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近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其在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对各种参数的监测和数据的实时采集,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对环境和设备状态的监控。
特别是在温度监控方面,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时监测温度变化,并将数据远程传输到监控中心或者手机端,为人们提供及时的温度信息。
本设计旨在基于单片机技术,设计一种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实现对多个温度传感器的监测和数据传输。
该系统可以应用在各种需要温度监控的场合,例如仓储、生产车间、温室等。
通过该系统,用户可以实时监测各个监测点的温度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系统设计采用了低功耗的无线传输模块,能够实现长期监测,并且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系统的核心是基于单片机的温度采集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其主要功能包括温度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
下面将从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方面对本系统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硬件设计1. 硬件系统框图本系统的硬件设计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节点和一个数据接收节点。
每个温度传感器节点包括温度传感器、单片机和无线传输模块,用于采集和传输该节点的温度数据;数据接收节点包括单片机和无线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并处理各个节点传输的温度数据。
硬件系统框图如下图所示:(此处插入硬件系统框图)2. 温度传感器节点设计温度传感器节点的主要功能是采集温度数据,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数据传输给数据接收节点。
具体的设计方案如下:(1)温度传感器选择:选用精度高、响应快、价格低廉的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
(2)单片机选择:选用低功耗、性能稳定的STM32系列单片机,用于温度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3)无线传输模块选择:选用低功耗、长距离传输的nRF24L01无线模块,用于将温度数据传输给数据接收节点。
3. 数据接收节点设计(3)数据显示设备:可以选择LCD显示屏或者LED指示灯,用于显示温度数据。
多点温度无线检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多点温度无线检测与控制系统设计邹家柱【摘要】本文介绍了作者设计的一套主从式无线温度检测与控制系统,从机分布在工作现场,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器,负责采集温度并控制执行机构使温度稳定在设定的范围内,同时将温度值实时地以无线的方式发送给主机.主机在控制室,主要任务是接受从机发送来的温度值供操作人员监视,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主机直接控制从机传送数据.主从机采用无线通信不仅能省去信号线的费用,还能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系统测试结果表明:主从机的通信距离在300米内时通信误码率为零;温度为15℃-80℃的范围内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小于±3.5%.%Thi s article describes the authors' designed set of host-slave wireless temperature measure and control systems. The slave partS distribute on the field use STC89C52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SCM) as the controller and control actuator to make sure the controlled temperature around the set point. while sending the temperature in real time to the host wirelessly. The main task of the host in the control room is to accept the temperature from the slave for the operator to check the temperature. The operator can directly control the slave to transfer data through the host. The us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host and the slave can not only saves the cost of signal lines, but also improves anti-disturbance capability of the system.System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munication error is zero within distance of 300 meters; for temperature among 15 ℃ and 80℃ the control system steady-state error is less than ±3.5%.【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1(030)021【总页数】2页(P35-36)【关键词】单片机;温度检测;温度控制;无线收发器NRF905【作者】邹家柱【作者单位】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衡阳,42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0 引言温度是工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大棚中的温度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基于STM32的无线多点式温度测量系统

基于STM32的无线多点式温度测量系统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无线传感网络(WSN)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的技术,其能够实现对各种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温度监控系统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医疗保健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研究背景部分将深入探讨这一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目前,传统的有线温度监控系统存在布线复杂、安装维护困难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一些特定场景下的应用。
而无线温度监控系统以其布线简便、实时监测等优势逐渐被广泛应用。
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多数存在监测范围有限、数据传输不稳定等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更为稳定、可靠的无线温度监控系统。
本文将基于单片机技术设计一种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提高监测范围和数据传输稳定性。
通过对单片机、温度传感器、通信模块等关键部件的选择和设计,构建一套高性能的无线温度监控系统,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1.2 研究意义无线温度监控系统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温度监控的效率和精度,实现对多个点位的远程管理和监控。
通过使用单片机技术,可以实现对多个温度传感器的同时监测和数据传输,使监控过程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
这对于各种需要严格控制温度的场合如实验室、制造业、医疗行业等具有重要意义。
无线温度监控系统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智能家居、智能城市等领域打下基础。
通过建立稳定、高效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提升产品质量,还可以有效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人员安全。
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设计并实现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通过对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传输,实现对多个监测点的实时监控。
具体目的包括:1. 提高温度监控系统的便捷性和灵活性,使监控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实时获取监测点的温度数据,为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提供有力支持;2. 降低监控系统的成本,利用单片机和无线通信模块取代传统的有线连接方式,减少线缆布线成本和维护成本;3. 提升监控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精心选型与设计,以及合理的系统实现过程,确保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并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4. 探索未来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从实际应用情况出发,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并为未来无线温度监控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作者:王彦敏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9年第15期摘要: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主要借助温度传感器,完成多点温度数字信息采集工作,这种监控系统代替了传统的直接布线采集方式,也弥补了传统方式中的不足之处,该监控机洗主要基于单片机,在监控系统设计中,设计人员还要有效安排无线模块和数字温度传感器的位置,使其能完成无线信息采集工作,还要保证无线测温精度。
该温度监控系统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设计人员应基于总体方案设计内容,做好软硬件设计。
关键词:单片机;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设计DOI:10.16640/ki.37-1222/t.2019.15.154在温度信息采集中,无线温度监控系统实现了信息来源由单点向多点的转变,单片机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温度监控系统应用的单片机数量不止一个,设计人员需要妥善安排单片机的从属关系,使其能与软硬件功能相适应。
另外在系统设计中,还要明确技术要点,使监控系统能实时采集信息。
本文主要针对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进行分析。
1 总体方案设计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主要包括数字温度传感器和无线模块,前者主要采取DS18B20型号,其主要完成温度测量、传感工作,其主要将温度信息传递给主机,使温度信息显示在显示屏幕中。
单片机主要应用在主机内部,主机和从机通过无线模块连接在一起,两者信息交互过程便是温度传感器传感信息的过程[1]。
2 系统硬件设计从总体设计来看,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作用过程主要发生在主从机上,所以主机系统和从机系统是整个系统的主要分属子系统,在主机系统中,除却中央控制中心MCU外,显示屏幕及无线模块等也是主机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在从机系统中,其也存在自己的中央控制中心MCU,也有无线模块来完成传感工作,其温度检测模块数量有很多,可及时反馈不同点的温度变化,使监控系统实现多点温度信息采集目的。
主机系统有一个,从机系统有多个。
在系统硬件设计中,相关人员还要做好以下设计工作。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对多个温度点的实时监控,还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传输监测数据,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的原理、设计和实现过程。
一、系统概述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主要由传感器节点、信号处理单元、无线通信模块、监控中心等组成。
传感器节点负责采集温度数据,信号处理单元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无线通信模块实现数据传输,监控中心则负责接收和显示监测数据。
二、系统设计1. 传感器节点设计传感器节点是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采集温度数据。
为了实现多点监控,传感器节点需要设计成多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监测一个特定的温度点。
传感器节点的设计需要考虑传感器的选择、数据采集和处理电路的设计、以及无线通信模块的接口设计。
传感器节点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进行温度采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单片机进行处理和存储,然后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进行数据传输。
2. 信号处理单元设计信号处理单元主要负责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
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存储到单片机的内部存储器中。
传感器节点采用的是单片机AT89S52作为信号处理单元,通过单片机的A/D转换功能对温度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存储到单片机的内部EEPROM中。
3. 无线通信模块设计无线通信模块主要负责将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
传感器节点采用的是nRF24L01无线模块,通过SPI接口与单片机进行通信,并实现数据的传输。
4. 监控中心设计三、系统实现传感器节点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采集,通过单片机AT89S52进行数据处理和存储,然后通过nRF24L01无线模块实现数据的传输。
传感器节点的设计需要考虑功耗、尺寸和成本等因素,需要尽量减小功耗和尺寸,降低成本。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温度监控系统作为最基本的传感器网络应用之一,在工业控制、环境监测、医疗保健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通过这种系统可以实现对多个点位温度数据的实时监测和远程传输。
一、系统设计方案1. 系统硬件设计该温度监控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温度传感器节点。
每个节点由温度传感器、微控制器(MCU)、无线模块和电源模块组成。
温度传感器选用DS18B20,它是一种数字温度传感器,具有高精度、数字输出和单总线通信等特点。
微控制器采用常见的ARM Cortex-M系列单片机,用于采集温度传感器的数据、控制无线模块进行数据传输等。
无线模块采用低功耗蓝牙(BLE)模块,用于与监控中心进行无线通信。
电源模块采用可充电锂电池,以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无线通信等部分。
传感器数据采集部分通过单片机的GPIO口读取温度传感器的数据,并进行相应的数字信号处理。
数据处理部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滤波、校正等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无线通信部分则通过BLE模块实现与监控中心的无线数据传输。
二、系统工作原理1. 温度传感器节点工作原理每个温度传感器节点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数据,然后通过单片机将数据处理成符合BLE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最终通过BLE模块进行无线传输。
2. 监控中心工作原理监控中心通过接收来自各个温度传感器节点的温度数据,并进行数据解析和处理,最终在界面上显示出各个点位的温度数据。
监控中心还可以设置温度报警阈值,当某个点位的温度超过预设阈值时,监控中心会发出报警信息。
三、系统特点1. 多点监控:系统可以同时监测多个点位的温度数据,实现对多个点位的实时监控。
2. 无线传输:系统采用BLE无线模块进行数据传输,避免了布线的烦恼,使得系统的安装和维护更加便捷。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

图 1总 体 设 计 框 图
2 . 系 统硬 件 设计
本 系 统 硬 件 主 要 由 主 机 系 统 和 从 机 系 统 两 大 部 分 构 成 , 主 机 系 统 主 要 包 括 主机 M C U、液 晶 显 示 模 块 、报 警 电路 和 无线 模 块 。而从 机可 以根据 实际需要制作 多个 ,每一 个从机系 统包括 从机MC U、无线模块和 多个温度检测模块 。
需要 知道 多点的 温度 信息 。传统的 方法采 用直接 布 线进 行温度 测量 ,但 是这种 方法线路 复杂 ,易受干扰 ,准确性差 ,后期难 以维 护 。因此本文采 用无 线模块 和精 度较 高的数 字温度传 感器 ,以单 片机 为控 制核心进行 多点温度检 测。该 系统具有功耗低 ,成本低 , 硬件 电路 简单 ,无线测温等优 点。
图2 n R F 2 4 L 0 1 与单片机连接
2 . 4 主机报警电路 本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多点温度进行实时监控,一旦有哪一点温 度出现异常,主机需及时报警,本设计采用声光报警,详见图3 。 2 . 5 温 度 检 测模 块 温 度 检 测 部 分 采 用DS 1 8 B 2 0 ,是 D a l l a s 公 司生 产 的一 线 式 数 字 温 度 传 感 器 ,具 有 3 引脚 T O- -9 2 d x 体 积 封 装 形 式 。测 温 分 辨 率 可达 0 . 0 6 2 5 ℃ , 测 量 温度 范 围 为 . 5 5 ℃ ̄+ 1 2 5 ℃ ,C P U只 需 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温度检测与显示的重要性。
温度检测与状态显示技术与设备已经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市场上的产品层出不穷。
温度检测及显示也逐渐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来实现监控。
本课题就是一个温度检测及状态显示的监控系统。
二、系统方案本系统采用 AT89C51 作为该系统的单片机。
系统整体硬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传感器电路,温度显示电路,上下限报警电路等。
报警电路可以在被测温度不在上下限范围内时,发出报警鸣叫声音。
温度控制的基本原理为:当DSl8B20 采集到温度信号后,将温度信号送至AT89C51 中处理,同时将温度送到LCD 液晶屏显示,单片机根据初始化设置的温度上下限进行判断处理,即如果温度大于所设的最高温度就启动风扇降温;如果温度小于所设定的最低温度就启动报警装置。
三、系统硬件设计1.单片机AT89C51 的介绍AT89C51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电压,高性能COMS8位单片机,片内含4K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只读程序存储器(PEROM)和128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CPU)和Flash存储单元,功能强大AT89C51单片机可为您提供许多高性价比的应用场合,可灵活应用于各种控制领域。
主要性能参数:·与MCS-51产品指令系统完全兼容·4K字节可重擦写Flash闪速存储器·1000次擦写周期·全静态操作:0Hz—24MHz·三级加密程序存储器·128×8字节内部RAM·32个可编程I/O口线·2个16位定时/计数器·6个中断源·可编程串行UART通道·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功能特性概述:AT89C51提供以下标准功能:4K字节Flash闪速存储器,128字节内部RAM,32个I/O口线,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一个5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振荡器及时钟电路。
同时,A T89C51可降至0Hz的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
空闲方式停止CPU的工作,但允许RAM,定时/计数器。
串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
掉电方式保存RAM中的内容,但振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它所有部件工作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
引脚功能说明:·VCC:电源电压·GND:地·P0口:P0口是一组8位漏极开路型双向I/O口,也即地址/数据总线复用口。
作为输出口用时,每位能吸收电流的方式驱动8个TTL逻辑门电路,对端口写“1”可作为高阻抗输入端用。
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或程序存储器时,这组口线分时转换地址(低8位)和数据总线复用,在访问期间即或内部上拉电阻。
在Flash编程时,P0口接收指令字节,而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校验时,要求外接上拉电阻。
·P1口:P1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个TTL逻辑门电路。
对端口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
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IIL)。
Flash编程和程序校验期间,P1接收低8位地址。
·P2口:P2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个TTL逻辑门电路。
对端口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
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IIL)。
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例如执行MOVX@DPTR指令)时,P2口送出高8位地址数据。
在访问8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如执行MOVX@RI指令)时,P2口线上的内容在整个访问期间不改变。
Flash编程或检验时,P2亦接收高位地址和其它控制信号。
·P3口:P3口是一组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
P3口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个TTL逻辑门电路。
对端口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
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IIL)。
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例如执行MOVX@DPTR指令)时,P2口送出高8位地址数据。
在访问8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如执行MOVX@RI指令)时,P2口线上的内容在整个访问期间不改变。
Flash编程或检验时,P2亦接收高位地址和其它控制信号。
·P3口:P3口是一组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
P3口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个TTL逻辑门电路。
对P3口写入“1”时,它们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并可作为输入端口。
作输入端时,被外部拉低的P3口将用上拉电阻输出电流(IIL)。
P3口还接收一些用于Flash闪速存储器编程和程序校验的控制信号。
·RET:复位输入。
当振荡器工作时,RET引脚出现两个机器周期以上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
·ALE/PROG:当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数据存储器时,ALE(地址锁存允许)输出脉冲用于锁存地址的低8位字节。
对Flash存储器编程期间,该引脚还用于输入编程脉冲(PROG)。
即使不访问外部存储器,ALE仍以时钟振荡频率的1/6输出固定的正脉冲信号,因此它可对外输出时钟或用于定时目的。
要注意的是:每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
如有必要,可通过对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区中的8EH单元的D0位置位,可禁止ALE 操作。
该位置位后,只有一条MOVX和MOVC指令ALE才会被激活。
此外,该引脚会被微弱拉高,单片机执行外部程序时,应设置ALE无效。
·PSEN:程序储存允许(PSEN)输出是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当AT89C51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令(或数据)时,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即输出两个脉冲。
在此期间,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这两次有效的PSEN信号不出现。
EA/VPP:外部访问允许。
欲使CPU仅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地址为0000H—FFFFH),EA端必须保持低电平(接地)。
需注意的是:如果加密位LB1被编程,复位时内部会锁存EA 端状态。
如EA端为高电平(接VCC端),CPU则执行内部程序存储器中的指令。
Flash存储器编程时,该引脚加上+12V的编程允许电源VPP,当然这必须是该器件是使用12V编程电压VPP。
XTAL1:振荡器反相放大器及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
XTAL2: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
Ready/BUSY:字节编程的进度可通过RDY/BSY输出信号监测,编程期间,ALE变为高电平“H”后P3.4(RDY/BSY)端电平被拉低,表示正在编程状态(忙状态)。
编程完成后,P3.4变为高电平表示准备就绪状态。
时钟振荡器:AT89C51中有一个用于构成内部振荡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引脚XTAL1和XTAL2分别是该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这个放大器与作为反馈元件的片外石英晶体或陶瓷谐振器一起构成自激振荡器。
用户也可以采用外部时钟。
这种情况下,外部时钟脉冲接到XTAL1端,即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XTAL2则悬空。
由于外部时钟信号是通过一个2分频触发器后作为内部时钟信号的,所以对外部时钟信号的占空比没有特殊要求,但最小高电平持续时间和最大的低电平持续时间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要求。
空闲节电模式:在空闲工作模式状态,CPU保持睡眠状态而所有片内的外设仍保持激活状态,这种方式由软件产生。
此时,片内RAM和所有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保持不变。
空闲模式可由任何允许的中断请求或硬件复位终止。
通过硬件复位也可将空闲工作模式终止。
需要注意的是:当由硬件复位来终止空闲工作模式时,CPU通常是从激活空闲模式那条指令的下一条指令开始继续执行程序的,要完成内部复位操作,硬件复位脉冲要保持两个机器周期有效,在这种情况下,内部禁止CPU访问片内RAM,而允许访问其它端口。
为了避免可能对端口产生意外写入,激活空闲模式的那条指令后一条指令不应是一条对端口或外部存储器的写入指令。
掉电模式:在掉电模式下,振荡器停止工作,进入掉电模式的指令是最后一条被执行的指令,片内RAM 和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在终止掉电模式前被冻结。
退出掉电模式的唯一方法是硬件复位,复位后将重新定义全部特殊功能寄存器但不改变RAM中的内容,在VCC恢复到正常工作电平前,复位应无效,且必须保持一定时间以使振荡器重启动并稳定工作。
程序存储器的加密:当加密位LB1被编程时,在复位期间,EA端的逻辑电平被采样并锁存,如果单片机上电后一直没有复位,则锁存起的初始值是一个随机数,且这个随机数会一直保存到真正复位为止。
为使单片机能正常工作,被锁存的EA电平值必须与该引脚当前的逻辑电平一致。
此外,加密位只能通过整片擦除的方法清除。
Flash闪速存储器的编程:AT89C51单片机内部有4K字节的Flash PEROM,这个Flash存储阵列出厂时已处于擦除状态(即所有存储单元的内容均为FFH),用户随时可对其进行编程。
编程接口可接收高电压(+12V)或低电压(VCC)的允许编程信号。
低电压编程模式适合于用户在线编程系统,而高电压编程模式可与通用EPROM编程器兼容。
AT89C51的程序存储器阵列是采用字节写入方式编程的,每次写入一个字节,要对整个芯片内的PEROM程序存储器写入一个非空字节,必须使用片擦除的方式将整个存储器的内容清除。
编程方法:编程前,须根据表设置好地址、数据及控制信号。
A T89C51编程方法如下: 1、在地址线上加上要编程单元的地址信号。
2、在数据线上加上要写入的数据字节。
3、激活相应的控制信号。
4、在高电压编程方式时,将EA/VPP端加上+12V编程电压。
5、每对Flash存储阵列写入一个字节或每写入一个程序加密位,加上一个ALE/PROG编程脉冲。
改变编程单元的地址和写入的数据,重复1—5步骤,直到全部文件编程结束。
每个字节写入周期是自身定时的,通常约为1.5ms。
数据查询:AT89C51单片机用数据查询方式来检测一个写周期是否结束,在一个写周期中,如需读取最后写入的那个字节,则读出的数据最高位是原来写入字节最高位的反码。
写周期完成后,有效的数据就会出现在所有输出端上,此时,可进入下一个字节的写周期,写周期开始后,可在任意时刻进行数据查询。
程序校验:如果加密位LB1、LB2没有进行编程,则代码数据可通过地址和数据线读回原编写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