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实习注意事项

麻醉实习注意事项
麻醉实习注意事项

细节决定成败,麻醉过程中很多的差错或事故多源于对细节问题的认识不足,处理不妥。对于麻醉医生来讲,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足够的实践经验以及对教训的认识体会更有利于我们减少麻醉过程中的意外,特别是对于年轻医生。因此,了解麻醉中易出事的细节问题,有利于我们提高警惕,有备无患。

1.麻醉前访视:

术前访视一定要重视,并且要仔细,对患者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择期手术常规提前察看病人,了解病情,在查看记录病人的化验和辅助检查的同时,更要关注患者平时的临床表现,因为平时的表现更能反应患者实际的器官功能及代偿能力。有心肺疾病的患者,病房又没有请相关科室会诊的,一定要在记录中记载并提醒住院医仔细查并系统治疗,或延期手术。60岁以上的高血压病人,术前要建议做心脏彩超。察看患者,再次了解病史和既往史(哮喘),尤其是用药史(如华法林),管床医生了解的可能有疏漏。拟行全麻者,需评估循环,呼吸情况,插管条件,牙齿情况。松动的建议拔除或系线。是否有义齿。如行椎管内麻醉,还需询问是否有腰痛(腰脱)。

麻醉相关事宜及风险交代,向患者本人和被授权人。最好有其他病友在场(避免以后不必要的麻烦)。患者提问的解答,尤其是禁食水的必要性。同意书签字,被授权人和本人最好都签。访视记录中要有所体现。

急诊手术,麻醉医师应该根据患者病情,要求及时做出血常规、血型和凝血功能等检查。同时养成心肺听诊的习惯,可以避免很多麻醉后出现情况后无法和麻醉前对比。

2.麻醉前准备: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手术方式,准备好麻醉所必须的或可能需要的特殊器械和器材等,如动脉穿刺针、动脉传感器、中心静脉穿刺包或自体血回收机器等。病情危重者,要提前准备好各种抢救药物和心脏起搏器。把工作做在前面,抽药及给药时要做到三查三对,特别是对于外观相似的药物(如肾上腺素、麻黄碱、阿托品和地塞米松均为1 ml),要分开摆放和管理。

进入手术间,首先检查抢救用品。建议每台手术麻醉前均常规备好肾上腺素、麻黄碱和阿托品等。麻醉操作前,各种药物抽吸后,要及时给予标明名称和剂量,避免误用。检查设备,连接电源,气体,各种管道面罩。开机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尤其是检查麻醉机是否漏气。打开氧气调节排气阀(避免抠上面罩后发现没有开氧气或气囊没有充起)。

麻醉前查看氧压表。准备胶布,牙垫,牙齿保护器(保护义齿),口咽通气导管(对于儿童和肥胖患者)检查喉镜片是否正常工作。

根据性别、年龄和体格选择气管导管型号,或是否需要钢丝管。再小的手术,麻醉医生也不能随意离开手术间。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一定亲自核对,再次检查他的检查单,着重了解患者的血型、血红蛋白、血小板等基本资料。

麻醉前,要常规查看临时医嘱和长期医嘱,了解患者在病房的输液情况,结合病情作容量评估。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一定要再询问进食水情况。切记!特别是小孩子就更要多问几个家属,也许会有老奶奶不知道死活给孙子喂东西的。

急症手术要常规询问患者的手术史、过敏史和疾病史等。急症手术也要先查看病人必要的化验检查结果(很少数危急情况除外)。危重患者送手术室后,也要紧急抽血化验检查,以备能满足输血需要。

用砂轮磨过的安剖颈部的碎屑要用棉球擦掉,因为抽药的时候有可能会进入药液,尤其在做腰麻时候,如果那些碎屑注入蛛网膜下腔会有隐患。药物要一样一样的抽吸,并及时用记号笔标好,字迹清楚。使用大家都了解的中文或缩写。避免在抢救中拿错或让前来帮忙的人混淆。已抽好药物的注射器放在小托盘上时,抽好药的注射器摆放要有顺序,诱导药摆在一块,心血管药摆在一块,其他药摆在一块,要有固定的顺序,不用看标签就能按摆放顺序一下找到该药。抽好药要查对,用药标签帖在注射器有刻度一面。术前尽可能自己去看病人,如果是别人代看的麻醉前一定要仔细查阅病例,并核对患者是否已经签字。

麻醉科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常规,是一定要认真遵守的。这些可以理解为都是前辈们用血的教训换来的!坚持麻醉科医生自己选择麻醉方式,尤其是年轻的麻醉科医生,很容易被手术医生影响,而选择不适当的麻醉方式。记住,一旦出事了没有人会为你承担责任。神经阻滞和硬外效果不好的时候,一定不要试图通过增大辅助药来解决问题。果断的改全麻,虽然麻烦一点,但是很安全!

最后就是多学习,一个好的麻醉医生应该是一个生理学家、药理学家、熟知病生,解剖,内外妇儿的相关知识。

3.术中管理:

麻醉中要"三勤":眼勤---勤看病人,勤看监护,勤看术野,掌握病人变化和手术进程,做到心中有数。手勤--多动手查看连接及所给的药物,防范差错和意外。心勤--多思考,及时或提前处理病情变化。

麻醉管理注重三分坐(纪录等),七分转(看手术进程、各种管道、出入量等);多说话:同事间交流、抚慰病人、保持气氛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细微变化了然于胸。

手术中要养成观察手术进展情况,了解手术步骤,及时追加或减少药物。手术开始前,需追加镇痛药物,加深麻醉。随时有“今天搞不好要死人”的警惕。想得越多,出事概率越小。

遇到险情时,如只有自己一个麻醉医生,请果断下命令,吩咐护士们去喊人、拿药等,切忌不要自己跑来跑去。此刻,麻醉医生的任务是监护、抢救患者,全力保证呼吸道通畅。全麻患者,要根据患者体重和气道压调节潮气量、分钟通气量,根据手术及时调整全麻药的泵速。诱导的时候,诱导前再次检查机器导管是否漏气,氧气是否打开。插管用品是否均已放在手边。抠面罩的时候,将下颌抠到上颌前,降低气道压。

各种连接管道、通路的接口处要专门旋紧,并且尽量暴露,以便察看。肌松足够时再插管。不要缺氧,插管时,最好是看到声门再插。下管时气管导管不要与牙齿摩擦,避免牙齿滑破气囊导致失败。如果用管芯,管芯一定不要伸出导管,避免损伤软组织。如果插管困难,试插两次失败。继续抠面罩,同时让上级医生到场协助插管。(一是防止野蛮操作,造成声门水肿,另外也是为抢救的紧急气管切开做准备)。插管后,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一致,避免进入一侧支气管。有条件时,可检查呼吸末CO2。

全麻插管的病人,术中要注意眼睛的保护(一些病人全麻后眼睛还会处于睁开的状态),防

止长时间眼睛暴露对角膜的损伤。接台手术,易于忙乱,各种导管的衔接,静脉通路的衔接是否良好值得注意,特别是在诱导室内完成的麻醉。麻醉中各种报警的设置应调整到合适音量,手术室内避免大声喧哗,室内音乐音量应明显低于报警声音。

精力不好时如夜班,或者危重病人手术时,监护仪尽量调出报警音。手术中,手术间门应紧闭,避免室外人员以及外界噪音对房间内的干扰,尤其是易分散麻醉医生的注意力。经鼻插管时,石蜡油的使用可以明显减少插管时导管对鼻道损伤;气管导管尽量选择小一号导管。做挠动脉穿刺后,一定确保接头固定可靠,由于有时护士把手掖里头,一旦脱落,很危险。如动脉穿刺和静脉输液通道在同一肢体,如动脉通道上有三通,建议用胶布醒目的标明,以防动脉内注药。输液泵泵注麻醉药品时,连接管与静脉输液器一定要接紧。做胸科手术时,胸腔冲洗的时候,一定要确定是温水,要是冷水,易引起心律失常或心跳停博。输血后,前15分钟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皮肤变化,以便及时发现过敏等情况。

非全麻病人,术中辅助用药后要密切病人SPO2,注意患者呼吸。对于一些老年病人,很多有假牙,或者只剩下几个命悬一线的牙齿,我们插管前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要不然拔管后少了一颗牙我们也不知道。对于气管导管,插管前一定要检查气囊的情况,以避免诱导后发生气囊无法充气以及气囊漏气的情况。围术期不要仅仅依靠监护仪观察病情,要多观查口唇颜色、甲床、四肢末梢、术野血颜色,多触脉博强弱、节律。经常用眼睛巡视一下液体的滴速及用量,经常查看尿袋里的尿量。

全麻时经常巡视一下呼吸囊,以及麻醉机上的转换阀。在这方面有过惨痛的教训,某医院因为参观的大夫不小心把麻醉机的转换阀由IPPV换成了MAN,麻醉大夫没有及时发现,最后患儿肺气压伤,肺破裂,抢救无效。麻醉机检查要看呼吸活瓣工作情况。区域阻滞也要检查麻醉机,不能只接好螺纹管、呼吸囊。尽量麻醉前更换钠石灰,如术中需要更换,更换之后,一定要对麻醉机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漏气。

全麻时诱导前,用具要齐全,如听诊器,口咽通气道,注射器,管芯,胶布,导管型号多备一点,吸引器在位。在诱导前将麻醉机上的参数根据病人情况调节好,饱胃病人手控时通气量不要过大,冠心病人不要过度通气,诱导时行ETCO2检测。在高龄病人中,合并心血管疾病者很多,麻醉插管前咽喉部局麻药喷雾,适当扩容,可减少插管引起的血压心率波动。手术中要密切注意手术进程。不要发生我们才刚给患者追加了肌送药或刚抽了2支异丙酚,外科医生就宣布手术结束。

硬膜外推药及抽腰麻药时,最好接上过滤器,以减少药物的杂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不把硬膜外腔当垃圾堆,试探阻力和负压时点到为止!需要的药种类越少越好!量能达到效果就行。某些手术如嗜铬细胞瘤,在术中要经常与手术医生沟通,查看手术步骤,来调整用药及给药剂量;手术结束前就要提早将镇痛泵接上,也可给以少量镇痛药物作为负荷剂量,减少病人痛苦。硬膜外穿刺前确定间隙,明确进针入路,穿刺顺利进行中没必要再确定间隙、弹针以确定是否固定,废动作越少越好!气管插管,头不是仰得越后越好,肌松情况下请注意对患者颈项的保护!不要轻信外科医师的“某某麻醉医师就这样做”的举例,否则你迟早会上当!不要只做麻醉,不管手术台.最好熟悉整个手术的操作步骤,看手术顺不顺利,出血多不多,什么时候该加深麻醉,

什么时候该停药.不然在分离血管的时候病人动一下就惨了!

麻醉中使用抗生素时,有发生过敏的危险,因此减慢抗生素低速,严密监测,适当暴露一定区域皮肤有利于及早发现过敏表现。老年长期卧床病人,诱导时宜减量慢速给药,备好麻黄素,变动体位时防治体位性低血压。根据手术的需要,调节监护仪器,调整测血压的频率。同时要根据体位,判断无创血压的可信程度。不要将监护仪的各个差数的报警设为“断”,最好是发生报警后暂时关闭2-3分钟。避免发生紧急情况时不报警,你又没有察觉,陷入被动。术中需要频繁观察的几个地方:呼吸末CO2,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气道压,氧气流量表,风箱是否漏气,还有血量和尿量。患者转体位时,尤其是俯卧位,要妥善固定气管导管,以防脱出。脑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全麻时,由于头面部被单子掩盖,应特别注意气管导管有无脱出或呈直角折弯,最好使用加强钢丝导管,并保证导管固定稳定。俯卧位或头面部手术,应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必要时缝扎固定或将导管用贴膜固定,因术中以及术后可能因手术操作或包扎将导管带出。

全麻恢复期给予呼吸辅助以后不应将麻醉环路中的转换阀一直停在关闭的位置,以免肺气压伤。气管插管全麻诱导接麻醉机控制呼吸以后一定要常规检查呼吸回路有无漏气、看看麻醉风箱是否正常运动,调整好呼吸参数。保证电源的正常。剖宫产时要注意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要及时把子宫推向左侧或垫高右侧臀部。

麻醉中应每隔2-3小时换麻醉者放松10分钟左右,缓解疲劳;特别是下午手术以及接台手术,不提倡麻醉医生连续工作;另有报道同一麻醉医生第一台和第二台手术的麻醉苏醒质量有差异,可见疲劳是麻醉相关意外的重要原因。高血压病人手术的危险性在于心、脑、肾脏的损害程度,术前应了解病情,服降压药的情况、和高血压分期、有无并发症,排除续发性高血压;充分估计麻醉和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制定确切的防治方案。

择期的高血压病人手术前应控制血压,降压药可持续至手术前夜,术前访视时亲自测量血压;急症病人术前也要了解心脑肾功能,备用镇静药和降压药。对高血压病人麻醉的选择最好是考虑区域麻醉,局麻药中不要加肾上腺素。要少量分次给药,防止血压大幅度下降。全麻病人要注意看病人的瞳孔大小,不要等到术毕时候,病人苏醒延迟时,自己吓自己。全麻插管前,常规听诊双肺呼吸音,有的病人双肺呼吸音不一定一样的,这为插管后,作为一个参考。抢救时一定不要忘了,自己一边抢救,必要时要请专科医生会诊协助处理。电极片的粘贴要根据手术的体位,选择位置。避免压在患者身下,或骨头处。长时间压迫造成组织缺血。输液通道是否通畅,输液速度是否合适,液体是否换错。检查导尿管是否扭转、压迫,不要等观察尿量时发现无尿或少尿吓坏了自己。用电刀手术,要检查护士是否把电极片安放好了,位置是否正确,输出功率是否正确,以免引发触电、烧伤事故。肢体上止血带时,要检查止血带的位置、压力和止血效果;放止血带时要缓慢放气。摆体位时要检查有无重要血管神经和骨突的压迫。嘱护士用药一定要查对安瓶。

气管插管固定后,及时把氧流量调低(诱导时氧流量往往较大),呼吸机折叠气蘘充气应在呼

气相。有过气管切开的病人做全麻,最好多准备两根比常人小半号和小一号的气管导管,切开处时常略有狭窄,可及时换细管。如果考虑可能为困难插管,最好各种插管工具准备好,并且叫一个水平较高的麻醉师帮自己一起全麻诱导,一旦插管受阻可及时换高手。术毕拔动脉监测后手持续多压一会再拿胶布裹紧,直接拿胶布裹不可靠,易形成血肿,当然不出血后别忘及时解开,否则可

能后果严重!

插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管子套囊漏不漏气,特别是五官科手术。全麻插管的时候,先将管子固定好,再与牙垫一起固定,这样可以减少管子打折得机会,特别是对于特殊体位的手术和头面部的手术。

拔除硬膜外导管的时候,注意观察一下,导管前端的刻度,观察是否有缺失,这样病人回去,更安全。全麻时间长时,记得隔断时间清理一下螺纹管的积水,以免造成气道阻力增大,通气不畅。深静脉置管时,一定要等导丝从导管后端露出后再继续向前置管,以免出现将导丝遗留在静脉里的情况出现。鼻插管的患者除了在插管时要尽量动作轻柔,注意预防出血外,还要注意有的经鼻插管的气管导管是异型管,就是出鼻腔以后的导管是改变角度方向朝头侧的,这个弯曲的地方正好靠近患者的鼻翼处,如果这个弯曲完全紧贴鼻翼,长时间的手术后或术后带管的患者很容易由于鼻翼的长时间缺血而发生组织坏死,这对于患者的未来来说有可能就是鼻翼缺损甚至鼻孔狭窄,后果很严重,所以一定要记住不要让鼻插管和螺纹管的重力完全让患者的鼻子来承担,可以用适当的支撑支架支撑起螺纹管,这种情况就可以避免了。

全身麻醉诱导完后,患者处于肌松的状态,如果在诱导前没有固定好双上肢在身边的话,上肢有可能就会在身边垂落敲击在床旁,所以在上麻醉前要督促或协助手术护士检查好患者的体位情况。麻醉过程中用过的药品安剖不要随手丢进大垃圾桶,准备一个小袋子集中放置,以备查对,手术结束时再统一丢弃。

关于俯卧位的患者,除了注意脱管和颈部的保护,还需考虑可能对眼球、牙垫和腹部的挤压。要经常看看眼球是否被压;牙垫要用纱布卷来代替,以免造成口唇损伤;有时护士体位垫放的不到位会压迫腹部造成下腔部分受阻,而致长时间不明原因的低血压,应该提起重视。

4.术后管理:

手术结束病人自主呼吸恢复初期,一定要注意先辅助通气到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满意,不然就可能出现CO2蓄积。拔管前不要忘记先把气囊的气体抽掉。我也曾有过忘记抽气就拔管,导致病人声音嘶哑了几天。全麻术毕转送病人时,路程再近也要带上简易呼吸囊。全麻后,拔管时要监测SPO2,拔管后要常规观察患者10-20分钟,以便能及时发现喉痉挛或呼吸暂停。全麻苏醒时不要反复吸痰刺激患者,也不要暴力吸痰,容易引起喉痉挛和黏膜的损伤。

高血压病人拔管前注意血压的控制,不要哪天脑血管破了才后悔。全麻后一定要吸净其国内气管内、口腔内分泌物,不要只是依靠病房护士。拔管后要问病人是否还有痰是否可以咳出,是否有出气费力,还有其他不适。病人在转送到ICU时要和病人的家属交代下简单的病情和估计下大概停留在ICU的时间。

在送病人回病房的途中,要提醒病人大口呼吸,尽量保持清醒,始终在患者的头部两侧,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将患者送到病房后,要确认患者的生命体征是稳定的,并记录其生命体征在麻醉单上,同时要求病房的医生或护士签字,这样也可以避免以后在交接病人时与病房的

某些纠纷。手术后回病房,一定把监护仪器的报警系统设置好,并告诉病人家属一旦报警就叫医生.有时患者初醒时会自己用手把气管导管扯出,由于气囊没放气,容易导致气道的损伤。所以患者送PA CU后要注意固定肢体。患者送到PA CU后,要与PA CU的护士做口头病情交代,有无特殊注意事项。包括传染病。烧伤科患者,禁止送入PA CU,因其有绿脓杆菌。会造成PA CU 内的院内感染。外出门诊麻醉一定要检查抢救的药物和插管的器械,当要用时才回麻醉科拿就完了!

永远不要被外科医生赶着做下一台的麻醉,做完这台再说!两头顾就会一头也顾不了。养成记工作笔记的习惯,有时看上去习常,温故而知新,那些点点滴滴的记录,有利于不断总结工作得失,利于我们不断进步。搬动患者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车床稳固,一旦患者从床上摔落是个很麻烦的问题。手术结束,各种事情较多:拔有创测压,停药,结束记录单,甚至手控通气等等;忙乱中更易出错;因此有人把麻醉结束比作飞机降落过程并不为过。

对于复杂、难度大的手术在手术开始前就最好在ICU预定一张床位。配镇痛泵时注意不要先把纯的局麻或镇痛药加进去,以免过高浓度的药物一次进入体内,引发意外。最好是先加盐水后加药物。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标准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一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 由总住院医师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和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必要时向科主任报告麻醉安排情况。二术前准备: 术前访视患者掌握病情,进行评估,行ASA分级,预测麻醉危险程度。介绍麻醉方案、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和麻醉前病人的准备并麻醉前谈话和签字。行术前用药。 三麻醉前准备: 1、按照手术间麻醉准备工作常规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插管 器具、吸引器等器具准备。 2、药品:诱导药(略)肌肉松弛药(略)吸入麻醉药(略)^ 静脉麻醉药(略)急救药品(略) 3、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电图、无创血压和脉搏血氧 饱和度等,开始麻醉记录。 4、建立静脉通路。 5、核查病历 6.查对: ①.由麻醉医生主持与巡回护士主刀医生三方查对患者姓名、住 院号、科室、诊断、手术方式及部位、术前用药及麻醉方法等 ②.药品查对:名称、剂量等

③.麻醉机等器械的再次检查。 ( 四麻醉诱导: 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按以下顺序进行: 1、进行手部消毒打开一次性全麻包并检查喉镜、一次性气管导管。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气道 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辅助呼吸。 3、维持输液管道通畅,缓慢静注一定浓度、剂量的麻醉诱导药, 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剂量的肌松药;右手扶 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左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进行控制呼吸,直 至病人呼吸停止,肌松完善。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自 病人右口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托住病人颞枕 部)。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露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界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 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 门轻柔插入气管内,退出管芯,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 确定导管在气管内。 ) 7、调节导管深度,放置牙垫,导管气囊充气,接麻醉机。挤压麻醉 机呼吸囊,胸廓应有对称起伏,即进一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在 挤压呼吸囊的同时听诊两肺有呼吸音,且呼吸音对称,再听诊剑

全麻术后的注意事项

全麻术后的注意事项 1、顾客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视病人清醒程度决定是否接心电监护和吸氧。 2、一般情况下顾客在回到病房大约30到90分钟会完全苏醒,视其对麻药的敏感和耐受程度不同,时间可能会略有差异。药品进入血液以后,会被肝脏代谢,代谢产物通过肾脏最终排出体外,全麻药的品种目前常用的只有三四种,一般在12小时内基本上90%都排泄掉了,24小时以后100%全部排泄完毕。但全麻药的作用势必会影响到顾客术后的神志、精神和反应能力,对于顾客术后要求离院者,须尽到术后不能开车,不能进行一些需要反应能力的操作的告知义务,若顾客坚持开车离院,须签字为据。 3、作为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恶心呕吐是由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是性别因素,女性发生率为男性的3倍多。并且与女性的月经周期相关,可能是由于激素水平的波动所致。年龄因素,有研究认为青年人容易发生手术后恶心呕吐,5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降低。平时就容易晕车晕船的患者以及有糖尿病的患者也容易发生手术后恶心呕吐。麻醉中所用的药物也是造成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重要因素之一。 很多全麻药都可以引起恶心呕吐,其中阿片类镇痛药可直接作用于大脑呕吐中枢,并且可以降低胃肠蠕动能力。所以全麻引起的恶心呕吐远远多于硬膜外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和局麻。除麻

醉药物外,麻醉期间采用面罩给氧致使气体进人胃肠腔使其扩张、胀气等也有关系。随着手术的时间延长,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可能与引起呕吐的麻醉药物累积有关。手术后的低血压以及胃肠减压导管刺激也常引起呕吐。防治手术后恶心呕吐涉及许多方面,如减少手术麻醉方面的高发因素,药物和非药物防治等,目前用来预防和治疗的药物也有很多。对患者进行高发因素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术前有明显发生恶心呕吐倾向的患者应用抗吐药物可减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常用的止吐药物包括胃复安和昂丹斯琼等。 4、造成顾客术后寒战的原因很多,除了麻醉和手术本身的因素外,因为在手术中用的消毒液是冷的,病人穿的也很少,有的手术需要在手术的体腔内输入大量的冷的液体,会带走大量的热量,还有空气中蒸发的,术中输入的冷的液体都会让体温降低。在全麻的时候,人体的这些反应是被抑制住的,因为有全麻药的作用年,等到麻药的药力消失,病人醒来,这些反应又恢复了,就会出现冷,不由自主的寒颤(就是打冷颤),浑身的肌肉都会抽动起来,而且不能自己控制。对于较严重的寒战患者,可静推杜冷丁25mg进行对抗。 5、舌后坠,原因:全麻或昏迷时,舌凭重力下坠并贴向 咽后壁,致使呼吸不畅,发出鼾声,严重时可导致呼吸道完全梗阻。处理方法:双手前托两个下颌角,让下颌前伸,达到一个下齿咬上齿的状态即可解决。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详]

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技术操作规 (麻醉科) (2017年10月修订)

目录 第一章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常规 (3) 第一节蛛网膜下腔阻滞 (3) 第二节硬膜外阻滞 (5) 第三节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 (8) 第四节气管插管 (10) 第二章有创监测技术操作规 (16) 第一节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 (16) 第二节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 (18)

第一章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常规 第一节蛛网膜下腔阻滞 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隙,作用于脊神经根而使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习称脊椎麻醉(spinal anesthesia),简称脊麻或腰麻。 【适应证】 下腹部、腰部、盆腔、下肢、肛门及会阴部位的手术。 【禁忌证】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或脊神经根病变、脑膜炎等。 2.感染,如脓毒血症、穿刺部位感染等。 3.脊柱疾病,如脊椎严重畸形、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等。 4.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5.不能合作的小儿、精神病病人。 6.合并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外伤失血、腹高压者等为相对禁忌证。【操作方法】 1.体位侧卧位为最常用体位;坐位一般用于鞍麻;俯卧位较少用,偶尔用于俯卧位腰椎手术。 2.穿刺部位成人应在腰2以下的腰椎间隙,儿童在腰3以下的腰椎间隙。 3.穿刺方法 (1)皮肤消毒后铺消毒洞巾。确定穿刺点,并于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做完善的局部浸润麻醉。 (2)正中穿刺法。将腰麻针经穿刺点与皮肤垂直刺入,沿穿刺针轴心方向将

针推进。依次穿过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到蛛网膜下隙,取出针芯有脑脊液流出。 (3)旁正中穿刺法。穿刺针自距中线1.5cm近尾侧处剌入,然后穿刺针对准中线稍向头侧推进。穿刺针只穿过部分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及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隙。 (4)穿刺成功后,固定针体,回吸有脑脊液回流,再将蛛网膜下腔阻滞药注入。 【常用药物】 1.0.75%布比卡因,剂量8~12mg,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病情加0.9%生理盐水或脑脊液以调节药物浓度和容量。 2.0.75%罗哌卡因,剂量10~15mg,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病情加0.9%生理盐水或脑脊液以调节药物浓度和容量。 【并发症及处理】 1.低血压 (1)原因:麻醉平面过高(超过胸4),交感神经广泛阻滞,血管扩,回心血量减少。 (2)处理:局部浸润时局麻药中加入麻黄碱15~30mg。穿刺前或蛛网膜下隙注药后,立即开放静脉,快速输液200~300ml,必要时也可经静脉用血管收缩药。2.恶心、呕吐 (1)原因:麻醉平面升高,血压下降,肋间肌部分麻痹而出现呼吸抑制,一过性脑缺氧。麻醉药不纯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化学性刺激。 (2)处理:加快输液或静脉注入麻黄碱15mg使血压回升,面罩吸氧。 3,头痛 (1)原因:脑脊液漏出引起的颅低压,化学性刺激等。

全身麻醉注意事项

全身麻醉注意事項 一.什麼是全身麻醉: 經由靜脈注射麻醉藥物,或從面罩、氣管內管的途徑吸入麻醉氣體,使患者 在沒有知覺、記憶及疼痛的狀況下進行手術;並在停止給藥後,意識逐漸恢復。 二.注意事項: 手術前: 1.麻醉前評估單:請詳實填寫,以便讓麻醉科醫師瞭解您的身體狀況,來決定最 適合您的麻醉方式。 2.禁食8小時(嬰、幼兒視情況禁食4-8小時):不可進食任何食物、飲料、水及 嚼食檳榔(但可以刷牙),以免因胃排空不足,造成致命性的吸入性肺炎;若有 高血壓、心臟病、癲癇等慢性疾病,早上用藥請於當天0600配少量開水(< 30 c.c.) 繼續服用(降血糖藥物則不可服用)。 3.請勿化妝或擦指甲油,以免影響正常膚色之觀察。 4.請脫去髮夾、(隱形)眼鏡、假牙、齒托、耳環、項鍊、戒子、手鐲等贅物。 麻醉時: 1.由靜脈注射麻醉藥物,請配合做深呼吸的動作,您很快就會完全熟睡。 2.手術結束後,麻醉人員會喚醒您,並請您睜眼、深呼吸或作舉手等動作;此時,身上會有些導管,如:呼吸管、尿管、點滴管、引流管等,切勿自行拔除。等待情況合適時,麻醉人員會先為您去除氣管內管。 手術後: 1.醫護人員會送您至麻醉恢復室觀察0.5-1小時,家屬可在手術室外的等候區 稍候,並從電視螢幕上了解您的動向。 2.在麻醉恢復室時,我們會給予適當的保暖。

3.全身麻醉過程中,若使用氣管內插管,可能會有喉嚨痛、聲音沙啞等不舒服的 感覺,約2-3天後會逐漸緩解。 4.全身麻醉後可能有頭暈、噁心、嘔吐的情形,症狀會隨麻醉藥效消退而逐漸消失,醫護人員會視情況給予止吐藥物;若持續有頭暈或無力感,請勿自行下床活動,以防止跌倒等意外發生。 5.手術後請常做深呼吸、咳嗽運動,並適時將痰咳出,減少術後併發症的產生。 6.麻醉藥效消退後,若有疼痛情形,請告訴醫護人員或自費使用自控式止痛裝置。 7.手術後,經醫師同意才可進食。 國軍高雄總醫院麻醉科祝您早日康復!

麻醉后注意事项知识分享

麻醉后注意事项

精品文档 常见麻醉方式术后病房交接要点 椎管内麻醉 1、体位要求:腰麻(又称脊麻、蛛网膜下腔麻醉或SA)、腰-硬联合麻醉(即CSEA)病人术后要求平卧6-8小时,以减轻脊髓腔压力,减少脑脊液外漏,可基本避免腰麻后头痛的发生。单纯性硬膜外麻醉(即CEA)可不要求去枕平卧。 2、术后饮食:病人术后如感口渴可用棉签滋润蘸水滋润一下口唇,非腹部手术 6小时后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逐渐加量,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之后如病房医生有特殊要求的按照病房医生要求执行。 3、观察要点:神志、面唇肤色、呼吸情况及下肢肌力恢复情况,注意呕吐误吸。装有镇痛泵的病友,翻身、起床、走动时注意保护好连接镇痛泵的管道,避免管道脱出。 全麻术后注意事项 1、体位要求:去枕平卧及头偏向一侧2-3小时,待病人呼吸通畅、肌力恢复良好,无明显咳嗽、无声音嘶哑、无恶心呕吐,无心慌、胸闷不适及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采取早期半卧位或头颈部垫枕自由卧位,可减轻患者术后不适,预防颈肩痛和腰肌酸痛,缓解紧张情绪,增加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者康复。 2、术后饮食:全麻病人术后如感口渴可用棉签滋润蘸水滋润一下口唇,非腹部手术6小时后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逐渐加量,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之后如病房医生有特殊要求的按照病房医生要求执行。 3、观察要点:神志、面唇肤色、呼吸情况及肌力恢复情况,注意呕吐误吸,注意吸氧,注意麻醉药残留导致的呼吸抑制,舌根后坠导致或痰液导致呼吸道梗阻,注意疼痛烦躁导致坠床或针脱出等。装有镇痛泵的病友,翻身、起床、走动时注意保护好连接镇痛泵的管道,避免管道脱出。 小儿麻醉(全麻)手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体位:术后宝宝尽量平卧,不要垫枕头。头稍后仰,这样可以保持呼吸道最通畅。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麻醉药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麻醉药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王刚林2014-3-28 麻醉药:分为局麻药(包括表面麻醉药如:丁卡因等)和全身麻醉药一、局麻药:是一类以适当的浓度应用于局部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 围的药物,本类药物能暂时、完全和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可使局部痛觉等感觉暂时消失,同时对各类组织无损伤性影响,可分为: 1、酯类:普鲁卡因、丁卡因等 2、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 二、全身麻醉药:是一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能可逆性地引起意识、感觉(特别是痛觉)和反射消失的药物,临床上用于消除疼痛和松弛骨骼肌,辅助进行外科手术,可分为: 1、吸入性全麻药: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等(护理人员不应用不多讲了) 2、静脉全麻药:硫喷托纳、氯胺酮、依托咪酯、丙泊酚r-羟丁酸钠等 下面就我们常用的一些药物讲一下: (一)、丙泊酚(异丙酚):具有镇静、催眠和轻微的镇痛作用,起效快,静脉注射1.5-2.0mg/kg体重后30-40秒病人即入睡,维持时间仅为3-10分钟,停药后苏醒快而完全。 作用:可降低脑血流量、颅内压和脑代谢率,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拟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心肌的直接拟制作用及血管舒张作用,结果导致明显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外周阻力和心排出量降低。当大剂量快速注射或用于低血容量及老年人时,有引起严重低血压的危险。对呼吸有明显的拟制作用。表现为潮气量降低和呼吸频率减慢,甚至呼吸暂停。拟制程度与剂量有关,经肝脏代谢,代谢产物无生物活性,反复注射或静脉持续点滴时体内有蓄积,但对肝肾功能无明显

影响。 临床应用:用于全麻诱导及维持 用量:全麻诱导1.5-2.5mg/kg体重,维持4-12mg/kg体重,每10秒钟约给药40mg,年老体弱者、ASA三级、四级的病人,给药速度应更慢,每10秒钟约20mg。维持时只能用5%葡萄糖稀释,稀释度不超过1:5(2mg/ml)一般用原液泵入。 禁忌:对已知丙泊酚或其中乳剂成分过敏者禁忌。 注意事项:1、必须受过训练的麻醉师才能使用本 2、3岁以下小儿不建议使用。 3、注意监测呼吸、脉搏、血压。 总结:1、本品可控性强,于瑞芬合用称为目前全麻的金搭档。 2、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快且完全。 3、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有明显的拟制。 4、不可用于3岁以下小儿。 (二)依托咪酯:与丙泊酚作用相似,其区别是心血管系统影响很小,不增加心肌耗氧量,并有轻度冠状动脉扩张作用。 三、全麻辅助药: 1、镇痛药: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氯胺酮等。 2、肌松药:分去极化和非去极化 (1)去极化肌松药:如琥珀胆碱,特点是作用快,肌松完全。 (2)非去极化肌松药:箭毒、万可松,特点是作用时间长,可用于维持术中肌松。还有顺阿曲库铵,明显的优点是代谢特殊,不经过肝肾,可用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值得注意的是,肌松药注射速度都要快。

常见外科手术术前及术后注意事项

常见外科手术术前及术后注意事项 1、术前有什么注意事项? 手术前的病友首先要解除思想顾虑,可以向你的医生咨询手术目的、麻醉方式、手术体位、各种风险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等情况。尽量配合医务人员的指导作好术前准备,戒烟戒酒,早晚刷牙,有口腔疾患的要及早诊治,进行术后需要的各种训练等。术前因其它疾病服食药物的必须向医生说明,以明确是否需要停药。入手术室前,禁饮禁食10小时(小儿4-8小时),未插尿管的病人要排空尿液。另外,由于麻醉医生需进行术前访视,患者术前一天最好留在病房不要外出,交流有困难者须有熟悉病情的家人陪同。 2、病人在手术前应该作哪些准备? 1、训练床上大小便及深呼吸。因为有些手术后是需要在床上解决大小便之问题,而有效之深呼吸及适当之咳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应先作预防练习。 2、手术前6~8小时内禁食禁水,目的是为了防止在麻醉胃内食物返流出来,吸入肺后引起肺炎。但必要的药物可用小口水服下 3、手术前一天晚上应保证睡眠,如果无法安睡,可以在医生的同意下服用安定类药物帮助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对手术的耐受。 4、胃肠道手术等还需要进行灌肠以清洁肠道。 5、进手术室前,必先去掉“身外之物”,戴有活动假牙、齿托的病人,要取下假牙,以防麻醉插管时脱落,误入食管或呼吸道。有贵重物品如:眼镜、耳环、戒子、手表、手镯、发夹、项链等在进手术室前,交给病房护士长或亲属保管,不要带到手术室去。要排空大小便进入手术室时,要按规定更换鞋子,戴上手术帽。 6、请勿化妆,以免影响正常肤色之观察。 3、手术前为什么不能吃饭、喝水? 很多病人和病人家属对于手术前不能吃饭、喝水不理解、不明白,部分病人和家长生怕委屈了自己和孩子,甚至有的人认为在手术前要吃得饱饱的,才能更好地“耐受手术”,“饿着肚子手术是会受不了的”。因此,有时由于病人或家属不听医师的劝告或忘记了护士的嘱咐而在手术前吃东西,而不得不停止这次手术,择期另做。

麻醉注意事项

太和友好医院 麻醉和/或镇静麻醉知情同意书 患者性别年龄民族身份证号码 科室床位住院日期住院号手术日期 术前诊断与合并疾病: 手术名称: 根据病情和手术需要,您需进行镇静麻醉、□全麻气管插管、□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局麻+基础、□低温麻醉、□控制性降压。 麻醉一般是安全的,但由于个体差异也有可能发生麻醉意外和并发症。 现告知如下,包括但不限于: □1.根据麻醉操作常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使用各种、各类麻醉药后,病人出现中毒、过敏、高敏、神经毒性等反应,导致休克、呼吸心跳停止。 □2.全麻时,特别是对急症饱腹病人,麻醉前采取力所能及的预防措施,但仍不能完全避免发生呕吐、反流、误吸甚至窒息死亡。 □3.在基础麻醉或椎管阻滞麻醉时,使用规定剂量麻醉,仍导致呼吸抑制、血压下降或麻醉平面过高,虽然积极抢救,仍发生不良后果。 □4.全身麻醉引起喉或支气管痉挛。 □5.肌肉松弛药敏感引起呼吸延迟恢复或不恢复,积极抢救后仍发生不良后果。 □6.某些麻醉药可引起恶性高热、神经异常。 □7.不同麻醉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1).按操作规程进行脊椎穿刺、插管、注射麻醉药物后,发生腰背痛、头疼、硬脊膜外血肿、神经损伤,甚至截瘫致残等不良后果。 (2).臂丛神经阻滞中麻醉药中毒抽搐。 (3).硬膜外麻醉及术后镇痛发生全脊髓麻醉:硬膜外血肿致截瘫:一过性或永久性下肢神经损伤:腰麻后引起头晕、头痛。 (4).全麻气管插管过程中,虽然常规操作,仍发生牙齿损伤或脱落、鼻出血、唇出血呕吐、误吸、喉痉挛、喉水肿、声带损伤、支气管痉挛、恶性心率失常,全麻后苏醒延迟或呼吸不恢复。 (5).椎管阻滞穿刺或局麻时,已严格按常规消毒操作,仍发生穿刺或注射部位感染。 (6)因麻醉和手术需要行有创动脉、静脉检测时,发生血气胸或血管损伤。 (7)神经阻滞麻醉导致血肿、血气胸等。 (8).麻醉诱发、加重已有的合并症,导致组织器官功能衰歇。 (9)麻醉过程中,发生各种心律失常、神经反射性血流动力学改变等。 □8.麻醉手术中输血、输液可能发生致热原反应、过敏反应、血源性传染病等。 □9.患者本身合并其他疾病或有重要脏器损害,使相关并发症和麻醉危险性显著增加。 □10.急诊手术麻醉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择期手术或者。 □11.我已详细阅读以上内容,对麻醉师的告知表示完全理解,经慎重考虑,我决定进行此项麻醉。 我明白在手术中,在不可预见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变更麻醉方案或附加其他操作,我授权医师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为保障我的生命安全实施必要的救治措施,并保证承担全部所需费用。 我知道在手术开始之前,我可以随时签署《拒绝医疗同意书》,以取消本同意书的决定。

实验动物麻醉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动物麻醉方法及注意事项 麻醉(anesthesia)的基本任务是消除实验过程中所至的疼痛和不适感觉,保障实验动物的安全,使动物在实验中服从操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一、常用的麻醉药 (一)常用局部麻醉剂: 普鲁卡因,此药毒性小,见效快,常用于局部浸润麻醉,用时配成0.5%~1%;利多卡因,此药见效快,组织穿透性好,常用1%~2%溶液作为大动物神经干阻滞麻醉,也可用0.25%~0.5%溶液作局部浸润麻醉。 (二)常用全身麻醉剂: 1.乙醚 乙醚吸入法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各种动物都可应用。其麻醉量和致死量相差大,所以其安全度大。但由于乙醚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刺激上呼吸道粘液分泌增加;通过神经反射还可扰乱呼吸、血压和心脏的活动,并且容易引起窒息,在麻醉过程中要注意。

但总起来说乙醚麻醉的优点多,如麻醉深度易于掌握,比较安全,而且麻醉后恢复比较快。其缺点是需要专人负责管理麻醉,在麻醉初期出现强烈的兴奋现象,对呼吸道又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因此,需在麻醉前给予一定量的吗啡和阿托品(基础麻醉),通常在麻醉前20-30分钟,皮下注射盐酸或硫酸吗啡(每公斤体重5~10mg)及阿托品(每公斤体重0.1mg)。 盐酸吗啡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痛阈,还可节省乙醚用量及避免乙醚麻醉过程中的兴奋期。阿托品可对抗乙醚刺激呼吸道分泌粘液的作用,可避免麻醉过程中发生呼吸道堵塞,或手术后发生吸入性肺炎。 进行手术或使用过程中,需要继续给予吸入乙醚,以维持麻醉状态。慢性实验预备手术的过程中,仍用麻醉口罩给药,而在一般急性使用,麻醉后可以先进行气管切开术,通过气管套管连接麻醉瓶继续给药。在继续给药过程中,要时常检查角膜反射和观察瞳孔大小(如发现角膜反射消失,瞳孔突然放大,应立即停止麻醉。万一呼吸停止,必须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待恢复自动呼吸后再进行操作。 2.苯巴比妥钠

麻醉实习注意事项

细节决定成败,麻醉过程中很多的差错或事故多源于对细节问题的认识不足,处理不妥。对于麻醉医生来讲,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足够的实践经验以及对教训的认识体会更有利于我们减少麻醉过程中的意外,特别是对于年轻医生。因此,了解麻醉中易出事的细节问题,有利于我们提高警惕,有备无患。 1.麻醉前访视: 术前访视一定要重视,并且要仔细,对患者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择期手术常规提前察看病人,了解病情,在查看记录病人的化验和辅助检查的同时,更要关注患者平时的临床表现,因为平时的表现更能反应患者实际的器官功能及代偿能力。有心肺疾病的患者,病房又没有请相关科室会诊的,一定要在记录中记载并提醒住院医仔细查并系统治疗,或延期手术。60岁以上的高血压病人,术前要建议做心脏彩超。察看患者,再次了解病史和既往史(哮喘),尤其是用药史(如华法林),管床医生了解的可能有疏漏。拟行全麻者,需评估循环,呼吸情况,插管条件,牙齿情况。松动的建议拔除或系线。是否有义齿。如行椎管内麻醉,还需询问是否有腰痛(腰脱)。 麻醉相关事宜及风险交代,向患者本人和被授权人。最好有其他病友在场(避免以后不必要的麻烦)。患者提问的解答,尤其是禁食水的必要性。同意书签字,被授权人和本人最好都签。访视记录中要有所体现。 急诊手术,麻醉医师应该根据患者病情,要求及时做出血常规、血型和凝血功能等检查。同时养成心肺听诊的习惯,可以避免很多麻醉后出现情况后无法和麻醉前对比。 2.麻醉前准备: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手术方式,准备好麻醉所必须的或可能需要的特殊器械和器材等,如动脉穿刺针、动脉传感器、中心静脉穿刺包或自体血回收机器等。病情危重者,要提前准备好各种抢救药物和心脏起搏器。把工作做在前面,抽药及给药时要做到三查三对,特别是对于外观相似的药物(如肾上腺素、麻黄碱、阿托品和地塞米松均为1 ml),要分开摆放和管理。 进入手术间,首先检查抢救用品。建议每台手术麻醉前均常规备好肾上腺素、麻黄碱和阿托品等。麻醉操作前,各种药物抽吸后,要及时给予标明名称和剂量,避免误用。检查设备,连接电源,气体,各种管道面罩。开机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尤其是检查麻醉机是否漏气。打开氧气调节排气阀(避免抠上面罩后发现没有开氧气或气囊没有充起)。 麻醉前查看氧压表。准备胶布,牙垫,牙齿保护器(保护义齿),口咽通气导管(对于儿童和肥胖患者)检查喉镜片是否正常工作。

门诊麻醉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根据本院门诊麻醉工作安排的实际,为保证门诊麻醉的安全,特制定以下流程规定: 无痛胃肠镜诊疗流程 1,麻醉前评估患者病情及麻醉风险,如无禁忌证向患者和(或)患者委托人解释麻醉的目的和风险,取得患者和(或)委托人同意,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2,正确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1)所有因诊疗需要,并愿意接受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患者。 (2)对消化内镜诊疗心存顾虑或恐惧感、高度敏感而不能自控的患者。 (3)操作时间长、操作复杂的内镜诊疗技术,如ERCP、 EUS、EMR、ESD、POEM、小肠镜等。 (4)一般情况良好,ASA I级或II级患者。 (5)处于稳定状态的ASA III级或IV级患者,可酌情在密 切监测下实施。 (二)禁忌证 (1)有常规内镜操作禁忌证或拒绝镇静/麻醉的患者。 (2)ASA V级的患者。 (3)未得到适当控制的可能威胁生命的循环及呼吸系统疾病,如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

心绞痛以及急性呼吸道感染、哮喘急性发作期等。 (4)肝功能障碍(Child-Pugh C级以上)、急性上消化道 出血伴失代偿休克、严重贫血、胃肠道梗阻伴有为内容 物潴留。 (5)无陪同或监护人者。 (6)有镇静/麻醉药物过敏及其他严重麻醉风险者。(三)相对禁忌证 (1)预计困难气道的患者如张口度过小、小下颌、颈部活动严重受限、鼾症患者等。 (2)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者(如脑卒中、癫痫、惊厥等)。 (3)有药物滥用史、年率过高或过小、病态肥胖及气管食管瘘的患者。 3,术前评估 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实验室检查及必要的体格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对患者的全身情况和麻醉耐受力及麻醉分级作出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估,主要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有无呼吸道急性感染、严重的鼾症、严重的心功能不全、哮喘急性发作及呼吸功能衰竭等情况。 4,术前准备 (1)一般患者应在术前禁食至少6h,术前禁水至少2h,特殊需要服用药物患者可服用小于20毫升清水,适当推后检查 至少1h。

日间手术麻醉注意事项

日间手术麻醉注意事项 一、开展日间手术及麻醉的基本条件 开展日间手术的手术室环境、设备、设施等条件应与住院手术室一致。必须配备各类常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用药及抢救药品,以及具备成熟的抢救流程。手术医师、麻醉科医师、手术室护士及相关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获得医院及相关部门授权。 二、日间手术种类 总的原则:宜选择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手术风险相对较小、手术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h)、预计出血量少和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的手术。 三、日间手术患者的选择 1.适合日间手术与麻醉的患者一般应符合以下条件: (1)ASAⅠ-Ⅱ级患者;ASA Ⅲ级患者并存疾病稳定在3个月以上,经过严格评估及准备,亦可接受日间手术; (2)年龄:一般建议选择1岁以上至65岁以下的患者。6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能否进行日间手术,应结合手术大小﹑部位﹑患者自身情况﹑合并症控制情况综合判断; (3)预计患者术中及麻醉状态下生理机能变化小; (4)预计患者术后呼吸道梗阻、剧烈疼痛及严重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 2.下列情况不建议行日间手术与麻醉: (1)全身状况不稳定的ASAⅢ级-Ⅳ级患者; (2)高危婴儿或早产儿; (3)估计术中失血多和手术较大的患者; (4)因潜在或已并存的疾病可能会导致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如恶性高热家族史,过敏体质者等); (5)近期出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未愈者、哮喘发作及持续状态; (6)困难气道; (7)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时间长的病态肥胖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

(8)吸毒﹑滥用药物者; (9)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及不配合的患者; (10)患者离院后24h无成人陪护。 四、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1.评估内容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各项化验检查均应在手术前完成,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包括:困难气道、恶性高热易感者、过敏体质、肥胖症、血液系统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等,必要时和相关学科医师共同制定术前准备方案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 2.术前须知及用药 术前常规禁食﹑禁饮﹑戒烟。术前8小时禁食固体食物,术前至少2小时禁止摄取清亮液体。做好患者的术前宣教,同时履行告知义务,签署手术﹑麻醉知情同意书。原则上不需要麻醉前用药,对明显焦虑、迷走张力偏高等患者可酌情用药。 五、麻醉选择及术中监测 1.日间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 (1)监测下的麻醉管理(MAC):由麻醉科医师实施镇静或镇痛,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诊断和处理术中的临床问题。 (2)局部浸润和区域阻滞:有利于日间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出院,但应注意其可能出现滞不完善、术后行走受限和排尿困难、头痛不适等情况。 (3)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应用最广泛的日间手术麻醉方法,气道管理一般可选择气管插管、喉罩、口咽通气道维持呼吸道的通畅。 2. 麻醉药物的选择 选择起效迅速﹑消除快﹑作用时间短、镇痛镇静效果好、心肺功能影响轻微、无明显副作用和不适感的药物。多主张采用速效、短效、舒适的药物。 3.术中监测 与住院手术患者基本一致: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全麻时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条件允许时还可进行神经肌肉功能及麻醉深度的监测,其余监测项目可根据患者及术中具体情况采用。 六、麻醉后管理

麻醉后注意事项

常见麻醉方式术后病房交接要点 椎管内麻醉 1、体位要求:腰麻(又称脊麻、蛛网膜下腔麻醉或SA)、腰-硬联合麻醉(即CSEA)病人术后要求平卧6-8小时,以减轻脊髓腔压力,减少脑脊液外漏,可基本避免腰麻后头痛的发生。单纯性硬膜外麻醉(即CEA)可不要求去枕平卧。 2、术后饮食:病人术后如感口渴可用棉签滋润蘸水滋润一下口唇,非腹部手术6小时后可 进食少量流质饮食,逐渐加量,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之后如病房医生有特殊要求的按照病房医生要求执行。 3、观察要点:神志、面唇肤色、呼吸情况及下肢肌力恢复情况,注意呕吐误吸。装有镇痛泵的病友,翻身、起床、走动时注意保护好连接镇痛泵的管道,避免管道脱出。 全麻术后注意事项 1、体位要求:去枕平卧及头偏向一侧2-3小时,待病人呼吸通畅、肌力恢复良好,无明显咳嗽、无声音嘶哑、无恶心呕吐,无心慌、胸闷不适及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采取早期半卧位或头颈部垫枕自由卧位,可减轻患者术后不适,预防颈肩痛和腰肌酸痛,缓解紧张情绪,增加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者康复。 2、术后饮食:全麻病人术后如感口渴可用棉签滋润蘸水滋润一下口唇,非腹部手术6小时后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逐渐加量,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之后如病房医生有特殊要求的按照病房医生要求执行。 3、观察要点:神志、面唇肤色、呼吸情况及肌力恢复情况,注意呕吐误吸,注意吸氧,注意麻醉药残留导致的呼吸抑制,舌根后坠导致或痰液导致呼吸道梗阻,注意疼痛烦躁导致坠床或针脱出等。装有镇痛泵的病友,翻身、起床、走动时注意保护好连接镇痛泵的管道,避免管道脱出。 小儿麻醉(全麻)手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体位:术后宝宝尽量平卧,不要垫枕头。头稍后仰,这样可以保持呼吸道最通畅。 2、术后呼吸:注意宝宝的唇色,如果红润,请不要担心,宝宝呼吸很好。如果突然出现唇色青紫,请立刻呼叫医护人员。有可能是痰或其他堵塞了呼吸道,小儿生命体征变化很快,请注意观察。

麻醉后注意事项

麻醉后注意事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常见麻醉方式术后病房交接要点 椎管内麻醉 1、体位要求:腰麻(又称脊麻、蛛网膜下腔麻醉或SA)、腰-硬联合麻醉(即CSEA)病人术后要求平卧6-8小时,以减轻脊髓腔压力,减少脑脊液外漏,可基本避免腰麻后头痛的发生。单纯性硬膜外麻醉(即CEA)可不要求去枕平卧。 2、术后饮食:病人术后如感口渴可用棉签滋润蘸水滋润一下口唇,非腹部手术 6小时后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逐渐加量,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之后如病房医生有特殊要求的按照病房医生要求执行。 3、观察要点:神志、面唇肤色、呼吸情况及下肢肌力恢复情况,注意呕吐误吸。装有镇痛泵的病友,翻身、起床、走动时注意保护好连接镇痛泵的管道,避免管道脱出。 全麻术后注意事项 1、体位要求:去枕平卧及头偏向一侧2-3小时,待病人呼吸通畅、肌力恢复良好,无明显咳嗽、无声音嘶哑、无恶心呕吐,无心慌、胸闷不适及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采取早期半卧位或头颈部垫枕自由卧位,可减轻患者术后不适,预防颈肩痛和腰肌酸痛,缓解紧张情绪,增加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者康复。 2、术后饮食:全麻病人术后如感口渴可用棉签滋润蘸水滋润一下口唇,非腹部手术6小时后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逐渐加量,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之后如病房医生有特殊要求的按照病房医生要求执行。 3、观察要点:神志、面唇肤色、呼吸情况及肌力恢复情况,注意呕吐误吸,注意,注意残留导致的呼吸抑制,舌根后坠导致或痰液导致,注意疼痛烦躁导致坠床或针脱出等。装有镇痛泵的病友,翻身、起床、走动时注意保护好连接镇痛泵的管道,避免管道脱出。 小儿麻醉(全麻)手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体位:术后宝宝尽量平卧,不要垫枕头。头稍后仰,这样可以保持呼吸道最通畅。 2、术后呼吸:注意宝宝的唇色,如果红润,请不要担心,宝宝呼吸很好。如果突然出现唇色青紫,请立刻呼叫医护人员。有可能是痰或其他堵塞了呼吸道,小儿生命体征变化很快,请注意观察。

这些麻醉中的注意事项!

这些麻醉中的注意事项! 麻醉为外科手术治疗重要环节,能够提升患者手术配合程度、保证手术安全。但在麻醉期间 有很多注意事项,包括禁食、用药等。那么具体有哪些注意事项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了解 一下吧。 1.注意麻醉咨询 麻醉为伴随外科手术迅速发展的学科,可通过麻药作用抑制局部神经系统,并且麻醉药物在 神经系统的作用具可逆性、一过性,麻醉药物可在机体内被破坏或随着新陈代谢排出体外, 以此麻醉作用可逐渐消失。麻醉方式及麻醉剂量并不是麻醉医生随意定的,而是在保证患者 生命安全基础上依据手术需求、麻醉医生工作经验决定的,而此过程又称为麻醉咨询。麻醉 咨询为在外科手术及麻醉开始前最重要注意事项,能够使麻醉师在手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生理 及病理情况,并结合医师手术计划制定麻醉计划,包括麻醉用量、麻醉方式等,以最大程度 上保证麻醉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基础上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2.相信麻醉师对麻醉方式的选择 很多人在进行麻醉前都会对其安全性产生一定程度的顾虑,认为麻醉方式可能会影响神经系 统功能恢复、增加后遗症发生率,包括全麻后神经功能恢复较慢、腰麻后腰部酸痛等。但其 实每一种麻醉方式均有其优势之处,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风险,麻醉师在进行麻醉方式选择时,主要原则为保护患者生命安全,比如在病情较重、体质较弱等患者麻醉期间多以全麻为主,避免在麻醉期间患者仍保留意识状态影响其生命体征稳定性;而在一些手术时间较短、 手术部位较浅的麻醉中,一般会选择局部麻醉。所以在麻醉期间患者要充分相信你的麻醉师,相信他为您选择的会是最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3.术前需要禁食 很多人都知道术前需要禁食,但是为什么需要禁食?如果不禁食会发生什么?结果却一头雾水。部分患者在手术前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稍微吃一点不会对手术造成什么影响,而一旦 在手术中发生意外后却不得不花更高费用进行治疗,甚至直接造成死亡,等意外发生后再后 悔一切都晚了。那么手术前为什么要禁食呢?其实禁食原因与麻醉相关。因为麻醉后受麻醉 药物影响,机体自我反射保护能力下降或消失,特别对于全麻患儿而言,吞咽反射、呛咳反 射均会消失,此时若受手术牵拉影响发生呕吐,食物经食管反流后容易进入到肺部出现误吸 症状,发生误吸后液体及固体物质会堵塞呼吸道,此时患者自主呼吸能力受到气道堵塞影响 会被完全抑制,此时医师需要在数分钟内经异物完全清除,避免因窒息而引发死亡;然而即 使在成功抢救后,患者仍具有非常高的吸入性肺炎发生风险,不仅需要进入ICU继续治疗, 甚至可以此发生肺部感染而死亡,死亡率高达25%!所以在手术前千万不要满足一时口腹之 欲禁食,否则可能会付出生命代价! 为了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小儿和成人术前需禁清晰流质2h,母乳术前需禁食4h,配方 奶和非母乳术前需禁食6h,食固体食物术前需进食6h,油腻食物8小时或更长;在临床中 发现,部分手术应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具体禁食时间仍要以医嘱为准。 4.麻醉前某些药物需要停服 很多患者除了手术治疗病症,还包含很多其他合并症,特别对于老年患者而言,一般会合并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慢性病症。经常会遇到在术前麻醉医生访视时,发现患者正在服用某种药物,所以手术只能推迟,很多患者对此难以理解,甚至害怕手 术时间推迟故意隐瞒正在服药的实时,以为能够保证手术顺利开展,殊不知这种做法为手术 麻醉安全埋下重大隐患。麻醉期间为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不仅需要保证患者手术部位无痛

全麻术后的注意事项

全麻术后的注意事项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全麻术后的注意事项 1、顾客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视病人清醒程度决定是否接心电监护和吸氧。 2、一般情况下顾客在回到病房大约30到90分钟会完全苏醒,视其对麻药的敏感和耐受程度不同,时间可能会略有差异。药品进入血液以后,会被肝脏代谢,代谢产物通过肾脏最终排出体外,全麻药的品种目前常用的只有三四种,一般在12小时内基本上90%都排泄掉了,24小时以后100%全部排泄完毕。但全麻药的作用势必会影响到顾客术后的神志、精神和反应能力,对于顾客术后要求离院者,须尽到术后不能开车,不能进行一些需要反应能力的操作的告知义务,若顾客坚持开车离院,须签字为据。 3、作为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恶心呕吐是由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是性别因素,女性发生率为男性的3倍多。并且与女性的月经周期相关,可能是由于激素水平的波动所致。年龄因素,有研究认为青年人容易发生手术后恶心呕吐,5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降低。平时就容易晕车晕船的患者以及有糖尿病的患者也容易发生手术后恶心呕吐。麻醉中所用的药物也是造成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重要因素之一。 很多全麻药都可以引起恶心呕吐,其中阿片类镇痛药可直接作用于大脑呕吐中枢,并且可以降低胃肠蠕动能力。所以全麻引起的恶心呕吐远远多于硬膜外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和局麻。除麻醉药物外,麻醉期间采用面罩给氧致使气体进人胃肠腔使其扩张、胀气等也有关系。随着手术的时间延长,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可能与引起呕吐的麻醉药物累积有关。手术后的低血压以及胃肠减压导管刺激也常引起呕吐。防治手术后恶心呕吐涉及许多方面,如减少手术麻醉方面的高发因素,药物和非药物防治等,目前用来预防和治疗的药物也有很多。对

全麻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

全麻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 一、全麻术前的注意事项: 1、完善各项术前检查,认真询问既往重大手术史、病史、 过敏史以及服药史,排除各种手术禁忌症。 2、合并高血压患者,应治疗和控制血压达到目标值,收 缩压低于( ) 舒张压低于( )术前一天,不论 何种麻醉方式,降压药改为短效晨服。长期服用阿 司匹林等抗凝药物治疗的,原则上需停药一周以上 方可进行手术,服用激素类药物的也需要提前停药。 有特殊病史的顾客,比如支气管哮喘患者,须嘱其 自带止痉药物。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须控制到( ) 以下。 3、原则上术前禁饮食需要满( )小时,一些紧急或短小 手术可适当放宽至( )小时左右。 4、对于我们科室而言,预计手术时间长于1小时的,须 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术前针,预计手术时间长于2 小时的,须常规留置尿管,以评估顾客术中出入量, 避免( )一般情况下,留置针均优先选择( ) 手,目的是留出患者左侧通道便于手术者移动和摆 放器械车。全麻顾客入室前常规开启氧气开关,检 查剩余氧气压力。

二、全麻术后的注意事项: 1、顾客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视病人清醒程度决定是 否接心电监护和吸氧。 2、一般情况下顾客在回到病房大约30到90分钟会完全 苏醒,视其对麻药的敏感和耐受程度不同,时间可 能会略有差异。药品进入血液以后,会被肝脏代谢, 代谢产物通过肾脏最终排出体外,全麻药的品种目 前常用的只有三四种,一般在12小时内基本上90% 都排泄掉了,24小时以后100%全部排泄完毕。但全 麻药的作用势必会影响到顾客术后的神志、精神和 反应能力,对于顾客术后要求离院者,须尽到术后 不能开车,不能进行一些需要反应能力的操作的告 知义务,若顾客坚持开车离院,须签字为据。 3、作为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恶心呕吐是由很多因素综 合作用的结果。首先是性别因素,女性发生率为男 性的3倍多。并且与女性的月经周期相关,可能是 由于激素水平的波动所致。年龄因素,有研究认为 青年人容易发生手术后恶心呕吐,50岁以上患者发 生率降低。平时就容易晕车晕船的患者以及有糖尿 病的患者也容易发生手术后恶心呕吐。麻醉中所用 的药物也是造成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重要因素之一。

外科 各类麻醉后护理常规

外科手术前一般护理常规1、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对手术的顾虑,介绍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必要时指导病人在床上练习大小便,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要求病人戒烟。 2、通知家属或单位负责人员来院,由医师详细介绍手术情况,填写手术同意书。 3、术前按医嘱进行手术野皮肤准备(观察皮肤情况、剃毛和皮肤清洗)。如发现病人有发热、感冒、女病人月经周期、皮肤有损伤或感染等,应及时报告医师,考虑停止手术。 4、皮肤准备的要求和方法 (1)根据各类手术要求决定皮肤准备的范围。 (2)用肥皂水彻底清洗皮肤,注意脐部、皮肤皱折部位,皮肤上的油污、胶布可用松节油、汽油或乙醚清洗,有伤口者清洗后应更换敷料。 (3)剃毛和清洗时,应注意勿损伤皮肤,勿使病人受凉。 5、做好全身清洁,洗头、洗澡、剪趾(指)甲、更衣、不能自理由护士执行。 6、按医嘱配血、皮试。准备特殊用药用物,通知手术日停膳。 7、通知病人术前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饮水并挂禁食标志。 8、上注意病人睡眠情况,保证病人有充足的睡眠,必要时给服安眠镇静药。 9、按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如留置尿管等。女病人除去发夹,长发者梳成双辫,有假牙者卸下假牙。入手术室前排小便。备齐病历、X光片、特殊用药、用物随病人一齐送手术室,停止一切术前医嘱。 10、送往手术室前,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检查手术野,了解有无生理、病理变化,不宜手术者及时报告医师。 11、病人人送往手术室后,根据麻醉、病种、手术方式做好病室、用物准备。 (4)床的准备:全部更换床单、枕套、被套。按需要备胶、中单,室温低于18℃时设法提高被褥温度,低于12℃时设法提高室温。 (5)用物准备:床边备输液架、血压计、听诊器,按病情需要备急救药品和器械,护理记录单等。 外科手术后一般护理常规 1、向麻醉师了解麻醉方式,术中情况,手术性质及部位,输液、输血量 和特殊情况的处理等,病人回病室时,搬动病人应防止各种导管脱出及增加伤口张力。 2、注意保暖,防止受凉,用热水袋等保暖时,应防止烫伤病人。 3、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做好相应的护理。全麻病人去枕平卧,头向一 侧,每半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直至病人完全清醒,血压稳定。

臂丛麻醉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臂丛麻醉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法】 【禁忌症】 双上肢同时进行手术。 【解剖】 (一)臂丛神经 由颈5~8及胸1脊神经的前支所组成。上列脊神经自椎间孔穿出后,走行于颈椎横突的前与后结节之间(结节间沟),离开横突后,向下向外走行于前、中斜角肌之间(肌间沟),到达肩胛舌骨肌的后面时已基本汇集成束,继续下行到达第一肋骨平面时,走行于锁骨下动脉的外侧,并与它并行继续下行至腋窝顶,围绕腋动脉的周围,分为肌皮、桡、正中及尺神经等分布于上肢。 (二)前斜角肌 起自颈椎3~6横突前结节,垂直向下走行,最后汇集成细腱而附着于第一肋骨面上的斜角肌结节,后者位于第一肋骨面上的锁骨下动脉沟的内侧。本肌肉的上部直接位于臂丛神经的前面,下行至第一肋骨的附着部时,它与臂丛神经之间被锁骨下动脉所隔开。锁骨下动脉则在本肌肉止点的内侧。 (三)中斜角肌 起自颈椎2~7横突的后结节,向下走行汇集成细腱,附着于第一肋骨面上,在臂丛神经的外侧。本肌肉在上部直接位于臂丛神经的后面。 (四)锁骨下动脉 由胸腔穿出,在相当于锁骨中点处,跨过第一肋骨,并弯向腋窝顶方向走行,构成腋动脉。锁骨下动脉在第一肋骨面上的位置恰好在锁骨的中点,而臂丛神经则紧挨在它的外侧伴行。

(五)从上述解剖看,臂丛神经阻滞的穿刺点可取以下四处: 1. 前中斜角肌之间,称“经肌间沟法臂丛阻滞”。 2. 锁骨中点偏外第一肋骨水平上,称“经锁骨上法臂丛阻滞”。 3. 腋窝顶腋动脉周围,称“经腋窝法臂丛阻滞”。 4. 锁骨下胸小肌三角区,称“经锁骨下法臂丛阻滞”(甚少采用)。 这四处的神经束比较集中,局部的解剖标志也比较清楚,根据穿刺点的不同,临床上分别予以上述命名。 【局麻药】 见下表。可根据手术时间长短选用其一。麻药中宜常规加用肾上腺素 mg 。 表臂丛神经麻醉的常用麻药 局麻药名称————————剂量(成人)——————作用维持时间(小时) 2%利多卡因————————20 ml——————————3~5 h 2%普鲁卡因————————25~30 ml————————~3 h 1%利多卡因、%地卡因—20~30 ml————————~5 h %布比卡因——————15~20 ml————————3~6 h 【操作方法】 一、【经锁骨上法臂丛阻滞术】 (一)病人取仰卧,头转向对侧,肩下垂,患肢贴向躯体。术者面向病人。嘱咐病人一旦出现放射异感时,立即告诉术者,但不能任意转动头部。 (二)在锁骨上缘的中点部位,认真摸清锁骨下动脉的搏动点。以此点为准,在其外测cm、上1 cm处做好标记,即为穿刺点。如果恰好有颈外静脉通过此点,将穿刺点稍向外移。(三)先作皮丘。术者左手食指按住锁骨下动脉,右手持连接1 ml 注射器的22号注射针,刺入皮丘,而后向内、下、后方向缓缓刺入1~ cm(其方向相当于指向第三胸椎椎体)。针刺入过程中一旦出现异感,表示针尖已接触及臂丛神经,应稳妥地固定好针头,抽吸证实无血或无气后,缓缓注入麻药,注药中需随时做抽吸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