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个案研究
浅谈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进展

浅谈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进展[ 论文关键词]核心自我评价;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组织管理[论文摘要]核心自我评价是人们对自己的价值、能力、才干的最基本估计,西方人格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对此已做了一些探讨。
本文对近几年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探讨了核心自我评价的基本结构,研究方法,以及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组织管理等的关系,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方向。
自1997年,Judge等在研究工作满意度时引入核心自我评价(CoreSelf-Evaluations)概念以来,西方人格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已经有大量的相关研究关注核心自我评价这个人格特质术语。
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核心自我评价的概念、结构,以及它与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组织管理等的关系。
这些研究促进了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也有助于人们认清和改进工作满意度的方法,以及在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发挥好组织成员的积极作用。
但是,国内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尚处在初始阶段。
本文主要对国外的核心自我评价研究进行了概述,展望其研究发展趋势,以期对国内的核心自我评价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于核心自我评价的概念,Judge等认为核心评价是人们对自己、世界、他人所持有的最基准评价[1]。
特定情景的评价受到这些内在的、更基本的自我评价的影响,尽管多数人在感知或做出行为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自我评价的影响。
虽然个人的核心评价涉及多个方面,但研究表明核心自我评价才是最重要的。
Judge等认为核心自我评价是人们对自己的价值、能力、才干的基本估计,这种估计是从积极到消极不等的自我评价[2]。
核心自我评价与“自我概念”相类似,是对我们自己以及我们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评价。
在提出这个概念的过程中,Judge和他的同事[3]研究的领域包括哲学、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并从这些学科的文献中提取了自我评价的共同性主题。
在对大量可能部分暗含这个概念的人格特质调查以后,他们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发现了一个基于自我评价的更基本概念——核心自我评价。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_社交焦虑与自我和谐的研究_王小燕

的状态:一方面,中国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断保持原有 到阻碍。
文化;另一方面,开放的社会使外来思想不断冲击着中国
2.教学形式的比较。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引入教学,在
传统思想。在这两股力量的夹击之下,中国的教育思想在 美国课堂上随处可见。学生自行组队,合作完成课题。其
不断改进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带有本国的民族特色。本文对 次,在课堂上,教师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具(包括专业的
流。但在操作过程中,教师难以把握“主导作用”与“引导学 化,主张将学习日常化。因此,美国小学的教室墙壁上往往
生”这一概念的度,往往会陷入“替”学生探究的泥沼之中。 贴满了公式、定理、基础概念以及孩子们的手工作品等,总
-----------------------------------------------
师内心深处,并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动探索、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
的无形驱动力。理念不同,必然表现为课堂教学上的差异。 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但
美国课堂教学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 在实际过程中,不少教师依旧观念滞后,即使课堂形式新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206-207.
子工业出版社,2007.
[2]欧阳峰.企业信息化管理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
作者简介:王岚峰,男,山东济南人,北京交通大学软
版,2006.
件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软件工程,信息管理。
[3]游战清.企业信息化理论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拥有更多的交往机会,自身的能力 我和谐与核心自我评价和社交焦虑密切相关,核心自我评
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对自己有更高的自我评价,对自己更加 价和社交焦虑是影响大学生自我和谐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其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其绩效的相关性研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和绩效成为了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是指大学生对自我认知的评价和反思,同时也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的绩效是指在大学学习和社会实践中的学习成绩、社交技巧、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本文将重点探讨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其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一、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概念和特点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是指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思考和反思,是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和反思的总结。
同时,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具有以下特点:1. 多维性。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包含诸如学习效果、专业素养、人际关系、性格、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可谓全方位。
2. 反思性。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需要对自身的表现和价值观进行反思和总结,这种反思和总结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内在成长动机。
3. 个性化。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是建立在个人行为、思想和价值观基础上的评价,因此具有个性化。
二、大学生绩效的概念和特点大学生的绩效是指在大学学习和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在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创新能力、社交技巧等方面的表现。
同时,大学生的绩效具有以下特点:1. 多元化。
大学生的绩效包括学习、社交、实践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2. 可塑性。
大学生的绩效可以通过培训和辅导进行改善和提高,因此具有可塑性。
3. 全方位。
大学生的绩效不仅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水平,还反映了学生的行为和品格等多个方面。
三、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其绩效的相关性分析1.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会对其学习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个健康、积极、有信心和自我评价良好的大学生往往在考试中表现更好,因为他们更能掌握学科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交技巧的相关性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有时也会影响他们的社交技巧。
如果一个大学生具有健康、积极、自尊和自我评价良好,他们往往能够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成为团队领导者。
大学生对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的调研报告一、引言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是个体对于自身认知和评估的过程,对于大学生而言尤为重要。
本调研旨在了解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与自我评价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定位。
以下是对于大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调研报告。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69份,有效回收率为93.8%。
问卷包括了关于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问题,包括大学生对自己的了解程度、对个人优点和不足的评价、对未来发展的规划等。
三、调研结果1. 自我认知水平从调研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有一定的认知,88%的受访者表示对自己的了解程度较高。
他们通过不断的自我观察和与他人的交流,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
然而,仍有一部分受访者对自己的认知较为浅薄,需要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认识自己。
2. 自我评价情况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分为个人优点和不足两方面。
在个人优点方面,受访者体现出了积极向上的态度,6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5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具有较高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不足方面,约有6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自律性和时间管理方面有待提高,同时还有4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决策能力需要加强。
3. 未来发展规划大学生对于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划和目标。
调研显示,近70%的受访者表示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并且已经制定了实现目标的具体计划,而有约30%的受访者表示仍在探索中。
另外,5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大学期间需要提升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30%的受访者则认为需要提高的是创新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讨论与分析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而,仍有一部分受访者对自己的认知有待提高,需要寻找更多的机会和途径去了解自己。
另外,在自我评价方面,大学生更多地关注自身的优点,但也要注意认真面对自己的不足,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自我评价调研报告

自我评价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本次自我评价调研的目的是对自身进行客观的评价,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提高个人能力和素质。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自我观察、同事评价和自我反思。
自我观察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态度和表现,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同事评价通过向身边的同事和上司征求意见,听取他们对我的评价和建议,了解他人对我的看法。
自我反思通过回顾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和生活经历,总结自己的成长经验和教训,找出改进的方向。
三、主要发现1. 优点(1)责任心强:在工作中,我始终能够保持高度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地承担自己的工作,不计较加班加点,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
(2)团队合作:我注重与他人的合作,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同事沟通协作,解决问题,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3)学习能力强:我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够快速掌握新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4)沟通能力好:我善于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够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意思,充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与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互动。
2. 不足(1)时间管理:在繁忙的工作中,我有时会面临时间管理上的挑战,导致任务完成时间延误,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
(2)决策能力:在面对复杂的问题和困难的抉择时,我有时会犹豫不决,需要更加果断和富有决断力。
(3)自我推销:我在与他人沟通时,有时不够自信,不愿意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成果,需要更加自信和自信地表达自己。
(4)压力处理:在工作和生活中,我有时会对压力感到不适应,需要更好的学会管理压力,以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3. 改进计划(1)制定合理的时间管理计划,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增强决策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参加培训和讲座,提高自己的演讲和表达能力,增强自信,自信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成果。
(4)学习压力管理技巧,通过锻炼和放松来调节自己的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综述

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综述摘要:核心自我评价被定义为个体对自我能力和价值所持有的最基本的评价和估计。
自提出以来便倍受关注,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重点从早期关注结构的验证与测量、探讨核心自我评价在工作领域中的功能,到近期开始转向探讨与心理健康等变量的关系。
本文主要对核心自我评价提出的背景、概念和结构、测量方法、主要研究领域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核心自我评价;测量方法;研究领域1 核心自我评价的概念由来及内涵心理学家为了研究哪种人格特质能够更好地预测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对哲学、临床心理学研究、工作满意度、压力、人格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多个领域进行广泛的研究。
其中Judge, Locke 和 Durham 在综合了前人的研究结果之后,首次提出核心自我评价(core self- evaluations, CSE)这一人格概念,认为核心自我评价是影响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关键人格特质[1] 。
Judge等人将核心自我评价定义为个体对自我能力和价值所持有的最基本的评价和估计,核心自我评价是一种总体自我评价。
高核心自我评价的人的特点是自信,自我价值感,认为自己有能力,远离焦虑,在不同的情境下总是对自己抱有积极的评价。
Judge 等人还从众多的人格特质中筛选出四种特质来描述核心自我评价。
这四种特质是自尊(self-esteem)、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神经质(neuroticism)和一般自我效能(generalized self-efficacy)。
其中,自尊是指个体对自身的积极评价。
许多研究者都认为自尊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它形成于青少年的后期且不容易改变;控制点是 Rotter 提出的概念,控制点反映的是个体认为自己能够控制生活中将要发生的事件的程度;神经质是“大五”人格特质之一,神经质一方面是指个体的情绪稳定性情况,另一方面是指个体的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一般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在做事过程中是否感觉到自己有能力调配任务所需要的动机和认知资源。
大学学校自我评价的研究_个人简模板

大学学校自我评价的研究_个人简模板大学学校自我评价的研究——来自英国国家教育研究规划基金会的研究报告近时,致力于提高教育效能和学校发展的改革运动在英、美、加等西方国家乃至中国蓬勃开展,而重心则在建立学校效能和校本管理机制,主张学校管理由外在控制(政府集权)向学校自我控制转变,鼓励政府把权力更多地下放给学校。
其中强化学校自我评价则成为重要举措,英国国家教育研究规划基金会则进行了关于学校开展自我评价的研究。
从多角度、多方面研究了学校自我评价问题,有利弊分析,也有行动建议。
鉴于我国当前正大力倡议开展发展性评价,笔者将此项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效果作一概括性的介绍,以期对我国的学校评价改革有所裨益。
研究的主要内容▲确认参与学校自我评价的驱动力。
是什么原因促使学校员工和地方教育行政当局的工作人员,将自身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学校自我评价当中?▲确认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当局在进行学校自我评价过程中有哪些收益。
在同学进步、教师发展和学校改革中学校自我评价有何优势?怎样使自我评价融入学校文化之中?▲发现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当局在计划和实施学校自我评价战略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并考虑可以克服这些困难的方法。
▲确认哪些因素促进(或抑制)了学校自我评价有效方法的贯彻。
哪些是阻碍学校自我评价的因素,并且又是什么因素支持了学校自我评价实施过程的胜利进行。
▲认定开展学校自我评价的主体,并探索在进行学校自我评价过程中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当局存在的关系。
▲尽可能明确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当局在学校自我评价实施中的一起趋向。
研究的主要方法▲查阅和整理与学校自我评价相关的政策文件和相关的自我评价实践活动报告;▲研究开展学校自我评价的个案;▲采访直接负责学校自我评价工作的高级官员和顾问和参与学校自我评价活动的教育行政当局人员;采访中小学校校长、高层管理人员和教职员工。
研究的主要效果学校自我评价的动机来源和关键问题大约从1993年起,教育督导机构强化对学校进行监督检查,这时的外部评价占主导地位。
大学生自我妨碍与核心自我评价关系研究——以云南某高校为例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No.26,2020 Sum No.5062020年第26期总第506期摘要核心自我评价的四种核心特质为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控制点和人格,是个体对自身能力与价值的最基本的评估。
有研究表明:自我妨碍与一般自我效能感、自尊、控制点和人格均存在显著相关。
该研究以云南某大学321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研究大学生自我妨碍与核心自我评价的现状,探索其相关关系并进行简单的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该校大学生的自我妨碍与核心自我评价存在中度正相关(r=0.464,P<0.01),核心自我评价的高分组与低分组在自我妨碍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t=-7.99,P<0. 001)。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总分预测大学生自我妨碍具有21.3%的解释力,F(1,319)=86.89,P<0.001。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可以有效预测大学生的自我妨碍水平,Bate系数为0.464(t=9.322,P<0.001)。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妨碍;核心自我评价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Self-handicapping and Core Self-evaluation:Taking a U niversity in Yunnan as an Example//Dang Peng,Chen DongmeiAbstract The four core characteristics of core self-evaluation, namely self-esteem,general self-efficacy,control points,and personality,are the most basic evaluation of an individual's own ability and value.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elf-handicapping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general self-efficacy,self-esteem,control points and personality.In this study,321college students from a certain university in Yunnan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status quo of the college students'self-handicapping and core self-evalua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 was explored and a sim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moderate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elf-handicapping and core self-evalu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r=0.464,P<0.01),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scores of self-handicapping between the high-score group and the low-score group of self-evaluation(t=-7.99,P<0.001).The total scores of core self-eval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21.3% explanatory power in predicting the self-handicapping of college students,F(1,319)=86.89,P<0.001.The core self-eval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self-handicapping,and the Bate coefficient is0.464(t= 9.322,P<0.001).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self-handicapping;core self-evaluation1自我妨碍自我妨碍即自我设障、自我设限,即“在表现情境中,个体为回避或降低因表现不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任何能够增大将失败原因外在化的行动和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2月第7卷第2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Feb.2010Vol.7No.21.引言核心自我评价是近几年来人格领域新的研究取向。
[1]Judge 根据Packer 的评价理论,首先提出了核心自我评价理论。
[2]核心自我评价,即个体对自身所持有的基准的评价,它包含了4个相关的人格特质: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参照点与情绪稳定性,并通过元分析(1998,2001)、比较研究证实(2001,2005),核心评价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与职业倦怠。
[3-6]国内有关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存在几种倾向:全盘接受国外经典的核心自我评价理论,与其它变量做相关研究[7];依据经典理论,以中国人为被试做验证性研究[8];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员工。
Jone Berry 曾经提出跨文化比较的两种模式:强制的一致性与衍生的一致性。
[9]解决一个新生理论是否拥有跨文化的实用效度问题,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群体真实的人格结构,需要依循衍生的一致性策略。
因此研究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问题,需参考国内外已有文献及质性研究方法,深入我国大学生实际生活、文化氛围中,展开一定数量的访谈、调查与实地观察,进而提出符合我国大学生实际的核心自我评价的理论构想。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某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因大四学生已毕业离校,故此次研究未包含大四学生。
为取得大学生与其他群体相比较的真实信息,访谈对象还包括部分研究生以及工作人员。
人口统计学信息:大学生14人,男女各7人;大一7人、大二6人,大三1人;班干部为5人;心理学、人文教育、计算机、社会工作以及历史专业;年龄范围在19~22岁间。
研究生5人,男生2人女生3人;均为研二;教育技术、心理学、思政以及化学专业;其中女生S 读研前工作2年、L 工作4年,男生S 工作10年,年龄范围24~34岁间。
社会工作者1人,男性25岁,工作2年,营销管理。
2.2访谈程序及访谈提纲:资料收集在2009年5月份完成,采用深入访谈形式[10],自编半结构式访谈提纲,每次均单独进行,时间30~70分钟。
纸笔记录方式。
访谈地点为校园内餐厅、教室等相对安静的场所。
结合预访谈的结果以及Judge(1997)、甘怡群(2007)的理论构建,本次访谈具体从以下方面展开:(1)核心自我评价的维度;(2)核心自我评价的影响因素;(3)核心自我评价的确立标准。
访谈提纲如下:(1)如果对自己做一个评价,您会怎样评价自我呢?(2)这些评价中您更看重哪些,请简要说明理由。
(3)这些对自我的评价中,您认为哪些是核心评价?为什么?(4)您认为是哪些因素,影响了您形成的对自我的核心评价?(5)您更喜欢别人怎样评价您?(6)如果从以下方面对一个人做一个核心的评价,您会怎样排序呢?情绪稳定性、人际关系、自尊、才干、效能感、内外控、善良、参照点2.3研究方法:运用文本分析法,根据研究者的初始预设、文献搜集及直接从材料提取主要概念或主题,进一步整理原始资料。
3.结果与分析3.1大学生一般自我评价大学生一般自我评价多为描述性,许多特征词是在句子中体现的。
如GL 喜欢组织、参加一些活动;ZX 以前很有理想,现在很会拖拉。
大学生一般性或次要评价分散较广,与性格、人格具体特征极为接近,如活跃、积极、外向、亲和、懒惰、健谈、追求完美、任性、老实、真诚、马虎、犹豫不决、没耐性、友好、热情等。
3.2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维度有8人提到自信,原因解释:一个人若没有自信,很多事都不敢尝试、人际交往也会受阻,活在别人的影子里;只有拥有自信才能达到期望中的表现。
5人提到虽然自己现在缺乏,但是依然对自己很重要,有了自信自己会觉得充实快乐、有底气和信念做很多事情、对得起父母、对一个人影响很大。
结合大学生的情绪反应,实际上大学生将自信理解为对自己感觉好、觉得重要、信任自己,与自尊的含义极为接近。
大学生普遍重视能力。
如GL 称能力作为核心自我评价之一,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对自己较重要。
大学生与能力相关的评价体现在做事的态度与主体感觉上,如充满热情、力求完美、坚持性与认真,缺乏耐性、做事不果断、犹豫不决、无主见等。
这非常接近王登峰大七人格中对“才干”的描述[11],并且甘怡群就提出对于中国人,用才干代替一般自我效能感。
笔者认为两者之间存在重合的地方,如效能感的形成需要依据主体认为自己确实拥有某项能力。
但是,才干的命名存在明显的倾向性,容易诱发社会赞许效应和访谈对象极端的反应。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呈现了情绪这一维度,具体体现在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个案研究李玉环,张灵聪(漳州师范学院教育系,福建漳州363000)摘要:核心自我评价是近年来人格倾向研究的新取向。
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对16名大学生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对结果进行文本分析。
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维度由自尊、情绪稳定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参照点构成;重要他人、个人经历以及社会比较影响了核心自我评价的形成;重要性是判定核心自我评价的标准之一。
关键词:核心自我评价;重要他人;重要性157··情绪稳定性、情绪觉察以及情绪控制上,此外消极情绪体验以抑郁、焦虑、烦躁为主。
此外,大学生群体表现出过多的关注外在评价或他人评价,甚至是直接将外在评价作为对自我的基准评价。
[12]同时又能看到他人评价的两面性,主观与客观,有大学生直接指出首先要处理好自己内部,很多问题是因为自身矛盾。
JM的核心自我评价,指出自己比较注重他人评价,想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
大学生在自我评价、核心自我评价中没有体现控制点的原本涵义,而是部分包含了控制点含义的新维度,在此命名为参照点。
3.3核心自我评价确立的标准Judge在确立核心自我评价维度时提出三个标准:评价性、基本性、广泛性。
评价性是区分于描述性、事实性的对自我状态、体验的说明,是评论性的内容,如觉得自己情绪化、自信心不够等,相反那些不具有评论性的内容即不能进入核心自我评价中。
多数访谈对象将自尊、能力、情绪控制作为核心自我评价的内容,相较于其它评价,抽取其共同特征,均是根源性的、稳定的人格因素或态度,与基本性的内涵吻合。
但是,广泛性这一标准更多的被重要性所冲淡。
如RJ将忍耐作为核心自我评价,个体只有能够忍耐一些不顺利或误解,才会有后来的成功。
显然,忍耐不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但却对个体具有独特意义。
大学生在解释为何将某一维度定位在一个人核心自我评价的相应位置时,倾向于使用:只有具有了这一点才能取得成功、对个人具有重大意义、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他人的肯定、生活才会愉快这样的语句。
反映出大学生确定核心自我评价是依据重要性,即对个人的意义以及社会所看重来进行的。
这是在本次研究中对原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
3.4核心自我评价的影响因素本次访谈共提取出三大影响因素。
首先是重要他人的影响,通过三种形式实现:对正性榜样的认同、负向评价以及单纯的支持性期望。
具有积极核心自我评价父辈的大学生,也倾向于形成积极的核心自我评价。
但是,重要他人对个体的负面评价则会产生消极影响。
如CL的姐姐一直评价自己不漂亮、没自信、太单纯,生活中的CL对自己的评价完全依循了姐姐的判断。
相对于家教严厉、期望殷切的父母,具有能够理解、支持,适度指导自己的父母的大学生,表现出对父母更多的认同、积极的自我认识。
第二,个人经历,包括个人的直接成败经验、习得无助、总结与个人努力几个方面。
个人直接成败经验对效能感的影响尤为密切[13],如XJ自己参加竞选、锻炼的经验不断积累,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
ZX则是经历了持续的、直接的失败打击,觉得个人理想与现实存在很大差距。
此外,也有大学生能够总结个人、他人的经验,并与个人努力相结合,从而形成相对灵活、积极核心自我评价。
第三,社会比较,大学生在形成对自我的评价时,既使用上行比较也使用下行比较。
当社会比较与重要他人评价交互产生时,限制效果非常明显。
如CD常常被父母拿来和表妹比较,称她各方面都比自己好,后来她就再也没有自信了。
3.5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特点首先,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数量上表现不固定性,而研究生在非引导情况下,可以从多个角度得到核心自我评价。
其次,相较于研究生,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并没有体现出从一般评价中逐层抽取的趋势,有些联系非常薄弱。
并且,部分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表现了历时短的特点,即基本是现阶段状况的反映,与过去、将来的衔接、联系不紧密,大学生人格的一致性、同一性再次体现了欠缺。
第三,大学生对核心自我评价的说明与理解,也缺乏连贯性、明确性,与研究生的自我梳理、启发式说明形成鲜明对比。
4.讨论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经典理论构想,但又体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情绪稳定性是散见于核心自我评价中的,控制点维度没有得到有效地支持。
大学生具有的控制点倾向明显不同于Judge在职业领域应用的控制点含义。
评价本身就是在剔除非主要、提取重要性内容的过程,因此核心评价维度中纳入参照点,它有别于外在评价的这种非主体性、动作性,是一种内化了他人评价、自我评价的人格特质,并体现在性格与态度上,是最能体现状态性核心自我评价的一个维度。
如参照点为内在,个体将主要依据自我的观点、判断形成自我评价,很少受到他人影响,在不同环境中具有稳定性、一致性。
Judge在确立核心自我评价维度时提出了三个标准,但之后的研究中却未对此标准进行辩析,如为什么一些特质不能进入该结构。
同时,此标准缺乏一个关键方面,即对“重要性”的考察。
综合来讲,大学生在排序问题及其解释上体现出三种倾向:明显是自己缺失的内容排在前列;明显是自己具有的特质排在前列;依据社会标准、评判,选择那些具有重要意义的排在前列,可能与自己关联不密切。
这充分表明,大学生会根据特质的重要性,确定其在自我评价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
目前对核心自我评价影响因素的单独研究比较少,由于评价本身既是过程性的,又是内容性的,影响因素也就可以从多角度、不同时间段发挥作用。
所以,影响因素的揭示是动态与静态视角的综合考量。
Judge在对归因理论的评述中引申了特质性核心自我评价与状态性核心自我评价的概念,是一个解决影响因素研究困难的新视角。
核心自我评价可作为衡量大学生人格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
Judge在最初建立该理论时即提出了自尊、情绪稳定性、效能感三个维度,随后的研究也指出核心自我评价可能存在层级关系[1],一些维度占据更关键的位置。
笔者认为,自尊、情绪稳定性、效能感在涵义以及评定上存在重合的地方,这符合对高阶因子存在的推断,并且三个维度与心理的经典知、情、意划分相对应,而三者的协调、统一正是评定人格健康、成熟与否的关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