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课件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课件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语言与文化》的第二章节“语言游戏”,详细内容为“灯谜的起源与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灯谜的历史背景、类型特点,并掌握基本的猜谜和解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灯谜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掌握灯谜的基本类型和猜谜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灯谜的猜谜技巧和谜底构思。

教学重点:灯谜的起源、发展、类型及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谜语卡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有趣的灯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

2. 背景介绍:讲解灯谜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 灯谜类型:介绍常见的灯谜类型,如字谜、成语谜、事物谜等,并举例说明。

4. 猜谜技巧:讲解猜谜的基本方法,如正面推理、反向推理、借代法等。

5. 实践环节:分组让学生尝试猜谜和解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6.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灯谜,详细讲解谜底构思和猜谜过程。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组灯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灯谜的起源与发展2. 灯谜类型:字谜、成语谜、事物谜等3. 猜谜技巧:正面推理、反向推理、借代法等七、作业设计(1)头上三点水,下面是土坷(打一字)(2)一心一意,两只手(打一成语)答案:分别为“法”、“得心应手”2. 课后思考: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灯谜文化内涵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了解灯谜的起源、类型、猜谜技巧等方面知识。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拓展延伸方面,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灯谜比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其他语言游戏,如对联、歇后语等,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课件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课件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趣味语文”章节,着重探讨语文与灯谜的密切关系。

详细内容包括灯谜的历史起源、分类、结构及其与诗歌、成语、典故等语文元素的关联,同时结合实际例题,让学生在趣味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灯谜的历史起源、分类及结构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学会运用成语、诗歌、典故等语文知识制作灯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灯谜的结构特点和制作技巧。

教学重点:灯谜与成语、诗歌、典故等语文元素的关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趣味灯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展示:(1)介绍灯谜的历史起源、分类和结构特点。

(2)分析灯谜与成语、诗歌、典故等语文元素的关联。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制作灯谜,鼓励运用所学的成语、诗歌、典故等语文知识。

4. 例题讲解:挑选一组具有代表性的灯谜,进行详细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解答几个灯谜,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1.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2. 内容:(1)灯谜的历史起源、分类、结构(2)灯谜与成语、诗歌、典故的关联(3)灯谜制作实例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制作一组灯谜。

2. 答案:教师批改后,给出正确答案及解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参与灯谜的制作,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关于灯谜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将灯谜与诗词、对联等结合,创作出更多有趣的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灯谜的结构特点和制作技巧。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世说新语·捷悟》
会挽雕弓如满月——射虎法门
一、灯谜的结构
பைடு நூலகம்
终生念伊减姿容 (字)

谜面
谜目
谜底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灯谜的基本规则
(一)谜面要成文
灯谜 规则
(二)底面不相犯 (三)扣合无闲字 (四)成谜须别解 (五)事例符事实
(一)谜面要成文(“说人话”)
谜面除一个字的独字谜外,都必须是能表达一定 语意的词组、句子或符号,有一定的艺术性。不符语 法、不合逻辑、佶屈聱牙、词不达意的谜面,称之为 “谜面不通”,不能成谜。
例如:言火火(成语)混为一谈 “言、火、火”三字混在一起组成一“谈”字, 看起来构思合理,但谜面“言火火”文义不通,因而 不能成谜。
再如:本来一走国际中(字)困 此谜扣合虽无懈可击,但谜面不知所云,属“谜 面不通”之作。
(二)底面不相犯(“别犯二”)
谜面和谜底中绝不允许有重复的字,如果有相 同的字出现,灯谜术语称之为“露面”或“露春”。 一旦露面,谜味即荡然无存,故“露面”被谜界公 认为灯谜猜制之一大忌。
灯谜的别解分为底别解,面别解,底面双别解
(1)谜底别解 1.家徒四壁(摄影名词) 2.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口语)
(2)谜面别解 3.现代剧(成语) 4.两心共惆怅(数学名词)
(3)底面双别解:谜面和谜底都有字或词不按本义而按歧义解,然后面 底再互为扣合。 5.汉钟离(服装名词一)
(五)事例符事实(“别说谎”)
叶动残榆,赏心青翠下,不见西湖。 美人谁若念,此际也当须,邀朋沽后唤 一壶。终成断肠,离离半枯。寒如切、 意亦乱,知为何故。
寻古,留月住。于苦尽头,望断西 南路。推倒长城,迁居燕北,聚散且由 一去。竹韵和声调随弦,孰琴奏起二泉 曲。音恍惚、慢听来,更似何物。 (猜九笔字一)

灯谜ppt

灯谜ppt

五、猜射对象不同
民间谜语通俗易懂,适于文化水平较低的人或少年儿 童,特别是一些儿歌式的谜语,题解适于少年儿童, 如:十个光头小孩,列队分站两排。五人同床同睡, 合穿两件衣衫。(打人体部位一) 谜底:脚趾 一只雀,飞上桌,捏尾巴,钻下河(打用具一) 谜底:汤匙
灯谜则不同,其猜射规则严格,手法种类繁多, 扣合隐晦曲折,谜底范围广泛,猜射者必须具 备一定的文化程度和较宽的知识面。如: 久别重逢(打一中草药名) 谜底:一见喜 醒后得知一场梦(打《西游记》人名) 谜底:悟空 测鼠(打一词牌名) 谜底:卜算子
光认衣裳不认人。"
有人报告了财主,财主一听蹦了出来,问秀才:"你凭什么骂……人? "秀才说:"谁骂人了,我写的是个谜语,谜底是针。"说着打着灯笼大摇 大摆地走了。
中国谜语最早始于战国
灯谜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传统的一门综合性艺术.早在夏代,就
出现了一种用暗示来描述某种事物的歌谣.开始的谜流行于口头说猜,三国时期有人 把谜写在纸上贴出来令人猜对.到了南宋,有一些文人学士为了显示才学,常在元宵 花灯之夜,将谜条贴在纱灯上,吸引过往行人,因之又有了“灯谜”一称.清中叶以后, 谜风大盛,涌现了许多谜师。辛亥革命后,灯谜形成了南宗北派两种风格,到了 旧社会,由于谜家大都是士大夫阶层,有些文人自命清高,片面强调风雅,排斥 民间灯谜。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指引下,灯谜活动更加蓬勃 发展,,谜材谜作日益完善丰富,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都有灯谜活动及灯谜学术交流。 民间谜语与灯谜不同,灯谜属于文义谜,而民间谜语除了少量字谜外,都是以事 物的特征来隐射的,因此,它属于事物谜。它主要着眼于事物的形体,性能,动 作等特征,运用拟人,夸张、比喻等手法来描绘谜底,从而达到隐射的目的。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课件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课件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趣味语文”章节,详细内容为“语文与灯谜”。

通过引导学生探索灯谜的历史、结构及其与语文的紧密联系,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灯谜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创作灯谜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灯谜的结构及其与语文知识的联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创作灯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有趣的灯谜,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灯谜的历史与起源:介绍灯谜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 灯谜的结构:讲解灯谜的基本结构,分析其与语文知识的联系。

4.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分析并解答灯谜。

5. 例题讲解:挑选一组典型灯谜,详细讲解分析过程。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解答一组灯谜,巩固所学知识。

7.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进行灯谜创作,展示并分享成果。

六、板书设计1. 灯谜的历史与起源2. 灯谜的结构3. 灯谜与语文知识的联系4. 灯谜解答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创作一组灯谜,并给出谜底。

2. 答案:学生创作的灯谜及谜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活跃,但对灯谜结构的理解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灯谜的资料,了解灯谜的种类、创作技巧等,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灯谜的结构及其与语文知识的联系。

2. 例题讲解过程中的分析方法和技巧。

3. 学生的随堂练习和互动环节的参与度。

4. 作业设计中的灯谜创作及答案的准确性。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灯谜的结构及其与语文知识的联系灯谜的结构包括谜面、谜目、谜底三部分。

趣味活动课中秋猜灯谜PPT课件

趣味活动课中秋猜灯谜PPT课件
第27页/共104页
•茶壶
第28页/共104页
•翻印底片(打一常用成语)
第29页/共104页
•颠倒黑白
第30页/共104页
•汕头人在变化(打一花卉 树木)
第31页/共104页
•水仙
第32页/共104页
•凿壁偷光(打一历史人物)
第33页/共104页
•孔明
第34页/共104页
•十二生肖收尾相连(打一 个字)
55、什么叫ICQ?
I SEEK YOU
56、"黄梅戏"是哪个省的地方戏? 安徽
第90页/共104页
57、汉字笔画最少的一笔字有几个? 两个 (一和乙)
58、“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学?生。
59、唐朝被称为“青莲居士”的是哪位诗
人?
李白
60、“丁克家庭”指的是什么样的家庭?
无子女、双收入的夫妇。“丁克”是英语D INK(Double Income No Kinds)的音译。
极苦
第88页/共104页
43、中国民间的节令——“九九”是从哪一天
开始的?
冬至
44、催熟西红柿在性质上和未熟的西红柿一
样,它的最终营养成分尚未形成。而且,此时 西红柿内一种有毒的化学成分最高,它是:
番茄碱 45、情人节送风铃草表示: 温柔的爱
46、通常铅笔上的英文字母“B”表示:软质铅笔
47、近视眼患者不应该常吃: 甜食
草酸镁和:
草酸钙
3、菜汤上浮着一层油会使菜汤凉得: 更慢 4、豆浆中加入什么会制成豆腐: 石膏
5、有“果王”美称的水果是: 榴莲
6、草莓在哪国作为蔬菜?
日本
7、哪种东西可暖胃?
生姜
8、哪种水果可以止咳?

元宵节猜灯谜PPT课件

元宵节猜灯谜PPT课件

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
02
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猜灯谜活动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和交流,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
感情,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0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猜灯谜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通过参与活动,可以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元宵节猜灯谜PPT课件
• 元宵节文化背景 • 猜灯谜活动介绍 • 经典灯谜解析与欣赏 • 创意灯谜设计与挑战 • 校园内开展猜灯谜活动实践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01 元宵节文化背景
元宵节起源与传统习俗
起源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起源 于汉朝,与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 兴盛有关。这一天,人们点燃灯 笼,祈求平安和丰收。
统节日的知识。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建议
发展趋势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将更加 受到关注。未来,可以通过更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互动形式,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课堂
教学中。
建议与措施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更加有趣、互动性强的灯谜和课堂活动,以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创作灯谜,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 文化素养。此外,学校可以组织更多关于传统节日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
成语类灯谜解析与欣赏
谜面
如厕不一定小便 (打一成语)
谜底
有的放矢
解析
如厕除了放水,“矢”(“屎”的谐音)也会“放矢”。
成语类灯谜解析与欣赏
谜面
01
功夫影集 (打一成语)
谜底
02
包罗万象

传统文化之中秋节猜灯谜-2022-2023学年高中主题班会 课件(24张PPT).ppt

传统文化之中秋节猜灯谜-2022-2023学年高中主题班会 课件(24张PPT).ppt

中秋猜灯谜大赛
( 打 一 成 语 )
十 五 的 月 亮
谜底:正大光明。
• 十五的月亮正是又大又明亮的时候,该成语形容心怀坦白,言行正 派。
中秋猜灯谜大赛
( 影 院 用 语 )
满 船 明 月 浸 虚 空
谜底:全天上映
中秋猜灯谜大赛
( 财 会 名 词 )
月 老 为 媒 结 姻 缘
谜底:双红线。
中秋快乐!团团圆圆! 事事如意!阖家欢乐!
中秋猜灯谜大赛
)(Leabharlann 欲 上 打月 一宫 成折 语桂 枝 。
谜底:高不可攀。
• 月宫以及月宫上的桂花树都是高得无法攀登的地方。该成语常形容 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中秋猜灯谜大赛

头个
不西
( 打 一 厨 具 )
怕 水 , 下 头 不 怕
瓜 样 , 口 朝 上 面
火搁
。。

谜底:铁锅。
中秋猜灯谜大赛
➢ 开始的谜流行于口头说猜,三国时期有人把谜写在纸上贴出来令人猜对.到了南宋,有一些文人学士为了显示才学,常在元 宵花灯之夜,将谜条贴在纱灯上,吸引过往行人,因之又有了"灯谜"一称.
第 二 章
中秋猜灯谜规则
灯谜大赛游戏规则
比赛胜利者可获得神秘奖品
0 (找万哥哥),比赛最后一名 将得到辅导员中秋终极神秘安
夕阳一点已西坠。 夕阳一点已西坠。——————夕-丶=
相思泪,心已醉, 相思泪,心已醉,——————思-心=田
空听马蹄归。
空听马蹄归。————————马蹄=灬
秋日残红萤火飞。 秋日残红萤火飞。——————秋-火=禾
苏东坡一听,恍然大悟,忙说:“原来如此!这不难,包在愚兄身上。”于是引线穿针做红娘,成全了美 事。 你能猜出秦观吟的词谜是什么字?他爱的是哪一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例如:转怒为喜(京剧目)收严颜 谜面中的“喜”字在谜底里没派上用场,属抛荒。如将谜面改为“息 怒”,谜底扣合“收严颜”就紧凑了。 再。如:经春历夏又秋冬(成语)满载而归 谜底中的“而归”两字在谜面里反映不出来,属无根。如将此谜改为 “经春历夏又秋冬(电学词语)过载”,扣合就准确了。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六朝帝王皆尘土(唐诗三百首六句不连) 狐狸马上就要骗下乌鸦嘴里的美食了(5字科学实验用语) “露似珍珠月似弓”(物理名词) “几日春愁无意绪”(5字联通用语) 三炷香盟风月中(算术口诀) 残阳染径门扉掩,新月初上复登楼(物理公式) 亦纵情,亦圆润,京曲昆声传雅韵(扑克游戏语) “薄雨掠尘时点点”(张惠妹歌曲) 春兰图上添几笔,瀚墨馨香画数卷(古籍一)
例如:赶先进,超先进(成语)后来居上 谜底“后来居上”是谜面的注释,因过于直解而缺少了谜味。若 改为“住房分配从楼下开始(成语)后来居上”,谜底中的“居”字, 由原意“位于”别解为“居住”,这样就符合灯谜的规矩了。 再如: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电影名)奇袭 此谜也是注释性的,没有趣味。若将谜面改为“单打”谜底“奇 袭”便有了别解,原意为“出奇制胜”的“奇”别解为表示单数的 “奇”。
灯谜的特点
一、趣味性 二、知识性 三、文学性 四、教育性 五、群众性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灯谜的趣味性 1、水中翻跟头(字) 2、压马路(字) 3、GOOD MORNING(字) 4、既无事干,又没能力,难以生存(五字常用语) 5、当阳桥上一声吼,独退曹家百万兵 (四字过激行为)
谢安卸任复再起
(《赤壁赋》句一)
多忧发早白
(《赤壁赋》句一)
满眼蓬蒿共一丘(《师说》句一)
清明
【北宋】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是故无贵无贱
请君猜谜, 不要说话,不要走, 且站在一 边, 对着细想(字)
——《世说新语·捷悟》
会挽雕弓如满月——射虎法门
一、灯谜的结构
终生念伊减姿容 (字)

谜面
谜目
谜底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灯谜的基本规则
(一)谜面要成文
灯谜 规则
(二)底面不相犯 (三)扣合无闲字 (四)成谜须别解 (五)事例符事实
(一)谜面要成文(“说人话”)
谜面除一个字的独字谜外,都必须是能表达一定 语意的词组、句子或符号,有一定的艺术性。不符语 法、不合逻辑、佶屈聱牙、词不达意的谜面,称之为 “谜面不通”,不能成谜。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灯谜的文学性
1、桃花潭水深千尺(成语) 2、问君能有几多愁(成语) 3、远树两行山倒映,轻舟一叶水平流(字) 4、抚琴退魏兵,挥泪斩马谡(京剧目) 5、渭城朝雨浥轻尘(多字成语)
客舍青青柳色新(苏轼词一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红楼梦》词一句) 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煜词一句) 6、念你、悲你、惜你、你影踪全无,心俱碎、残花相依(成语)
灯谜
1 灯谜的起源与历史 2 灯谜的结构与规则
3 灯谜的特点
问渠那得清如许——灯谜源流
我国的灯谜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廋词”和“ 隐语”,这是灯谜的雏形。到了汉代“隐语”开始分化为两个方向。一类以描写特征为主 的事物谜;另一类以文字形义为主的文义谜。到了魏代,则称为“谜语”。隋唐时期随着 诗歌的兴盛,诗谜大量出现,并成为主流。从宋代开始,一些文人学士常在元宵之夜,将 谜条张贴在各种花灯之上,吸引行人猜射,“灯谜”就是这样而来的。谜语悬之于灯,供 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 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 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清中叶以后,谜风 大盛,涌现了许多谜师。辛亥革命后,灯谜形成了南宗北派两种风格,旧社会,由于谜家 大都是士大夫阶层,有些文人自命清高,片面强调风雅,排斥民间灯谜。解放后,在党的 “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指引下,灯谜活动更加蓬勃发展,谜材谜作日益完善丰富,为建 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 侨都有灯谜活动及灯谜学术交流。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温庭筠(约812-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 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唐代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 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不得志,行 为放浪。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文思敏捷,每 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恃才 不羁,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 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监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 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
注:面出司马迁《报任安书》。司马迁坦称其作《史记》的心路历程,为任 安诸人所知。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叶动残榆,赏心青翠下,不见西湖。 美人谁若பைடு நூலகம்,此际也当须,邀朋沽后唤 一壶。终成断肠,离离半枯。寒如切、 意亦乱,知为何故。
谜面和谜底中绝不允许有重复的字,如果有相 同的字出现,灯谜术语称之为“露面”或“露春”。 一旦露面,谜味即荡然无存,故“露面”被谜界公 认为灯谜猜制之一大忌。
例如:悬崖勒马(国名)危地马拉 谜面和谜底中都有“马”字,形成露面,因而 不能成谜。若将谜面改为“悬崖勒缰”,这谜就成 立了。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四)成谜须别解(“要含蓄”)
灯谜贵在别解。“别解”就是利用汉字一字多音、多义、变化顿 读等特点,使谜面或谜底的本义转化为别的含义。有了别解,谜才有 趣,直来直去有失谜味。如果谜底是谜面的注释,或者谜面是谜底的 注释,那就不成为灯谜了。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五)事例符事实(“别说谎”)
谜面内容应当符合生活实际,符合科学规律,绝不 可生造虚构,逻辑推理也应力求准确。
例如:正月无初一(字)肯 这条谜的面句文字倒也读得通,扣合也说得过去:
“正”字没有最初的一划,是“止”字,“止、月”合 作“肯”字。但这是不符合科学规律的,因为正月绝对 不会没有初一,所以这条谜不能成立。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王子猷居山阴 ,夜大雪,眠觉 ,开室, 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 隐》诗 。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 ,即便夜 乘小舟就之 。经宿方至 ,造门不前而返 。 人问其故 ,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 返,何必见戴?”——《世说新语·任诞》
谜,隐语也,盖起于宋,经演变成型。 别解会意,得之道;直解离合,显之术。(字)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做“黄绢、 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卿解不?”答 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 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之。修曰:“黄 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 ‘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 于字为‘辤’;所谓‘绝妙好辤’也。”魏武亦记之,与 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例如:言火火(成语)混为一谈 “言、火、火”三字混在一起组成一“谈”字, 看起来构思合理,但谜面“言火火”文义不通,因而 不能成谜。
再如:本来一走国际中(字)困 此谜扣合虽无懈可击,但谜面不知所云,属“谜 面不通”之作。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二)底面不相犯(“别犯二”)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除了上述五条主要规则外,还应注意灯 谜的宣传效果以及褒贬得当、谜面要有文采、 底面不能“倒吊”,并防止谜面谜目太泛、谜 底多个等弊病。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三)扣合无闲字(“别啰嗦”)
一条好的灯谜,在谜底谜面扣合时,应当字字有着落,
不能出现“闲字”。所谓“闲字”就是在谜面或谜底中 出现了派不上用场的字。谜面里的字或词落实不到谜底 里的,叫做“抛荒”;谜底里的字或词反映不到谜面里 的,叫做“无根”或“踏空”。这些闲字一般是指句子 的主、谓、宾等主要成分。但对句子的中心词起到限制 或补充作用的定、状、补等次要成分,则是允许存在的, 不属“闲字”。通常除了使用拢意的手法成谜以外,其 他体裁的灯谜都要求底面字词对应切扣,勿出闲字。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高中语文兴趣课堂语文与灯谜》 课件 (33张PPT)
灯谜的知识性 1、五辂出宫街泼水,千家垂暮铺封门(外名著连人物) 2、吾不如子房(六字常言) 3、杨丽萍翩临台湾(乐府诗一句) 4、因忆故山吟易苦(菜名二,3+4,梨花格) 5、子猷兴来又兴返(对某国态度,含方言,共6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