.6%。2015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06.7亿件,同比增长48%,其中约有70%是由于国内电子商务产生的快递量。总体看,电子商务引发的物流仓储和配送需求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2.企业主体多元发展。企业主体从快递、邮政、运输、仓储等行业向生产、流通等行业扩展,与电子商务企业相互渗透融合速度加快,涌现出一批知名电商物流企业。

3.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第三方物流、供应链型、平台型、企业联盟等多种组织模式加快发展。服务空间分布上有同城、异地、全国、跨境等多种类型;服务时限上有“限时达、当日递、次晨达、次日递”等。可提供预约送货、网订店取、网订店送、智能柜自提、代收货款、上门退换货等多种服务。 4.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企业信息化、集成化和智能化发展步伐加快。条形码、无线射频识别、自动分拣技术、可视化及货物跟踪系统、传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移动支付技术等得到广泛应用,提升了行业服务效率和准确性。 (二)面临形势。 随着国民经济全面转型升级和互联网、物联网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电商物流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渠道下沉和“走出去”趋势凸显,将进入全面服务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新阶段。 1.电商物流需求保持快速增长。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电子商务在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各领域的渗透率不断提高,与之对应的电商物流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同时,电子商务交易的主体和产品类别愈加丰富,移动购物、社交网络等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浅析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最终稿)

浅析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姓名:孔祥君专业:物流工程学号:04SG10132传统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现代物流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 它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 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 形成完整的供应链, 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在现代物流中, 信息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商品的流动要准确、快速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离不开信息流动, 资金的及时回笼也离不开相关信息的反馈。通过信息在物流系统中快速、准确和实时的流动, 可使企业迅速地对市场作出及时的反应, 从而实现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良性循环。现代物流是一系列繁杂而精密的活动, 要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这一活动, 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的影响和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并就如何加快我国物流产业信息化进程提出自己的建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物流活动的范围、物流速度也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物流业正向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EDI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的应用,使物流效率的提高得益于信息管理技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条形码技术的普遍应用,则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和库存信息,提高了信息管理的科学水平,使商品的各种需求层面上的流动更

加容易和迅速。物流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以及internet、条形码、卫星定位系统及无线电射频技术在物流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目前我国物流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 从国际经验来看,物流领域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比较普遍和成熟的领域,物流企业正在转变为信息密集型企业群体。目前,我国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不平衡。据调查,我国的物流服务企业中,仅有42%的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 1、条形码技术 条形码作为商品标识方面的应用,目前国内约有38.8%的零售企业并没有完全实现条码化。这不仅对零售企业利用POS系统实现销售效率提高有较大影响,而且影响了整个物流流程的信息采集与反馈、物流企业与工商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相互合作、以及物流作业自动化的开展。除商品条形码标识外,高效的物流活动需要对由销售单元组成的储运单元、货运单元及其在物流流程中的位置进行条形码标识。我国75%的企业的储运单元和货运单元都没有条形码标识,93.6%的制造企业、100%的批发企业和97%的零售企业都没有采用位置码。(数据来自:国际商报)这三种条形码应用水平低,直接影响了计算机管理的物流系统的运作。同时也影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限制了仓库管理自动化的实现。

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引言 高光谱遥感技术,又称成像光谱遥感技术,是20世纪最后20年中遥感领域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它将传统遥感的成像技术和物理中的光谱分析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图像和光谱二合一(图谱和一)的优势,在探测物体空间特征的同时,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特征,识别其类型,进行物质成分分析。十几年来,高光谱成像技术和理论一直是遥感对地观测领域内一个活跃的研究和发展方向,随着本世纪初多个星载高光谱成像仪器的发射和实用化机载商业系统的出现,高光谱遥感图像数据开始进入主流遥感数据源的行列,越来越多的用户将在资源管理、农林矿业调查、环境监测等方面发现其独特的作用。 高光谱遥感技术属于多学科交叉技术,主要由信息获取系统——“成像光谱仪”或“高光谱成像仪”和高光谱图像数据处理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成像光谱仪的突出特点是:光谱分辨力高、空间分辨力高,波段数多,数据量大,因此高光谱图像数据包含的地物信息更加丰富,要充分发挥高光谱数据的潜能,必须深刻全面地了解要测量的地表物质的光谱特性及其与高光谱传感器的真实测量值之间的关系,并开发适合高光谱数据特点的严密、精确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理论。正是高光谱成像设备性能的不断提高和高光谱遥感图像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促进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实用化的进程,这两大支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是该技术的应用能否走向辉煌的保证。 1.高光谱遥感的原理 任何物质都会反射、吸收、透射和辐射电磁波,且不同的物体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吸收、反射或辐射特性是不同的,物质的这种对电磁波固有的波长特性叫光谱特性,是由物质本身包含的原子、分子与电磁波的关系决定的,因此分析物质的光谱曲线是识别物质的有效手段。遥感成像光谱学所研究的波长范围包括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以及中-热红外波段,在可见光、近红外和短波红外波段,地表物质以反射太阳光能量为主,固体盐矿物质、水体、植被、冰雪、土壤等物质都有诊断性识别信息的特征谱,而在热红外区,地表物质以热辐射为主,其辐射光谱也可以作为矿物岩石等的物质识别的判据[ ]。本文主要介绍反射光的高光谱图像。 反映物质差别的特征光谱的吸收峰或反射峰的宽度一般在5~50nm左右[ ],且越精细的物质分类需要越高的光谱分辨力,而传统的多光谱遥感数据源的光谱分辨力(几十到几百nm)显然无法满足需要,必须采用高光谱图像数据,例如图1为三条光谱曲线,分别属于健康叶面,病害叶面和松软土地,其中土地和叶面的光谱差别很大,利用多光谱数据就可以区分,而两种状况的叶面光谱差别比较小,只能利用光谱分辨力更高的数据才能区分。目前国际上典型的高光谱成像仪,包括我国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高光谱成像仪的光谱分辨力都优于5-20nm,基本满足地物分类的要求。 图1 光谱曲线与相应的地物波长 反射率

中国物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势下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经济逐步发展成一种崭新的运作方式和商务模式,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也引发了经济领域里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一场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实现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快速转型的同时,物流业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物流作为第三利润已经成为新兴重要产业,从我国物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 探讨我国物流的未来发展趋势。关键词:物流;现状;问题;发展趋势。 3 前言当今社会,物流正成为企业除降低物质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外的“第三利润源”,被经济学界称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企业脚下的金矿”。一个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反映了这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企业的竞争能力,随着物流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物流的发展。认清我国物流的现状与不足,明确发展的目标和趋势,引导物流业健康、高效发展,打造强大的物流产业,进而有力推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一、我国物流的起步我国物流活动是在上世纪 80年代未90 年代初,伴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物流的定义由中国物资流通协会组织,中国物资流通技术开发协会、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方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原国内贸易局物流技术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学者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以下简称《物流术语》标准正式颁布。在充分吸收国内外物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 1978年中国引进物流概念以来,物流业已经走过了 30 多年的历程。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进一步得到了国内外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代物流成为中国发展的热点之一。二、我国物流发展现状中国的物流业,如果从引进概念的 1978年算起,与改革开放的进程基本同步。特别是最近10多年来,由起步期进入快速发展期。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得以确立,物流企业群体加速成长,物流集聚区逐步形成,物流运作的设施设备、信息化水平、行业基础工作和政策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出现了持续平稳快速发展的势头。 2008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总额达到了近90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9.5 %,物流业的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16.5%,占GDP的6.6%, 近年来我国又加大了物流投入,取得了初步的建设成果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第三方物流方兴未艾;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物流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建设稳步推进物流刚刚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从总体来说,我国的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4 (1)物流基础设施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全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①交通运输铁路在国家交通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以八纵八横路通道为路网主骨架加以重点建设。截至去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 7.8万公里排世界第三。本世纪前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铁路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到2010年,发达完善铁路网的建设将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实现铁路信息化。运输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旅客货主买票难、运货难的问题明显缓解,旅行环境显著改善,客货运输的基本服务大为改进,社会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到2008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 368 万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和公路密度比1978

浅析智慧物流未来发展趋势

浅析智慧物流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在我国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以先进物流技术为基础的智慧物流,其共享协同的理念符合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传统物流转型 升级的不可抵挡趋势。虽然我国现阶段智慧物流发展前景较为乐观,但是存在的 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何利用智慧物流最大限度地“降本增效”,已经成为现阶段迫 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智慧物流;未来;发展趋势 1 智慧物流的基本含义与功能 1.1智慧物流的基本内涵 智慧物流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柱,在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实现系统感应、整体剖析迅速处理以及对 本身的调整,实现物流规整智慧、发觉智慧、革新智慧和系统智慧的当代归纳性 物流系统。 1.2智慧物流的基本功能 感知功能:采用各种领先技术获得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服务等各个步骤的大批信息;及时完成数据汇集,使各方能确切掌控 货物、车辆和仓库的信息。 规整功能:既感知智慧之后把收集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用于数 据归档,搭建庞大的数据库。按部就班后加入新数据,使各类数据按需求工整, 实现数据的联系性、开放性及动态性;规范数据和过程,促进跨网络的系统整合。 智能分析功能:应用智能化的模拟器模式等办法解析物流难题。依据难题作 出暂时认定,并在施行流程中不断印证难题,察觉新难题,在系统运行中做到理 论与施行相结合。系统会自动调用原有经验数据,随时随地察觉物流作业活动中 的缺陷或者脆弱步骤。 优化决策功能:联合特殊需求,依照各样的情形来评价成本、时间、质量、 服务、碳排放和其他标准,评价基于或然率的风险行预定解析,联合拟定决议, 提议最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法,使作出的决议更加精确科学。 系统支持功能:系统智慧集结呈现于智慧物流并不是分别自立,截然不同的 各个步骤自动运行,而是每个步骤都能互相关联,互通有无,同享数据,改良资 源配置的系统,从而为物流各个步骤提供最强大的系统支持,使各环节协作、协调、协同。 2 目前钢铁企业物流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2.1物流管理比较分散,缺乏整体规划 我国大多数钢铁企业由于自身运营模式、历史原因以及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致使物流资源和各种运输资源集中程度不足。尽管都设置了独立运输部门以及仓 储部门,可是整体规划能力较低,物流管理还没有完全改变以前分管各片的管理 模式,所有物流环节均处于相互分割的状态,浪费了很多资源,并且增加了不少 无效作业环节,相关信息无法顺利流通,导致物流综合效率比较低。比如销售、 采购以及生产环节均设置了独立物流部门,同时职能性质比较相近的各个物流部 门因为不同环节之十分独立所以是相互隔离的,部门各自为政,销售物流、生产 物流以及供应物流也处于分割撕裂状态,经常出现集中卸车或者是压库等现象。

遥感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一前言 二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三遥感信息技术的应用 3.1遥感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3.1.1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 3.1.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体富营养化 3.1.3通过遥感技术调查废水污染和泥沙污染 3.1.4应用红外扫描仪监测水体热污染 3.1.5通过遥感技术分析水域的分布变化和水体沼泽化 3.2.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3.2.1臭氧层 3.2.2大气气溶胶 3.2.3有害气体 3.2.4气候变化 3.3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 3.4应用遥感技术监控生态环境 3.5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 四遥感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4.1遥感影像获取技术越来越先进 4.2遥感信息处理方法和模型越来越科学 4.3 3S一体化 4.4建立高速、高精度和大容量的遥感数据处理系统 4.5建立国家环境资源信息系统 4.6建立国家环境遥感应用系统 五总结 六参考文

一前言 遥感,作为采集地球数据及其变化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世界围得到广泛的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理论上、技术上和实际应用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遥感数据源向着更高光谱分辨率和更高空间分辨率发展的同时,处理信息技术也更加成熟;在应用方面,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向着更系统化,更定量化的方向发展,是遥感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 二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遥感技术是指从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器上,利用各种波段的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信息感应,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技术,具有遥远的感知的意思。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遥感”这个词,到1972年美国陆地卫星计划发射了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绘、气象、生态环境、水利、航天、地质、矿产、考古、旅游等领域,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和宏观角度去认识世界的新方法与新手段,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效率之高是以前各种技术无法企及的。 三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3.1.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 3.1.1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 全球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及其制品高达1000万吨,利用多光谱航片可对海面石油污染进行半定量分析,将彩色航片同步拍照与近红外片做的彩色密度分割图相比较,更精密地判断和解译信息,参照图片画出不同油膜厚度的大致分级图。通过彩色密度分割图像,特别是数字密度分割图,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油量的分布情况。通过彩色密度分割可把相差零点零几厚度的海面油膜区分出层次来,这有利于用航空遥感对海面油的扩散分布和半定量研究。浓度大的地方是黄色,往外扩散的油膜变薄,呈黄紫混在一起的颜色,再往外扩散的油膜就更薄些呈紫色。通过对污染发生后各天的气象卫星图像的对比分析,确定油膜的漂移方向,计算出其扩散速度和扩散面积。 3.1.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体富营养化 浮游植物中的叶绿素对蓝紫光和红橙光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当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时,我们就可以利用遥感技术推算出水体中的叶绿素分布情况。赤潮区的海水光谱特征是藻类、泥沙和海水的复合光谱,另外有机或无机颗粒物也会吸收入射光,影响水体的透明度。 3.1.3通过遥感技术调查废水污染和泥沙污染 废水的颜色与悬浮物性状千差万别,特征曲线上的反射峰位置和强度也不大一样,可以用多光谱合成图像进行监测。水中悬浮泥沙的浓度和粒径增大,水体反射量也会相应增加,反射峰随之红移,定量判读悬浮泥沙浓度的最佳波段是0.65~0.85微米。 3.1.4应用红外扫描仪监测水体热污染 应用红外扫描仪记录水体的热辐射能量,真实反映其温度差异。在热红外图像上,热水温度高,辐射能量多,呈浅色调。冷水和冰辐射能量少,呈深色调。热排水口处通常呈白色羽流,利用光学技术和计算机对热图像作密度分割,根据少量的同步实测水温,画出水体等温线。

浅谈现代物流状况与发展趋势

浅谈现代物流状况与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代物流的概念以及现代物流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讨论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并且指出了我国加入WTO之后,企业及其产品更多地走向国际市场,面临这一趋势,需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 【关键词】现代物流;物流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043-01 一、现代物流概念 现代物流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则认为:“现代”物流是根据客户的需求,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流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 现代物流不仅单纯的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

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因此,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发展的主要特点:一是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己初露端倪,这说明中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二是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走出以企业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发展第三方物流,己是中国物流业发展当务之急。 二、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物流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现代物流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实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需要发展现代物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发展社

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本科生实验报告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试验课程:物流管理 实验项目: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导老师: 开课时间: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践时间:实验评分: 实验目的: 研究物流信息技术在中国发展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实验内容: 1.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 2.物流信息技术在国内生产经营中应用现状 3.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实验结果:以小论文形式提交 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 (一)、物流信息化的需求 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之中,所以物流领域的信息化既带有一般 信息化的共性,也有其特性。分析近年来现代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的 原因,主要来自于三个层面的因素。第一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使得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因此只要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就能提高决策水平,从而带来效益。在这个层面上可以不涉及或少涉及流程改造和优化的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这是所有信息化的共性问题,基础问题。第二是企业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不断追求降低成本和加快资金周转,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此时的信息系统作用有二,其一是固化新的流程或新的管理制度,使其得以规范地贯彻执行;其二是在规定的流程中提供优化的操作方案,例如仓储存取的优化方案,运输路径的优化方案等。此时信息系统作用主要在于固化管理和优化操作。此类信息化建设涉及流程,因此带有明显的行业特点。第三个层面是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上升,其中物流管理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主要是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如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的协同、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协同等,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是供应链的血液循环系统,也是中枢神经系统。供应链的基础是建立互利的利益机制,但是这种机制需要一定的技术方案来保证,信息系统在这里的主要作用是实现这种互利机制的手段。

国际物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国际物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观察今天国际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那就是席卷世界的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最重要趋势,其他趋势不能不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和制约。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资源配置已从一个工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扩展到整个世界。国际物流通过现代运输手段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在国际贸易和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新崛起产业,国际物流正越来越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和重视。经济全球化为国际物流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货物跨越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一种物流运作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当前国际物流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1.国际贸易的急剧扩大,为国际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贸易高速增长,规模急剧扩大。2000年至2007年,世界货物贸易的年均增长率5.5%,两倍于同期世界产出的增长,2007年国际贸易总额高达28.1万亿美元,货物贸易量增长了7.5%,比同期世界GDP增速3.5%高一倍以上。世界总出口额占世界GDP的比重,1980年仅为21.79%,2001年上升到24.67%,2007年达到34.6%,6年内比重上升了10个百分点,是过去21年增幅的3.4倍多。全球国际贸易的货物流程,90%是由海上运输来完成的。据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海运总量达到了惊人的74亿吨,平均每天有2000多万吨货物在海上流动着,比2005年增长了4.3%。2007年,全球的商船总吨位已超过10亿载重吨,比上年增加了8.6%。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上涨行情,突破了11000点大关,比2006年底的4400点上涨了250%。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各国的贸易依存度也不断上升。2001~2007年,世界贸易依存度从48.4%提高到69.5%,其中出口依存度从24.1%提高到34.6%。同期发达经济体的贸易依存度由46%提高到56.5%,发展中经济体由57.6%提高到73.4%。世界贸易依存度的大幅度上升,表明了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也表明了以国际贸易为基础的国际货物流动在世界范围内更加波澜壮阔地加快推进。 2.国际产业的重新分工布局,为国际物流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服务 经济全球化使越来越多的国家被卷入其中。从国际分工看,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分工程度大大提高,制造业重心继续东移。原来的传统垂直分工体系,是由发展中国家提供能源、资源和原材料、发达国家提供工业制成品的两极配对,现在已演变成一般发展中国家提供能源和资源、以中国为首的一些新兴经济体提供大部分工业制成品、发达国家提供关键技术、零部件、高端产品和服务、最后进行总集成或总装的格局。在出口结构上,世界制成品的出口约占总出口的70.1%,北美制成品出口占比超过73.5%,欧洲78.4%,亚洲制成品出口占比也高达81.9%。中东、非洲和独联体国家2/3出口则依赖燃油和矿产品,中南美洲农产品出口占到23.8%,燃料和矿产品出口占42.4%。最不发达国家3/4出口收入来源于初级产品,只有1/4来源于服装制成品出口。在进口结构上,发达国家是最终的消费和进口市场,美国进口占据了世界进口总额比重的15.8%,欧盟25国为39.2%,日本为4.8%,三者合计高达60%,世界货物进出口的一半以上都为10个发达国家拥有。近几年,“金砖四国”进口份额从2001年的6.3%上升到

我国遥感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遥感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引言 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通过遥感技术,可查询到高分一号、高分二号、资源三号等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1它集中了航天、航空、电子、计算机、现代光学以及生物地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成为一种先进而有效的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及区域开发综合评价分析手段。遥感科技被公认是一种大容量的信息获取手段,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中已显示出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从而日益受到重视。根据联合国不完全的统计,目前全世界至少有1,400多个组织从事遥感活动。美国每年利用陆地卫星所得的效益为14亿美元,利用气象卫星资料避免各种损失为20亿美元,并预测政府在今后每年可以从商业化遥感活动中获取税收14亿美元。2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由紫外谱段逐渐向 X射线和γ射线扩展。从单一的电磁波扩展到声波、引力波、地震波等多种波的综合。3 我国已成功发射并回收了10多颗遥感卫星和气象卫星,获得了全色像片和红外彩色图像,并建立了卫星遥感地面站和卫星气 1百度百科遥感技术 2《中国科技论坛》1986年第5月 3中国测绘网现代遥感技术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象中心,开发了图像处理系统和计算机辅助制图系统。从“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获取的红外云图上,我们每天都可以从电视机上观看到气象形势。4此外,作为我国卫星遥感平台代表的北斗卫星已得到国际范围的认可。 二.数据与方法 1950年代组建专业飞行队伍,开展航摄和应用。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5年11月26日,返回式卫星,得到卫星像片。80年代空前活跃,六五计划遥感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第一颗“风云1号”气象卫星。1999年10月14日中国成功发射资源卫星1 之后进入快速发展期--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光谱信息成像化,雷达成像多极化,光学探测多向化,地学分析智能化,环境研究动态化以及资源研究定量化,大大提高了遥感技术的实时性和运行性,使其向多尺度、多频率、全天候、高精度和高效快速的目标发展。遥感影像获取技术越来越先进;遥感信息处理方法和模型越来越科学神经网络、小波、分形、认知模型、地学专家知识以及影像处理系统的集成等信息模型和技术,会大大提高多源遥感技术的融合、分类识别以及提取的精度和可靠性。统计分类、模糊技术、专家知识和神经网络分类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复合的分类器,大大提高分类的精度和类数;53S 4中国测绘网遥感平台 5国土资源遥感

国内外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概述

国内外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概述物流是什么?我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的定义是:物流( Logistics )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的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为了更有效的实现物流各个基本功能,需要现代的各种物流技术提供支持。现代物流技术是指在现代物流活动中把商品进行移送和储存,为社会提供无形服务的技术。它可分为硬技术和软技术:硬技术又包含基础设施、机械技术、材料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软技术包括规划技术、运用技术、评价技术等。在各个子技术中又还可以分为更具体的仓库技术、装卸技术、包装材料技术等等。目前发展较快的技术有:运输、仓储、搬运、包装、集装单元化、物流信息技术等等。本文将就现代物流技术中比较重要的运输技术、仓储技术和物流信息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运输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运输的概念: 运输是人和物的载运及输送。本书中专指“物” 的载运及输送。它是在不同地域范围间(如两个城市、两个工厂之间,或一个大企业内相距较远的两车间之间),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对“物” 进行空间位移。和搬运的区别在于,运输是较大范围的活动,而搬运是在同一地域之内的活动。目前国内外主要运用的运输技术有:智能运输系统(IT S)、重型载货汽车技术、 GPS与 GIS等等。 1、智能运输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和车辆制造,加强了车辆、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定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系统。智能运输系统技术是交通运输领域内为“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的目的而进行研究和开发的,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首先开始研究的,紧接着欧洲和日本也相继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已基本趋于成熟。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对智能运输系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有相当的规模。我国是在2 0世纪9 0年代开始大规模地对智能运输系统技术进行研究的,现已在全国许多地方 相继开始推广应用,有的(如北京)已初步取得了成效。根据中国的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智能运输系统主要是由交通控制中心系统、车载系统、外场设备系统以及远程访问系统组成的,并且各系统都包含有多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都能通过通信系统进行有关信息的传输。中心系统中关于道路交通的几个子系统包括:交通管理系统、车辆控制系统、货运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紧急救援系统。 2、重型载货汽车产品技术进展 近几年,世界发达国家各商用车制造商纷纷投巨资研制新一代产品,通过采用高新技术,最大

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论文

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目录 一、遥感的概念 (1) 二、遥感的发展历史 (1) 三、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1) 四、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2) 4.1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 (2) 4.1.1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体富营养化 (2) 4.1.2通过遥感技术分析水域的分布变化和水体沼泽化 (2) 4.2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2) 4.2.1臭氧层 (2) 4.2.2有害气体 (2) 4.2.3气候变化 (2) 4.3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 (2) 4.4应用遥感技术监控生态环境 (3) 4.5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 (3) 五、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3) 5.1遥感影像获取技术越来越先进 (3) 5.2遥感信息处理方法和模型越来越科学 (4) 5.3 3S一体化 (4) 5.4.建立高速、高精度和大容量的遥感数据处理系统 (4) 5.5.建立国家环境资源信息系统 (4) 5.6.建立国家环境遥感应用系统 (4) 六、总结 (5)

一、遥感的概念 遥感的英文是“remote sensing”,意即“遥远的感知”,在日本叫“远隔探知”或“远隔探查”。其科学含义一般理解为:在遥远的地方,感测目标物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确定目标物的属性及目标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不与目标物接触,凭借其发出的某些信息识别目标。所以有人将遥感技术作为一种侦察技术。 根据遥感的这一概念,人和动物都具有一定的遥感本领。例如,人的眼睛识别物体的过程就是一种遥感过程,它是靠物体的色调、亮度,以及物体的形状、大小等信息,来判定物体的属性。蝙蝠能发射超声波,并用接收到的回波来判断障碍物的距离、方位和属性。现代遥感技术就是模仿自然界中的遥感现象和过程而产生的。 目前,对遥感比较一致的定义是:在远离被测物体或现象的位置上,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接收、记录物体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与解译,对物体及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与技术。 二、遥感的发展历史 任何一门科学和技术的形成与发展,总是和时代的发展和要求相一致,不可能超越时代,遥感技术当然也不例外。它的形成是与传感技术、宇航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联系,与军事侦察、环境监测、资源开发利用和全球变化的需要相适应的。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普通照相机和飞机的基础上,一些新的信息探测系统相继出现。人类观测电磁辐射的能力从可见光扩展到了紫外、红外、微波等,对目标物信息的收集方式从摄影到非摄影;资料由像片到数据(非图像);平台由汽车、飞机发展到了卫星、火箭;应用研究从军事、测绘领域扩展到了农、林、水、气象、地质、地理、环境和工程等部门。这就需要引进一个新的术语,以便概括这种信息探测系统及其过程。1960年美国学者伊林L.布鲁伊特(Evelyn L..Pruitt)提出“遥感”这一科学术语,1962年在美国密执安大学召开的<国际环境科学遥感讨论会)上,这一名词被正式通过,从此就标志着遥感这门新学科的形成。 但是,在遥感一词出现以前,就已产生了遥感技术。发展至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常规航空摄影阶段、航空遥感阶段和航天遥感阶段。 三、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遥感技术是指从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器上,利用各种波段的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信息感应,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技术,具有遥远的感知的意思。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遥感”这个词,到1972年美国陆地卫星计划发射了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

3[1].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1(湘教版必修3)

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二、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遥感的概念 2、能简要说明遥感技术的发展过程。 3、能说出遥感的几种常见分类。 4、能举例说明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二)方法与过程 1、通过阅读教材中提供的资料并上网搜索遥感信息,归纳遥感的几个发展阶段。 2、通过读图或上网搜索相关资料比较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使用飞运载工具、主要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差异。 3、通过上网搜索有关遥感技术应用的信息,归纳遥感技术的主要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的介绍,使学生感悟新兴地理信息技术的生命力,从而初步养成热爱科学、努力学习新兴科学的好习惯。 2、通过迅速发展的中国遥感技术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情感。 3、通过遥感技术在农业、军事、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的学习,产生对遥感技术的好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动力。 三、重点:根据运载工具不同的遥感分类种类。 四、学习方法: 1、多媒体课件演示。 2、读图分析讨论。 3、教师点拨、启发、引导。 4、理论联系实际。 五、课时:1课时

导入:南极考查必须穿越西风带区,这是多年来南极考察的难题。在我国开展的第14次南极考察中,1997年12月10日“雪龙号”科学考察船进入强风带时,与外界中断了联系,“船载气象卫星接收系统”接收到了一张非常清晰的卫星云图,图像上清晰的显示了三个气旋的位置及运动方向。这就是本节我们学习的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基础层次问题 1、什么是遥感技术? 2、遥感技术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3、遥感技术有哪些特点? 4、遥感技术系统由那些组成? 5、遥感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何分? 6、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对比优缺点。 7、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有哪些? 8、遥感在环境灾害监测中如何应用? 9、遥感卫星的科学实验功能有哪些? 知识反馈 1、下列遥感类型中,探测范围由大到小依次是 A.近地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B.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C.航空遥感、近地遥感、航天遥感 D.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近地遥感 2、下列遥感类型中.按照应用领域或专题进行分类的是 A.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B.主动式遥感、被动式遥感 C.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