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庄复杂断块群油气藏地质特征及油气聚集规律_王翠英

合集下载

211219829_镇原油田H45区长8断块油藏地质综述

211219829_镇原油田H45区长8断块油藏地质综述

1911 研究区概况镇原油田历经十多年的勘探开发,主力油藏主要分布在侏罗系延安组10、延9、延8及三叠系长8油层组。

研究区H45长8油藏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地理位置位于殷家城-车道地区,隶属于西南沉积体系的镇原油田。

构造单元为天环坳陷西翼及西缘断褶带南段,成藏条件复杂,该区域的构造结构为一处坡度较缓的单斜,倾角没有超过1°,局部地区的地质结构呈现鼻状隆起特征,隆起的幅度也不大,主要是因为受到压实差异性的影响,整体表现为东高西低,为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沉积体系[1,2],发育分流河道砂体,受鼻隆构造及断层遮挡控制(图1)。

前期完钻的勘探成果显示,H45、H53、H75等在三叠系长8获得突破,发现了较好的油气显示且试油获高产(H45压裂求镇原油田H45区长8断块油藏地质综述吴越1 赵永刚2 刘一婷31. 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52.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653. 长庆油田第十一采油厂 陕西 高陵 710018摘要: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镇原油田H45井区以长8为目的层滚动建产取得了较好效果。

通过小层对比、沉积微相、构造特征、砂体展布、油气成藏特征等方面,深入认识H45区三叠系长8油藏。

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油藏储层物性较差,属特低-超低渗储层,砂体南西—北东走向,H45井区附近砂体最厚。

受断层影响,本区长8主要发育构造—岩性油藏,油藏主要受岩性因素控制,储层物性不同造成含油性存在差异。

结合开发井参数,明确了长8油藏的出油下限及油水界面。

甩开井实施结果表明,本区东南部仍有扩边潜力,下一步将针对长8油层继续滚动实施。

研究成果为后期建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关键词:H45区 长8砂体展布 成藏分析 建产方向Geological review of Chang8 fault block reservoir in H45 area of Zhenyuan OilfieldWu Yue1,Zhao Yonggang2,Liu Yiting31. School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Xi 'an Shiyou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52.Shaanxi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Petroleum Accumulation Geology ,Xi 'an Shiyou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53.No. 11 Oil Production Plant of Changqing Oilfield ,Gaoling, Shaanxi 710018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H45 well block in Zhenyuan oilfield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rolling production with Chang 8 as the target layer. The Chang 8 oil reservoir of Triassic in H45 area is deeply recognized by means of substratum correlation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structural features ,sand body distribution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 8 reservoir in the study area has poor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belongs to ultra-low-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Affected by faults ,structural-lithologic reservoirs are mainly developed in Chang 8 area ,which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lithologic factors. Combined with development well parameters ,the lower limit of oil production and oil-water interface of Chang 8 reservoir are defined. The results of cast-off wells show that there is still potential for edge enlargement in the southeast of this area ,and the next step will be rolling for Chang 8 reservoir.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reliable geological basis for later construction.Keywords :H45 area ;Chang 8 sandbody distribution ;reservoir formation analysis ;production direction图1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研究区位置图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92产日产纯油11.10t;H53压裂求产日产纯油22.78t;H75压裂求产日产纯油118.66t),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石油地质学-第八章油气聚集单元

石油地质学-第八章油气聚集单元

第八章油气聚集单元地壳上的油气,因受大地构造及盆地内构造单元、沉积相控制,其分布规律呈现出区域性、群带性、级次性。

所以油气勘探一般是从区域研究入手,解剖局部。

根据盆地构造单元特征及油气聚集的区域性规模,一般把地壳上的油气聚集单元划分为五级(从小到大):油气藏→油气田→油气聚集带→含油气区→含油气盆地。

目前,人们又划分出“含油气系统”单元,它可大可小,无法硬性与上述单元的比较大小。

划分出上述的不同聚油气单元,为油气勘探指明了正确方向。

§1 油气田及其类型一、概念:油气田系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所有油藏、油气藏、气藏的总和。

如果这个局部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仅有气藏称为气田。

油气田按矿床学名词又称为油气矿床。

石油地质学上的油气田和我们通常说的大庆油田、长庆油田等概念是不同的,后者是一个经济、地理上的概念。

“油气田”的概念有下列含义:1.油气田是指油气现在聚集的场所,而非它们原来的生成地点。

2.一个油气田是由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

这个“局部构造单位”的含义是广义的,它可以是褶皱构造、断裂、单斜、盐丘或泥火山刺穿构造,也可以是生物礁体、古潜山、古河道、古砂洲、砂坝等非构造单元。

3.一个油气田总占有一定面积,其大小变化较大。

取决于局部构造单元的规模大小。

它包含一定的经济意义。

4.一个油气田范围内,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油藏或气藏。

二、分类:油气田的分类首先按岩性分为砂岩油气田和碳酸盐岩油气田。

再根据“单一局部单位”划分亚类,其基本类型与油气藏的类型大同小异。

§2 油气聚集带及含油气区一、聚集带(一)概念:油气勘探实践已经证明,油气田不是孤立存在的,当发现一个油气田后,经常会在其邻近区域内找到一串新的油气田。

这是因为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是一种区域性的,即运移指向常常受二级构造带所控制,当这些二级构造带与油源区连通较好或相距较近时,随着油气源源不断供给,整个二级构造带各局部构造的一系列圈闭都可能形成油气藏。

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特征、机理及展望——以中国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1]

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特征、机理及展望——以中国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1]
1分布特征常规油气藏主要发育在断陷盆地大型构造带前陆冲断带大型构造被动大陆边缘以及克拉通大型隆起等正向构造单元中如中东地区前陆盆地山前大型构造墨西哥湾等深水大型构造中国松辽盆地白垩系k长垣构造库车前陆冲断带准噶尔西北缘等具有常规二级构造单元控制油气分布的特征
第33卷第2期 2012年3月




ACTA PETROLEl SINICA
展布,圈闭界限明显,储集体发育毫米级一微米级孔喉系统,浮力成藏。非常规油气聚集包括致密砂岩油和气、致密碳酸盐岩油和 气、页岩油和气等,一般源储共生,大面积连续或准连续分布于盆地斜坡或中心,圈闭界限不明显,页岩系统储集体广泛发育纳米级
孔喉,浮力作用受限,油气以原位滞留或短距离运移为主。以中国重点盆地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系统分析了其地质特征与勘探潜 力。非常规油气储集空间主体为纳米级孔喉系统,局部发育微米一毫米级孔隙,其中页岩气储层孔径为5~200 nm,致密灰岩油储
zcn@petrochina.COrn.cn

万方数据
174




2012年第33卷
a short distance into reservoirs that are close tO source rocks because buoyancy is limited.The present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geo— 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tight hydrocarbons in some typical basins of China,where pores in nanometer scale with partial micrometer-millimeter pores dominate the reservoir space of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s,the diameter of reservoir pores is 5~200 nm in gas shale.40~500 nm in tight oil limestone。50~900 nm in tight oil sandstone and 40 700 nm in tight gas sand.In term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e petroleum industry and nano—technology,3 concept of nano—hydrocarbons is proposed in this pa— per that indicates that“nano—hydrocarbon”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oil and gas industry in the future-urgently requiring develo— ping vicarious technologies,such as nano—hydrocarbon perspective viewing mirror,nano—hydrocarbon displacement agent and nano hy drocarbon exploitation robots.Petroleum intellectualization times will come in following. Key words:conventional hydrocarbon;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shale play;nano—hydrocarbon;tight oil;tight sand gas;shale

苏北老油田复杂断块油藏低序级断层识别技术研究

苏北老油田复杂断块油藏低序级断层识别技术研究
[ 3 ] 张 璐 .地 ®分 频 多 属 性 融 合 法 在 小 断 反 解 释 中 的 应 用 [JI. 特种油 气 藏 ,2017 ( 24 45-46.
[ 4 ] 刘显太.低序级断层识别勹精细描述技术研究[J1.特 种 油 气 藏 . 2013 ( 2 0 ) :44-48.
Low-level Internal Faults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of Complex Fault-block in Subei Old Oilfield
薄 层 砂 体 储 层 油 藏 ,因 为 低 序 级 断 层 的 识 別 不 到 位 , 也 极 易 出 现 “高水低油”的现象。对于采出程度明 显超过一般经验值的油藏,则可能是断块划分不合 理 造 成 的 。这 些 动 态 矛 盾 的 产 生 都 提 醒 我 们 ,构造 认 识 的 精 确 度 不 足 ,需 要 结 合 动 态 资 料 ,重点针对 低序级断层的识别以及断块的合理划分对构造重新 进行认识。
如 s z 油 田 戴 一 段 n 油组油藏,开 发 初 期 建 立 2 注 4 采 井 网 ,其 中 注 水 井 S 1-4井 对 S 1 - 1 9 井有明显 的 注 采 响 应 。而 注 人 井 S3 - 1 1 井则注入压力高达 31 M Pa, 注水难度较大,周围油井无明显受效响应。 通过动静结合发现,S3-11 井 与 S1 - 1 6 井之间有断距 约 10 m 的低序级断层存在,证实了 S3 - 1 1 井 与 S1-16 井之间不连通。

要 :苏北油田为典铟的复杂断块油藏,油藏基本地质特征表现为“碎”、“小”、“薄” 工区内
断块面积小于0.5 km:的复杂断块油藏占8 0 % 以上,储量规模小于1.Ox l(T t 的油藏占8 7 % , 油层厚度小

中国三大类型盆地油气分布规律

中国三大类型盆地油气分布规律

中国三大类型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康玉柱【摘要】中国主要发育有古生代克拉通盆地、中东部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及西部中新生代前陆盆地,这3大类型盆地控制了全国油气资源的85%左右,目前已发现的油气田主要分布在这些盆地中。

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总结了这3大类型盆地油气分布规律,以期对当前和今后我国油气勘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There are three major types of petroliferous basins developed in China. They are the Paleozoic cratonic basin, the east-central Meso-Cenozoic fault basin and the western Meso-Cenozoic foreland basin, about 85% of domestic oil and gas resources are controlled by them, and the oil and gas fields' discovered up to now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m.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oil and gas 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in the three major types of basins through several years of researches and practices for the purpose of playing a certain role in guiding the current and future China's oil and gas exploration.【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2(033)006【总页数】5页(P635-639)【关键词】中国;含油气盆地;油气田;分布规律【作者】康玉柱【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1中国有各类盆地约400多个,现已发现500多个油气田,其中特大和大型油气田约55个。

复杂断块油藏滚动勘探主要做法

复杂断块油藏滚动勘探主要做法

复杂断块油藏滚动勘探主要做法【摘要】我国东部老油田以复杂断块为主,目前普遍进入勘探高成熟阶段,如何寻找可动用储量成为油田增储稳产的关键。

本文以东濮凹陷为例,按照平面、纵向、局部三个层次,总结近几年在选带选区、细分层组、小断块精细刻画等方面做法,对类似油田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东濮凹陷滚动勘探复杂断块研究思路东濮凹陷属具有构造破碎、埋藏深、渗透率低等地质特点。

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油田的滚动勘探及油藏评价难度逐年加大。

剩余未探明储量主要赋存于中深层构造圈闭,深层洼陷带虽发育岩性油气藏但埋藏深,储层普遍致密、产量低,经济效益差。

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为基础,应用人机联作解释等新技术,研究构造、储层发育规律和油气运移、聚集规律,近三年来,每年上报探明储量1000万吨左右,有效缓解了中原油田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

1 平面选带选区整体评价,寻找成群成带油藏在断裂带评价过程中,突出整体研究,理清断层发育规律及切割关系,总结区带的油气聚集规律。

对油田周边展开地质调查基础上,明确了选带选区的基本思路,根据老区分布规律找富集的,根据构造带分布找浅的,根据断块分布找成群成带的,根据有效储层分布找优质的,根据动静态资料找效益好的。

制订了操作的规范,主力构造带包括中央隆起带北部南部,濮卫构造带,西部断阶带。

主力层系以沙三段,沙二段为主。

埋藏适中,深度在2000—3500米;有一定圈闭规模,要求5个断块以上,有一定储量规模,周边井有较好产能和动用效果。

在基本思路的指导下,深化老区周边挖潜研究,上报探明地质储量3075万吨,动用地质储量1573万吨。

2 纵向细分层组立体解剖,寻找优质动用储量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内容:地质目标优选,分层系精细评价,概念设计风险分析,一体化方案部署。

确定研究技术流程:在区带、有利目标优选的基础上,开展分层系评价,通过地层精细对比研究、构造精细解释圈闭评价、沉积微相储层分布研究,明确油藏富集规律,部署一体化方案并对其优化,评估实施风险。

《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油藏地质特征及储层有效性评价》记录

《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油藏地质特征及储层有效性评价》记录

《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油藏地质特征及储层有效性评价》读书札记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油藏地质特征 (7)2.1 湖盆构造特征 (8)2.1.1 构造单元划分 (10)2.1.2 断陷带划分 (11)2.1.3 断层特征分析 (12)2.2 泥页岩沉积特征 (14)2.2.1 有机质丰度分析 (15)2.2.2 热解特性研究 (16)2.2.3 沉积环境探讨 (17)2.3 油藏特征 (19)2.3.1 油气藏类型及分布 (20)2.3.2 储量计算与评价 (21)三、储层有效性评价 (23)3.1 储层物性评价 (24)3.1.1 孔隙度评价 (25)3.1.2 渗透率评价 (26)3.1.3 饱和度评价 (27)3.2 储层敏感性评价 (29)3.2.1 水敏性评价 (30)3.2.2 盐敏性评价 (31)3.2.3 地层水敏感性评价 (32)3.3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评价 (34)3.3.1 孔隙类型及组合特征 (35)3.3.2 孔隙结构演化特征 (36)四、结论与建议 (37)4.1 结论总结 (38)4.2 建议与展望 (39)一、内容概述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油藏地质背景:介绍了陆相断陷湖盆的地质构造特征,包括地形地貌、构造运动、沉积环境等,为后续分析泥页岩油藏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泥页岩油藏的地质特征:详细描述了泥页岩油藏的分布特征、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包括其成因机制和演化过程。

重点探讨了泥页岩作为油藏的主要储油岩类的特性和优势。

储层有效性评价的意义和方法:阐述了储层有效性评价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相关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这包括对储层物性、含油性、产能等方面的评价,以及如何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来评估储层的有效性。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了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油藏的实际情况,包括其地质特征、储层特征以及开发潜力等,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实际参考。

容积法计算复杂断块凝析气藏勘探新增储量

容积法计算复杂断块凝析气藏勘探新增储量

容积法计算复杂断块凝析气藏勘探新增储量沈颖钊(中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北京 100029) 摘 要:采用容积法,计算埃及西沙漠盆地复杂断块凝析气藏新发现储量。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测试资料,研究圈闭形态、气、水分布规律。

建立Petrel地质模型,确定流体界面(GWC),以及岩性遮挡、断层、地层遮挡等边界,剖析复杂断块凝析气藏空间展布,在气顶(底)面圈定含气面积,合理选取1P、2P、3P可采储量含气面积标准。

按照岩性、物性、含油气性、电性“四性”标准划分有效储层,依据西沙漠盆地储层地质特征,合理选取有效厚度、孔隙度、含水饱和度等参数。

关键词:凝析气;容积法;复杂断块;储量参数;储量评估 中图分类号:TE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8)06—0097—03 容积法是在油气田投产前唯一可利用静态资料计算储量的方法。

它适用的油藏类型广泛,对不同圈闭类型、储集类型和驱动方式的油藏均可使用。

凝析气藏是指储层烃类流体中含有戊烷以上的液态轻组分,储层温度介于流体的临界温度和最大凝析温度之间,在原始储层条件下呈气相状态存在,开采过程中压降低至露点压力以下时,出现反凝析相态变化,伴随有凝析油析出。

凝析气藏是一种重要的油气资源类型,因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何准确评价、高效开发越来越受到石油行业的重视。

西沙漠盆地是埃及三大主要含油气区之一,天然气资源量十分丰富,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18000BSCF。

西沙漠盆地气藏,主要集中在中生代砂岩储层中。

受多期构造作用以影响,各级断层广泛发育,圈闭类型为与断层伴生的复杂断块型圈闭。

1 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项目背景孔次之,见少量微裂隙;储层孔喉结构特征表现为中等排驱压力、细喉道、分选好;③储集砂岩粒度的大小与储层物性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粗、中砂岩的物性相对较好;填隙物含量影响储集性能,硅质、高岭石的存在可增大储集性能,而伊利石含量高则降低储集性能;④致密砂岩成因主要为强烈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使储层原生粒间孔大幅度缩小,明显降低储集性能;⑤综合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建立储层分类评价标准,结合有效砂体厚度、含气饱和度以及试气产量等重要参数,筛选本溪组含气有利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5-07-21作者简介:王翠英(1965-),女,河南民权人,工程师,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

文章编号:1000-3754(2006)01-0050-03刘庄复杂断块群油气藏地质特征及油气聚集规律王翠英(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河南濮阳 457001)摘要:刘庄复杂断块群油气藏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南北构造的转换结合部,由2个构造特征截然不同的局部构造组成,具有典型的复杂断块群特征。

分析认为,该区油气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圈闭成藏模式多样,分布有多种类型的油气藏,且具有如下特征:主要发育断块油气藏,油气藏数量多而规模小;不同断块油气富集程度相差较大,各断块自成独立的油水系统;不同层位不同区块流体性质不同;油气藏有各自的油水系统和压力系统;油、气井产能相差较大。

关键词:复杂断块群;油气藏;成藏条件;聚集规律;刘庄地区;东濮凹陷中图分类号:TE122 文献标识码:A刘庄复杂断块群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中部,北起文南油田文175)文178一线,东南以黄河与桥口油田隔河相望,西南与南湖构造相连,东临前犁洼陷,西靠海通集洼陷,勘探面积约120km 2。

该区自1976年习1井钻探,至今已钻各类井50余口,发现了一批以沙三上、沙二下、沙一段为主要目的层的油气富集块。

尤其是/十五0以来,加大了该区的滚动勘探力度,部署钻探的各类探井均钻遇油气层,预示了该区较好的滚动勘探开发前景。

1 构造特征111 构造格局本区构造整体上属于东濮凹陷南北构造的转换结合部,北部是中央隆起带向南的倾没端,南部以桑村集)南湖)桥口)白庙横向变换调节带与中央隆起带南部相隔。

控制东濮凹陷形成与演化的主要二级断裂系:文西断裂系、黄河断裂系、文东断裂系及三级断层)))徐楼断层、梁庄断层在本区弥散状变弱、消失、转换,使本区构造格局、局部构造自北向南逐渐变化而呈现复杂多变的构造面貌,具有典型的复杂断块群特征。

本区构造由2个构造特征截然不同的局部构造组成,北区郎中集构造为受东倾梁庄断层控制的断背斜构造,南区刘海构造整体上为依附于黄河断层下降盘的断背斜构造,可分为东翼西倾断层和东倾地层组成的阶梯状反向断块区,及西翼东倾断层与西倾地层组成的一系列反向屋脊断块区。

2局部构造之间以鞍部相接,区内主要表现为以东掉断层为主的单断式结构。

112 构造区带划分根据剖面、平面组合关系,划分为郎中集和刘海2大断块群组合。

11211 郎中集断块群位于河岸地区北端,南北两翼分别以不太明显的鞍部与刘海构造、文南构造相连,东西两翼分别倾没于前梨园洼陷和海通集洼陷,主要是在基底隆起、表层背斜构造背景上发育的两组对掉式断层切割成堑式结构,以断块为基本圈闭单元,发育平行断块群。

以刘14井西为中轴线,堑内东部为西倾断层与东倾地层组成的东部系列反向断块区,堑内西部为东倾断层与西倾地层组成的西部系列反向断块区。

11212 刘海断块群东南部以黄河断层为界与桥口构造相接,西南部以低鞍与南湖构造相连,南部倾没于孟岗集洼陷之中,为夹持于梁庄、黄河断层之间的宽缓破碎的断块群组合,内部又被一条近东西向延伸的断层复杂化。

根据平面、剖面特征,以刘16)刘32井一线为界,东部为西倾黄河断裂系列和东倾地层组成的阶梯状反向断块,高点位于黄河断层下降盘并逐渐向南移动,受黄河同沉积断层的控制,剖面上表现为铲形断块特征;西部指刘16)刘32井一线以西与梁庄断层之间,内部被一条近东西向延伸的断层复杂化,剖面上表现为系列平行断块,平面上表现为沿该断层分布的#50#第25卷 第1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P 1G 1O 1D 1D 1 2006年2月系列墙角断块,形成刘海构造油藏富集区。

2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刘庄地区在东濮凹陷地质历史演化与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中央隆起带的活动部位,其东西两侧紧邻前梨园与海通集生油洼陷。

根据已有资料分析,本区具备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1]。

211充足的油源为油气藏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本区东西两侧毗邻分别为前梨园、海通集两大生油洼陷,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充足的油源。

研究表明,该区下第三系沙一段以下地层全部进入生烃门限,自生油(烃)条件已经具备。

若按与刘庄地区接触范围计算,前梨园洼陷内1/12的油气、海通集洼陷内1/8的油气向刘庄地区运聚,本区的油与气聚集量应分别为1101@108t和293918@108m3。

212继承发育的局部构造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刘庄地区2个局部构造虽形态各异,但均是继承性发育的断背斜构造。

背斜构造在沙一段沉积时形成,东营时期进一步被断层复杂化,而全区大规模的油气生成、运移则是在沙一段沉积之后,这种有利的时间配置关系决定了郎中集、刘海构造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同时,刘29、刘20、刘16等系列三级断层的发育,使沙二下储层与下降盘沙二上岩膏层对接,有利于聚集、保存油气,形成系列富集块,平面上叠加连片。

郎中集构造为基底隆起背景下的断背斜构造,断块圈闭是油气聚集成藏的主要类型,从高到低部位油气富集程度逐渐变差,含油气高度逐渐降低;刘海构造为依附于黄河断层下降盘的滚动半背斜,构造幅度由高到低逐渐减小,其油藏富集程度也随构造幅度的降低而变差,油气在刘32)刘9块一线形成富集区,向低部位变差。

213较为发育的低渗透储层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岩心观察、粒度、薄片分析认为沙一段位于三角洲前缘的席状砂和分支水道砂发育区。

砂体厚度大,分布稳定,延伸距离远。

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高,多属于孔隙式胶结结构类型,为中孔、低渗储集层。

沙二下段为一套漫湖相洪水流沉积,主要发育了洪水水道砂体。

受多物源影响,砂体横、纵向上变化快,孔隙度616%~916%,渗透率(0129~016)@ 10-3L m2,属中孔、低渗储集层。

沙三1亚段为三角洲-半深湖沉积,以灰色、浅灰色砂泥岩互层为主,水体较深,为还原环境。

物源来自西北方向的胡状集一带,主要发育了分支水道砂、三角洲叶状砂、席状砂。

砂体横向变化快,延伸距离短,靠近物源方向厚度大,井间指状交错,易形成岩性圈闭。

214合理的储盖组合类型,为油气运移、聚集提供了重要条件本区沙三段为自生自储组合类型气藏,其中稳定分布的厚层泥岩段可形成局部盖层,本身又是生油层,其下部的砂岩层可作为良好的储层,这种组合与构造圈闭相配合,是形成油气富集的主要形式;沙二上含膏泥岩段全区发育,厚度大,是良好的区域盖层,而沙二下砂岩储层普遍发育,可形成沙三段生油)沙二下储油(气))沙二上封盖的大型组合类型,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

3油气聚集规律及油气藏特征311油气藏类型本区处于文留构造与桥口构造的鞍部,构造形态极不完整,断层发育,由一系列大小不一的断块、断鼻组成。

这些断块、断鼻是控制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因而造成该区油气藏以构造油气藏为主。

纵向上沙一、沙二下以构造油气藏为主,深部沙三段存在低渗)致密高压岩性油气藏。

312油气分布及聚集规律油气分布纵向上具有多套油气系统,沙一、沙二上为纯油藏,沙二下亚段为带气顶油藏和纯气藏,沙三上亚段为纯气藏。

油气藏总体上受构造背景控制,同时由储层决定油气的富集,在断块高部位一般可形成油气藏,局部可形成高产富集块。

沙一段油层主要分布在刘8块、刘9块、刘15块、刘17块和刘25块,由于受构造运动、油气运移及圈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各断块的油藏规模和含油高度都很小,在25m左右,油层主要分布于各断块构造高部位,油水界面各断块不统一。

沙二下油层主要分布于刘20断块区、刘20断层下降盘地堑区和刘9断块。

其中,刘20断块区是本区油气富集程度最高的区块,油层主要处于鼻状构造的高部位,边部变为水层。

气藏分布在刘9-3块,含气高度134m。

沙三上亚段主要为岩性、岩性-构造油气藏。

主要分布在梁庄断层上升盘、海通集洼陷的东翼上倾部位。

油气藏在剖面上为梁庄断层切割西倾地层而形成的反向屋脊断块构造,平面上为梁庄断层与其派生羽状东掉断层相交而形成的一系列呈雁行排列的墙角断块,由文243、文405、文242和刘28等4个含油气区块组成。

313油气藏特征根据断裂系统、油气分布、流体性质,该区油气#51#2006年2月王翠英:刘庄复杂断块群油气藏地质特征及油气聚集规律藏具以下特征:31311主要发育断块油气藏,油气藏数量多而规模小断块圈闭是本区主要圈闭类型。

根据剖面上断层与地层的组合形式分3种:屋脊块、垒块、断阶。

由于大多数断层具有封闭与分割作用,因而形成众多小规模油气藏。

沙一、沙二下段油藏基本上围绕2个继承性主构造富集,且在平面上油气聚集具有叠加连片的特点。

沙一段油藏主要以墙角断块为主要富集块,其次为反向屋脊块。

沙二下油气藏以反向屋脊断块为主要富集块。

31312不同断块油气富集程度相差较大,各断块自成独立的油水系统已钻的断块都不同程度地见到油气显示,具备一定的成藏条件,但不同区块油气藏的富集程度相差大。

刘海构造刘9-3井在216m含气井段内解释气层2614m/9层;刘9井在所跨2个断块上均含油气,在127m井段内解释油气层2515m/8层,油气很富集,刘12井在100余米井段内油气层不到10m,富集程度相对较差。

31313不同层位不同区块流体性质不同沙一段原油具有密度大、黏度高、含硫量高和凝固点低的特征。

地面原油密度018946g/c m3,黏度117108mPa#s,含硫量0164%,凝固点30e;沙二下原油则表现出低密度(017993~0183g/c m3),低黏度(2146~2314mPa#s),高凝固点(35~48e)的特点。

凝析油性质与原油性质相近似,二者相比,凝析油具有密度稍低(0173~018g/c m3),黏度稍小(0152~317 m Pa#s),凝固点低(17~34e)的特点。

本区天然气既有气层气,也有溶解气,二者性质相近。

据刘9-3井356013~360113m井段PVT取样分析,甲烷含量9415%,相对密度015908,偏差系数11208,表现出干气性质;刘20井气顶气PVT取样分析,甲烷含量为9016%,偏差系数1143。

可以看出,天然气相对密度小,甲烷含量较高,且沙二下亚段气体性质好于沙三上亚段。

沙一段地层水总矿化度(1218~1912)@ 104m g/L,沙二下亚段总矿化度稍高于沙一段,为(1615~2616)@104m g/L,水型均为CaC l2。

可以看出各段的地层水性质不同,与深度关系不大,与沉积环境关系密切。

31314油气藏有各自的油水系统和压力系统大量的地层测试和RFT测压资料表明:同一井(块)不同层的压力系统不同,不同的井(块)间的压力系统也不同。

通过RFT测压资料分析,建立了该区压力曲线,初步分为3套压力系统:沙一段为正常压力系统,压力系数1103~1106;沙二下亚段为异常高)超异常高压系统,压力系数1126~1159,油气层压力4312~5713MPa;沙三上亚段为异常高)超异常高压系统,压力系数1158~1167,油气层压力5114~8017M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