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诗歌论
我在轻轻的独语——林徽因诗歌散论

林徽因没让读者失望 ,欢乐就是欢乐 , “ 我爱这 雨后天,/ 这平原 的青草一片 !/ 的心没底止 的跟着 我 风 吹 ,/ 吹 :/ 风 吹远 了草 香 , 落 叶 ,/ 远 了一缕 吹 云,象烟一一/ 象烟 ” ( 雨后 天》) 诗人借雨后晴 朗 《 ,
真实地再现 自己的内心世界 ,抒发 自己诚挚美丽 的情 感 ,是 林 徽 因诗 歌 的主 要 特 征 。诗 人 曾在 《 艺 文
适 恬 淡 的愉 悦之 情 。伤 感就 是伤 感 , “ 有冬 的来 冬 意 ,/ 寒冷 像花 ,一一 / 花有 花 香 , 有 回忆 一 把 。 冬 / 条枯枝 影 ,青烟色 的瘦细 ,/ 在午后的窗前拖过一 笔 画 :/ 里 目光淡 了,渐斜 ……/ 是那样底/ 待 寒 就 像 客人 说话/ 我在 静沉 中默啜着茶 ” ( 静坐》 , 《 ) 诗人通 过冬天到来大地 上行走着萧瑟脚步的画 图,隐隐诉说 着 自己淡淡 的哀 愁和 忽远 忽近 的忧 伤 。在诗 人 “ 诚 实 ”情感 的 “ 独语 ”中,深深 感动着 我们并令我们 至 今难忘 的是那些描 写爱情 的诗 句。爱情是一个永远年 轻又古老 的话题 ,对普通劳动者是这样 ,而对林徽 因 则 更加神 圣 。林 徽 因一生 除 了钟爱 自己的丈 夫梁 思 成 ,还与徐志摩 、金岳霖保持着一种 “ 柏拉 图”式 的 恋情关系 。她 1岁时随父游历 欧洲 ,结识 当时正在英 6 国游 学 的诗人 徐志 摩 ,徐志 摩被 林徽 因 的才貌所 吸 引 ,不惜与发妻张幼仪离婚苦苦追求她 。这段情感佳 话 终因林 徽因的理智和不辞而别成为一个美丽浪漫 的 故事 。徐 志摩 因此写下那首著名 的 《 偶然》 : “ 我是 天 空里的一片云 ,/ 偶尔投影在你 的波 心——/ 你不必 讶异 ,/ 更无须欢喜——/ 在转 瞬间消灭了踪影 。/ 你 / 我 相 逢在 黑夜 的海 上 ,/ 有 你 的 ,我 有 我 的 ,方 你 向;/ 你记得 也好 ,/ 好你忘掉 ,/ 最 在这 交会时互 放
《深笑》林徽因 全文及解析

《深笑》林徽因全文及解析是谁笑得那样甜,那样深,那样圆转?一串一串明珠大小闪着光亮,迸出天真!清泉底浮动,泛流到水面上,灿烂,分散!是谁笑得好花儿开了一朵?那样轻盈,不惊起谁。
细香无意中,随着风过,拂在短墙,丝丝在斜阳前挂着留恋。
是谁笑成这百层塔高耸,让不知名鸟雀来盘旋?是谁笑成这万千个风铃的转动,从每一层琉璃的檐边摇上云天?《深笑》这首诗是林徽因的经典之作,整首诗以“笑”为核心,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展现出了一种纯净、美好而又富有活力的情感世界。
诗的开头,“是谁笑得那样甜,那样深,那样圆转?一串一串明珠大小闪着光亮,迸出天真!”诗人用一连串的问句,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同时用“明珠”来比喻笑容的明亮和璀璨,突出了笑的甜美和天真无邪。
“清泉底浮动,泛流到水面上,灿烂,分散!”这里将笑比作清泉中的水泡,从水底浮到水面,然后分散开来,形象地展现了笑的灵动和活泼,给人以视觉上的动态美。
“是谁笑得好花儿开了一朵?那样轻盈,不惊起谁。
细香无意中,随着风过,拂在短墙,丝丝在斜阳前挂着留恋。
”这一段中,笑如同绽放的花朵,轻盈而美好,花香随风拂过短墙,在斜阳前留下留恋。
这里通过对花和香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笑的温柔和迷人。
“是谁笑成这百层塔高耸,让不知名鸟雀来盘旋?是谁笑成这万千个风铃的转动,从每一层琉璃的檐边摇上云天?”在诗的结尾,诗人将笑想象成高耸的百层塔和转动的万千风铃,营造出一种宏大而又充满诗意的氛围,使笑具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仿佛能够直上云霄。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的意象选择巧妙而独特。
清泉、花朵、百层塔、风铃等意象,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充满了浪漫的想象。
这些意象的组合,让“笑”变得更加具体可感,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所传达的那种纯净、美好的情感。
在语言上,林徽因的用词简洁而精准,诗句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通过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是谁笑得……是谁笑得……是谁笑成……”这样的句式,不仅强化了“笑”这一主题,也使得诗歌的节奏更加明快。
林徽因写友情的诗

林徽因写友情的诗林徽因的诗歌作品中有几首是表现友情的,这些诗歌通过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展现了林徽因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悟。
下面我们来赏析其中几首表现友情的诗歌。
第一首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好友梁思成、金岳霖等人的,表达了她对友情的感悟和对生命中美好时光的怀念。
在诗中,林徽因用轻灵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将友情比喻为人间四月天般的温暖和明亮。
她写道:“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表现了林徽因对友情的赞美和珍视,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留恋。
第二首是《别丢掉》。
这首诗是林徽因纪念徐志摩遇难四周年而创作的怀人作品,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诗歌表达了林徽因对逝去友情的怀念和对生命中无法割舍的情感的珍视。
在诗中,她写道:“这一把过往的热情,/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向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这首诗歌充满了对逝去友人的思念和对曾经那段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也表现了林徽因对生命、友情和爱情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林徽因对友情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她认为友情是一种纯粹的感情,是人们在生活中相互扶持、相互理解的一种情感纽带。
同时,她也将友情视为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之一,认为友情能够带给人们温暖、希望和力量。
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林徽因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春天和友情相结合,展现了她对友情的赞美和追求。
她认为友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希望。
同时,她也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留恋,认为那些美好的回忆和情感是永远无法被替代的。
而在《别丢掉》中,林徽因则是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表达了她对逝去友情的怀念和对生命中无法割舍的情感的珍视。
她认为友情是一种珍贵的情感,需要人们用心去经营和维护。
林徽因《你是美丽的四月天》原文及赏析

林徽因《你是美丽的四月天》原文及赏析
《你是美丽的四月天》是著名女作家林徽因所创作的一首诗歌。
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赏析。
原文:
你是美丽的四月天,
让我怎能不忆思,
是你春风化雨,
撩动了我的心弦。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林徽因对四月天的美丽和情感的赞美之情。
她通
过四月天的描述,表达了对春天的爱慕和思念之情。
首句“你是美丽的四月天”,直接将四月天与美丽联系在一起,
展现出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让我怎能不忆思,是你春风化雨”,更加强调了四月天给人带来的想念和感动。
下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则是对情感的深
沉思考。
作者在这句中提出人们对于感情的追问,以表达自己对于
真爱的认同和追求。
最后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则是以意境的
方式描述了作者在追求爱情过程中的遭遇和坚持。
并且通过灯火阑
珊处的描写,给人一种温馨而富有情感的画面感。
这首诗通过简练而优美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和爱情的热
爱之情,触动了人心。
它以其情感真挚、意境唯美的优点,成为了
林徽因的代表作之一。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 全文及注释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全文及注释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注释:“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这句诗形象地描绘出笑声的欢快和感染力,仿佛笑声如同光芒一般点亮了四周的春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形容人的姿态轻盈灵动,在春天艳丽的景色中不断变幻着美妙的姿态。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将“你”比作四月清晨的云雾,给人一种朦胧、轻柔的感觉。
“黄昏吹着风的软”:“风的软”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轻柔温和。
“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描绘出夜晚星辰闪烁和细雨飘洒在花朵前的静谧而美好的景象。
“那轻,那娉婷,你是”:强调“你”的轻盈和优美的姿态。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把“你”比作戴着百花冠冕的美丽形象,突出你的娇艳和高贵。
“天真,庄严”:这两个词看似矛盾,实则表现出“你”性格的多面性,既有纯真的一面,又有庄重的一面。
“夜夜的月圆”:象征着美好和圆满。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用雪化后的鹅黄和初放芽的绿来比喻“你”,展现出新生和希望的气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描绘出“你”如白莲般纯洁、美好,充满了生机和期待。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通过花开和燕的呢喃进一步展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也暗示“你”带来的美好和温馨。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直接抒情,强调“你”在诗人心中代表着爱、温暖和希望,是人间最美好的存在。
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自己孩子的,也有人认为是写给爱人的。
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美好,同时将“你”与春天的美景相融合,表达了诗人对“你”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论林徽因诗歌的意境美

论林徽因诗歌的意境美林徽因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深深打动了很多人,也被很多学者载入史册。
他的诗歌表达了一种独特的意象,引发了无数人心中的赞美之声。
本文将对林徽因诗歌中的意境美,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
林徽因的诗歌中抒发的意境美,首先体现在其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上。
他的描写的独特,充满着神奇的想象力,并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比如,他的名篇《梦》中,他用丰富的想像力描绘出时间沉淀而凝结出的一幅梦境:“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更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在这首诗中,他深深地表达了一种沉浸在梦中的心情,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品味着那梦境中不可思议的美感。
此外,林徽因的诗歌也抒发出温暖而柔美的感情。
他的诗歌深刻的揭示出人与人之间真实的关系,为我们解开了交往的真谛。
比如,他的诗歌《宿厦》中写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省闲花前谁家艳,半垣残照谁家痕”。
正是在这样的描绘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安详而温柔的情愫,一种细腻的情景,它就像一束阳光,映照在人们心中,抚慰着人们落寞的灵魂。
最后,林徽因的诗歌也通过一种诗意来表达自我觉醒和抒发深厚的哲理。
比如,他的诗歌《离骚》中让人细细品味:“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在强烈地唤醒人们要珍惜时间的同时,也暗示着爱情的不断变化和多变的心情,让人们看到爱情中的美妙与纠结不可捉摸。
总而言之,林徽因的诗歌流露出温暖而又细腻的感情,抒发出清新而迷人的景物,更洋溢着思想的力量,正是这样独特的意象,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经典的诗歌之作。
让我们一同感受林徽因的诗歌中的美妙,赞美这种触动心灵的独特艺术。
结束语:林徽因的诗歌洋溢着美好的意境,引发了无数读者的思考和感受。
让我们深深地沉浸在诗歌的韵律中,去欣赏他无穷的美感,感受他柔美的心灵。
林徽因的诗及赏析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诗人。
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梁启超的儿媳,梁思成的妻子。
集才气、集美质、集傲岸,也集热爱与事业于一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者之一。
林徽因秀外慧中,多才多艺,她曾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之真谛,英文水平极佳。
她兼具中西之美,既秉有大家闺秀的风度,又具备中国传统女性所缺乏的独立精神和现代气质。
她美貌绝伦、高贵脱俗,而且才情超凡、智慧过人,林徽因可谓才貌情三者兼得,堪称女人的经典,凡间的精灵。
虽然林徽因已经离去了,但她就像一颗不夜的明珠,历经岁月沧桑却更加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喜欢林徽因,特别喜欢她那纯净如水般清澈透明的文字。
你是人间四月天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雪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聘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诗的一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诗的意境很美,诗人的心境优美。
读后令人陶醉、令人神往、令人遐想无限————。
作为建筑学家的作者,能写出如此美妙的诗篇,实在令人敬佩不已。
的确是感觉得到她深厚的中西文化兼而有之的文化气质与涵养、书香门第殷实之家大家闺秀的大气与飘逸、淡雅、清新。
喜欢林徽因,喜欢她的气质,她的才华。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的《学文》上,具体的写作时间不详。
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借以表示对挚友的怀念,我们可以从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可以了解一般;一说是为儿子粱从诫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不过我们完全可以放下这些争论,因为这首诗确实是一篇极为优秀的作品,它的价值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来支撑。
林徽因的诗歌及其对徐志摩的情感

林徽因的诗歌及其对徐志摩的情感
林徽因(1904-1931)是中国近代诗人、翻译家、作家、文学研究者,也是徐志摩的心上人。
林徽因的诗歌以“爱情诗”最为出名,她的诗歌多充满着浓浓的情愫,表达的是一种纯真的爱情情怀,令人动容。
他的友情和爱情都在诗歌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对徐志摩的情感,更是令人动容。
林徽因笔下写满了对徐志摩的爱慕之情,她用自己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把一种真挚的爱情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赞叹不已。
典型的有《立春》:“小雁飞过,我在屋前等你来,一树梅花开,白茫茫的,如水似霜”;《有生之年》:“有生之年,有爱之日,爱你久久,永不变心”;《苏武牧羊》:“欲将心事,说说无益,拂衣去,莫断肠”等。
这些诗歌在表达出林徽因对徐志摩的爱慕之情的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痛苦的感受,既抚今追昔,又留恋未来,表达出了一种纯真的爱情情怀,令人动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林徽因诗歌论姓名:白晓丽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文艺学指导教师:罗漫20050525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林徽因作为新月诗派的后期成员,并没有停留在对新月诗风的传承上,而是将不懈的艺术探索与之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本文主要借鉴文艺学、语言学、和现代诗学等相关理论,从文本着手,试图从林徽因丰富的情感生成、其诗歌的创作渊源和她诗歌的艺术特征及其与创作实践的关系等方面入手,以期对林徽因的诗歌作一整体观照,并尽力挖掘出其内在的理论闪光点,以确立其在现代诗歌史的文学史意义和地位。
首先,绪论部分阐述当前林徽因的研究概况、本文的写作动因、研究思路和方法,及其研究意义。
全文分3章进行论述,第1章主要从林徽因所处时代环境入手,涉及她的小说、建筑、绘画来分析其诗歌的情感生成,认为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点,从时代的选择和情感的释然两方面来说明其个性的解放。
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是欧美化充彻、传统赤诚坦白的特殊的时期,更是一个“人的发现”和“人的自觉”的时代,人的思想感情大解放的时代。
第二点,从其小说作品中来发掘她特有的女性意识:女性的情愫和沉思的低唱。
林徽因以艺术家的全部气质捕捉灵感,从自我的女性经验出发,运用手中的笔向封建的男权社会发出叛逆的呼喊。
林徽因作为一位现代知识女性,以女性的性别情感特征以及她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使得她的作品也抹上了一层“女性性别意识”色彩。
林以女性独特的视角,观察社会,思索人生,在那些男性作家的笔墨无暇或不屑于顾及的生活边缘处,展示出一个也许并不辉煌,却令人灵魂悸动的世界。
第三点,从其诗歌、建筑以及绘画作品中来阐述林徽因情感的张扬。
林把诗意盎然的精神生活和时代情绪熔铸成美的艺术形象,创造了独特的文化世界,塑造了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形象。
揭示出了五四作家们面对时代大潮多重心理情绪,使其作品成为时代情绪的折射。
其次,第2章从其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西方现代诗歌神韵的汲取两方面来追溯林诗创作的源头。
林徽因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之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诗歌创作道路。
林徽因在诗歌创作中汲取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神韵,又借助西诗的自由体制,造成诗歌语言的陌生化效果,增强了诗歌阅读理解的延展性,创造了与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相结合的传I林徽因诗歌论统化的艺术美。
林从非常驳杂的传统文化中摄取了个人意志性和情绪性十分强烈的思想营养,又敏锐的抓住西方文学与东方文学的契合之处。
从她的作品中可以充分认识到个人的价值,也可验证出传统哲学精神的价值。
同时也体现了林个人对人类的爱心和对社会的责任。
再次,在第3章中运用文艺学、形态学的相关理论,对林徽因诗歌的意象形态、语言形态和诗体形态进行探讨,来分析林徽因诗歌的艺术特点。
林徽因作为一个具有独特气质的语言作家,她对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有着一种特别的感悟和把握。
作为一个出色的建筑学家,把对古建筑的鉴赏和理解运用在诗歌中,大胆尝试诗的多种韵式,讲究诗歌的音乐美与建筑美,使诗既有对新月派“三美”的主张呼应的一面,更有突破和创新的一面。
最后,在结论部分中总结了林徽因作为一名女性诗人和新月派诗人其诗歌的现代艺术精神,以确立林在现代文学史的地位和其诗歌作品的价值。
本文对林徽因诗歌情感的生成、诗歌渊源的论述、以及对其诗歌艺术特征的探讨,对与中国现代诗学体系的建立和中国诗歌艺术的发展,应当具有重要的意义。
林徽因无论在建筑学方面,还是在诗歌创作上,都融会了西方现代文化的灵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本文从林融会并承继传统民族文化的自然人生观、人格理想、文艺美学观等方面的联系,来透视林诗歌的创作世界,增加了当前研究的新视角。
关键词:林徽因,情感生成,诗歌渊源,艺术特征II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Please input text Lin Huiyin as crescent later stage member that poem send,stay in to crescent passing on, poem of wind, but explore untiring art that stays with its integration, form one's own unique style of creating. This text draws lessons from literature and art, linguistics, and such relevant theorieses as the modern poem is studied mainly,set about from text, attempt from Lin Huiyin abundant emotion turn into,creation origin of poem their,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of poem and with create the relation of practices start with, expect to do one to take to Lin Huiyin's poem into consideration wholly, do the best to excavate out its inherent theory shining point,in order to establish its literature history meaning and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poem.Firstly, Full text at divide into four chapter is it describe to go on,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part sum up present study on Lin Huiyin overview.Secondly,it is writing reason which thinking of research and method of this text,and study the meaning. Live in from Lin Huiyin era environment start with, related to her novel, building, painting is it analyse poem their emotion turn into to come mainly, think it includes the content of three respects mainly: First, from choice and to feel relieved two respect is it prove liberation of individual character their to come emotion of times.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 new culture " sport whether America and Europe fill thorough, tradition sincere honest special period not merely, one " discovery of person " and era on " people conscientious" even more, thoughts and feelings heavy era of liberation of people. Second, come to explore her peculiar women's consciousness from its novel works:Persistent with the personal integrity and resisting and surmounting. Lin Huiyin catches the inspiration with all the artist's makings , proceeds from one's own experiences of women , use the pen in the hand to send out the rebellious cry to the feudal man right society. She describes and resists the traditional arranged marriage, happiness striving for the freedom love, extol sincere and touching childlike innocence and mother love. Forest with women unique visual angle, observe society,consider life, have no time or not considerIII林徽因诗歌论worth doing on the life edge that is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ose male writers' pen and ink, it is not brilliant to show one, make people's soul throb with fear in the world moved. Forest with women unique visual angle, observe society, consider life, have no time or not consider worth doing on the life edge that is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ose male writers' pen and ink, it is not brilliant to show one, make people's soul throb with fear in the world moved. Lin Huiyin is regarded as the modern professional women of one, make works of her spread one " woman's sex consciousness " color too with sex emotion characteristic and she oneself personal feeling among actual life of women.Third,come to explain the publicizing of Lin Huiyin's emotion from its poem in the building and painting works.Reveal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writers in the face of the multiple psychological mood of the spring tide of era. Founding the cultural life and era mood with abundant poesy into a beautiful artistic image in the forest, have create unique cultural world, has moulded the plump personages image. Make its works become refraction of era mood.Chapter three secondly, show to to inherit and draw to the west modern poem romantic charm two respect is it trace back to forest source that poem created to com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poem their. Lin Huiyin has taken the road to a one's own poetry creation among tradition and modern, history and reality. Lin Huiyin has drawn the romantic charm of China's classical poem in the poetry creation, draw support from the freedom system of the west poem again, cause the result of melting strangly of the poem language, read the malleability of prolonging understood after strengthening poems, it is beautiful to create tradition art combined with Chinese 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s characteristic.Absorb the personal will and mood very strong thought nutrition from very heterogeneous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forest,and the sharp one catches the place agreed with of western literature and eastern literature.Can realize personal value fully in works of her,can is it happen traditional philosophy value of spirit to prove. Reflected the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to the society for the mankind of forest individual at the same time .Chapter four, Use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literature and art again, morphology in, have carried on the discussion to image shape, the shape of theIV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language and poem bodily form attitude of Lin Huiyin's poem, to analyse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of Lin Huiyin's poem. Lin Huiyin uses the appreci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ancient building in the poem as an outstanding architecture family, try the many kinds of musical sound type of the poem boldly, the music which pays attention to the poem is beautiful and beautification of the buiding, it make it have poem it is for what crescent send " three American " opinion not to be echoed, have break-throughs and not innovate even more.Finally, summarized Lin Huiyin as a woman poet and modern artistic spirit of sending its poem of the poet of crescent in the conclusion part, in order to establish forest in modern literature status and their poem value of work of history.Between this text and Lin Huiyin formulation, poem of emotion,, argumentation, poem of origin, and to their poem artistic discussion of characteristic, to studying the setting-up of the syste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poem art with China's modern poem, should have important meanings . Lin Huiyin in architecture, on the creation, can melt western modern intelligence and romantic charm, China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ulture in poem, this text can melt and adopt as heir traditional national natural outlook on life, connection of, ideal of personality and aesthstic view, etc. of literature and art of culture from forest, to perspect the creation world of the forest poem, has increased the new visual angle of present research.KEYWORDS:Lin Huiyin, formation of thought, an origin of the poem, artistic characteristic.V中南民族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